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临川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六十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六十五 临川先生文集 卷第六十六
宋 王安石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刊本
卷第六十七

临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六

  论议

   周南诗次解

   礼论

   礼乐论

   大人论

   致一论

   九卦论

    周南诗次解

王者之治始之于家家之序本于夫妇正夫妇正者

在求有德之淑女为后妃以配君子也故始之以关

睢夫淑女所以有德者其在家本于女工之事也故

次以葛覃有女功之本而后妃之职尽矣则当辅佐

君子求贤审官求贤审官者非所能专有志而已故

次之以卷耳有求贤审官之志以助治其外则于其

内治也其能有嫉妒而不逮下乎故次之樛木无嫉

妒而逮下则子孙众多故次之以螽斯子孙众多由

其不妒忌则致国之妇人亦化其上则勇女正㛰姻

时国无鳏民也故次之以桃天国无鳏民然后好德

贤人众多故次之以兔罝好德贤人众多是以室家

和平而妇人乐有子则后妃之美具矣故次之以芣

苡后妃至于国之妇人乐有子者由文王之化行使

南国江汉之人无思犯礼此德之广也故次之以汉

广德之所及者广则化行乎汝坟之国能使妇人闵

其君子而勉之以正故次之以汝坟妇人能勉君子

以正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公子皆能信厚此关

雎之应也故次之以麟之趾焉

    礼论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

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

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

知礼之意哉故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

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

是礼兴焉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

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

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

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夫民之于

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巳而随之以刑也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

不思之过也夫斵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

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圎之以

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氵𭝠 -- 𣾰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

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

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

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

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令人生而有严

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

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圣人苟不为之

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

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

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夫伹猿之形非不若人

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

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

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

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

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礼乐论

气之所禀命者心也视之能必见听之能必闻行之

能必至思之能必得是诚之所至也不听而聦不视

而明不思而得不行而至是性之所固有而神之所

自生也尽心尽诚者之所至也故诚之所以能不测

者性也贤者尽诚以立性者也圣人尽性以至诚者

也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

形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

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

性不足以养生能尽性者至诚者也能至诚者宁心

者也能宁心者养气者也能养气者保形者也能保

形者养生者也不养生不足以尽性也生与性之相

因循志之与气相为表里也生浑则蔽性性浑则蔽

生犹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也先王知其然是故

体天下之性而为之礼和天下之性而为之乐礼者

天下之中经乐者天下之中和礼乐者先王所以养

人之神正人气而归正性也是故大礼之极简而无

文大乐之极易而希声简易者先王建礼乐之本意

也丗之所重圣人之所轻丗之所乐圣人之所悲非

圣人之情与丗人相反圣人内求丗人外求内求者

乐得其性外求者乐得其欲欲易发而性难知此情

性之所以正反也衣食所以养人之形气礼乐所以

养人之性也礼反其所自始乐反其所自生吾于礼

乐见圣人所贵其生者至矣丗俗之言曰养生非君

子之事是未知先王建礼乐之意也养生以为仁保

气以为义去情却欲以尽天下之性修神致明以趋

圣人之域圣人之言莫大颜渊之问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仁之道亦不远也耳非

取人而后聦目非取人而后视口非取诸人而后言也

身非取诸人而后动也其守至约其取至近有心有

形者皆有之也然而颜子且犹病之何也盖人之道

莫大于此非礼勿听非谓掩耳而避之天下之物不

足以干吾之聦也非礼勿视非谓掩目而避之天下

之物不足以乱吾之明也非礼勿言非谓止口而无

言也天下之物不足以易吾之辞也非礼勿动非谓

止其躬而不动天下之物不足以干吾之气也天下

之物岂特形骸自为哉其所由来盖微矣不听之时

有先聦焉不视之时有先明焉不言之时有先言焉

不动之时有先动焉圣人之门惟颜子可以当斯语

矣是故非耳以为聦而不知所以聦者不足以尽天

下之听非目以为明而不知所以明者不足以尽天

下之视聦明者耳目之所能为而所以聦明者非耳

目之所能为也是故待钟鼔而后乐者非深于乐者

也待玉帛而后㳟者非深于礼者也蒉捊土鼔而乐

之道备矣燔𮮐捭豚污尊杯饮礼既备矣然大裘无

文大辂无饰圣人独以其事之所贵者何也所以明

礼乐之本也故曰礼之近人情非其至者也曾子谓

孟敬子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

有司存观此言也曾子而不知道也则可使曾子而

为知道则道不违乎言貌辞气之间何待于外哉是

故古之人目击而道巳存不言而意巳传不赏而人

自劝不罚而人自畏莫不由此也是故先王之道可

以传诸言效诸行者皆其法度刑政而非神明之用

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

乎德行去情却欲而神明生矣修神致明而物自成

矣是故君子之道鲜矣齐明其心清明其德则天地

之间所有之物皆自至矣君子之守至约而其至也

广其取至近而其应也远易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

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变化之应天人之极致也是

以书言天人之道莫大于洪范洪范之言天人之道

莫大于貌言视听思大哉圣人独见之理传心之言

乎储精晦息而通神明君子之所不至者三不失色

于人不失口于人不失足于人不失色者容貌精也

不失口者语默精也不失足者行止精也君子之道

也语其大则天地不足容也语其小则不见秋毫之

末语其强则天下莫能敌也语其约则不能致传记

圣人之遗言曰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

盖言性也大礼性之中大乐性之和中和之情通乎

神明故圣人储精九重仪凤凰修五事而关阴阳是

天地位而三光明四时行而万物和诗曰鹤鸣于九

皋声闻于天故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塞乎

天地之间杨子曰貌言视听思性所有潜天而天潜

地而地也呜呼礼乐之意不传久矣天下之言养生

修性者归于浮屠老子而已浮屠老子之说行而天

下为礼乐者独以顺流俗而已夫使天下之人驱礼

乐之文以顺流俗为事欲成治其国家者此梁晋之

君所以取败之祸也然而世非知之也者何耶特礼

乐之意大而难知老子之言近而易轻圣人之道得

诸巳从容人事之间而不离其类焉浮屠直空虚穷

苦绝山林之间然后足以善其身而已由是观之圣

人之与释老其远近难易可知也是故赏与古人同

而劝不同罚与古人同而威不同仁与古人同而爱

不同智与古人同而识不同言与古人同而信不同

同者道也不同者心也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昔

宓子贱为单父宰而单父之人化焉今王公大人有

尧舜伊尹之势而无子贱一邑之功者得非学术素

浅而道未明欤夫天下之人非不勇为圣人之道为

圣人之道者时务𨒪售诸人以为进取之阶今夫进

取之道譬诸钩索物耳幸而多得其数则行为王公

大人若不幸而少得其数则裂逢掖之衣为啇贾矣

由是观之王公大人同啇贾之得志者也此之谓学

术浅而道不明由此观之得志而居人之上复治圣

人之道而不舍焉几人矣内而好爱之容蛊其欲外

有便嬖之䛕骄其志向之所能者日已忘矣今之所

好者日已至矣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

过又曰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也夫颜子之所学者非

世人之所学不迁怒者求诸已不贰过者见不善之

端而止之也世之人所谓退颜子之所谓进也人之

所谓益颜子之所谓损也易曰损先难而后获颜子

之谓也耳损于声目损于色口损于言身损于动非

先难欤及其至也耳无不闻目无不见言无不信动

无不服非后得欤是故君子之学始如愚人焉如童

𫎇焉及其至也天地不足大人物不足多鬼神不足

为隐诸子之支离不足惑也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

辰阴阳之气可端策而数也地至大也山川丘陵万

物之形人之常产可指籍而定也是故星历之数天

地之法人物之所皆前世致精好学圣人者之所建

也后世之人守其成法而安能知其始焉传曰百工

之事皆圣人作此之谓也故古之人言道者莫先于

天地言天地者莫先乎身言身者莫先乎性言性者

莫先乎精精者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圣人所以

配之故御人莫不尽能而造父独得之非车马不同

造父精之也射人莫不尽能而羿独得之非弓矢之

不同羿精之也今之人与古之人一也然而用之则

二也造父用之以为御羿用之以为射盗跖用之以

为贼

    大人论

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

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夫此三者皆圣人之名而所以

称之之不同者所指异也由其道而言谓之神由其

德而言谓之圣由其事业而言谓之大人古之圣人

其道未尝不入于神而其所称止乎圣人者以其道

存乎虚无寂寞不可见之间苟存乎人则所谓德也

是以人之道虽神而不得以神自名名乎其德而巳

夫神虽至矣不圣则不显圣虽显矣不大则不形故

曰此三者皆圣人之名而所以称之之不同者所指

异也易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夫易之为

书圣人之道于是乎尽矣而称卦以智不称以神者

以其存乎爻也存乎爻则道之用见于噐而刚柔有

所定之矣刚柔有所定之则非其所谓化也且易之

道于干为至而干之盛莫盛于二五而二五之辞皆

称利见大人言二爻之相求也夫二爻之道岂不至

于神矣乎而止称大人者则所谓见于噐而刚柔有

所定尔盖刚柔有所定则圣人之事业也称其事业

以大人则其道之为神德之为圣可知也孔子曰显

诸仁藏诸用鼔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

矣哉此言神之所为也神之所为虽至而无所见于

天下仁而后著用而后功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及其仁济万物而不穷用通万世而不倦也则所谓

圣矣故神之所为当在于盛德大业德则所谓圣业

则所谓大也世盖有自为之道而未尝知此者以为

德业之卑不足以为道道之至抂于神耳于是弃德

业而不为夫为君子者皆弃德业而不为则万物何

以得其生乎故孔子称神而卒之以德业之至以明

其不可弃盖神之用在乎德业之间则德业之至可

知矣故曰神非圣则不显圣非大则不形此天地之

全古人之大体也

    致一论

万物莫不有至理焉能精其理则圣人也精其理之

道在乎致其一而已致其一则天下之物可以不思

而得也易曰一致而百虑言百虑之归乎一也苟能

致一以精天下之理则可以入神矣既入于神则道

之至也夫如是则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之时也虽然

天下之事固有可思可为者则岂可以不通其故哉

此圣人之所以又贵乎能致用者也致用之效始见

乎安身盖天下之物莫亲乎吾之身能利其用以安

吾之身则无所往而不济也无所往而不济则德其

有不崇哉故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

德此道之序也孔子既巳语道之序矣患乎学者之

未明也于是又取于爻以喻焉非其所困而困非其

所据而据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以小善为无益以小

恶为无伤凡此皆非所以安身崇德也苟欲安其身

崇其德莫若藏器于身待时而后动也故君子举是

两端以明夫安身崇德之道盖身之安不安德之崇

不崇莫不由此两端而已身既安德既崇则可以致

用于天下之时也致用于天下者莫善乎治不忘乱

安不忘危莫不善乎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孔子

之举此两端又以明夫致用之道也盖用有利不利

者亦莫不由此两端而已夫身安德崇而又能致用

于天下则其事业可谓备也事业备而神有未穷者

则又当学以穷神焉能穷神则知微知彰知柔知刚

夫于微彰刚柔之际皆有以知之则道何以复加哉

圣人之道至于是而已也且以颜子之贤而未足以

及之则岂非道之至乎圣人之学至于此则其视天

下之理皆致乎一矣天下之理皆致乎一则莫能以

惑其心也故孔子取损之辞以明致一之道曰三人

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也夫危以动惧以语

者岂有他哉不能致一以精天下之理故也故孔子

举益之辞以戒曰立心勿恒凶勿𢘆者盖不一也呜

呼语道之序则先精义而后崇德及喻人以修之之

道则先崇德而后精义盖道之序则自精而至粗学

之之道则自粗而至精此不易之理也夫不能精天

下之义则不能入神矣不能入神则天下之义亦不

可得而精也犹之人身之于崇德也身不安则不能

崇德矣不能崇德则身岂能安乎凡此宜若一而必

两言之者语其序而已也

    九卦论

处困之道君子之所难也非夫智足以穷理仁足以

尽性内有以固其德而外有以应其变者其孰能无

患哉古之人有极天下之困而其心能不累其行能

不移患至而不伤其身事起而不疑其变者盖有以

处之也处之之道圣人尝言之矣易曰履以和行谦

以制礼复以自知𢘆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

以寡怨井以辩义巽以行权此其处之之道也夫君

子之学至于是则备矣宜其通于天下也然而犹困

焉者非吾行之过也时有利不利也盖古之所谓困

者非谓夫其行自困者谓夫行足以通而困于命者

耳盖于此九卦者智有所不能明仁有所不能守则

其困也非所谓困而其处困也踈矣夫惟深于此九

者而能果以行之者则其通也宜而其困也有以处

之惟其学之之素也且君子之行大矣而待礼以和

仁义为之内而和之以礼则行之成也而礼之实存

乎谦谦者礼之所自起礼者行之所自成也故君子

不可以不知履欲知履不可以不知谦夫礼虽发乎

其心而其文著乎外者也君子知礼而巳则溺乎其

文而失乎其实忘性命之本而莫能自复矣故礼之

弊必复乎本而后可以无患故君子不可以不知复

虽复乎其本而不能常其德以自固则有时而失之

矣故君子不可以不知𢘆虽能久其德而天下事物

之变相代乎吾之前如吾知𢘆而巳则吾之行有时

而不可通矣是必度其变而时有损益而后可故君

子不可以不知损益夫学如此其至德如此其备则

宜乎其通也然而犹困焉者则向所谓困于命者也

困于命则动而见病之时也则其事物之变尤众而

吾之所以处之者尤难矣然则其行尤贵于逹事之

宜而适时之变也故辩义行权然后能以穷通而井

者所以辩义巽者所以行权也故君子之学至乎井

巽而大备而后足以自通乎困之时孔子曰作易者

其有忧患乎谓其言之足以自通乎困之时也呜呼

后世之人一困于时则忧思其心而失其故行然卒

至于不能自存也是岂有他哉不知夫九者之义故


临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