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艮斋先生文集 (田愚)/前编续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前编续卷一 艮斋先生文集
前编续卷之二
作者:田愚
1927年
前编续卷三

[编辑]

与崔命喜,兪镇敏丁未

[编辑]

平时。只凭天资作用。体道功夫。却甚麤疏。要约处。领会既未端的。放过处。省克复不猛利。学之不精。德之不崇。寔源于此。此当加意矫揉。不可只如前日自恕。三千年宗教。诚莫重焉。但以继往开来。以兆佗日之太平。谓之担在老拙。则礼台及诸公之言。可谓太没斟量矣。惟愿同志之士。须先以静敬为本。继之体认天理。而用之于立德酬世之际。若乃察观虑下之教。克伐怨欲之戒。尤要尽心。如此则前圣相传道脉。庶几由此而立矣。

答柳确渊壬寅

[编辑]

习气之妨夺。良心之梏丧。何为而然也。请学稼圃。虽见斥于圣门。此则为樊子意欲以是治民而发。至于贫无以自资。如躬亲鉏菜。如管幼安。灌畦鬻蔬。如陶元亮者。其胸次洒然。视世闲不义之轩冕。不啻如尘铢矣。但恐自家志槩。未甚高迈。而专力于畎亩而已。则古人懿迹。反成俗累。此却可省也。蚤夜闲。须读取少文字。以养胸中义理。慕得古贤豪。以涤世闲习染。庶几心事相安。无复如前日之妨夺梏丧也。

吕紫微曰。张才叔名庭坚。丰清敏稷门人。贬象州。所居屋才一闲。以箔隔之。家人处箔内。才叔处箔外。上漏下湿。蹑屐端坐。了无厌色。邹志完尝称曰。是天地闲和气薰蒸所成。欲往相迎。先觉和气袭人。余再昨年见此语。不觉感叹。以为真可师法。录以自教。今见来书处约受苦之状。偶复记忆。信笔写去。更记叶水心言。司马徽。采桑树上坐。庞统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微行懿筐之闲。乃有王伯之略。足以乐而忘忧。贫贱诚不能为士累也。此语亦佳。可时时翫味。

与金炳允己酉

[编辑]

心大有二。心小亦有二。君子克己而心量宏阔。世俗怀私而心量狭隘。君子持敬而心功精细。世俗矜己而心气侈肆。此是日用善恶。切近关限。不可不精核而勇决也。

答金煕镇丙午

[编辑]

宋儒陈本堂著。赠孙会叔言曰。夫人幸而儒其名。必儒其实。滔滔与俗具流。妄立标榜。无复馀事。良可悲己。余观今时士子。往往只著峩冠阔袖。朋俦聚会。所谭不过时变世情。高者又理气之争而止。窃常耻之。承录示鄙赠数段。无甚奇论。然皆是讲义省身之要。高明于此。能无慊否。比年奔走山讼。天降性命。圣传道术。几于江湖之忘。鼎鼎百年。今已半矣。陈氏所叹无复馀事者。不幸类之。直从今日为始。复理旧美。力图新功。要以前所赠退翁无一席无理之地。亦无一息无理之时。须无时无处。不用功夫者。为此身归宿之所。而日勉焉孶孶。则庶几追补前失。而可以不负夙志矣。

与金煕镇

[编辑]

今日士流。孰不以内夏外夷为第一义。然近闻吾党中。乃有嫁女而纳货者。此是裔戎之风。宜摈斥而不齿。念贤者年纪长大。其于侪流之错。应致箴警。不知曾及之否。昔赵相汝愚。有㛰家典库事。晦翁移书切责。至有天下之士。将以夷虏之道。疑于门下。而不入其乡之语。此见圣贤笃于友谊之风。幸望以此意。遍告近郡学侣也。昔有高士以布裳木屐嫁女者。此虽似太俭。其视号为为学而从夷者。岂非天渊之悬耶。今我辈必以履绳蹈矩。非礼弗行。贱货上廉。非义弗受。为胥教诲之一大事可也。

与金学曾癸卯

[编辑]

转闻近遭人辱。不知信否。大抵人之处世。要知虚实之理。彼以烟竹扬灰之时。视君如空。君能以空自处。便没事。惜其未也。昔丙吉掾吏有嗜酒者。醉呕车上。西曹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彼将何所容哉。西曹第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韩魏公帅武定时。夜作书。令兵持烛。兵佗顾。烛燃公须。公以袖拂之。作书如故。少顷回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鞭之。亟呼视曰。勿易。渠今已解持烛矣。军中感服。今试思之。君非将相之贵。彼非君之下属。扬灰非污车燃须之比。此不可以忍乎。明蒋恭靖公瑶。为御史时。舟泊某渡。有僧大肆骂詈。公若不闻。少顷复诟之。舟人以告。公假寐不应。即令放舟。次日一主事。被僧骂。遂棰楚。僧诘奏被逮。询之乃国族也。后问公所以忍。公曰。以一僧而妄诬吾辈。必有所恃。可轻与较哉。彼呕车燃须。无心之失。或可忍住。今此僧骂。视君所遭。岂不更甚。观蒋氏假寐不应。即令解缆。其胸襟。何等深沈。何等浩落。观其言。亦征其智虑之明且远也。使当时。君能视如虚空。彼将愧服。而彼之徒党。亦应责其无礼于士子。如此则儒者德威。足以化服异类。所补岂小乎哉。惜乎。不此之为。乃反自召其辱。所失大矣。古人云。忍之一字。众妙之门。余继之云。忤之一言。群祸之媒。从前与君论处世之方。未尝不以此告之。而不见省。今而后始得一师。亦云幸矣。使儒者。当大义关系。夫子违满朝大夫士之众。而必用拜下之礼。对季氏子弟。论仲,冉二子。尚云弑父与君亦不从。则其严毅正直。为如何哉。吾辈正宜植此义根。至于匡人之厄。丧家之狗。夫子又何尝与之较哉。盖道义躯壳。公私轻重之分。不可以不审也。

与崔显喜丁未

[编辑]

士之为学。欲以保全性体。而绝去邪秽也。苟非上智。必待圣训友讲。以明其善。又必藉苦心极力。以成其德。夫大众广庭。不难于检摄。而尔室屋漏。常易于放慢。平安无事。不难于操执。而死生在前。辄至于章皇。须是平日读书讲义之功专一。而无二三粗疏之病。治心求仁之力勇果。而无懦弱因循之失。然后乃可免矣。

答李晦在乙巳

[编辑]

窃念尊先师浑斋公。北儒之杰然者。虽为时辈仇疾。而其德学之盛。非彼之所得而点污也。足下欲求正道。须以浑老之教为起脚。而归宿于前代圣贤。无不可者。何必远走二千里。冒兵尘。犯贼锋。以有求于老丑如仆者哉。从前浑门诸子。咸以师教见谕。而愿执北面之礼。则不得已而槩许之。今于足下。亦岂有佗说哉。第今士子有三宜尊者。华也君也性也。是三者。古今天下之所同尊而不可易者也。乃有视彼裔戎。若天上人。而不复知有先王之制者。又有自托于民权。而欲胁制君上者。又有指心为形上之道。而谓性为心下之物者。是皆不可不明析而定其去取者也。幸与旧日同志。互相讲讨。而各自持守也。

答林奭荣丙戌

[编辑]

由范梅菊之梦。诚可异也。其画题。是贤所命云。然则何不令画武矦高卧草庐。而梅鹤则布置于囱外耶。须用雪景乃佳。如此则可与靖节松菊。正作对也。然陶公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䕺中坐。久之。逢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今画陶公之菊。必以此为主乃嘉。欲烦都君。更作两幅。以为三叠小屏。两叠各画葛,陶二公。其一欲写权石洲柴桑物色似隆中之诗。○陶公则兼施秋景乃嘉。二公巾服。必得如汉晋闲衣冠乃善。今闻安雅所传。都已作泉下人。可叹可叹。仙乡如有画手。贤者可能为我求之耶。虽甚望而不敢必焉耳。自与贤别。所得学者十馀辈。而其中资禀志尚卓然可望者。殊未易见。但今阴盛阳微之时。有意于此事者。真所谓空谷跫音。岂不欣欣然以接之乎。惜乎。愚无自修之功以为教授之本也。彼中士友浑斋安丈及金友希圣以外。又有何人可与共学者耶。病伏涔涔之中。万事无心。惟有世道人物之念。炳然如丹。自销铄不得矣。从吾游者。君与仁父。庶有将来之望。而君则微有文胜之弊。此不是小病。不可不勉力于质行一边也。仁父却又气魄不足。恐难负荷得去。皆可念。

答林奭荣丁未

[编辑]

云云。比读中庸。看得戒惧功夫。尽细密。尽周遍。有不敢自肆之妙。今哀侍既遭重丧。不敢不谨守礼防。罔有不及之愆。又不可不敬约哀情。毋致太过之失。此非有戒惧之功。何以致中节之和乎。此处省察才疏漏。便到小人无忌惮之地矣。慎之慎之。

与宋凤浩

[编辑]

吾人有天赋至善之性。有人伦至正之道。则宜其尽性尽道。而可以齐圣矣。无柰理无识能可以自尽。则是宜责谁做。孔子曰。人能弘道。子思子论道而曰。待其人而后行。礼记曰。苟无忠信之人。礼不虚道。道犹行也。然则吾儒功夫。专在人尽其理而已矣。夫所谓人。非指形气。乃就形气上面。指其有神识才能之心而言也。心字上面。又有不可一霎时畔弃底性理。则心其可以自用乎。心不自用。则不敢自竆。而必竆夫理矣。不敢自尊。而必尊其性矣。近世乃有指弘道之人。为形而上之道者。然则中庸礼记两人字。亦须认做道矣。其将曰道能弘道。非道弘道。曰道待道而行。曰苟无忠信之道。道不虚行矣乎。恐似说不去矣。今也谈理气讲学问。而不本于经训。乃徒欲以己见为定本。则其害曷有竆哉。

答金教润丙申

[编辑]

人要提得一个道心。保得一个天理而已。其馀种种系累恋著。总叫做害我相。

答韩一铉癸卯

[编辑]

遇贼受劫。闻之骇叹。但贼有外内。劫有轻重。夫人之心。本自湛然静明。及遇事。又能截然方正。其所以为体用者然也。若不能敬以奉性。义以制事。乃纵气欲。使之袭击灵府。捽去心官。无复纪律可以管辖。无复号令可以指麾。则其为浩劫。奚但挥剑掠货而已哉。今要惩外严内。因轻虑重。而防贼如城。尊主如天。以保本然之善也。

答金思禹

[编辑]

魏庄渠言。人各私其私。天地间。结成一块私人。君完养厥德。盎然天地生物之心。又求天下恺悌相与。举先王仁政行之。尽破群私。合为天下大公。愚谓这个私字病痛。直至教得父子兄弟君臣师生各自猜疑。每思之。使人心痛。魏氏之言。正为今日治病之第一神丹。苟得君相。如此救得。诚为万幸。如未能然。但得儒林一二钜公。养得忠厚正直之德。不偏不碍。又教得门弟。皆要虚心循理。不立人我。务相爱敬。期以偕底至善之域。亦庶几可以挽回一世已颓之风矣。此区区之所血愿也。如赵某者。不知如何做得。恁地乖戾。使人怀抱不得。得非己之胸次自狭窄。容不得佗耶。时一念之。绝觉浩慨也。

答金思禹己亥

[编辑]

目下作用。是与常时谈辨相似与不相似。相似者万之一。不相似者十而二五。此岂非可耻之甚。而犹且安之。吾恐古人见之。其不以皮底无血汉诟之者。几希。思之至此。直是痛悼不自堪忍。窃念圣贤所谓讲学。是讲其所当学。学其所尝讲。今吾人讲自讲。学自学。两不相管。而方且自命为儒。宜乎流俗之见讥也。魏庄渠言。以讲为学。故不长进。王鹤潭言。后世以著述为道学。而道学衰矣。此言皆可篆之心肺。轮之士友也。

答金思禹

[编辑]

愚于动静语默。自是心气粗㬥。形骸弛缓。而与道理本体。不相涉入。每事过辄有悔。悔已复然。用是寻常不自慊也。不谓贤者。乃欲一一察识。以为进修之助。既又以无能发明。深致悼叹。而益切相聚之愿。愚乍读来书。便谓贤近日渐有侈大张旺之病。意颇不乐。继以䌷绎之。所言。皆出于嗜学之诚心。非适为观听之美谈而已也。至于词语之过高者。终是失于斟量。此却当裁损以就中也。噫。高明之于愚。真如古之善学者。愚于吾友。乃未有所观感效法之资。此大可愧也。昨来清州士人朴君成大。夏来见访。说吾友今冬欲就龙子寺看书云。故劝渠往彼同学。未知果能成行否耳。吾辈于世事。一无所为。惟有奖劝有志之士。以成其学。为可以勉力。盖此事是从古圣贤一团诚心所发见处。而其于世程所补。岂浅浅哉。

答金贞灿丙申

[编辑]

昨年外除。坚卧不起。久自递改。闵氏善辞之言。常所钦诵。龟山晩出之误。每窃致疑。当时有劝之出脚者有疑之为累者。此皆择义未精。而远方传闻。又有暂赴旋归之说。尤可笑也。今此来谕。真知言矣。

答金贞灿壬寅

[编辑]

自讼如木石之顽。而欲一及吾门。洗涤尘垢。意甚美矣。但念木石虽顽。而无私欲之累。吾人虽灵。而有诈伪之杂。大可悲也。天道诚而已矣。人之道。在思诚。思诚而诚焉。则诈伪去而天矣。使左右立债竭力。以至吾门。吾方尘垢满襟。而思得江汉以濯之。其于人何哉。前书所举事天如事父一段。是思诚去伪之准的。小小言动。隐隐心念。亦莫不以诚为枢纽。久而至于自然。则天人合而无尘垢可涤。虽不及相见可矣。

与金贞灿辛亥

[编辑]

保真二字。极好体会。此出全翁诗。花发先天色。水流太古心。此梦作。觉而足之曰。如何最灵者。独不保真襟。今值海岳之变。能持此二字者。几人哉。比得两绝云。人虽有慧性。还复怀私心。岂若这花水。了无尘土襟。此自戒而戒人也。又云。诬花渝本色。谤水夹浑心。花水终无语。幽人坐整襟。此自信也。比年所得似此。今说与诸君。亦令知悉而勉励。

与权永巽壬辰

[编辑]

大雪满山。能不作袁安卧否。能念及天下之寒者否。夫百行万善五典四德。无非是学者所当勉力。而孔子何以只教人求仁。仁之一字。须子细体究。自看我平日所存所发。果是仁抑不能仁。于此看得破。始是有进步处。其于执丧之仪。亦须有大警悟处。

与权永巽

[编辑]

愚答人书。有随缘顺处云云一段。不谓士谦揭之壁上。近看罗整庵举僧家颂。随顺世缘无罣碍云。此即宗杲水上葫芦之谓也。佛氏道理。真是如此。论语无适无莫。若非义之与比。何以异此。愚本意实谓随所遇世缘。顺其理而处之。非谓其不问是非。一味与世无碍也。即与论语不殊。但看者错会。实有水上葫芦之弊。此不可不虑。故玆告耳。

父岂可逃。世岂可出。而释氏乃尔。愚尝戏谓违缘多碍。莫佛氏若也。若曰佛随意顺处。则无所遁其情矣。必如吾夫子之从心不逾矩。乃可谓之顺也。佛无直内方外之学。而只有从我私意而已。

与权永巽癸巳

[编辑]

近看何书。作何功夫。日月如金。真可惜也。若不及早究得义理蹊径。踏得圣贤门庭。则异时气衰心阑。纵欲振拔。终是鼓作不起。待到此地。虽放声痛哭。亦复何补。念之念之。勉旃勉旃。小孙时就座下问字。想致烦恼。然亦是理当如此。何可避也。惟使减其字数。而添其遍数为得耳。童规送去。亦只教以每日数十字。而音义不可不令晓知。而其文义则稍俟佗日少进而后。徐徐教授。未晩也。

与沈能浃癸巳

[编辑]

今日与闵某。讲小学毋不敬章。记得朱先生尝云。礼言毋不敬。是正心诚意之事。诗言思无邪。是心正意诚之事。因思小学之教。与大学之功。互相通融。然则小学之书。胡可以其近而忽之哉。俨若思。是未发时事。则又与中庸相参涉矣。安民哉。又岂非夫子所谓修己以安百姓者耶。安定辞。安是心气和平之发。定是事理明确之意。又毋不敬。是欲其敬心之贯本末该动静兼精粗彻首尾。而无少疏漏。无所间息之意。人苟能如是用力。久久成熟。则将有从心不逾矩之妙矣。偶尔见得如此。抽笔写往。试为订示。

答沈能浃己亥

[编辑]

先生尝言。仁有以性体言者。有以现成能浃。窃意现成。是心与理。打成一片。而流行于日用。无适而不然者。如何。言者。今以是求之。论语所谓安仁之仁。无乃是现成底。而安仁之云。亦无乃对著那利仁不违仁等言欤。其实圣人分上和安字。亦不须下得。而全体惟仁而已。今以此仁属性。安属心。而分体用小子妄谓安仁之仁。已该得体用。亦如何。言。未知如何。

圣人分上和安字。亦不须下得。朱子亦尝云然。然孔子既言仁者安仁。今且就安仁上竆究道理。来谕谓仁该得体用是矣。独不思安字亦该得体用乎。但仁是性上该得体用之体。安是心上该得体用之用。利仁不违仁。都要如此究索。此处义理。极好翫味。切勿被旧见障蔽去也。

余尝于伊川宾主朋友。岂不是天性之训。体得有无竆之味矣。又于龟山人之大伦。朋友居一。不由其道。得罪于天之训。未尝不竦然心目。既而又读朱子之教曰。人能尽道于朋友。虽鬼神。亦必相之而锡以和平之福。不觉欢然而喜矣。彼柳,洪诸人者。皆于师友之性。看得不当。事由不推其所以来尔。今余遭此变。惟有敬天一事。为可以持循之资尔。若因彼之诬悖。而动了心忿了辞。只此已是不敬天。人而不敬乎天。厥罪大矣。吾何求哉。求不得罪于天而已矣。传曰。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此由无往而非吾用力之地也。贤辈胸中勃然。容亦无怪。然揆以天然之中。则无或过了分数欤。余愿吾门诸子。务修己德。而绝口不谭彼事。则为善处谤之道耳。

与徐柄甲丁亥

[编辑]

前书览未。雪满山中。高栖僧社。探索圣言。想趣味深长。而惜此匏系。无由对讨。回忆往时。不觉心神飞越。计高明。每于山月皎然。孤灯耿耿之夜。亦不能无怅惋之情矣。今冬家居。与儿孙辈。朝夕相亲。颇觉欢乐。但诸生会者多。而房室狭窄。虽分处四邻。而终是有纷挠不安静之象。近来得金友骏荣,沈君能浃二人。金则年才少余一岁。而不惮屈己。是固已难事。而其抱负富赡。非馀人之比。曾已游从于诸先生之门。所见已臻高明之域。而犹且俛首称师于余。此愚之所不能及。沈君自是尼边人。一朝毅然回头。不顾外人訾谤。惟求吾儒真诠。而其看书极精详。侪流中极不易得。庶几吾党有人。幸甚幸甚。

与徐柄甲丁酉

[编辑]

近觉同人不甚长进。其病专在泛读广讲。未曾近思实体。以是深自惩创。亦欲诸贤痛改旧习。庶几不遂为道学之累。幸以此意转相告谕也。南轩与东莱书云。今世学者。慕高忽近之病为多。此间来者。今不敢泛告。想渠辈。听某前日说话。觉有滋味。今却钝闷。若信得及。始可与讲习也。是其察病施药。不为不切。然南轩没后。东莱致书晦翁。叹张门人多不得力。而曰。荆州不能察人情虚实。其教未必能有益。中庸论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功夫无竆如此。此岂追往事。亦要高明深勉之耳。此岂非今日后辈之所当交警而互劝之者哉。千万深念。

与徐柄甲己亥

[编辑]

贤曾见金永胄收敛说否。彼以先师之无言于丙子。鄙人之自靖于乙未。奋笔恶詈。靡极不至。不谓其无识无礼之至此也。夫义无一定之体。人有所处之异。而今也不辨位分之不同。惟欲以一槩断定。岂非粗疏之甚者乎。佗姑无论。如孔子于昭公之放。伯玉于献公之出。申屠蟠,诸葛亮,管宁。于灵帝,何后之弑。朱子日。武矦未遇先主。只得退藏。一向休了也。没柰何。如此则安有起义复仇之日乎。和靖,豫章,籍溪。于靖康之乱。延平,朱子,张,吕。于钦宗之崩。龟峯,沙溪。于二陵之掘。慎斋,尤,春。于建虏之和。一一投疏。一一称兵矣乎。又皆终身白衣白冠。而身应两白人种之谶。如彼之为乎。彼虽豪横。恐亦不敢以忿怼之气。咆哮喝骂将去也。前代圣贤。固已如此。又以倂世诸长老观之。如宋渊斋,金凤峀,崔勉庵,张四未及佗群贤。亦复一一投疏。一一称兵矣乎。先师何尝出身立朝。而有言责之不得辞者乎。鄙人亦何尝出身立朝。而有官守之不得免者乎。夫孔蘧以下诸圣贤之不投疏不称兵。亦以当时无言责无官守故尔。先师与鄙人。于此又何慊乎哉。然其或有不计处地之异。而徒以忠义之气。出而进言。起而倡义者。亦无不褒而与之。观于春秋纲目及诸贤文集可见矣。又安有守义而非倡义。倡义而詈守义。如今日之为乎。此可以观世变也。至若金所谓托罪君父一段。又不谓其不仁不义之至于斯也。彼诚有孝亲之心。亦何忍造言诬人。如此之酷乎。诚有爱君之性。亦何敢托人诟天。如此之极乎。盖此数句。非论义理当否。乃是上变手势也。此是何等凶言。而不见实迹。乃敢笔之于书而播之于世乎。人谓其人狂生。岂真丧心耶。如不以病人待之。则必以凶人目之。吾不忍为也。彼亦应有客气销歇。本心呈露之日。值此介然之顷。必致噬脐之悔。而自焚其书之不暇矣。余尝从凤汝,强哉诸君。闻其有志节。为难得之士。今观其所为。似未曾闻义理之讲。似未曾得敬慎之养者。甚可惜也。气节从资性做出。终是麤豪。未合道理。从学问做成。但见学问。不见气节。彼于此一种道理。眼力盖未曾到也。安得使佗刳心以纳之。尽力以从之。恨未有其术耳。

与徐柄甲丁未

[编辑]

厌世污浊。入太华山芙蓉庵。已有日矣。身在僻处。理乱宜若可忘。而君民之危辱。豺狼之咆哮。自有因心而发。而有不可遗者矣。若乃士流之守前言而捱去底。怀正志而兴起底。固欲告以胸中之蕴。而使之益有所立矣。其提空名而悠泛底。随世变而畔去底。更欲激而进之。挽而回之。冀其同归于正。耿耿此心。可质神明。为诵陆公一树梅前一放翁之句。而叹其不可得。则且步其韵以见意耳。

湖海无从借帆风。搔头独立月明中。如何化作身千亿。一茂才前一臼翁。读之太息。

与崔念喜

[编辑]

志须策励得坚固。书须诵绎得精熟。心须唤醒得明了。理须竆索得至极。善须践履得牢确。人须应接得和厚。私须克治得净尽。事须思虑得周匝。凡此数者。都要服膺勿失也。

答金明烈

[编辑]

为善须用十分真心做。方是诚善。若有一毫未纯。便是伪善。此非有明心子细验察。则虽杂亦不觉。此余之所深畏。亦令诚焕看。

与黄凤立丙午

[编辑]

天地气数。能令天下国家乱。而不能使士心乱。士子自任。可不重欤。横渠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个事功。诚未易到。吾人立志。不可不远大。望汝强。益自奋励。

答金荣建庚寅

[编辑]

每念贤者奉老亲。护病弟。辛苦百端。不觉动怀。然若不就此立定脚跟。更于何处用功。如到行不得处。切勿困倒。必醒起此心。令主宰肃敬。便与天理相涵。而彼外物之侵挠者。自不足为吾病矣。

答朱仁植丁未

[编辑]

君以今日邪说肆行。校宫烧烬之时。率画师远来。摹取圣像。是岂易见。钦尚不已。但所摹。未能酷肖原本。可叹。窃念此肥瘠短长。有一定之象。未易得真。若乃神化不测之心。渊微无迹之德。如何能默契于往圣定本耶。信乎求道之难也。虽然。能明而诚。真腴可得而味矣。圣言思之精则明。己心守之一斯诚矣。只于此二者。用功而岁久。应有水到渠成之日矣。至于影帧。且当奉藏而时一展拜。以寓景仰之诚。可也。晦翁之去横渠。仅百年。且有难得真本之叹。今何可强求一毫不差之象耶。所欲题赞。非惟手掉难写。既是疑似未定。亦不敢率尔也。

与朴齐麟丙申

[编辑]

不相问讯。今几月矣。未审旧痾渐平。用纾尊丈及老友之忧否。顾此身形枯损。一似破屋。东倾西颓。修养无术。想高明不住下功。有可以见语者否。晦翁尝言。道家妙诀。只要神形全不挠动。故曰心使气则强。才使气。便不是自然。只要养成婴儿。如身在这里坐而外面行者。是婴儿。其导引法。皆是下策。又言康节于百原深山中。辟书斋。独处其中。王胜之常乘月访之。必见其灯下正襟危坐。虽夜深。亦如之。若不是养得至静。如何见得道理。如此精明。今吾两人。非壮盛无疾者比。要得静力。时危如此。尤宜用深藏不现露也。然若非有义理浸润。行检饬励之实。实与二氏寂无。无以异矣。此又不可不念也。那当奉眄。临风依然。

答崔锺和丙申

[编辑]

所示记梦。读之未尽。涕已入纸也。盖风仪鲜明。气皃端雅。果是吾父师二老之象。又其所以告高明者。实圣门博文克己之旨。而再发于两宵之感。尤可异也。深望吾友尽心以奉副二老冥诏谆谆之意。是亦与亲炙者无异矣。

答崔锺和

[编辑]

身世须弥。虽圣人当之。亦无如之何矣。只要心地安静如澂潭。以为随机应变之本可也。某地此亦寻常有意。而恨力之不逮。今得来示。如痒得搔。但恐人我难合。做说不似。此须深加商度也。吉星所照。非余所知。只善人所聚。便是福地。只要地因我而为吉。莫求我因地而获福。须与诸公议成之也。

记得阳明诗云。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棘。雨雪更纷骤。来书去去须弥。其险难。与此又何如。然诗又云。邈然思古人。无闷聊自有。此又晦翁所谓死生在前。圣人元不动心。处之恬然者也。此时此思。岂不是大好快活。大矣哉。思之功也。诗又云。无闷虽足珍。警惕忘尔守。君看真宰意。非薄亦谅厚。圣人之自然。无闷虽贵。而学者未易遽及。须勉守警惕之意。而仰体仁天炼我精玉汝成之厚意焉尔。则此心岂不渐见处之安底气象。此是若要熟。须从这里过之法。勉之勉之。

答崔锺和

[编辑]

恢廓世界。出入极难。诚如来示。安得与夏馥共入林虑山中。以终馀年耶。如不可得。则只得与卷中人为师友以自乐已矣。

吕晩邨之为僧免祸。不可为也。徐东海之避地全发。正宜法也。不然。有死而已。

答崔锺和丁酉

[编辑]

存心之法。切忌散漫而贵凝定。不要虚远而务切近。常使心在此。自养自省。竆理之功。与其专向故人争辨处费神。不若且就自己性情上体认。必要察识得何者为仁之发。何者为义之用。又要辨别得如何是私邪。如何是公正。力行之道。又只求不畔乎天命之性。圣修之教。而不牵于气习。不夺于訾谤。三者又皆以敬畏为本。如此勉勉而不已焉。则庶几乎道矣。此区区近日所用力。而终是气习时时拘掣。精力又复昏耗。所以有意而无得也。且观今世学问。不于性情心意上著脚。却去文字华藻上下手。此决与儒门相传宗旨异矣。愿贤者。须以鄙生为戒。必趁年力未衰之日。立定屋址。又以俗学为障。勿以芬华无实之习。分却精力。区区不胜其厚望焉尔。

似闻某人以鄙里故。深衣幅巾之外。又有唇舌。谓国未亡君尚存。安得称李臣。不料人之无识。至此之甚也。彼亦尝出入任门矣。岂不闻二千馀岁宣尼学。五百来年李氏臣之句乎。又况悔轩诗亦云。我赵本以汉阳人。三百馀年李氏臣。此则在国家全盛之日。又非先师丙寅感吟之比。而前后识者未闻有讥议之者。何也。况愚借屋在万山中。而新构无里号。因面前一峯。称李臣台。而取以名洞。又何不可。况往年事。又何忍言哉。外有东匪。叛逆国家。内有仇虏。威胁君父。志义之士。忠良之人。莫不腐心切齿。号哭欲死。草野贱臣。因山名里。用寓向君之意。有何不可。而彼亦自号为儒。何苦如此。而乃与乡里恶口同其归也。深可痛惜。

答崔锺和辛丑

[编辑]

梅山曰。丧中忌祭出主祝。不当书属称。而只云某官府君。若或职衔相同。或学生相同。则何以分别。

祔祭祝。已书属称。则虽举属称。亦何碍。

祖在而祖母亡。父则已受其服而死矣。后迁祖母葬。则可服缌乎。

丧服小记陈氏注云。祖在而丧祖母。则如父在而为母服也。以此旁照。则祖在而迁葬祖母。则如父在而迁葬母。受缌也。

通典问。父尚在。母出嫁亡。今改葬有服否。徐广云。改葬服缌。惟施极重。此既出嫁。未闻儿有服之文。然缘情制服。就从重之义。合即心之理云云。此说恐未安。

非应服三年者。改葬无服缌之礼。而镜湖于增解。另立出母改葬服一条。而引徐广此说以实之。无乃为大不可者耶。

长子死。长孙又死而无子。长子有弟。长孙亦有弟。谁当摄祀。

长孙之弟摄祀。然后可免一庙二主之弊矣。

为人后者。未及出斜。而误受养父母斩齐三年之服。为本生既降期矣。知无礼斜。不成为父子。罢归本宗。则于本生已往降服者。可追服否。不尔则是薄于天属。而厚于养育也。如此者。处义柰何。

此无前据。不敢妄有所论。但当人以此为恨。平生不与宴乐。罕御酒肉。则似可以少伸其情。而至于追服。则不敢轻议耳。

答崔锺和戊申

[编辑]

贤辈有才。兼有热肠。热肠冷肠。皆是病。不可不察也。其在今日所欲为之事。或未可子细审择。容亦无怪。如愚者既无才。且老病。纵使常仕。宜其致事。今何可强所不能。而自取困石之辱哉。窃恐贤辈为之。亦未免有言为不同。世我相违而做不得之虑矣。吕新吾言。为善而偏于所向。亦是病。圣人之为善。度德量力。审势顺时。若认杀民竆可悲。而枉己徇人。便是欲矣。止此此个道理。恐贤辈竆究未到。更须虚心翫理。以进识趣也。夫事功名节。君子固不欲弃。道德义理。较彼更重。故曰天下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而中庸不可能也。虽曰圣人无不可为之时。然朱子又曰。圣人见万物陷于涂炭。岂不欲出而救之。但时也要出不得。亦只得且住。况可以挟小智恃薄才。而冀其万一之成乎。

与李喜琎辛亥

[编辑]

鬼神章诚字。当以理看。而或问以其诚耳一句。却似与先生平日之言不同。当作如何解。若曰鬼神之德所以盛。以其实理云尔。则文势终似未安。其字改以有字。或其下著有字。则此诚字为实理。岂不晓然明白乎。此区区所愤悱而不能释者。须与诸君。同共商订而示破也。○真氏于天命不已节。再使以其诚也。宜参究。今若曰学者之德所以未盛。以其未诚耳。即此诚字。当作何义看耶。

答赵弘淳戊戌

[编辑]

顾𬤊天之明命这个功夫。是学人所不可须臾放下者。故前日所以奉闻于左右。盖有深意在也。不知近日接续下手。无大段闲阔之病否。晦翁先生训门人云。学须要专一用功。不可杂乱。因举异教数语云。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置之一处。何事不办。止此今日我辈。学未进德未成。只缘不曾专一用心。往往未免杂乱之故。切望左右专意于此。须常常见得天之明命。光辉洞彻。不被气欲遮障。必要似此。久久成熟。

答赵弘淳己酉

[编辑]

人心至危而难安。天理难明而易暗。千万与彼中诸子。互相管摄而讲贯之也。

与崔东明甲午

[编辑]

念左右病寄孤馆。展转痛苦。虽知鄙眷尽心将护。顾此弱肠。如何能勿伤。然人生世闲。如风花泡沫。纵得妻孥侍奉。转眄之顷。忽已相失。无足凭恃。今得良士友。日夜诊视。相与谭往昔懿迹。得病中襟怀洒落。亦一奇缘。至若寿命短长。有非悲喜可变。要当淡然无累。亦觉神气自安尔。

与朴癸巳

[编辑]

今日看语类。论陆氏。谓其学。只管说一个心。本来是好底物事。上面著不得一个字。近时诸人。只管说此心是太极。怕人说性为心主。其见便是如此。若识得一个心了。万法流出。都无许多事。佗却是实见得道理恁地。所以不怕天不怕地。一向胡叫胡喊贺孙录。○近时洪某所处省斋事。是非胡叫胡喊者耶。愚于此。窃独有感焉。盖闻性是天地人物本然之理。故为至尊无对之物。愚尝与省斋往复。必以老洲吴先生所谓性为心宰一句。为道学之渊源。而终不见是。每深以为恨。近闻其略改前见。而遽为一边所攻。至有不忍闻之说。岂谓其主理之学。乃至于此耶。绝可叹也。吾辈于此。切要令心之运用。无一不本于性之本体。盖必如此。然后庶不为陆氏之尊心。千万勉旃。

答朴甲午

[编辑]

示谕人心之乱。甚于兵火。诚然诚然。曾子疾革。只要正。不虑死。岂惟疾病。至于金革之际。亦须求个义字。不至于畏死。则胸次多少洒落矣。

与朴乙未

[编辑]

纤恶必除。善斯成性矣。察恶未尽。察字里面。带得克治意。虽善必麤矣。横渠此训。尽当翫味。比见从学之士。无论彼我。类多只以苟免显然罪过为能事而已。殊未有直就方寸中。搜寻得潜伏暗匿底恶念出来。痛与血战。期以涤尽者。所以有为善之名。而实无成性之功。见此自惧。故因笔奉闻。幸同元礼敬礼诸君。相与警省而勿弛其劳也。如得靠实下手。虽旬月之闲。亦见奇验。

与张元斗丙午

[编辑]

读书一事。志士只见得可以开心明目而利于行。俗流只见得可以多闻博识而钓夫名。又如登仕。吾儒只见得可以尊主而庇民。时辈只见得可以荣身而肥家。此如伯夷见饴曰。可以养老。盗跖见之曰。可以沃枢。学者只要立心以正。心一正则万事皆正矣。此云正心。单指趋向言。与大学所载者。微不同然。于人之关系。则甚大。不可忽也。

答林喆荣己丑

[编辑]

凭由博仲殷。细询吾友问学之实。咸称君天资美甚。但惜其少被家务。分却实功。以此欲见益切矣。纵未能即一访。亦须于干蛊馀暇时。亲经传。必令所读书。逐一向身心上发见。庶几见理事一致,精粗无闲之妙。千万勉旃。令兄每念其病证。极费忧虑。心知仲明友悌深至。其所以左右顺适。而不令少有违忤闷郁之意者。靡不用极也。凡干疾病。例缘血气不和。血气不和。必由心气不平。况怔忡之人。尤宜令心地和平。不使闻忧患忿怼之辞。不使见憎恶惊愕之事。专务恬静安和。又时服养心之剂。如此几年。庶几见功。令兄是士流所恃以为杰然不常有之人物。切望仲明。悉心毕精。以养得贤兄。用张吾道。用光德门。区区不胜其厚望尔。何当奉觌。虽欲见之甚而未易可必。临书。但自叹息而已。

曾见道书。有一联云。心在灵关身有主。气归元海寿无竆。词理俱到。尽可受用。幸与令兄。共持守之。吾于贤昆仲。爱之实深。而望之亦厚矣。至祷至祷。

答朴元镐丙戌

[编辑]

承示以疾病俗累。一切关心。书册功废而懈怠意生。每念及时勉学之语。但切叹恨而止。此乃不就事上存察。专靠文字。为学之过。先贤云。世事虽多。尽是人事。人事不教人做。更责谁做。今也养亲疾。处家务。独非人事耶。若要无此。除是死也。高明所读小学语孟。皆是说日用眼前事。只此数书。已足以处此。且更虚心平气。随分量应将去。不要有厌苦排遣之念。若只于文字上做活计。恐未免如贫汉漫读别人田卷。而卒不免于冻馁之患也。

平居无事。则静坐或看书。及至有人客须接。有事务须应。最要此心光明整肃。不被佗昏乱。此便是圣门正法。更别无妙诀尔。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此是禅家语。亦可移作吾儒用。但初学心气未定。义理未明。且须就闲寂处。时时静坐。以恬养此心。自然道理渐明。此是周,程,李,朱诸先生所教。不可泛看也。

与具鹤谟丙午

[编辑]

近年为学节度何如。比自验之。立心用功。最要专一。如天地之气。精醇专一。所以能化生万物。圣人之德。纯一无杂。所以能泛应曲当。学者功夫。二三间断。众理都昧。万事皆败。如得心力专一。纵遇著平生所未见底物类。亦能洞然识得破。纵撞著天来极难处底事变。亦必沛然行将去。一字功效。果如何哉。岂惟学道为然。摄生亦要养得精气一。则可以延年。为国亦要聚得民志一。则可以永命。大哉一也。

与金振玉丙午

[编辑]

比年竆居。学趣何如。世谓治产与学道相反者非也。人苟励志收心。虽未暇竆经。凡经理庶务。皆是实学。若志不精猛。心亦散慢。虽终年占毕。只是外驰之习。亦复何补于道乎。此由不实做。故有是论也。人又以从政与为学为两涂。而置儒术于无用之地。而所以事君治民者。一切苟𥳑放肆。所见如此。世道何从而隆乎。左右既处约矣。切宜以励志存心为务。使前儒之训。不归于空言也。

答金潜

[编辑]

闻三年中无方笠。可知其不出门。昔宋直学士吴公芾。性至孝。遭丧终制。不交人事。无墨衰绖。墨衰。宋时丧人出入之服也。今哀侍之行。亦庶几吴公之事。为之叹赏不已。此既如是。佗亦可勉。须于日闲云为。胸中思虑。逐一谨慎。毅然不被世习所挠夺。此是老拙所望于哀侍者也。

与郑寅昌庚子

[编辑]

曲礼所言。是室中设席之法。室以奥为主。奥在西南隅。南北向西上。东西向南上。皆统于奥也。禘祫。太祖东向。昭穆南北向西上。士昏礼。御胜衽席北趾。是东西向南上。若堂上布席。则与此异。大射宾席卿席小卿席大夫席。皆南向。经云东上。大射工席诸公席。皆北向。经亦云东上。乡饮礼注。以宾统主人。以东为上也。郑氏云。乡饮乡射。宾升席。自西方。升由下炳庵言。宾席南向。则当西上。此不分堂室而误也。介席南上。以郑氏坐在阳则上左。坐在阴则上右之云。旁照则主人以坐东而南上。介以坐西而南上。不当以介统于宾。何不北上为疑也。宾统于主。是日之礼。当以主人为主故云尔。不当以宾主敌。何以言统于主人为疑也。

众子冠席及醮席。以乡饮礼注例之。冠者当统于宗子。而亦以东为上。家礼之席右南向。本于士冠礼之筵。西南面。将由右升也。筵末啐酒。亦以席西头言明矣。冠峯不察曲礼朱书。只言室中布席。而反以疏说为误。大抵后儒不分堂室布席之异。故其说愈多。而其差愈甚矣。

朱子论曲礼毋踖席云。此是众人共坐一席。以前为上。后为下。正与玉藻义同。按此不问何向背。但以前为上。后为下。以趋隅而由后升也。盖众共一席。不得以左右分上下也。乡饮。乃是特设宾席一人之坐。故以西为下。与此异。朱子语止此。此又与答正甫南向尚右之说。似相戾。然室中堂上。一特众共之分。有不同故也。

玉藻本但为侍坐之席。席前席。所向而为上也。登席不当由前。不由前者。为其躐席也。孔颖达云。席当从下而升。从上为躐席也。此说是。故必趋隅而由后升。此朱子所谓曲礼玉藻同者也。愚伏前即下。与黄以周前犹下之云同。而皆误也。年前与炳庵往复。以冠峯说为是者误。此当删去也。

与郑寅昌

[编辑]

今见温生。传其所闻云。京中方以余有书清国领事。訾嗸颇多。所谓天下事真无所不有也。昔年裵某。问余果与睦仁德往复否。因使余被发入山以避祸。甲午年京中何人言。余遣门人。请刘荣福讨倭。余皆笑而置之。今又有此声。必有使女奴。阴习石介书者。然有罪无罪。既在我矣。有祸无祸。又有头上苍天。吾何惧哉。仁之道大。无所不包。今此伪书一款。使仁人当之。亦将寂若无闻。泰然处之。必不哓哓自辨。近于不知命也。

与郑寅昌辛丑

[编辑]

泽堂李公。酒户甚宽。而未尝喜饮。亦不曾沽诸市。或有家酿。与客对欢而止。未尝过节。出外被人苦劝。虽或醉归。言语威仪。不失常度。尤庵先生谓以不为酒困而举扬焉。余观左右。未尝不以酒失为戒。然刚制不足。每至滥酌。未免有多言失仪之时。此实士君子奉持遗体之一大关系也。千万慎之。醉堕马。退翁少日。亦有之。然旋即戒绝。故竟进大贤地步。君岂独不能尔耶。今日即孔夫子讳辰也。君尝有梦矣。今于余言。须真如共承明诲于圣人神位之前也。圣人之不及乱。非后学所当法耶。

与金璂重辛丑

[编辑]

时敏因侍坐。语及孟子。先生曰。近来看得如何。对曰。数日看得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先生大声曰。如斯而已矣。既而曰。尽得此。便是圣人。此王德修记和靖语也。语意警切。读之。直能使人竦然心目。见今荒岁。寒士活计。不啻上天摘星之难。余与贤者。将以沟壑为归。只消用得孟子此二句。便没事。虽然。此事。说时易而行时难。故王公门人。问难纷然。公曰。不必多问。但去行取。且如理会精一执中。只管说如此是精。如此是一。临了中。却不见。此语更能警发人意思。余与贤者。共宜体察。

与金敬基丁亥

[编辑]

余爱贤者德气甚好。雍也德行。故可使南面。求也艺。故可使从政。晦翁言。才德足以兼仲弓之所长。然曰南面而不曰为政。则疑其主于德而言。此可见也。然贤者之德。以生质言。仲弓之德。兼学问言。今宜以好古敏求切问近思为务。以成其德。不然。世之好人。岂少哉。故曰美质易得。至道难闻。

答金酂谟己亥

[编辑]

所需孝敬二字。意非不美。而于用功之理。却恐靡所补益。盖人之为善。必自有肯心。然后从此流露发泄。而为懿行。今若欲靠得人所写。以为之助。则晦翁所谓持敬安用判公凭者也。今亦何必写。但念孝必至于为圣为神。敬必至于事天飨帝。方为孝敬之至善全体也。然欲致其极。须先从麤处偏处。勉之又勉。渐渐习熟。渐渐周遍。以至于几十年之久。则孟子所谓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而至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妙。亦将可睹。而孝敬之至善全体。亦将可至矣。须先将小学明伦,敬身两篇。反复熟看。亲切体行也。

答金酂谟丙午

[编辑]

孝弟为仁之本。是论语言仁第一章。而朱子圣于释经者。于集注。不曰仁者心与理一。如虞赞之言。而乃曰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何也。今虞赞只于此处。虚心逊志。以通晓焉。则后面许多仁字。或就人上说。或就事上说者。皆可以曲畅旁达。而无复窒碍矣。不然。朱子告甘叔怀所举禅家语。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者。区区老拙。僭亦云尔。

克复言讱居处恭诸章仁字。朱子谓是专言之仁。余又以巧令忠恕不违仁求仁得仁安仁利仁之类。皆谓之专言之仁。专言之仁。是性理。而非如虞赞所谓心与理一。而有知觉作用形而下之器者也。此语非常差误。亟宜改之。

答金酂谟

[编辑]

来谕谓不违仁。既闻命矣。然则安仁。亦可以三隅反而不能然。何也。谨按不违仁。集注云。仁者。心之德也。爱之理在其中。心不违仁。是无私欲而有其德也。鄙欲谓安仁。是无私欲而安其德也。语类云。不违仁。是心不违理。鄙欲谓安仁。是心安其理也。如此立语。似可通也。来谕谓安仁之仁。非性中之仁。此似然也。但尝窃疑不违是有心底安。安是无心底不违。二者。只微有生熟之分耳。非所安所不违。有心所成心所具之异也。如此说无害否。高明且道从心所欲。自不逾矩。非安仁乎。矩既是性。则仁独不可以性理看耶。

答金镇基己酉

[编辑]

敬名。曾以无义欲改之。今请以圣玉更定。盖镇字注玉镇也。辅潜庵言。玉有温润含蓄气象。所以为宝。人有温润含蓄气象。所以为圣也。其理一也。拙者平生于温润含蓄四字。极有愧焉。而亦深有愿学之意。然卒未有进也。每思之。不胜痛悼。今欲与左右共勖焉。应亦喜闻之矣。

与金武亮丙午

[编辑]

礼是生人体质。天地心肝。一差则陷于裔戎。再差则入于禽犊。故从古圣贤。罔不以谨礼为教。今遭尊祖妣丧。宜以哀敬为本。而其始终节文。亦须细考礼书。勉而循之。纵有骇俗去处。期以横渠力行为法。驯致人不非之。己亦自安可也。

答某丙申

[编辑]

陈北溪从学朱先生于漳州道院。然此是师生之闲。无所嫌矣。如朱恕之于胡庐山。召之欲见则不往。使之为役。则短衣徒跣而入。胡公遂与之为礼。此为美事。又如近年沈云稼令监之知青阳县也。县有中人金顺庆。从凤峀门下学。云老遂往见之。金不曾入公堂。此尤两得之矣。

与崔东晙

[编辑]

丧制有本有末。如致哀戚之诚。尽礼文之宜。严内外之别。谨言笑之出。屏耳目之诱。黜宴安之娱者。本也。至于哭踊之数。饮食之节。此则在乎量筋力而行之而已。乃所谓末也。是以礼曰。居丧之礼。毁瘠不形。视听不衰。有疾则饮酒食肉。不胜丧。乃比于不孝不慈。此先贤之论也。今哀侍以食素生疾。宜开权道。俟气复。复行常礼。乃为善物。千万勿疑其所行也。

与吴培根乙酉

[编辑]

昨日所争。今闻竟以甲子书送。尽得告以直信之道也。事成否何尝在此。学者立心。亦何可以事之成败。为之前却也哉。闻来。使人爽然。郭泰所称始见子之面。今乃知子之心。金寒暄所叹我非汝师。而汝实吾师者。正今日之谓也。俄与郑君相赫。语及而叹赏矣。继自今。凡处心行事。一以此事为准。则德之进也孰御。勉旃勉旃。

答宋毅燮庚寅

[编辑]

向以金礼。贻书宋宅仁。略与辨明。盖此友资性。谨厚有馀。而见识未逮。且念坐在啾喧之乡。而恐其不能觉悟。不能树立。故欲其知里许。而有以自守矣。顷见凤汝说。此友虽知其为是。而不敢出诸其口云。愚谓此一等人。进不得为儒者。退不得为时辈。其为可惜。反有甚于随俗出没者矣。孟朱二夫子。所以上承前圣。下启后学者。无佗。只有一个直字。为之欛柄。纵横运用。无非此理。近日读书。见得此意思。颇端的。虽以此得罪于人。而不以为悔也。今人多是无骨力。无神识。虽多方矫揉。百种鼓作。毕竟如水投石。无所征验。不知佗天地交付之理。埋没在甚处。全不见影响。可怪可怪。宋朝疑礼。晦翁先生。只据郑康成一人。而犹且言使当时写此文字出来。谁人敢争。今金氏所守者。国家律令也。群贤定论也。如此而犹不免于俗谤。可以观世变也。此个风俗。如何抵当得。只且自立。如晦翁先生之训已矣。

答林滢喆乙巳

[编辑]

录示南相箴人。不谨字学书及左右觉误之意。备悉矣。凡文字。非特点画不可添减。声音尤当辨别。如离空之类。音同而平仄不同。献臾之类。音异而指意迥别。是可以不谨乎哉。至于纲常之正。礼义之中。出处之义。辞受之节。都要别嫌明微。无令疑似也。如朴某者。能于诗文。岂不知此。特以立帜儒门之气胜。故字音复古之辨出。而为识者所笑。人之趋向。更宜审择也。

答金斗善己酉

[编辑]

名善字性。心灵气正。形肖天地。曷不齐圣。心旷厥职。或亵帝则。戒尔翼翼。竆理制行。何谓心职。钦承德性。久而诚矣。是谓至命。文事尼奉。颜服思尊。前圣后圣。恶有二源。既闻此道。又复卤莽。厥疾云何。名曰迷罔。用以为敬性斋铭。

答梁基韶

[编辑]

人心元有许多道理。不待添得毫发。圣贤书传甚多。然亦只是发明得这个道理。了无一句馀賸。圣贤德行甚众。然亦只是运用得这个道理。别无一事造作。但人之气质拘之于前。见闻梏之于后。所以自家元有底道理。蔽塞而不发露。故必须将前言往行。子细诵绎。切实践履。及乎久而有得。又皆是自身道理。中人以下姑无论。虞帝,伊,传,周,孔,颜氏之圣。亦皆賸读得书。如今人尤何可舍书而求道乎哉。始须先看一书。费十分心力后。一书只费八九分。自后渐渐省力。

答李秀永

[编辑]

所询学诀。余以为人于义理。须理会得纲领。于私利。须攻拔了根苗。如心之灵明不昧。性之纯粹无恶。君臣父子仁敬慈孝之道。尧舜孔孟明诚中正之德。华夏当尊。夷狄当斥。正学当崇。俗学当黜之类。是义理纲领。如有意近名。修行未实。容著隐慝。借取仁义。义利双行。理欲混施。生斯世善斯可。事求可功求成之类。是私利根苗也。千古圣人劝戒之言。不一而足。而举其大体。不过此两端。学者于此。要见得精明。体得纯全。于彼要察得周匝。去得净尽。为学真诀。如斯而已。

答申弘澈己亥

[编辑]

闻贫窭已甚。迁徙靡定。以此莫能来见。岂不矜恻。但得前告敬功有进。百舍相望。实同合席。如其未也。日夕相从。亦何所益。第所谓敬者。非专尚虚静渊默之谓。亦非止谓高拱长跽之类。须是于天命之性。圣人之教。专心奉承。洞灟危惕。罔或有少闲歇。有少差失。此是敬字真实下手处。未知者敬以知之。已知者敬以守之。若夫为气所胜习所夺。都要责敬功未至。不问高才钝才,小事大事,处士朝士,正论俗论,死地乐地。无不靠得敬字。做骨子以应之。虽未能直下便得力。久之。将自有至处。切勿以佗说夹带而淆乱之也。

与崔锡洛壬寅

[编辑]

所闻张氏之言。诚有之。但郑生为其族人问礼时。立后昭穆失序不讳之故。答以罢继矣。彼又讆言。自赤子时。被养于族妇人。故依备要为养母期而除之说。令不杖期矣。盖罢继。以昭穆失序也。服期。以抚育恩深也。养母服。宋制齐衰三年。明制斩衰三年。本朝仍宋制。备要不杖期。于叔逵曰。当为父在为母服。庚蔚之曰。齐衰。周冯煕表请服期。梅山曰。乳哺抚育。恩参造化。固宜制服。而至于三年则过矣。追闻郑自有母乳哺。非被养于族妇人。则更令服同爨缌矣。前后所处。俱有义谛。无可疑者。但张与郑居近。早知其非养于族妇人。而仆则被欺耳。张若责以见欺则可。今乃曰罢继则何服之有。此恐不详其所问之非实而然也。所闻则自幼被养。罢继自罢继。报恩自报恩。二者倂行而不相悖。故尤翁答具时经书。以所继失序。令其改正。而改正后。无佗族人之可托者。则依侍养例。仍奉其祀。以此推之。其有恩而服期。无托而承祭。又何干于罢继耶。张氏或未及细详答问,遍考诸说而然耶。不然则恐别有意在。此则非仆之所与知也。

答崔相文戊申

[编辑]

比看晦翁论道家妙诀。只要神不挠动。心才使气。便非自然。只要养成婴儿。其导引皆下策。今君受气薄。不可不养。余亦老且病。须要以恬静寡欲为务。明道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晦翁居心无物转虚明。宜潜心体认也。因思孟子不动心。颜子不动声气。亦皆是不挠动也。但彼则专气致柔。以求长年。此则循理臻妙。以合天德。此为不同尔。今要循理。必先竆理。竆理之要。就言行心意。察其是非。辨其公私。将圣贤经传。审其文义。究其精奥。以至于明彻无馀蕴。则循理之功。亦不甚费力而得之矣。若如后人只将性命理气。争同争异。无补于实事。徒资乎空谭。是亦心使气。非自然之道也。

与林基洪丙申

[编辑]

君子处险难而能自保者。刚中而已。刚则才足自卫。中则动不失宜。此伊川易传语。吾们遭天下古今未易出之险难。若不于刚中之道有所得。则何以能自保也。自保云者。总包义与生而言之也。贤辈须先从明敬上用力。盖明者。刚之本。敬者。中之道也。归而求诸大学之篇。则可以得其方矣。

答林元根戊戌

[编辑]

夫理事一截。心迹同归。安有养亲以孝而持己以俗之理。亦安有抚躬发省而废学不修之道。幸自玆为始。以事育为为学田地。而其闲言行。务令合乎从前所受之书。其有遗忘而误错者。切宜深惕而遄改之。又要偸得小闲隙。将小学论语二书。或潜翫默究。或朗读暗诵。以进义理之趣。而资践履之需焉。则庶几为亲为己。合尖为一。动心行事。两相照顾矣。须用至诚心。依此法。做得一两月功夫。必与日前悠泛时气象意思。判然别也。

答李会轼辛丑

[编辑]

曾以禄仕见询。此复如何。今世从宦者。如能守职而无慊。又能不失身于时辈。则可以仕矣。自度不能。则恐未若自守之为愈也。如以亲饥为言。亦难旷官失身而可以养亲也。为己为亲。只是一义。更无两辙。未可轻出也。

曩以昏昧为忧。今以虚伪忏悔。既恁究勘。亦宜自改。改得。则明且诚矣。所求妙药。即明诚两字便是。但诚从明生。明又从何来。虽上知之圣。犹有不讲之忧。朋来之乐。孔门诸子。孰有贤于颜子者。颜子乃有能多之问。今君辈以浅狭之资。自视无不足。而不肯取益于人。岂有开明之理。理既不明。心身安有自诚之理。圣之益圣。愚之益愚无佗。以自足与取诸人之异也。

答任公烈癸巳

[编辑]

昔之君子。所以孜孜于学问者。只为吾之所受于天地父母者。善无不备。所闻于圣贤师友者。法无不周。而自家所以进修者。却有多少未尽。是以蚤夜警厉。罔敢少解。以庶几追踪古人。而无愧于己心焉尔。其设心如是。故于身计之通塞。世俗之爱憎。盖邈然无所入于胸中矣。以座下之美质。承家学之正脉。所以勉勉循循而不敢自已者。宜有异于馀人。故敬此奉勖。想有以谅此苦衷矣。

沈潜温栗。磊落峻正。古人多以此而论资质。然余欲学人。将此等言语。昼夜用意体当久久。亦须渐能养成这样气像。此是伊川所谓夺造化者。贤其念之。

答任公烈乙未

[编辑]

夷狄之世。深衣危冠。操儒生礼不变。此方正学之所称述于兪,金,卢中两贤者。而彼必不识此个道理。故讪骂吾门礼服。至于李臣渠。又未见悔轩,全斋诗语。悔轩诗云。我赵本以汉阳人。三百馀年李氏臣。全斋诗云。二千馀岁宣尼学。五百来年李氏臣。此皆孤陋无识之致。无足责也。然必如其意。则截袂从夷。附贼背君而后可矣。岂非悖乎。至于某人相从。梅翁于李光地起复。已深讥之。见梅山杂录。而吾尝熟闻于星门矣。余谓如光地者。是明朝儒者。而稽颡于虏廷。弃礼于母丧。又尝谓荀彧之侍中。原是汉官。未尝仕操。此又背驰于朱子矣。朱子说。见大全刘子澄尤延之两书。若是者。真可谓忠孝罪人。圣门乱贼也。余之素执如此。其肯相从于某人耶。彼必轻信讹言而然也。勿与彼相校也。天下之事。必至于久而后。是非之实可见。此君子立言制行。所以不屑流俗一时之毁誉。而惟欲其无所愧悔于吾心也。此晦翁先生语。学者。不可以不佩服者也。

与郑显钦丙午

[编辑]

士之起家名世。在立心光明。持身正大。谨礼守道。稽圣协天。此数句。非竭平生之力。定做不得。而为天下后世之法尔。从古圣贤。都只如此。正不在童观夷思冒昧苟且以为之也。

答朴准晦辛亥

[编辑]

来谕斥正锡。为鸟雀之喧噪。然鸟雀之喧噪。不害人。吾谓此如狐蛊之迷惑。夫人改过则为善士。文过则为小人。此易知之理。柳君相浚。始也择义未精。遂欲私印师稿。既而为士论所斥。而改从善道。得为完人而死。诸贤皆不念旧错而哀其早世。余亦为作其遗集序而称许之矣。后三十年。其父名乐渊。字奇玉。乃曰。初非私印。而当时通章。自是诬谤。亦无所改而谓之改过。实为险诈。凡此云云。专为报怨于徐,尹。而立子于大勋。然殊不知适足以掩其子改过之懿迹。而成其子私印之罪名。此非有狐媚蛊毒。孰肯如是。传曰。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正锡殆柳家之妖孽欤。

旭也伪书中。构诬十罪。援引十人者。申三嘉责其无状。则曰。此是金门人所为。今又对而明说。此非我也。自有任其责者。而我蒙其罪。此言诚可笑也。金监役答沈云稼书言。李某示以数田十罪之书。而瞥眼看过而已。非此中赝作。柳持平答承旭书言。足下就田文。手注句语。指目十人。而在都下则谓是田所自云。往安城则又谓都下人公诵。如此情迹。为人所笑云云。夫一文字。而曰金门所为。曰田所自云。曰都下公诵。曰自有任其责者。金,柳所谓正士金称旭语。正见。柳称旭语。不过如此耶。使人喷饭也。且世之信其说而罪我者。亦不得不归于无识之流矣。

答吴震泳己亥

[编辑]

惠寄白纸。正济所乏。荷戢甚甚。但知旧书问。常溢几案。苏黄门之大骂。礼既不敢。欲不启封。如刘元城。则情又不忍。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亦有如嵇康之言者。欲悉谢复。则又无陶荆州之笔翰。而有晦翁写札双瞽之虑。欲只数字而已。如语类之训。则所处又与宰相不同。实有偃蹇之嫌。加以古今事证。性理辨难。礼义疑目。则孤处海隅。无人为之检出本子。在傍倩写。又绝难得。精神日弊。性命难保。徐氏芳谓伤生之具。酒色以外。无如文字。凡以文字见督者。皆鸩毒我也。此言不为无理。魏鹤山答许介之书曰。稿山笔家。至老未衰。骎骎六十。胡不深自收敛。此固衰病之所宜深念。亦诸少辈安老之道。所当加察。故吕蓝田有所质问于伊川。恐烦枉答。不敢拜书。只令从子某诣门请教。此则非鄙人所敢望于诸君。至于春翁之不肯批诲于学者疑目。实是救得衰世文弊。而使人长致思之功。此为彼此所当法者也。昔邵氏浩。以问目卷子。呈晦翁。得逐一说过。复请逐段疏下数语。先生辞曰。某意思到处或说不得。说得处或写不得。据此则非惟为文弊。亦恐所写与所说不同。所说与所思不同。正自难也。此则既然矣。其寻常寄信。欧阳公以为老年书问略亦无嫌。此意今日诸君。宜深谅之。

答吴震泳乙巳

[编辑]

考妣忌日同。则各设两位而行事。如正祭诸位之仪为得。两世忌日同者。亦然。但祖与考。则或哭或不哭。未安。不如先后各行也。如以猝变先规为难而合祭。则不得已而岁序迁易下。添显考显妣四字。亦可矣。

长子无后。次子摄祀。则立后前不祧位以下。一向无祝单献。虽甚未安。然欲如某家次子改题三献之例。则干统之嫌。重于未安之私。恐无变通之路矣。

考妣甲日。欲就墓所。略设伸情。固可为也。先贤又有庙中诸位普同荐新之论。亦可从也。

答李复圭

[编辑]

贫士为祭养宾客之需。从事畎亩。其挠汩无暇。罕接师友。稀对方策。自其势然尔。然人之为学。只要打叠狂妄身心。勉循天圣命教而已。今曰何以则脱此诸累。此是狂妄心。不可长也。长则须如佛者之叛君亲弃妻子。然彼于自身。亦终柰何不得。此实自私。非大公之道。故虞帝耕稼陶渔。孔圣钓弋。曾氏耘樵。伊川细事必亲。晦翁负米手舂。而皆未尝以为苦也。况欲求仁集义。亦只从事思敬,执事敬,敏于事上做功夫。欲弃事绝物。更无煅炼此心处。若乃冥然默坐。兀然手书。纷然骋辨。非吾儒所贵也。前辈事训数段录往。试熟复之。可以开广心胸。进益功程。而不遂为专力形气一边底人也。

与洪煕燮丙午

[编辑]

仁义礼智信。对看则五各为一。统言则一皆包四。五之各一。不难知也。一之包四。非自体之者。未易了然也。如伊川之言仁包四者。明道之言惟义无对。犹可以理会得。至于礼之一于恭敬。而或不足于四者之分。则非全体之礼也。智之偏于通达。而或有欠于四者之分。则非全体之智也。信之倚于诚实。而或有亏于四者之分。则非全体之信也。故学者从一处做起。要令这一处做得。无阙漏。则礼智信亦皆包四者。非独仁义为然也。虽然。不以学问铸成全器。只靠资质。偏就一德。则仁只是仁。义只是义。其馀亦然。故曰学问之功大。资质之用小。人其可以不勉乎哉。

与金炳周,崔沧烈丙午

[编辑]

士之生世。不问世之治乱。俱有处之之法。夫世愈危乱而志愈坚定。行愈高峻。不可少有游移卑屈之态也。人苟以正自持。不怕死。只怕天。天地鬼神。亦且与之为一。彼山挥木客。任佗伎俩自做弄。而我乃超出乎其上矣。岂不快哉。二君十舍负米以见馈。此意殷挚。无以为报。今且举以正自持与天合一之道。用作交勖之需。

答崔观铉丙午

[编辑]

来谕谓鄙书。讲明内夏外夷之说。奉持成仁取义之训。为今世极则。而愿更求精微之论。以为进修之资。此意甚善。夫居敬精义。崇德修慝。视前两语。觉得愈更亲切。幸竭力于斯语。庶无亏乎遗体也。

答李根星乙未

[编辑]

贤者详明有馀。而厚重少逊焉。愚昔事师。每以含蓄谨质之属见教。盖学道须要宁静笃厚。若聪慧豪迈者。虽有所得。终未能深造而厚积。观颜,闵,曾,冉所就。比子贡,子路。益加邃密而的确。便自可见。愿与贤者。立誓而尽心焉。

与杨煕一丙申

[编辑]

汝常喜言静坐。想得真实旨趣。余于此。未尝不留意。然终是气质动扰处多。宾客从容时少。不能端的下手。所以无得力处。每欲见汝。共订得失。不知可能一来否。近看古人论朱陆云。专务虚静。完养精神。象山之定论。主敬涵养。以立其本。读书竆理。以致其知。身体力行。以践其实。三者交修倂尽。朱子之定论。此言辨别两家门庭。明白典要。今虽以主静持敬为基本。然又必以熟究书义。推明物则以达之。务尽人伦。实验行事以充之。才不堕落于旁蹊矣。

答鲁容复庚子

[编辑]

李,姚两家皆云。弟子欲记夫子叹雉之言。而先记此以明时之义。经中此例甚多。无阙文。此说似可通。陈,吴不必从。而吴之改嗅为叹。古人有以无理驳之者矣。黎氏雌字有深意。及感麟与叹雉同之说。本出董氏。虽略有意思。然当时所见。偶是雌雉耳。岂必雄而变言雌乎。

颜子之勇不发露。故不须言。子路较麤。须谓之勇。然未行恐闻章。范注谓子路能用其勇。乘桴章。程注亦谓子路勇于义。则岂可全归之血气乎。但不察圣人此言出于忧世。而以为实。此却误耳。或谓略去喜其与己一边。但谓愤时疾俗已久。而喜夫子意与已同。味根录。以此为亦自有见。试倂商之。

成人以下。任氏翼圣。宋氏慎三。亦皆如林说矣。然余每以语类时举倪淳录为据。而以胡注为长。盖此在集注之后。恐注未及改正耳。阎氏四书释地。亦以胡解为确。

石门是鲁城门。故只云孔氏亦可知。长沮是佗邦之人。必称孔某。此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及是鲁孔某欤两言观之。可见矣。从而后。子路意中。只有一夫子。卒遇丈人。信口说出。丈人之不曾识夫子。倂未及想。来示直称孔某未安。古人讳法。与今异故欤。

晏子贤而识未至。故沮景公用孔子。史记所载。恐太甚。不可尽信也。交久而敬之。圣人宽仁。不没其善。学者所当潜翫。

答郑礼钦乙巳

[编辑]

示谕用力于浩然章。而未有所得。以此欲得一言以为法。此恐未免于骑驴觅驴之失。何也。养气在集义。欲集义。要知言。此孟子之所已言。而法如是而已。至于揠苗助长之戒。则最宜深念也。内外两忘。是格物致知以上功夫。恐未易遽及此。亦且从知言集义上。用功久之。定性养气。即有合尖之妙矣。鄙写尊华二字。以之揭尊丈燕处之室。意虽好而字甚拙。为可愧也。所示柳汝圣谓我好开化。此有曲折。曾有问其人事。余答曰。削祸倡义则善。而弃丧从戎未善也。彼于弃丧之说。无以发明。故相与造为斥倡义之谤。欲以污蔑我也。彼又每以余之不起义。为好开化。然则彼之今日不起兵。亦好开化而然欤。来谕所谓心术不美一句。已道得尽矣。然凡遇彼边人。切勿与之对辨。盖疑者。辨之仁也。毁者。辨之惑也。只要吾党诸君。因彼毁而益勉于尊华攘夷之义。得无临乱苟免之耻焉。则佗山之石。岂不为攻玉之需乎。吾故曰彼边之赐我。厚矣大矣。贤辈于此。不可不深察也。

答金辉诚丙申

[编辑]

向书。自以择里不智深有悔意。此诚然也。但近世教化陵夷。风俗薄恶。一里仁厚绝难得。只须就一二士人忠厚可仗者所居之邨。便即迁徙。令子弟秀者力学。朴者务农。上可以养德成家。下可以保生逃难。殊非小事。须速图之。古人言。不择而不处。迷途之子。尚有转机。择之而不处。邪径之人。永无归路。所以不处亦有故。人情所喜者浮华。以里仁朴实可厌。所趋者热闹。谓里仁平淡无奇。此言亦可思也。

答全弘丙申

[编辑]

盘庚难读。诚如所谕。此是方言俚语。当时民闲皆晓得。今则老师宿儒。亦难强解。故林少颖尝论此云。如今人即日伏惟。尊候百福。如使古人闻之。亦不知是何等语。曾见人因语录难看。至有咎宋贤者。余以为当时用此。正为易晓。且如我邦人言商贾不利为无岁月。指取妇为入丈家之类。后世圣人见之。亦难会解。朱子雅言尚书不如且看分明处。其难晓者。姑阙之可也。盘诰之类。要添减字。硬说将去尽得。然只是穿凿。终无益耳。来书谓大意不过使臣民黜私意。施实德而已。学者体之。岂容佗求。若是者。庶乎免于圣人有郢书后世多燕说之讥矣。

答全弘

[编辑]

言行矛盾。知见鹘突。皆缘此心做主不起。而气习从而害之。如欲矫治其病。须就视听言动思虑上。逐一用全副精神。照管提撕。不使少有疏脱之失。只此是药。更不问难易。只一味依法做去。久之。心主自然竖立。气习自然销歇。而知见不患其不明。言行不患其不合矣。

与田得相丙午

[编辑]

口诵心惟而以身体之。务使吾之所存所发。与𥳑编之言。渐相应副而不致反戾。是为学圣第一正法。令若平生读书。镇日论文。而心术事行。不复验其合违。遂偃然自命为道学。悍然自是以为正也。则识者之视吾儒。为何如哉。须将从前悠泛之习。纰缪之见。一切截断。惟务日新功夫。庶几免于俗学之累矣。

答延壮煕乙未

[编辑]

贤者所闻訾说。非直近日为然。昔年以坚守朱,宋死法。忤时贤。不坏父子常经。堕世网。今又以力持圣贤礼服。触开化。不惟开化。虽某某诸人。亦以其异己。而争相讪骂。或目之以狂醉。或斥之以乱逆。其俗辈之随风逐波者。摇漾迷乱。不辨子午。外佗鬼蜮狐蛊。如朴征远者。又何足挂齿牙闲也。贤者。不闻晦翁癞子尤老疠疫之说乎。从古圣贤。合于天而戾于人者。何限。如我辈发言举足。动乖理致。宜其召人讥诮也。朱子大全与留相书。有杜门循习语。此在党祸时。退陶先生释之曰。循。不违之意。举世见攻。无可如何。顺而循之。习以为常。故谓之循习。此一著。可作目下受用之资也。

周蓼恤与人书言。以道德文章之事。与朋友往来。未有匿避而不觌面之时。然亦时有不相见者。以道德文章非今日之所急也。古人云。倂道理。亦有论不得之处。真至言也。每一读之。不觉慨然发叹也。今日之深衣幅巾。大为时辈之忌讳。向使任辅卿。因见郑氏。微及欲访意。辅卿归言其有不喜色。此岂非倂礼服亦有行不得之处乎。入山枯死。如尤翁之训。乃为今日第一义也。

答韩致渊辛卯

[编辑]

病寄山堂。雪里对梅。缅惟玉皃。正劳悬想。际服手𥳑。备审见在讲席之下。时承庭候之安。慰慰甚甚。又闻比举丈夫子。而左右深存王吉之戒。目下福庆之积。前头教化之明。皆可贺也。抑又念之。凡人之生于先王之时者。自在胞胎。以至言食。咸有教法。故及乎就傅受业。易以见功。被选入仕。亦皆可观。今世则胎教无论。早从孩提。已示以异物。谕以诳言。而使其正性淳质。斲伤万端。逮乎有识之初。即授以邪淫之诗词。使作巧令之文字。本原如此。则其居家养亲。立朝事君。亦何自而得其正乎。有识之忧叹。厥惟久矣。故曰。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又曰。人材日衰少。善保膝下儿。是其眷眷为世道虑者。为如何哉。切望高明。深存此义。弥加鞭辟近里之功。有以为佗日身教之基本焉。至于某某之始勤终怠。某某之弃礼败俗。皆贤辈之所宜识戒也。善乎。贺医闾之言曰。世风不好。豪杰之士。挺然特立。与世违拗。方始去恶为善。此语虽若过激。然不从流俗。矍相之戒。合乎污世。乡原之病也。故余尝谓今之所谓过中者。仅能及乎古之始学。若使古之中行之士。生乎今之世。则人必愤骂。指为狂怪矣。贤辈于此处。猛加审察。力与持守。庶不到得流徇无立之地矣。勉旃勉旃。更冀特将此话。遍以告于所与游处者。令各体会而身履焉。是亦为以善及物之功矣。

答李承学丁未

[编辑]

所示三字说。此有某丈手笔在。吾何惕焉。因念道大无外。则区处万变之理。固自在也。心大无外。则包容万众之量。亦自具也。特人不能充其道而恢其心焉耳。今也却将精细之心。以究微妙之理。则可以知所处而优优有馀矣。想得某丈写此三字时。当是无心。故后却遗忘也。此不可以相恕乎。其或虑一边之言。而谓无此语。则虽未若直截说出。我又何必将亲笔。以相诘乎。只宜任佗柳边。以造言疑我。而我自泰然处之。上有仁天。幽有正神。皆知我心矣。如此则可谓得道与心之本然矣。且余前后被谤。此类极多。岂独今事为然乎。昔贤有无辨妄言之戒。此可为吾人法也。

与吴锺命辛丑

[编辑]

贫窭如何抵敌。驰念殊切。晦翁言。人须是于大原上。以上下文考之。所谓大原。指天命之性。看得透。自然心胸开阔。见世闲事。皆琐琐不足道矣。语类僩录又言外面富贵利禄。此何足道。若这处打不透。更说甚么学。同上汝以命为名。敬顾为字。诚能顾名体道。看得虚灵洞彻之中。具得仁义礼智之理。无所障蔽。而行住坐卧之闲。做得提撕省察之功。无或闲断焉。则于身计之通塞。世情之浓淡。自看得低矮。无可以著眼矣。

与金荣淑丙午

[编辑]

目前显然差错。或能惩治。惟心曲藏伏之邪恶。根株已固。头项亦多。辨认不易。斩断更难。故圣人云。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不云毋而云无者。无非禁截语。若实用力于自治。自是遑遑汲汲。无暇𥳑点别人。今须自省。我果能如此眼鼻莫开。自然不及外事否。才不如此。便是自待薄而望人厚之病。切宜识戒而勇革之也。

与金荣淑丁未

[编辑]

晦翁论性善而曰。能信得及直下。便是圣人。更无一毫人欲。做得病痛。愚每尝疑如何。才信性善。便更无人欲。今觉得此信字。恰与闻道之闻相似。学者只患信得不及。不患信后有欲。苟见得己性中万善咸备。一邪了无。直与天地同体。不须尧舜让头。则居家极贫贱。处世大患难。事事俱有可处之道。而彼许多纷纷扰扰。举无以为梗于吾之心矣。今只要操存此心。以体验吾性。此为本原上功夫。不可忽也。

与田宅烨

[编辑]

学者之心。须先有明透分辨之德而后。处身酬世。始能合于规矩绳墨。而得近圣贤门墙矣。若自不分明而无界限。则是非混淆。事行依违。而遂与庸常辈同归矣。昔屈子称尧舜为耿介。耿介似未足为圣人之德。而顾亭林以为尧舜所以行出乎人者。以其耿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则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又引四勿而曰。是谓之耿介。反是则谓之猖披。此可谓善看出耿介两字者矣。

答郑海观丁酉

[编辑]

古今天下。皆是上圣之资。则气质性之说。无从起矣。然则就气质中单指善。则只当作本然看。然今既有气质性之说。则其恶者。固是从气质上出来。其善者。亦是此理藉气质之美。而流露发泄于外。如颜之好仁。孟之恶不仁。固是本然性。然才有些偏处。亦不得不谓之气质性矣。然善反之。则浑然无此偏。直与天地同体。圣神一德。更无气质性之可言也。故张子有弗性之论矣。理之精微。书终难宣。惟宜以意潜究而自得焉可也。

答郑海观己亥

[编辑]

程子曰。动物有知。植物无知。其性自异。但赋形于天地。其理则一有。据此而以湖论人物理同性异云云为是者似矣。但又有犬牛人其性本同。但限以形。故不可更。如隙中日光。方圆不移。其光一也之说。则所谓其性自异之性。莫是以气质性言耶。不然。何以曰自异。又曰本同。而使相矛盾耶。

今曰智者有知。愚者无知。其性自异。此岂非气质之性乎。气质之性不同。何足为本然性异之证。

与林章佑丙申

[编辑]

前书所论静坐昏惰之失。此无别法。只有自整肃洒濯。誓不被血气所胜而已。记得语类六十二卷廿四板僴录云。佛家说我会说话底。会作用底。便是神通妙用。更不问道理如何。儒家须就这上。寻讨个道理方是道。禅老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在汝面上出入。佗只认得这个把来作弄。而今学者。就故纸上理会。也解说得去。只是都无那快活和乐底意思。和佛家底也不曾见得。似佗佛家。虽无道理。然佗却一生受用快活。便是就形而下者之中。理会得似那形而上者。而今学者。须先晓得这一层。却去理会那上面一层。方好。语类说止此。今学人无问长少。例被客气物累所牵制压倒。所谓那会说话。会作用底。拱手归降。垂头听命。更不自作主宰。一向昏乱。既不能自存。又不能竆理。甚可惜也。请以晦翁此训。子细翫味。亲切体验。做得旬月功夫。以左右笃实。必有进处。那时更须示及。

答林章佑丙申

[编辑]

所引邹氏名位名世之分。余亦每称之。以为所见杀高。至于栗翁漏船匡救之云。百载之下。犹可想见其心事。后学虽未敢遽语此。然不可不时常讽味。以养仁性也。若乃指余为所任之责。与古来圣贤。毫无所异。则却自归于认萤爝为日月之明。责僬侥以千斤之重。岂非虚夸谬妄之甚者乎。向后须将此个见识。亟行刊落。凡言议意见。务主平正朴实。庶几寡罪也。所论浮念一段。可验近日实作之功。甚以为喜也。此事。栗翁于辑要正心章。论之详矣。第依其法。下得旬月功夫。亦必渐见意味也。

所询主一之法。主一两字是法。更无可言。言之愈多。而心愈不一。一有湛一,一事之分。静时。心要湛然纯一。动时。心要专主一事。其说详具于近思录四卷。及晦翁敬斋箴。南轩主一箴。试细考之可也。

未发见闻之说。恐太麤在也。若如盛见。人必聋瞽熟睡而后。始有未发气象矣而可乎。此一义。朱子大全答吕子约书。论之详而责之深矣。此就川西讱谷写出。细究便可见也。今夏余答宋约斋。有一书。论此颇详尽。亦未暇录往。可叹。大抵见闻知觉。与视听思虑不同。而今不分其有心无心。才有闻见知觉。便指为已发。此大误也。若不能明透。不如且就动上存心。久之。恐亦于静中有进。不可急迫求之。反成病痛。轻要正心章按说。更宜虚心翫味。不可只如此率意立论也。仁父所论。亦精密可思。不宜草草飏倬了。

答林章佑丁酉

[编辑]

宋开宝皇后丧。不成服。当时君臣。皆不免为伦理之罪人也。至于在野儒者。似不必出位进言。但自成服。恐合事宜。

律杀子。罪止于徒。故程子有父杀子孙告祖当死之训矣。据此则胡氏说魏孝文之于冯太后。服非所服。刘氏又谓生不能正。死而绝之。可也。皆悖义伤伦之论。决不可从。而高明之以正学为正。得之。然学未至而好语变。则鲜不得罪于伦理。慎之慎之。

答林章佑戊戌

[编辑]

嗣王于先君之庙。既不称祢。则当何称。天下有一定之名。祖孙父子。是也。有不定之名。而仍一定者。高曾祖祢。是也。周制生伦有世次。此则祖孙父子之不可易者也。庙制有庙次。此则高曾祖祢之以继统言者也。此说甚长。日后来此。细考前人所辨可也。

与林炳志丁西

[编辑]

正心言体之疑。想已明晳矣。看谢氏所论安仁利仁处。辅氏一说。可以开悟。如言存言其体。理言其用。利者。有所存。其体斯不亡。有所理。其用斯不乱。今正心亦然。自非圣人之非有所正而自不偏者。其孰能因其本然之体之正。而不加正之之功而亦自不偏也乎。此理不难知。而前此妄见。亦曾如士尚之疑。信乎学之不可不讲也。

答林炳志己亥

[编辑]

朱子第一书。言太极初无形象方所之可言。此即图解无声无臭之说也。其下句。又言但以此理至极而谓之极。此即图解枢纽根柢之说也。何尝始异于陆而终合于陆。今学案案说。可谓舞文弄法。而矫诬前贤。欺罔后世者矣。

乡原似德非德。而反乱乎德。故虽有无举无刺之行。而圣贤且深恶而痛辟之。如此而民犹有阉然媚世者矣。夷狄在人与禽兽之闲。而常欲猾夏。故纵有仁政尧舜之称。而君子且严防而区别之。如此而民犹有公然屈身者矣。噫。其孰能将老洲先生二训。而布之天下。以警其为士者哉。

每事只说自底是。此一句。是四海九州千古万古。无大病痛。在身丧身。在家亡家。在国与天下。其祸之烈。更不可说。凡为士类者。千万戒绝之可也。吕门人祭师文。使人骇叹。近世士夫家恒言。必曰。子弟中生得呆无能者。只可使为儒学。噫。此何言也。其弊必至于率兽食人。人亦相食。仰屋浩叹。为之柰何。

笠影之谕。此亦初疑之。后复细看。似是与辞。非讥之也。今以语类十二之三板左贺孙录。百十六之十八板右训祖道录。八之十五板右贺孙录佛家云云。所以佗那下常有人。自家这下自无人云云。三段。合而观之。约斋所论。恐似未得先生本指。幸更与商量看。以约斋之明且虚者。必当犂然无异辞矣。但念鄙人于持敬。只眼光不乱一著亦复不能似佗。指僧。每深自愧也。

答林炳志丙申

[编辑]

集注学问之道。固非一端。谓如读书质疑,居敬立诚,改过克己之类也。其道则在于求其放心而已。谓种种学问之道。专在于求其放心而已。此与语类学问之道皆所以求放心者。贺孙录。初无不同。特看者自错会其意。以为求放心而后可学问。误矣。集注能如是三字。谓以学问求放心。非舍学问而单言求放心。志气清明。涵养之功也。义理昭著。格致之效也。自志气清明。至可以上达一句。是说求放心成效处。此须子细看。

答林炳志己酉

[编辑]

格。犹竆也。程书。格。至也。章句。格。极至也。讲义或问。据此则格非来至之义。如作来至。则格物物格。皆当释云物애格。似说不去也。章句物理之极处。释物字。无不到。释格字。夫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云者。犹言理到。理到即理竆理尽之意也。补亡章。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是物格之注脚。而栗谷谚解于粗下。不云애而云ㅣ。尤翁又尝有看册册尽之谕。则尤翁所述栗翁之言及所欲主애之论。恐当为未定说也。大抵先将格物物格。以物를格。物이格。立定文义。然后其于先贤之言至其极诣其极者。自可以辗转究解。而见其与理到之云。不相妨掣也。尤翁此极处将到何处之诘。以册之尽处自到尽处奉对。则可通。

甘土蜜信。此尤翁所以辨驳五藏各性之说者。与湖论全别。盖五藏。包在上文理赋于人人字之中。何可又就人中。偏指肝具仁性。肺具义性乎。此所以见非于尤翁也。今不究立言之本指。遂执此为据。则天下之物。无性者多矣。岂可乎。枯槁灰土。粪壤污秽之物。朱栗二先生。皆谓亦皆有性。而所谓蜜者。如何独无性乎。余曾有论此义颇详。今不暇写往。为恨。

与崔凤喜丁未

[编辑]

贤辈有求明之愿。而无从师之资。此诚可闷。然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未必圣哲。庸常更多。子之乡里居者。亦众矣。必有善者。亦必有不善者。一一择而师之。则何患德之不崇。第恐自待为士。视彼为凡流。而不甚留意耳。纵不然。又恐择之有不敏。从之改之。有不勇耳。如此虽镇日承师。亦何益矣。孟子言归而求之。有馀师。又示以人性之善。发露于日用之闲者。无不可师也。横渠己心严师之说。更妙。盖屋漏幽隐之地。念虑萌芽之始。毫发邪私。总瞒不过。早加警惧而遏绝之。至于大庭稠座。将言将动。亦必质之于心师。得其印可。然后方敢启口举足。如是久之。岂不长进。试依此行之。

答崔凤喜

[编辑]

立志如愚公之移山。察理如俗子之明利。克私如猛将之鏖陈。须守此三个如字。至于终身而后已。

答崔凤喜

[编辑]

示谕昏气之患。此极难瘳。然若能提起得这一个志帅。钦钦如行干戈之闲。懔懔如泛风涛之中。常要精明刚健危惧战栗。则昏愦之气。自然销散。纵有时动。亦易与洒濯。只管洒濯之不已。终必胜矣。如气倦欲睡。始须强自唤醒。既唤醒之而又唤醒之。坐醒不得。又要起醒行醒风醒雪醒。久须醒得成。而睡不著矣。

别纸

[编辑]

衣服饮食男女宫室之属。皆道之所寓。亦欲之所存也。不顾礼义而惟欲之徇者。流俗之不及也。欲去根尘而惟理之恶者。异学之太过也。若乃吾圣人之教。则使人于躯命之奉。去其本无之私。而充其固有之善。得不至于过不及也。是所谓中庸之道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又恶可外事物而求所谓道者哉。

与安盛洛丙午

[编辑]

曾看医书。言肿热初起。令心注在患处。邪气被真火销尽。今又见晦翁论志云。心在手上手便暖。在脚上脚便暖。若真个要求仁。岂患力不足。今以此两语自体过。如志欲四勿。眼自不敢视邪色。耳自不敢听淫声。身与口皆自不敢放言乱动矣。志欲三省。为人谋。便自然忠。与朋友交。便自然信。受之于师。便自然习矣。其不能然者。皆志得不诚切尔。此大可验也。

答鞠瑛焕

[编辑]

童子有绖带。丧服及杂记疏。俱有明文。故镜湖,梅山。皆不从沙溪说。昔先师丧仲季二胤。用首绖。虽有人言。而不之改矣。

所示期服人居常以绖带终制之意。甚善甚盛。出入欲用白笠。亦合礼意。曾令泰安士子。如此行之。人多笑之。然我自循理。佗何足问。昔有问服人白笠何如。栗谷曰。古人虽吊。不以玄冠。况有服乎。今日见洪万户俊。以大功服。著白笠。不至骇怪。愚常以此训。为当从无疑。

答鞠瑛焕

[编辑]

昨问及壁书沙𠀉两事。皆非孔子所为。壁书家语云。孔腾畏秦法峻急。乃壁藏其家语,孝经,尚书,论语于夫子旧堂。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又尚书序本谓孔安国所作。而朱子谓不类西汉文字。仁山金氏云。东汉人为之。云。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金仁山尚书表注云。孔鲋兄弟藏书之时。上距孔子殁。垂三百年。诸书所言如此。而俗儒多认壁书为夫子所藏。谬妄极矣。至于沙𠀉之说。系是后人赝作。识者所不道也。顾氏日知录云。自汉以后。凡世传帝王易姓之说。一切附之孔子。如沙𠀉之亡。卯金之兴。皆谓夫子前知而预为之谶。魏高祖太和九年诏。自今图谶秘纬及名为孔子闭房记者。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论。今世所谓郑鉴录。亦是妖妄之言。人君信之则亡其国。大夫信之则亡其家。士庶信之则亡其身。此决是焚灭之书。至于近时。又有所谓土亭秘诀。栗谷秘诀之说。甚矣。人之好妄也。此为人上者。不崇儒明道之过也。僧家且讥预知者。为野狐精。岂有吾儒而为谶纬书。以惑后人哉。

与鞠瑛焕庚子

[编辑]

学要就事上。验得所见所行合与不合。合者固鲜矣。其不合处。亦须审取远近分数。使远者近。近者中。此为为学实处。其馀时。又要看得切近文字。制得浮扬气习。养得心性本原。及遇事至。又用前法。酬应检防。如是循环。久久强力不辍。义理渐胜。物累渐轻。忽不自知其已至君子之域矣。勉之勉之。

与鞠瑛焕

[编辑]

日间。做得体察功夫。有进步之验否。学问虽未深造。性命却只自在。读书事亲。启口动足。皆有精微之理。要在究索得周悉。持守得牢确。此便是存养事天之学也。若自家胸中。才著一毫疏忽不紧密意脉。便将天之所赋。一齐打坏了。千万审察。

与郑大铉丙申

[编辑]

严敬以存心。则神明安其则而欲无自生。矩规以范身。则耳目守其官而物无从引。此古人之意而学者之所宜深体也。昨夕。左右自言多忘不记。盖忘。多是懈怠泛忽所致。须将敬字。外内防检。使此心。常如居烧屋之下。坐漏船之上。则虽欲忘之。不可得矣。

答洪秉教丁未

[编辑]

如坐烧山。既知难免。即须抖擞精神。必为真玉之色泽不变。不可如草木之为灰烬也。

与洪秉教庚戌

[编辑]

愚少受敦艮之教于先师。而体之不力。到老无成。所以取本卦彖传爻象。揭壁而目在之。因念左右。遭今日危乱之甚。非昔年诳诱之比。或虑立脚不住。又恐不能厚终。故为写古人解二段送去。幸日三复也。

脚跟不定。全体皆差。艮趾之义。是从脚跟下用力者也。但恐阴柔不能固守。故戒以永贞乃利。永贞者。立定脚跟。直要于敦艮者也。○以厚终训敦艮。盖为学处。始易厚。终难厚。终则合行止为一。而艮学毕矣。

答徐正泰

[编辑]

所谕为学之术。在存养致知力行三者者。得之。但举其所以难得力之病。以为问者。窃恐不然。昔朱门人自言人欲真难克。天理真难明。先生骂曰。公不曾去下功夫。只管说道难。余亦谓贤者。真个欲存养。则自应常惺惺精明。如烈火之不可犯。那邪思妄想。驻足不得。真个欲致知。则自应切问近思。以渐而进。以类而推。不患其窒塞。真个欲力行。则自应誓死杀贼。百折不回。不患其因循而难振尔。今且将近思录第三四卷。逐段理会。随事体察。久之自有见处。亦自有至处矣。

与金气炯丙午

[编辑]

左右每以时危为忧。避乱为虑。此固然也。但为吾之所当为。而其得避不得避。有命存焉。君子无容心焉可也。所当为之目。诚敬两字。为之主也。其说写在下方。试考而体之。○诚敬者。人之命脉也。诚敬存。则百行万善。罔不待是而出焉。诚敬亡。则礼仪秩然。文章灿然。言辩悬河。勇力盖世。其佗天文地理卜筮筭数之属。无不周知。究亦诞谩放肆而已矣。今须将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及君子诚之为贵。不诚无物之训。蚤夜体察。不成不已。盖敬身者。人敬之。诚身者。人信之。人信人敬而及于患者。未之闻也。

与林学洙丙午

[编辑]

旷千百年。无一人如颜子者。此程子语也。千古万古后。你如何知得无一个人似舜。此朱子语也。据程语。亚圣也难做。然复以朱语观之。士如何不以圣人自期。今无如颜子者。以不能知过不贰。遇己便克尔。苟能以性为主。而心之思虑。形之动止。一视性善之理。而不敢违焉。是亦舜而已矣。惟在省勉之如何耳。

答全夏锡癸卯

[编辑]

世道交丧。人材日衰。如遇求学。曷胜惧喜。但念朝廷无教养之政。乡塾多虚伪之习。纵有一二长老。开门而授徒。远近后进。执经而请业。要其终而观之。能察迩言而谨庸行。具实用而成真儒者。盖鲜矣。其故何也。以不法三代圣贤。但认后世文章事功。为儒门第一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