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芝峰类说/卷十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七 芝峰类说
卷十八
作者:李睟光
1614年
卷十九

技艺部

[编辑]

[编辑]

说郛曰。包羲氏始作龙书。炎帝因嘉禾八穗。作穗书。黄帝史苍颉写鸟迹。为迹篆。颛顼作蝌蚪书。殷时务光作倒薤篆。周宣王史籀作大篆。李斯作小篆。王次仲作八分书。程邈作隶书。皆秦始皇时人。汉杜伯度作章草。蔡邕作飞帛书。见门吏飞帛。因成字故云。

酉阳杂俎曰。书体中有悬针书,垂露书,秦皇破冢书,金鹘书,虎爪书,例薤书,偃波书,信幡书,飞帛书,籀书,制书,日书,月书,风书,虫食叶书,楷书,锺隶鼓隶,龙虎篆,麒麟篆,鱼篆,虫篆,鸟篆,鼠篆,兔书,草书,狼书,犬书,鸡书,震书,行押书,景书等四十五种。又曰召奏用虎爪。为不可学。以防诈伪。谢章诏板。用蚋脚书。节信用乌书。朝贺及婚姻。用慎书云。盖众体之中。行用于世者。特一二焉耳。

王弇州论书法曰。汉法方而瘦。劲而整。寡情而多骨。唐法广而肥。媚而缓。少骨而多态。又论唐人书曰。遒劲有格。非宋可到。盖宋则又下于唐矣。

卫夫人曰。学书者执笔为先。真书者一寸二分。行草者去笔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按晋卫夫人字茂猗。工隶书。王右军师之。

王世贞评古今书法。有李斯,蔡邕,张伯英,梁鹄,锺繇,王羲之,献之,唐太宗,玄宗,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欧阳通,李邕,孙虔礼,徐浩,怀素,张旭,王缙,颜真卿,李阳冰,柳公权,宋真宗,徽宗,蔡襄,苏子瞻,黄鲁直,蔡卞,米芾,赵子昂,虞集,雪庵。此特就表著者而言。

王世贞曰。怀素帖。有一总帅以八百金购之云。怀素一帖而价至八百。可见中朝人好事之甚也。若锺王真迹。则其价又当如何。

岐阳石鼓。今在皇朝国子监。余尝赴京时见之。字画漫灭。其可辨者才数十字。所谓众星错落。仅名斗者也。其中一个凿而为臼形样。更奇。

蓟州独乐寺扁额。乃李白手书。笔势翩翩。至今犹有生气。所谓笔落惊风雨者也。

按说郛。王羲之年三十三。书兰亭。古之人于艺皆夙成。盖天得也。本朝安平大君瑢早殒。今传于世者。亦少时笔耳。

书法多系世业。王羲之,献之。欧阳询,欧阳通父子。我东则李岩,李岗。金希寿,金鲁父子皆善书。盖出于血气故耳。

宣祖大王于经筵。问雪庵何如人。左右对曰僧也。副提学申湛进曰。乃李溥光也。时人善其该博。然不知其为僧。按王世贞有言元僧溥光书。风骨遒劲而超酒不足。盖僧而溥光名。雪庵号者也。金南窗曰。雪庵初为僧。赵松雪见其所书酒榜。劝令还俗。且荐于朝而官之。以溥光为名云。

我东方以书名者。新罗时金生。高丽时姚克一,文公裕,文克谦,李嵒,僧坦然,灵业。我朝安平大君瑢,姜希颜,成任,黄耆老其尤也。金南窗玄成工于书法。尝言东方人笔迹。比他技最善。不减于中朝云。

韩石峯濩尝梦王右军授以所书。由是以书名世。赴京时于丰润人家。写李翰林一诗于素壁。计年已二纪。而墨气如新。盖为华人所重。故爱护之如此。

杨蓬莱士彦善作大字。尝在襄阳别业。写一飞字。属其子曰。吾之精力。尽在于此。尔其护惜。乃藏于密室。一日有风从海上来。飘扬其纸。腾空而去。不知所之。后审其时日。乃蓬莱去世日也。其事怪矣。

石林燕语云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花书。韦陟五云体是也。今人押字或多押名。犹是此意。观此则今之押署。盖始于唐矣。按汉书。陈蕃不肯平署。韩文涉笔署惟谨。此署者盖今所谓着名也。

我国谚书字样。全仿梵字。始于世宗朝。设局撰出。而制字之巧。实自睿算云。夫谚书出而万方语音。无不可通者。所谓非圣人不能也。

[编辑]

按弇州稿曰。古今圣贤图像。凡百二人。唐文皇虬髯绕喙。天下称为髭圣。今虬而不髯。明皇目细而长。今作巨目。梁武晩节一短瘦老公。而今状伟甚。隋文以魁异惊世。而今特细瘦。文中子髯下垂至腹。今微髭而短云。此即今世所传历代君臣图像也。夫肖古人之貌于千载之下。其失真如此。况欲求古人之心于千载之上。安能得其真乎。

陈后山曰。阎立本观张僧繇江陵画壁。曰虚得名尔。再往。曰犹近代名手。三往。寝食其下数日而后去。夫阎以画名一代。其于张。高下间尔。犹不足以知之。世之人强其不能而论能者之得失。不亦疏乎。余谓画犹如此。况文章之工妙其难知。又甚于画者乎。

王维雪中芭蕉图。僧惠洪讥之曰。雪里芭蕉失寒暑。或者以岭外冬大雪。芭蕉自若。用此为证。然杂说曰。王维画多不拘四时。以桃李芙蓉同画。盖任情信笔而然。

王右丞文章与画皆妙绝。有诗曰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盖尤以画自负也。

诗话曰。宋太宗朝。李煜献画牛。昼则啮草。夜则归卧。莫晓其理。僧赞宁曰。此幻药所画。南海倭国。有蚌泪和色著物。昼见夜隐。沃焦山石。磨色染物。昼隐夜见云。此语亦幻矣。

对马岛平义智有宋徽宗所画角鹰障子。题曰御笔淋漓。写决鹰儿。金精作眼。玉雪为衣。刚翮似剑。利爪如锥。何当解索。万里高飞。恭承宠命。谨作赞辞。宣和殿学士蔡攸赞云。出金鹤峯海槎录。夫徽宗距今五六百年。其笔迹无恙流传东海万里外。亦可重也。但蔡攸之文。为污漫甚矣。

小说。宋徽宗召试画工。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人皆向酒家上着工夫。唯一善画者。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遂中魁选云。顷世礼曹试画师。以稚子候门为题。有一拙画者写茅屋倾仄。众笑之。不得已为一木撑柱之状。考官以为甚称于渊明。乃得高品。时谓偶中焉。

按画谱。六朝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顾野王。唐阎立德,阎立本,吴道玄,郑虔,李思训,李昭道,王维,韩干,戴嵩。五代关仝,黄筌。宋仁宗,高宗,李公麟,郭忠恕,范宽,李成,郭煕,赵昌,苏轼,米芾,赵伯驹,僧巨然,米友仁,刘松年,马远,马麟元。赵孟𫖯,管夫人,柯九思,黄公望,倪瓒,方方壶。皇明戴进,夏昶。林良,杜蓳,文徵明,莫云卿,馀不可悉记。如唐周昉,宋徽宗,文与可,元夔夔等。不入于谱中何也。管夫人。按李齐贤诗注。赵孟𫖯夫人管氏亦工书云。盖此也。

新罗真兴王时。有率居者画老松于皇龙寺壁。鸟雀往往飞入云。盖其画入神。岂独书有金生哉。然其名不显于后世。惜矣。或言率居乃僧名。

我东方。以善画名者盖罕。前朝恭愍王书画皆入妙。本朝有顾仁者自中国出来。善画人物。安坚山水。崔泾人物。亦一时齐名。姜希颜山水人物俱妙品。厥后申世霖,石敬,李上佐。李不害,李兴孝,鹤林正庆胤,竹林守喜胤并有名。而金褆最高妙。今见在者石阳正霆之竹。鱼梦龙之梅。亦以一技擅名于世。

稗史曰。唐无名人物画至多。要皆望而知为唐人。别有一种气象。非宋人所可比也。余谓非独画也。于诗亦然。前辈所云望其题目。亦知为唐者此也。

顾恺之痴而圣于画。张旭颠而圣于书。二人之能圣以其神也。庄子曰用志不分。乃疑于神是矣。

王弇州曰。画力可五百年。书力可八百年。唯于文章。更万古而长新。以此观之。文章之传后。胜于书画矣。李奎报题画诗云画难人人畜。诗可处处布。见诗如见画。亦足传万古是也。

梅花开必倒垂。故杜诗曰江头一树垂垂发。验之良是。顷年杨经理见鱼梦龙画梅。以为画格甚善。而但无倒垂之状为误云。今画者能识此法者。盖鲜矣。

崔简易识古画曰。冠帽有檐而任者以背。认为元时云。观此则我国之人着笠者。盖始于元矣。今世所画人物无网巾。其衣服制度。与今殊异。盖模仿古画而为之。夫任在背曰负。在首曰戴。出于经传。而今中朝男女皆担以肩。绝无负戴之者。岂习俗亦与古不同欤。

崔简易题画曰。语者不形于口而形于指。听者不形于耳而形于拱。妙矣。

罗斯文级家藏石敬墨竹一幅。画品甚奇。李容斋题诗曰。石生笔有神。信手写生竹。凛凛千亩姿。寄此一枝足。风人美君子。取譬淇园绿。对之至岁寒。可使食无肉。其诗与画。足称双绝矣。

方术

[编辑]

解鸟语者。古有秦仲。而汉有魏尚,杨宣。晋有管辂。解兽言者。古有葛卢。而汉有翁伟。晋有李南。厥后无传焉。按周礼。夷隶掌鸟言。貉隶掌兽言。盖古制如此。

容斋随笔曰。世俗营建宅舍。或小遭疾厄。皆云犯土。故道家有谢土司章醮之文。按汉安帝太子病。避幸乳母王圣舍。邴吉以为圣舍新缮修犯土禁。不可久御。其说久矣。

邵康节出行不择日。或告之以不利则不行。盖以人未言则不知。既言则成兆故也。

晋书云旧疑岁辰在卯。此宅之左。彼宅之右。何得俱忌于东。孙邈以为太岁之属。自是游神。譬如日出之时向东皆逆。此说亦有理。

宋林昉曰。推命之术。古无有也。唐李虚中始以十母配十二子。相生相克。术之所由生也。按李虚中事。韩昌黎志之甚详。以此观之。唯卜筮望气相法最古。如徐子平紫微数星曜等书。亦皆出于后世矣。

稗史言蔡元定能通术数。喜地理学。每与乡人卜葬改窆。及贬人为诗曰。掘尽人家好陇丘。冤魂欲诉更无由。先生若有尧夫术。何不先言去道州。近时士大夫争尚风水。至有无故迁改旧茔。以求福利而反受灾祸者。宜可以少警矣。

星曜书。乃耶律楚材得于高丽国师者。未知国师何如人。非义湘,道诜之流。不能也。楚材知之而我国不知。惜哉。或言星曜之法。本出西域。佛经中有之。睺计都。亦梵语也。

广平大君玙少时。相者言法应饿死。世庙曰。予子岂有饿死之理。尽以东籍田赐之。遂移籍田于别所。广平后因食鱼。为鱼骨梗喉。不食而卒。

郑北窗于文艺,卜筮,天文,医技,音乐,算数。无不精通。当其父顺朋谋杀士林。图录伪勋时。涕泣苦谏。顺朋怒不听。乃曰此事过三十年必败。至万历丁丑。削其勋爵。自乙巳至是三十三年矣。

金典翰弘度少字归甲。其大人鲁善易占。始生时筮之卦成。命曰归甲。及登魁科。鲁方病。闻之不乐曰吾其死矣。已而果死。后弘度谪甲山以卒。遂符其占云。

南师古蔚珍人。善推占望气。尝清朝向东咒曰杀气甚盛可恶。谓人曰。壬辰倭寇必大至。我不及见。君辈慎之。师古既死。其言验云。

田禹术士也。本洛中贱儒。善幻多技。且能役鬼。有诗传于世。其警句曰晴窗有月梅三昧。碧落无云雁六通。其言似有道者。

医药与卜筮并称。而医者救死济生。卜者避凶趍吉。其初皆出于圣人。固不可小之也。我国之人。不尚杂技。近代唯朴世举。孙士铭,安德寿,杨礼寿,许浚以医著。郑希良,郑磏,金孝明,韩亿龄,咸忠献以卜鸣。今时则绝无可称者。卜则然矣。医尤甚焉。

杂技

[编辑]

艺经曰。击壤古戏也。风土记曰。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三四寸。其形如履。按皇甫谧十七时。击壤于路。则晋时尚有此戏也。

傀儡木偶戏。按韵会曰。本偃师献穆王之技。高丽亦有之云。盖我国之有此戏久矣。又小说。陈平设木偶美人舞城上。阏氏望见退兵。汉末用之嘉会云。

汉甘延寿传投石援距注。投石以石投人。其戏亦久矣。我国安东俗于每岁正月十六日。金海于四月八日及端午日。丁壮毕会。分左右队。投石以决胜负。虽死伤不悔。谓之石战。中庙朝征倭时。募为先锋。贼不敢前。至壬辰则贼用鸟铳。故不得力云。

按古书。曹子建始造双陆。而稗史曰。双陆号为雅戏。始于西竺。流于曹魏。盛于梁晋隋唐间云。然则双陆本出西域。而流入中国。自曹魏始耳。非子建所造也。

小说曰。梁武在台城。有小儿献计。以纸为鸢。系诏书。因风纵之。以求外援。今我国小儿于上元日。以纸鸢为戏。按唐路德延孩儿诗云添丝放纸鸢。其来亦久矣。

说郛曰。北齐兰陵王长恭胆勇而貌若妇人。不足以威敌。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因此为戏。谓之大面。或谓鬼脸。今中朝及我国优人。用为戏具。而倭人每战。为先锋以怯敌众。盖有所本矣。

唐蔡孚打球篇序曰。打球者古之蹴踘。黄帝所作兵势。以练武士。知有材也。我国平时武科及都试。亦以此技试取。而自变后殆废矣。

国俗于岁首。男女相聚。以骨或木截为四段。掷之以决胜负。曰擹戏。训蒙字会云擹即樗蒲也。

有柳鹏寿者。余庶表叔也。善射艺。随使臣崔滉赴京。值虏大入围山海关十四日。唐将闭城不出。鹏寿用片箭射贼。中辄殪之。虏大惊曰高丽至矣。乃遁去。皇帝降敕赐彩段以褒嘉之。崔简易文。有曰往时我国武夫从使臣出辽路者。遇虏围城。用一二劲箭。却数万骑。至今有名者此也。

片箭者。我国之妙技也。射能及远而必中。故胡人畏之。号曰高丽箭。倭贼尝曰中朝之枪法。朝鲜之片箭。日本之鸟铳。为天下第一云。

我国呈才人。本中国俳优幻术者流。世传丽末鲁国大长公主出来时随来云。

音乐

[编辑]

汉律历志。黄帝使伶伦取竹之嶰谷。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锺之宫。按文选曲水诗序追伶伦于嶰谷注。解脱也。谷竹沟也。取竹之脱无沟节者而用之。然则嶰谷非地名也。

黄帝命伶伦造律吕。按吕阴律也。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十一月黄锺,正月太蔟,三月姑洗,五月蕤宾,七月夷则九月无射为律。二月夹锺,四月中吕,六月林锺,八月南吕,十月应锺,十二月大吕为吕。韩诗云夹锺之吕初吹灰是也。

说郛曰。昔阴康氏之王天下也。人多重膇之疾。始制歌舞。以通利关节。吕氏春秋曰。舞自陶唐氏。歌自葛天氏。歌舞之作。盖自上古矣。

古者瑟本五十弦。后破为二十五弦。按集韵曰。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以名筝。盖破二十五弦而为之。故筝十三弦。又风俗通曰筝蒙恬所造。杨恽书曰能为秦声。谓筝也。以筝出于秦故云。

李斯书曰弹筝叩缶云云。乐志曰。弹者用骨爪或银甲代指。杜诗银甲弹筝。用是矣。又乐书。唐有轧筝。以片竹轧之。名轧筝。盖今俗所谓轧筝也。

汉武帝时。以公主妻乌孙。念其行路。使知音者马上奏琵琶以慰之。又王昭君适匈奴。于马上弹琵琶以寄恨。谓之昭君怨云。盖马上。唯琵琶可弹故也。琵琶汉武帝时已有之。或者谓昭君所造非也。

小说曰。谯楼画角之曲。有三弄相传。曹子建作。其初弄曰为君难。为臣难。难又难。再弄曰创业难。守成难。难又难。三弄曰起家难。保家难。难又难。今角音之乌乌者。皆难字曳声云。我国大平箫。亦作罗罗之声。罗与难音相近。疑出于此。

梁昭明撰陶渊明传曰。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醉辄抚弄以寄其意。按渊明自言少学琴书。又言乐琴书以消忧。则必非不解音律者。

稗史曰鬼神畏铜。又曰佩玉之音。其中商律也。皆去之不用。而庙乐之声。为商者亦阙之不奏云。按记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注。不言商者。以西方肃杀之音故遗之。盖是也。

横吹笛也起于羌。故谓之羌笛。或曰汉丘仲所造。或曰李延年所造。或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如陇头吟,望行人,折杨柳,关山月,洛阳道,长安道,出塞入塞,梅花骢马,紫骝马,雨雪。皆横吹曲。唐诗曰横吹绕林长。吹去声。

陌上桑,江南曲,度关山,鸡鸣曲,对酒辞,燕歌行,苦寒行,东门行,櫂歌行,雁门太守行,王昭君长门怨。皆汉歌也。白纻吴歌也。子夜晋歌也。乌夜啼宋歌也。上之回巫山高,君马黄,有所思,临高台铙歌也。水仙操,青马引,雉朝飞,别鹤操琴曲也。公无渡河。箜篌引也。

艳歌行。饮马长城窟,鞠歌行,猛虎行,门有车马客行出自蓟门行,结客少年场行苦热行放歌行,怨歌行,升天行,凤将雏,白马篇,空城雀独不见行路难,秦王卷衣。皆古乐府题目。李白诗云一一升天行。唐诗曰含情独不见。又不遂秦王卷象床。皆用此也。

我东乐府。有与民乐,洛阳春。步虚子,丰安曲,靖东方,清平乐,水龙吟。金殿乐,履霜曲,五冠山,紫霞洞,动动,凤凰吟,翰林别曲,致和平,满殿春,醉丰亨,郑瓜亭等曲。按靖东方者。郑道传颂我太祖倡义回军之词。紫霞洞者。高丽侍中蔡洪哲。构中和堂于洞。邀国老制此曲。令婢唱之者也。动动者。亦颂祷之词。翰林别曲者。高丽时翰林诸儒所撰。凤凰吟者。世宗朝尹淮所撰。致和平者。郑麟趾所撰也。

新罗时有宝高者。入智异山学琴五十年。有玄鹤来舞。遂名玄鹤琴。亦曰玄琴。又按新罗时制玄琴七弦云。今方言谓琴为玄琴是也。

新罗时伽倻国王。法唐乐府筝。制十二弦琴。名曰伽倻。盖今所谓伽倻琴即是。俗传崔孤云所造者非。

庆州玉笛。新罗时宝物也。世传过竹岭则声不出云。亦异矣。壬辰兵火后。为倭寇缺碎。仅存形样。惜哉。

妓乐

[编辑]

女乐自古有之。唐宋至胡元最盛。而大明初。亦有妓乐。顾佐为御史奏罢之。凡官吏宿娼者。终身永废。故相传有一朝官假妇人服。潜宿娼楼。为仇家所觉。遂得罪云。法亦重矣。今中朝号娼女为养汉的。随其色貌美丑而上下其价。亦有本夫牙侩而取利者。俗谓王八。盖贱之也。顷岁有宋某以书状官赴京。变着唐服。出入倡店淫逐为事。乃前古所未闻也。竟被罪死。至今华人嗤点之。辱国之罪。曷胜诛哉。

事文玉屑曰。营妓古以待军士之无妻者。我国于边镇。皆置妓乐。盖为此也。祖宗朝立制之意。可谓至矣。而为帅臣者。不恤军卒。耽乐是事。独何心哉。

唐人谓妓为录事。亦曰酒纠。又妓所居曰录事巷。按小说云凡饮以一人为录事。以纠坐人。又云妓绛真与郑举举互为席纠。宽猛得所是也。

巫觋

[编辑]

小说有云巫觋挟邪。一登人门。妖怪随至。当斥绝之。今俗谓巫鬼为贪财鬼。以见人之财。必欲得之。加害于人也。又谓知心鬼。以其善揣问者之心而言或符合也。识理君子审其妖妄。而不为所惑则几矣。诬字从巫言。亦有旨哉。

按新罗时。取美男子妆饰之。使类聚群游。观其行义。名花郞。时谓郞徒。或谓国仙。如永郞,述郞,南郞。盖亦是类。今俗乃谓男巫为花郞。失其旨矣。

李二相长坤燕山朝。以弘文校理亡命。尝数月一至家。见其夫人而去。一日到家。天向曙不敢入。隐于家后竹林。夫人以其过期不至。疑其死。召巫卜之。巫答言不死矣。影在庭中。公闻之。自后不敢再至家。晩年常谓巫言亦不虚云。

外道部

[编辑]

仙道

[编辑]

素问曰。至人者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庚桑楚曰。神全之人。不虑而通。精照无外。又曰虽远际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吾必尽知之。夫如是者神全故也。盖古之时。或有此等人。故言佛经所谓慧性圆明莹十方界云云。亦此也。

老子曰。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少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云。余谓老氏所言不死之药如此。而秦汉以来。方士妄言三神山有不死药。世人蔪得以长生。岂非惑哉。

亢仓子曰。圣人之制万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全矣。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又曰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按亢仓子。老氏弟子。其言即后世佛家之说也。盖老之与佛。一而分者也。

老氏圣纪图。略曰三皇时化身。号盘古先生。伏羲时化身。号郁华子。轩辕时号广成子。颛帝时号赤精子。帝喾时号录图子。帝尧时号务成子。迨商阳甲时。分身化气。寄胎八十一年。生于武丁庚辰岁二月十五日卯时。周武王时为守藏史。迁柱下史。至昭王二十三年。过亟谷关。遇关令尹喜。后二十五年。降于蜀青羊肆。会尹喜。同度流沙胡域。穆王时复还中夏。平王时复出关。开化苏邻诸国。复还中夏。敬王十七年。孔子问道于老君。烈王二年过秦。秦献公问以历数。遂出散关。赧王九年。飞升昆仑。秦时降峡河之滨。号河上丈人。亦曰河上公。其说多诞。

秦始皇时。茅濛字初成。白日升天。其邑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帝若学之腊嘉平云云。后人以此为七言古诗之首。

素女见养生书。玄女见地理书。皆人名。似非女人。而按黄帝时。太山有一妇人曰吾玄女也。授以兵符。又女仙传。有太玄女。未知是一人否也。古来女仙西王母外。有秦弄玉,华山毛女。汉南阳公主。晋南岳魏夫人麻姑。唐焦炼师,谢自然。按麻姑者。石勒将麻秋之女也。又神仙传曰。麻姑不知何人。汉桓帝时。与王远降蔡经家。盖与此非一人也。

宛委馀编曰。自古文章之士。称以仙去者。理或有之。盖天地冲美秀特之气。见予独多。生有所自出。有所为则去有所归。固其宜耳。庄周为太玄博士。鬼谷子为太玄师。墨翟为太极仙官。淮南王与八公上升。东方朔为华阳洞主。嵇康,郭璞并著兵解。陶弘景为蓬莱都水大监。李长吉召赋玉楼记。白居易为海山院主。韩退之为真官。寇莱公为阎浮提王。厐籍为王屋山君。韩魏公为紫府真人。石曼卿为芙蓉城主。王平甫为灵芝馆仙官。苏子瞻为奎宿。一曰紫府押衙。余按其说虽出于纪传。而多涉虚诞。故此不悉录。

昙阳大师焘贞者。皇明大学士王锡爵之女。生于嘉靖戊午。十七。遇天真降授道经。炼形不食。万历庚辰重九蜕去。王世贞传其事甚悉。可怪也。所言多涉禅味。而其曰中庸天命之谓性一语。冒天下之道。又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有味哉。兹所以为孔子乎。勿正勿忘助。孟氏庶几担荷矣。又曰求道者但于十二时。点检身心中过而已。此数语却与吾道不甚相背。亦异矣

新罗时四仙。即述郞,南郞,永郞,安详。同游高城。三日不返。故名其地曰三日浦。南郞疑丹书所谓南石行是也。谓之仙者。盖其时谓郞徒为国仙故云。非真仙也。

先王于经筵。语及神仙事。左右皆对以神仙之说虚诞难信。历代人主求之妄矣。李参赞俊民进曰。神仙见今有之。上惊曰何谓也。俊民曰今判府事臣元混。即神仙也。上曰何以言之。俊民曰元混自少绝欲断色。保养精气。年过九十。聪明不衰。精力尚健。真神仙也。语有规讽。上大喜之。

尹君平者洛中人。少业武。以军官赴京。遇异人授以黄庭经。能解修炼之方。与田禹治一时而道术甚高。及死年八十馀。尸体甚轻如空衣。人谓尸解。其子霖亦有道术。享年九十而卒。

朴守庵枝华。有道之士也。善摄养。常处一室。冬夏不出。年八十。精力异于凡人。壬辰倭变。避于杨根水滨。忽一日斫木书杜诗一句曰。白鸥元水宿。何事有馀衰。投水而死。好事者疑为水仙。

南宫斗咸悦人。乙卯进士。少时因事亡命。遇异人授秘诀。浮游山水间。年几九十。颜色不衰。人谓地仙。

郭再祐玄风世族。牧使越之子也。有气节。年四十。倜傥不羁。壬辰倭变。聚其家奴及乡兵。奋义讨贼。尽散家财。以供军费。把截洛江。斩馘甚多。贼畏之。号红衣将军。及贼退。曰养猫所以捕鼠。今贼已平。余无所事。可以去矣。遂学方术。入山绝谷。或经年不食。而身轻体健。唯日食松花一小片而已。盖得咽气之法者也。

丰基地。有一村女少时。行野得异草食之。自后不食不饥。容颜常少。行步如飞。所食灵草。竟不知为何物也。后忽失其所之。人以为仙。

南海边居民言尝以渔采出海。新雨霁后。见有羽衣金冠丈人乘云气。去海上数丈而行。有妙女作乐随之者无数。向东而去云。此盖蓬莱仙侣之往来。而氓得见之。亦似有宿缘者。

有海边人以渔为业。遇风七八日。漂至一岛。岛上有楼阁隐映。如宫阙状。泊舟登岸。从门隙窥之。庭除莹净。如铺白玉。有红花满开。不识其名。阁中空静无人。乃入见轩宇甚鲜楚。轩前有绿池。池傍有榻。榻边有碁局玉子。其下有青草屦一双。其大盈尺。水气犹湿。其人惧而还舟。遂回抵我境。许学官澂亲闻其语如此云。

南趎者谷城人。少时学业不习而能之。父劝读书。则曰儿未尝不读耳。一日云雾晦塞。俄而雾止。见趎与长者数辈。坐岩石上讲读。人异之。尝手书与家僮曰。往智异山青鹤洞。则当有两人对坐。尔须得报以来。僮依言而往。果见画阁数间。横架岩洞。精丽无比。一道人政与老僧对碁。僮以书进。道人笑曰我己知尔至矣。碁罢付一札。幷青玉碁子而送之。僮来时是九月间。落叶飘迳。微雪洒空。及辞还。不觉饥乏。唯见履迹下。宿草欲抽芽。方讶之。出洞则天气和暖。草木向荣。乃人间二月矣。趎登第。官止典籍而卒。卒后失碁子所在。好事者谓道人即崔孤云。老僧即黔丹禅师。疑趎亦神仙中人云。此事似诞。而南乡人多传说如此。

修养

[编辑]

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注。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按金丹正论云内肾一窍名玄关。外肾一窍名牝户。牝户毋所感触则精不外化。而玄关可以上通。道家谓两肾左为玄。右为牝。又谓鼻两窍为玄牝。悟真篇谓身中一窍。名曰玄牝。古人谓之虚无之宝。混沌之根。丹元府,偃月炉,龙虎室,黄婆舍,神水。华池,灵台,绛宫。皆一处也。诸说不同。

黄庭经曰。子欲不死修昆仑。盖发宜多栉。手宜在面。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气宜常炼。五者所谓修昆仑也。按医书云头有九宫。中曰泥丸。又名昆仑。又名天谷。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谓之谷神。神存则生。神去则死。又臞仙歌曰。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昆仑谓头也。

延寿书曰。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又曰人寿本四万三千二百日。即一百二十岁矣。余谓上世之人多寿百岁以上。而后世之人。不能尽其天年者。由嗜欲多门。耗败真气故也。然彭祖寿八百岁。鬼谷子在世数百岁。魏文侯乐官窦公至汉文时。二百八十岁。墨翟至汉武时。二百馀岁。则是又过于三元之限也。又昔泰山老翁八十五。吕纯阳,马自然。皆六十四。始得真诀。然则学道不在早晩。亦在于专精用力之如何耳。

道家炼内丹。有七返九还之说。释之者以为七返从寅至申为七返。九还言九遍循环也。按炼神还虚。神属火。七乃火之成数也。以性摄情。情属金。金九数故名。又金丹问答云金液者金水也。金为水母。母隐子胎。因有还丹之号也。又丹者。丹田也。液者肺液也。以肺液还于丹田。故曰金液还丹。余谓此说似是。

紫阳真人曰。大药修之有易难也。须由我不由天。稗史云眼者神之牖。鼻者气之户。尾闾者精之路。须时时闭目以养神。调息以养气。坚闭下元以养精。精充则气裕。气裕则神完。道家谓之三宝。又谓之大药。陈泥丸曰。大药须凭精气神。大药即金液还丹是也。养生书曰。人年四十以后。美药不离于身。又曰世事不能断绝。妙药不能频服。因兹致患云。所谓美妙之药。盖亦指大药而言。世人不能求之于此。而妄饵杂药。不亦谬乎。

灵枢经曰。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鍼艾。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由是则各得其能。方乃可行。故曰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余谓以此观之。虽小技末事。必性近者易能。况治心养性之学乎。

仙经曰。脑为髓海上丹田。藏气之府也。心为绛宫中丹田。藏神之府也。脐下三寸为下丹田。藏精之府也。又曰背后有三关。脑后曰玉枕关。夹脊曰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皆精气升降往来之道路。按道经所谓丹田。多指下丹田而言。唐刘虚白嗜酒有诗曰知道醉乡无户税。任他荒却下丹田是已。

道书曰。眼不视。其魂在肝。耳不听。其精在肾。鼻不闻。其魄在肺。舌不声。其神在心。四肢不动。其意在脾。乃得五气朝元。修行之士。先要立此。以为根本。医鉴曰。视听言动。皆耗散精气之原。故释氏面壁。仙家坐关。皆筑基苦行。以防耗此神气。便是长生之术也。

养生书曰。凡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二十息。未尝休息。减之一息则寒。加之一息则热。脏腑不和。诸疾生焉。是故调息为养生第一事也。按真诠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此又要诀也。

彭祖言使人丁壮。房室不劳损。莫过糜角。金参判某平生畜妾甚多。而喜补养之术。长服糜角。自谓得效。年仅五十卒。是则服药不如慎色也。

稗史云道枢之说博。而莫要于龙虎交。以巳午二时。绝思虑假寐。则龙虎自交。不假修为。有人苦骨蒸。授以此法。十日后觉腰间㬊如火。疾自愈。然山居四要曰。昼不可睡损元气。与稗史之言异矣。

道书多隐语。以肾水为龙为铅为玄龟。以心火为虎为汞为朱雀。又以身为鼎𬬻。以息念为养火。以性情为身中夫妇。此类甚多。盖秘之。欲其不妄泄也。

彭祖为大夫。寿八百二岁。后西适流沙。有四十九妻。丧五十四子。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衣食与人无异。而闭气内息。善于补导之术。其言曰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此言似近而行之甚难。所以彭祖之后。再无彭祖也。

昔郗孟节含枣核至五年。十年又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人。至百日半年。亦有室家云。今摄生之人。有常含枣核。或一核累月不出者。盖枣核能生津。便于呑咽故也。

华佗五禽戏。谓虎鹿熊猿鸟也。按庄子曰。吐故纳新。熊经鸟申。此导引之士。淮南子曰。熊经鸟伸。凫浴猿攫。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然则此法非始于华佗矣。

白参奉仁雄。穷居抱川。恬淡不仕。平生无所事。唯择女奴年十四五者同寝。稍长则易之。年过九十。有婴儿色。至壬辰。为倭贼所害。所谓单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者也。

养生书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顷世柳参议祖讱。每盛冬露脑当风。谓之冻脑。年近八十而终。然有病之人。不可妄效也。

卢苏斋为相时。有客来乞药。公曰独卧散最良。不须他药。客乃伤于色者。故公戏之。乃养生书服药千裹。不如独卧之说也。按宋包恢八十九。精神犹健。人问卫养之方。答曰恢吃五十年独睡丸云云。与此同意。

仙女杜兰香曰。消摩自可愈疾。淫祀无益。按说郛云消摩药也。摩一作磨。余意养生书有擦摩消食之方。所谓消摩非药名。恐是摄养之法耳。

医方云凡人患齿病。多由月蚀夜饮食之所致。又云日月蚀未平时。特忌饮食。斯理殊不可晓。又抱朴子曰。一人中年得风疾。上下齿常磨切相叩有声。得寿一百二十岁云。是知叩齿为修养之上法也。

延寿书云善养生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先饥而食。食不过饱。余欲加之曰先寒而衣。衣不过厚。先病而药。药不过补。

内观静定图曰。俭视养神。俭听养虚。俭言养气。俭欲养精。按俭欲。乃道德经篇名。俭字好。

古人言嗜酒者费财。学书者费纸。学医者费人。余谓喜色者费精。贪权者费心。作诗者费神。养寿命者。宜知所惜矣。

养生书云先睡心后睡眼。睡或作卧。佛语云眼定而心定。心定而身定。亦此意。按灵枢经曰。人之目不瞑不卧。卧字本出于此。

山居四要曰。富不俭用贫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又曰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又曰身闲不如心闲。药补不如食补。此言是。

苏东坡曰。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此意甚善。余平生多病。虽食不重味。饭不过数合。而未能去肉。为可叹耳。

凡人寿夭。不在于体之肥瘦。气之壮弱。食之多少。毛发之衰白与否。则寿限之长短。似有定分。然人之所赖以生者。元气而已。元气之害。莫如酒色。是知摄养之道固不可忽。而向衰之人。尤不可不慎。

禅门

[编辑]

世谓佛法入中国。始于后汉明帝时。而按霍去病收休屠祭天金人。颜师古曰今佛像是也。汉武故事曰。昆邪王杀休屠王以降。得金人之神。置甘泉宫。其祭不用牛羊。惟焚香礼拜。又西域传曰。哀帝时博士弟子景宪。受大月氏使伊存口传浮屠经。以此观之。前汉时已有此说矣。

僧无住曰。见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即不灭。既无生灭。即不被前尘所缚。当处解脱。所谓不生不灭。盖指心性而言。

韩退之题武侍御画佛文云极西之方有佛焉。其土大乐为图是佛而礼之。愿其往生。莫不如意。柳子厚永州净土院记云西方有世界曰极乐。有能诚心念力俱足则往生彼国。此虽直述浮图之言者。而使惑者见之。岂不犹导其流而鼓之波乎。向使韩公无佛骨一表。则亦难乎免矣。

佛语曰。常自惺惺。截断思想。不落昏沈。谓之坐。在欲无欲。居尘离尘。谓之禅。外不放入。内不放出。谓之坐。无着无依。常光现前。谓之禅。外撼不动。中寂不摇。谓之坐。回光返照。彻法根源。谓之禅云云。坐与禅。乃二件事也。山谷诗曰念公坐臞禅。恐谬矣。

稗史曰。近时士大夫学佛者。不行佛之心而行佛之迹。口谈慈悲而行若蜂䘍。金丹正论云自古以来。未有贪财好色之神仙。此言然矣。余见今之士口谈圣贤。而不圣贤其心者盖多。岂独仙佛乎哉。

释氏最以酒为戒。其言曰饮酒有十过。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不明。四见嗔相。五壤田业。六增疾病。七益斗讼。八恶名流布。九智慧减。十身壤命终。堕诸恶道。其戒之深切如此。

异端固害儒道。亦有所取益者。道家之无为。乃有为者之戒。其养生乃戕生者之戒。释氏之见心。乃放心者之戒。其戒杀乃嗜杀者之戒。

古诗类苑。载达摩真性颂云始终常妙极。真离性情缘。理空忘照寂。身至净明圆。此二十字。回环进退。成四十首。计八百字。每首用韵。可谓奇妙矣。

佛偈云金炉不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盖以金炉玉盏喻心腔。千年火万岁灯喻神明。又玉鼎汤煎。金炉火炽。道家语也。

儒曰世。道曰尘。僧曰劫一也。又佛家谓年为腊。唐诗云僧腊阶前树。南北史谓年老僧为耆腊是也。又谓僧夏。以僧结夏故言。

按释迦身长丈六。亦异人也。今岭南通道寺。有佛头骨大如盆。齿长二寸。世传释迦头骨。昔智藏禅师自西域取来者云。智藏者道诜之师也。

佛祖龙树少时。与同志三人学隐身术。入王宫数月。宫中美人怀妊者众。后悔入山成道云。后世左慈,罗公远,红线之徒。盖学斯术者欤。

苏东坡访僧佛印于竹林寺。因诵李涉偶得浮生半日闲之句。佛印曰学士闲得半日。老僧忙了半日。其言政是。

东方异僧。曰义湘曰道诜。世传义湘为元晓弟子。按元晓,义湘。皆新罗神文王时僧。或言义湘乃元晓弟也。又谓道诜为一行弟子。按一行唐中宗时僧。而道诜生于罗季。世代相远。盖非其弟子而传其术学者也。

崔致远真鉴碑序曰。师俗姓崔氏。其先汉族。隋师征辽。没于骊貊。为全州金马人云。今完山之崔盖是也。或言真鉴与致远同姓云。

俗称黔丹禅师即真鉴也。崔致远撰其碑序曰。禅师形貌黯然。众号黑头院是也。余闻诸老僧。如此。

高丽僧宏演撰道诜传曰。初道诜入唐。学于一行。一行览三韩山水图曰。人若有病。寻血脉。或针或炙则愈。山川之病亦然。或建寺立佛立塔。则如人之针炙。名为稗补。后道诜建裨补五百刹云。今石佛浮图处处有之。盖亦其时所建也。

近岁僧休静善书与诗。为丛林所宗。其游金刚山诗曰。舞月臞仙千丈桧。隔林清瑟一声滩。己丑逆狱。以名僧逮系。先王特命放释。赐御制诗及衣物。遣还山。壬辰倭变。召至行在。授都摠摄。使之统领僧徒。恊力讨贼。其上足有惟政,义严者。亦为摠摄。皆以功授从二品职。

僧惟政号松云。壬辰变后为义僧将。阵于岭南。倭将清正要与相见。松云入倭营。贼众列立数里。枪剑如束。松云无怖色。见清正。从容谈笑。清正谓松云曰贵国有宝乎。松云答曰我国无他宝。惟以汝头为宝。清正曰何谓也。答曰我国购汝头金千斤邑万户。非宝而何。清正大笑。或曰是时清正兵卫甚盛。松云仅一见而退。必不敢出此言。疑是夸传也。后十年。松云以通和又入日本。倭奴厚待以送之。

升平僧玉洞者。尝从李统制舜臣。在舟师有功。及统制殁。仍居忠愍祠数十岁。自备祭奠。年今八十馀矣。且言海上有警报。则统制必先期见梦。不差云。岂其灵尚有未泯者。而一片为国之心。死而不死也欤。

文定王后颇尚佛事。有僧普雨者。能文解佛经。寅缘宫禁。广设道场。其费万计。及文定昇遐。台谏与大学生连章请诛。命流于济州以死。先是用普雨言。设两宗禅科。至是并罢之。

宋人言世情炎凉。释道人尤甚。今俗谓僧尼观势逐名最甚。在宋时已如此。樊川诗所谓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大不然也。

中朝僧持律者亦罕矣。余赴京时于圆通寺。见居僧皆畜妻子。无异平人。崔简易题圆通寺诗曰。斋庖妇女调羹美。丈室婴儿斗果甘。长老工夫何可小。瞿昙不学学生昙是矣。我国平安道僧。亦畜妻子。盖与中朝僧同也。

丙申年。封倭天使李宗诚。杨方亨到伽倻寺。拜佛甚恭。伴倘谓从事官李光胤曰何独不拜。光胤答曰我国之人知拜孔子。不知拜佛。盖中朝人凡见观像。必拜之。非固崇佛而然也

佛书。口能谈道而无实得者曰虾螟禅。舌不说法者曰哑羊僧。避僧避依者曰鸟鼠僧。僧形俗心者曰秃居士。鸟鼠即蝙蝠。鸟鼠僧犹俗言蝙蝠之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