跳转到内容

老柏轩先生文集/卷三十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十三 老柏轩先生文集
卷之三十四
作者:郑载圭
1936年
卷三十五

[编辑]

临渊亭重建事实记

[编辑]

亭我先祖处士府君藏修之所。而名以临渊志也。府君文学闻望。为世所推。时党议乖戾。府君几为党人所误。于是遂谢绝世事。杜门求志。筑亭于家西一弓地。栽竹为园实。引水为池于前。储书若干卷。寝处其中以送老。悠然有出尘之想焉。府君承累世之庥而益大之。田宅可以息軆而兼珍。园林可以追凉而濯清。婆娑自适。有仲子乐志之趣。而五子趋庭。亦皆一时俊彦。榜联莲桂。荣耀门栏。世袭诗礼。行著乡党。式至今日。艰贞食福。皆府君漑根之报也。不幸郁攸告灾。亭及遗文。并入煨烬。府君隐求之志无所考。而亭之故实。亦不可详矣。惟亭之后山。至今号称渊亭之岘。岘之趾。老槐丛篁。传以为渊亭旧物。族父景渊公有小记。族先祖柏斋公诗稿。有题子休渊亭一首。子休府君字也。有曰小屋临渊渚。开窗可数鱼。花光沉水面。山影落阶除。愧我为科累。羡君与世疏。相寻一席上。尽日静观书。亭之景致及府君谢世隐求之实。约绰可见矣。越瞻遗址。恒切弃基之感。今胄孙元永锐意营重建。门议始以绵力难之。元永挺身自担。经始于壬寅之秋。明年仲春而功告成。呜呼。有成有毁。夫物则亦有然者矣。人情日远日忘。使斯亭重成于百有五十年之后。岂无有然者乎。府君当日之志。有终不可泯者矣。始就旧址。稍费谋度。以其倾圮。更卜村之后。得一小区。爽垲而缭深。咫尺闾阎。鸡犬若扫。阇崛万芝之叠𪩘层嶂。争来献奇。盖撰胜也。将竹于后池于前。植槐于左右。以复旧观而姑未及焉。窃惟名亭之义。因亭之面池而寓古人战兢之意。吾家世风谨拙。操心饬躬。不敢放过。实府君身教之遗谟也。凡后于府君者。毋以堂构。谓吾事已了。而益兢兢于先谟之勿坠。则庶几其不弃基哉。

卧龙亭记

[编辑]

陜治东𣸣江。有卧龙岩。岩下有亭。亦名卧龙亭。故节度使林轩郑公世弼菟裘之所。南距十里强。有谷曰沙乃。公寿藏所在也。亭墟三百年。而后孙立亭于沙谷。为瞻楸之所。问亭名于载圭。又不鄙属以记。载圭起而对曰。亭虽新。名不可以仍旧乎。请以一节明公之所以为卧龙也。夫龙之为灵也。以时其潜跃。跃焉而其进无咎。潜焉而确乎不拔者。其惟龙乎。公以文忠公肖孙。仕际中明之时。屡仗镇钺。以清谨闻。尝畜一名马。时尹元衡当国。欲公马。诱以好爵。公奋然拔剑斩马。即日南归。卧卧龙亭以终。呜呼。文忠风骨。宛然犹在。昔石徂徕铭孔道辅击蛇笏。而历数古今正气之所钟。余于林轩斩马剑亦云。明庙赐祭文。性不蔓托一句。可谓知臣莫如。而退溪,德溪诸老先生之乐与相善者。不以是欤。登斯亭者。摩挲扁名而缅想公不拔之志。则不惟为子孙式谷之地。亦可以泚今与后趋附乞墦者之颡。岂不为世教之一助乎。或有以柱础非旧址为嫌者。地以人名。公之所在。何地不卧龙。既永宅于斯。则亭之徙而从之。亦其所也。后孙焕斗,喆基实主其事。而来请记者。前则晋州凤基斯文。后则陜川禹镕斯文。前后三载矣。载圭不敢以拙陋辞。

叔先祖白枣堂先生旌闾记

[编辑]

呜呼。先生以白枣显。而以白枣晦者也。冬沍白枣。旷绝千古。先生之孝。可谓动天地役鬼神。以斡造化之机也。然在先生。特其至诚之一端呈露处。先生之为先生则有在矣。先生渊源之正则圃冶之的传是溯。学行之笃则太学之公评有证。居官冰蘗则录之于清白之编。先生之道。固已默契于天。岂必待白枣之生而谓之格天耶。惟其白枣一事。耸动于一世耳目。上自朝廷。下至闾巷。一辞称孝哉孝哉。而于先生之所以为先生者。反昧昧也。先生之真面。呜呼其晦矣。旌始于白枣特生之后。而至正德乙亥。监司洪公淑碑而阁之于墨洞。故墟后二百馀年庚子。移建于平川之舟谷。以近俎豆所在也。又百馀年辛卯。移于新基之店村。以旧阁僻在荒林之地。看护为难也。移建今六七年。而双楣阙新刻。子孙虽以为慊。然先生之孝。备载于三纲行实,舆地胜览。国人之舆诵不衰。且诸贤旧记。发挥已极。彼区区一尺木重刻。赘焉而已。但赠谥之典。后于庚子。阙于旧记。此则不可昧也。哲庙庚申赠正卿。辛未谥曰孝贞公。尸其事者。后孙进士东夏谋。记其事者。东殷,东焕其名。载圭藐末。何敢相是役。特于先生。私窃有慨而敢效一言焉。使今与后之行过是闾者。有以知先生之为先生者有在焉耳。

岳阳亭会游记

[编辑]

一蠧先生看尽头流千万叠。孤舟又下大江流一绝。知德者以为人欲净尽。天理流行。尝窃味之。盖与沂雩风咏。发圣人吾与之叹者。同一气象。然曾氏得圣人为之依归。自身涵濡于太和元气之中。舍瑟之对。固其所也。若先生生于绝学之后。倡明肇自己身。谁从启发。只一同德之友。有寒暄先生者。其得之之难。贤于曾氏远矣。且曾氏狂者也。行有不掩。若先生。夷考其行。孝弟通于神明。践履中于规矩。然则先生孤舟大江。意象之悠然。得之资深居安之馀。而非直天资是尔也。呜呼盛矣。先生所以资所以居。果恶在乎。朱先生所编小学一书。敬之如父母。信之如神明。鲁斋以后。未之有闻。惟寒暄皓首莲缨。自称小学童子。谓光风霁月。不外是矣。先生与寒暄志同道合。当时有大猷唱之伯勖和之之称。是则先生之所以资之深居之安者。亦不可外小学而求之。亭在头流之南蟾江之上。号以岳阳。因地名也。先生自天岭与濯缨金公上头流顺蟾江而下。孤舟大江之句。乃其时酬唱也。爱其山水之胜。因寓于岳阳之县。筑亭以居之。后值阳九。亭为墟今几四百年。亭墟而地就僻。遗风之犹存。亭楣之嗣葺。已无议为。至于行过是墟。寓高山景行之思者。南冥所叹千顷水一月。十层峯一玉之外。亦无闻焉。呜呼唏矣。载圭与湖南友人郑季方。有萧寺之约。过岳阳。金君丰五偕焉。丰五尝寓于是。与居人朴生济翊,刘生启承,李生炳宪,炳郁,郑生基洙议。扫遗墟修讲契。以致地荒井废之感。而以余过是。置酒相邀。设小学讲会。会者数十人。各诵一章。酒一巡而止。丰五遂歌孤舟大江之句。乱之以寒暄小学诗一绝。因曰亭废之后。不知甚人于此处讲此事。继此而修而张大之。又有甚人。是在朴李刘郑诸君自勉之如何耳。又曰不有以唱之。孰有和之者。吾子之今日听讲于此。或将为诸君和之之资欤。子盍记之以待焉。余逡巡沉吟。有所感于心者。先生余朝暮遇者也。而今又周旋于考槃之遗墟。可谓目击道存。而古人所谓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者。于我有丝毫仿佛者欤。方且愧缩之不暇。而又文之耶。姑举先生所以资焉居焉者。为诸君一道之。辛卯秋八月下澣。八溪郑载圭记。

大雅斋重修记

[编辑]

大雅之不作久矣。斋名大雅曷之哉。非斋创名斋于大雅之谷也。前乎斋而居是谷者何人。无其人而强名之夸也。抑古有隐君子者。慨蔓草之委而寓榛苓之思。诵其诗乐其道。以托志于斯欤。然则斋于斯而以居以游者。可不因其名而讲其实乎。嘐嘐然惟古之人。是慕是述。恭敬齐庄以立其軆。温厚和平以达其用。蕴圭章之美。含笙镛之华。则大雅虽远。亦可谓作者之徒矣。斋骊阳陈氏肄业之所。而粤哲庙戊午。始建者也。陈氏父兄肇名之意。其深矣乎。后四十二年己亥春。义弼甫倡诸宗重修而稍增其制。功告成。请余记之。窃记我先君子尝为之诗曰大雅斋成大雅墟。骊阳大雅某之居。斋之故实。已悉于此。不的指其名而但曰某云者。岂不以无论当时与后世。有能为徒于古所谓作者者。可以当之耶。其望于陈氏者远矣。今不肖记于后。谨演而为之说。以发当日名斋之意。若其溪山云烟之胜。登斯斋者。可目击而自得之。无待余言。

讲习斋记

[编辑]

斋在山阳之凤德里桐巢山下。月波子之所居也。月波学于芦沙先生之门。退而教授。从而学者甚众。患无所于学。于是学者相与修契。拮据数年而斋始成。名之曰讲习。属余以记之。以余为月波之友也。其始契也。勉庵崔公,松沙奇君为之文以致诗人釜鬵之思。斋之六伟。又甯斋李公之笔也。其引翼奖励。不但为张老之颂。余又何辞可赞。顾其名斋之义。盖取诸兑。兑说也。天下之可说。孰如朋友讲习。讲习相益。有丽泽互滋之象。观象拟议。讲而习之。不亦说乎。然兑之道利于贞。贞则所谓和兑也孚兑也。吉且悔亡。不以贞而说以偏私。则来兑之凶。不待揲扐而可决。凡讲习于是斋者。盍一于贞。勉勉哉。今天下蔑贞久矣。灾切剥床。孚剥之戒。尤当致守死之力。不然则几何而不涣散。涣次于兑。不亦惧乎。圣人赞兑之利贞曰。顺天应人。先民而忘劳。犯难而忘死。民劝矣哉。吾党其胥劝矣乎。余窃望之。斋经始于癸巳孟冬。至明年春落之。又摹朱子像。奉之北龛。朔望。月波率诸生瞻拜焉。又依潘括苍故事。欲配以芦沙先生。而先生无遗真。将筑坛以寓慕而未及云。月波郑处士时林其人。

静斋记

[编辑]

巴陵之南庐山之下。有杜谷。骊江李氏世庄也。杜谷之东。有山曰鹏上。李氏先垄也。其下有谷曰朝谷。即静斋之所在。斋李公讳容允所望楸而兼藏修者也。被云狎石。莳花种竹。引流阶前。名曰洗耳泉。谷口有岩。平正可爱。往来登临。名曰休台。课子孙延贤友。昕夕于斯。超然有物外之趣。载圭闻之夙矣。而病躄未及奉一日清䜩。今因其孙鹤九。得见勉庵崔公所撰墓铭。始悉事行。大抵恬静自守。有所不为者也。于是知公名斋之意。深有味乎主静之旨也。静者动之本。万动起于静。故万般作为。皆基于未始有为之前。此古之君子虽寂然至静之时。不敢弛其庄敬之心也。噫。务外而遗内。逐末而舍本。滔滔者皆是。如公何处得来。始信其斋扁之题。是公座右铭。而非若世人之标揭侈壁之为也。鹤九奉其亲命。不鄙谒记。遂书其所感于中者如此。若夫窗楹之可以支颐。庭柯之可以怡颜。㵎阿泉石之可以盘旋而赏心。公之二律一绝。述之已备。非耳焉而不目者之所能染毫云尔。

姜川斋记

[编辑]

安阴古称山水乡。而姜川一曲。又撰胜也。斋故姜川先生文质公退老藏修之所。世之相去五百馀载。斋之故实。有不可详者。而先生卜居一诗传于世。有曰解绂归来一白头。小斋新卜林塘幽。山开灵境清高立。水得真源活泼流。半世浮名还自愧。闲人生计更无求。静看物理惟堪乐。梧月杨风爽欲秋。窃尝讽咏而味之。洒落高风。可以七分于斯矣。又考其世则先生丽季人也。时运将讫。乃见几而作。所谓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者非耶。好山水得贤主人。于是乎人地为相称矣。姜川之麓。自金猿而来。金猿之下有槽潭。姜川之水。发源于潭。潭之上有巨岩。世称达岩。即先生仲子参判公讳元达及其妻金氏殉节之所。以故名而因以为公之号也。岁久斋墟。又经兵燹。两世衣履之藏。无人指证。后之人想像其清风苦节者。但见其山高而水长。然而乡人士高景之思。久而不衰。俎豆于金溪之院。及夫域中贤院废撤之时。而金溪亦不免。于是子孙慨寓慕之无地。乃相议因古址而立斋。斋凡五间。中为堂。左右两室。左曰供苾堂。右曰花树轩。合而名之曰姜川之斋。又于斋后。筑岁一芬苾之坛。以癸卯十月日。展于坛馂于堂而落之。将祭。乡人士咸集参拜。可见遗风之犹有存者。后孙正植,馨基,中基以门父老之命。属载圭记之。载圭谓诸君。若以堂坛已具。岁荐无愆。为尽于追慕。则窃以为未也。惟想像梧月杨风而荡涤邪秽。仰瞻潭岩而砥砺名行。使斯斋永有光于山水。则其庶几乎。载圭辞不获。则遂书此以告其云仍。兼以闻于安阴之章甫也。先生讳芮姓李氏。陜川人。

敬诚斋记

[编辑]

律身以敬向学以诚两句八言。一蠧先生所以淑诸身而牖来后者也。先生生乎绝学之后褊荒之域。抽关启键。为倡道之儒宗者。以此而已。先生天岭人。天岭之灆溪书院。立先师以享先生。直院北数弓地。有村曰孝里。郑氏居之。裔于先生者也。筑书塾。为子弟肄业之所。凡三迁而某年月日。始建于村巷之侧。盖仿古巷门有塾。朝夕考察之义也。岁在乙未。延权君基德子厚为百强。子厚以诚敬颜其楣。使诸生出入观省。如闻警欬于其侧也。郑君观铉造余。请记其事。且曰子厚今亡矣。其指引之意。不能忘也。载圭敛衽而告曰。主敬存诚。圣贤传受之真诠。而其源出乎天。昉于包羲氏先天心学。而吾夫子发挥于乾坤之繇。自是以来。传之曾思。而得其宗者得此也。孟子以后。失其传者失此也。至周程朱子。续不传之緖者续此也。於乎。先生出而吾道东矣。诚敬之传。赖而不坠于地。诸生之居斯斋者。苟能以之律身。则视听言动。自不敢慢。以之向学。则聚辨居行。自不能已。不惟扁之于楣。又当铭之于心。参前倚衡。于墙于羹。常若有见。则庶几希贤希圣。而无愧为先生之子孙。子厚之意。其在是欤。诗曰无念尔祖。书曰予有后。不弃基哉。

千仞楼记

[编辑]

平川书塾。名以凤阳。而其东有楼。命之曰千仞。凤非学飞。可及千仞。非腾跃可上。而书楼为子弟肄业之所。则不几于名崇实非。思远无功乎。且况楼之有扁。亦古人盘盂几杖有铭之义。凤飞千仞。是何等题目。曰不然。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循名而责实。志远而致力。在乎其人。玆楼之扁。安知不有切于盘盂几杖之铭。志苟低陷。蓬蒿咫尺。鸴鸠之飞已自足。以是望人。岂起楼之意哉。千仞至高也。其始也。虽丹穴之雏。必不能一蹴可到。抢楡枋控于地。与凡鸟无甚异。惟其毛羽未成。而其志又云霄矣。飞而又飞。不千仞则不止。是以能千仞。居是楼者。以千仞二字。勿看作侈壁之资而勉勉焉。惟凤是似。毋负起楼之意善矣。楼之起。始于庚午十月。而今日肇名焉。

文山杏坛记

[编辑]

树木之为人爱甚多。而惟杏以夫子之所坛焉而讲焉。拔乎庭实之萃。君子人多树之。丹城之文山衖首有坛。坛上有杏。长可百寻。大可数围。荫可五亩。行路之病暍者以之苏。佃人之病畦者以之息。文人韵士之畅叙者风咏焉。尨眉皓首之倦休者杖屦焉。其利泽之及人者已广矣。而如有志道懋学之士。同好追随。游于斯讲于斯。循名务实。不失为夫子之徒。则其于坛也。岂不尤有光乎。余尝道其下。彷徨游憩半饷而去。时未与居人识。后再过。知其为权氏有也。权氏之先。有讳思五始居于此。手植文杏。自号曰文山主人。之杏也长肩焉大把焉荫轮焉而止。主人公朝夕摩挲以冀枝叶之峻茂者。盖曰干云蔽日。会当有时。覆庇奏功。将有讲业之人。身不及焉。则吾有子矣。子不及焉。则吾有孙矣。其志可谓大而远矣。权氏世守之滋培之。穹然而秀。覆庇之功已成。子弟种学绩文。蔚然有秀出之望。使斯坛将为讲学之所。而公之志庶乎大成矣。窃惟王氏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则必于天也。必于天而天果验。亦属适然。实非所可必也。若公之所以强于身而垂于子孙者。乃在我者耳。在我者固可必也。然则公之杏。与王氏之槐。果孰贤而孰多。知德者有以辨之矣。权君命煕载龙请余记其事。余亦借一座阴者。不可以不文辞。

三宜堂记

[编辑]

三宜奚。宜醉宜游宜睡。奚宜于三。三于人最不宜。醉或移性。游则废业。睡不成懒则长傲。奚宜于三。一颂刘伯伦非醉乎。双屐谢康乐非游乎。千日陈希夷非睡乎。各自名家。奚所不宜。彼有取尔也。宜于此者。必有甚不宜于其中者。三宜公其亦有甚不宜者乎。我东儒化彬蔚。贤达辈出。域中祠院相望焉。公之先。有处士先生号秋溪者。以秋江从侄。惩毖士祸。遁于南。其苦节清风。允宜表章而碨垒。迄无筑焉。公惟不明不仁是慨。议于士林。告于宗伯。风雨千里。殚诚竭力。立祠而俎豆之。春秋芬苾。冬夏弦诵。秩秩焉可述。既而斯文阳九。域中院宇鞠草。儒林丧气。公于是遗落世事。托曲糱逃昏冥。不醉则游戏。不游则沈睡。扁其所居之室曰三宜堂。盖斯道晦蚀。邪说横流。浸浸至于禽兽繁而夷狄盛。士生斯世。既不能于深山于绝海以逃空虚。而混然与俗同尘。则凡有真心直气者。不发狂疾。亦幸矣。世间万事。果恶乎宜乎。其惟三者乎。其惟三者乎。闻三宜之说而不叹息嘘唏者。其亦末之难矣。抑又闻之。可不可有转于人者。鲁男子以其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圣人谓之善学。宜不宜奚独不然。凡为公后承者。盍思所以善学哉。公南金吾廷瓒。生府大人。金吾君命载圭以为记。

龙牙斋记

[编辑]

梅山之东。有牙谷呀然于众山盘环之中。村古俗僻。居民淳谨。古所谓隐者之所盘旋者非耶。晩庵丈人金公在埴。以闻韶古家。来寓于此。其始来也。居人耕樵作息以为业。其于读书讲学所谓儒业者。昧昧也。丈人乃与村人谋。择其可教者。延师以教之。而顾无所于学。于是缚一屋以居之。既而病其中村闾而欠静寂。庚寅春。移建于南冈。地窈明制苟完。丈人日与村秀。游息于斯。歌咏于斯。延宾友于斯。乐而忘世。扁其楣曰龙牙。属余为之记。余惟斋在龙洲之牙谷故名。非取义于龙牙。然因名以求其义则盖亦有说焉。龙灵物也。牙能含珠。其为物也灵。是以能大能小。能见能隐。兴云致雨。品物咸亨。而德施普矣。其所含也珠。是以凡世间臊腻腥膻之物。不足以朵厥颐。所以能天飞渊潜而不为人畜。所谓珠媚心澜。呀成智门者是也。虽存乎人者。独无灵于龙而宝于珠者乎。心之为物。神明不测。发挥万变。光辉灿然。照彻万微。是故谓之最灵。是故谓之宝藏。是皆得于天之所赋。而恒失于人欲。欲之所诱。声色臭味。其龙牙所不屑之腥膻乎。其失与不失。在乎机牙之斡旋。牙恶乎在。在乎吾之敬与不敬而已矣。静则敬以存主乎内。动则敬以省察乎外。战兢洞属。不敢须臾之或忽。则以之竆理而理无不明。以之力行而行无不笃。夫然后小者蛰可以存身。大者见可以普施。竆达随时。龙德在我矣。龙牙之扁。其义大矣哉。既以告丈人。丈人曰。请记其语。使学于是斋者。有所观省焉。

玉溪精舍记

[编辑]

山不能自名。而名之者人。晋阳之西。有山屹立俨然为一方之望者曰玉山。名之者何人。称物各寓其志。一斗百篇。想豪放于玉山自颓者欤。求仁行义。慕真诠于玉山讲义者欤。是未可知。而山之下。郑氏居之。圃隐先生之裔孙也。立堂奉先生之真。名曰玉山斋。春秋行礼。多士攸宗。于是玉山为讲道之所。而山之名若为之兆。郑氏夔镕,澣镕,祚永三君。即山之中。𥳑奧区而为读书之所。负山而临溪。名曰玉溪精舍。其亦有思乎瑶琴之馀韵欤。余过玉山下。郑氏诸公。邀余一赏。酌以玉流之泉。侑以九曲之歌。余起而言曰。圃翁之学。实宗朱子。而朱子之道。由先生而东。诸君瞻礼于圃翁之真。退学于此。沉潜乎玉山讲义之旨。知仁义之在我。而明人道之所以立。则春秋尊攘之义。大易扶抑之道。皆由此充拓将去。千载瑶琴。不为空匣之藏。而馀韵琅然可听也。夫然后方无愧乎山与溪之名。而若于此传觞赋诗。只资畅叙。则吾惧夫山之或自颓也。诸君念哉。抑又念之。吾东之用夏变夷。焕然有小中华之称。伊谁之赐欤。今将还复下乔入幽。呜呼。为贤祖之子孙。此时为难。方正学之言允矣。重为诸君惧。郑氏征以记。书此而谂之。若其溪山风物之胜。烟云鸟兽四时之异状。入是舍者。可以寓目而自得之。无俟余言。

一松亭记

[编辑]

松以后凋之操。为圣人所与。是以君子人多称之。然晋季陶渊明先生称之。必曰孤松。先生之松。其真无其邻耶。当时岁寒相期。世无其人。惟先生挺然孤立耳。以己之孤而孤其松。盖亦时然。绫城之午山。有亭曰一松。一则孤矣。亭之主人。其亦闻渊明先生之风者欤。主人故参奉洪公讳治。公我中叶盛际人也。在朝在野。与公同其操者。不一其人。与渊明之时不同。而亦一其松者何欤。公尝学于安皋隐。而所著有心学一篇云。载圭沈吟良久而后得其说。盖一数之宗。万不外一。心一而不二者。而万法咸备。抑公得之心而寓之松欤。尝过绫城。入洪氏之室。衣冠济济。多文学之士。问之皆后于公者也。诗曰如松之茂。无不尔承。公之一松。其亦基后日之十千其松也哉。亭废为墟。后有防恒山。公衣履之所藏。而有岁荐芬苾之阁。将揭以一松之扁。洪君祐锡。是我同庚。十舍枉步。以亭记命之。

小鲁斋记

[编辑]

湖之南有东山。吾友赵君和一居之。筑书斋为诸生讲习之所。属余以记之。余曰东山可登。鲁可小乎。惟圣人为然。夸矣哉。有客以主人之意难之者曰。圣不可学乎。曰可。圣可学也。鲁独不可小耶。余默然不即答。客乃为之解曰。闻之先德。曰圣人与我同类者。有为者若是。不可自小也。又曰学者忌先立标准。轻自大而卒无得也。盖必以小鲁自待。而又须知不可小鲁之义。然后为学。不溺于卑近而免于凌节之弊矣。主人之意。盖两有之。顾吾子之不能反隅耳。余曰唯唯。书此为小鲁斋之记可乎。若夫江山之胜。堂室之制。第待吾登斋之日。不亦可乎。

永慕斋重修记

[编辑]

永慕斋在晋之治东十里仙鹤山之下。斋后数十武。封四尺而螭龟岿然者。故端庙纯臣忠庄公郑先生之藏也。今之墓下置斋。多名永慕。以不忘其所由生。子孙之私慕也。若郑氏此斋。凡有君臣父子之性者过之。而其有不慕者乎。先生事亲而致爱日之诚。事君而有不可夺之节。尽孝尽忠。为后世为人臣子之柯则。郑氏此斋。其伦纲之攸揭乎。斋之东一弓地。旧有道东书院。先生俎豆之所。而皇甫金二相公先生以同义并享焉。岁戊辰。域中忠贤之祠见撤。道东虽以先生享右之地而亦不免。呜呼唏矣。于是郑氏以寓慕无地。建此斋为岁祭齐宿之所。辛巳又灾。至乙巳仲秋重建。而丙午暮春告功。郑君某某征余以记。窃惟今天下沦胥为夷。遗亲后君者。踵武相接。伦纲几乎息矣。此时此役。亦可谓黑夜一星。迷津一筏。庶几有补于世道之万一。吾虽昏。不敢以不文辞。

无有斋记

[编辑]

山百回云千重。有洞深复深曰何许。无何有之乡。有一病夫闻其名而异之。是必有高蹈隐沦之士。闻何许先生之风而窃慕焉者欤。暇日撰杖入其洞。丘何崎岖。壑何窈窕。见其人何姓何名何乐何忧。人方自晦。不必盘问。相视半饷。诩诩嘻嘻。携而之所居之山斋。室可以容膝。架可以储书。涉园可以成趣。眄柯可以怡颜。与何许先生之居。异世同符。洞之名何许宜矣。窃惟先生之自言何许。岂不欲今与后之永无知我者。而自托于书契以前之逸民欤。然既称何许。则所不详者姓名。人则固有之。既有之其人也。决知非叔季人物。今与后之慕古而不辞举篮者有之矣。巿有知韩。桥有来苏。何许人而追而为五柳先生。又追而为潜为元亮为渊明。又别以为泉明。又尊以为靖节。名字毕竟脍炙于人矣。先生果可不知何许人耶。古有无是公乌有先生。无是公毕竟是无。乌有先生毕竟是乌有。阅千万岁。何从而知之。然则与先生之何许果孰贤。噫。先生之心。心乌有无是。何许人遂成如许人。岂其始料。后之慕先生者。心欤名欤。名也吾不知。心也洞名何许。殆恶影而逐影也。其人嗒然良久曰。洞号付洞人。无是乌有。拈两字以寓吾斋之乐则其免乎。病夫曰。一名无有。则无有遂为真有。一呼二呼无有。安知不为何许先生乎。虽然两字一号。至理所寓。世间万有本乎无。是无也无而有。叙秩命讨。三千三百。莫非无极之真。无声臭之载。非释老氏宗无而假有。人之于是理。犹鱼之于水。非须臾可离者。此古之君子毕生战兢。渊冰乎衽席。衽席犹然。况今世何世。一念之失。一步之差。即华夷人兽之判系焉。何许先生之欲自晦其名者在此。后之慕何许先生者在此。其念之哉。既以告。又次其语。为无有斋记。

五宜亭重建记

[编辑]

山曰会稽。水曰镜湖。山阴之以山水乡称以此。而大浦一曲为最胜。闵氏世居之庄也。槐轩公以孝友成家。而有子五人。皆克家。入而供笳瑟之欢。出而有埙篪之乐。筑亭于浦之北。名以五乐。已而改五宜。诗曰宜兄宜弟。盖取诸此。联姜衾设杨幔。寝食笑语。既翕且湛。鄂不韡韡。天星转移。人事变舛。亭随而墟。五房子孙。惧遗躅之遂泯。己酉春。建于浦之南。龙冈一墩。五公亲茔。正在望中。亭既成。榜以旧号。扁其西曰望楸轩。属余以记之。窃惟五公孝友之风。夙所稔闻。而其第三双松公之秉心高雅。第四菊坡公之谨礼笃学。吾犹及见之矣。以所见槩所闻。则盖元季方之难为者也。其友恭之实。以亭名之改乐为宜者。绎而观之。则有绰约可见者矣。乐主发散。华之著于外者也。宜须集义。实之存乎中者也。惟其宜之。是以乐之。兄兄弟弟。各得其宜。上焉而父母其顺矣。下焉而子孙其似之。欲识五公之乐。宜先讲讨其所以乐者。后承之游于斯息于斯者。宜愀然见乎羹墙。懔然履乎渊冰。见苍崖壁立。思所以确守不拔者矣。见清江玉流。思所以澡洁自修者矣。不惟嗣守之为美。可以增光山水。而亭亦与之俱长矣。抑又闻凡后于槐轩者无内外。修契于斯。以讲睦姻之道。以广五宜之遗谟。同契者其丽不百。而皆明著衣冠。绅笏往往焉。世值蔑贞。能知乔幽之分。而尚不失旧样面貌。亦足听闻。可书也。谒记者承宣君致殷。

双秀亭记

[编辑]

双秀李公廷植氏之号。而亭其子悟潭君之所筑也。始君属余记诸楣。未落而君亡。染毫登亭。余有不忍。方且低回怊怅。而公又下世矣。呜呼。人事变迁。若是忙欤。记新亭为吊古语。不亦悲乎。虽然延陵挂剑。不负九原。庸可已也。亭在河南之理明山下。距家数弓地。山有双峯对起。深秀可乐。故曰双秀云尔。窃惟山之双秀兼山也。兼山象艮。君子观兼山之象。思止其所。公号双秀。盖取诸艮欤。请以一事明之。君筮仕旅华。朱绂方来。而公亟招还家食。因筑斯亭。为送老计。所谓知止而止者非耶。噫。亭不与人俱化而岿然独立深山之中。为后承者。宜若有读书饮棬之感。然尤宜尽力堂构之责。所谓堂构者。岂止杇墁不毁轮奂不改而已哉。早夜孜孜。思所以名扁之意。不失其所止耳。有物有则。则其所止也。子而止孝。臣而止敬。止仁止慈止信皆是也。至于一起伏一饮啄。亦各有其止。此兼山之象夫止也。呜呼。两世一亭。不出户而道存。双秀之山不骞。双秀之亭不废。则双秀公父子。犹有不死者存焉。敬哉。亭始于甲午冬。而翌年春告讫。君炳斗其名。悟潭号也。

贞山斋记

[编辑]

权令哲煕善裕甫奉其先公永宅于草溪之贞洞后麓。立斋舍为省扫芬苾之所。问名于余。命之曰贞山斋。盖因地而寓义也。令之先公。余尝获承颜色屡矣。公勤俭节缩。成立门户。可谓苟美矣。而未尝见纤啬之态。亦未见富有之相。奉身理家。内以从兄处族。外以飨宾接人。以至容貌辞气。壹是皆古家遗范。儒雅风味。此其所以燕子而贻孙也。善裕承而光大之。可谓善于干蛊者矣。然求其所以干蛊之道。则惟在于贞。贞者正也固也。正则有终。固则能久。故易之道利贞。无有不贞而利。圣人言贞固足以干事者此也。且贞则复元。今日之贞。为明日之元也。干蛊之美。可以亦世。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引以为善裕颂。霜露凄怆之际。其克永思哉。斋经始于丁未春。至于季秋而落之。属余又记之。若其冈峦之势。堂室之制。眺望之胜。非病躄者之所能详云。

是庵记

[编辑]

在昔朱门。李敬子闻任重贵乎弘之训。而遂以弘斋自号。李公晦闻和缓中要果决之训。而遂以果斋自号。是岂欲高自标榜以为观听之美哉。盖古人书绅之意。而又自知其力有以胜之。故即受而为己任也。吾友有李君直铉弼瑞甫。早登芦沙先生之门。闻圣人垂世立教只是寻个是处之训。遂以是庵自号。其亦闻李氏二子之风者欤。盖天下事理虽繁。惟有一个是一个非。更无馀事。曰善曰正曰吉。皆是之别名。曰恶曰邪曰凶。皆非之表号。格物致知。寻此是也。诚意正心。存此是也。见得是行得是。吾之所鞠躬尽力者。只此一个是而已矣。然事因时而变。理随事而异。千差万别。是非常相参。昨今之辞受不同。甲乙之见解互争。毫差千谬。弥近大乱。是以见得是工夫。必须十分精细。行得是工夫。必须十分坚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见得是工夫也。既学矣又问之。既问矣又思之。既思矣又辨之。百之千之。弗得弗措。其工夫何等精细。至于行。岂多端哉。只是俛首做去。舍死向前而已。是之谓笃行。百之千之。弗笃弗措。其工夫何等坚苦。然要须弘以居之。先立定大规模。果以决之。又鼓作大勇猛。毋得小而自足。毋畏难而趑趄。然后所谓寻个是处者。始可以语矣。余故举二李子故事。以效夹辅之忠焉。

玉莲亭小记

[编辑]

愚尝闻之师。塘中有荷。荷上有珠象也。荷不离塘而不囿于塘。珠不离荷而不囿于荷。象外意也。不离乎象而不囿于象。则吾可无时而不荷珠矣。今讷卿之玉莲亭。其亦有象外意欤。夫与象俱立。而不随象而往。是必有其真诠妙道而未易得也。后读先生澹对轩记而得之。杂乎万象之中而超乎万象之表。非天下之至澹者。其孰能之。彼深于嗜欲者。与之相攘而已。亭邻于澹对轩。讷卿之昕夕羹墙者在是。亭亭玉立。处污不染。其真澹乎。于是乎讷卿无愧为玉莲亭主人矣。讷卿吾师之肖孙也。不可以老昏。无一言之助。若其亭之事实。原记已详之。无待老昏云。

制胜堂同游记

[编辑]

走吟病竆山。猥有闲愁。殆不可支吾。乃因亡友吊哭之行。转而南为。到镇南郡。郡古水军都督之府也。山海秀丽而周遭。渟滀而泓澄。真胜地也。但见残垒颓堞。非复三道关防之规。异言卉服。不翅百年为戎之叹。顾瞻歔欷。无以为怀。郡之人士。冠带出迎。礼意勤厚。遂相与周旋。或诗或讲。做二日欢。将归要以游闲山岛之制胜堂。堂即李将军忠武公歼贼之所也。金柄镐,金奕柱,金有光买船赍酒。与之同济。过拱珠岛。卸舟而登。四畔环海。回瞻镇府。两山环抱。此为捍门。真所谓巨人垂手。拱玩珠璧者也。传觞赋诗。少顷又命船中流。南望茫然。若与天际。用前韵一咏。夕阳至堂。访忠武旧迹。咏其诗读其碑。不觉腔血轮囷。于是引觞剧饮。饮罢使诸生咏诗以畅怀。烛至列坐。各诵一章。夜深而罢。同游者高秉柱,宋正华,金升炘,金柄铢,姜采斗,姜采仁,金载琦,宋斗镇。而刘弘祯,金采镐,黄元方以童子与焉。载琦柄镐之子。采镐有光之子。丁启燮以闲山人。乘暮而来。金奕铢亦以守堂人。与同觞咏。山石公同门友。道范君邻友也。皆为千之于此郡。镇人之乐与游从。盖二君为之筏也。道范君病不同舟。曷胜少一之叹哉。白首泛海。感古伤今。吊鲁连之月。想师襄之磬。摅胸泻怀。实平生壮游也。不可任其湮灭。遂记之以为异日海上故事。是庵李友,松窝崔友亦同门。而族叔邦绎从余学者也。终始与偕焉。时柔兆敦牂维夏之闰二十日也。

海山记

[编辑]

客有难海山主人者曰。海山之意何居。一片鲽域。居在海左。无往而不海山。奚独主人之居。主人年已耆耋。而气力浸盛。是必无滑而魂。其真不离者。欲结侣于三花楼台欤。抑世值蔑贞。有逃难之志帝秦之耻。寓遐想于师襄,鲁连欤。不然则两字各是一义。海欲胸怀之汪汪然如海。山欲志气之崒崒然如山欤。必居一于此矣。愿闻之。主人曰。吁非然也。性爱山。顾山之为物。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随其物之大小。而虽所产之多寡不同。莫不资用于世。自惟一生。空空然无以为世用。以无用谓有用者之主人。则彼必不厌。惟遥海孤山。人迹所罕到。而无所资用。以其类于己而取以为号。客曰。世之饥饿空乏者。望主人之门而求哺。豪客韵士。升主人之堂而觞咏。贤人名士东西行过者。未有过主人之门而不入其室者。资主人之有。以及于人者亦多矣。奚谓无用。吾闻世之奇宝。多出于海中山。抑主人怀瑾握瑜。而世入屯险。遂为适越之章甫欤。主人笑而不答。载也从傍解之曰。赒饥也饷客也礼贤也。在主人是茶饭事。未足以为用。向也客之所问三言。盖得之矣。仙乡不离房。主人之居。即是三花楼台。而襄连之想。主人之伤时也。汪汪者崒崒者。主人之自省也。然伤时之感。今之士其孰不然。非主人之所可独自省。则所以求之于内者。何用标榜为。若所谓怀宝适越。主人之心。盖曰吾衰已矣。不待适越而已无用也云尔。虽然凡物之无用。有时乎大用。五石之瓠重而无用。而泛之江湖。则中流失船。一瓠千金。百围之栎大而无用。而树之大道之交。则往来休息。可以苏病暍。其真无用耶。世无知用者耶。客唯唯而去。次其语为海山记。

石愚记

[编辑]

古之人有自愚而愚其居者。在唐则柳柳州之愚溪是也。在我东则权寝郞之愚川是也。真愚者不知其为愚。自愚者悔其愚而不终于愚。愚川胄孙。有自谓石愚者。其亦有所悔者欤。客有难者曰。愚溪子不知己之不可为皋夔而卒沦于伾文之党。是诚愚也。愚川公夙俊颖。当时名卿。许以一世人才。志又磊落。不肯诡随于人。怀杞梓之美而无青黄之灾。何愚之可悔。曰不然。不知己之不能为祝𬶍。而登庠筮仕。试步云路。又况回首山河。九有陆沈。能不内顾而自悔乎。既悔其愚则必有所以破愚者。愚溪以文。愚川以节。石愚其奚以欤。将砥砺节行。以世其家。浸淫磨砻于诗书六艺之文。以自济欤。古之人有不愚而如愚者。不远复。无祇悔之颜氏子是也。将进而希之欤。悔者存乎介。介如石焉。则其亦殆庶几乎。石愚吾中表弟载斗君七甫其人。

吾庐记

[编辑]

吾庐者。亡友成君能博之自号也。能博恭而有礼。和而有守。不以得丧荣悴为欣戚。而喜读书。素富素贫。随遇安分。尝以吾庐扁其所居之楣。盖取诸陶靖节诗吾亦爱吾庐也。天地之间。化化生生。职职芸芸。皆有本分。各止其所。莫不有吾庐也。今夫龙潜而渊。渊吾庐也。飞而天。天吾庐也。今夫鸟云乎飞。云吾庐也。林乎栖。林吾庐也。处陆者不处乎水。宜上者不宜乎下。知命也。彭殇可齐。安遇也。卿牧奚异。负而乘。乘非吾庐也。宁舍而徒。鼎而覆。鼎非吾庐也。宁甘乎水。彼役志于外。弱丧而不知返者。皆忘吾庐者也。此吾庐子之所自爱。而人亦爱之。噫。吾庐之庐。容膝而止。何其小也。吾庐之吾。俯仰自得。何其广也。走尝流寓。与吾庐比庐。朝夕与游。或对床讨论。求上仁之攸庐。或把酒歔欷。叹世人之剥庐。不出庐而所乐存焉。已而吾庐子翩然谢吾庐而庐于无何有之乡。爱而不见。居然十年之久。呜呼悲夫。吾庐有弟曰圣与甫。有学有守。真吾庐之季方也。每见之。如见吾庐。一日泣且言曰。吾庐之意。吾兄既卷而归矣。其谁知者。愿吾丈为吾兄记吾庐。使吾兄之吾庐。寄在世间也。呜呼。岂忍泚笔。又岂忍辞哉。于是乎记。

鹫栖庵记

[编辑]

头流一枝。东转而为鹫岭。头流倚天岭之峻。殆三之二。趾于岭而有村曰智谷。李君亨洛居之。中于岭而石峯陡绝最险阻。人罕迹焉。有数椽茅构。其弟仲协之所筑。而亨洛乐其幽深。因岭之名而名曰鹫栖庵。使一衲管寮而寝处其中。余闻而慕之。策杖而访焉。悬崖断㵎。十颠九倒。一步三呵。始乃叩其扃。亨洛惊起出迎。道其闲静自适之意。且曰愿为斯庵记之。余惟鹫之为物。避人依岩。庵也以象求之则类于鹫。使岭不鹫。庵固鹫栖也。然栖岩之人。不类于鹫。早登桂籍。又步薇垣。世方以顺而为遇风之鸿。直以为鸣阳之凤望焉。而遽乃卷归而欲自托栖岩之鹫何哉。士之出处。时而已矣。时有不可。则浔阳之倦鸟知还。某里之鸠巢是安。呜呼。今日又何等时也。苟不为栖岩之鹫。则几何不为乘轩之鹤下乔之鸟也哉。余尚其介而悲其志。名其门曰抚松。轩曰看花。盖遥挹浔阳某里之遗风。而题其室曰隐求以勉之。夫达而行道。必本于隐而求志。愿君迨此暇。益读其未尽读之书。益竆其未尽竆之理。以俟夫天定之日。伊时之为翼齐之鸿蔼周之凤。未必不基于今日之鹫栖也。余窃有望焉。庵之对。有山磅礴郁葱。俗呼国寿峯。庵之北。有岩截然特立。亨洛取杜子美诗语。命以倚斗。皆赋诗以寓其志。幷题庵凡三咏。余为之次韵。又就余所名者。各赋一绝。而遂记之如此云。

悠然亭记

[编辑]

悠然亭在宜春之尼山。地爽朗制轩敞。而门堂寝室苟完焉。经始于暮春者。而落于菊秀节。有客过而问焉曰。尼主人之家山也。琴书自娱。泉石之居然者已久矣。尼之对主人之先垄也。松楸入望。孝弟之油然者益新矣。游斯息斯。以延宾友。举酒引觞。而胸中为之浩浩然矣。不择于斯三者。而必名悠然奚哉。主人默然不答。又问焉曰。悠然悠然。远有来历。古之人有风雩浴沂。咏而归者。先德以为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此何等地位。何等气象。必天资迥出等夷。学力优见大意。始可以语此。古之人又有采菊见山而悠然兴怀者。是亦志节卓然。厌叔季而不群。想怀葛而莫追。则宁以身为大冬之孤松。乃可以语此。斯二者。主人欲奚居。居之而果能无愧否乎。又默然不答。于是客以意臆对曰。向所谓三者。主人之所固有者。不须言。至于悠然者。则上一半虽非悬慕跂望之可及。亦不曰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云尔乎。行虽不掩。亦何害于为狂也。下一半盖亦时然矣。时苟然矣。则夫人皆当有是心。否则胥溺。夫人皆当有是心。则吾何独不然。主人之意。其在是欤。主人又笑而不答。客凡三问而主人三不答。客亦不复问。主人为谁。宜宁南廷瓒。早升庠。又一命金吾而不复进取。送老田园。客为谁。八溪郑载圭。叩主人之意而不可得。则退而记其说。时崇祯纪元之五丁酉也。

兼窝记

[编辑]

权君乃绥所居之室。山石子题曰兼窝。余见而难之曰。两有之谓兼。一物而两有之。天下无有矣。与之齿而益其角。则既啮且触。于御患也何有。傅之翼而四其足。则既飞且走。于运动也。不亦备乎。天之于物也。曷尝恶其备哉。然不兼与不能也。岂惟物也。其自为谋。亦不能也。偏于覆而不能载。偏于生而不能成。天且不能。而况于人乎。是故有无常相禅。盈缩常相参。得失常相因。此人事之轇轕纷扰。理势之所必然者。此君大嚼。世间那有杨州鹤。而子欲兼焉乎。吾恐东求西应。徒见其劳且拙也。山石子曰。非是之谓也。古人有朝耕而暮读者。耕读亦不可兼乎。耕而资食而兼可以固筋骨。读而稽古而兼可以理性情。无非兼者。此吾友乃绥之所从事。则吾之以兼颜楣。乃著实逼真语也。吾子过矣。余曰。子所云兼者。乃绥之所已能者。不待加勉。而其所当勉者。在乎不能兼者。向所谓有无盈缩得失之轇轕纷扰。是忧喜之门是非之路所由生者也。在我者忧喜不同时。随遇而安而已矣。在人者是非不同情。以类而应而已矣。若然则今日万锺。明日饿死。非我所计。爱欲置膝。恶欲下石。非我所豫。彼因马而念车。得陇而望蜀。乃筭瓮者之所以劳心而戕怀也。此非乃绥所当勉者乎。抑又有不可不兼者。子路之兼人是也。子路有兼人之勇。故喜于闻过而决于就义。虽乘桴而不惮。虽结缨而不悔。若是者于世间所谓毁誉欣戚。其有毫发动心者乎。然后子所云耕读之兼。可得以终吾身而不厌矣。山石子曰然。兼不兼两有之。是亦兼也。颜乃绥之室曰兼窝允乎。乃绥起而言曰。书此为兼窝记足矣。

壁山亭记

[编辑]

扆大圣而朝集贤。辟一奧区。有壁山亭。近故李君希七甫之所筑。于斯焉藏修。于斯焉式谷。因地寓慕。宜若以学圣希贤之意名其亭。而必壁山云尔奚哉。吾于君有并世不相见之叹。而得与令嗣诸君游。闻君之行而识君之志矣。守身以正而不以非义而趋荣。谷子以正而不以俗习而求亲。见世道之日非。则息当世之念而甘林隐之趣。悔少日之不能尽力于劬书而以志事有托。使之日讲习。于斯亭之所以筑也。其意盖曰读圣贤之书。则是亦圣贤之徒也。以乡人而为圣贤之徒。此何等器业。何等力量。其竖立志气高大而坚固。不如泰山绝壁之磅礴万仞。天鸣而犹不鸣。地泐而犹不泐。雷车电斧旋转于其上而莫柰他何。则无缘入圣贤之门。见圣贤之蕴也。名亭之意。其在斯欤。其在斯欤。圣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得传其道。惟曾子而已。朱子尝言其得传之由。而曰仁以为任。死而后已。有壁立万仞气象。其所自言。则曰壁立万仞益为吾道光。呜呼至矣。学道而少此个筋骨。则虽言言而模。事事而仿。只画得葫芦。于圣贤之徒远矣。名亭之意。其渊矣严矣。嗣守是亭者。宁不兢兢业业。常目而警心也哉。易曰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其今日诸君之谓乎。亭以辛卯三月起。而亭之主人。以癸巳归矣。今嗣子重葺。而属载圭以为记。

箕山幽居记

[编辑]

中州有箕山。以许由名。东国之山阴县有箕山。将作郞赵君舜九居之。有客过而问焉曰。许由之箕。以让天下也。主人奚所让而必于箕山。主人笑而不答。客沈吟良久而得其说。许由箕山。史迁亲登而传之。犹曰盖有云则恐未必实有其人也。天下之生久矣。淳浇朴散。天下煕来而穰往。日就汶汶。古之隐君子寓言以讽切之。主人亦尝筮仕于朝。紫绶金章。自视为分内事。而人亦以此拟之。一朝乃翩然南归。隐居箕山之南。峨洋代箫管。书史代珪璋。间从贤士友游。乐而忘忧。壹怪夫斯人也何由乃尔。今而后知矣。无乃读史林伯夷传而有所感发欤。许由果何人哉。能让尧之天下。世之所谓富贵比诸此。曾纤芥之不若。而乃营营焉不知返耶。于是面发骍而背浃汗。遂乃让青紫于时豪。托晩契于松桂欤。然则主人之所究竟从事者。亦不外伯夷传而得之。传末颜渊一段事。曾著眼看否。主人俛而不答。客叹息而次其语。为箕山幽居记。客为谁。勿溪病子郑载圭也。

金氏三纲旌闾重修记

[编辑]

余尝过阇崛山下里曰安洞。金氏居之。有绰楔焉。其榜曰金氏两世三纲。赠承旨兰孙忠也父也。时卿孝也。郑氏烈也。时卿妻也。事在万历癸巳。垂二百四十年纯庙壬辰。成命始下。又五十年重修。闾里改观。若新受旌焉。其后孙锺琦以徐侯之记曁厥实纪。征记于余。余受阅之。起而复曰。诸君所欲记者。旌赠事实耶。旧记已殚述矣。重修年月耶。自为之有馀。何征人为。第有一事可言者。石鼓之文。字画古雅。而古籍无征。则欧阳疑之。睢阳之事。古老虽说。不遇昌黎。则后人谁得以传之。要之的征莫如同时。表章必待后贤。谨按实纪。湖阳郑公𥖝。万历时人也。亲闻而铭其碑。其词曰捍城誓死。无愧睢阳。父子临战。全孝全忠。夫死妻从。乃烈同光。壁立东宇。表植纲常。署其尾曰皇明万历某年。呜呼。此古迹之可征也。历三百年。而风雨不能磨。苔藓不敢食。字画宛然可读。其亦有冥相之者欤。不然金氏之义烈。几乎无稽矣。金氏之遇郑公。真奇遇也。后虽有千羊。曷比一腋。虽然寄在空山片碣。寂寥数行。丰城之剑。拭之者何人。刚斋宋公稺圭。以一代儒门巨匠。叙其实无遗憾。此非睢阳之韩昌黎乎。于是乎金氏之义烈大阐矣。旧记事实虽详。此不槩见。不亦有阙文欤。必欲使我泚笔。请记是语于后。

拙叟记

[编辑]

李友大为松沙子号以拙叟。勿斋生从傍诘之曰。拙反于巧而因于懦。懦又勇之反也。叟尝从大谷居士学。大谷一生竆约。人鲜知之。叟不计傍人是非自己得失。首先师事之。叟诚不巧于谐世矣。不亦勇于趍义乎。自其不巧者观之则拙矣。自其勇者观之则不拙。拙不拙两有之。以拙号之。则不几于举一而遗一乎。既而思之。天下之物。相反所以相济。惟其懦于利。是以勇于义。叟之勇。自拙中得来。拙乎拙乎。使天下皆如叟之拙。则天下其庶几乎。松沙子肇号之意。居然可知已。请为叟一言。以助叟之拙。年相似则耻师。自韩愈氏之时然。而况于今日乎。然叟既拙于谐世矣。独不可以拙于今乎。古有潘叔度者长于东莱七岁而师东莱。今松沙子大谷之友也。叟以所事事之。则叟岂不为今之叔度乎。若是则叟之拙大矣。叟念哉。叟曰书此为拙叟记可矣。

孝烈妇赵氏旌闾记

[编辑]

礼夫死称未亡人。未尝以致命为烈。惟矢死靡他而已。圣人以柏舟之诗。著之于经。为万世法。小学所载如汉之陈孝妇。晋之夏侯令女。亦皆守义终身。以靖献于夫子也。若郑载斗之妻赵氏。矢柏舟之志而兼陈孝妇之行者也。赵氏籍咸安。父必协。年十八归载斗。媚于舅姑。以淑媛称。夫婴疾。尝药殚诚。至不能救。则斫脂灌血。得回甦延二日。而竟不淑。赵氏一恸几绝。久而定情。自力敛殡。不敢决意下从。以上有舅姑。下有幼孤也。舅恸不欲生。欲自裁。赵氏泣谏回心。自是哭不敢声。恐伤于舅姑。舅尝上山堕岩伤胁。良医技竆。赵氏号泣露祷。梦神人指示。得药于家后峭岩上。一服便愈。舅又病思雉膏。适大雪。三雉飞入厨中。遂供而得效。姑病痈滨危。亲吮以愈之。真诚之符验如此。其居常洞属。志軆兼养。以尽其夫未毕之孝。可不言而知也。于是邻里乡党。莫不竦然钦叹。以报于府。府闻于朝。以孝烈双至。特命旌褒。时上之四十一年甲辰四月日也。绰楔既成。载斗弟载时以余为同宗。请记其实。余惟载斗世家草溪。中世流于晋。琐尾沉沦。几无以自拔。父显昌挺然秀出。筮仕至议官。载斗亦业儒善书。以秀士见称于人。虽不幸短命。赵氏懿行。足以光前而庇后。颠木㽕蘖。亦将复春欤。同源之谊。不可以不文辞。呜呼。激烈致命易。守义尽常难。若赵氏可以为女训矣。世或有续修明伦之编者。岂可舍诸。载斗以丁酉亡。而赵氏年今三十三。其孤年十四就傅。而其舅尚无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