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范文正公集 (四部丛刊本)/别集卷第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别集卷第三 范文正公集 别集卷第四
宋 范仲淹 撰 宋 楼钥 撰年谱 景江南图书馆藏明翻元天历本
政府奏议目录

范文正公别集卷第四

    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

余尝览释教大藏经究诸善之理见诸佛菩萨施广大

慈悲力启利益方便门自天地山河细及昆虫草木种

种善谕开悟迷徒柰何业结障蔽深高著恶昧善者多

见性识心者少故佛佛留训祖祖垂言以济群生以成

大愿所以随函类众圣之诠揔为大藏凡四百八十函

计五千四十八卷录而记之俾无流坠余庆历初任知

政事时西虏背惠侵扰边隅劳师困民以殄凶丑圣人

爱民恤士命余宣抚河东㳂边居民将士涂中寓宿保

德水谷之传舎偶于堂檐罅间得故经一卷名曰因果

识见颂其字皆古隶书乃藏经所未录而世所希闻者

也余颇异之启轴而观乃十六国大阿罗汉为摩拏罗

多等诵佛说因果识见悟本成佛大法之颂也一尊七

颂揔一百一十二颂皆直指死生之源深陈心性之法

开定慧其明之宗除烦恼障毒之苦济生戒杀诱善祛

邪立渐法序四等功德说顿教陈不二法门分顿渐虽

殊合利钝无异使群魔三恶不起于心万法诸縁同归

于善余一句一叹一颂一悟以至卷终胸臆豁然顿觉

世縁大有所悟傥非世尊以六通万行圎明慧鉴之圣

则无以至此方知尘世之中有无边圣法大藏之内有

遗落宝文谨于府州承天寺命僧归依别录藏之厥后

示诸讲说高僧通证𦒿逹皆未见闻莫不钦信后于戊

子岁有江陵老僧慧喆见访因话此颂诸圣秘密世所

希闻喆传之于武陵僧普焕处宝之三十馀年未逢别

本余因求副本正其舛駮以示善知故直序其事以纪

其因时戊子仲春高平范仲淹序

    窦谏议录

窦禹钧范阳人为左谏议大夫致仕诸子进士登第义

风家法为一时标表冯道赠禹钧诗云燕山窦十郎教

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人多传诵禹钧生

五子长曰仪次曰俨侃偁僖仪至礼部尚书俨礼部侍

郎皆为翰林学士侃左补阙偁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僖起居郎初父禹钧家甚丰年三十无子夜梦亡祖亡

父聚谓之曰汝早修行縁汝无子又寿𥮅不永禹钧唯

诺禹钧为人素长者先家有仆者盗用过房廊钱二百

千仆虑事觉有一女年十二三自写劵系于臂上云永

卖此女与本宅偿所负钱自是远逃禹钧见女子劵甚

哀怜之即时焚劵收留此女祝付妻曰飬育此女及事

日当求良匹嫁之及女笄以二百千择良匹得所归后

旧仆闻之归感泣诉以前罪禹钧不问由是父子图禹

钧像日夕供飬晨兴祝寿公尝因元夕往延庆寺烧香

像前忽于后殿堦侧拾得银二百两金三十两遂持归

明旦侵晨诣寺守候失物主须㬰见一人泣涕至公问

所因其人具以实告曰父犯刑至大辟遍恳至亲贷得

金银若干将赎父罪昨暮以一相知置酒酒昏忽失去今

父罪巳不复赎矣公验其实遂与同归以旧物还之加

以恻悯复有赠赂其同宗及外姻甚多贫困者有䘮不

能自举公为出金葬之由公葬者凡二十七䘮亲戚故

孤遗有女未能嫁者公为出金嫁之由公嫁者孤

凡二十八人故旧相知与公有一日之雅遇其窘困则

必择其子弟可委以财者随多寡贷以金帛俾之兴贩

自后由公而活族者数十家以至四方贤士赖公举火

者不可胜数公毎量岁之所入除伏腊供给外皆以济

人之急家惟素俭器无金玉之饰室无衣帛之妾于宅

南构一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文行之儒延置师

席凡四方孤寒之士贫无供须者公咸为出之无问识

不识有志于学者听其自至故其子见闻益博凡四方

之士由公之门登贵显者前后接踵来拜公之门必命

左右扶公坐受其礼及公之亡蒙恩深者有持心䘮三

年以报其遗德先是公之亡祖亡父梦中告以无子及

寿数不永后十年复梦其亡祖亡父告之曰汝三十年

前实无子分又寿促我尝告汝今汝自数年以来名挂

天曹阴府以汝有阴德延筭三纪赐五子各荣显仍以

福寿而终死后当留洞天充真人位言讫复祝禹钧曰

阴阳之理大抵不异善恶之报或发于见世或报于来

世天网恢恢踈而不漏此无疑也禹钧愈积阴功年八

十二沐浴别亲戚谈咲而卒五子八孙皆贵显于朝廷

后之称教子者必曰燕山窦十郎云

  某祖与窦公故人祖尝录于书册以示子孙为法

  惜其不传天下故录以示好善者庶见阴阳报应

  之理使恶者知所戒焉参知政事范某述

    上张侍郎

某启闻汉相出守遽彰集凤之仁蜀客寓言适起攀鸿

之志是则感深者惠来而熟间希远者景附以诚宜矧

尝赫赫之瞻敢昧菁菁之乐恭惟留守侍郎崇宣古道

茂冠人𢑱濬雅量于玉渊耀华勲于金册经纬抗鲁云

之作论思倾丹石之𠂻仁助南薫下觧吾民之愠道侔

东易旁洗庶物之心繇是仙贯日升天姿昼接皇坟帝

典奉国府之谘询周纪汉纲振宪司之风议台霜载厉

心水弥清故得穆穆顾怀师师属望参万微之景业升

九序之康歌象先以清净加人元崇以应变成务梓人

之政大斵于周邦金鉴之功景锵于唐室翊宣帝问钦

叙畴伦羲鼎载𦎟既观于烹飬鲁卮在庙俄鉴于歆盈

不尽君子之馀廼起逹人之观剧言黼扆牢让台衡天

章开均逸之慈国论仰知荣之躅今则倚毗载重名教

荐登鸣玉北门寔奉观书之座分珪南阙崇司受箓之

都弥重国威益严庙寄萧侯关内郁隆炎汉之基旦相

陜东雅布崇周之化一人为之安抚四国为之承流莫

不凝飬粹灵惠绥美俗东阳之扇动揖清风武昌之楼

静延明月仪刑乎仁寿之域啸歌乎逍遥之𭏟浩气载

盈仁声允塞然而三辅之隩适贺带安庶邦之怀未忘

高仰伫见日围迅命星驾严归兔𫟍风移爱甘棠而益

茂龙池天近著温树之重芳浃丽泽于百灵蔼英声于

亿载如某者艺踈芳润行愧直清蜉蝣之术未充蝘蜓

之嘲奚解依经敏学耻读非圣之书约史徇名勉附青

云之士实偶登三之盛𫉬从旅百之先洽呦呦之鸣误

膺于宸选循婉婉之书谬厕于宾荣讵兴沈后之嗟尚

兾腾夷之遇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

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远者近者鼓之舞之某颙若

望风惠然入国六经之教郁郁成文三月之韶洋洋在

耳而况某将趋列镇实附宏都弗违鸡犬之音密奉马

牛之境小国之仰大国亹亹诚敦先知之觉后知循循

岂倦窃效封人之请顾观魏相之威虽才异唐英未入

晋公之幕而时同汉秀庶登梁孝之园如此则慕孤

之云或为霖而有助效百年之干幸构厦以无遗迹预

洪钧惠闻凾夏某卑情无任俟恩激切知归之至

    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启

某启闻乐府宏开金石有发挥之望灵台峻立风云无

隐晦之姿延群奏以咸宣俯多祥而益辩其况当具瞻

之际凝真览之明激扬驾说之音妍丑思皇之俊咸歌

乐育熟议密藏恭惟知府侍郎声盈天湍道润金壁俨

神锋而不耀蕴宝器以难名禀自诚之德之纯赋将圣

之才之美明明诏下诸侯修北海之书穆穆宾来天子

得平津之䇿自是蹈扬仙室迁历帝闱青简婉微谨周

孔之垂法王书雅奥含虞夏之遗风故能辅翊天家参

修皇极沃心必符于舜好论思岂止于曹随万化景彰

诸华砥定一穴是问属慱阳之有忧六府既瞻异延平

之不惧密辞岩座逊请藩庭周人讵有于流言鲁哲曾

无于愠色今则屏临三辅岳镇万封辍妙筭于庙中抗

雅歌于阃外束兵之伍乐寿域以何长含哺之氓赏春

台之不足伫见下从佥论上迪宸谋金堤启途黄枢正

神明百揆舞蹈万邦如某者善远芝兰言踈黼黻静忘

位大明礼乐不贻唐相之惭尽飬圣贤更广周文之意


窥圃顾玉器之未成进异括囊愧金声之不振景高山

而讵至腾夷路以何稽幸以亨会景炎贲搜寒俊方领

矩步入拜侍郎之庭载纚垂缨出预将军之幕当瓜期

之未及犹蓬累之斯行伏遇侍郎启辟圣门仪形俊域

实斯文之东道乃吾党之南车是兴请见之辞稍露盍

归之志虽拳拳希圣曾无日月之阶而肃肃之贤当有

神仙之叹庶乎韩宣此日得言在鲁之文𠮷甫异时愿

上维嵩之颂兾亲黄阁永戴洪钧下情无任

    赋林衡鉴序

人之心也发而为声声之出也形而为言声成文而音

宣言成文而诗作圣人稽四始之正笔而为经考五声

之和鼓以为乐是故言依声而成象诗依乐以宣心感

于人神穆乎风俗昭昭六义赋实在焉及乎大醇既醨

旁流斯激风雅条散故态屡迁律吕脉分新声间作而

士衡名之体物聊举于一端子云语以雕虫盖尊其六

籍降及近世尤尚斯文律体之兴盛于唐室贻于代者

雅有存焉可歌可谣以条以贯或祖述王道或褒赞国

风或研究物情或䂓戒人事焕然可警锵乎在闻

国家取士之科縁于此道九等斯辨寸长必收其如好

高者鄙而弗攻几有肴而不食务近者攻而弗至若以

莛而撞锺作者几稀有司大患虽炎炎其火玉石可分

而滔滔者流泾渭难见曷尝求备且务广收故进者岂

尽其才而退者愈惑于命临川者鲜克结网入林者谓

可无虞士斯不勤文何以至撰述者既昧于向趣题品

者复异其好尚绳墨不进曲直终非仲淹少游文场尝

禀词律惜其未𫉬窃以成名近因馀闲载加研玩颇见

规格敢告友朋其于句读声病有今礼部之式焉别析

二十门以分其体埶叙昔人之事者谓之叙事颂圣人

之德者谓之颂德书圣贤之勲者谓之纪功陈邦国之

体者谓之赞序縁古人之意者谓之縁情明虗无之理

者谓之明道发挥源流者谓之祖述啇㩁指义者谓之

论理指其物而咏者咏物述其理而咏者谓之述咏类

可以广者谓之引类事非有隐者谓之指事究精微者

谓之析微取比象者谓之体物强名之体者谓之假象

兼举其义者谓之旁喻叙其事而体者谓之叙体緫其

数而述者谓之緫数兼明二物者谓之𩀱关词有不羁

者谓之变态区而辩之律体大备然古今之作莫能尽

见复当旅次无所捡索聊取其可举者类之于门门各

有序盍详其指古不足者以今人之作者附焉略百馀

首以示一隅使自求之思过半矣虽不能贻人之巧亦

庶几辩惑之端命之曰赋林衡鉴谓可权人之轻重辨

巳之妍媸也所举之赋多在唐人岂贵耳而贱目哉庶

乎文人之作由有唐而复两汉由两汉而复三代斯文

也既格乎雅颂之致斯乐也亦逹乎韶夏之和臣子之

心岂徒然耳若国家千载特见取人易方登孝廉举方

正聘以伊尹之道䇿以仲舒之文求制礼作乐之才尚

经天纬地之业于斯述也委而不论亦吾道之志欤时

天圣五年正月日高平范仲淹序

    贺胡侍郎致仕

伏审侍郎进清崇之爵谐高尚之风𦒿德尊隆睿恩深

厚荣映之下庆仰居多恭以侍郎诚明自天进退由道

宣三德于夙夜𬒳四纪于龙光赫有华名密多阴施囏

难险阻尽力乎三朝富贵崇高致身乎五福而乃起逹

人之观引大夫之年聦明不衰止足自处国家兴廉让

之节䟽涣汗之仁宠数优贤休声载路耀锦南国邑子

荣太守之归挂冠东门都人蔼丈夫之叹为儒及此其

乐何涯伏惟上为圣朝倍保崇重舜好清问方体貌于

𪧐贤国有老成尚弥缝于显道某久荷钧录卑情无任

荣观景仰之至

    知杭州谢两地启

某启三月二十一日敕差知杭州军州事东南得请夙

夕趍程地重寄优感深愧集窃念某生禀迂拙进当盛

明述不臻于圣门迹久尘于荣路领出师之重任曾莫

有功参论道之近司亦惟无状清光旋远晦昧所宜爰

假会藩即从便道过于桑梓见故老以相荣处兹江湖

与嘉鱼而共乐允为天幸岀自陶成玆盖集贤相公权

衡以诚神明其照俾蒲柳之微质𬒳霖雨之大私惟寅

奉于官箴庶钦崇于钧造感惧激切依归之至

    移苏州谢两府

罪布四方大不可掩宠分千骑得之若惊仰雷霆之霁

威加霖雨而蒙润报君何道杀身有宜窃念某生于唐

虞学于邹鲁一箪之乐素伏于丘园四库之游滥升于

台阁而自践扬諌列对越清光允出遭逢诚当感槩事

君无𨼆必罄狂夫之言渉道未深终乖智者之虑俟窜

居于楚泽尚假守于桐庐风俗未殊足张条教江山为

助宁慕笑歌鹤在阴而亦鸣鱼相忘而还乐优㳺吏𨼆

谢绝人伦岂谓蒙而克亨幽而致显屡改藩之寄莫

非名部之行宗族相荣搢绅改观此盖相公仁钧大播

量泽兼包示噩噩之公朝存坦坦之言路道玆优渥屈

彼典𢑱茂扬天子之休纯彼幽人之𠮷某敢不黾勉王

事窹𥧌政经佩黄裳之文庶扬于易教咏朱绳之直无

忝于诗人上酬乃圣之知旁荅具瞻之造过此以往不

知所裁

    谢夏太尉

某蒙恩授前件官者金石之言方形于清举𢇁纶之命

𬒳于鸿私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斯盖某官

栋梁王室篁鼓天声痛么么之戎夷敢䖍刘于封鄙是

求参赞将肆殄夷谓某经术粗通可以识国家之体谓

某愚𠂻素悫可以尽兵民之心奏逹九清增辉多士敢

不竭其素蕴辅之至诚震耀我国威张皇我帝筭晋公

之幕力希唐士之谋能虞帝之庭誓献有苗之俘馘英

仪所⿲氵身攵狂言不诬

    谢贺正启

某启伏以青祇布职珠纬穷天授岁律以端时建斗杓

而首序贺牍未驰于便置繁文⿺辶处枉于圜封荷勤恳之

相先辄佩蔵而无斁履兹令且倍纳殊休

    论西事札子

臣闻兵家之用在先观虗实之势实则避之虗则攻之

今縁𫟪城寨有五七分之备而关中之备无三二分若

吴贼知我虗实必先胁𫟪城不出战则深入乘关中之

虗小城可破大城可围或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縁𫟪

懦将不能坚守则朝廷不得高枕矣为今之计莫若且

严边城使之久可守实关内使无虗可乘西则邠州凤

翔为环庆仪渭之声援北则同州河中府扼鄜延之要

害东则陜府华州㩀黄河潼关之险中则永兴为都会

之府各须屯兵三二万人若寇至使𫟪城清野不与大

战关中稍实岂敢深入复命五路修攻取之备张其军

声分彼贼势使弓马之劲无所施牛羊之货无所集三

二年间彼自困弱待其众心离叛自有间隙则行天讨

此朝廷之上策也又闻𫟪臣多请五路入讨臣窃计之

恐未可以轻举也太宗朝以宿将精兵北伐西讨艰难

岁月终未收复縁大军之行粮车甲乘动弥百里虏骑

轻捷邀撃前后乘风扬砂一日数出进不可前退不可

息水泉不得饮沙漠无所𫉬此所以无功而有患也况

今承平岁久中原无宿将精兵一旦兴深入之谋系难

制之虏臣以谓国之安危未可知也然则唐汉之时能

拓疆万里者盖当时授任与今不同既委之以兵又与

之税赋而不求速效故飬猛士延谋客日练月计以待

其隙进不俟朝廷之命退不关有司之责观变乘胜如

李牧之守𫟪可谓善破虏矣惟陛下深计而缓图之

    道服赞

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

范仲淹请为赞云

道家者流 衣裳楚楚 君子服之 逍遥是与

虗白之室 可以居处 华胥之庭 可以步武

岂无青紫 宠为辱主 岂无狐狢 骄为祸府

重此数师 畏彼如虎 旌阳之孙 无忝于祖

    钓台诗

汉包六合罔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

云台争似钓台高

    送饶州董博士讳渊𭶑鹿鸣燕之后举送诗

畨国英豪富鲁儒同时举送起乡闾文章耻学杨雄赋

议论羞谈贾谊书喜得明珠三十六恨遗壮士二千馀

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归乘驷马车

    送徐𠃔升归九华

重君乐诗书孜孜不知老白发未治生惟设圣人道爱

君妙山水所得是神气尺素写林峦𨗿有千里意念日

江南行孤云无系程直指九华峯去扫先君茔却来华

阳川邀我溪上盟行歌紫芝秀坐啸清风生炼真变金

骨飘飘朝玉京结成物外㳺忘此天下情

   鄱阳在江左𭈹古郡昔之为守者固多以贤称

   者仅九人而杰出于九贤之中又止唐之颜鲁

   公 本朝之范文正公可谓难得也巳二公名

   氏在史官大节在天下至于文章散落人间虽

   茟端㳺𭟼之馀而典雅纯实可以经世而出治

   垂久而行远盖其所飬得天地之正气故文亦

   如之然是邦实二公旧治独无墨本而间见于

   他处诚阙典也翊摄乏此来首访而得之鸠工

   𨩐板以传不朽斯人之眷眷二公虽不系于文

   集之有无然使学士大夫家有其书如潮人之

   于退之柳人之于子厚因书以致其师仰敬慕

   之意不犹愈于甘棠之思乎干道丁亥五月既

   望邵武俞翊谨识

番阳郡斋州学有

文正范公文集奏议岁久板多澷灭殆不可读判府太

中先生尝谓此郡太守名德如日月之照终古不泯者

在唐则颜鲁公本朝则范文正公文正之集士大夫过

郡者莫不欲见其可不整治乎于是委属寮以旧京本

丹阳集参校且捐󠄂公帑刊补之又得诗文三十七篇为

遗集附于后其间尚有舛误更俟后之君访善本订正

淳熙丙午十二月日郡从事北海綦焕谨识

   朝奉郎通判饶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宋钧

  朝请大夫知饶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赵旧樴

   嘉定壬申仲夏重修 范文正公别集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