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 (四库全书本)
旧五代史 |
御制题旧五代史八韵
上承唐室下开宋五代兴衰纪欲详旧史原监薛居正〈宋开宝中诏修五代史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刘兼李穆李九龄同修宰相薛居正监修书成凡百五十卷其后欧阳修别撰五代史纪七十五卷荿于家修殁后官为刊印〉新书重撰吉欧阳泰和独用滋侵佚〈欧史既出遂与薛史并行当时以薛史为旧史欧史为新史至金章宗泰和时始诏学官専用欧阳史扵是薛史遂微元明以来传本渐就湮没〉永乐分收究未彰〈永乐大典虽载其文然割裂淆舛已非居正等萹第之旧〉四库搜罗今制创群儒排纂故编偿〈因校四库全书词臣等于永乐大典各韵所引薛史甄录条系得十之八九复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通鉴考异五代会要契丹国志北梦琐言诸书以补其缺并参考新旧唐书东都事略宋史辽史续通鉴长编五代春秋九国志十国春秋及宋人说部文集并碑碣尚存者以资辨证卷帙悉符原书而考核更加详备〉残缣断简研磨细合璧连珠体裁〈去声〉良遂使巳湮得再显果然绍远藉搜旁两存例可援刘昫〈书成呈览馆臣请仿刘昫旧唐书之例列于廿三史刊布学官从之〉専注事曽𫝊马光〈薛史文笔虽不及欧史谨严而叙事颇为详核其是非亦不诡于正司马光通鉴多采用之〉序以行之诗代序惕怀殷鉴念尤长
谨
奏伏查永乐大典散片内所有薛居正等五代史一书宋开宝中奉诏撰述在欧阳修五代史之前文笔虽不及欧之谨严而叙事颇为详核其是非亦不诡于正司马光通鉴多采用之当时称为旧五代史与欧阳修之本并行自金章宗泰和间始专以欧史列之学官而薛史遂渐就湮没兹者恭逢
圣主稽古右文网罗遗佚获于零缣断简之中搜辑完备实为此书之万幸至其纪载该备足资参考于读史者尤有禆益自宜与刘昫旧唐书并𫝊拟仍昔时之称标为旧五代史俾附二十三史之列以垂久远谨将全书五十八本校勘发凡一并装订恭呈
御览伏候
训示前经〈臣〉王际华面
奏此书列之史册洵足嘉惠艺林请照
殿版各史例刊刻颁行海内荷蒙
圣恩兪鉴恭候
钦定发下即交
武英殿遵照办理再查诸史前俱有原进表文此书原表久佚谨另拟奏折一通随书呈
进俟奉
旨允准即敬谨恭录并奏折同刊卷首以符体式再现在缮本因系采葺成书于每段下附注原书卷目以便稽考但各史俱无此例刊刻时拟将各注悉行删去俾与诸史画一其有必应核订者酌加案语照各史例附考证于本卷之后合并声明谨
奏奉
旨知道了钦此
奉
旨开列校刻旧五代史诸臣职名
总裁
多 罗 质 郡 王〈臣〉永 瑢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舒赫德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于敏中
〈臣〉福隆安
经筵讲官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教习庶吉士 〈臣〉程景伊
经筵讲官太子少傅戸部尚书 〈臣〉王际华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 〈臣〉蔡 新
经 筵 讲 官 兵 部 尚 书 〈臣〉嵇 璜〈经筵讲官议政大臣刑部尚书仍兼办户部侍郎事 臣务管理三库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英 廉
都 察 院 左 都 御 史 〈臣〉张若溎
经 筵 讲 官 吏 部 左 侍 郎 〈臣〉曹秀先戸部右侍郎署正红旗蒙古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臣〉金 简
总纂
右春坊右庶子今陞翰林院侍读学士 〈臣〉陆锡熊翰 林 院 侍 读 〈臣〉纪 昀纂修
翰 林 院 编 修 〈臣〉邵晋涵提调
司 经 局 洗 马 〈臣〉梦 吉翰 林 院 编 修 〈臣〉刘锡嘏翰 林 院 编 修 〈臣〉百 龄翰 林 院 检 讨 〈臣〉王仲愚翰 林 院 编 修 〈臣〉张 焘翰 林 院 编 修 〈臣〉宋 铣翰 林 院 编 修 〈臣〉萧际韶吏部考功司郎中今陞福建道监察御史〈臣〉章宝𫝊吏部文选司员外郎今陞考功司郎中 〈臣〉冯应榴
多 罗 质 郡 王〈臣〉永瑢等谨
奏为旧五代史编次成书恭呈
御览事〈臣〉等伏案薛居正等所修五代史原由官撰成自宋初以一百五十卷之书括八姓十三主之事具有本末可为鉴观虽值一时风会之衰体格尚沿于冘弱而垂千古废兴之迹异同足备夫参稽故以杨大年之淹通司马光之精确无不资其赅贯据以编摩求诸列朝正史之间实可刘昫旧书之比乃征唐事者并𫝊天福之本而考五代者惟行欧阳之书致此逸文寖成坠简阅沈沦之已久信显晦之有时钦惟我
皇上绍绎前闻网罗群典
发秘书而雠校广四库之储藏欣遘遗编因裒散帙首尾略备篇目可寻经呵䕶以偶存知表章之有待非当
圣世曷阐成编〈臣〉等谨率同总纂官右春坊右庶子〈臣〉陆锡熊翰林院侍读〈臣〉纪昀纂修官编修〈臣〉邵晋涵等按代分排随文勘订彚诸家以搜其放失胪众说以补其阙残复为完书可以缮写窃惟五季虽属闰朝文献足征治忽宜监有薛史以综事迹之备有欧史以昭笔削之严相辅而行偏废不可幸遭逢乎
盛际得焕发其幽光所禆实多先睹为快〈臣〉等已将永乐大典所录旧五代史依目编辑勒一百五十卷谨分装五十八册各加考证粘签进
呈敬请刊诸
秘殿颁在学官搜散佚于七百馀年广体裁于二十三史著名山之录允宜传播于人间储
乙夜之观冀禀折衷于
睿鉴惟惭疏陋伏候
指挥谨
奏乾隆四十年七月初三日
多 罗 质 郡 王 〈臣〉永 瑢经筵讲官起居注官武英殿大学士〈臣〉舒赫德经筵日讲起居注官文华殿大学士〈臣〉于敏中工部尚书和硕额驸一等忠勇公 〈臣〉福隆安经筵讲官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 〈臣〉程景伊经 筵 讲 官 户 部 尚书〈臣〉王际华经 筵 讲 官 礼 部 尚书〈臣〉蔡 新经 筵 讲 官 兵 部 尚书〈臣〉嵇 璜经筵讲官刑部尚书仍兼戸部侍郎〈臣〉英 廉都 察 院 左 都 御 史 〈臣〉张若溎经筵讲官 吏 部 左 侍 郎〈臣〉曹秀先户 部 右 侍 郎 〈臣〉金 简
钦定四库全书
旧五代史编定凡例
一薛史原书体例不可得见今考其诸臣列传多云事见某书或云每书有传知其于梁唐晋汉周断代为书如陈寿三国志之体故晁公武读书志直称为诏修梁唐晋汉周书今仍按代分编以还其旧
一薛史本纪沿旧唐书帝纪之体除授沿革钜纎毕书惟分卷限制为永乐大典所割裂已不可考详核原文有一年再纪元者如上有同光元年春正月下复书同光元年秋七月知当于七月以后别为一卷盖其体亦仿旧唐书通鉴尚沿其例也今釐定编次为本纪六十一卷与玉海所载卷数符合
一薛史本纪俱全惟梁太祖纪原帙已阙其散见各韵者仅得六十八条今据册府元龟诸书征引薛史者按条采掇尚可荟萃谨仿前人取魏澹书高氏小史补北魏书之例按其年月条系件附釐为七卷
一五代诸臣类多历事数朝首尾牵连难于分析欧阳修新史以始终从一者入梁唐晋汉周臣传其兼涉数代者则创立杂传归之褒贬谨严于史法最合薛史仅分代立传而以专事一朝及更事数姓者参差错列贤否混淆殊乖史体此即其不及欧史之一端因篇有论赞总叙诸人难以割裂更易姑仍其旧以备参考得失所在读史者自能辨之
一后妃列传永乐大典中惟周后妃传全帙具存馀多残阙今采五代会要通鉴契丹国志北梦琐言诸书以补其阙用双行分注不使与本文相混也
一宗室列传永乐大典所载颇多脱阙今并据册府元龟通鉴注诸书采补其诸臣列传中偶有阙文亦仿此例
一诸臣列传其有史臣原论者俱依论中次第排比若原论已佚则考其人之事迹以类分编
一薛史标目如李茂贞等称世袭传见于永乐大典原文其杨行密等称僭伪传则见于通鉴考异今悉依仿编类以还其旧
一薛史诸志永乐大典内偶有残阙今俱采太平御览所引薛史增补仍节录五代会要诸书分注于下以备参考
一凡纪传中所载辽代人名官名今悉从辽史索伦语解改正
一永乐大典所载薛史原文多有字句脱落音义舛讹者今据前代征引薛史之书如通鉴考异通鉴注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玉海笔谈容斋五笔青缃杂记职官分纪锦绣万花谷艺文类聚记纂渊海之类皆为参互校订庶臻详备
一史家所纪事迹流传互异彼此各有舛误今据新旧唐书东都事略宋史辽史续通鉴长编五代春秋九国志十国春秋及宋人说部文集与五代碑碣尚存者详为考核各加案语以资辨证
一陶岳五代史补王禹偁五代史阙文本以补薛史之阙虽事多琐碎要为有禆史学故通鉴欧阳史亦多所取今并仿裴松之三国志注体例附见于后
一薛史与欧史时有不合如唐闵帝纪薛史作明宗第三子而欧史作第五子考五代会要通鉴并同薛史又欧史唐家人传云太祖有弟四人曰克让克修克恭克宁皆不知其父母名号据薛史宗室传则克让为仲弟克宁为季弟克修为从父弟父曰德成克恭为诸弟非皆不知其父母名号又晋家人传止书出帝立皇后冯氏考薛史纪传冯氏未立之先追册张氏为皇后而欧史不载又张万进赐名守进故薛史本纪先书万进后书守进欧史删去赐名一事故前后遂如两人其馀年月之先后官爵之迁授每多互异今悉为辨证详加案语以示折衷
一欧史改修原据薛史为本其间有改易薛史之文而涉笔偶误者如章如愚山堂考索论欧史载梁遣人至京师纪以为朱友谦传以为朱友谅杨涉相梁三仕三已而岁月所具纪载实异至末年为相但书其罢而了不知其所入岁月唐明宗在位七年馀而论赞以为十年之类是也有尚沿薛史之旧而未及刊改者如吴缜五代史纂误讥欧史杜晓传幅巾自废不当云十馀年罗绍威传牙军相继不当云二百年之类是也今并各加辨订于每卷之后庶二史异同得失之故读者皆得以考见焉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一
旧五代史目录上 正史类
宋门下侍郎参知政事监修国史薛居正等撰
卷一 梁书一
太祖本纪一
卷二 梁书二
太祖本纪二
卷三 梁书三
太祖本纪三
卷四 梁书四
太祖本纪四
卷五 梁书五
太祖本纪五
卷六 梁书六
太祖本纪六
卷七 梁书七
太祖本纪七
卷八 梁书八
末帝本纪上
卷九 梁书九
末帝本纪中
卷十 梁书十
末帝本纪下
卷十一 梁书十一
后妃列传一
文惠王太后 元贞张皇后
张徳妃
卷十二 梁书十二
宗室列传二
广王全昱 友谅
惠王友能 邵王友诲
安王友宁 密王友伦
郴王友裕 傅王友文
庶人友珪 福王友璋
贺王友雍 建王友徽
康王友孜
卷十三 梁书十三
列传三
朱 瑄 朱 瑾
时 溥 王帅范
刘知俊 杨崇本
蒋 殷 张万进
卷十四 梁书十四
列传四
罗绍威 赵 犨〈弟昶〉
王 珂〈⿰兄珙〉
卷十五 梁书十五
列传五
韩 建 李䍐之
冯行袭 孙徳昭
赵克裕 张慎思
卷十六 梁书十六
列传六
葛从周 谢彦章
胡 真 张归霸
张归厚 张归弁
卷十七 梁书十七
列传七
成 汭 杜 如〈锺传〉
田 额〈朱延寿〉 赵匡凝
张 信 雷 满
卷十八 梁书十八
列传八
张文蔚 薛贻矩
张 策 杜 晓
敬 翔 李 振
卷十九 梁书十九
列传九
氏叔琮 朱友恭
王重师 朱 珍
李思安 邓季筠
黄文靖 胡 规
李 谠 李重裔
范居实
卷二十 梁书二十
列传十
谢 瞳 司马邺
刘 捍 王敬荛
高 劭 马嗣勲
张存敬 冦彦卿
卷二十一 梁书二十一
列传十一
厐师古 霍 存
符道昭 徐怀玉
郭 言 李唐宾
王䖍裕 刘康乂
王彦章
卷二十二 梁书二十二
列传十二
杨帅厚 牛存节
王 檀
卷二十三 梁书二十三
列传十三
刘 𬩽 贺 瓖
康怀英 王景仁
卷二十四 梁书二十四
列传十四
李 珽 卢 会
孙 骘 张 儁
张 衍 杜荀鹤
罗 隐 仇 殷
段 深
卷二十五 唐书一
武皇本纪上
卷二十六 唐书二
武皇本纪下
卷二十七 唐书三
庄宗本纪一
卷二十八 唐书四
庄宗本纪二
卷二十九 唐书五
庄宗本纪三
卷三十 唐书六
庄宗本纪四
卷三十一 唐书七
庄宗本纪五
卷三十二 唐书八
庄宗本纪六
卷三十三 唐书九
庄宗本纪七
卷三十四 唐书十
庄宗本纪八
卷三十五 唐书十一
明宗本纪一
卷三十六 唐书十二
明宗本纪二
卷三十七 唐书十三
明宗本纪三
卷三十八 唐书十四
明宗本纪四
卷三十九 唐书十五
明宗本纪五
卷四十 唐书十六
明宗本纪六
卷四十一 唐书十七
明宗本纪七
卷四十二 唐书十八
明帝本纪八
卷四十三 唐书十九
明宗本纪九
卷四十四 唐书二十
明宗本纪十
卷四十五 唐书二十一
闰帝本纪
卷四十六 唐书二十二
末帝本纪上
卷四十七 唐书二十三
末帝本纪中
卷四十八 唐书二十四
末帝本纪下
卷四十九 唐书二十五
后妃列传一
贞简曹太后 刘太妃
魏国夫人陈氏 神闵刘皇后
韩淑妃 伊徳妃
昭懿夏皇后 和武曹皇后
宣宪魏太后 孔皇后
刘皇后
卷五十 唐书二十六
宗室列传二
克 让 克 修〈子嗣胘〉
克 恭 克 宁
卷五十一 唐书二十七
宗室列传三
永王存霸 邕王存美
薛王存礼 申王存渥
睦王存乂 通王存确
魏王继岌〈弟继潼等〉 继 璟
㤗王从荣 从 璨
许王从益 重 吉
雍王重美
卷五十二 唐书二十八
刘传四
李嗣昭〈子继编裴约〉 李嗣本
李嗣恩
卷五十三 唐书二十九
列传五
李存信 李存孝
李存进〈子汉韶〉 李存璋
李存贤
卷五十四 唐书三十
列传六
王 镕〈子昭诲〉 王处直〈子都〉
卷五十五 唐书三十一
列传七
康君立 薛志勤
史建瑭 李承嗣
史 俨 盖 寓
伊 广 李承勲
史敬镕
卷五十六 唐书三十二
列传八
周徳成 符存审〈子彦超〉
卷五十七 唐书三十三
列传九
郭崇韬
卷五十八 唐书三十四
列传十
赵光逢 郑 珏
崔 恊 李 琪
萧 顷
卷五十九 唐书三十五
列传十一
丁 会 阎 实
符 习 乌 震
王 瑻 袁象先
张 温 李绍文
卷六十 唐书三十六
列传十二
李袭吉 王 缄
李敬义 卢汝弼
李徳休 苏 循
卷六十一 唐书三十七
列传十三
安金全〈从子审〉 安重霸
刘 训 张敬询
刘彦琮 袁建丰
西方邺 张遵诲
孙 璋
卷六十二 唐书三十八
列传十四
孟方立 张文礼
董 璋
卷六十三 唐书三十九
列传十五
张全义 朱友谦
卷六十四 唐书四十
列传十六
霍彦威 王晏球
戴思远 朱汉宾
孔 勍 刘 玘
周知裕
卷六十五 唐书四十一
列传十七
李建及 石君立
高行珪 张延裕
王思同 宗自通
卷六十六 唐书四十二
列传十八
安重诲 朱弘昭
朱洪实 康义诚
药彦稠 宋令询
卷六十七 唐书四十三
列传十九
豆卢革 韦 说
卢 程 赵 凤
李 愚 任 圜
卷六十八 唐书四十四
列传二十
薛廷珪 崔 沂
刘 岳 封舜卿
窦梦徴 李保殷
归 蔼 孔 邈
张文宝 陈 乂
刘 瓒
卷六十九 唐书四十五
列传二十一
张 宪 王正言
胡 装 崔贻孙
孟 鹄 孙 岳
张延朗 刘延皓
刘延朗
卷七十 唐书四十六
列传二十二
元行钦 夏鲁奇
姚 洪 李 严
李仁矩 康思立
张敬达
卷七十一 唐书四十七
列传二十三
马 郁 司室颋
曹廷隐 萧希甫
药縀之 贾 馥
马 缟 罗 贯
张 格 许 寂
周玄豹
卷七十二 唐书四十八
列传二十四
张承业 张居翰
马绍宏 孟汉琼
卷七十三 唐书四十九
列传三十五
毛 璋 聂 玙
温 韬 殷 凝
孔 谦 李 邺
卷七十四 唐书五十
列传二十六
康延李 朱守殷
杨 立 窦延琬
张䖍钊 杨彦温
旧五代史目录上
钦定四库全书
旧五代史目录下
宋门下侍郎参知政事监修国史薛居正等撰
卷七十五 晋书一
高祖本纪一
卷七十六 晋书二
高祖本纪二
卷七十七 晋书三
高祖本纪三
卷七十八 晋书四
高祖本纪四
卷七十九 晋书五
高祖本纪五
卷八十 晋书六
高祖本纪六
卷八十一 晋书七
少帝本纪一
卷八十二 晋书八
少帝本纪二
卷八十三 晋书九
少帝本纪三
卷八十四 晋书十
少帝本纪四
卷八十五 晋书十一
少帝本纪五
卷八十六 晋书十二
后妃列传一
李皇后 安太妃
张皇后 马皇后
卷八十七 晋书十三
宗室列传二
广王敬威 韩王恽
楚王重信 寿王重乂
卷八十八 晋书十四
列传三
景延广 李彦韬
张希崇 王庭允
史匡翰 梁汉颙
杨思权 尹 晖
李从璋〈子重俊〉 李从温
张万进
卷八十九 晋书十五
列传四
桑维翰 赵 莹
刘 昫 冯 玉
殷 鹏
卷九十 晋书十六
列传五
赵在礼 马全节
张 筠〈弟篯〉 华温琪
安重阮 杨彦询
李承约 陆思铎
张 朗 李德珫
田 武 李承福
相里金
卷九十一 晋书十七
列传六
房知温 王建立
康 福 安彦威
李 周 张从训
李继忠 李 顷
周光辅 符彦饶
罗敬周 郑 悰
卷九十二 晋书十八
列传七
姚 𫖮 吕 琦
梁文矩 史 圭
吴承范 卢 导
郑韬光 王 权
韩 恽 李 怿
卷九十三 晋书十九
列传八
卢 质 李专美
卢 詹 崔 棁
薛 融 曹国珍
张仁愿 赵 熙
李 遐 尹玉羽
郑云叟
卷九十四 晋书二十
列传九
苌从简 潘 环
方 太 何 建
张廷蕴 郭延鲁
郭金海 刘处让
李 琼 高汉筠
孙彦韬 王传极
李彦珣
卷九十五 晋书二十一
列传十
皇甫遇 王 清
梁汉璋 白奉进
卢顺密 周 环
沈 赟 吴 峦
翟 璋 程福赟
郭 璘
卷九十六 晋书二十二
列传十一
孔崇弼 陈保极
王 瑜 张继祚
郑 阮 胡 饶
刘遂清 房 暠
孟承诲 刘继勲
郑受益 程 逊
李 郁 马重绩
陈 元
卷九十七 晋书二十三
列传十二
范延光 张从宾
张延播 杨光远〈子承勲〉
卢文进 李金全
卷九十八 晋书二十四
列传十三
安重荣 安从进
张彦泽 赵德钧〈子延寿〉
张 砺 萧 翰
刘 晞 崔廷勲
卷九十九 汉书一
高祖本纪上
卷一百 汉书二
高祖本纪下
卷一百一 汉书三
隐帝本纪上
卷一百二 汉书四
隐帝本纪中
卷一百三 汉书五
隐帝本纪下
卷一百四 汉书六
后妃列传一
李皇后
卷一百五 汉书七
宗室列传二
魏王承训 陈王承勲
蔡王信 湘阴公赟
卷一百六 汉书八
列传三
王 周 刘审交
武汉球 张 瓘
李 殷 刘在明
马 万 李彦从
郭 谨 皇甫立
白再荣 张 鹏
卷一百七 汉书九
列传四
史宏肇 杨 邠
王 章 李洪建〈弟业〉
阎晋卿 聂文进
后 赞 郭允明
刘 铢
卷一百八 汉书十
列传五
李 崧 苏逢吉
李 璘 龙 敏
刘 鼎 张 允
任延浩
卷一百九 汉书十一
列传六
杜重威 李守贞
赵思绾
卷一百十 周书一
太祖本纪一
卷一百十一 周书二
太祖本纪二
卷一百十二 周书三
太祖本纪三
卷一百十三 周书四
太祖本纪四
卷一百十四 周书五
世宗本纪一
卷一百十五 周书六
世宗本纪二
卷一百十六 周书七
世宗本纪三
卷一百十七 周书八
世宗本纪四
卷一百十八 周书九
世宗本纪五
卷一百十九 周书十
世宗本纪六
卷一百二十 周书十一
恭帝本纪
卷一百二十一 周书十二
后妃列传一
圣穆柴皇后 杨淑妃
张贵妃 董德妃
贞惠刘皇后 宣懿符皇后
卷一百二十二 周书十三
宗室列传二
剡王侗 杞王信
越王宗谊 曹王宗让
纪王熙谨 蕲王熙诲
卷一百二十三 周书十四
列传三
高行周 安审琦
安审信 李从敏
郑仁诲 张彦成
安叔千 宋彦筠
卷一百二十四 周书十五
列传四
王 殷 何福进
刘 词 王 进
史彦超 史 懿
王令温 周 密
李怀忠 白文珂
白延遇 唐景思
卷一百二十五 周书十六
列传五
赵 晖 王守恩
孔知濬 王继宏
冯 晖 高允权
折从阮 王 饶
孙方谏
卷一百二十六 周书十七
列传六
冯 道
卷一百二十七 周书十八
列传七
卢文纪 马允孙
和 凝 苏禹珪
景 范
卷一百二十八 周书十九
列传八
王 朴 杨凝式
薛仁谦 萧 愿
卢 损 王仁裕
裴 羽 段希尧
司徒诩 边 蔚
王 敏
卷一百二十九 周书二十
列传九
常 思 翟光邺
曹 英 李彦𫖳
李 晖 李建崇
王重裔 孙汉英
许 迁 赵 凤
齐藏珍 王 环
张彦超 张 颕
刘仁瞻
卷一百三十 周书二十一
列传十
王 峻 慕容彦超
阎宏鲁
卷一百三十一 周书二十二
列传十一
刘 皞 张 沆
张可复 于德辰
王 延 申文炳
扈 载 贾 纬
赵延乂 沈 遘
李知损 孙 晟
卷一百三十二
世袭列传一
李茂贞〈从曮 从昶 茂勲〉
高万兴〈允韬〉 韩 逊〈洙〉
李仁福〈彝超 彝兴〉
卷一百三十三
世袭列传二
高季兴〈从诲 保朂〉马 殷〈希范等 刘言〉钱 镠〈元瓘 佐 倧 俶〉
卷一百三十四
僭伪列传一
杨行密〈渥 渭 溥〉李 昪〈景〉
王审知〈延钧 昶 延羲〉
卷一百三十五
僭伪列传二
刘守光 刘 陟〈玢 晟 𬬮〉刘 崇
卷一百三十六
僭伪列传三
王 建〈衍〉 孟知祥〈昶〉
卷一百三十七
外国列传一
契丹
卷一百三十八
外国列传二
吐蕃 回鹘
高丽 渤海靺鞨
黑水靺鞨 新罗
党项 昆明部落
于阗 占城
牂牁蛮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
卷一百四十
志二
历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
卷一百四十二
志四
礼上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礼下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乐上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
乐下
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
食货
卷一百四十七
志九
刑法
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选举
卷一百四十九
志十一
职官
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
郡志
〈臣〉等谨案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并目录二卷宋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薛居正等撰考晁公武读书志云开宝中诏修梁唐晋汉周书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刘兼李穆李九龄同修宰相薛居正等监修玉海引中兴书目云开宝六年四月戊申诏修五代史七年闰十月甲子书成凡百五十卷目录二卷为纪六十一志十二传七十七多据累朝实录及范质五代通录为稿本其后欧阳修别录五代史记七十五卷藏于家修殁后官为刊印学者始不専习薛史然二书犹并行于世至金章宗泰和七年诏学官止用欧阳史于是薛史遂微元明以来罕有援引其书者𫝊本亦渐就湮没惟明内府有之见于文渊阁书目故永乐大典多载其文然割裂淆乱己非居正等篇第之旧恭逢
圣朝右文稽古网罗放佚零缣断简皆次第编摩〈臣〉等谨就永乐大典各韵中所引薛史甄录条系排纂先后检其篇第尚得十之八九又考宋人书之征引薛史者每条采录以补其阙遂得依原书卷数勒成一编晦而复彰散而复聚殆实有神物呵䕶以待时而出居正等所修笔削体例亦特谨严然自宋时论二史者即互有所主司马光作通鉴胡三省作通鉴注皆専据薛史而不取欧史沈括洪迈王应麟辈为一代博洽之士其所著述于薛欧二史亦多兼采而未尝有所轩轾盖修所作皆刊削旧史之文意主断制不肯以纪载丛碎自贬其体故其词极工而于情事或不能详备至居正等奉诏僎述本在宋初秉笔之臣尚多逮事五代见闻较近纪传皆首尾完具可以征信故异同所在较核事迹往往以此书为长虽其文体卑弱不免叙次烦冗之病而遗文琐事反藉以获传实足为考古者参稽之助又欧史止述司天职方二考而诸志俱阙凡礼乐职官之制度选举刑法之沿革上承唐典下开宋制者一概无征亦不及薛史诸志为有禆于文献盖二书繁简各有体裁学识兼资难于偏废昔修与宋祁所撰新唐书事増文省足以括刘晌旧书而晌书仰荷
皇上表章今仍得列于正史况是书文虽不及欧阳而事迹较备又何可使隐没不彰哉谨考次旧文釐为梁书二十四卷唐书五十卷晋书二十四卷汉书十一卷周书二十二卷世袭列传二卷僭伪列传三卷外国列传二卷志十二卷共一百五十卷别为目录二卷而搜罗排纂之意则著于凡例具列如左乾隆四十九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 全览1
- 全览2
- 全览3
- 全览4
- 全览5
- 全览6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