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苟全先生文集/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苟全先生文集

1831年
卷一

苟全先生文集序[编辑]

外高祖苟全先生。私淑陶山之门人。盖尝往来啸皋,月川,寒冈三先生之门。一时之论先生者。谓经学精邃。传钵于川翁。文章奥健。承楷于皋老。而礼学纯粹则袭训于泗水也。当时愚伏,旅轩,沙溪,石潭,踈庵,溪岩诸贤。无不推先生为畏友。则先生之见重于一时可知也。独其立身最晩。当昏朝棼浊之际。平日之所出入游从者。率多趍附时议。左右怵迫。动以祸福。而终不能易先生之所守。孤立于颓波激浪之中。而毅然不自失焉。先生之在当时。庶几其不缁不磷者。而不知者或病其不能高蹈远引。此则先生非不能也。不得已也。当是时。亲年老矣。不暇度时之不可。而日望其荣养焉。不啻如欧阳生之父母。以先生之纯孝。其果拂亲意乎。故先生之仕也。常不乐于在朝。而只欲觅小县为养而止耳。嗟呼。先生之解新安龟也。从容白大人公。欲寻其遂初而不可得。则顾二子曰君亲之间。不得自由。要为吾所可为者而已。其意亦可悲矣。先生抱负甚大。雅有经济之志。其寓南阳里。自称草庐子。盖有意于躬耕之翁。及其扼于时。不得行其所学。而亦不能以意去就。则又以苟全名焉。先生之才之学。一无所试也。然观先生之治新安。可知其施之无不宜。而愚伏先生常恨经席不得与先生同登。则其学之宜于致君又可见也。不暇浅㢢小孙一二谭也。先生之没。县人享先生于槃泉精舍。而先生之门人塔窝南公亨会与先生孙生员公扬烈。裒先生遗文为十馀卷。而未及缮写为净稿。尝以校雠之役。托之懒隐李学士东标。功未及而李公不幸。今光庭亦老矣。与先生玄孙进士尔铭五代孙生员泰运诸人。重加勘正。附以诸公道述先生者。为文集六卷。更蒐巾衍所藏古记及先生日录。究其言行始终。为行状年谱附诸其下。而又叙其编摩颠末如右。书之卷首。

上之二十年甲子日南至。平原李光庭谨书。

后序[编辑]

文章载道之器。离于道则文虽善。君子不取也。国朝儒林之盛。岭南甲于八路。古之学士大夫辄推为邹鲁。盖以名贤辈出。倡明道学。不专以文章见称也。永嘉。岭之大州。我金又永之望族也。丽朝以来。固已诗礼著闻。迄于国初。宝白堂先生始大显焉。先生即寒暄金文敬道义之友。而蚤阐嵬科。文学冠一世。官至玉署薇垣长。言论风节。至今为乡邦之矜式。俎豆以尸祝之。先生之后五传而为苟全公讳中清。自少擩染家训。学有渊源。长则从游于郑寒冈,赵月川,朴啸皋之门。尽得性理典礼之奥。壬辰岛夷之乱。以白衣讨贼。旋登万历庚戌第。践历㙜阁。仍值昏朝否运。自屏田野。间尝一充行台赴京。而归即除银台。亦不就。竟卒于乡庐。噫公生长文献之家。又得贤师友以为依归。立朝数十年。历敭内外。其经礼讲讨之说。出处事为之实。必多有不朽之传。而岁月寝远。家乘散佚。平生著述什不存一二。吁可惜哉。然其为文。真正平实。根据理义。不沾沾为作者家法。而绳墨自中于闽洛。诗亦忠厚感发。往往不失三百篇宗旨。观于倡义时䟽檄及朝天日录。犹可识全鼎之一脔矣。况乎晩年树立。卓然不挠。自号曰苟全者。不待诸葛公梁甫之吟。而想见其平日所存。则玆岂非有得于传受而然欤。吾先祖文忠公与公为族兄弟。挽公诗有曰同宗何幸有公贤。私淑陶山学月川。斯一言亦足为公重也。公之后孙荣宅等。裒辑公若干诗文。附以年谱家状。编为一书。以余为文忠之后。征弁卷之文。顾此眇末何敢为役。而义有不可辞者。谨略叙本末而归之。后之览公集者。一言蔽曰载道之文。则亦可谓知公也夫。

崇祯三己丑阳月下澣。文忠公后孙通政大夫前行成均馆大司成鼎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