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老隐集/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老隐集
卷三
作者:任适
1794年
卷四

杂著

[编辑]

东游日记

[编辑]

己丑九月初一日。发梨湖。与姨兄受甫,振伯,德休。乘渔艇。迎水桥丧船于洗心滩。夕时离发。宿花谷墓下。德休江头。作别而去。

二日。朝食后发花谷。过砥平县治十馀里。到凤凰亭。苍壁数十丈。突起于川上。奇岩叠石。隐映于枫阴之间。岩腰有石平宽。上可坐三数人。二松偃蹇其上。可坐而碁矣。下有澄潭。广十馀畒。清浅可涉。其东一带。白沙平铺于岩之前。大抵山水幽邃静僻。使人神清而心静。真隐者之所也。时有冠者立于岩上。不知其何人。而闻梁氏子。方为此地主人云。缘广滩而上。纡回屈曲。九渡川水。到阳德院中火。自花谷至此五十里矣。午发院村行三十里。至洪川县治。山开野广。江流其中。稍异𰎟中山水。甚可喜也。黄昏时。上泛波亭。亭前有白沙稍阔。沙外有江。旧时江由沙上。今失古道。移在沙外云。江之南有山。俗称巫山十二峯。峯形不甚分明。而仅能如其数。山水幽洁可爱。然比之寒碧楼锦江亭。则不及远矣。宿礼吏崔连堂家。夕供豊洁。殊非逆旅之馔。𰎟中淳厚之风。可见矣。

三日。朝食后发洪川邑内。行十馀里。过汝一村。临江茅屋。幽静可爱。欹松垂柳。宛有江村之趣。到泉甘驿中火。自洪至此五十里也。午发驿村。行二十里。逾健伊岘。行十馀里。日已黄昏。宿新岘村。村仅数家。家甚狭塞。仰不见天。大抵𰎟氓畏虎。故作舍若此云。

四日。黎明发新岘村。行十馀里。朝饭于万宜驿前别监金兴业家。食后发万宜。缘江而行过百迁。至獜蹄邑内。历见李丧人复獜。乃瑞花村李先达德獜之弟也。秣马于官吏家。日已晩仍宿。

五日。朝食后。发獜蹄县。行五里许。登合江亭。壮洞金成川莅邑时所建也。江山不甚可观。而久不修餙。剥落殆废。可叹也。行十里。过圆通驿。又行三十里。逾三叉岭。过乱溪驿。行十里。至葛驿留宿。此乃谷百潭洞口也。潭之下流。流过三驿。石渐白。水渐清。挟溪枫桧烂若锦绮。未到潭。已觉有遗世之意矣。此村主人颇良信。姓名安莫立云。

六日。大雾。晩饭后。发葛驿。下马步行三十里。宿深源寺。自洞口至寺。山路甚危。仅能缘崖而行。石栈木桥。横连断壑。间或涉溪而无桥。跳跃踏石而过焉。沿溪而行。曲曲多可观。奇岩白石。急流澄潭。处处皆是。使人神清骨冷。无尘世之念。未及寺十里许。到池世男村。村仅数家。鸡犬之声。闻于山中。恍然如入武陵之村。世男亦颇良善可语。寺僧尽出外。只有老少十馀人。而僧广学作人清隽。言辞亦可听。自言与金兄美甫相亲云。到抱岩潭。题名于溪北高岩。岩傍有宋道能尧佐名。甲申年过此矣。

七日。朝食后。发深源寺。携杖步行数马场。广学诸僧辞别。广师盖有事于岭东。不得随余而行。甚怏怏。自寺行二十馀里。始得瀑布澄潭。其中四潭相连。下皆为潭。前后峯峦。重叠如雪色。奇哉奇哉。过瀑布二十曲。到十二瀑初头。水势奇壮可观。到第三瀑。不但瀑流甚壮。四面雪山。枫桧重重。烂若锦绣。恍然如画里景。此诚仙境非人间。使人意思清越。顿忘尘世事也。自此至十一瀑。盘石平铺。水声喷薄。景态万变。不可尽述。到十二瀑。左右两瀑。落于一潭。右瀑六十馀丈。左瀑三十馀丈。造化之功。至此而极。文字不能形言。丹青不足模写。自左瀑边。缘崖寻路。行二十馀里。到凤顶庵。庵在极高处。山之最高者。皆俯视。雪岳上峯。横在庵前。地势幽绝。非人所居。旧有修道僧居之。今已去庵空。然僧去不久。灶有火。佛前香烟尚袅袅。开门闻香。若将与异人相接矣。自深源至此。六十馀里。崖岩越绝。无着足处。仅能扪藤缘崖而进。而下视深潭。毛骨悚然。游人皆从西而上。行此路者甚罕。故叶落石乱。绝无履迹。使从僧前行觅路。间有伐木叠石以表路者。寸寸寻觅。仅可以识。而路皆危险。或超越而过。或攀崖匍匐而上。或使人前挽后撑。虽剑阁栈道。必不如此危矣。从僧。省文,义俊二人也。

八日。朝食后离凤顶庵。上庵后石上。望东海金刚诸山。时朝日初上。海水微茫于云霭之间。望之浩然。不可状言。一带石峯。横立于海边。从僧在傍。指点九郡地方。可以远望而识矣。岩边有世尊塔。削岩石为下一层。四方刻莲花以围塔。塔下有石。层叠自成塔形。僧辈称为阿利王塔。塔下五里许有岩。叠叠成层。如架上陈书。名之曰大藏经岩云。自山脊直下二十馀里。得瀑布。皆上有瀑。下为澄潭。如十二瀑。下流二十曲者。亦二十曲。第三第四第五瀑皆相连。四面峯峦。绝壁甚奇。第八曲。盘石甚壮。右边翠壁特起。枫桧如锦。自一曲以下。奇壮清越之趣。无此比矣。至十四曲。有万丈奇岩。立于东西。而左右有盘石。色甚白。水落其下为澄潭。水色清绿甚佳。名为闭门岩。盖灵鹫庵后洞也。灵鹫。一名五岁庵。梅月堂曾栖于此。梅月五岁成文章。故名之云。过闭门岩。得笠岩。岩在于层石之上。四方如磨。上头尖利如笠帽。故名之。第十七曲。瀑落于潭。潭为龙湫深绿。不见其底。路由其右崖。俯视𢥠然。不忍久视。过二十曲。地稍平。路不甚险。行十馀里。到金三渊新舍。坐于北楼。楼前有石峯屹立。色如积雪。峯形甚奇。有如鬟䯻者。有如人立者。千形万象。不可尽状。同行有曾见金刚山者以为如坐正阳寺。望众香城云。东边一箭之地。有高岗突起成㙜。登而望之。南北诸山。皆在眼中。自凤顶以下。眼界清爽。地势幽邃可居者。无过此矣。自凤顶。舍十二瀑洞。右由五岁庵路。行四十馀里。至深源寺。路之险恶。不及十二瀑。然缘山直下。路甚峻急。间有缘崖石层。广才掌大。上无树木。不能攀援。仅能侧立负岩而过。虽十二瀑。无若此危路矣。大抵二十曲潭瀑。虽未若十二瀑之清绝奇壮。然求之他山。亦恐无如此者。初欲上五岁庵。至闭门岩遇雨。不得已径还。可谓玆行一大欠。然枫林踈雨。携杖而过。亦一游山奇事也。还深源。有官卒持朱杖来。问之。高城倅兪崇至矣。广学有事已往。襄阳有慈训者。待之颇殷勤。

九日。雨留宿。

十日。雨留宿。高城倅发向五岁庵。

十一日。雨晴。发深源。逾大岭。行三十里。岭路危险虽未若凤顶。高绝峻急过之。至大乘庵中火。有僧智英。颇聦明识道理。能言佛法。可与之语。行五里馀。到紫烟㙜。对台百馀步。有寒溪瀑。瀑高数百丈。自石上直泻空中。飞流喷碎。顷刻万状。诚天下奇观也。别有记。缘台而下。石路危险。仅能攀援而行。行五里馀。至古寺墟人。马已到。遂骑马而行。身快意豁。回想已过之路。真所谓若隔前生矣。行十里。到同知韩承云家。夕供丰洁。非比在寺时。主人容貌清隽。言辞亦佳。可谓𰎟民之秀者也。瑞和郑生来见。曾在美甫氏家。熟有情面。客中相逢。其喜可知也。僧慈训。负任从行。至此留宿。为诗作别。亦觉怅然耳。

十二日。发韩承云家。行三十里。至獜蹄邑内。中火于朴时遇家。李复獜来见。临发。郑垕辞去。夕宿万宜驿卒家。

十三日。发万宜。行五十里。中火于桂林村奴子先家。夕宿洪川邑内崔连堂家。振伯自万宜同发。行五里馀分路向春川。一旬同行之馀。别怀可知。深山僻路。行色亦可念也。

十四日。发洪川。行二十里。过落水岩。左右苍壁甚妙。中间盘石斗高。水由其上。为小瀑。萧洒可观。虽在雪岳。亦足为一曲之胜矣。逾大恶峙。遇雨。中火仓峯驿。自洪至此五十里云。午发驿村。向柳谷。迷失道。至小恶峙。路已枉十馀里矣。路逢人问道而出。日已向暮。雨势不止。不得已宿水回村。自驿至此二十里云。

十五日。雨。晓送人探山甫消息。山甫已自柳谷。归宿水回村。朝食后。山甫来。因与同行。宿鸟谷镇村。

十六日。早发。中火于砥平釜湫。山甫中路别去。历路入长峯。拜姨母。还梨湖。

漂人问答

[编辑]

乡贯何郡。浮海何干。何时离家。何处遭风。

某等乃大清国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氏。因贩碗布。往辽东贸易。旧岁四月间离家。回至中途大海。突遭飓风。漂到贵国是也。

福建距朱夫子所居之乡。几里耶。泉漳之间。古多名贤。流风馀俗。尚有存者耶。礼乐文物之盛。比古何如。而尚尊朱夫子之道耶。

朱夫子居在建宁府崇安县。离泉州一千馀里。在明朝之时。名贤张瑞图,杨荣,李廷机。当今清朝李光地。此四老先生。乃名贤宰相。风俗教化礼乐文物。皆尊前朝之风化。朱夫子。不但弊省福建尊崇。两京十三省。皆尊崇。只有当今清朝制度。衣冠不似古制也。

风俗。尚儒耶。尚武耶。福建距北京六千馀里。亦能有赴举之士耶。科举取士之䂓何如。

风俗尚儒亦尚武也。三年一次往北京会试。科举。只在本省。登科后。即便往京会试。第一场。四书三题。五经四题。第二场。论策二问题目。第三场。表判二题。以才中式为尚。

武科亦有初试会试乎。武科之䂓何如。十八般武艺。皆试乎。或别有䂓程乎。或幷讲武经乎。

武举。登科后上京都会试。武科第一场。讲武经后。作武经题目三篇。第二场。演武艺习射步箭。第三场。习射马箭后。亦有表判二篇。会试亦同此䂓。

明时有福建布政司参议之职。今亦有此职乎。各省诸郡。皆有手下亲兵。而豢养于城中。凡有警急。则守战之卒。皆取办于城中乎。当今兵制。比唐宋明三朝何如。兵农合而为一。而有事则征发乎。抑兵以卫农。农以养兵。而兵农分而为二乎。

明时弊省。左右二布政司。左右参政。今清朝。只布政使司倂参议。各省皆同。惟南原湖广陕西。布政使司二员。参议二员。各省郡县。皆豢养兵丁于城中。以防不虞之患。兵制与汉唐宋明一体。兵农分而为二。兵本卫农。农则各郡县征粮以养兵矣。

即今刑法。遵尚何代耶。或用大明律耶。

刑法。乃刑部大理寺御史。三衙门官爵。其律法。比大明略异也。

大国用人。亦以门阀取舍耶。编户之氓。若能登科。则清显之职。无所阻阂耶。仕宦家子弟。若无才能。则亦不能显达。而下同编户之氓耶。

用人。先以才能取舍。或编户之民。才能与仕䆠之子孙相并。则仕䆠之子孙。居先。大抵緫不过学。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也。

即今文章。有擅名于天下者耶。自皇明以来。文道日变。今天下文用何体。诗尚何代。江南自古多艺术之士。象纬堪舆。卜筭相术。今亦崇尚。而能有妙发奇中神解邃识之人耶。

当今之世。文章著于外者。金圣叹,李卓吾,林西仲,吕晩村四位老先生。文体尊宋朝。而诗体亦同之。其艺术卜筭相法。或亦有之。只是耳闻一二。未曾目击有神解邃识之人也。

向者所见之糓。弊国则谓之秫。或谓之糖米。而向谓之黍云。此乃祭享所用黍稷之黍耶。黄锺所用之黍。乃是此物耶。秫之状如何。

黍。乃五糓之次名。让稻居首。大老爷所问秫之状形。如贵国所食之米相似。只是煮熟软粘。弊国云谓糯米者有之。云秫米者有之。

砂糖。果是甘蔗所作。则蔗有荻蔗竹蔗之名云。同是一物耶。其中。或有不可煮糖之蔗耶。昔年得蔗种种之。茎叶与实。无异于高粱。嚼其茎则味甘。而其实则无味。煮之而终不成糖。或别有煮糖之法耶。

荻蔗,竹蔗。敝省与广东地土种之。到冬至之节。砍下磕水。煮之成砂糖。至交界略近地。颇煮成糖。路一千里外。各省此蔗皆有。只食其茎甘味。煮不能成糖。未有方法也。

贵省旱田多乎。水田多乎。旱田则种黍稷等糓。而水田则种稻乎。近年以来。连岁丰登乎。或有饥馑之岁乎。田赋何如。尚有上中下三等之赋。如禹贡之法乎。

敝省水田多。旱田小。各省皆同。惟京都,山东,山西,陕西四省。旱田多。水田小。弊省旱田则为之园圃矣。水田种稻。亦有种菱。近年以来。五糓丰登。田赋征催银粮。亦是上中下三等。仍遵禹贡之法也。

舟楫往来时。必经过临安地界。西湖风景。果如所闻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今亦依旧乎。繁华佳丽。比古何如。而诗人墨客之游赏。无时无之乎。士女之杂遝。笙歌之喧聒。尚有盛时䂓模乎。

宋朝时。名谓临安。今改为杭州府。即浙江省地也。西湖四时景致。依然华丽。不但诗人墨客玩赏无暇。就是行商坐贾。游赏未已。勿论老幼男女。杂遝不绝。比旧盛䂓模。不相上下矣。

浙江白马潮。曾见之乎。潮头势壮。果如千兵万马之奔驰乎。古称子胥之魂乘白马而来云。江浙之间。亦有相传说话耶。

子胥之肉像。现在南京苏州府胥门。因他名为号。谏吴王不听。挂眼于此门。白马潮。在浙江杭州府。钱塘江。在汉朝封钱镠镇。此地因不时潮怒高数丈。伤残生灵。此人八月十五日。遣万人。强弓毒箭。见潮起之时射之。后来此潮不时。只有一二丈。伤害苍生才息。傅说乃子胥之兵马奔驰矣。

福建去金陵几里耶。金陵。乃皇明大祖高皇帝定鼎之地。城郭宫阙。至今犹存耶。山川之明丽。人俗之繁华。必多可言。愿闻其略。

福建至金陵四千里。当今之世。只存帝殿。现有官员看守。山川依然。人俗繁华。不为帝都略差些须也。

冠婚丧葬。尚从朱文公家礼乎。抑时王之制。有变于古乎。

冠婚丧葬。俱尊朱夫子家礼。并未曾更变于古也。

自此渡鸭绿江后。至北京。有何官员津送乎。自北京至故乡。又有资送之道乎。我国则行客。不论远近。自赍粮资。中原则必不如是矣。万里之行。何以往来乎。自今计之。几月当到福建耶。

某等。沾蒙贵国王恩。资送泽及异邦。真乃旷古罕有。渡鸭绿江之后。谅必无资送之道。某等亦忧之先矣。能到辽东沈阳地界。必有亲戚朋友。求借盘资。随时处置。若以程途计之。必在秋天耳。

前此行商。亦或有经年未归之时乎。此行已经年矣。一帆沧海。过期不还。二十六家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必以为已葬鱼腹。而哭望东南。泪无干时矣。他日还乡。大家团会。惊喜恍惚。情况可想。但贵省之去弊邦。万有馀里。地角天涯。风声所不及。而今忽飓风吹到。衣冠虽变。固皆皇明遗民。相对惑叹。倍亿昔日之皇华矣。今将作别。后期永断。万水千山。音信亦无凭矣。此后声容。只付之梦想之中而已。愿各留姓名。以替颜面。

弊国行商之人。亦有经年未还。书信四时来往。以慰心怀。此番漂到贵国。乃梦想所不及矣。程道万有馀里。音信渺然。蒙大老爷钧笔示喩。肝胆尽知。不觉令某等。惨凄不已。某等时运不齐。遭此难变。今蒙贵国王上洪恩。怜恤又兼。众位大老爷。惠泽询矜。乃旷古未见之德也。某等。杨闻馨,卢昌兴,何闻远,王信等。蒙留姓名。又见格外施泽。未识何时获以衔环结草。只是旋乡之时早晩。心祝福禄騈臻。腰金衣紫。不但全家感戴无涯。某等先人。瞑目报效于地下矣。

祭文

[编辑]

祭柳久辉恒明

[编辑]

昔我乘闲。看花北宫。有来不期。兄在其中。引我为友。其会惟文。贞谷染翰。郭外携群。兄来我往。馀十数春。表里两忘。愈久愈亲。兄癖于飮。不醉无奇。有苦有乐。于酒发之。去岁揖鞭。骑马如船。熟视不语。若无意然。有忧于心。得无病作。逾年果验。人来告疾。再候北谷。一诊城西。每见益铄。气索形馀。握手问我。此病能活。强辞相宽。我心则怛。出门顾语。朝日早来。我马未出。赴书报哀。兄尸我哭。咫尺幽明。相持叫呼。阳弟景兄。兄尽可人。质雅才秀。孰皆埒兄。能贵能寿。兄年四旬。兄位一命。既有而亡。惟命非病。万化纷然。同归于虗。或长或短。要终则齐。后世无闻。贵寿穷夭。才蹇驽腾。竟亦何较。其理则然。情独难忘。此别无期。旧游茫茫。榼肴斯陈。壶醪斯开。兄常喜飮。毋吐我杯。

祭耐庵文

[编辑]

维岁丁酉月日。西河任适。谨具薄奠。祭于姨兄耐斋洪公之灵曰。呜呼。吾何忍为文而祭公耶。自公之没。常欲一为文以告哀。而情至而哀益深。语苦而文益难成。笔欲下而辄止者今二年。而再期遽已迫矣。以公之所爱余。与余之所仰公。而又以公喜余文之甚。为余不忍下笔焉。而终不以一言抒余情于筵几未撤之前。则将为余平生之恨。乃忍含哀抑恸而陈余之辞。公其欣余之来。而喜余之文。如平日爱余之情否。呜呼。人孰无至亲。特至亲之情而止耳。若公则为余之姨兄为至亲。余以公奖进而有所进为师。游嬉必与之同为友。所居辄相随而处为邻。公之于余。有如是者。而今遽没。奈何不使余摧心酸骨。痛愈久而愈不能自定也。早知公遽死。必不从公而游。从公而居。以增余无穷之恸。而只以至亲之情相悼尔。呜呼痛哉。呜呼痛哉。余家丘墓在骊江。而公结庐于骊江之滨。以公之在是也。谓可以相依赖。岁戊子。奉慈亲以往。公甚乐也。时仲经,盛仲在北谷。申明瑞,韩师伯在南村。而亲戚之邻而居者。又不可一二数。每无事时。不期而会于公草堂者常十数人。诗文之游。日益彬彬。盖一时之盛也。未数岁。余奉亲而归京第。仲经兄弟。又踵余而还。而公又没。当时与之游者。独明瑞数人者在。而骊江始寂寥耳。十年之间。盛衰之不可期如此。每时节省墓到骊江。辄与明瑞诸人。默计曩时之盛。而相对歔欷者。宁有极耶。辛卯春。余卜筑于清𰎟。是即数年之前。与公盘桓而吟赏处。公闻余之隐于是而甚喜也。以一马访余于老隐洞中。时方春夏之交。相与吟咏于凌刚谷桃花洞之间。汲清泉烹蕨芽。荫长松坐盘石。而欣然乐曰。是可居也。缚数椽之屋于溪水之上。隔余室仅一岗耳。呜呼。居于骊江。余邻于公。居于清𰎟。公且为余之邻。诚以公之爱余也。而亦若有不偶然者存焉。余于寄公诗。所以有相信无千里。相随还一邻之句。而公不能遽隐。余寻又携孥而归。虽不得即相聚以居。余时方少。公年又不至于老。将期以十年二十年。而终老于骊江清𰎟之间。岂谓计未成而公遽亡。永无为邻之期耶。今余清峡之室。已付之村农。而公之屋。且倾而颓矣。此宁公与余。平昔所期者耶。公喜山水。与朴兄质甫氏诸人游四郡。而余随之。与李振伯,洪受甫游雪岳。而余又随之。公有游。余未尝不在其中。而无余则公亦不乐。盖将登金刚之颠。入妙香之邃。上太白而搜智异。临海滨而穷江源。此公之与余期者。而公今已亡。余亦无意于山水矣。四郡雪岳之游。漠然若前世事。而金刚诸山之约。已付之他生矣。宁不悲哉。宁不悲哉。余本庸陋无所能。十数年来。稍知诗文之为可喜。而能自力冀及于人者。皆公之赐也。公尝谓余为才而力奖之。每一文成。曰似欧阳子。每一诗出。曰似杜工部。已而曰。吾且从汝而学之矣。公我师也。宁真欲学于我耶。宁真以我为似于欧与杜耶。特欲勉我于是。而姑曰似之云尔。姑曰从汝而学云尔矣。呜呼。公之奖余诚至矣。自谦而进余者。诚勤矣。顾以余甚鲁且甚懒也。文不能窥欧之门墙。诗不能近杜之藩篱。有所作无足以逾乎人。而竟负公诱掖奖进之意。自今以往。孰复如公之勉我者。而我且为庸众而已矣。痛矣痛矣。邻居之乐已矣。游从之好邈矣。诱掖奖进之益。不可复寻矣。抚念畴昔。只觉气短而涕零。胸欲塞而心欲狂。此岂止于姨兄弟之情而已耶。呜呼痛哉。公没前数月。余以事至骊江。而入公之门。时新月昇而桐阴上阶。公倚窗而坐。四顾无人。闻余之声。蹶然起曰。尔非道彦耶。握手而语。语时往往有愀然不乐色。余固已讶之矣。岂天机动于中。已知有观化之期。而豫怆此会之不可再耶。公有胸腹之疾。有时而剧。公甚忧之。谬下北药。而病遂至于不可为。时余在温。不知公疾之剧于何祟。不知公丧之出于何日。而乃于公没后十馀日。闻凶音于数百里之外。呜呼。以余之于公。病不能诊视。没未见含敛。徒能冒风雪。驰数百里。抚柩一恸于入地之日而已耶。向知公诚没于数月之后。余虽有大利害切身者。必不舍公而远出。而桐月一宵之会。今竟为千古之诀。此之为恨。其何日而可忘耶。余于骊江。岁一至或再至。至则过公室而抚公之孤。顾瞻陈迹。历历如昨日。而庭竹已残矣。阶梅已枯而折矣。旧堂已尘埃。而窗亦锁之矣。望之恍疑公之在其中。而若可以开窗而呼余。心神忽忽然如醉如痴。未尝不泫然掩泪而出。今未知余年将几何。余之到骊江。又将几何。而每至辄伤神如此。余非木石人。其何以忍此耶。人之死生。诚有不可齐者。不以老少有先后。不以强弱为遅速。向年游雪岳者凡四人。以年则受甫老于公。以气禀则余弱于振伯。而公少而亡。振伯强而没。向与受甫论此理。而相对飮泣矣。凡人之生。为过客而归。则与天地无终极。余年今三十有三矣。幸而得七十八十。则不过为人世间四五十年客。以四五十而视无终极。则特一瞬尔。极知别公为一瞬。后期为无终极。而余非达观者。徒想其平日之情。而不能不怛然而悲。潸然而出涕。公其或者与振伯携游于太虚之中。而笑余之浪悲。如余之对受甫而悼公之没者耶。呜呼痛哉。若公者。今岂可复见耶。行谊笃而莫见乎世。文章高而遂穷其身。亲戚朋友。与先生长者之知公深者。且勿言。虽平昔所仇怨。能出力挤公家于祸者。亦皆曰此诚贤士。而公没之日。环骊江百里之内。愚氓妇孺。莫不愕然嗟惜曰。善人亡矣。至或有出涕者。则公之所存。于此亦可见。而天不福善。有冤莫伸。竟使公抱至痛而病死于荒林穷村之间。天乎天乎。此何理也。是乃一世之共惜者。非余一人之所独言。则余特以平生所爱仰之情。而自道其悲而已。公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痛哉。

祭亡妹孺人洪氏妇文

[编辑]

维岁戊戌闰八月丙午朔。四日己酉。仲兄适。略具薄奠。告诀于亡妹孺人洪氏妇之灵曰。呜呼。汝其死耶。以汝柩之在堂也。朝陈汝镜奁。若可见其妆梳也。夕设汝衾枕。若可问其寝处也。容貌若可接也。言笑若可闻也。起居飮食若可同也。恍惚之顷。若可以复起汝。而诚不觉吾为人而汝为鬼矣。葬地今已卜矣。吉日今已涓矣。吾为需以祭汝。吾为文以诀汝。而汝柩今将就道矣。呜呼。汝真死耶。此何事也。此何事也。壬午之祸。汝时八岁。吾兄弟为男者四。而妹则惟汝与季妹两人尔。四男二妹。虽华盛家。固亦妹为之珍贵。况吾家哉。不幸季妹。又以病夭。则独有汝一妹尔。亲堂之抚慈而训诲。与吾辈之奇爱而护惜者。岂有极哉。幸而吾兄弟。皆得成长。汝亦为妇于盛族。祸衅馀生。得保残喘。男娶女嫁。稍复有生人之趣。而汝又温仁敏慧。言笑琅琅。不如吾辈之钝滞而无味。汝往舅家。则家中寂若无人焉。而归则蔼然有和气。凡所以上助亲堂晩景之欢者。惟以汝为赖。与吾辈相依。为命于祸衅之馀者。亦惟汝为赖。而汝今死矣。天乎天乎。何其酷也。汝入舅家。郞既出后其叔父。而郞之弟未及长。则汝为两家之一妇尔。日夕望汝之孕育。以慰悦舅姑之心。而幸而连举两男儿。舅姑谓汝为孝妇。人亦贺汝以福人。吾辈喜悦之心何如也。不幸小儿未期而夭。大儿甫四岁而夭。方大儿化时。腹又有胎。生男未几月而又夭。三年丧三子。此岂人理之所可堪者。吾固已为汝忧之。而逾年而汝又夭。呜呼。汝生而年未三十。汝死而无一子女。人世二十四年。倏焉若去鸿之无迹。而身后凄凉。无可以仿佛其典刑。亲戚知旧之稍知汝为贤者。莫不疑天理之无征。吾辈冤苦之心。又当何如也。汝于平日素无疾。而昨年冬。忽得腹胀之病。数朔医治而胀益高。药益无效。自舅家舁归。医治又数朔。而胀渐消几如常日。汝喜甚。每指腹而夸示吾辈曰。吾胀益消。吾可以复起而有子矣。盖汝自丧儿后。每痛无以悦舅姑。而忧腹病之妨于胎孕。故其言如此。天若见怜。宜已汝病。遂令汝有子。而自五月初。汝又腹痛甚。诸症一如初发时而又加焉。久病之或进或退。本非吉兆。而汝则几愈而又暴发若此。岂非天耶。未数日。慈堂患时疾。日益沉重。势不可同在一室。而汝方危缀。不可以动一步。不得已奉亲而移寓闾舍。方移寓时。汝已不知亲患之甚重。亲亦不知汝病之已在死境。而但曰汝且善摄而已。汝亦愿亲之疾还而已。呜呼。明知此别之为永诀。而死生之际。母女无一语与之诀。呜呼。人何以忍此耶。自亲之移寓也。汝无日不叫亲。至欲担负而往见焉。而及其将绝曰。日日呼亲。而终不得见面而死。已而曰。梦耶真耶。何至此也。已而举手。作祈祝状。观其意。似欲少须臾无死。而见亲之面。呜呼。人虽如木石。见此亦应肠裂。况吾辈其何以忍此耶。汝既死而亲患始渐苏。日送人问汝病加减。不敢直通讣以伤病亲之心。为书伪报。其或加或减。亲患益苏。而疑汝死益甚。至索汝手笔以为验。则又为汝手战时字㨾。以谩亲。呜呼。此可忍耶。亲候完复。几臻于无可忧。则犹信汝为生。而思见汝益切。既不可终讳汝死。而日夜思汝。反有害于劳心。吾兄弟俱进寓舍。忍能告讣于日夜思见之际。而母子相抱而哭而已。呜呼。此可忍耶。甚矣。吾辈之顽也。不能广延名医。审投药饵。而终使汝死。不能竭心露诚。祈丐神天。少延汝一日之命。以待亲归。而终使汝思亲不见。永抱无穷之恨于九地之下。终又伪为书以谩亲。而忍告以汝讣。甚矣。吾辈之至顽至忍。不孝不友。而重得罪于天也。汝死后七日。汝郞闻所后亲病报。冒暑疾驰而归万顷。归未几。竟又遭丧。呜呼。其亦悲矣。积月忧遑于汝病之日。而仍以一身。遭大故于四顾无亲之地。想其澌铄毁败无馀地矣。汝若有知。必应哀郞之孤穷。愍郞之毁疾。彷徨恻怆于冥冥之中者。宜无穷已。而顾冥然漠然而已。宁不悲哉。宁不悲哉。仁寿福善之理。无则已矣。以汝慈仁之心。孝友之行。聦颖敏达之性。恤贫怜穷之德。宜享寿考以永世矣。宜在亲侧以尽孝矣。宜有子以嗣其后矣。宜偕老以成其家矣。毕竟乖舛若此。而无一之合于理。岂天理固不然耶。抑固然而于汝独舛耶。自今入室而吾无妹矣。吾亲已无女矣。谈笑于亲侧。而助晩景之欢者谁也。祸衅馀生。相依而为命者谁也。苟能有一子一女以存汝典刑。则犹可以抚摩育养以慰此心。而独满室箱箧服器之属。无非汝手泽之馀。此物何忍见哉。无一事可以不悲汝。无一日可以不思汝。而悲汝思汝之心。固将终吾生而无已时矣。每夜就寝。辄抚枕自语。以祈见汝于梦寐之中。而自汝死今五朔耳。一见汝卧病状。再见汝平日之容而已。未能每梦而辄见。此何理也。虽其一再见时。亦只如常日。而不至于倾倒欣喜。以偿吾思梦之心。呜呼。祈梦而梦稀。梦亦不知为喜。吾何以慰吾心耶。痛矣痛矣。汝之舅家先垅山已尽。不可以葬汝。万顷之山。亦非久远计。又不可以葬汝。宜其别占吉地以安汝体魄。而汝郞之能早定大计。聚汝柩于舅姑之侧。有不可必。则汝坟当久羁孤。汝郞之能有子。子能长成而能早移前母之柩于先茔之内。又不可必。则汝坟当永羁孤。宁不若姑葬汝于吾先人墓下。得使汝依先灵于地下。他日省扫。又可以抚汝坟。而先墓甚狭。无受棺之地。别扦一穴于祖父母茔域之外岗。虽不能附葬先人墓如初计。犹可以依祖墓于不远之地。隔江五里馀。即先人墓。是亦不远而近汝坟。当不羁孤矣。呜呼。汝年才八岁而失吾先人。宜不能记忆先人颜。而汝时聦慧。或亦能记忆。当汝临绝时。问汝能记忆。而愿归拜先颜。汝不能言。惟颔之。呜呼。汝果记忆耶。汝果拜先颜耶。北望山下之宅。昔与汝数年所居者。东瞻隔江之坟。即耐庵兄所藏者。使人死如今世。随侍先灵于祖父母之侧。而时与耐庵兄。徘徊于昔日游居之地。汝魂不特不羁孤矣。季妹与汝三儿之魂。未必不相聚。则团聚之乐。将不减于人间矣。将然耶。其将不然耶。女子之心。以舅家为重。使汝不昧。必将缺然于远舅姑。而归依于私亲之侧矣。汝且无子。而不得附骨于舅姑墓傍。则便同于无主孤坟矣。汝郞必不使汝。久留于此。设不幸久不能迁。吾辈又何忍使汝缺然。使汝为无主孤坟耶。待汝郞之完定山事。然后迁汝柩而归之舅姑之侧。汝其可无恨矣。呜呼痛矣。呜呼痛矣。汝之舅家。在干川。距吾家且十里。每访汝于干川。汝必欢笑相迎。常恨家稍远。不得以镇日相聚。汝今已死矣。吾将访谁于干川。吾往而谁复欢迎。今则汝舅家方在咸阳任所。吾无因至干川。而他日解归。将不免几往。吾何忍复见汝所处之室耶。自此西门之痛。便在干川矣。已可以伤心痛骨。若不可一日堪者。而每汝归吾家。吾辈辄邀郞相聚。郞又温雅恺悌。志气相合。相与联枕谈笑于月夕。相与携手。欢会于亲侧。眷恋亲好之情。不知非亲兄弟。而汝今已死矣。吾何忍邀汝郞。而郞亦自伤其踪迹之踈于此矣。此之为伤心痛骨。尤何以堪抑耶。吾年今三十有四。汝与郞年方二十四。使其死视其生先后。则吾宜先汝归差十年。而汝与吾幸能各得年七十八十。则尚可保四五十年兄弟之乐。汝顾后我十年生而先我死。使吾与汝不能久保兄弟之乐。吾与汝郞。不能久保如兄弟之情。自今至死之年。见汝郞则无非哀汝之日。汝何忍为此也。方敛汝时。汝面已不可见。吾与汝郞。握手大恸于汝尸之傍曰。君见吾如见君妻。吾见君如见吾妹。汝于其时。或者闻吾言而悲之耶。汝死之后。将所以致吾情者。独有昼夜守汝柩于未葬之前。而方其通讣于慈堂也。三弟之子若女俱患痘。以俗忌不能奉亲而直还丧次。吾遂侍亲于月岩新第。以时往来。而离汝之日多。既又筮仕。往直于沁都斋所。则离汝之日。又甚多。而葬期倏已迫矣。人之既死。固无间于已葬未葬而俱冥漠矣。犹以其骨肉之隔一木也。情之至者。犹欲朝夕抚柩。以慰其数月之悲。而吾独离汝柩甚多。守汝柩甚少。吾心之悲。视兄弟为尤深。汝亦怅吾之不在侧。而有恋恋于心者耶。汝今长归矣。自今以往。难复与汝为兄而为妹。惟有早晩随化。寻汝于九原。以终吾此生未了之情。而死者之有知无知。昔贤亦未能知。今日姑与汝为无期之别。而置他日于有知无知之间尔。不亦痛哉。忆在壬辰之冬。吾病新苏。而汝遂向镇衙。此即暂别。后会有期矣。犹悲缺不自胜。强病陟前岗而望汝马。至无影而还。今别永诀耳。后期亦付于有知无知耳。痛矣痛矣。昔汝与兄弟言。每愿各为室近盘谷。得朝夕相往还。而吾今买室于月岩。去盘谷至近。三弟亦买室于盘谷之口。视吾室尤近。季弟姑未买。计亦当不远。而汝独远向百里之外。归藏于荒原蔓草之中。于汝心。独能无怅然者耶。每当诸兄弟步屧还往之日。追忆汝昔日之愿。则吾辈之心。其何日而忘汝也。呜呼痛矣。汝之行难止。吾之言难穷。言难穷而悲亦不穷。则汝亦当含悲而归矣。姑且止吾言而进肴羞。以安汝永归之心而已。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

祭亡弟德休文

[编辑]

吾弟德休。随余于阳城任所。以甲辰四月初七日庚戌得病。十九日壬戌。竟不起。时年三十八矣。以五月初七日己酉。靷向骊江。十四日丙辰。将葬于先茔之南麓。启殡前七日癸卯。仲兄道彦。谨具薄奠。为文而哭诀曰。哀哉德休。此何事也。以汝禀气之强紧。赋性之通敏。宜其享遐寿而做事功。文华之赡畅。笔法之精妙。宜其取科第而显一世。而年未满四十。生不成一名。以一时偶感之疾。竟死于客地。福善祸淫之理。乖舛久矣。从古悼亡者之疑天疑鬼。已成常谈。而至若宜寿而夭。宜达而穷者。未有如汝之甚。则此特吾兄弟积殃未殄。天夺汝于孤露相依之中。而以罚其生而已。呜呼。尚忍言哉。壬午之祸。伯氏年才二十。吾则十八。汝则十六。而一妹与远弟季妹。或八或五或三耳。以我先君子至行懿德。犹未能蒙佑于神天。而享年三十七。奄弃诸子女。则稚弱遗孤。初岂有保活之望。顾以其祸衅馀喘。相护相养于慈堂之侧。弱者遂壮。稚者渐长。稍得有生人之趣。而不幸季妹甫八岁而夭。一妹为洪氏妇。而二十四又夭。只有吾兄弟四人者在。而皆得娶妇生育。伯氏与余。俱举三男二女。汝则举二男一女。远弟姑未举。而要亦在早晩尔。每兄弟相对于亲侧。计子侄之数。而辄与之相贺。人亦致庆于吾兄弟。而称之为受先君之馀报焉。而岁辛丑。季嫂尹孺人。厄产而亡。吾子妇金氏又亡于产。而汝今又夭。是五人者。岂皆有天促之相。而十七年中。相继短折。若是之酷耶。此殆吾兄弟罪恶深重。壬午之后。尚有馀罚。而一罚于两妹。再罚于季嫂与子妇。今又罚于汝。而使当寿者夭。当达者穷。以罚其后死者之心耳。天乎天乎。何其甚也。余与伯氏远弟。皆中进士试。而汝则屡发解而屡屈于覆试。四兄弟登科。人家所罕有。而所艶称。以汝之才。假之以年。则毕竟决科。可屈指而计。天其以是折汝之筭。而使不得圆其美耶。何不夺吾三人者之科。以均其困穷。而独使汝当其缺耶。前岁国有赦。吾时资穷。例当推荫于弟子侄。遂授汝通德郞阶。汝即受而藏之。若有用者。以汝之才与志。视取科为朝暮事。岂遽以一郞阶。置诸心者。吾固已怪之。无亦天机暗通。预念铭㫌之书以学生耶。今之所书。只得通德郞三字而已。天乎天乎。何其冤也。汝于诸兄弟。最详明善言语。每自外归。凡所闻可喜可笑事。辄亹亹传说。以助慈堂之欢笑。而吾三人。则讷而不能言。就言之。又不若汝言之为可听。每入侍亲侧。欢欣道语。蔼然有一堂和气者。徒以汝一人耳。汝今遽死。谁复琅然言笑。助我慈堂之欢者。自今列侍于内。旧序已缺一。而一室之内。相对抆泪。无复如昔日之欢笑矣。亲年今六十。明岁恰是周甲。自祸衅以来。加之以膝下之戚。日夜摧伤。固无人世之乐。而吾兄弟幸无故。子姓又繁衍成行。慰悦亲心。赖有此耳。欲待明春。悉聚诸子侄。而略设馔以表庆幸之诚者。吾心之所蓄积。而汝今死矣。周甲之会。已不堪论。而孀稚之哭擗。几筵之祭奠。徒贻亲堂暮年之痛而已。天乎天乎。何其酷也。自余奉亲而赴阳城任所。诸兄弟来聚时多。而汝则一年之内。强半相会。至或阅累月不归。今则已矣。虽欲复与汝联枕于平近堂中。其可得乎。前月为见吾命儿再娶。留连于衙中。而得头疼疾。至六七日不少减。观其症。人或疑其时行传染之病。奉亲之下。固不可同在一室。而汝亦自求出避于外。不得已移于村舍。而吾与远弟相往来看护。日深一日。病势益剧。药不但无效。用辄有害。证既危矣。兆亦凶矣。犹以其年壮气强。不为之深忧。嫂且有身方七朔。远地病报。恐有所惊动。每为书辄讳其症形。而只报以一时微感而已。一夜之间。病至于莫可为。而竟使吾伯氏。率孀嫂与稚子女。苍黄奔赴于百里之外。呜呼。此可忍耶。既不能广询医家。审投对症之剂于病未深之时。又不能直报病情。使兄弟妻儿。相面于一脉未绝之前。死生之际。余之负汝者多矣。汝之京第。曾为人所赁。而猝无以还其直。则返虞无其所矣。将不免僦一舍于邑底。以寓孀嫂与孤侄。而早晩当与余同其去就。汝于冥冥之中得无悲。灵筵之寄寓村舍。而妻儿之无所归托耶。方汝临绝时。余携孤侄以视汝。而问所欲言。则仰视含泪。但曰。无可言矣。待余出。始语侍病者曰。吾有托付于吾兄者。而恐伤兄心。隐忍而不能言矣。果若此。汝何忍不以一言相诀于千古长别之际。而所欲托者。又果何事也。岂欲使我无为冻馁其妻孥。而教训稚孤。使不至失学耶。只此而已。则汝虽不言。吾岂不知。抑别有所欲言而不言耶。哀哉痛哉。汝何忍不一言。而使我永抱无穷之痛于未死之前也。范儿年今十五。而长吾狮儿一岁。哲儿年今十一。而与吾女同年生。鹏儿年今六。而少吾象儿一岁。如使余不至于流离厄穷。自不能糊其口。则岂忍冻馁汝妻孥。而使稚儿失学耶。范儿文甚畅。曾作林将军传。激仰浑浩。大得太史公笔法。见今成就。不劳督课。而只可与狮儿相讲磨。鹏儿虽未入学。亦能聦颖精粹。可使与象儿同学。哲儿容貌之豊盈明秀。性行之婉淑通慧。以余所见。长幼诸妇女。盖绝出于伦类矣。当求快婿。可与渠作配者。然后与吾女相先后以婚。只此数事。吾何忍贻汝恨于九泉之下。而所可悲者。孀嫂腹中之胎。不知其为男为女。而难保其必全。就能全而生之。又难保其成长。就能成长。终亦不识其父之面矣。使吾辈对此。无非哀死哀生之日。宁不痛哉。宁不痛哉。今日吾兄弟皆会。而吾之左远弟。之右汝之坐席空矣。恺悌之容。今不可复见。通快之论。今不可复闻。慈谅醇雅之识。今不可复得。而宜寿之质。宜显之才。只戢于一木而已矣。孤露相依之情。其何以复续。慈堂暮年之痛。其何以慰譬。㷀㷀青孀。何以救活。栾栾稚孤。何以成育。触境痛陨。肝肠若割。吾非木石。吾何以抑吾心耶。丧汝之初。五情崩溃。若将一日不能活。而日复一日。渐有生意。求衣以适其温凉。索饭以调其饥饱。言笑卧起。宛然昔日之吾。而汝则愈久愈远。日就冥漠。莫可寻其仿佛。生者本自如此。独死者可哀耳。呜呼痛哉。自汝没后。为俗忌所拘。废祭奠几月馀。而寄一柩于村闾虚室之中。每出入瞻望其舍。恍疑汝之病卧其中。而若可以历见汝。若眷恋于亲堂与兄弟妻儿之在是。而萦绕盘桓于此邑之中。则望见余过门。能无怅然而悲怨者耶。及夫时日稍久。始通于丧次。意若汝欢笑相迎。而所见者。素幄而已。丹㫌而已。一木寂然而无语而已。抚之而无所知。呼之而无所应。哀哉德休。汝其何往。人于至亲。虽昼夜扶护。尽其情于未死之前。及其死也。犹有难穷之恨。不可追之悔。虽日日抚柩。昼夜相守于未入地之前。犹不足以少泄其至痛。而及其葬也。尚悲葬期之太促。今也病未能昼夜相护。没未能昼夜相守。而葬期倏已迫矣。此恨此痛。其何日而可忘耶。今汝所葬之地。即祖父母茔域之南。而今又迁奉先考墓于祖父母墓侧。距汝葬只数十步。而右有洪妹与子妇金氏之坟。左则季嫂尹孺人幽宅。使死者有知。汝当与嫂妹侄妇列侍先人侧。而团圆之乐。先吾辈而得之。其视吾兄弟之日对孤儿寡嫂于浮沤世界。而徒为无益之悲于老亲之前者。得失远甚。如使其无知。老亲兄弟与弱妻稚儿。汝其两忘之矣。虽不知吾死之为早晩。毕竟随汝同返于太虗元气之中。而此生悲欢。一置之前夜之梦而已。吾与汝为兄为弟于此世者。其将止于此而已乎。痛矣痛矣。今汝之行。再无回期。诀别之言。岂止于是。而心神错乱。如醉如梦。其于平生事。茫然不记其一二。而泪随笔零。文不成緖。将无以自泄其絓结之痛。而少慰汝长逝者之心。汝如不昧。亦必哀余之丧魂于叫呼罔措之日。而怅其言之未悉也。其然耶。其不然耶。呜呼痛哉。

祭从祖水村先生文

[编辑]

曩岁辛丑党祸作。至壬寅而益大肆。一时善类。被窜杀殆尽。而从祖水村先生。始窜于咸。从中移于金川。以甲辰七月十九日庚申。卒于配所。由海路返榇于西湖旧寓。以十一月二十日庚申。葬于高阳新卜之原。从孙适系官阳城。为公私事故所拘绊。始则不能尽哀于含敛之际。继而不能迎哭于返柩之日。而卒又不能临圹而哭诀。始以乙巳正月十九日戊午。略具薄奠操文而告哀曰。自古小人君子。相消长盈虚。而小人者常胜。君子者常不胜。必至于一网打尽。而士林之祸成。即无论东京元祐与东林若我朝乙巳事。寔前古所稀有。而犹未若辛丑壬寅之为心惊而骨青。婴之者折。触之者碎。而怀襄之波。遂迤及于先生。方其随诸公定大策。而竭诚尽忠于前席者。只知社稷为重。而一身之祸福为轻。遂以此大得罪于一时之人。而乃其罪则揽别事以为名。彼手握王章。日夜经营。能以一指掩天日于一时。而所不能掩者。千古之恶声。能以一言。致君子于厄穷死灭。而所不能灭者。纯忠大义之亘天地而并日星。虽其威锋所向。人莫敢撄。村童巷妇。已能辨其孰为凶逆。孰为忠贞。况百世之后。书诸君子之笔而定是非于信史。则又安知其孰消而孰长。孰虚而孰盈。其理固如此。而念先生不能尽出其所抱负。则能不气短而涕零。文章得之天赋。忠孝传于家庭。风格之峻。志节之刚。凛乎若高峯峭壁。秀发而峥嵘。意度之旷。襟韵之和。蔼然如春天百卉。风暖而日晴。至其秉志廉而不受利欲物累之所汩浊者。如玉之洁。如冰之清。人见其宽和爽朗。莫不许以仙风道骨。而俱莫知其器局全而才德并。使先生担当世务。酬酢万变。则直可以雍容闲暇。赞一代之治平。不然而优游林泉。宴闲床笫。经史诗书。适志而怡神。则又可以跻百岁而康宁。顾乃沉浮散位。遭时不辰。而北谪南窜于海国江城。雾毒之所浸淫。路涂之所撼顿。安得不损其卫而伤其荣。此愚氓下贱之所以咨嗟于道。搢绅士类之所以走哭于位。况小子之失依慕而伶仃。盖自孤露以来。提撕教诏。惟先生之听。有事则禀。有疑则质。与凡吉凶欣戚。不敢径情而直行。以属则从祖。以义则师生。而以其情则殆不间于亲父兄。奖进诗文。则许之以永豊神彩。工部典刑。纵论今古。则傍及于道流杂家奇书僻经。每念世路非可恋之地。山林有长往之盟。欲得宽闲之野。寂寞之滨。而聚族党于一洞。接松篱而联柴扃。寄意于野鸟山花。消忧于月壑烟汀。此先生与小子之所尝期于他日者。而其奈世故之相驱。人事之相推敓者。穷一世而不停。今焉已矣。徒有泪而纵横。呜呼。位跻八座。年近九旬。非不为贵且寿。而卒不免于身屯而道未亨。风涛浩淼。旅榇危于孤舟。衣冠永閟。雪霜深于新茔。天道人事。可以凄怆而伤情。顾今氛翳廓开。日月重明。䲡鱓狐狸。无所号舞。而魑魅魍魉。莫能逃形。向之摧沮剥落于风霜震薄之中者。今复有乘春向荣之气。而独先生翩然上陟。左右我宁考于天都玉京。其视人世之死生荣辱。得无如前夜一梦。而宵人者之洗瘢吹毛。宜不异于过耳鸟鸣之嘤嘤。太虚寥廓。苦乐两忘。则今日之天恩大霈。特旨追复。而政府参赞。依然向来之官资者。徒足为生人之一喜而一惊。每诵昔人再升平之句。而莫可报于九原之幽。则只是哀号抆泪。上以为世道悲。而下以其私而自鸣。有肉在俎。有酒在甁。先生其有知耶。将不闻而冥冥。呜呼痛哉。

先墓迁窆时。祭圹前双古冢文。

[编辑]

今迁先墓。双冢之后。畚锸所及。冢没于土。枯骸在下。愈深愈固。在灵奚损。我心则惧。载洁酒醴。载伸虔告。惟灵鉴格。其永护佑。

阳城天德山再巡祈雨祭文

[编辑]

四月其晦。旱虐愈魃。土山则焦。水川成陆。麦穗未实。稻秧难长。䀼馀之民。相顾遑遑。曩蒙神赐。一雨苏枯。虽则苏枯。泽犹未周。乍霑旋曝。烈于焦原。瞻彼西畴。一望萧然。天亦莫念。民将奚生。我言已竭。所存惟诚。载洁酒醴。载陈牲币。惟神降鉴。终始其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