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十六
临川先生文集 卷第九十六 宋 王安石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刊本
|
临川先生文集卷第九十六
墓志
亡兄王常甫墓志铭
王公墓志铭
胡君墓志铭
贠外郎邵君墓志铭
马汉臣墓志铭
主簿萧君墓志铭
秘书丞谢师宰墓志铭
郎中周公墓志铭
侍禁周君墓志铭
参军周君墓志铭
贠外郎周君墓志铭
郎中晁君墓志铭
郎中公墓志铭
亡兄王常甫墓志铭
先生七岁好学毅然不苟戏𥬇读书二十年当庆历
中 天子以书赐州县大置学先生学完行高江淮
间州争欲以为师所留辄以诗书礼易春秋授弟子
慕闻来者往往千馀里磨砻淬濯成就其器不可胜
数而先生始以进士下科补宣州司戸至三月转运
使以监江宁府盐院又三月卒又七月葬则卒之明
年四月也实皇祐四年墓在先君东南五步先君姓
王氏讳益官世行治既有铭先生其长子讳安仁字
常甫年三十七生两女呜呼先生之道德蓄于身而
施于家不博见于天下文章名于世特以应世之湏
尔大志所欲论著盖未出也而世之工言能使不朽
者又知先生莫能深呜呼先生之所存其卒于无传
耶始先生常以为功与名不足怀盖亦有命焉君子
之学尽其性而巳然则先生之无传盖不憾也虽然
先生孝友最隆委百世之重而无所属以传有母有
弟方壮而夺之使不得相处以久先生尚有知其无
穷忧矣呜呼以往而推存痛其有巳耶痛其有巳耶
先生有文十五卷其弟既次以藏其家又次行治藏
于墓呜呼酷矣极矣铭止矣其能使先生传耶
主客郎中知兴元王公墓志铭
公王氏讳某字某其先著望太原而公之曾大考讳
某考讳某皆葬抚州之临川县公少力学以孝悌称
于郷里既壮起进士为汉州军事推官至则以材任
剧在上者交举之迁大理寺丞知大名府大名县就
除通判忻州又通判真定府府帅王嗣宗恃气侮折
其属为不法以故久之莫敢为通判者公行嗣宗固
不怿稍侵公以气公恬然不为校也以礼示之而巳
嗣宗诎服居十馀日公请视狱狱中系者常数百人
嗣宗意愠辄久之不问吏亦不敢言治公视狱所当
者数十人而巳馀悉当释无所坐于是嗣宗趣有司
如公指即日断出之自是事无不听公所为公赖分
别可否而使其政皆由嗣宗以出虽府人或不知公
于嗣宗日有助也一府遂治而士以此称公为长者
始公中进士时同进有常陵公者嫉公先以酒取
公敕牒裂烧之公为讳其事以失亡告有司而巳及
后陵公者为属吏公举迁之或非公以德报怨公曰
受诏举京官彼今为吾属而任京官吾则举之何报
怨之谓哉且吾与彼乃未始有怨也盖公之行巳多
如此居一岁移知保州又以举者移知深州又以选
移知齐州二州之人皆曰公爱我巳而提刑狱淮
南兼劝农事公于为狱务在宽民而以课田桑为急
按渠陂之故诱民作而修之利田至万九十顷
天子赐书奖谕后出氏名付大臣召用而当是时丁
谓为宰相先是谓以二人属公善视之曰皆能吏也
至则皆有罪公发其状以闻由此谓欲伤公不果而
久之公所任吏亦有赃坐即绌公监池州顺安镇酒
税会 今上即位移滁州又移知兴元府自丁谓得
罪徙南方论者皆以公宜复用而公亦且得疾不起
矣享年六十二官至尚书主客郎中明年天圣七年
葬和州之历阳县后干年公夫人张氏葬而公墓
垫乃改⺊合葬于真州杨子县万宁郷铜山之原公
子六人于是存者二人曰某为殿中丞曰某为进士
其四人皆巳卒曰某开封士曹参军曰某楚州宝应
县主簿曰某曰某为进士而公以殿中君积赠官至
右谏议大夫某公兄孙也受命于叔父而为铭铭而
次公之行事不能详者以不得事公而公之没叔父
皆尚少故也呜呼于公之行事虽不得其详而其略
所闻如是盖可以考公德矣铭曰
王亡晋封远迹南土公始有庙妥其祢祖孰强而胜
孰忌以争孚予恭宽在窒而亨嶷嶷之节因时乃发
曰黜予咎匪𬽦予遏避善不名亦不陨闻寘铭新基
维以长存
胡君墓志铭
王某之治鄞三月其故人胡舜元凶服立于门揖入
问吊故则丧其父五月留而馆意独怪其来之早也
居数月语吾弟曰吾释父之殡跋山浮江从子之兄
于海旁愿有谒也久矣不敢以言吾亲之生我学于
四方不得所欲以养今巳不幸卒也得子之兄志而
铭之藏之墓中可以显于今世以传于后虽吾小人
与荣焉无悔焉不知子之兄可不可吾弟以告予叹
曰审如是可以为孝君子固成人之孝而吾与之又
旧其何顾而辞耶取吾所素知者为之志而铭之志
曰君讳某池之铜陵人生于丁丑兴国之年也卒于
丁亥是为庆历七年子七人某以十月葬君于谷垂
山胡氏世大家阖门数百人君有子舜元独招里先
生教之为士其卒也族分而赀衰舜元为善士铭曰
寿七十一不为不多吾与之铭千古不磨
屯田贠外郎邵君墓志铭
邵公既国燕其子孙处者犹食其初邑至后世遂为
邵氏今有田里丹阳者独为大家其所出往往称天
下君丹阳人也讳某字某少敏爽皇考某欲大就之
为破赀聚留师宾以发其材及壮行内修不摽饰为
名而有誉于为士者年四十始以进士出佐镇东军
积功次入尚书为屯田贠外郎通判亳州遭母夫人
某氏丧不行以卒君工为诗歌喜饮酒与人交恬如
也尤不好官爵至京师一不问权贵人所舎事有类
君者自言得迁或劝君自言终不许然起家十九年
更三县以材奏君者甚众卒之明年皇祐某年某月
弟某葬君某所以夫人某氏祔子男两人曰某曰某
一女子尚㓜铭曰
乘于朝葬于里厥嫔祔之祭则子以完归亲维有祉
马汉臣墓志铭
合淝人马仲舒字汉臣其先茂陵人父皋为江东拨
发寘其家金陵汉臣因入学齿诸生为人喜酒色其
相语以亵私侈为主父母不欲之又隆爱之不能逆
其意以教也然汉臣亦踈金钱急人险艰不自顾计
于众中尤慕近予予亦识其可教以礼法开之果大
寤遂自挫刻务以入礼法从予学作进士既数月其
辞章粲然充其科者也汉臣长予四年予兄弟视之
汉臣视予则师弟子如也尝助予叔父之丧子姓
然庆历六年汉臣冠五年矣从予入京师待进士举
六月病死死时予亦病其叔父在京师因得棺敛归
金陵殡之某年某月乃葬于某处孔子曰秀而不实
者有矣夫汉臣几是矣噫志其墓云
赣县主簿萧君墓志铭
君讳化基字子固实萧氏其先有自长沙避地庐陵
者曰霁方李氏有江南为洪之武宁令于君为曾太
父其后再世曰焕曰良辅皆不仕至君之兄侍御史
定基始以材起为名家而追赠其皇考尚书工部员
外郎君于工部为少子少谨厚能自力业其世以善
富既御史贵得任子弟君犹私其能不愿治民然御
史竟官君为明之奉化尉主簿于䖍之赣县监真州
酒恬慎祗修在势者任之春秋六十二至和元年四
月癸酉以官卒其子汝霖汝能汝为汝正护其柩归
以十一月壬午葬其县之儒行郷白沙原夫人杨氏
前葬矣今不祔先人于御史以弟交君予丈人行也
二父皆有子知名南方交于予以故请铭铭者所以
名前人而燕孝子之心也于是为铭铭曰
韡矣萧宗楚产之良绳绳主簿有善其郷我修不茍
为康图铭圹石维后之藏
秘书丞谢师宰墓志铭
君姓谢氏讳景平字师宰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
阳夏公赠礼部尚书讳绛之子太子宾客陈留公赠
礼部尚书讳涛之孙㤗宁君掌书记赠尚书吏部侍
郎讳崇礼之曽孙初以祖父试秘书省校书郎守
将作监主簿既而中进士第佥书崇信军节度判官
厅公事监楚州西河转般仓累官至秘书丞年三十
三以治平元年十二月庚申卒妻尹氏生男女四人
皆前死其兄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君邓州穰县五陇
山南谢氏故家河南缑氏君六世祖仕吴越故自陈
留公以上三世葬杭之富阳至君始葬阳夏公于邓
为穰人而今以君祔葬君于忿不忮于欲不求虽学
之力亦其天性故其孝弟忠信宽柔逊让庄静谨洁
称于儿童以至壮长而成不充其志施不尽其材此
学士大夫所以哀其死而多为之出涕也然君文学
政事言语巳能自逹于一时其于道德之意性命之
理则求之而不至闻矣而不疑呜呼可谓贤巳铭曰
阳夏四子皆贤而材季也早死吾铭其埋今又铭叔
呜呼可哀古之死者以死为息嗟叔方刚何愒之亟
昭昭者逝嶷嶷者藏为识在斯铭则不亡
尚书刑部郎中周公墓志铭
周氏其先自华阴入蜀蜀孟氏时公之皇考讳敬述
以文章知名尝至要官任事矣孟氏亡因不复仕而
天子召以为寿州下蔡令由下蔡以为太子中允知
江州赐紫衣金鱼使抚初附之民其后为秘书丞知
泰州以卒而得州之北原以葬有子四人其卒皆位
于朝而公第二公讳嘉正字干之少与其晜弟俱以
进士甲科起家为通州军事推官其后通判广州提
福建刑狱知寿州为三司盐鐡判官故宰相丁谓
虑其材 天子以为河北转运使而公不就巳而谓
得罪公坐出知金州又知海州又知濠州而以工部
郎中分司南京归治疾于海陵之第明道元年以恩
迁刑部二年年六十四以卒公宽厚而廉清而其才
尤长于政事自为推官时巳能有所建易为士民所
记及奉使福建狱有𡨚辄辨有疑可贷辄以闻所
活至数十人而其治大抵遇奸吏为独急子男五人
曰象先今为武康军节度推官监台州税曰彦先为
右侍禁知循州兴宁县曰茂先为泰州司法参军曰
行先为山南东道节度推官知江州彭泽县曰嗣先
为进士女七人皆嫁为士大夫妻嘉祐三年三月千
申公子与孙葬公皇考秘书丞赠尚书工部侍郎之
兆东以安喜县君钱氏祔县君实左右公以有家者
也铭曰周迁于蜀爰自先人考有四子发于海滨公
有令闻贵维次子归宽民人施刻在巳方飞方骞方
■于天既铩以归既陨于泉有高其后有 其前作
为铭诗兆此新阡
右侍禁周君墓志铭
君周氏讳彦先字师古曽大父讳赠大理评事大
父讳述秘书丞赠尚书工部侍郎考讳嘉正尚书刑
部郎中君少以郎中君䕃补三班奉职监泗州浮桥
又监楚州场为扬泰州巡检而近臣荐君阁门祗
候大臣曰周某可用矣然吾将试之边乃白以为𤅀莫
等七州军㳂边巡检边人两界上为群盗君得姓名以
白安抚使移之契丹契丹悉捕斩之自是久之边无盗
也巳而君上书言漕事又言边将使人耕边以给公
使不即禁止往往能生事于是边将大怒而君所部
卒有犯法者因诋君以不诘坐是监广州清远县盐
场转运使留君以监市舶它吏方习为奸赇事而君
独不买舶中一物转运使尝数称君以愧它吏而荐
君以知循州之兴宁县至则相县南三十里宁昌驿
以为治所而吏自此得不以瘴死然君既得疾于兴
宁矣遂卒卒时年四十二县人以君为能抚我思之
也君先夫人盛氏尚书工部侍郎讳京之子后夫人
王氏尚书主客郎中讳贯之之子皆有贤行五子涛
洵洧渥澥皆为进士二女子嫁如皋史堪德安郑汾
亦皆为进士而涛今为著作佐郎知汝州梁县以嘉
祐三年三月壬申葬君皇考郎中之兆次而以先夫
人祔临川王某为铭曰
君弟吾嫂夫人吾姑君能有家不失疾徐治兵与民
威爱之孚铭昭子孙以告不诬
泰州司法参军周君墓志铭
君周氏讳茂先字去华其先成都人至君大父讳述
为秘书丞知泰州以卒始葬泰州之北原而子孙遂
为州人不去父讳嘉正尚书刑部郎中君以父䕃为
楚州司戸参军又为泰州司法参军皆有能名明道
二年五月刑部君终于第君思慕哭泣至其年十月
亦卒于是君年三十二夫人南阳张氏守其不嫁
其后涣以进士起家洪州南昌县主簿二女子嫁
池州贵池县尉宣城查塾进士建安吴观而以嘉祐
三年三月壬申葬君北原之兆铭曰
绵绵之属于单妻既恃而殖龟锡告命曰维孝子
从先人宅
尚书屯田贠外郎周君墓志铭
君周姓讳涛字几道中庆历六年进士甲科历亳州
观察推官抚州军事推官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
士尚书屯田贠外郎知汝州梁杭州钱唐二县内行
敏能为政壹自急饬视民疾如在巳不肯释事实为
名声要利所在民爱誉甚于士大夫治平三年六月
在京师授签书梓州判官事七月十三日以官卒年
四十有四曽祖讳述故郫人皇秘书丞赠工部侍郎
始占海陵以葬祖讳嘉正皇刑部郎中父讳彦先终
右侍禁赠右监门卫将军妻曰昭德县君钱氏子男
五人�穜秩穆稌以其年十月十六日葬君扬州江
都县同𮜿南郷东武里铭曰
于势与声蹲循弗争无忌其生于善与耻操终如始
有哀其死
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铭
尚书虞部郎中晁君讳仲参字孝先以治平四年五
月九日卒于通判舒州事其子以熙宁二年正月二
十九日⺊济州任城县諌议郷吕村之原以葬状君
之行来乞铭掇其语为铭曰
晁望颍川卫有卿丙错以术用作汉家令魏𣈆南北
史无传人良正官唐仍不大振开封于家徙钜野县
辟时囏屯出宋而显回奋布衣太子太师宗悫秉政
父子一时三朝四世锡荣丘墓佺令中书为君曽祖
有子迪者刑部侍郎乃生宗简世德孔扬使京东西
郎于刑部君实其嗣少则多誉仲父保任主簿上虞
宰墨隳政易君仕初从容调聏史莫玩法墨以廉终
弱伸强慑按察扰狱夙如我谋君不为夺械囚于州
将范文正叹爱而谓畏宜绳私公勇勿畏君愿持此
毕身无尤荐监越酒旋宅父忧判官于滁擢丞大理
汝州郏城来知县事富姓赇吏寓田势家役烦且窘
中戸愁嗟君裒伪劵应手即辨完蠹嘘枯俗戒以劝
秦王诸孙上入郛卒榜驿隶君擒而诛将劾中人
匿车夜遁移内侍省罪令即讯迄明年至徒御无哗
能声震越号称其家易曹济阴太子赞善督尉索盗
里闾宴衎马入罢牧地租于民厨传费剧输之殆贫
君曰闵哉责岂无豫操书镌守多绌其数迁官博士
去领开州大筑学校率衣冠游温汤之盐实不酬课
岁蠲五万奏自君可氓疾不治谒巫代毉教以饵药
尽投诡祠失怙恃者予其娶嫁坐堂朝晡饮酒闲暇
英宗纂极贠外于虞比驾二部阅最而除今 天子
恩始正郎位摄舒期年条教逾肄殍来邻赈使无
僵扶携饱去又遗之种敦于除害未始爱力取枞阳
河避罗刹石析池口征合于铜陵官不失筭舟无危
行人幸是为旷数十载趋令驩呼无有稚艾山马
当岁漂百航凿秋口浦直走雷江脱险风涛几五百
里章随驿闻就付其事方冬告役君夏而徂寿五十
五识者叹吁齐公孙氏作配甚似封永康君诞惟四
子端仁端义端礼端智仁中进士常州司理义郊社
郎馀则未仕五女四人归为士妻石端俣彦俣归而
𡠉范胡二婿纯粹僧孺㓜处于家君孙有五男节符
篯其二则女惟君平生外晦内明忤出不意默无与
争禄赒族姻恩称䟽戚庖无朝炊𥬇语如昔晩尤静
旷病不告遗极谈性命方绝之时子丐埋辞衰麄走
汴掇其绪馀以质幽竁
度支郎中公墓志铭
公姓也源名也宗圣字也处州之丽水公所生也
明州之鄞后所迁也贯曽大考也遇大考也旺累赠
都官郎中考也进士公所起也洪州左司理参军𠮷
州太和县主簿江州德化县令监兴国茶场威武军
节度推官知广州四会县著作佐郎知开封府雍丘
县秘书丞知泉州同安县太常博士通判建州屯田
贠外郎知庆成军都官贠外郎知南剑州司封贠外
郎祠部郎中江浙荆湖福建广南提银铜坑冶铸
钱度支郎中荆湖北提刑狱此公之所阅官也州
将之甥与异母兄殴人而甥杀之州将胁公曰两人
者皆吾甥而杀人者乃其兄也我知之彼大姓也无
为有司所误不然此狱也将必覆公劾不为变此公
之为司理参军也州符徙𠮷水行令事他日令始至
大猾吏辄诱民数百讼庭下设变诈以动令如此数
日令厌事则事常在吏矣公至立讼者两庑下取其
状视有如吏所为者使自书所诉不能书者吏授之
往往不能如状穷辄曰我不知为此乃某吏教我所
为也悉捕劾致之法讼以故少吏亦终不得其意毛
氏寡妇告其子以恩义之不得即使人微捕得之
与闲语者验其对乃书寡妇告者也穷治具服为私
谋诬其子孙距州溪水恶而岁租几千万硕舟善败
民以输为愁公始议县置仓以受输则官漕之亦便
州不听公论之不巳仓成至今赖其利此公之为主
簿也中贵人击驿吏取所给过家以言府府不敢劾
公曰中贵人何惮为吾民而有陵之者吾亦耻之上
书论其事中贵人坐绌此公之为县于雍丘也属吏
常有𨻶于公同进者因谗之公察其旨不听以为举
首此公之为州于南剑也铸钱岁十六万其所施置
后以为法程此公之为银铜坑冶铸钱也鄂州崇阳
大姓与人妻谋而杀其夫州受赇出之公使再劾劾
者又受赇狱如初而公终以为不直其弟诉之转运
使虽他在事者亦莫不以为𡨚复置之狱卒得其奸
赇状论如法此公之为提刑狱也甲子四百三十
五公所享年也至和元年六月乙未卒之年月日也
润州之丹徒县长乐郷显阳村公所葬也嘉祐元年
十月壬申葬之年月日也郷邑孙氏今祔以葬者公
元配也万年县君范阳卢氏公继配也良肱良佐良
嗣公子也妻太常博士黄知良曰金华县君公女也
起进士为越州馀姚县尉主公之丧而请铭以葬者
良嗣也论次其所得于良嗣而为之铭者临川王某
也铭曰
士窾以养交兮弛官之不忌维公之所至兮乐职嗜
事彼能显闻兮公则不晣不铭示后兮孰劝为瘁
临川先生文集卷第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