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菊圃集/卷十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一 菊圃先生集
卷十二
作者:姜朴
1775年

策文题

[编辑]

问昌黎集

[编辑]

问。昌黎一部书。其大軆举经引圣。力排佛老。有拨衰反正之功。馀亦宏淹奥衍。畅达事理。殆非后世文人所可拟及。则其可许之以佐佑六经。扶益世道。而无欠处。无错处否。以原道一篇言之。程子谓孟子后能将许大见识寻求者。才有此人。而却曰言语有病。朱子称自古罕有人说得端的。惟退之原道。庶几近之。而却曰其言不精。如何为大见识寻求。如何为庶几近之。而其中病处在甚语。不精处在何言。道与德为虚位。杨诚斋曲为注䟽。而杨龟山则非论之。正心诚意。将以有为。王介甫讥之。而尹彦明特为发明。诸人所见之不同。何欤。五原作于一时。而程子独以原性为少作。四杂类为一编。而或本特以崔山君为别传。其义何居。伯夷颂。先儒亦许以甚好。而作论反之者谁。毛颖传。举世大笑以为怪。而题后美之者何。上赵憬,贾耽诸宰前后书。不避苟冒之嫌。答张籍,李翺诸人一二书。颇有遂非底意。论佛骨何等气节。而毕竟被大颠动得。恁地斥异端。本生家计。而忽地把墨翟对待夫子。其学莫无欠执守工夫。没精细见得否。禘祫之议。改葬服之论。可谓不悖于礼意。复仇之状。钱重物轻之奏。亦可谓通悉于政律治軆欤。樊注谓进学解。出于东方朔客难。而公过之者。果是真见。而孙樵之谓公之穷以此者何说。张文潜谓送穷文出于子云逐贫赋。而文彩过逐贫者。亦果为的论。而晁无咎之系之于续楚辞者。抑何意欤。或谓公之文。宏富法相如。精粹入道理法刘向。字字有法法左氏,马迁。其言之得失何如。世尝说有唐文章。必曰韩,柳。未知公之文比子厚。优劣何如。公之为文祭子厚曰。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盖推之也。而子厚则以帽子讥淮西碑。又曰。退之左飡右粥。不如吾仰父俯子。何其轻之甚也。朱子谓读鹖冠。不如子厚辨之精密。公似有不及子厚处。而刘观堂以谏张仆射击球。较劝睦州服气书。而有人材相去之言。然则子厚亦遽不及公矣。将何所了决欤。歌行近軆。于公固非上乘。而秋怀数首及暮行河堤上等篇。高棅谓之颇逮建安。和卢云夫寄示盘谷子诗。苏东坡谓之不减子美。此可谓词垣定论欤。陈齐之所谓无卢公豪气者。在何语。西清诗话所谓为退之雪冤者。在何事。寿阳驿园花兼巷柳之句。许彦周赋梅。不独广平之评。其果一一指陈欤。大抵古之君子。修德而已。德成而言则不期文而自文。退之因学为文章。而以至于有得也。是所谓第一义去学文字。第二义乃去穷道理者。故看得不亲切。语得欠精细。往往不免为后生新学所指议。况乎近世人士文理灭裂。见识茫昧。徒事剽窃以觊功名。其中一二号为博学者。亦不过粗率迂浅。无裨世道。否则掇拾训诂笺注以自文餙。欺己欺人而已。否则词华靡薄。闘奇矜艶而止耳。一生舍命。尚不能窥退之之外笆。则文理之宏淹畅达者。今亦不可得见。其何望引圣经排异学。而有拨衰反正之功也哉。诸生皆读书力文人也。亦必有平日慨然于此者。不知将用何道而可以丕变文风。一武而追韩子而过之。直与六经相表里也。其各商度以陈。无所隐焉。

问文王世子篇

[编辑]

问。文王世子一篇。非专言文王事。而世子之礼。至文王始备。故必以文王名篇。为后世法者也。鸡鸣日中及莫之朝。色忧在视问膳之节。文王以前。无此礼欤。武王帅行。不敢有加。而一饭亦饭。礼似加密。生人禀命。定于厥初。而梦龄与三事涉不经。其故可言欤。周公之挞伯禽者何罪。抗法于伯禽者何法欤。学干学戈。习羽习籥。乞言合语。间席负墙。皆为文王之事。而语郊敛才。上尊旅劝。立学释菜。兴器用币。亦皆文王之礼欤。乐以修内。礼以修外。所修者何事。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所保所师者何道。君子曰德。指何德也。父在礼然。谓何礼欤。周公之践阼。公族之罄甸。果与于世子之事。而内朝之东面北上。庶子之不逾父兄。亦关于世子之礼欤。在军而守公称。出疆而守宫庙。族燕之礼。不免之罚。冠取之告。狱成之谳。此皆君人之政。非世子之所可行。而著之于篇中者何意欤。贾谊保傅之传。涑水教养之言。朱夫子明月夜光之戒。许鲁斋野兔市兔之喩。其亦出于此篇之馀意欤。大抵有国之命。系于世子。世子之善。在于蚤教。其所以教之之方。当以古圣人孝仁礼义之道为则。此文王世子一篇。著以为后世法者也。后文王而为世子者。壹此为法。无或逾越。则宜其代有令嗣。无逊于古。而周衰以降。汉唐以来。储嗣失道。祸乱相续。其视文王之行。不啻反矣。是果由于不以此篇为法而然耶。虽法之而不得其本而然耶。方今天佑我邦。圣嗣诞降。宗社之所依托。臣民之所系望。虽在襁褓之中。而其所以教谕辅翼之道。固不可不夙讲而蚤具。何以则将不违于文王世子之法。而成就德性如文王欤。诸生博学。必有素讲于此篇者。其各悉心以陈。

翰墨漫戯在英山时

[编辑]

早朝诗优劣

[编辑]

唐人早朝诗。诸评皆右王,岑。殆成定论。而余见则贾舍人当为第一。盖贾则就早朝时。赋得即事。故光景真切。开口便是。起语黯然如画。此后更万首。亦不复近。结得又浑然。朝朝二字。却又含蓄不尽。诸人则皆从后追和。故句语非不警工。而类不免安排强涩。终失情境。岑则三联俱犯晓景。王则偏纪朝仪。便涉宫軆。不但服色为病。杜亦欠早朝意象。要之俱不可比肩于幼邻。噫。以诸人一代名宗。而唱和之间。尚不无主客劳逸之辨。况近代诸人专尚次韵。其苟且牵强。尤当何如也。书此以待具眼的论。兼以为诗家漫率和次之戒。

子美诗至日一联

[编辑]

杜子美至日诗。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不动徐开四字。真个尤工点睛手。千万古犹有生气射人。且接下得上字还字。尤见精神。又曰。无不动徐开在上。则下上字还字却凡。无上字还字承下。则不动徐开却又不神。此处细思之。令人欲舞。

李来初词辨

[编辑]

人或以来初地驱乐词近亵为病。此不知诗道之言也。诗生情。情生巧。巧生艶。其至也。盖有不期然而然者。苟以是为病则宁无诗也。陶令闲情。宋广平梅花。岂其性哉。谭元春曰。才子虽极方正。难犯下笔作艳词。自深于一切荡子。此言可为来初解围。亦可为陶宋二家雪冤。

韩文杜诗

[编辑]

退之之文。子美之诗。譬如乡党一篇。虽其衣服饮食。常文踈节。皆可为后世法。

诗笔辨

[编辑]

世之论诗者。遇其韵致浑朴。则曰此不清逸。非唐调。论笔者。见其点波屈变。则曰此不劲整。非晋軆。彼岂尽苟好为訾论哉。盖其所见。止于唐诗抄选。而谨守一律。拘于笔阵兰亭。而专局一法。殊不知唐人大家全集。府库甚备。无物不有。已先包陈,陆,苏,黄在内。不止于一段清逸而已。淳化十七等帖。地步非一。无軆不存。已先具褚,虞,颜,赵诸家。及我东金生,韩濩辈在其中。不止于一味劲整而已。譬如为山。或削而为壁。嫩而为峦。挺特而为高峯绝岳。亦如为水。或激而为濑。洄而为湾。奔流而为长江巨海。随境异观。倏忽万变。殆不可以名言。盖不如是。非造化全功也。观诗与书者。亦由是而已。顾奚暇而槩之以一端哉。病中阅淳化帖。偶有此意。信笔书之。

猗兰操

[编辑]

古琴操习习谷风一章。世传以为孔子伤兰作。未知真否。而辞理简古幽雅。槩之非汉以后人可为者。其尤可贵者。命曰兰也。而首尾四十八言。无一言及兰。至韩退之。则分一篇。上截为兰。下截变为荠麦。已不免尊题。而犹不失有古意。下至黄鲁直,苏子瞻诸人。则其述兰诸作。终不忍一字舍兰。此古今文章之变也。

罗僧某辈

[编辑]

世传新罗时有僧某数辈。入伽倻山。结夏修业。积年不辍。名声甚高。诸名寺当水陆无遮等会。辄必勤邀专席。而举止牾异。咒法颂偈。不中常诠。群缁遂迫而駴笑之。甚则侮辱而欧之。僧某辈大不堪。深自愧恨。卒皆弃业。而下山为常僧。其中一人。终不悔曰。我道岂为众生观哉。立复入伽倻。屏食卒业。十年成佛云。今吾辈数人。于诗道自谓粗有所得。而徒欲力追古人。不解时俗一切軆段。凡其应人文字。多龃龉可笑。请赆征挽之家。往往不满其意。已有聚而议者矣。亦有狎而讥之者矣。几何其不至于侮辱而欧之。毕竟如僧某辈所遇者耶。如是而尚能奋然挺立。不自愧悔弃业。而终卒伽倻十年之工则诚难矣。不知吾辈数人。于成佛常僧。将何居焉。戯书而自笑。且示昚慕诸君。

永叔鉴画

[编辑]

永叔鉴画说曰。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古今实有此恨。而不独画然。文章亦有此患。作者所用意处。人未必鉴解。永叔此言。盖有慨于心而寓之于画者也。我国崔立之。题画仙之握笔临纸者曰。书以出纷纷知不知。吾爱子欲书未书时。其亦永叔之意也欤。

尹锳诗

[编辑]

尹锳者。骊湖人也。尝工诗。其弟及祸后。哀伤感慨。作诗寓怀。其一联曰。僧留岳寺寻梅约。鹤报秋江见月音。梅月僧鹤。自是诗家风流闲语。何关于㤪士悲人。而细思之。情境凄愔。隐见言外。可谓得诗人之思者也。

才思淹速

[编辑]

胡应麟曰。西京杂记。称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遅。今考汉志。皋赋之多。为西京冠。长卿荡思。一生不满三十。盖遅速之故。然皋今无一存者。长卿六赋。古今以圣归之云。我朝车天辂才速。立草累十纸不渴。崔立之命思颇淹苦。车尝挟而讥之。立之以织锦编茅之喩答之。毕竟车名在立之下远甚。集亦沦没不传。后之论者。以古之枚,马。今之车,崔为案。勿局于一时淹速则庶乎得矣。

聡明琐录

[编辑]

近岁岭南多怪。风传不说。以人所目击。信而可征者言之。星州士人家。畜马生角。角从两耳生。较茧栗特长一角。视一角又长。漆谷民家妇。从胁生子。子生而母死。庆山县门东五里许有石。万牛五丁之所不可动者。而一夜移在他所。去旧所颇别远云。不知此为何怪。而必萃于岭南者。抑何兆也。或曰。马为牛。石移故所。人生不由常道。皆变易之象也。岭南是诸贤旧乡。其流风善俗。蔼然为我东邹鲁。而不幸挽近以来。习趋渐变。怪鬼间生。倍义之论。易常之行。式日斯繁。方至于洪水猛兽。回视旧日风像。不翅如戌亥会前事。而一人之身。亦判有前后两截者。此正是一大变易之际。向者数怪。其亦为之兆也。此言虽似汉儒傅会之论。而时气所移。人物之有先感者。不可谓无其理也。不然。鲁之鸜鹆楡次之石。伊川之被发野哭。其将归之于适见而偶合者与。遂书以藏之。以待达变君子。时乙巳八月中旬也

凡人物之男女牝牡。各已具形于有生之初。一具而不可变。若东西南北之一定而不可易也。是岁乙巳春。畿辅之富平民家。雌鸡化雄。是岁之秋。湖西之清州土团家。牝狗为雄。皆经近伏乳为母道者也。谓传闻难实。则俱因方伯启知。出诸朝纸。谓其事可信。则一朝而变幻阴阳。易其已具之形。非理之所可究也。况于半岁之内。荐有斯怪。若比感而类应者然。甚可异也。京房易传。有称犬祸鸡祸。余素昧五行象数。不知其应之谓何。而槩之非盛世所宜有也。西晋元康中。女有化为男者。其时谓之人痾。今此犬祸鸡祸。亦其类也欤。

宋李文靖公沆尝曰。吾为相。无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报国。其言骤闻。类似不切。而细思之。简要诚礭。真得大臣之体者也。我国良役。行自国初。虽非有仿前古。而亦不害为时王之制。唯其法久而民伪。政弛而吏滥。奸冗滋生。上下相蒙。其弊至于逃故征役而邻族受苦。因循姑息。莫可收拾。则议者倡为户布,口钱,结布等说。户布云者。分户为上中下。上户征几疋。中户征几疋。下户征几疋。随户小大而轻重其征。口钱云者。除妇儒。通一国丁口。每口征几文钱。结布则田结原赋外。除本邑杂役。量征几布。其意盖欲施行其中一法。以其所征。当良役之入而罢良役也。记余于乙未冬。以堂后官入侍大造殿。其时有以此数等新法为言者。意在必行。而肃庙慎重不许。其后柄臣。亦有以均役自任者。至设厅更张。而未及成而适罢。此则无见行文书。未知其䂓模之如何。而凡为此等说者。非喜名骛功。则暗不知治体者也。法久而弊生。自古已然。是岂法之罪哉。任事而当此时者。惟当溯其源而救之。弊生于不节。则思所以节之之道。弊生于不明。则思所以明之之道。由于苛刻。则宽其号令而已。坐于解弛。则振其纪纲而已。而又其本则在得其人焉已。见不出此而徒从事于其弊之末。则虽日更一法。益东而敝西。添左而缺右。终未见其无弊。而一切侥幸之徒。乘会杂进。务为新奇。朝廷之上。不得一日安静。诸司列邑。日疲于功令期会之间。而老吏巧史。得于其间。寅缘操纵。济利于己。御害于小民而已。李文靖之言。其实识虑深远。洞见到此。非出于一时占便宜之意也。眉叟许文正公际遇肃庙初政。其时亦有倡为户布议者。公以祖宗法不可改。新法不可行。屡白上不已。其亦李文靖之意也欤。

许相国积。得告在忠州。一日。有客身长九尺。相貌异常。着蔽阳子。佩长剑。自膝以下。缚以索没跗。直入坐不礼。对相国瞪视良久。相国色甚沮。无端曰。国恩罔极。未敢如命。随取所把扇并悬坠推与之曰。以此谢厚意。客无言长叹而去。相国之家侄与坐者心怪之。候客去请问之。相国曰。余少时。于山堂遇此客。客异人也。略言余前程。且曰。子当有大祸。吾必有以告之。子其戒之。今果至矣。其缚膝以下者。示世路险也。蔽阳子为天日不可长恃也。佩剑刀钜在前也。吾祸其迫矣。奈国恩未报。此身难退何。因歔欷久之。已而还朝。终及于祸。噫。人之不知者已矣。若相国者。知祸之将至。而卒亦不免。尤可恨矣。嗟乎。客真异人哉。余从兄某。亲闻于相国之侄。其时与坐者。为余传之如是。

献纳徐挺然。孝庙朝人。尝为太仆正时。有一䆠者。凭其赏马帖子。贿下辈。图出驾轿上乘。徐觉之。重究下辈。改给病劣马。䆠甚嗛之。后于大内供奉时。与诸竖私语曰。向者余受帖子马于太仆正。某为余为内侍。欲亲厚之。特给上等好马。余获大利矣。佯若密詑于其类。而故稍举声及上听。上适闻而心恶之。题其名于殿壁。凡有除拟。一切靳点。外朝莫知也。年久后。大臣之怜徐者。以法从臣无端废弃白之。上曰。此人欲交䆠侍。擅给御乘。非人臣道也。大臣骇而退。追得其实。审知其为巧䆠所中。欲更白。未及而徐死。噫。小人之工于逞憾陷人如此。人臣之出世立朝。祸患之来。有非智虑所能防者也。昔曹利用侍中。当庄献明肃之世。凡内降恩泽。皆执不行。有三执而又降者。不得已行之。久之为小人所测。其三降不行者。又固请之。太后曰。侍中必不行矣。请者曰。臣已告得侍中宅奶。或其亲信许之矣。太后试又降之。曹但以三执不能已。果黾俛行之。于是太后大怒。遂有襄阳之祸。小人之用心行术。前后如印一迹。其可恸也已。

癸甲之际。李叔献为东西调停之论。而其实主西。自庆安令瑶承望讦诬之后。士流尤不快于叔献。人有问于梧里李文忠公曰。叔献似为调停者。而士论以主西推助咎之。其是非如何。公良久微哂曰。有众人在平地角闘。有一人在高处看。在高处者。当遥语而两止之。不止则已矣。苟不耐得。下去而身自救解。则不徒不能解。卒亦与之烂熳焉已矣。公之此言。含浑不迫。而画出叔献当日光景。真善喩也。使叔献而闻者。未知将何辞以解也。

己亥春。许草堂晔。为大司成。柳眉岩希春。为同知馆事。通读于明伦堂。讲大学经一章章句及集注。注中有要领二字。眉岩曰。要字对四肢而言。草堂曰。要乃裳要之要。两公各主己见。终未归一云。诗魏风葛屦章要襋。注曰。要。裳要。襋。衣领也。书辞尚体要。九峯曰。趣完具而已之谓体。众体所会之谓要。两公之言。俱未尝无据。而其时终不明拈出处为证。何也。然以体要言。则当用眉岩之说。而以要领言。则草堂得之。

戊戌。万岁德来代杨经理镐。是岁秀吉死。贼势衰沮。陈都督。与我李统制舜臣合谋。以舟师大䘐倭馀。倭破胆遁去。万经理徒𫗦餟耳。及观万集序。则以扫清海冦为万功。称道不一。盖万掠陈,李之功。以为己有而诬奏天朝。得书史策故也。

武人金遇秋。湖南人也。坐事囚王府受刑。屡阅岁。有一婢。自湖南来养狱。常号泣乞于市。市人感其诚。必置粥馀米盐鱼肉曰。当遗某婢。以故金虽在拘掠中。供养甚豊。人劝之嫁。则曰非不欲也。顾有夫则诚夺。不专于养主也。朝臣亦闻其忠。传相嗟赏。毕竟金狱之纵出。未必非婢为之助也。金既得脱。婢即归湖南曰。主家破产久矣。亟归且养女君耳。

玄风士人朴某之妻。失其姓氏。与夫谐洽而无子。且夫家孤甚。无他子姓可以为继。夫欲置副室。妻曰。礼庶子止祭考妣。不可奉先世祀。不如离异。改娶之为得。夫不忍。妻固曰。妾虽不欲。君宜尔。况妾之愿乎。所以为此者。欲使君无得罪于先祖也。且曰。为吾别作舍。止设一门。井臼皆置门内可也。夫不得已如其言。改娶生二子。一日感念旧情。乘暮潜往。叩其门曰。我某也。妻拒不纳曰。君命离异。不可逆也。暮夜无知。不可私也。恸哭以送之。噫。劝夫改娵。义也。闭门不纳。烈也。如妇人者。始可谓女士矣。

优而牝巫者。必随巫娱神。俗谓之两种。湖南某邑。优之所牝者。巫少而美。有他优见而悦之。欲以计夺之。一日。着孝子服往要巫曰。我某乡优也。父祥在明日。敢请娘以娱亡灵。巫信之。偕夫往。优故引入山谷僻处。捽其夫缚之。巫顾曰。老奴性妄。喜干妒。每下毒手。吾所恨也。惟君之缚之也。既缚欲刃之。巫下马止之曰。彼虽无状。同居久。不忍见其死。置我隐屏而后下手未晩也。遂携优入林中。偎依温抚。具态而媚。且曰。彼老而尔壮。彼軆陋而尔容仪伟岸。今日之事。实所愿也。仍与之解槖。出饭而对食。交手以相哺。又手抽优佩刀割肉。旋以刀尖奏肉。先入己口啖。旋又奏肉向优口。优喜甚。张口而逆受之。巫遂极力进刀。槊其喉杀之。去解夫缚与归。其仓卒之间。机变义勇。胡然而智士。胡然而烈侠。谁谓巫觋淫妖之贱而有此奇行特节也。

壬辰夏。有鸟鸣于禁苑彻夜。其声异常。闻者以为各各化道。或曰。各各环刀。未几有倭变。禽鸟得气之先。故能先知如此。

忠武公李舜臣。西厓相所荐也。倭创时自井邑县监。超拜湖南左水使。屡歼贼有功。而与厓相不协者。嚣然以失军机为罪。至请拿鞠。意在累厓相也。时议方峻。人皆缩颈。无敢为李辨之者。时郑药圃琢为相。独上箚极言无罪状。得不死。后复起为统制。收聚馀烬。衄倭成大功。余以为郑相虽非救乱之材。而当时一箚。当为露梁之首功也。

孝女莫德。新溪萌之女。时海西久饥。金省庵孝元守安岳。尽心荒政。萌携一男一女而就之。女即莫德也。未几。萌得恶疾。莫德泣谓其兄曰。人言治此病。莫良于断指和药。盍试之。其兄持刀欲断而不即决。德曰。疾久则不可救。寸肤何惜。遂取其刀。自割一指试之。病果愈。又未几。萌竟以疠死。德曾有受赏米于官者。即散募饥民。负土而葬之。朝夕食。必哭奠于川边净地。风雨不废。数月莫德又死。官为敛葬。㫌其墓。省庵亲为文祭之。有曰今汝纯明。独全天赋。民鲜之久。余嘉汝诚云。

石介之死。衔介者言介不死入虏。至请斲棺。欧阳公有诗曰。谁道阖棺人事定。是非犹及土中身。李相浚庆临死。有忧世言。嫉之者交章攻之。吴判书祥题挽曰。不待百年公议定。是非何累土中身。盖用欧语而反其意也。

李聋岩贤辅废王时。以史臣见恶囚系。王固欲杀之。而忘其名。常独语曰。面黑者面黑者云。盖时系狱人多。不能尽记之也。曾见此说于东人小记中矣。及余宰英阳时。往礼安。造聋岩旧居爱日堂。瞻拜遗像。则白面豊辅。目朗而唇丹。有可以想见其平日宇范。而与废王所谓面黑者不同。岂东人所记失之耶。聋岩靖国后致位崇列。致仕还家闲享。得年九十馀。当日废王之忘其名者。亦天也。

金生白月栖云塔碑。初在奉化县古寺遗墟。荣川郡守李沆。惜其埋没毁伤。运致郡廨隙地。阑槛而卫护之。沆因志其事于石傍。朴讷书。正德四年八月日也。后面旧刻。题云新罗国石南寺。故国师碑铭。后记门下法孙释纯白。末端大书显德元年岁在甲寅七月十五日立。字軆肖金生。壬丁之际。唐人久留此地。摸打累千本。时当日寒墨冻。故炽炭而摸之。碑伤缺多以此。其后熊天使化之来也。未渡江。先请白月碑印本。我朝诸人。不知碑在何处。更问于天使而知之云。甚矣。东人之不好古也。

诸末。固城贱人也。壬辰。乘乱崛起。纠旅击贼。所向无前。与郭再佑幷名。而名且出其上。当其与贼薄战也。勇气蜂涌。须发上冲如猬毛。贼望而畏之如神云。朝家特授星州牧使。未几身死。功业不大著。惜哉。至今星州先生案。有诸末名云。

即今中国语音。侵覃盐咸等韵。与真文元寒等韵。混作一音。萧肴豪及尤韵。一字皆作二字音读。歌麻韵异读。入声皆作去声读。我字如我国吾字音。何字如我国湖字音读。岂中国旧音然哉。自五胡来。夷夏之杂久矣。语音日乱。字音亦随而讹变。此文物典章沦丧之一也。我国人若认为中国旧音。而歉于我音之不如。必欲仿效之则惑矣。

孔大司宪瑞麟。以清白吏。为中庙朝名臣。墓在龙仁佛成洞。表石前面。只书职名及夫人祔。旁刻平生清苦四字而已。此可为近世墓道繁词溢夸之戒。

吕参判尔征。郑监司百昌友婿也。丙子。两夫人避乱江都。一时节死。同稿葬。乱定。开肂视之。容軆已变。不可辨为某夫人。既不得辨则难于主葬。亦难于日后合葬。不得已两家同力。幷葬于杨根。至今两家子孙轮回祭之云。此所谓无于礼之礼也。

高丽仁宗十年。御龙舟于大同江。以忌月。乐悬而不作。郑知常奏礼有忌日。未闻有忌月。若有忌月。当有忌年。请作乐制可。知常之言。出于谀媚容悦。而其辨忌月之非礼则是。

睿宗下教曰。恭靖大王无庙号。此是阙典。宜上谥。遂谥安宗。其后仍称恭靖。而安宗之谥。竟废云云。尹月汀根寿。考见睿庙日记。而纪之于漫录如此。顷年。吴道一以校理。白于肃庙。请追谥。遂上谥定宗。吴固未详睿朝时故事。有此建请。以致既上谥而又上谥。邦家典礼。踈缪至此。诚可恨也。而当时庙题及公家文字。一不载见者。亦可异也。倭国僭有年号久矣。而不敢显书于关通。我国文书中。自丙子后。遽以为尔国既奉清国年号。我之年号。亦岂下于清国乎。遂肆然书送。朝议或以为不可受。而崔相鸣吉以为我岂有诎。不必与彼较。遂受之。

宣庙朝以前。春坊官及大臣。称小人于东宫。未知称臣始自何时也。

权阳村近。撰神懿王后碑曰。后姓韩氏。皇祖讳珪仁。赠积善毓庆同德赞化翊祚功臣。特进辅国崇禄大夫。门下左政丞。判都评议使司事兼判吏曹事。安川府院君。皇考讳卿。赠忠诚恭谨积德毓庆辅理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领门下府事。安川府院君。皇妣申氏。封三韩国大夫人。赠秉义毓德辅祚功臣。崇政大夫门下侍郞赞成事。同判都评议使事。判刑曹事元丽之女。以此观之。国初王后父祖外祖。幷有勋号。

我国平时。幞头垂脚带为公服。纱帽团领。乃视事常服。故在官者。公私出入。皆不废常服。今则以黑笠白袍为便服。大臣以下皆着。

观雪许公厚所记曰。平时监司乘独轿。暑日则去帐。以日伞随日遮之。寒日则垂四面帐。近间三面举帐。不知其为犯僭于御辇云云。今则监司皆乘双轿。守令皆独轿。三面举帐。甚至察访武夫亦为之。使观雪见之。又当以为何如。或曰。监司双轿。自明,宣之际。盖两朝最重承旨。传教既经承旨则许乘双轿。为监司者。无不经承旨故然也。

仁祖朝。诸臣力争追崇之不可。上曰。诸臣何以并生亲推恩乎。自是遂停生亲之赠。

稗官杂记曰。武官张同知世豪。自燕还。遇晦斋江界谪行。见衣单。脱赠狐裘。又鱼得江为曹武宰润孙。作冥鸿亭上梁文。有重入枢院。再聘幽燕云云。观此两事则武臣固曾为燕使。不知防废自何时也。

咸兴延笔。自良工延泽得名。若湖南之洪梳,朴梳也。

今上辛亥。左相李㙫。以长陵有蛇变。请改陵。自上合议于大臣卿宰。遍询于在外大臣。无异辞。屡遣大臣重臣。奉审后定迁陵。卜吉于交河邑基。八月十六日卯时。破旧陵始役。十九日夜。奉出两榟宫。大王陵退圹内石凾七部。远游冠平天冠几尽腐破。珠玉则宛然。木奴婢乐器。只存形体。哀册砂器陶器御押密符标信等物俱宛然。符信石匣内。清水三升许。王后陵退圹石凾内酒缸二坐。清水满盈。大王陵内天灰前面。横台板头露出。而王后陵则横㙜板头及外榟宫下隅板并露出。横㙜板所见如常而腐朽特甚。外榟宫则试以爪甲掐之不入。赠帛石凾中。清水亦斗许。铭㫌俱宛然。而大王铭㫌。差下移。所写榟宫二字。垂下于内榟宫下隅云。大王昇遐在己丑。去今为八十三年。王后昇遐在乙亥。去今为九十七年也。

我国唯安东近处。兵燹不及。故安东府户籍。自罗丽以下皆在。近有一府使毁造还纸。古迹遂尽。府人之好古者。私取其中一册归藏。乃洪武庚午帐籍。籍䂓比今加详已。妻四祖外。且载祖妻四祖。曾祖妻四祖。外祖四祖云。

仁王山。或称弼云山。某时天使所改名也。出苏阳谷集。

三陟之三陟浦。置佥使。平海之越松浦。置万户。孝宗朝。议者以为既皆内地。无战船。且不如前时倭船之频到。保无他虞。宜革之。命图进地形。传曰。风景甚好。不必革也。

完平相公晩年。常言晩节最难。惟愿速死。如郑仁弘。自少清名直节。耸动一世。老而不死。神识昏昧。为其徒党所欺。终为凶论。我以此为诫。每恐不即死。终为郑仁弘云。此相公自警警世之至言也。

庚寅年间。清人责我以变易朝廷。敕使十辈。连至诘问。以尔国公卿与前异者何也。盖自点窜斥后。潜以我朝斥去旧臣。新立局面。将图北伐之意。漏通飞语故也。上出馆所。相对之际。通事往复啧言。不可胜问。朝臣莫知为对。元原平斗杓即曰。我国前日某某人。皆方为某职。此敕使通官之所共目见。惟一金自点贪奢不法。故去年㙜启远窜。此外未知何人不在朝乎。敕使历指而言。则我亦有对耳。敕使语遂塞。不得生衅而止。

赵沧江涑。为临陂守。造竹皮席。名曰箨团。欲赠蔡湖洲裕后为草堂具。适闻湖洲家草堂易瓦。叹曰。瓦家不合此物。遂不赠。湖洲闻之愧叹。

郑东溟斗卿尝曰。佞䟽不如直䟽。直䟽不如无䟽。盖讥世俗非从谀求媚。则矫激沽名也。

己卯。朴弼渭登第。其父泰晦。大张优戯作乐。弼渭妻独有忧色。泰晦曰。家有乐事。汝独何忧。妇曰。少小见家大人。积工十馀年。始登第。今吾郞未尝业书而忽至此。恐非福伊灾。安得不忧。未几。换秘封事果发。其妇慧识。过人如此。即大司谏金弘福女云。

书吏曺德健者。居彰义洞。有至行。与再从昆弟已上亲数十人同室以居。埋一小瓮于堂下。约曰。昆弟中有欲交相戒者。毋烦言。但书小纸纳诸瓮。岁终。辄合坐。发瓮阅视。各自勉励于心。即焚其纸。不使他人见之。终亦不知为某人所书。若公家密筒之䂓。盖不烦言语戒责者。虑伤恩。不使知为某人书者。防蓄嫌。此其所以为同居不争之道。而䂓饬之义亦在其中。较胜于公艺之忍字徒区区耳。其先墓下。亦别厝祭器贮之。临祭极其诚敬。至今闾巷慕其行。虽无赖者。亦不敢斥呼其名。必曰德健氏。其死在显庙中年云。

汉阴为领相。白沙为左相。自少知己也。一日。沙相语汉相曰。吾辈任事久。迄可休矣。台于大小僚中。见可代者否。官卑则当力为推挽也。汉相故不答。直曰。某日台必见顾。沙相果如期至。坐定。汉相曰。李承旨尔瞻。以台入故屏避矣。沙相使之入。而已揣汉相意。熟视汉相曰。台眼近眯耶。汉相默然。瞻即辞去。沙相乃曰。台何误耶。吾辈异日。不遭此人之毒手幸矣。及癸丑。汉阴被谴卒。白沙窜北青不归。皆尔瞻之为也。汉相被谴后每叹曰。常台知人矣。沙相字子常故也。

丁应泰之构诬也。朝家当遣使辨诬。宣庙意欲领相去。而领相柳西厓不肯请行。李完平以左相行。回至辽东。闻李尔瞻论厓相。叹曰。朝廷有直士。及昏朝。尔瞻主别处大妃之论。完平上箚极论。谪洪川。俄放还骊州。郑守梦晔。尝为公从事。亦于辨诬行。为书状者也。一日候公。语及尔瞻。曰。使道直士。今何如也。完平曰。当时柳相事慨然。而人无为言者。独尔瞻论之。故有是言。不过指一事而发。岂可以此断其平生也。

梧里相为都宪也。论窜洪天民。其子瑞凤。后于梧里丧。有挽曰。冥途照处为华月。平地看来若泰山。其母见之。曰。诗固好。但此人于汝有嫌。何穪道之乃尔。瑞凤曰。不挽则已。苟挽之。不可以私而废公论。母即于于柳梦寅之姊。亦能文。瑞凤凡有作。必经览云。瑞凤号鹤谷。

退溪先生旧宅。在都下西门内。庭有老桧。长数十丈。兵燹后。故家乔木荡然。独此树得全。人皆异之。及辛亥春。忽摧折。其夏。仁弘嗾朴汝梁,朴干甲辈。丑诋退溪。此正斯文之一厄会。折桧之变。抑其兆也欤。

仁弘之诋毁退溪也。太学引义痛斥。光海怒儒生甚。白沙相有䟽曰。曹植之门。无仁弘则道益尊。时以为名言。

国朝。文治胜而武略逊。故将帅无杰特表著者。其中金宗瑞之开六镇。尹弼商之逐建夷。权栗之幸洲。李舜臣之闲山。郭再祐之于岭南。洪季男之于湖右。差疆人耳。

权石洲鞸。壬辰后过景福宫有诗曰。繁华无迹有山河。触目其如感慨何。太液枯荷秋色老。禁林寒叶雨声多。宫乌爱啄金盘露。野鸟能吟玉树歌。瘦马独来还独去。不堪科日照铜駞。宣庙求见鞸稿。至此诗。御笔改题以过松都有感。盖景福虽不幸遇灾。属辞比事。不当如此。将诗作松都看。然后始无疵。至今以改题刊行于世。

仁祖改玉后。礼延儒臣。张旅轩显光,金沙溪长生,郑愚伏经世皆显用。而愚伏于经筵尤善讲。尝侍讲大学序。至新安朱熹书。讳名而读之。知经筵李廷龟。引君前不讳之义。请推考。愚伏曰。孔子固万世帝王之师。而朱子继往开来之功。亦万世帝王之师也。

礼曰。诏于天子。无北面所。此乃尊师之义也。虽帝王之尊。何可向师而呼其名乎。李廷龟不知礼意。故有此言也。李愧谢曰。经世之言是也。

李完平相公。与余族高祖承旨公为至交。承旨公殁。相公为经纪墓道事。亲撰行状。请铭于五峯李公好闵。而入石立之。每往来梧里。路过承旨墓域外。必下马曰。贤友之所葬也。

我朝贡案。滥觞于燕山。为弊日甚。栗谷欲改未果。西厓亦欲厘正。未及而去国。其后完平当昏朝。初为领相。担当改之。作大同法。欲先试畿甸。次及诸道。㙜论峻起。民亦有不悦者。完平以去就争之。必行之。但以朝议纷纭。故止于畿甸先行。不过数年。民以为大便。孝宗朝。潜谷金堉又行于湖西。湖西民又大便之。至立碑颂之。闵维重按湖西时欲革之。一道士民。上章请勿革乃已。两南则肃庙初又行之。大同前。势家豪族。寅缘防纳。外方所费无节。民不堪命。自大同后。民始安堵。行之至今无弊。盖良法也。

国都。即高丽汉阳府建南京地也。孝庙为大妃庄烈王后。起万寿殿。开基时。得前朝南京向背所志。始知为南京旧基。而向背亦沕合云。

贼适入据都城。元帅张晩蹑至高阳。会诸将议。或曰。当进据龙山仓。或曰。当由壮义门入。阵仁王山下。或曰。当溯阳川而上。阵于沙坪。诸议纷纭不一。郑忠信独主鞍岘之论曰。兵法。先据北山者胜。且贼方席胜而骄。望见我单弱。必轻与战。战则我保必胜。从事金时让力劝之。元帅遂命诸将进阵鞍岘。夜深后。元帅忽召诸从事谓曰。或言鞍岘极误。故才已传令退军矣。时让曰。是何言也。然则大事去矣。元帅始回悟。更传令进军。初。诸将督军方上山。退军传令来到。忠信适在后。先取见。卷入夹袖中不泄。在前诸人问传令为何。则诡答以促进。求见则佯若探袖之为而曰。暗中失落。俄而进军之令随至。忠信即传示诸将。诸将始信其初言。遂上山而阵。明日果大捷。方锦南之主鞍也。无荷潭之力赞则事不可为。方元帅之退军也。无荷潭之极言则事不可为。方退军传令之来到也。无锦南之设诡而秘之则事不可为。鞍岘之捷。虽由于国家之洪福。而论其功则锦南,荷潭实为之首。荷潭之漏勋。殊不可知也。锦南郑忠信君号。荷潭金时让之号也。

宣庙辛卯。倭国书启极凶。至有犯天朝之语。或以为当具由奏知天朝。或以为通倭天朝所禁。致责可虑。且开倭衅不可。廷议不决。上曰。尹斗寿素有计虑。可召问。尹对以必当奏。遂遣使奏闻。时天朝已因琉球之奏及浙人许仪后之言而闻知。方以我国无奏为疑。本国使适至。疑遂解。壬辰之救。未必非此奏为力也。

宣庙朝。东阳尉翁主第大厅。逼近闾家。颇为其所压见。主白于上。请前建三间楼以障之。上止赐画帘二浮遮之。此东阳子孙之所传言也。

卢东莱协释褐前。为献陵寝郞。与李枝茂课业于斋室。一日。有一老武人朴震龟者来。即卢之戚叔也。卢问叔从何来。则答曰。时气不佳。非久必有兵祸。入都城则杀气满城。国家以江都为保障。故往见江都。岛中杀气亦满。吾以为国必亡。还入都城。自水口门寻一条生气。至南汉则城中全是生气。又有生气在西门。国其不亡矣。吾则不及见而死。君其记之。及丙子。都城及江都全陷。上从水口门出。入保南汉。自西门下城。一如其所言。异哉。其人亦有藻鉴。阅卢及李枝茂之策稿。曰卢先第而李后。其后亦果如其言云。

癸丑。汉阴以首相。当永昌庭请。欲立异。白沙曰。大妃在。吾辈有死日。今为大君死伤勇。力止之。汉阴彊参庭请。俄而曰。负先王罔极之恩。我心如焚。遂上章请全恩。遭削归杨根。忧国涕泣。纵饮而卒。白沙及丁巳。抗䟽极陈不可废母之义。窜北青卒。如二公者。可谓各从其志。而终亦不失于义者矣。然杀永昌。为废母之本。当时处义。当以汉阴为正。

具凤瑞按湖南时。一日月夜。步倚庭梧。偶得徙倚奇桐同翫月之句。沉吟未成外句。盖倚奇相同为连珠。难于属对也。忽有一女人过前曰。何不以点灯登阁各成诗对之。灯登阁各。亦为连珠。实的对也。具精神恍惚。入寝房。窗外如有人诉冤曰。妾即月下属对人也。本罗州士族。夫亦同乡士人。妾粗解文字。一日枕上谓夫曰。君可对点灯登阁各成诗句否。夫不得对。约妾曰。上寺得对而后归。夫在寺久。同伴怪其新婚久离诘之。故夫以枕上所约语之。隔壁有光州士人偸听之。待夜深潜到妾所。呼婢告妻曰。得对而来。寻入房。勿使举烛。强求欢。妾疑而拒之不从。则刃妾而逸去。妾家夜闻婿至。而朝见妾死。即告官囚妾夫。夫将冤死。而妾仇亦不可报。故敢告。具曰何以得杀汝人耶。对曰。设白日场。揭公月下之句使对。则以妾对对者。必其人也。具如其言。会光罗多士。悬赏求对。果有以点灯句为对者。招坐重赏后。捽下严究。其人即服正法。其夫得不死。噫。含冤结气。精魄不散。往往感之于人而有所章白焉。今古此类之见载于稗官杂记非一。不可谓全无此理。具之月下得句。已是冤气之所凭感也欤。

建州部落诸酋长。居近我界者。款附我国。进献不绝。国家嘉其诚。给加资帖以奖之。不许来谢。奴剌赤亦得嘉善帖。拜恩于江界越边矣。其后破忽温数万馀骑。遂骎骎幷呑诸种。犯顺中朝。自称金国汗。为清始祖。传言金国汗出。见女人溲于地。地穿四尺馀。异而交之。生九子皆雄。丁卯东抢者。即其第九子豫王。号为摄政九王。而庚寅选去锦林君女者也。丙子东来。即其第三子洪太始。是为崇德胡皇。

癸亥后。李延阳时白。一日往其弟延城家。入门不见而归。延城怪之。追往候之。延阳泣谓曰。向时昏朝人第宅仆御。穷奢极侈。毕竟为吾辈所有。今日适见君家女使。衣裳僭逾甚。吾恐吾家亦终为他人有也。延城名时昉。

丁卯。鹈鹕至临津。监察赵姓人失其名。上䟽以为鹈鹕者弟胡。而此鸟非我国所产。禽鸟得气之先。必胡王之弟出来。其年清兵果东抢。而第九王者为将。弟胡之说验矣。至临津而止者。亦止平山之兆也欤。

蓝浦花草石。有梅竹兰蕨之形。作砚为上品。坡州马山山城有一岩。劈出则片片皆粉。竹文天然如画。闻庆马铺院溪边杂石。多奇形异文。

吴学士达济。沈中寄母诗曰。孤臣义正心无怍。圣主恩深死亦轻。最是此生无限恸。北堂虚负倚门情。许草堂晔之墓。在南汉霜草里。筠狱后祸及泉壤。夜夜哭声在墓。沈司谏大孚作诗慰之。诗曰。不肖宁无子。空山白骨寒。精灵休夜哭。金碗亦人间。墓哭遂止。

关北宣春岭下。有断碑隐草中。申砬为南兵使时印来。高仅五尺。广二尺许。字軆如笔阵图而小。太半缺落。其曰皇帝者。高句丽王僭称也。又有曰喙部某者六七人。喙部犹今之大夫云。此是高句旧界限宣春之验也。

平壤西三十里许。有釜山岘。即西下大路也。岘之左冈有立石。人称为石将军。壬辰前。石将军出血。流至釜山岘而止。未久有倭创。至薄据平壤。而终不得逾釜山岘。此血流止岘之验也。人传秘谶。云倭起于釜山。止于釜山。上釜指东莱。下釜指此岘云。

咸陵君李澥七十后。力请致仕。谓人曰。郑君则尝曰仕宦者年至则可止。七十后。终悬车不出。吾尝服其践言。终致仕。君则。东里郑判书世䂓字也。

仁祖欲行号牌法。下询于李相国元翼。相国对以不可为。上怪问其故。对曰。号牌固王政。但国俗不喜新政。苟有事变则必先归咎新政。臣恐圣心不能持固而终为所夺。故曰不可为也。上变色曰。卿何轻视予也。卒行之。及丁卯有北警。叛主诬职之类。乘会骚乱。尽解号牌投地曰。以此御贼可也。龙洲,潜谷诸人。主姑息启罢之。黄漫浪㦿为注书时。亲闻完平所对。及是叹曰。古人比老成于蓍龟。吾尝未晓其义。今于号牌事见之。古人果不诬也。

高丽掌令徐甄。不仕我朝。隐居衿川燔塘里。死葬其里。至今村民名其所居曰德洞。指其墓处曰墓洞。墓尚宛然。墓前小碑。书曰高丽掌令徐甄之墓。姜邯赞亦生于衿川奉天里。旧基犹在。基前有小池。父老传以为邯赞作舍时所凿云。

史略小注。宣庙朝正堂金晬等所辑成。

神德王后祔庙之论。始于宣庙辛巳。得请于显庙丁未年间。

甲子播迁时。李相元翼扈行在道。某邑进御供酒。李相令中官取杯。酌酒先饮。诸人相视讶惑。俄而洗杯更酌。使之进御。诸人始悟其仓卒危疑之际处事审慎详密。皆自以不及也。

袁崇焕为关内外诸督。宁远卫之战。女真大败。奴剌赤恚死。虏畏之如虎。不敢复犯。以擅杀槚岛叛将毛文龙之故。䆠官诬成罪案。终至杖杀。惜哉。中朝至比文龙于岳飞。而目崇焕为秦桧。则蒙蔽贸乱甚矣。名臣录中明末诸人。如姜曰广辈无不苟与。而崇焕独漏。或曰。崇焕之期以五年平辽者。失之太轻。以此为罪。崇焕宜无辞云。

黄州定方山城成佛寺。有松不知几百年。一干两枝。互相交附。状如虬龙。一枝柏叶。一枝老松叶。禽虫不敢侵近。盖异树也。干窍流津如油。试以小器承之。须臾满器。

明川七宝山。有自生萝葍。湖南楸子岛。有自生菘菜。海州大清岛。有自生葱。废四郡亦生葱。大清之葱。俗传元顺帝以诸王来谪时所种。废郡葱。亦必设郡时遗种也。

明庙初。郑彦悫以良才驿壁书。构祸衣冠。其孙造光海时。首倡废母论。毁灭人纪。流毒士流。可谓恶亦有种。

莲峯李基卨。有至行高识。负一时重名。宣庙丙申。为清风郡守。时倭奴再猘。赞画使李时发。以师溃委罪守令。拿莲峰及他守并杖之。所亲贻书喭之。答曰。清风郡守被辱云。即投印归。屏居西湖。一不迹城市。后屡除南㙜超秩。终不出。

眉叟许先生小字龙山。以生于龙山也。

广津北岸下。水中石砌甚壮。若平壤大同江之为。不知何代所刱。露梁江中石桥。自沙场西湾。横抵荒山下。每潦尽水清则可见。亦不知何时所设也。

鲁陵相皇甫仁墓。在坡州泉站西官道上。其碑大刻永川皇甫公之墓七字。又旁刻公讳仁。鲁山朝首相。景泰癸酉靖乱时并二子一孙被祸二十二字。又下刻正德己卯二月立石八字。嗟乎。己卯之去癸卯。为六十七年。皇甫氏已绝世。彼立碑识墓于七十年之后者。果何人哉。皇甫公字四兼。文庙丁卯。拜相受顾命。闻权佐郞万言则其六代祖忠定公。为皇甫公外曾孙。立石刻字。出于忠定公。以礼曹参判在京时立之云。皇甫公大人名琳。

锺城,会宁之间。有一岗二大坟。传为徽,钦墓。自墓直北可望地为彼境。有古城址。谓之五国城。甫乙害,豊山两镇间。一山陡入豆满。特起为㙜。有古城。亦曰五国城。未知孰是。

有一士人居青城雀洞路傍。草屋数掩。环堵萧然。白首读易不出。邻里不见面不知姓名。称之曰易学隐者。尝夹易往怀德。难问于宋尤庵。尤庵所答颇错。隐者反复叩诘。则尤庵设厉色。不肯开讨。隐者作曰。世无知易者。意公之知故来。愚之所疑。因公可析。公之差处。亦可因愚而得。此丽泽相益之道也。类非如世路言议利害之所关。何公之亢已设胜而待之。遂卷册起。尤庵惭谢而留之。隐者不为留。揖归。或曰。隐者李姓名弘业云。

林庆业之逃于金郊也。变着僧服。诱麻浦船人。发船至大洋。发剑䝱船人。直入登州。托于登州守马登。不知登已阴降于清也。登执送于清。清人囚之槛车。出送我国。使之处置。竟被诛。

欧阳读书法曰。以字计之。孝经一千九百三字。论语万一千七百五字。孟子三万六百八十五字。周易二万四千一百七字。书传二万五千七百字。诗传三万九千二百三十四字。礼记九万九千一十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春秋左传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若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虽稍钝减半。亦九年可毕。先辈立课用力于学文如此。今人之终岁悠泛。不读一字者。其将谓之何哉。

高丽文宗十六年三月。命国子司业黄抗之考试国学。署科甚滥。时议纷然。乃命中书舍人郑惟产覆试。惟产请行封𦇯之法。贡闱封𦇯自此始。

丽朝献,肃之际。参知政事朴寅亮。以文词雅丽名。辽尝欲过鸭绿为界。寅亮修表。有曰普天之下。既莫非王土王臣。尺地之馀。何必曰我疆我理。又曰。归汶阳之旧田。抚绥弊邑。回长沙之拙袖。抃舞昌辰。辽主览之。寝其议。

太学养贤库。刱于丽朝睿宗十四年己亥。

高丽毅宗四年。宴侍臣。谏议王轼见䆠者内殿崇班郑𫍯带犀。指台员曰。此而不弹。台臣可谓无目。御史杂端李绰升愤然曰。君安知不弹耶。即令台吏取其带。王不悦罢宴。盖前朝䆠寺衣冠。不敢与朝士同。而𫍯僭为之故也。今则阉竖绯紫金犀烂然。与外朝相混。无所等别。圣世仪章。反不如前朝杂夷之治。殊可恨也。且以𫍯之横恣。而不敢谁何于区区台吏。终至敛手与带。其时台宪风采。亦可想也。

毅宗时郞中郑叙。轻薄有才。交结大宁侯。坐贬将行。王慰之曰。行当召还。叙既流。召命久不至。乃抚琴作歌。词极凄惋。后人名其曲曰郑瓜亭。以叙自号瓜亭也。

崔忠献作茅亭于男山里第。李奎报作记以媚之。后又贽诗于忠献求职。得授右正言知制诰。名捡扫地。文华之不足贵如此。其视韩惟汉何如也。惟汉。京都人。当神宗时。见忠献擅政。曰难将至矣。携妻子隐于智异山。不与人交。有征不就以终身。

忠烈王元年。太史局言东方木位。色当尚青。而白者金色。国人多裼以白纻之衣。木制于金之象也。请禁之。王从之。我国俗白衣。自前朝已然。而前后屡禁。而终不得禁。习俗之难变如此。

忠烈王时。定朝官章服。宰枢以上玉带。六品以上犀带。七品以下黑带。我朝则御服用玉带。崇政以上犀带。嘉善以上金带。而嘉善阶则别用鹤顶带。通政以下至六品官银带。七品以下乌角带。且前朝公服。元尹以上紫衫。中坛卿以上丹衫。都航卿以上绯衫。小主簿以上绿衫。光宗十一年所定。我朝则通政以上至大臣。皆粉红袍。通训以下。皆深红袍。

丽光宗九年。始设科。以诗赋颂及时务策取进士。兼取明经医卜等业。从双冀之议也。冀屡知贡举。奖劝后学。而专尚浮华。时议短之。

丽太祖十八年乙未。新罗降。有一王子谏曰。当与忠臣义士。以死自守。岂宜以千年社稷。一朝与人。罗王不听。终降之。王子哭泣辞王。径入皆骨山。倚岩为屋。麻衣草食。以终其身。其义烈当与北地王同传。而史失名不传。东方文献之卤莾如此。

丽睿宗征处士李资玄。资玄上表辞。有曰以鸟养鸟。庶无锺鼓之忧。观鱼知鱼。俾遂江湖之性。

三角山重兴洞口。有闵渍岩。泉石绝胜。前朝人闵渍居之故名。余尝屡游其处。抚迹兴想。以为其人必有高世幽迈之行。及见丽史。渍官至政丞。封骊兴君。稍有文藻而多俗习。心术不正。谄事内人。且党于权汉功。图废忠肃王而立沈王暠。至倡呈书之议。执义尹宣佐。以狗彘不如唾之。其人无足言者。盖岩非因人而著。人顾幸而托岩而传名尔。

衿川三贤书院。姜邯赞首享。余尝以为邯赞诚胜国伟人。而士林俎豆则容过之。及见丽史则显宗时。请修社稷坛。议定。仪注致仕。居城南别墅。著乐道郊居集。又著求善集。其所存可想也。岂特其功绩之杰然已哉。史氏曰。公少好学。及长清俭。不营产业。正色立朝。临大事决大策。屹然为邦家柱石。岁豊民安。中外晏然。人以为邯赞之功。呜呼贤哉。斯可以俎豆矣。年八十四卒。谥仁宪。官至检校太师门下侍中。天水郡开国侯。

崔硕。忠烈王时人。尝为升平府使。升平俗。每当邑宰还。必赠以八马。惟所择。及硕还。邑人以故事献马请择。硕笑曰。马能至京足矣。何择为。至家以马还之。吏不受。硕曰。吾在汝州。吾有牝马乳驹。吾归带以归。是吾贪也。今汝不听还马。岂非窥吾之贪而以吾为貌耶。卒并其驹还之。自是其俗遂革。州人立石。号八马碑。升平今顺天旧号

壬辰湾上行在时。申判书点。以嘉善为兵曹参议。时资高者甚多。或以资宪除参判。嘉善除参议云。

忠烈王时。赐按廉闵萱等带红。时人语曰。如今邑宰纡朱绂。尽是生灵血染成。诚哀恸之语也。萱苟容自眩以媚王。人谓内按廉。

安文成自号晦轩。以晩年常挂晦庵真。寓慕故也。

恭愍时。召僧普虚入内问法。普虚曰。为君之道。在修明教化。不必信佛。若不能理国。虽致勤于佛。有何功德。又曰。君王去邪用正则为国不难。其言严正简明。无以易之。岂当时君子。遭时昏乱。晦迹于沙门者耶。不然。缁髡异流之中。岂有此法言也。如牧隐自居以一世名儒。而其上恭愍䟽。名曰抑异端。而一则曰佛大圣人也。一则曰佛至圣至公。又有曰听政之馀。注目方等。留心顿法。固无不可。若此者。非抑也扬也。非讽也劝也。得不为普虚所笑乎。普虚号太古云。○更考东史。普虚后改名普愚。寓广州迷元庄。白王陞迷元为县。置监务主号令。广占田园。牧马满野。受王及公主施币如丘山。盖外自矫餙以沽名。而内实贪恣以济私。缁徒之尤黠者也。

辛旽僧名遍照。本灵山县玉川寺奴也。幼为僧。不见齿于其类。恭愍王梦。人拔剑刺己。有僧救之得免。明日照适见貌肖。王大异之。尊为师傅。赐号清闲居士。甚见宠礼。李承庆见之曰。乱国家者。必此髡也。郑世云以为妖僧。欲杀之。王密令避之。承庆,世云死。长发为头陀。复谒王。始入内用事。封为真平侯。守正履顺。论道爕理。保世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领都佥议使事。鹫城府院君。始称辛旽。初王请旽屈行救世。旽阳不肯。以坚王意。且曰。尝闻国王大臣多信谗。王乃手写盟辞曰。师救我。我救师。死生以之。无惑人言。佛天证明。

文益渐奉使如元。得木绵种归。属其舅郑天益种之。初不晓培养之法。尽槁死。止馀一茎。比三年。遂大蕃衍。其取子车缫丝车。天益所创也。益渐禑,昌时为左司议。

新罗王儒理时。置官制十七品。伊伐飡,伊尺飡,迎飡,波珍飡,大阿飡,阿飡,一吉飡,沙飡,级伐飡,大奈,麻奈,大舍,舍知,吉士,大乌,小乌,造位。

高句丽故国川王男武薨。后于氏秘丧。夜往王弟发岐家曰。王无后。子宜嗣之。发岐不从责曰。妇人夜行礼乎。于氏惭。往次弟延优家。与归立之。于氏为后。

百济改官制。置内臣佐平,内头佐平,内法佐平,卫士佐平,朝廷佐平,兵官佐平并一品。达率二品。恩率三品。德率四品。捍率五品。奈率六品。将德七品。施德八品。固德九品。季德十品。对德十一品。文督十二品。武督十三品。佐军十四品。振武十五品。

新罗儒理王时。印观卖绵于市。署调以谷买之而还。忽有鸢揽绵堕于印观家。印观还于署调。调以天与观。却不受。观乃还其本谷。调以交易已久拒之。幷弃于市。市官闻于王。爵二人。

童蒙先习。军资正朴世茂所著。吏曹参判素立之父也。始以翰苑进。为金安老所中。坎坷以终。自号逍遥堂。

郑之升。号丛桂堂。即东溟之祖而北窗之侄也。居龙潭卧龙岩。常骑龟而行。休则置龟岩间。云盖其背。奴辄迹而得之。家后有祭天台。常设醮步星云。

正德癸酉。安南国使臣阮庄等来朝。题诗于玉河馆门扉曰。凤凰异众鸟。五彩耀毛衣。哕哕翔千仞。常怀览德辉。偶来集金阙。顾眄生凄悲。况复秋霜肃。百卉日俱腓。梧桐阴已薄。琅玕实亦稀。箫韶又不奏。叹息将何依。振翮凌云去。更傍南天飞。其兴寄悠婉不迫。而徘徊感慨之意。自见于言外。深得风人之遗义。岂可以蛮陋而少之哉。盖其时上国仪观典物。不能有以悦服远人。故其言如此。君子不能无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