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峰类说/卷07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书部三[编辑]

书籍[编辑]

按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为六经。易书诗周礼礼记仪三礼春秋三传为九经。一说孝经论语孟子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为九经。经者常行之典也。 按易二万四千一百七字。书二万五千七百字。诗三万九千二百三十四字。礼记九万九千一十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春秋左传二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论语一万一千七百五字。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庸学幷入于礼记中尔。

尉缭子。武经七书之一。其书有与梁惠王相问答。则逮秦始皇时。当过百馀岁矣。按始皇纪曰。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王用其策云云。而再无显著功业何也。其言兵最酷。今倭奴用其法云。

古今诸子之显行于世者。有老子,列子,庄子,关尹子,文子,管子,晏子,商子,墨子,尹文子,亢仓子,子华子,尸子,荀子,申子,鬼谷子,韩子,淮南子,孔丛子,鹖冠子,桓子,又吕氏春秋,陆贾新语,蒯通隽永,董仲舒玉杯繁露,韩婴韩诗外传,刘向说苑新序,扬雄法言太玄,应劭风俗通,赵晔吴越春秋,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张华博物志,常据华阳国志,王嘉拾遗记,葛洪抱朴子西京杂记,干宝搜神记,任昉述异记,王通元经中说,杜佑通典,李石续博物志,白居易六帖,李冗独异志,苏鹗杜阳编,段成式酉阳杂俎,刘肃大唐新语,孙光宪北梦琐言,赵璘因话录。自宋以后杂书尤多。不可悉记。又白虎通汉诸儒所撰,初学记唐张说等所著。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宋李昉等所撰也。

邵传曰。马史亡景帝,武帝二纪。礼乐等书。乃元成间褚先生补作。非迁之书也。观者宜审之。

葛洪西京杂记言洪家世有刘子骏汉书百卷。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书。有小异同耳。按班彪传曰。彪续司马迁为数十篇。未成而卒。帝命其子固续之云。班书总九十九篇之中。项籍诸传。则就马史本文而稍加删削。又踵其父。以成一家言。若果取刘歆汉书而为之。则固之全文。盖无几矣。然葛洪后经百千载。无一人言及于此。而皆以为出于班手何耶。

格致丛书曰。日本有古文尚书。乃徐福入海时所携也。欧阳公诗曰。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道真。顷年人问倭使。则答以无有云。抑传者误耶。

后汉书云儒者争学图纬。按图图谶纬七纬也。西汉末。夏贺良之徒为之。以为有经必有纬也。七纬者。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春秋纬。如易稽览图,干凿度,坤灵图,孝经授神契,钩命决,春秋演孔图,元命包,运斗枢,感精符。皆纬书也。

汲冢竹书之怪诞。不足道也。但其中有曰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亦似有理。然古记所谓穆王非在位百年。乃寿百年者信矣。

栎翁稗说曰。汲冢书多与六经不合。舜禹文王。皆被大恶之名。窃意如曹瞒者。自知恶稔。于是诬大圣。欲分其谤。穴地瘗书。以欺后世云。余谓汲郡与魏都相近。益斋此言。颇有所见。然汲冢书中如穆天子传。非后人所能撰。有不可晓也。

千字文。梁周兴嗣所编也。武帝取一千字。每字片纸杂碎。命兴嗣韵之。今考其文。唯女慕贞洁。纨扇圆洁。洁字重叠。或曰贞洁之洁当作絜。按秦本记云男女絜诚。乐毅传云不絜其名。庄子云以絜吾行。盖古二字通用。今韩濩所书千字文。作贞烈。未知有所考也。

杨慎曰。纲目朱子门人赵师渊奉师命所编。其疏舛固宜。今人以为出于朱子。合于春秋非矣。按朱子曰某尝作通鉴纲目。又曰许多文字。恐精力不逮。未必能成。未知杨之所言。有他所据耶。

历代史如资治通鉴,纲目,通鉴纂要,纲鉴大成等书。皆以编年为主。而唯吕祖谦十七史详节。有世纪列传。故尹斯文覃休。号博洽于文者。亟称此书为诸史第一。自变后此书不见于世。世又无笃好之者。余惜之。

玉台新咏。徐孝穆所编。多取闺情之作故名。犹后代之香奁集尔。其词过于绮靡。然语意婉丽。殊有风人之致。又高于唐矣。孝穆徐陵字也。

李东阳言选唐诗者。唯唐音为庶几。次则周伯弼三体若鼓吹。则多以晩唐卑陋者为入格。吾无取焉。余谓唐音之选。世号精粹。然其诗仅一千三百四十一首。而律绝尤少。且不及李杜韩集。未免疏略。鼓吹所编。只七言近体。而三体无古选长篇。其最优者。唯品汇乎。 杨仲弘言河岳英灵及中兴间气等集。皆唐人所选。而多主晩唐。王介甫百家选。除高岑王孟数家外。亦皆晩唐。他如洪容斋,赵紫芝诸选。多略于盛唐而详于晩唐云。时俗所尚如此。诗格之日卑。无足怪也。

高棅撰唐诗品汇。以武德以后为初唐。开元以后为盛唐。大历以后为中唐。开成以后为晩唐。又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晩唐为正变,馀响。其以陈子昂,李白为正宗。杜甫为大家者。最有斟酌。明人谓高廷礼唐诗品汇。大有功于诗教是矣。

唐诗之选伙矣。如唐诗正音,品汇,正声,鼓吹,三体诗,百家诗,唐诗类苑,十二家诗,唐诗纪之属。不可尽举。而至于宋诗。人非不笃好。而一无选汇之者何也。岂诚以宋诗为不及唐耶。

稗说曰。五代时高丽进别叙孝经一卷。记孔子所生及子弟从学事。又有孝经雌雄图。说日之环晕星之彗孛云。此书今未闻之。岂古有而今无耶。

说郛云周世宗时。水部郞韩彦卿使高丽见一书。曰博学记。其中有雾曰迷天步障。霜曰威屑。露曰教水。雹曰冰子。虹曰气母。星曰屑金云云。其语甚新。而所谓博学记。今不知何书也云。

稗史曰。剪灯新话。乃杨廉夫所著。惟秋香亭记。是瞿宗吉所撰。观其词气不类。可知云。余谓古今书籍。如此托名者何限。且新话中水宫庆会录。专取东坡志林。申阳洞记。专袭白猿传而少加櫽栝。其他莫不模仿为之。若剪灯新话则效颦又甚矣。

莺莺传。乃元稹自叙而假张生为说。今考其集中郑氏墓志及梦游春词可见。苏东坡诗注。以张生为张籍非也。

我东诗文选集不多。占毕斋所撰青丘风雅,东文粹。虽曰精抄而未免太简。虽东文选博矣。而主选者多以爱憎为取舍。续东文选尤甚。难免狗尾之诮。识者恨之。

韵会凡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二字。礼部韵只九千五百九十字。而龙龛手鉴至十六万馀字。契丹时辽僧所撰也。三韵通考。出于倭国。比略韵尤少而一览辄尽。便于考阅。故今用之。

格致丛书曰。古人书籍率皆手录。自唐始有板刻。至宋益盛云。盖木之灾于此甚矣。


著述[编辑]

按家语。孔子六十八岁。自卫返鲁。删诗书正礼乐。序易修春秋。七十一岁。感获麟而绝笔云。圣人之于著述。犹在晩年。况后人乎。 昔司马迁当汉中叶。作史记。班固作汉书未就。诏曹大家踵成之。晋孙盛作晋春秋。直书时事。桓温怒之。王韶私撰晋史。即除史职。使续后事。宋李焘作宋百官表。诏给笔札为通鉴长编。至于皇明。有通纪,宪章录,大政纪,昭代典则诸书。不能悉数。中朝宽大气象可见矣。 扬子云著太玄经。时人谓秪足覆瓿。独桓谭以为必传。夫人情好慕往古而轻忽俦类。信习见而骇所希闻。子云之遇桓谭亦幸矣。然子云作法言。蜀富人赉钱十万。愿载其名而不得。则其为时所重如此。岂若后世之士殚精毫素而湮灭无闻者哉。

周兴嗣一夕编进千字文。须发尽白。归而两目俱丧。死时心如掬泥丸。谢灵运尝半日吟诗百篇。顿落十二齿。孟浩然眉毛尽落。魏裳为楚史七十六卷。而心血耗以卒。余谓以此伤生。何异酒色之为害哉。

陆羽著茶经。王绩著酒经。师旷著禽经。桑钦著水经。崔浩著食经。王积薪著碁经。范蠡作种鱼经。甯戚作相牛经。伯乐作相马经。浮丘伯作相鹤经。至于佛书道书。皆谓之经。率多后人伪撰耳。

欧阳子曰。自古著书之士。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言之不可恃如此。余按唐之姚崇,樊宗师平生著述甚多。而其文章不传于后世。若此者何限。以此言之。今世之士勤力尽心于文字间。欲托以名不朽者。皆可非也。

碧云騢者。梅圣兪所撰。其中数款。訾毁范文正甚力。谓公薄于宗族。交结宦寺以得官。余怪之。后阅他书。有言圣兪平生不悦于范公。故为此书以传世。其人薄行如此。宜一生之坎轲也。呜呼向非文正之表表大节。则人岂有不信者乎。故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又说郛曰。魏泰托圣兪名作书。号碧云騢。以诋当世巨公。亦似然矣。

韩子苍题古今注后曰。崔豹汉魏间人。当干戈抢攘之世。能自见于翰墨。士生无事时。圆冠方屦。饱食嬉戏。亦足愧矣。余谓凡为士者。孰不欲读书行道于一时。而既噤不得施用。则其或托之空言。出于不获已也。故曰太上立德。其次立言。不犹贤于无所用心者耶。按崔豹晋惠帝时人。官至太傅。非不偶于世者也。子苍谓为汉魏间人。失之矣。古今注。崔豹所著书名。

容斋随笔曰。野史杂说。多得之传闻及好事者缘饰。故多失实。虽前辈不能免云。余谓非特杂说。古之史家记传。亦未必尽实。观者识其大槪可矣。

叶梦得曰。士大夫作小说杂记。所闻见本以游戏。而往往暴人之短。私为喜怒。此何理哉。欧文忠归田录。自言以唐李肇为法。而少异者不记人之过恶。君子之用心。当如是也。此言诚善。

吾学编序曰。古之作者。必雄杰不羁之才。胸中本有全书而不得试。乃著述以自见。王弇州曰。君子得志则精涣而为功。不得志则精敛而为言。以此观之。古人之有著述者。岂得已哉。皆有才学而不偶于时者之为也。然其所谓著述。又岂稗官小说之云哉。

皇明太宗朝。士人朱季友献所著书。专斥濂洛关闽之说。上怒曰。此儒之贼也。谤先贤毁正道。非常之罪。治之不可拘常例。即敕行人押季友还饶州。会布政府县官及乡之士。明谕其罪。笞以示罚。而搜检其家所著书。会众焚之。噫文皇此举。扶正抑邪之意至矣。不然则陆氏之学。不待阳明而盛行于世矣。

宋莆田郑厚曰。孟子非贤人。履周之地。食周之粟。常有无周之心。学仲尼而叛之也。使当时有能倡威文之举者。文武成康之业。庸可几乎。而轲徒以口舌求合。自谋利禄。今日说梁惠。明日说齐宣。皆陷之使为汤武之为。轲忍人也辩士也。仪秦之雄也。至譬之于诗礼发家市井贩妇。其丑诋圣贤极矣。而宋儒不之斥何也。

我朝二百年间。著书传世者甚罕。而小说之可观者亦无几。如徐居正笔苑杂记,东人诗话。李陆青坡剧谈。金时习金鳌新话。南孝温秋江冷话。曹伸谀闻琐录。成伣慵斋丛话。金正国思斋摭言。申光汉企斋记异。鱼叔权稗官杂记。李耔阴崖日录。沈守庆遣闲杂录。权应仁松溪漫录。李济臣侯鲭琐语。许篈海东野言。李廷馨东阁杂记,黄兔记事。车天辂五山说林。其未刊行者亦多。恐久而泯没也。今录于此。以备考云。

文字部[编辑]

文义[编辑]

汉书。尉佗曰。风闻老夫父母墓已坏。沈约弹文曰。风闻东海王源云云。魏任城王表曰。御史之礼。风闻是司。通典曰。御史闻风弹举而已。按左传风听胪言于市注。风采也。采听商旅之言。

陈平传平谢曰主臣注。犹惶恐。主击也。臣服也。言击服惶恐也。又见冯唐传及晋书。韩退之淮西碑字。曰悉主悉臣。亦此意云。

金错刀有二义。钱也刀也。汉食货志。王莽更造大钱。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此钱也。东观汉记。赐邓通金错刀。此刀也。杜诗金错囊垂罄。韩诗何须悋错刀。谓钱也。孟浩然诗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鳞。谓刀也。

稗史言淮南子曰日经于泉隅。是谓高舂。故梁元帝诗斜景落高舂。薛能诗隔溪遥见夕阳舂。皆本淮南子云。余谓夕阳舂之舂。谓为高舂。则未免语叠。以遥见二字观之。似指舂杵而言。如柳子厚诗空斋不语坐高舂。乃用淮南子语也。

宋马永卿云书尺称不佞。意谓不敢谄。非佞也。按左传曰诸臣不佞。汉文帝曰寡人不佞注。云佞才也。论语雍也不佞注。佞口才也。古者佞能通用。故佞训才。永卿之言似不是。

金虎有二义。文选诗望舒离金虎。言月离毕也。毕为西方宿故云。东京赋曰卒于金虎。樊川诗曰金虎知难动。谓小人贪德坚如金。谗言恶如虎也。

古书中凡言入海者。皆指海中洲岛而言。如击磬襄入于海。徐市入海求三神山。杜诗东将入海随烟雾是也。唯陆秀夫负帝入海。乃投诸海中者也。

楚辞曰握剞劂而不用。韵府云剞劂曲刀。刻镂刀也。古文多用剞劂字。皆取刊刻之义。而李鳌城为清江集序曰属余剞劂之云云。乃以删削义。误矣。

归去来辞曰恨晨光之熹微。按事文玉屑云晨光日影也。或曰日光也。晋简文帝诏曰耀晨辉于宇宙。渊明闲情赋曰悲晨曦之易夕。连昌宫辞曰晨光未出帘影黑是也。又园日涉而成趣。按尔雅云堂外涂谓之趋。趋与趣同。韵书趋亦作趣。如庄子举群趣者是也。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按小说云落霞乃飞蛾也。鹜逐蛾虫而欲食之。故所以齐飞。若云霞则不能飞也。此说甚曲。不足取也。又韵府群玉曰落霞或云鸟名。亦恐非是。

益州夫子庙碑曰。帝车南至。遁七曜于中阶。华盖西临。藏五云于太甲。二句张说悉不解。访之一行。一行言北斗建午。七曜在南方。有是之祥。无位圣人当出。华盖以下。卒不可悉云。余谓此句义。古人已不能解。况后人乎。徐陵玉台新咏序曰。灵飞太甲。高擅玉函。按列仙传。上元夫人出六甲灵飞致神之符。授武帝曰。此太上所撰。青真小童受此符于太甲中元。盖用此也。而杜诗五云高太甲。注者以为未详。近车天辂注释此碑文。而未免阙疑。大抵此等文字有出处。难以强解也。或谓太甲即太乙。恐不是。

扬雄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纂焉。按以计取物曰篡。或作慕非。然张九龄诗。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何大复诗曰江上弋人徒慕雁。此皆以慕为是也。

后汉书曰越骑营五百注。五百本作伍百。使之导引当道。陌中以驱除也。按行杖人亦谓五百。韩诗立召贼曹呼五百是也。

鳏寡孤独四者。宜无先后。而鳏居其首。盖女之无夫者。犹足自养。幼无父老无子者。有母有妻则亦有养焉。唯无妻者。不能为养。故其序如此。风俗通曰妇死腹悲。亦以主馈无人。故腹为之悲也。

西都杂记曰乾鹊噪而行人至。按格致丛书云鹊阳物。故曰干。田家五行书曰鹊噪早报晴明。故曰干。余谓古人以湿萤作对。则下说似是。 世说。桓温谓王敦为可儿。可儿即可人也。又陶渊明不欲束带见乡里小儿。小儿即小人也。按宋书作乡里小人。盖晋语人儿二字通用。

古语谓戏为狡狯。王方平曰吾了不作狡狯事是也。韩诗注。狡狯。小儿戏也。或以奸猾为狡狯则失之矣。

吴会谓吴与会稽也。南史。齐高帝手诏吴会二郡云。后人认为都会则误矣。

虞喜志林曰齐斧。凡师出。齐戒入庙受斧故云。张晏曰。斧钺也。以整齐天下。应劭曰齐利也。三说不同。

古者谓文为笔。故沈约云谢玄晖善为诗。任彦昇工于笔。庾肩吾论文章曰。诗既若此。笔又如之。杜诗曰。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樊川云杜诗韩笔愁来读是也。

三国志。孙权欲为子索关羽女。袁术欲为子索吕布女。后人谓娶妇为索妇。盖出于此。

古记曰。徐偃王生时正偃。故以为名。盖偃。即名也。韩碑云偃王诞当国。后人遂以诞为名。车天辂尝言以诞为名。古无出处。当以诞当国三字为句。诞如诗所谓诞将天威。诞弥厥月之诞也。似有所见矣。

平淮西碑铭曰尝兵洄曲。尝试也。如史记尝秦军之尝。

射干有三。一草名。一木名。一兽名。射音夜。汉人赋词多用之。射干草。今医家入药用。

古诗曰。穿林双不借。取水一军持。不借。尔雅云草履也。言其贱易得。不假借也。军持。梵语云甁也。常贮水随身净手也。

古人用阑干字多矣。如古诗北斗阑干及瀚海阑干百尺冰。玉容寂寞泪阑干。是横斜貌。释义又曰阑干板槛也。恐亦取横斜之意而名之也。

东坡词曰探支六月清风。按探支预借也。盖语录也。晋书。愍怀太子恒探二月以供嬖宠。又崔致远有谢探赐料钱状曰。探给三个月料钱云云。亦此意。

俗以二十为念。自唐已然。未知何义。按稗史。佛家以二十念为一瞬。以二十瞬为一弹指。又韵府群玉曰数珠百廿颗云。数珠即念珠也。无乃取义于此欤。

语谓物多。为无虑。本出汉成帝纪。言不用计虑。可知其数也。

古人称无恙无他。按恙。应劭风俗通曰毒虫能噬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劳问云。尔雅说文皆曰忧也。他。说文云蛇也。盖上古患蛇而相问得无他乎。今俗文书首称无他者此也。

杂说曰。借书一痴。还书一痴。或作嗤字。此鄙俗语也。韵书作瓻。盛酒器也。苏黄又作鸱。其义则同。未知何说为是。然余谓痴字。亦有意义。

晋殷羡为豫章太守。都下致书者百馀函。行次石头。尽投水中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作致书邮。世谓书信不传者为浮沈以此。 凡称高祖者。取其高大之义。玄孙者。取其玄远之义。故语曰有高祖而无高孙。有玄孙而无玄祖。今谓玄祖高孙者误矣。

阳先于阴。而不曰阳阴。必曰阴阳者。盖往来交合之义。如雌雄牝牡云耳。

陆务观云阳关三叠者。每句再叠而第一句不叠。若每句再叠。则通篇是四叠矣。此语是。古诗曰听唱阳关第四声。第四声。即观君更进一杯酒也。

古人诗云白鹭冲烟送酒来。按北魏时。谓诸曹之使为凫鸭。侗察官为白鹭。盖用此也。

笔记曰。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嘻吁。李白作蜀道难。因用之。乃知噫嘻吁三字为好云。今本作噫吁嚱。语意同耳。

诗评谓李杜韩诗。犹金鸱擘海。香象渡河。按佛书云闻佛说法。印证各有浅深。譬兔马象三兽渡河。兔渡则浮。马渡及半。惟大香象渡彻底截流。盖用此也。

诗家多使青灯字。不详出处。按韵府群玉曰。江宁县寺。有晋时长明灯。色变青不热。隋平陈。犹不灭云。以此观之。青灯借言佛灯可矣。


字义[编辑]

记。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注。耐古能字。又晁错传。胡貊之人其性耐寒。扬粤之人其性耐暑。按韵书。耐本作能。义同。

礼。方相氏率百隶时难以驱疫。按难通作傩。平声。韵府群玉云黄金为四目。熊皮为帽。作傩傩之声。今俗傩者。亦呼傩傩。盖古矣。

家语以黍雪桃注。雪洗也。杜诗佳人雪藕丝是矣。又史记沛公遽雪足注。拭也。如云雪涕雪耻。皆同义。

说文曰。独兽名。似猿而大。猿性群。独性特。猿鸣三。独鸣一。盖独之为字。取义于此。

尔雅云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如诗所谓施于中林。置之平林。盖皆以郊野而言。

褚。说文。衣之橐也。左传取我衣冠而褚之。又郑贾人将寘诸褚中以出是矣。庄子云褚小者不可以怀大注。布袋也。又按汉书。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褚絮装衣上中下。谓绵有厚薄之差也。文选曰华衮与缊褚同归。此褚字。韵会作纻。其义不同。

史记信陵君传。如以肉投馁虎注。馁奴罪切。饥饿也。韵书曰馁与餧同。张耳传。以肉餧虎。按礼月令曰餧兽之药毋出九门注。餧音伪。啖之也。社诗云回纥餧肉葡萄宫。又云仍为餧其子注。餧于伪切。饲也。然则餧与馁字恐不同。韵书或史记疑有误也。

史记曰。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种之以木。韵书。谷楮也。与禾谷之谷不同。诗云其下维谷。殷时祥桑谷共生于朝是也。

汉书房中歌曰飞龙秋游上天注。秋飞貌。按庄子有秋驾之说。谓驾马飞腾秋秋然也。荀子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扬雄赋曰秋秋跄跄入西园是也。

汉文帝临厕。韦昭谓夹二水而临其岸也。武帝踞厕见卫青注。居高临垂边曰厕。一云床边厕也。王弇州云武帝踞厕与慎夫人如厕。皆溷厕之厕也。此说似是。按厕初吏切。俗作入声读非。又厕杂也。乐毅传。厕之宾客之中是也。

汉书印何累累。绶若若耶。释者谓兼官据势也。又礼记累累如贯珠。累累盖是重累之义。而朴祥为顺天府使诗曰累累都护印。了了鬓如丝。 府使只一印。何累累耶。其误用事如此。若若。韵书云长貌。入声。或作上声恐非。

汉书金泥玉检注。检曰燕尾。今世书帖签也。后汉书皂囊施检注。今俗谓之排是矣。

孟光举案齐眉。说郛曰。案古碗字。谓举碗与眉齐也。张平子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谓青玉碗也。余谓此说必有据。然按说文。案几属也。史记。汉王赐群臣玉案之食。又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万石君子孙有过。对案不食。以食案观之。似未害。

神仙传曰。玉女投壶。天为(口+医)嘘。按(口+医)音咸。开口笑也。

汉以来官府皆名曰寺。鸿胪寺本以待四夷宾客。故摩腾竺法兰以白马负经。舍于鸿胪。今洛中白马寺。即其地也。后槪称僧居为寺云。按韵书。寺刹之寺。与官府之寺字同矣。

兰亭序崇山峻岭。汉书南有五领之领字。皆不从山。说郛曰。凡山有长脊有路可越。如马之项领故名。盖古字通用耳。

黎明语出吕后纪。徐广曰。黎犹比也。将明之时。此说恐误。盖黎黑也。黑与明相杂。犹云昧爽。宋程大昌考古编云迟明。未及乎明也。厥明质明则已晓也。尹海平言质明。乃将明之时。未能变色而相质问也。然质释义正也。程说亦未失矣。

古者书契。多用竹木或缯帛。邓禹言垂功名于竹帛是也。按拾遗记。张仪,苏秦佣力写书。遇见坟典。无所题记。以墨书掌及股里。夜还折竹为简写之云。凡简策篇籍字皆从竹。牍札缃素。义亦仿此。

古人字多借用。汉书曰匈诸宫人注。匈遗也。与人亦称匈矣。司马相如传。临邛令日往朝相如。则造谒人亦谓朝矣。魏文纪。以诗赋饷孙权。则赠物亦谓饷矣。伯夷传。仲尼独荐颜渊。则称誉亦谓之荐矣。范滂与母诀曰。大人割不忍之恩。则母可称大人。杨修与曹植书。有圣善之感注。谓武帝也。父亦称圣善。马援传。酾酒享军士。皆伏称万岁。潘岳闲居赋。称万岁以献觞。则万岁人臣亦通用矣。

古者未能铸铁。以石为鍼。故谓之药石。石即砭也。说文。砭字以石刺病也。然则以鍼代砭。出于后世耳。

古诗幕帐云(广+合)匝。寒山子诗。(广+合)匝万重山。按(广+合)一作匼。满也。然审其诗语。似是重匝之意。社诗马头金匼匝。谓金络头也。又云周绕貌。下说似是。

韩文曰与世抹𢫬。按抹𢫬。与抛𢫬义同。如言以手磨擦而抛弃之也。樊川诗荆璧横抛𢫬是也。又小说云摩挲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

侯鲭录曰。山东谓众多为洋。今谓海之中心为洋。亦水之众多处也。传称洋洋乎盈耳。洋洋乎发育万物。盖亦取此义也。

侯鲭录言陶人之为器。有酒经。古书。有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之语。盖经即甁也。

笔谈云除拜官职之除。犹易也。以新易旧曰除。如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阶除谓之除者。自下而上。更易之义。余谓除字。盖谓乘除之意耳。

小儿谓之赤子。颜师古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按稗史曰。韵会。尺通作赤。赤子之赤。本尺字。谓始生孩长不过尺馀。故曰赤子。犹成人不过一丈。故为丈夫也。

一字有数义。按医方。四字为一钱。一字乃二分半也。又谓香曰一字。山谷诗香字冷薰笼是也。又唐诗云几度朝回一字行。此盖言幷行也。 醉字从卒。醒字从生。盖以醉则死。醒则生矣。酗字从凶。谓以酒而凶也。至于卮觞与爵字皆有义。按纲目注云爵鸟名。象其形为器。取其能飞而不溺于酒。以寓儆戒焉。

凡责人以辞曰让。非分而得曰幸。男女不以礼交曰淫。空棺曰榇。有尸曰柩。馈死曰赗。衣服曰襚。圹曰竁。下棺曰窆。塡竁曰封。无主之鬼曰殇。又马善惊。故惊骇字从马。女善妒。故嫉妒字从女。

诗语不曰双雁而曰孤雁。不曰孤燕而曰双燕。说郛以为雁属阳燕属阴。阳数奇阴数偶故也。

扈从之义。古人皆以为未详。而按左传庄王伐郑。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注。养马者曰扈。炊烹者曰养。扈从之扈字。无乃此义耶。言以养马而从之。犹负羁绁从君之谓也。又韵会曰扈尾也。从从曰扈。余欲以此求正于博雅君子也。

世以好者为大。故谓大马大酒大米。以精者为细。故谓细马细酒细米。又大布大帛。即麁大之意。细人细作。即奸细之意。字同而义不同。 口也者。祸福之枢机也。故祸福二字皆从口。如吉凶之吉字。休咎之咎字。亦以是欤。或言士口为吉。小人之口为咎。

王纶曰。病有感有伤有中。感者在毛皮为轻。伤者兼肌肉稍重。中者入脏腑最重。如中寒中风中暑中湿中气中毒中者。谓邪入于中也。故为重病云。然则中字当作平声。中酒中寇之中。其义亦同。

佛语谓文句为偈。道书以一卷为一(二+弓)。按偈音揭。(二+弓)音周。真诰及说郛辍耕录皆用之。或作弓字误。

杨升庵曰。岭南志云蛮烟蜃雨无别晨暮。蜃。蛟蜃也。余意以蛮烟观之。蜃作蜒似是。按蜒音诞。蛮属南夷海种也。

皇华集中远接使于天使。多用雷览二字。雷恐作电是。电览本出华人简帖。盖谦言瞥看之义。

金时习游金鳌录。有北椧寺看牡丹诗。按椧字不见于韵书。今俗以刳木引水为椧。即方言所谓蔰音也。

我国用字。以水田为畓。米谷未满石者为䢏。柴束之大者为迲。皆意作也。柳公祖讱上疏。有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字皆有意。夷者大弓也。戎者十戈也。蛮者虫所变也。狄者犬所化也。倭者委弃人道也。以大弓故我国人善射云。未知此言出于何处。抑公创造语耶。


字音[编辑]

易曰云行雨施。又德施普也。论语博施济众。史记轻财好施。皆去声。书曰翕受敷施。孟子施施从外来。史记外施仁义。又设施之施。皆作平声。

易曰藉用白茅。孟子曰助者藉也。又史记枕藉酝藉躏藉因藉。皆去声。陆贾传。声名藉甚又狼藉。乃入声。时俗多作去声读非矣。

易曰必有馀庆。诗曰农夫之庆。并音羌。韵府云经书中庆字。多叶音羌。如一人元良万邦有庆是也。

诗曰行人彭彭。音旁。出车彭彭。驷𫘪彭彭皆如字。又诗曰其泣喤喤。锺鼓锽锽。按锽通作喤。音横。又诗织文鸟章。书厥篚织文。记士不衣织。并去声。织锦绮属也。

诗曰仲氏任只。又曰我任我辈。孟子曰门人治任将归。皆作平声。孟子曰不胜其任。又伊尹圣之任者。乃去声。但论语曰任重道远。与孟子治任之任。似是一意。而亦作去声何耶。

诗曰倡予和汝。易曰鹤鸣子和。记曰甘受和。又曰大羹不和和字。并去声。又调字。史记琴瑟不调。又三公典调阴阳。皆平音。如音调才调韵调字。乃去声。

车有二音。今俗多误用。按诗大车出车有车辚辚。中庸车同轨及徐绩字仲车。皆鱼韵音居。诗有女同车。史记污邪满车。庄子惠施五车及雪车麹车酒车河车辅车钓车及人姓名李左车。皆麻韵。尺遮切。刘禹锡诗精兵愿逐李轻车。亦作麻韵。押音者宜审之。

按韵书。炙燔肉也。诗或燔或炙。孟子脍炙及嗜秦人之炙。庄子见卵而思鸮炙。史记鹅炙牛炙冷炙行炙。皆去声。诗燔炙芬芬。书焚炙忠良。史记淳于炙輠。杜诗炙手可热势绝伦。韩诗雨淋日炙野火燎。皆入声。然则亲炙之炙字。似当作入声。

按尚书以上古之书故名。又主天子之物曰尚。如尚医尚食尚衣是也。尚去声。又韵书云尚书官名。作平声。而韦昭曰尚上也。言最在上总理也。如淳曰。主天子文书曰尚书。如主婿曰尚主。然则当作去声。杜诗已老尚书郞。王弇州诗青云尺檄尚书郞是矣。

史记画邑人王蠋注。画音获。齐西南近邑也。宋邢凯云孟子三宿出昼。当作画。字之误。又汉书霍光止画室中。此当作画室。

史记郭解赞人貌荣名。杜诗画工如山貌不同。又屡貌寻常行路人。又貌得山僧及童子。按貌皆入声。

稗史云貌音墨。今考韵书。当音邈。亦作貌。描画也。人貌二字。本出庄子。

庄子曰孰主张是张字。韵府作平音。而晏叔原诗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作去声用何耶。汉书供张东都门外。左传张吾三军之张字。皆去声。韩诗亦足张吾军。此也。

纲目大阴人嫪毒音虬爱。而翰林取才时。先朝朴判书好元读毒为毒落讲。不得除翰林。近时黄掌令汝一读为缪毒。合堂笑之。仅免落讲。黄是能文之士。而于纲目。盖未及领略耳。

按天下模楷李元礼。楷去声。乃协韵也。世多错认为平声。故曹梅溪博雅之士。而制忠清监司孙舜孝教书曰清风峻节李元礼之模楷。茂德高名韩吏部之山斗谬矣。沈一松赠余诗曰模楷符元礼。精英迈谪仙是矣。

晋书曰平生无长物。长馀也。去声。与冗长之义同。张长公汲长孺司马长卿长字。皆上声。洪忍斋律诗云朝端不复逢长孺。作平声用谬矣。 汉晋时人多称阿。乃语辞也。如曰阿戎阿咸之类。皆音遏。入声。曹操称阿瞒。陈后为阿娇。亦同意。又阿谁字出庞统传。阿难见佛书。 脉脉字出隋史。贺若弼曰何脉脉耶注。脉脉。有言不得吐之意。一说脉脉不悦貌。陈济曰脉本作脉。按韵书及说文注云脉目略视也。陈说似是。如古语冷眼相看不相亲之意。

沈括笔谈曰。楚词招魂句尾。皆曰些。今夔峡湖湘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些。乃楚人旧俗。按些苏个反。唯些小字为平声。今人或作平声用误矣。

杜诗饭抄云子白。东坡诗白首尚抄书。简斋诗远客新抄陆氏方抄。皆作平声用。按抄亦作钞。又写录之目曰抄。楮币亦曰钞。此则去声。 稽首之稽字去声。而华使黄洪宪诗曰东国衣冠尽拜稽。中朝之人。亦失于押韵何耶。我国则虽以文章自名如容斋,湖阴。亦未免此失。多平辨平上去声而用为律对。盖于字学未精耳。

道学之外。经学史学尚矣。至于字学。亦不可缺。而我国人鲜能致意。非但字义。如音韵高低。多不了解。如是而可与论诗乎。杨诚斋曰无事好看韵书。又晁景迂日课识十五字。此可为法。


差字有五音。一支韵参差。一佳韵使也。又佳韵简也。一麻韵错也。又等差也。一封韵去声。病除也。射有四音。泛言射则音赦。以射物而言则音石。官名仆射音夜。律中无射及诗矧可射思。并音亦。庄子邈姑射之山音亦或音夜。又缪有四音。谥则音穆。如秦缪鲁缪之类。姓则音妙。绸缪音樛。纰缪音谬。背戾也。又行有四音。一庚韵步也。一阳韵伍也。一敬韵德行也。一样韵次第也。

字音之异者。如於戏音呜呼。子谅音慈良。齐衰音咨崔。从臾音纵勇。陂池音坡陀。毒冒音代妹。款乃音奥霭。冒顿音墨特。休屠音朽除。阏氏音焉支。万侯音墨其。可汗音克韩。此类甚多。

世俗作字。偏旁多误。如博协二字从十。杨州之杨从才。沐浴之沐无点。沭阳之沭有点音述。赐惕及铅锡疆场字。并无横画。阳场及镂锡字。乃有横画。学者不可不知。

平上去入为四声。而如甲叶甘含之类。谓之合口声。本朝崔世珍最晓汉音。著四声通解。以传于世。余赴京时。见安南国人用合口声。中朝南方人亦间用之。与我国之音相近。而中朝官话则绝不用合口声。王世贞言大江以北。渐染胡语。沈约四声。遂阙其一是也。按性理大全曰。胡僧了义。始以三十六字为翻切毋。夺造化之巧。今字母反切。盖出于此。

韵书。咳或作欬。喉或作款。叹或作叹。喷或作歕。啸或作歗。至于欷歔欨歌字皆从欠。盖古者欠与口同义。或谓吴歈之歈字。当通作喻。未知然否。

翰。羽毛也。平声。如文翰词翰屏翰藩翰。并去声。诗云之屏之翰。选诗云弱冠弄柔翰是也。然高适诗则是弄儒翰。作平声用何耶。按韵府。晋张翰音去声。而古人谓翰字季鹰。乃羽毛之义。当作平声。又瀚海北海名。小说以禽鸟卵育于此故名。今东北海岛。水禽多产卵。胡人常取食云。然则瀚亦当作平音。韵书作去声。

泷水之泷音双。句读之读音豆。月氏之氏音支。先零之零音连。献尊之献音荷。宁馨之宁音甯。选懦之懦音软。盟津之盟音孟。矰缴之缴音勺。枹鼓之枹音孚。纶巾之纶音关。牺尊之牺音梭。率更之率音律。落魄之魄音拓。椎结之结音髻。戏下之戏音麾。受釐之釐音僖。旁魄之魄音薄。旖旎之旎音傩。玄端之端音冕。皋比之比音皮。涒汉之汉音滩。井干之干音韩。伍员之员音运。隆准之准音拙。袒免之免音问。按宛委馀篇。伍员之员字为去声。而韵府群玉作平声。未知孰是。

干支中丑字本上声。而俗作入声。壬字乃平声。而俗作上声谬矣。又辰音辛。而俗作真音。以与申同音故也。

周礼中奇字。如法为瀍。柄为枋。邪为袤。美为㜫。呼为呼。拜为?韶。韶为(殸+吕)。怪为傀。暴为虣。鲜为鱻。槁为薨。螺为嬴。鱼为(虍+鱼+攵)。吹为龡。埋为狸。陔为祴。摘为硩。骇为駴。掬为(艹+大+车)。艰为囏。魅为鬽。盖古文也。

朱之蕃海篇心镜。论字义音律曰。五音一宫土音。舌居中。二商金音。口开张。三角木音。舌缩却。四征火音。舌柱齿。五羽水音。撮口聚。又曰东方喉声。何我刚谔歌可康各之类。西方舌声。丁的定泥宁亭听历亭之类。中央牙声。更梗牙格行幸亨客之类。南方齿声。诗夭之食止示胜识之类。北方唇声。邦庞宾壁白墨朋密之类。即此而究之。则声律之清浊。可易分矣。

芝峯类说卷七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