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芝峰类说/卷十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 芝峰类说
卷十一
作者:李睟光
1614年
卷十二

文章部四[编辑]

唐诗[编辑]

杜诗罘罳朝共落。盖指殿角网而言。段成式云人多呼护雀网为罘罳误矣。汉文纪。未央东阙罘罳灾。檐角网不应独灾而不及殿宇。古今注。罘罳屏也。合板为之。亦筑土为之。每门阙殿舍皆有之。今之照墙也。

杜诗天阙象纬逼阙宇。或作开作关。而王荆公改为阅字。黄山谷极言其是。明杨用备以为当作窥。未知孰是。

杜诗曰。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沈枪。谓以绿饰其柄也。初学记曰。人以绿沈柒竹管。遗王羲之。侯鲭录云绿沈竹名。又古弓名。以绿为饰也。

杜诗竹根稚子无人见。按冷斋夜话。引唐人食笋诗曰稚子脱锦棚。韩子苍以谓稚子笋名。或谓稚子指小儿。乃因所见而言。未知孰是。

杜诗黄独无苗山雪盛。冷斋夜话云黄独。芋魁小者耳。江南名曰土卵。盖即我国之所谓土卵也。今俗亦谓土莲。

杜诗霜皮溜雨四十围。沈存中云四十围。是七尺径。无乃太细长乎。按说郛曰以人两手大指头指相合为一围。一围是一小尺。如泰山记。泰山庙中柏皆二十馀围是也。

杜诗紫宸退朝曰花覆千官淑景移。又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因此后人遂谓唐朝殿前。种花柳云。余按杜甫为拾遗时。乃在凤翔行在。所谓紫宸。即凤翔行殿。非长安之宫阙。如早朝大明宫。亦凤翔耳。

杜诗曰知章骑马似乘船。按晋阮咸醉骑马欹倾。人指而笑曰。个老子骑马。如乘船行波浪中。下句眼花落井水底眠。按晋王祥醉凭肩舆。头不举。其亲戏之曰。子眼花在井底。身在水中。睡亦不醒耶。盖用此也。

杜诗江湖多白鸟。天地有苍蝇。以上句冥冥欲避矰观之。白鸟乃指鸥鹭而言。注者以白鸟为蚊蚋。恐不是。

杜诗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注。有急则插羽于檄。谓之羽檄。今加一毛字则剩语。

杜诗煖老须燕玉。按古乐府。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是也。白虎通曰。七十卧非人不煖。适四方乘安车。与妇人俱。盖用此意。注者以宁王煖玉杯为证非也。

老杜赠张翰林诗曰天上张公子。按汉成帝常与张放微行。时谣曰张公子时相见。盖张垍乃燕公张说之子。尚公主故比之于张放。若他姓则不得称公子耳。

杜诗碧梧栖老凤凰枝。李白诗鸣凤栖青梧。按韵书曰。青桐似梧桐无子。白桐花黄紫色。宜琴瑟。赪桐夏花。红如火。刺桐出泉州。花先叶后。诗注疏云椅桐梓漆之桐为白桐。语桐生矣之桐为青桐。以此观之。青桐今俗所谓碧梧是也。

杜诗几年春草歇。言春草衰歇而未归也。又云春草封归恨。亦一意。盖以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故云。于𣸣诗极目伤春草。樊川诗芳草何年恨即休。皆出于此。

老杜金华山观诗曰上有蔚蓝天注。蔚与郁同。茂蔚之蓝也。金华山。有三十六洞天。蔚蓝天乃洞天之名也。韩子苍用其语云水光山色尽蔚蓝。似未妥。

杜诗画图省识春风面。车复元尝谓省犹暂也。余按医书。有云省能转侧。省当读如减省之省。李绅除江西观察使。奉诏不之任诗曰省抛双旆辞荣宠是也。

杜诗曰。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按墨庄漫录云宣和间。蜀中贡一鸟。状如燕。色绀翠。尾甚多而长。飞则尾间袅袅如两旗。名曰王母。子美所言。乃此禽也。未知是否。

杜诗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天棘注说多不的。今按单复注。天棘天门冬也。蔓生。叶细如青丝。又本草。天门冬一名颠棘。又山海经。小陉之山。有草如颠冬。颠冬天门冬也。颠与天音相近。似或然矣。王元之诗。水芝卧玉腕。天棘舞金丝。小说云水芝即芙蕖。天棘盖柳也。余意杜诗以蔓青丝之蔓字观之。恐非柳也。王元之以柳为天棘。何所据耶。

杜诗云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按乌鬼一曰鸬鹚。蜀人皆养之捕鱼。一曰猪。一曰老乌。一曰乌峦。鬼小说言乌峦战者死。多与人为疠故禳之。此诗当是言老乌神。或乌峦鬼也。余闻车天辂言往日本时。见倭人畜鸬鹚以捕鱼云。此可证也。

杜诗早时金碗出人间注,引茂陵玉碗事证之。余谓此则玉碗。不当改作金碗。按卢充入崔少府墓。与崔少女为婚。崔氏与金碗。充诣市卖之。崔女姨曰。我妹女亡。赠以金碗着棺云。疑用此也。

唐诗松醪酒熟旁看醉。按酒不去滓曰醪。醪亦酒也。松醪酒熟云。则恐未免语叠也。

杜诗白夜月休弦。按佛书。望前曰白月。望后曰黑月。盖用此也。唐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其曰月黑。亦以胡兵月亏则退故也。

杜诗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盖言四子当时别作一体。轻薄为文者哂之。然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声名不替。与江河同流于万古云尔。今按杨慎诗曰。轻薄哂王杨。群儿谤李杜。光焰万丈长。江河千古注是也。

杜诗曰。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盖实事也。壬辰倭变时。有怪鸟绕阙悲呼。不旬月。城阙空虚。亦异矣。

古人谓杜子美父名闲。故诗中不使闲字。今按杜诗有云娟娟戏蝶过闲幔。又曾闪朱旗北斗间。考诸韵府。则闲止也。闲暇也。通作闲。二字义本不同云。

老杜戏韦偃霍松图歌末云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按韦偃工画老松。盖画大松为难。而非偃所长。故极其赞而以此终之。所谓戏也。

杜诗高枕远江声。盖出于宋之问高枕听江流之句。而释之者以为江声高于枕也。盖以上句入帘残月影。有此云云。未知如何。本注入帘一作卷帘。

杜诗曰。兔应疑鹤发。蟾亦蛮貂裘注。上句公自言其老。下句自言其贫,余意以其月白故兔疑鹤发。天寒故蟾恋貂裘。结句云斟酌嫦娥寡。天寒奈九秋。亦承上之意也。

杜诗与奴白饭马青刍。顷有学官林芑号为该博。而乃谓白饭即徒饭。如白丁白身之白。其见曲矣。

杜诗九重春色醉仙桃。盖言桃花色红如醉也。或以为仙桃谓桃实则可。谓桃花则未稳云。

杜诗云轩墀曾宠鹤。按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说者以为墀字误。改以轩车则善矣。余谓说者之见是矣。而车字亦未善。韩昌黎咏孔雀诗云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墀字似或可矣。

杜诗曰邻人有美酒。稚子也能赊注。放翁以也字作夜。最得村意云。余谓诗意以为邻家有酒。故稚子亦能赊来。此尤有味。作夜字未稳。

杜诗生憎柳絮白于绵。又糁径杨花铺白毡。按宋杨岩曰。柳花与柳絮不同。生于叶间。作鹅黄色者花也。结实已熟。乱飞如绵者絮也。然则古今诗人以絮为花。以花为絮者多矣。杜诗下句亦未免误耳。

杜诗曰青枫叶赤天雨霜。按青枫木名。今染家所用即是。

杜诗杜鹃行曰业工窜伏深树里。车天辂尝言杜鹃雏曰。业工出杂书云。而余意业工犹言能工。谓杜鹃善窜伏于深树间也。

杜诗曰。篱边老却渊明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释者以为袁绍避暑为何朔飮。此言盛暑为客。秋尽未回也。按华察诗曰袁绍风流今寂寞。何人江上更传杯。亦属夏节故用此语。然袁绍事恐别有出处。非指河朔飮也。

杜诗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盖折当也。犹折价之折。

杜诗云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注。峡民男为商女当门户。坐市担负者皆是妇人。今我国之俗亦如此。盖以女多故也。

杜诗杨花雪落覆白𬞟。青鸟飞去衔红巾。注者曲为卞解。然余意杨花雪落云云。盖即景说也。青鸟飞去。乃宫络绎释往来之意。而红巾。唐时凡赐物。以红罗包裹。故王建宫词曰旋拭红巾入殿门。又曰绠得红罗手帕子。又曰重结香罗四出花是也。

杜诗第五桥东流恨水注。第五桥。长安城外送别之地。按唐时长安城中街名。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又纲目注。长安朱雀街东第五街等处。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云。申从濩诗所谓第五桥。盖借用杜耳。

杜诗曰空留玉帐术。注云兵书也。唐艺文志。有玉帐经一卷。古赋曰转绛宫之玉帐。又曰居贵神之玉帐。宋张淏曰。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帐。则坚不可犯。如正月建寅则为玉帐。主将宜居。详见符应经。李白诗身居玉帐临河魁是也。

杜诗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注者以为瓦盆中吃飮。与倾银玉之少年。同醉卧于竹根之傍。鹤林玉露。亦言如此。酒谱曰醉倒终同卧竹根。盖以竹根为杯。见江淹集云。余按庾信诗。野炉燃树叶。山杯棒竹根。此亦以竹根为飮器。而但卧字未稳。窃意以古诗银杯同色试一倾观之。倾银注玉。皆谓酒色。而结句乃言醉倒则与瓦盆同卧于竹根也。从酒谱作醉倒似是。王半山诗云人与长甁卧芳草。亦此意。

山谷诗根须辰日斲。笋要上番成。番平音。而王建宫词上番声锺始得归。杜诗会须上番看成竹。乃作仄声用。未知孰是。按宋叶梦得玉涧杂书曰。笋唯初出者尽成竹。次出者多为蚁虫所伤。十不得五六云。上番之义。盖以此也。

杜诗山城乳酒下青云。杨慎曰。孝经纬云酒者乳也。王者施天乳以哺人。梁张率诗似乳更堪珍是也。

杜诗御气云楼敞。含风帐殿高注。御气含风。唐二殿名。然沈佺期九日侍宴诗曰。御气向金方。凭高荐羽觞。宋之问诗曰。御气鹏霄近。升高凤野开。御气盖是高爽之义。非必殿名也。含风若果殿名。则不当言帐殿矣。

杜诗为君沽酒满眼酤注。满前士卒皆劳之也。又韵府群玉曰。满眼酤酒器也。余意此说恐未稳。按蜀人以筒沽酒。筒上有穿绳眼。欲近其眼也。所谓酒忆郫筒不用沽。盖是也。

杜诗瘦马行曰细看六印带官字。韵府云飞字印,龙形印。印于马之膊髀。凡六印也。以此观之。国马之用烙印。古矣。

送孔巢父诗云深山大泽龙蛇远。按晋书。陆喜曰孙皓无道。若龙蛇其身。沉默其质。潜而勿用。则第一人也。诗语盖出于此。龙蛇盖谓蛰藏之义。

杜诗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注者以为首句喻肃宗位不正德不充也。颔联喻即位于灵武。为张后李辅国所蔽也。末句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比成功之小也。余谓此诗不过形容初月而记其所见。注者好生牵合过矣。

杜诗云黄羊既不膻。芦酒还多醉。纲目注曰。北人谓獐为黄羊。小说曰。塞上有黄羊。取其皮为裘褥。又胡人造酒。以芦管吸之故云。余按高适诗云虏酒千锺不醉人。盖虏酒不烈故也。芦作虏则尤似有味。

杜诗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盖以震雷故幕上之燕惊而翻翅。骤雨故河鱼随之而落也。以目前所见记之而巳。注者谓幕燕。幕上为燕形以系饰者。河鱼。乃水面之尘所结成者。其见拙矣。尾句相邀愧泥宁。骑马到阶除。盖以泥宁。故欲其直到阶除而下马也。不必引沈逊事矣。

杜诗云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又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此偶对不凡。又以寻常对七十则尤妙。

杜陵送王判官诗云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按事文类聚。萧凤使玉门关。弟肃劝酒。频频谓兄曰。醉中庶分袂不悲。诗语出此。许丁卯诗云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说得最可喜。

杜诗曰匡床竹火炉。匡安也。出淮南子。李白诗曰匡坐至夜分亦是。又曰匡山读书处。按庐山记。周时匡谷先生结庐于山。故号匡庐山。有梁昭明读书处。

杜诗曰墙头过浊醪。王建宫词曰宫人手里过茶汤。过犹递送也。

杜诗曰乡里小儿项领成。王世贞文曰为儿童项领所窘。按汉吕强传云群邪项领注。项领自恣也。诗语盖出于此。而世贞用杜诗者也。

杜诗玉佩仍当歌。按古乐府。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乃知当字出于此。

杜诗晨霞朝可飡。韩湘诗曰凌晨咀绛霞。按平明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中为沆瀣。幷天玄地黄为六气。服之令人不饥人。有急难阻绝之处。如龟蛇服气则不死。又曰春食朝霞。夏食正阳。秋食飞泉。冬食沆瀣。又五色流霞。谓日景也。项曼卿言仙人以流霞一杯飮之是也。

杜诗扶桑西枝封断石。弱水东影浮长流。盖用骆宾王文瀛海万里。通波太液之池。邓林千枝。交影甘泉之树。又皇明杨镐文云弱水万里。通波太液之池。扶桑千枝。交影上林之树。此则全袭骆文尔。

北征诗云阴风西北来。惨憺随回鹘。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是一胡二马也。马永卿曰。用兵之法。弓马必有副。诗云交韔二弓。亦畏毁折也。闻今西虏人皆二马。盖自古然尔。

唐诗曰辟恶茱萸酒。杜诗曰更把茱萸子细看。按昔桓景。九日作绛囊。盛茱萸系臂。登高以避厄。盖茱萸至秋结实红熟故也。近世李弘宪制重九忆两宫诗云茱萸花发昔年枝。乃妄发。而考官置诸上等。可笑。

唐诗开山幽居祗树林。王世懋以为作开士是。开士见佛书云。然余按传灯录。梁僧智药于曹溪上流。开山立寺,名宝林。疑用此也。

裴说寒食诗云彩索高飞掌上身。彩索即秋千。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以习轻趫。齐桓公时。始传中国。唐天宝。宫中号半仙戏。又事文类聚曰。涅槃经谓罥索是也。余意罥索似是优人走索挂跟之戏。恐非秋千也。樊川诗夸趫索挂跟即是。

唐诗指点韦城太白高。按太白高。谓将晓也。又事文玉屑云太白金星。大将之象。天文志云太白出高用兵。深吉浅凶。王维诗夜上戍楼看太白。高适诗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又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是也。

高适七言律曰。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空。空疑作弓。首句既曰北楼西望满晴空。不当再押。益知弓字为是。

元结大灵祠诗曰木孙为桷兮木母榱。又曰荐水芸兮饲霜籼。按韵府群玉。荷曰水芸。籼音仙。本草蒙筌曰籼。早稻也。

岑嘉州盖将军歌。在诸作中最佳。而唐诗品汇。不入选。且隋朝候夫人五代时花蘂夫人。皆在唐诗之类何耶。如韦庄李建勋。亦五季人也。

岑参诗双袖龙钟泪不干。按卞和歌曰空山欷戏涕龙钟。诗语盖出于此。龙钟未详何义。而似是泪貌。与高适龙钟还忝二千石之意不同。王半山诗云羔袖龙钟手独叉。盖袭唐诗而误者也。

岑参赠别诗曰。相国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朝登剑阁云随马。晓渡巴江雨洗兵。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此诗中连用麾节兵马旌盖剑阁巴江川柳蜀城等语。未免疵病。可见七言律之难矣。

岑参诗曰武城刺蜜未可餐。按刺即刺字。本草曰刺蜜生交河沙中。草头有刺。刺上有毛。毛中生蜜。一名草蜜是也。

岑参热海行云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杨慎以为此循名想说之误。岑未曾亲到热海也。余按吾学编。亦力把力在沙漠间。或曰焉耆。或曰龟兹。其地有热海云。岑参为安西判官。其集中有使交河郡经火山等诗。交河即高昌。与此地相近。虽非目见而耳闻必审。恐非想说之误也。

岑参诗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幷地名。龙堆。白龙堆也。雁塞。梁州有岭属天。惟一处稍下。雁到此矫翼。裁度下处而过故名。

岑参诗曰玉壶美酒琥珀殷。李贺诗曰小槽酒滴真珠红。白乐天诗曰烧酒初开琥珀香。陆放翁所谓唐人喜赤酒是也。按礼记。酒赤色曰醍齐。韵府群玉云红友酒名。然则古人亦尚之矣。

郭受诗莲叶舟轻自学操。按庄子。颜渊问焉曰操舟可学耶。此诗用古语故好耳。

唐诗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按韵府群玉。空去声。与论语回也屡空音同。

唐诗云第五之名齐骠骑。按晋何准高尚。兄充为骠骑将军。劝其仕。准曰。第五之名。何减骠骑。准兄弟中第五也。诗语本此。

李泌赋诗曰。青青东门柳。岁晩必憔悴。杨国忠诉之。明皇曰。赋柳者为讥卿。赋李者为讥朕可乎。余谓明皇于是乎有容矣。

严维寄刘员外诗曰近出白云司。李嘉佑和都官苗员外诗曰秋冷白云司。按刑部郞中为白云司。盖黄帝时以云纪官。秋官为白云故也。

陶翰送金卿归新罗诗曰。乡心遥渡海。客路再经春。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所谓金卿。是新罗人。疑即金云卿也。又胡衡衔命使本国诗曰。衔命将辞国。非才忝近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邻。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按唐诗纪。作衔命使日本国。通典曰。天宝末。卫尉少卿朝衡。倭国人。唐书曰。朝衡入唐登第后还本国云。盖即此人也。

徐安期有催妆诗曰。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运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诗甚佳。小说言宋时昏礼。合巹之夕。婿登高座赋诗。谓之催妆云。而观此诗则始于唐初矣。按徐安期非初唐人。而小说云然何耶。

钱起诗风便数声砧。杜牧诗东风不与周郞便。按韵会。便顺也。去声。今谓顺风为便风是也。

韦应物诗九日驱驰一日闲。白乐天诗公假月三旬。盖唐制十日一休沐。故以上澣中澣下澣。为上旬中旬下旬。按晋令。五日一急。一岁以六十日为限。书记所称急。皆谓假也。

韦苏州寄丘丹诗曰。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丘答诗曰。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中有学仙人。吹箫弄明月。丘丹在唐非有诗名。而其工过苏州远甚。

张志和诗青蒻笠绿蓑衣。按韵书。蒻本作若。礼记注。蒲蒻可为席。柳子厚诗青若里裹盐归峒客。许浑诗若叶沈溪暖是也。一说云青若竹皮。或曰竹叶。

唐诗曰何处金笳月里悲。或谓金笳。即今太平箫也。

武元衡诗云刘琨坐笑风生苑。谢眺栽诗月满楼笑作啸。是盖用刘琨长啸却胡骑事也。苑或作席。杨慎曰。风生苑。作风清塞为是。

司空曙别卢秦卿诗曰。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按容斋随笔云石尤风。打头迷风也。唐人多用之。宋武帝歌曰。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盖本于此。

顾况题叶道士山房曰。水边杨柳赤栏桥。洞里神仙碧玉箫。近得麻姑书信否。浔阳江上不通潮。注云自叹不遇。若麻姑之与方平。五百年方一会。及别去。又不得一通音问也。余谓诗意恐不必然。盖讽道士求仙而不得仙耳。

韩昌黎诗解装具盘筵注。解装典衣也。余按陆贾传。卖橐中装直千金。装者谓者所装带之物。直谓之典衣则未稳。

韩昌黎朝贺诗云滉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注。公妻卢氏。封高平县君。岁时入朝宫中故云。按外命妇每正至参贺。乃唐制也。然朝厥妻三字不雅。

韩诗曰。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杨诚斋言晩登碧落堂。隔江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云。余谓王荆公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亦以是也。然审此诗意。则似谓桃未及开而李先花也。或以其地适无桃花而独有李花欤。未知何者为是。

韩昌黎诗。太华峯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按尹喜传曰真人各坐莲花之上。花经十丈。诗语出此。

昌黎游城南诗曰。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黄山谷云吾儿时每哦此诗。而了不解意。年五十八。方悟唤起催归二禽名。催归子规也。唤起声如人络丝。偏于春晓鸣。复斋谩录云顾渚山中有鸟。每正二月作声曰春起。呼为唤春鸟。余意唤起催归。非真鸟名。以鸟声春起。故曰唤起。子规声为不如归。故曰催归。诗意盖谓唤起而睡不觉。催归而游未归也。如此看得尤有味。以下句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观之。则似然矣。山谷。复斋两说。恐犹未尽。

韩昌黎诗云鱼鱼雅雅。韵府曰。鱼与雅乌飞行。皆成队故云。按诗注。雅乌即楚乌。小而腹白。然则雅乌乃楚乌名。宛委馀篇曰。乌转为鸦。鸦转为雅。恐未然也。又古乐府。朱鹭鱼以雅。乌古与雅同。言朱鹭之威仪鱼鱼雅雅也。

韩诗曰。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李庆诗曰。醉轻经浮世事。老重故乡人。语皆切着。汉窦玄妻艳歌曰。衣不厌新。人不厌故。山谷诗曰。人故义当亲。衣故义当补。此反其意而尤似有味。

韩昌黎诗曰夏槐作云屯。简斋种竹诗苍云屯十里。东坡诗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皆出于韩矣。卢苏斋屯云老桧阴阴洞。亦用此也。

韩退之盆池诗曰。夜半青蛙圣得知。盖池成而蛙已至故云圣。黄山谷诗曰。已被游蜂圣得知。乃用此也。

昌黎咏雪诗曰误鸡宵呃喔注。鸡误以为明。故呃喔也。郑湖阴广陵观灯诗曰朱楼先听误鸡鸣。盖本于此。

韩退之梁国公主挽诗曰龙轜非厌翟。还辗禁城尘注。轜音而。丧车也。潘岳赋龙轜俨以星驾是也。厌入声。周礼王后五辂。二曰厌翟。以雉羽饰车也。按厌翟乃王后所御。则用之于公主未稳。轜俗作輀非。

韩昌黎志李于墓。历数药败者。以为世诫。而寄周员外诗曰。金丹别后知传得。乞取刀圭救病身。其言之先后不同何耶。白乐天诗云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盖讥之也。

韩诗黄昏榜方口。柳诗夜榜响谿石。按榜进船也。司马相如赋榜人歌。乃船师也。晋书曰吴榜越船。此则盖谓船也。

韩昌黎送南海节度诗曰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注。龙户采珠之户。南海谓之蜑户。犹陈蔡间之牛户马户。江湘间之橘柚户也。唐人以早晩庭参。为衙上日。注朔日也。杜诗开筵上日思芳草。南蛮传曰。马援讨寻邑蛮。以不能还者数十人。留于象林南界。南蛮呼为马留人。盖用此也。

唐刘驾诗云醉卧芳草间。酒醒日落后。壶觞半倾覆。客去应已久。不记折花时。何得花在手。欧阳文忠诗云有时醉倒卧溪石。青山白云为枕屏。花间有鸟唤不觉。日落山风吹自醒。欧诗固好。而视刘作似劣。可知唐宋之辨矣。

柳子厚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款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东坡云此诗有奇趣。然尾两句。不为亦可。此言是。

柳子厚诗绿荷包饭趁虚人。按作市于丘墟间。故曰虚。张祐诗月上行墟市是也。柳文亦曰虚所。岭南村市虚时多。故谓之虚。盖方言也。

柳子厚从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曰。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按国老甘草。贤人浊酒。盖指座客而有两意。佳矣。小说。有题新居一联曰。但使一枝居巧妇。不须大厦贺佳宾。盖巧妇鸠也。佳宾雀也。此用大厦成燕雀贺之语。未知谁所作也。

朱庆馀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窗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与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意语相似。

李益诗微风警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摘枝上露。稍霑阶下苔。幸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观此全篇。则唯开门风动竹一句为佳。可谓难矣。

李益听晓角诗曰秋风吹入小单于。按小单于曲名。

刘禹锡诗曰。猊座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按佛家谓佛座为狮子座。狮子一名狻猊。故曰猊座。恐未稳。他本或作高座。似是。

刘梦得诗今夜初闻长乐钟。按崔湜自江州司马。拜襄州刺史诗曰。犹闻长乐钟。尚辨青门树。乃知刘诗出于此也。

刘禹锡诗云唱尽新词欢不见。欢谓所欢之人。古乐府多用之。如自从别欢后。又欢作沈水香是也。

唐诗曰平明剪出三鬃高。按韵府群玉云唐人尚剪鬃。马三鬃者曰三花。五鬃者曰五花。李白诗所谓五花马。盖是也。

王弇州曰。连昌宫辞百官队仗避岐薛。宋人谓岐薛二王物故已久。为微之误用事。苏东坡连昌宫辞帖。作岐路云。此说似是。

元微之赠刘采春诗曰。更有榴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稗海曰。望夫歌者。即罗喷曲也。按采春倡妇也。所制罗喷曲累篇。今在唐诗集中。金陵有罗喷楼故名。

元微之岭南诗规外布星辰。自注交广间。南极渐高北极低。规度外星辰至众。如五曜者皆不在星经。按三才图会曰。西域之南有地中海。见北极南极正半。即天地之中是矣。

元稹寄乐天诗曰。惟应鲍叔偏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按元稹为相时。李赏告稹结客刺裴度。及讯鞫无验。乐天尝上书理之故云。余谓此联用事精切。但怜字非本语。改以知我似当。

刘禹锡赠日本僧诗曰。身无彼此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按金刚经云真者不变。如者不异。遇诸境界。心无变异也。

陆贽禁中松诗云不羡五株树。李商隐五松驿诗云五松不见见舆薪。盖出于庾信山封五树松之语也。按缃素杂记曰。史记封松为五大夫。五大夫者秦官名。秦本记。五大夫陵攻赵。又范睢传。遣五大夫绾伐魏是也。今谓五株松则误矣。

李贺有五粒松歌。李义山诗松暄翠粒新。小说曰。粒者鬣也。凡松叶皆双股。而高丽所产。每穗五鬣云。此盖我国之海松也。

李贺诗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曜日金鳞开。王荆公讥之曰。既言黑云压城。则安得甲光如许乎。杨慎以荆公之言为不然。余意此说似是。按唐类函曰。城内有黑云大如火星。名曰军精。勿犯。又蔡琰诗曰金甲曜日光。槪言光色之盛也。诗语盖本于此。

李长吉诗曰龟甲屏风醉眼缬。按洞冥记。汉武起神明台。台上设金床象席龟甲屏风。述异记云龟甲香。即桂香之善者。

王涯宫词曰。新睡起来思旧梦。见人忘却道胜常。陆放翁云胜常。犹今妇人言万福也。如简牍云尊候胜常。盖俗语也。胜当作平声。

李长吉诗曰枫香晩花静。按枫香木名。似白杨。有脂而香。

杨汝士于裴晋公宴席联句诗曰。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又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元白屈服云。而汝士此作。皆不入于唐诗选中何也。

刘禹锡泰娘歌曰。月堕云中从此始。按谢灵运诗曰。可怜谁家妇。临流洗素足。又曰但问情若何。月就云中堕。乃用此也。

刘禹锡诗香消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按任昉述异记云楚中有宫人草。状如金䔲而甚氛氲。俗说楚灵王时。宫人数千皆怨旷。有囚死于宫中者。葬后墓上。悉生此草。刘长卿春草宫诗曰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此也。

张籍诗曰蜀客南行祭碧鸡。又送道士归蜀诗曰。唯持青玉牒。独立碧鸡峰。按地理国。金马碧鸡山皆在云南。乃汉人之所望祭。又汉宣帝时。方士言益州金马碧鸡可祭。而致遣王褒以祀。至蜀而卒云。盖以王褒蜀人。故曰蜀客。祭碧鸡之祭字或作听。恐非。

张文昌诗曰。六宫才人大垂手。愿君千年万年寿。王翰诗曰。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按古乐府。大垂手。小垂手。独瑶手。皆舞名。

张籍凉州词曰。无数铃声摇过碛。应駄白练到安西。余见中朝贾人悬铃马首。十百为群。盖以警盗也。观此诗则自唐已然。苏东坡所谓骡駄声。盖是也。

张籍词曰。门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按小说云春秋社日。不作组𬘓。谓之忌作。

韩翃诗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晏殊效之曰。门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陆放翁以为晏诗气格。乃过本句。余未信也。

顾况送使新罗诗曰。须发成新䯻。人参长旧苗。盖东方俗以丝紒辫须。其来久矣。人参亦新罗所产故云。

唐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世谓绝唱。按班姬𢭏素赋云书既封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乃知出于此也。

唐诗曰故宫惟有树长生。按长生树名。即万年枝。汉晋殿前多有之。西京杂记曰。汉武帝上林苑。有万年长生树是已。

王建过绮绣宫诗曰武帝不来红袖尽。按汉武故事。武帝葬毕。常所幸御。悉出茂陵园。婕妤已下。上幸之如平生。霍光闻之。更出宫人五百人。因是遂绝。又曰帝崩而能见形御女云。古人为诗。用事不苟。语意有味如此。

王建宫词琵琶先抹绿腰头。按绿腰曲名。亦作六幺。白乐天琵琶行云初为霓裳后六幺是也。

王建宫词曰。自知歌舞胜诸人。邀勒君王出内频。奉敕宫中修理院。地衣帘额一时新。第二句或作恨未承恩出内频。恐非。观此则地衣之称。亦久矣。

王建宫词曰。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又曰旋猎一边还引马。归来雉兔绕鞍垂。又御猎诗曰。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观此则杜诗云辇前才人带弓箭。一箭正坠双飞翼。所谓才人。宫中女官名。

王建宫词曰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余。谓此诗盖言宫人色衰失宠之意。似有所指而作也。

王建宫词曰。蓬莱正殿压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开着五门遥北望。柘黄新𥮕御床高。按𥮕字出训蒙字会。衣架也。韵书作笐。或作桁。音抗去声。诸本作柘黄新帕御床高。帕手巾也。恐非是。

王建宫词。收得山丹红蘂粉。镜前洗却麝香黄。按韵府曰。华州有妒女庙。有取山丹百合经过者。必雷风电雹以震之。本草曰。百合花红者名山丹。盖山丹妇人用以为饰者。如后世金凤花之类。金凤花自宋始有之。

王建宫词曰。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按医书。以产满为入月。而此入月说者谓月事也。尧山堂外纪。陶谷奉使江南。韩煕载遣家妓。奉盥匜。及朝以书谢曰。巫山之丽质初临。霞侵鸟道。洛浦之妖姿自至。月满鸿沟。举朝不能会其辞。召妓讯之。云是夕忽当浣濯是也。

王建宫词太仪前日煖房来。按小说云里巷间有迁居者。邻里醵金治具过之。名煖屋。盖俚语也。醵合钱飮酒也。

王建宫词。内人相续报花开。准拟君王便看来。逢着五弦红绣袋宜春院里按歌回。又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昨日教坊新进入。并房宫女与梳头。按唐教坊记云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五弦,箜篌。谓之搊弹家是也。五弦亦乐名。

王建宫词。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与撒金钱。韦庄清明诗曰上相闲分白打钱是也。白打。苏东坡以为搏击之意。陆放翁以为似是博戏。稗史以为宫中斗戏。此皆臆料之言。余按王建宫词又曰寒食宫人步打球。侯喜诗曰可惜寒食球。盖唐俗以寒食打球故也。又小说。唐僖宗能步打云云。疑即打球也。

王建宫词曰。忽地金舆向月陂。曹唐诗曰玉童私地夸书札。地字盖语录。如特地恁地之谓。

王建宫词嫌罗不着爱轻容。稗史云轻容。无花薄纱也。按今本作嫌罗不着索轻𦄢。又王荆公诗春衫犹未着方空。方空縠纱名。出汉书。空孔也。即今之方目纱也。

王建宫词曰殿头先报内园家。花蘂夫人词曰日午殿头宣索诏。殿头盖宫中女人官名。诏或作鲙。似是。

王建北邙行曰。谁家古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盖实事也。按葬书。中朝人多拔冢偸葬。故如谢安墓。亦为始兴王所葬。不但碑石然尔。

王建牡丹诗云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王贞白倡楼诗云龙脑香调水。教人梁退红。按退红。若今之粉红也。

王建温泉宫诗曰。宫前内里汤各别。每个白玉芙蓉开。按明皇在华清。安禄山献玉龙凫雁石莲花。命陈于汤中。其莲花石至今在云。又曰武皇得仙王母去。山鸡昼鸣宫中树。盖以武皇比明皇。王母比贵妃也。大抵唐诗人多以明皇譬汉武。如杜诗武皇开边意未已是也。

牛僧孺周秦行记曰。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东坡诗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此盖用僧孺事。玉奴作玉儿是也。

唐诗曰胡琴琵琶与羌笛。按韵府曰。琵琶本胡中马上乐。一名胡琴。唐乐志。文宗朝内臣郑中丞善胡琴。即琵琶也。此诗乃以胡琴琵琶分而两之何耶。

唐宫词曰金锁生衣掣不开。按古乐府。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是也。王建秋日诗。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着身。其义不同。

白乐天长恨歌曰峨眉山下少人行。按东坡志林曰。峨眉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交涉云。古人于此等处。亦失点检而然耶。杨慎以为当作剑门山下云云。亦未知如何。

白乐天自警诗曰。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须知年老忧家者。恐似二虫虚苦辛。此诗非特自警。亦足警世矣。

长恨歌曰。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杨妃本配寿王而诗语如此。又借汉皇为言。不敢斥言也。诗人忠孝之意可见。

白乐天诗曰闻健且闲行。又园林亦要闻闲置。张籍诗曰闻晴㬠曝旧芳茵。王建诗曰闻身强健。且为头白齿落难追。又曰遇晴须看月。闻健且登楼。闻字未详出处。而韵府群玉曰。闻闲与闻早等意同。盖如趁字之义。按道书云不如闻早乐清闲。又云闻身强体健云云是也。

乐天诗曰。吟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语虽近俚。却甚切着。

白乐天诗曰。万病皆可治。惟无治老药。按续博物志云虽有神药。不如少年。即此意也。

白乐天诗曰。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按唐人以飮多者为大户。飮少者为小户故云。

白居易戏答皇甫监诗曰。寒宵劝酒君须飮。君是孤眠七十身。莫道非人身不暖。十分一盏煖于人。即曲礼八十非人不暖之意也。

白乐天诗曰。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又曰已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按礼年八十日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或言十年为一秩。故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云。

白乐天与李浙东诗曰。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此说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则须归兜率天。按避暑录曰。李君稷会昌初观察浙东。言有海贾遭风飘海中一大山。视其殿榜。曰蓬莱。旁有一院。扃锁甚严。花木盈庭。人曰此白乐天院。在中国未来云。故诗意如此。兜率天。佛家所谓欲界六天之一也。

长恨歌曰夜雨闻铃肠断声。按杨妃外传。明皇幸蜀。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悼念贵妃。因为雨霖铃曲。唐诗一曲霖铃泪万行此也。铃盖马口衘铃。或谓檐铃。如风铎之生。今俗以浮沤为铃。此乃方言。恐不是也。

白乐天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以樊素善歌。小蛮善舞故言。按樊素善唱杨柳枝词。人以曲名之。乐天既老放之。东坡诗曰前年开阁放柳枝。又曰不学杨枝别乐天。柳枝即樊素也。

琵琶行曰。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按琵琶行序云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乐府杂录云曹善才乐师名。秋娘。李德裕镇关西日。为谢秋娘作望江南词是已。唐诗解。引杜秋娘事。此则吴女。恐非也。

琵琶行曰枫叶荻花秋瑟瑟。杨慎曰。瑟瑟本宝名。其色碧。此言秋色碧也。评者多以为萧瑟非矣。乐天诗曰。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又一道斜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此可证也。张初云瑟瑟多作风声。刘公干诗瑟瑟谷中风。此岂言碧色耶。余按梁武帝诗。瑟居超七净。瑟与索同。萧索与萧瑟。盖一也。

乐天诗金斗熨波刀剪文。温庭筠诗绿波如熨割愁肠。陆鲁望诗波平熨不如。按说文。熨持火申缯也。一曰火斗。杜诗美人细意熨帖平是也。

白乐天诗云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又火销灯尽天明后。便见平头六十人。平头盖俗语也。又古乐府。平头奴子持筐箱。李白诗平头奴子摇大扇。王半山诗平头均楚制。与此异义。

乐天诗云名惟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小求。唯异匏瓜难不食。大都只足便宜休。按乐天尝曰。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仆向者窃时之名已多。欲窃时之富贵。为造物者肯兼与之乎。若公可谓知足者矣。

白乐天诗云人家半在船。野水多于地。姚合云驿路多临水。人家半在云。宋赵师秀云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未知孰为优劣。而师秀则全用乐天矣。

乐天诗曰。绿浪东西南北路。红阑三百九十桥。十字作平声用。按白诗中使字多如此。樊川诗南朝四百八十寺。亦作平音尔。

于鹄诗曰。胸前空带宜男草。嫁得萧郞爱远游。崔郊诗曰。候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郞是路人。按事文玉屑曰。萧郞即萧史也。后世通称女夫云。

唐张乔送金夷鱼奉使归本国诗曰。渡海登仙籍。还家备汉仪。孤舟无岸泊。万里有星随云云。夷鱼似是新罗人。而东史无可考。以此观之。罗时入唐登第者。盖伙矣。

樊川诗曰豆蔻稍头二月初。按豆蔻花作穗。卷之而生。初如芙蓉。穗头深红色。叶渐展花渐出而色渐淡。二月初。乃花未开时。盖以譬小女也。或言豆蔻花一名含胎花。谓年小而有孕也。恐不然耳。

杜牧华清宫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墨客挥犀以为明皇十月幸骊山。至春还宫。未尝六月在骊山。词意虽美而失事实云。今按陈鸿长恨传曰。天宝十年。避暑骊山宫。又太真外传曰。天宝十四年六月一日。幸华清宫。其年十一月禄山反。则诗语是矣。

樊川诗云赢得青楼薄幸名。薄幸盖谓薄于情爱也。东坡诗多情妾似风花乱。薄幸郞如露草晞是也。

樊川诗不得君王丈二殳。按考工记殳长寻有四尺注。八尺曰寻。寻有四尺。即丈二也。然则凡尺一尺五丈六云者皆类此。

樊川诗云归来煮豹胎。厌饫不能饴。按韵书。饴饧也。沈括笔谈。以饴字为误是矣。但拾遗记。魏明帝时昆明国贡嗽金鸟。饴以真珠。古乐府。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又酉阳杂俎曰。饴小儿不可露处。饴字亦有出处矣。

杜牧华清宫诗曰。歌吹千秋节。楼台八月凉。按唐书。玄宗八月五日生。为千秋节。人君以生日立节。始于玄宗云。宋璟表曰。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盖古者五月之五日。通称端午矣。

樊川诗云天外凤凰难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按十洲记。仙家煮凤喙麟角。作续弦胶。杜诗曰麟角凤觜世莫识是也。然则髓字恐非。或觜字之误也。

樊川诗曰。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红衣盖谓荷也。赵嘏诗紫艳半开篱菊净。红衣落尽渚莲愁。红衣亦此也。但半开落尽属对不精。

杜牧题开元寺诗曰。高下高下中。风绕松桂树。唐诗品汇。作高高下下中。风绕桂松树。按国语。子胥曰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此也。

杜牧之宫人诗曰。十年一梦归尘世。绛缕犹封系臂纱。按晋武帝选士庶女子。以绛纱系其臂。此诗盖谓宫人十年放出。而封臂不动。言其未经御也。

樊川华清宫诗云仰窥群雕槛影。犹想赭袍光。谓赭袍则疑赤色矣。按唐初用隋制。常服黄袍。后渐用赤黄。故曰赭黄。乃知诗语本此。而谓之赭袍则省文耳。

樊川诗鲈鱼新熟别江东。熟字甚新。按韵府曰。契丹牛马有熟时。如南方养蚕也。

樊川诗曰头衘依旧鬓丝多。按陆放翁云选曹补授时。先具旧官名品于前。次书拟官于后。使新旧相衘。故曰官衘。亦曰头衘。

樊川诗曰。祗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转多。后山诗曰。晩知书画真有益。却恨岁月来无多。每念两诗。令人嗟惋。崔简易,申玄翁居常喜诵后山此句。盖有所感焉尔。

樊川诗乐游原上望昭陵。按乐游原者。汉宣帝寝庙在焉。昭陵唐太宗陵也。牧之盖自伤不遇宣帝太宗之时。而出为郡守云尔。

樊川诗曰阿鹜归来月正明。鹜作骛是。按魏史。荀攸卒。以后事付锺繇。繇为嫁阿骛。得善处云。阿骛盖攸之妾名。归谓嫁也。汪藻戏人买妾卧病诗曰莫愁阿骛烦君嫁。亦用此也。

樊川诗曰。尽道青山归去好。青山能有几人归。其视林下何曾见一人之句。此尤胜矣。

古人谓杜牧有睡癖。按樊川诗曰。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又曰幽人本多睡。更酌一樽空。又古逸书。杜牧尝语人曰。嗜酒好睡。其癖已痼是也。

樊川诗曰。多情却似摠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古今别情人诗多矣。而未有形容到此者。盖小杜于此景多情者。故能曲尽其妙。

樊川诗护霜云破海天遥。按冬天近晓。有老鲤斑云渐合成阴。必无雨。故谓之护霜天。其曰老鲤斑者。满天云大片如鳞故云。

樊川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古今文人。遂用为故实。而按墨子曰。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越春秋曰。吴亡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稗史曰。浮沈也。反言耳。子胥之谮死。西施有力焉。沈之所以报子胥之忠。故曰随鸱夷以终。牧之乃以鸱夷为范蠡。不精审之过也。又按吴王取子胥尸。盛于鸱夷。浮之江云。此浮字与浮西施之浮同意。稗史之言似然。

樊川诗云三山朝去应非久。姹女当窗织羽袍。按道经曰。河上姹女得火则飞。姹女真汞也。本草曰。水银名姹女。一名汞。朱砂中液也。又韵书曰。姹美女也。樊川诗所云姹女非汞也。盖但指美女而言。

唐诗席上意钱来。按意钱。钱戏也。出汉梁冀传。俗谓摊钱一曰射意。杜诗白昼摊钱高浪中是也。

张祐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按唐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密侍左右。上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才人泣曰请就死。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诗语盖纪此事也。何满子。乐府曲名。本人名也。

张祐诗云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按唐时骊山。有鸟名阿滥堆。明皇御玉笛采其声。翻为曲名。亦曰鷃滥堆。

唐诗曰桔槹烽上暮烟飞。按边方作土台。台上作桔槹。头上有夔苓。有寇则燃火举之为烽火。夔苓茏也。烽或作峯。恐不是。

章孝标送金可纪归新罗诗曰。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按唐沈汾续神仙传。飞升十六人中。有金可纪者新罗人。宾贡进士云。太平广记中。亦备载此事。仙迹甚异。而我国无传焉。借哉。

晋史言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按宁馨。犹言如此。宁当作去声。唐时几人雄猛得宁馨。乃作平音何也。

唐诗残霞蹙水鱼鳞浪。薄日烘云卵色天。东坡诗笑把鸱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用唐诗语也。

唐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又写月图黄罢。按宫人黄眉黑妆。至唐犹然故云。王荆公诗汉宫娇额半涂黄是也。又酉阳杂俎曰。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木兰诗对镜帖花黄是也。

薛能宫词水拍银盘弄化生。按宫人中元日。以蜡为儿。浮银盘水面弄之。以为化生求子焉。

唐诗南宫歌管北宫愁。按周礼。王六寝在南。后六宫在北。诗语盖出此。指六宫而言。

吕洞宾诗袖里青蛇胆气粗。按陶贞白隐居畜二刀。往往飞去。望之如二青蛇。盖用此也。

唐人诗曰。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又宋人咏路傍树云狂风拔倒树。树倒根已露。上有数枝藤。青青犹未悟。此二诗句法相似。而唐宋之辨。亦较然矣。

唐诗春风侍女护朝衣。又侍女新添午夜香。又行台无妾护衣篝。按唐尚书郞入直。女侍史二人选端正妖丽者。执香炉护衣服故云。

唐诗人郑谷时称郑鹧鸪。余尝谓鹧鸪诗似非惊人语。未知何以得名。后见其绝句。曰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又曰春游鸡尘塞。家在鹧鸪天。因以鹧鸪天为曲名云。其得名无乃以是耶。

唐诗少年行曰独向寒云试射声。按汉有射声校尉。谓冥暗中闻声射中也。

唐诗曰麒麟阁上识䣜侯。焦竑云萧何封䣜侯。史记作酂。字相似之误也。班固十八侯铭。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䣜。按䣜七何切。䣜在沛。酂在南阳。何沛人。其封邑疑近之。但麒麟阁。乃宣帝时事。用于萧何。未知合否。

唐诗品汇中窦巩七言绝仅七首。而曰寒鸦飞入上阳宫。寒鸦飞去日㘅山。鹧鸪飞上越王台。黄鹂飞上海棠花四首格。岂嫌相犯而然耶。

樊川诗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同于局上消。宋马永卿曰。牧之是时年四十二三。得至七十。犹有万日云。余意百年三万六千日。则万日为三十年。此诗得年七十。更得万日。乃谓百年也。

贾岛诗曰。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幷州是故乡。按唐置桑干都督府。在幷州北。今日渡桑干水。则去咸阳益远矣。乾音干。

唐诗窗外日光飞野马。床头筠管长蒲芦。筠管。注者以为蒲芦。长子于笔管中也。按稗海云蜂类有三。衔泥营巢于室壁间者名蜾蠃。穴地为巢者名蠮螉。窠于书卷或笔管中者名蒲芦。本草云蜾蠃一名蒲芦。能连泥在屋壁间或器物傍作房。如并竹管者是也。余意下说似是。

唐诗鹧鸪飞上越王台。按南越王尉佗立朝台。朔望升拜。为后世望阙礼之始云。尉佗常称帝。故亦曰越帝台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