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万历云南通志/卷0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万历云南通志
卷二 地理志第一之二
卷三 

云南通志卷之二

地理志第一之二

[编辑]

云南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唐虞为南交昧谷之交。三代时国日鄯阐。战国楚庄𫏋咯地至滇池,因王其地,号滇国。汉武帝置益州郡。蜀汉改建宁郡。晋分益州置宁州,李特据蜀,属汉州。宋仍置宁州剌史。南齐置宁州镇。隋置昆州。唐武德初置南宁州,寻改置云南郡。开元以后至宋为蒙氏、段氏所据。元初置善阐万户府,至元中改置中庆路。皇明洪武中改云南府。领州四县九。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南交昧谷之交
梁州域
合梁于雍 鄯阐国
战国 滇国
通道置吏
益州 滇池县、昆泽县、连然县
东汉 益州 滇池县、昆泽县、连然县
蜀汉 建宁郡
宁州 建宁郡 滇池县、昆泽县、连然县
李特据蜀 汉州
六朝 宁州
昆州
姚州都督府 南宁州
剑南采访使 姚州云南郡
蒙氏据 鄯阐府
五代 郑买嗣据
赵善政据
杨干贞据
段氏据
善阐万户府
行中书省 中庆路 善州、昆明县、官渡县、富民县、宜良州、大池县、大赤县、罗次州、晋宁州、归化县、晟贡县、安宁州、禄丰县、昆阳州、三泊县、易门县、嵩盟州、杨林县、邵甸县
皇明 云南布政司 云南府 昆明县、富民县、宜良县、罗次县、晋宁州、归化县、呈贡县、安宁州、禄丰县、昆阳州、三泊县、易门县、嵩明州

属州县沿革

[编辑]

昆明县附郭。

  • 为滇池县地。
  • 为昆州之境。
  • 为晋宁县地。
  • 初置二千户所,改置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后州废县存,寻又倂官渡入焉。
  • 皇明因之。

富民县

  • 初为西宁州地,贞观中改西宁曰梨州,乌蛮酋㱔门㱔末始架马举龙城,号梨广甸。
  • 至元初立梨瀼千户所,后改富民县。
  • 皇明因之。

宜良县

  • 前有蛮酋罗氏筑城,号裒笼,贞观中置匡州,领匡州等县。
  • 初立宜良及大池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宜良州,领大池、大赤二县,后改州为县,倂二县入焉。
  • 皇明因之。

罗次县

  • 前古压磨吕村,本乌蛮罗部农弹所居地。
  • 时大理高量成令高白连庆治其地。
  • 至元中因罗部置罗次州,隶中庆路,后改为县,属安宁州。
  • 皇明因之,弘治十二年改属云南府。

晋宁州

  • 滇池县地。
  • 隆安初置晋宁州。
  • 武德初置昆州及置晋宁县,后蒙氏、段氏皆为阳城堡部。
  • 初立阳城堡万户府,至元中复置晋宁州。
  • 皇明因之,以归化、呈贡二县隶焉。

归化县

  • 安江城,昔吴氏居之,因名大吴笼,后为㱔莫徒蛮永偈所据。
  • 初隶呈贡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归化县。
  • 皇明因之。

呈贡县

  • 有故城曰呈贡城,世为乌、白、㱔、门、㱔、莫、徒、阿、茶、僰五种蛮所居之地。
  • 初立呈贡千户所,至元中改为景贡县。
  • 皇明改为贡县。

安宁州

  • 滇国螳螂川也。
  • 为益州之连然郡县。
  • 属建宁郡。
  • 属昆州。
  • 武德初置安宁县,隶昆州,蒙国罗凤叛唐,以苏闭阿裒治之,宋时大理以高氏守之。
  • 初隶阳城堡万户府,至元初立安宁千户所,后改为安宁州。
  • 皇明因之,以禄丰县隶焉。

禄丰县

  • 古禄琫甸白村,昔乌僰蛮居之,以其地瘴热,迁徙不常。
  • 时大理高智昇子义胜治其地,名禄丰。
  • 初隶安宁千户所,至元中禄丰县属安宁州。
  • 皇明因之。

昆阳州

  • 属益州郡。
  • 属宁州。
  • 时为土人罗瓒所据。
  • 南宁夷衅翫降,拜昆州刺史。
  • 开元前置河东等二十一州,隶欈州,改隶黎州都督,后没于南诏。
  • 时六理以高氏治之,名巨桥城。
  • 立巨桥万户府,至元中改为昆阳州。
  • 皇明因之,以易门、三泊二县隶焉。

三泊县

  • 僰獠蛮所居之地。
  • 时大理段氏所有,隶善阐。
  • 初隶巨桥万户府,至元中于那龙城置三泊县,以溪为名。
  • 皇明因之。

易门县

  • 乌蛮酋仲磨由男所居之地。
  • 时大理高福世守其城。
  • 初立使门千户所,隶巨桥万户府,至元中改为易门县。
  • 皇明因之。

嵩明州

  • 古滇国地,乌蛮车氏等居此,后为枳氏所夺,因名枳硙。
  • 昔有人筑金城于此,曰长州,因筑台与蛮盟,故名其地曰嵩盟。
  • 时蒙氏置长城郡。
  • 时属大理,段氏改嵩盟郡。
  • 初立嵩盟万户府,至元中改为长州,导陞为嵩盟府,后改为嵩盟州,领杨林、郡甸二县。
  • 皇明因之,洪武中省邵甸县,成化间省杨林县,俱倂入州,更盟为明。

疆域

[编辑]

东一百八十里至澂江府路南州界,南一百二十里至澂江府河阳县界,西三百五十里至楚雄府广通县界,北二百一十里至寻甸军民府界。

昆明县,附郭编里二十六,府东一百五十里为宜良县编里四,南四十里为呈贡县编里四,六十里为归化县编里二,九十里为晋宁州编里五,一百二十里为昆阳州编里四,西南二百里为三泊县编里二,二百五十里为易门县编里三,西七十里为安宁州编里十,西北一百四十里为罗次县编里三,二百一十里为禄丰县编里三,北一百里为富民县编里三,东北一百三十里为嵩明州编里六。自府达于两京,与布政司同。

形势

[编辑]

〔东〕距蟠龙江。源出嵩明州故邵甸县,九十九泉合流,南入滇池。

〔南〕濒滇海。《史记》:滇水源广末狭,有似倒流,故日滇。周广五百馀里,入蜀江。

〔西〕据碧鸡山。《一统志》:苍崖万仞,录波万波顷。汉宣帝遣王褒祭碧鸡金马之神,即此。

〔北〕枕螺山。头如螺髻,旧旧名盘坤山。石色深碧,嵌空奇诡,下有潮音洞。湖山望之,千峯围绕,一山雄拔独出,即此山。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碧鸡山。在府城西。峯蛮秀拔,为诸山长。俯瞰滇池,一碧万顷。颜师古日:碧形如鸡,故日碧鸡,以产大青也。
  • 金马山。在府东二十里。山势不高,顶出源泉。世传昔有金马隐现于上,故名。颜师古曰:金形如马,故日金马。宣帝五凤三年,遣谏议大夫王褒求金马碧鸡之神,有颂见遗文。〔元御台御史张雄飞诗〕:北阙辞丹凤,南云看碧鸡。紫苔移玉座,瑶草湿金泥。雨署龙归洞,风生虎渡溪。寻梅穿竹迳,采稿摄松梯。白日依山尽,青天入海低。寄书无雁过,择水有猿啼。花映高低树,阔分远近畦。飞星驰宝马,锐水吐银猊。鱼戏莲房北,鸥鸣荻渚西。长歌汉颂罢,刻石纪新题。〔国朝训道支森诗〕:凌霄傍海碧崔嵬,中有神鸡数往来。一自王褒旋轸后,至今烟雨不曾开。〔机先诗〕:碧鸡飞去几千秋,帝子当年此数进。洞口仙桃迎凤辇,岩前官柳繋龙舟。青山有堤人何在,白日无情水自流。谁记豪华歌舞地,寒烟漠漠锁荒丘。
  • 五华山。在府城内。上有佛寺,有〔韩宜可诗〕:五华之山山上头,俯视东海如浮沤。岂无四四万八丈,亦有五城十二楼。翠叶影落中天晓,玉柱光含大地秋。何日相逢陪杖履,西风林外一长讴。
  • 螺山。在府城北。山无草木,山石青色,盘旋如螺髻然。下有洞,深黑莫测。人曾然炬行两日,阻水而回。滇池望之,唯此山与碧鸡独高。
  • 玉案山。在滇池西。北十馀里佛刹居多,以笻竹寺为最。禅房花水,幽绝潇洒。寺僧皆修头陀行,清苦节操,不减古人,避客罕至。其得道者,终身未尝下山。〔唐道南和尚诗〕:松鸣天籁玉珊珊,万像常应护此山。一局仙棋青石烂,数声长叹白云闲。乾坤不蔽西南境,金碧平分左右班。万古难磨真迹在,峯头鹤凤几时还。
  • 太华山。在碧鸡山西北。有〔张沈诗〕:太华嵯峨一望遥,到门犹拟过溪桥。慈云长见堦前起,击火都来海上消。屋近树阴晴亦暗,砚涵竹露夜还潮。从今剩买游山屐,野客无妨屡见招。〔杨黼回文诗〕:东西隔岸两林花,翫赏同游胜境佳。红蓼跃鱼金漾水,白𬞟宿鹭玉堆沙。松边院锁深云洞,柳外云横暮日斜。钟扣每闻山寺远,峯高接汉耸飞霞。〔杨慎诗〕:野寺鸣钟报夕阑,危峯暝色酿馀寒。春愁窈宨回青女,乡梦依稀到锦官。渔父舡舷空外唱,化人宫阙海中观。天教金碧供图书,谁把丹砂驻老残。

〔众山〕

[编辑]
  • 商山。在螺山北。连峯叠𪩘,丹崖翠壁,若鸾停鹄立。下有冷泉,土人云:浴之可去风疾。〔支森商山樵笛诗〕:苍苔路滑荫长松,不见当年避世翁。樵子暮归横短笛,数声吹散夕隔红。
  • 石鼻山。在府城西十里,山有白石,状如人鼻。
  • 进耳山。在府城西二十里许,上有庙,俗传有汉使卒于此,土人春秋祭之则丰稔。其土地神进耳事实,详见纪异。
  • 聚仙山。在府城西二十里,一名笔架山,北有神魔洞,下有泉,流入鸳鸯池。
  • 抺葱山。在城府东二十里。
  • 乐错半山。在府城北二十里。
  • 文殊山。在府城北二十五里,一名蒙滞雄山,有文殊堂及文殊泉。
  • 灵芝山。在富民县西南二里,旧名赤晟化山。
  • 洞口山。在富民县东南三里,下有洞,水从中出,流经县南,西北入安宁何。
  • 颠卧山。今名滇和山。
  • 鲁卧山。今名鲁和山。
  • 蒙课卧山。今名无法和山,俱在富民县西十馀里。
  • 黄弄山。在富民县北五十里。
  • 客争容山。在宜良县东一十里,为县镇山,今名犂摩揽山。
  • 观音山。在宜良县西一十里,山顶有泉,今名水井山,南有严泉山。
  • 北乐山。在宜良县北三十里,名播雄山,今名保红山。
  • 笮箐山。在宜良县西五十里。
  • 玉龙山。在罗次县东三里,中有碧石窦,涌泉如玉龙水之状焉。
  • 九戌山。在罗次县旧治南五里,又名九峯,今名九涌。
  • 穹荡山。在罗次县南十五里,乌蛮谓之崛漫峯,上有穹荡庵。
  • 苴么崱裒山。蛮语译云子望母之山,有二,一在罗次县旧治东北四十里,一在县西三十里。
  • 万松山。任晋宁州东五里,中有万松、盘龙、罗汉三寺。
  • 金砂山。在晋宁州西五里,产砂石,其色如金。
  • 五龙山。在晋宁州南五里,山多渠气,上有五龙泉,一名小石屏山。
  • 光长山。在晋宁州南一十里,北瞰傎做,腹中空洞,扣之如钟鼓声。
  • 三台山。在呈贡县治北,三山相属如台星,一名万福山。
  • 象兔山。在呈贾县西南一十五里,旧有蛮寨。
  • 罗青山。在安宁州治西,上有罗青庙,庙前泉甘美。
  • 呀嵕山。在安宁州西北五里,州之主山,山有煎盐卤水,及产人茅花木。
  • 洛阳山。在安宁州东一十里,段氏于上盐十六罗汉建法华寺,下有泉,流经东桥,灌田三千馀亩。
  • 仙晟山。在安宁州北一十五里,昔尝产仙女稻,今名笔架山。
  • 葱山。在安宁州西北二十里,高耸冠诸山,其北复起为凤城山。
  • 蒙答缚山。在禄丰县西五里,势如翠屏,今名三次和山。
  • 南平山。在禄丰县西十五里,三面陡竣,惟南稍平,故名。
  • 姚陵山。在禄丰县东北三十里,售名骥琮笼山,群山中一峯耸拔,山顶有泉及古塞存焉。
  • 长松山。在昆阳州西五里,上多松木。
  • 仙卧山。在昆阳州滇池之侧,一名白鸟山。
  • 望州山。在昆阳州北一十里,其势昻耸然而回顾州治。
  • 珊蒙果山。在昆阳州西一十里,山如翠屏,顶秀三峯,奇分八面。
  • 宝应山。在昆阳州东南十里。
  • 云龙山。在三泊县西北十五里,冈峦秀耸,四时苍翠,将雨则云凝其上。
  • 葱蒙卧山。在三泊县旧治北一十五里,上有汉人旧城及《壬仁求碑》。
  • 白鹤山。在三泊县西南十四里,相传有鹤巢其上,故名。
  • 滑光嶍山。在三泊县旧治西南三十里,岩上有一小城。
  • 娘富山。在易门县治北,旧名戈晟智捅山,三峯耸秀可爱。
  • 蒙低黎岩山。在易门县旧治南五十里,高桥云汉,下有平谷宣牧。
  • 禄益恶危山。在易门县售治西一百里,上有閟依土城,昔善阐边戍之所。
  • 蛇山。在嵩明州治北,山小而奇,形如盘蛇。
  • 罗锦山。在嵩盟州东北一十五里,岩石峭立,有文彩若罗锦,下有泉,亦名罗锦,有灌漑之利。
  • 秀嵩山。在州东二十里,耸秀插宵,汉环州之山皆出其下,俗呼摇铃山,孟获尝寨于此。国朝洪武乙卯年,遣吴尚书招抚云南,至此为元降人所害,立祠祀之。
  • 弥雄山。在嵩明州北三十里,苍崖叠出,望之蔚然,土壤肥饶,蔬果繁伙,今名弥秀山。
  • 敕雺山。在嵩明州东四十里,世传蒙氏台征乌蒙,得四女,遥望故乡,俯仰叹息,忽山颠雾结三峯,蛮谓三为欶,峯为雺,其山酋崒独峻,登眺则云南诸山悉在目中,又名峻葱山。
  • 抺㧿山。在嵩明州西五十里,春月开三色,聚八仙花,布满山涧,土人谓之登花。
  • 东葛勒山。在嵩明州故邵甸县西北,高三十里,为南中之名山。
  • 竹雄山。在旧杨林县治南。
  • 杨林山。在旧杨林县治东,群峯屏列如画,山麓有石,状如羊立。
  • 乌纳山。在旧杨林县西南十里,有石若马头,土人以乌纲名之,山周百馀里,西距呈贡,东接宜良,水草宜教。

〔大川〕

[编辑]
  • 滇池。在府治南,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馀里,合盘笼江、黄龙溪诸水汇为此池,中产莲花十叶,蕋分三色,而鱼、鰕、凫、乌、菱、芡、菰、蒲之利为南中最。《史记》:滇水源广末狭,有似倒流,故日滇。楚庄𫏋王滇即有河泊所五。〔元乔坚诗〕:滇水不可涉,石戟参嵯峨。胡能宅蛟龙,但可藏鼋鼍。渚风荡惊湍,乃尔泥渧多。我欲澄其源,应自昆仑阿。寸谬谅縻敕,临流将奈何。商山紫芝曲,渔父沧浪歌。斯人久不作,千载无清波。〔日本机先诗〕:滇池有客夜乘舟,渺渺金波接素秋。白月随人相上下,青天在水与沉浮。遥怜谢客沧洲趣,更爱苏仙赤璧游。坐倚蓬窗吟到晓,不知身尚在南州。〔郭孟昭诗〕:昆明千顷浩冥朦,浴日滔天气量洪。倒映群峯来镜裹,雄吞万派入胸中。朝宗远会江淮迥,泽物常裨造化功。圣代恩波冈一视,却嗟汉武谩劳工。〔支森诗〕:霄汉无云免魄圆,波间天上两婵娟。碧鸡山下乘舟客,也学坡翁夜扣炫。

〔众川〕

[编辑]
  • 西湖。在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长青,人多泛舟,俗呼为草海子。中有黔国莲池,扁日水云乡。〔修撰杨慎水云归棹诗〕:船随鱼浪去,人趁虎墟归。水叶晴萦楫,云珠冷减衣。家家松火待,香雾满染扉。〔知府杨汝允泛昆池诗〕:远泛昆池水,回看太华峯。彼光明组练,山色隐芙蓉。落水秋林澹,空江暮雨浓。倘逢渔父问,鼓枻愿相从。
  • 盘龙江。一名滇池。何源自暠明州故邵甸县山中,凡九十九泉,合流蜿蜒,南入滇池。
  • 海口大河。在府治西南八十里。以滇池潴诸川之水,西惟一河泄之,若咽喉然,故名。而沿海田地、财赋、物产,岁以万计,其利害由于海口之通塞,诫要津也。
  • 大池江。一名盘江,一名大河。从澂江府旧邑市县北入宜良县境六十里,出县界入滇池。
  • 大城江。源自阳宗县东下入盘江。
  • 龙巨江。一名龙济溪源出寻旬果为山流经嵩明州入嘉利泽。
  • 澄清河。在滇池茭草潭内土人呼为等清河七八月间潢永泛涨此水独清。
  • 金棱河。在府治南盘龙江水由金马山之麓流经春登里蒙段时堤上多种黄花名绕道金棱河。
  • 银棱河。在府治西盘龙江水由商山之麓流过沙浪里南及府治东蒙段时堤上多种白花名萦城银棱河。
  • 宝象河。在府治南源出杨林上板桥分泻至此河注诸海。
  • 安宁河。源出安宁州东经富民县又东至罗女县为沙摩溪至禄丰县为大溪至易门县为九渡河流入元江府界。
  • 大堡河。源出新兴州经晋宁州永兴乡分流入滇池。
  • 星宿河。在禄丰县西源出武定府过易门县流入元江。
  • 渠滥川。在昆阳州东南五里东北流入滇池。
  • 螂螂川。源自滇池萦回安宁州治过昆阳州富民县下入金沙江。〔杨慎安宁泛舟过漕溪石洞诸境诗〕:南中饶泉石,灵境限遐幽。兹山闵梵宇,回蹬盘崇丘。溃泉注险壑,滥觞引潮流。青林班废逸,缘藻金蛙浮。叶迹既超远,仙隐何绸缪。采奇本夙尚,同声况相求。丹崖入步屣,清川回访舟。掇英挹杯斝,藉草成献酼。逍遥有真乐,汗漫非瘗游。旅怀何所如,日暮云悠悠。
  • 石淙。在安宁州,太宰杨一清世居之地。〔大学士李东阳石淙赋〕:蘧庵杨先生应宁,先世在云南,其地曰石淙。汲游寓巴陵,卜筑京口,皆以名其所居。其入而仕于朝,出而官于外,撰述题议,亦以空名声之文字之间,示不忘也。予尝泛大湖,渡长江,山川情状,慨于心目。虽未获观所谓石淙者,爱其名,悉其所为,怀为遽短。赋主于体物叙事,兼比兴之义,固不敢拟古作者。然同心之言,同声之应,君子或有取焉,其亦先生之意也哉。其辞曰:耸山骨今峥嵘,中沟湲兮水声。初澂涓以汨潏,忽澎湃兮砰钩。或在远以疑近,恒自昏而征明。感天机于一襁,家箱为之不鸣。信江南之绝境,乃物类之至精。彼瀑布兮可疑,曷踦涔之足称。爰有三南居士,比象引义,取名石淙。客从湖南而过者曰:此非洞庭之彼乎?碧湏千顷,青山一螺。楫灵秀于衡岳,激清风于汨罗。昔子之既丱既弁,来涌来歌。兴怀于某水之丘,寄迹于此山之阿。校风景于豪华,击孰少而孰多。居土不答,如兹淙汀。又有自滇南而来者曰:此非昆明之清乎?平地仰呖,从天下垂。建长江而直泻,指瀚海以同归。昔予之乃租乃父,生斯聚斯。换星移而物改,方挹彼而注兹。讶江山之不可复议,抑畴是而璹非。居士乃慨然而叹曰:嘻,有是哉!吾固知石之为石,淙之为淙也。吾方手拊镗务,耳闻春橦。应噫气于大块,引希音于清商。挟凉绳以助爽,与皓魄而争光。达大观于无外,谅至美之难双。盖将濯缕乎万里之流,振袂乎千仞之冈。若乃东山在吴,以象旧邦。东坡在黄,遂名四方。彼二东者之伟绩,岂三南之敢望。且夫石者吾知其为坚,淙者吾知其为严。匪徒观物以遮怀,柳亦将身而比德。将砺我粗镜,蠲我宿癖。涤尘垢于七情,漱芳华于六藉。嗟人生之有涯,见道体之无息。彼群分,今类聚,何物非兮太极。殆不知石之淙,淙之为石也。于是二客乃挡酒与琴,游干淙上。荆班杂坐,林歌迭唱。北南俱失,宾主皆忘。慨聚散之殊逾,顾行藏之异尚。三人者,各适其适,渺不知其所乡也。〔大学士费宏石淙辞〕:石淙在滇南,今太宰远庵杨公先世所居之地也。公自滇南徙巴陵,再徙丹徒,其藏修之所,皆扁曰石淙,以示不忘。盖石淙之胜,因公而闻于缙绅,形于述作久矣。不揣疏陋,乃为之辞。滇之涯,白石齿齿。滇之水,其流弥弥。汹素波兮东趍,屹苍厓兮中崎。势喷旧兮春,撞风霆兮震耳。忽山尽兮川平,具蘅皋兮演迤。江有离兮汀有芷,缨吾濯兮无尘,心吾澄兮如洗。写溪声以朱弦,识高深之所志。彼美人兮出于其间,实钟奇而肖异。渊有龙兮则灵,虑海兮或徙。赋拟兮远游,桂棹兮鼓。眺君山而汎洞庭,登金焦而观扬子。听广乐于希声,尝中冷之至味。伟迤人之大观,尔时俗之拘繋。观水兮于澜,在川今叹近。美圣哲之所存,固斯道之全体。惟动静之相须,必兼资乎仁智。因所遇而变生,悟为文之妙理。发绪馀于举端,亦雄深而巨丽。煅五色以补天,叆肤云而济世。乃举世之所期,翳美人之能事。著精光于浸润,去圭角于磨砺。颠揽结兮相从,望精庐兮伊迩。
  • 黑龙池。在府治北二十五里,一名黑鱼池。深不可测,人莫敢取其鱼。傍有龙祠及文殊阁,祷雨辄应。其西有白龙池。
  • 荷花池。一在府学后,名九龙池。一在北门外,水泉不竭。俱有龙祠。
  • 鸳鸯池。在聚仙山下。
  • 龙泉。有田。一出商山下湫,傍有祠,祠西有扁日第一泉,东有龙泉观。一出城西勒甸村山中,水分青白色,上有祠。一出碧鸡山下洞,内有金线鱼,故又名金鱼泉。一出旧杨林县西。
  • 洪布泉。在府治西石鼻里宝珠寺后,有翠岩,高数十丈,泉自岩顶注下溪,喷漱溅珠,清彻可爱。
  • 文殊泉。由文殊山下流过松花堰,入西湖。
  • 菩提泉。在玉案山下。
  • 冷泉。一在县北沙浪里上花村,源出商山之麓,其冷透骨,土人云浴此可去风疾。一在府西商桥里普贤寺右。
  • 温泉。一在安宁州北十里。一在宜良县汤池巡检司傍。一在富民县南三里。云南温泉非一,在安宁者为最。色如碧玉,可鉴毫发。〔杨慎安宁温泉诗〕:黟岫灵砂沚,华清口石汤。佳名虽许井,仙液讵堪方。火井元通脉,曹溪且让香。流温涵水碧,气郁说硫黄。清暑南薰际,回喧北陆傍。体应偕鹭洁,心不假犀凉。春酝熏兰斝,云腴泛茗怆。理珠馀浣女,鲙玉賸渔郎。瑶草蟠千岁,琼芝缀九房。温柔真此地,难老更何乡。〔巡抚顾应祥诗〕:公暇来游碧玉泉,深冬犹似暮春天。千峯宿瘴晴宜雨,一派流云煖带烟。岂有六丁司火候,要从浊世洗尘缘。老怀不问炎凉事,坐对清冷意洒然。〔知府杨汝允诗〕:扶桑煮海自何年,一窍遥从玉井穿。丹鼎蔡成犹带火,瑶池日煖乍生烟。乾坤炉冶原非别,山水精灵此独偏。曾向秦川夸万目,谁非仙液到穷边。〔董鸡诗〕:煮石潜阴火,蒸云嚝玉泉。混茫太极,温润本先天。沂鲁秋光隔,骧秦树色。浴馀馆上,缘水咏连绵。
  • 海眼泉。在安宁州治北。一日三潮,随涌随涸。俗传僧式照卓锡之泉。
  • 石洞泉。有二:一在嵩明州资善里,洞高丈许,泉出其中;一在昆阳州乎定乡小山下,有三洞泉出,会而为潭,中有青白大鱼,俗呼随龙鱼,人不敢捕。
  • 罗锦泉。在嵩明州月丰里,流灌田亩。
  • 弥雄泉。出弥雄山,南流入罗波泽。
  • 对龙泉。在嵩明州西中和里,两泉水对流百馀步,始合入嘉利泽。
  • 嘉利泽。在嵩明州东南十五里,周回百馀里,水漑民田,鱼供民食,又名杨林泽,下流入寻旬府境。
  • 牧样水。源出嵩明州牧样涧,南流入滇池。
  • 夷札郎水。在富民县东北十里,西入大溪。
  • 农纳水。在富民县北五十里,源出武定府界,北流入大溪。
  • 交七蒲。在归化县东北二十里,广二百馀亩。
  • 红莲沼。在富民县治东南,泉常涌出,荷花烂熳,上有龙祠焉。
  • 清侯井。在布政司内,大理高智昇为善阐演习,号清侯,凿井得泉,故因其名。
  • 阐西井。在府城隍庙内,土人取之濯丝织锦,其色鲜明。
  • 石岩井。在圆通寺内石岩下。以之烹茶,其味香美,非他泉可及。
  • 四井。一曰白石井,在四牌坊;一曰石井,在旗纛庙;一曰四眼井,在西门石桥街;一曰阿泥井,在江头村。皆渊深清冽,瞻民汲饮。
  • 石井。在西乡黑林里。

古迹

[编辑]
  • 苴兰城。在府城北十馀里。楚庄𫏋王滇时所筑,名谷昌城。傍有玉女城,乃梁王所筑。
  • 故梁王府。在府城南。元世祖至元五年,封其子忽哥赤为云南王,镇其地。后复封皇曾孙松山,寻进封梁王。传至柏匝剌瓦尔密,建府于此。国初即基址建岷王府,后移封武冈。今即其地为长春观,岁时习仪之所。
  • 高峣关城。在昆明县东云津桥北。
  • 废官渡县。在府城东南三十里。元置县,寻省入昆明市。中有古碑,相传蒙摩诃嵳与三十七部会盟时立。
  • 仙人弈碁石。在昆明县西乡石鼻里玉案山顶。有石若碁枰,其中凹处隐然有布子之状相隽。昔有仙人弈碁于此。
  • 诸葛营。在宜良县南小石岭。诸葛亮尝营于此,又名诸葛峒。
  • 诸葛碑。在府城东二里旧汉营,相传以为孔明屯军之所。唐广德初,凤伽异筑拓东城,故有诸葛亮石刻,文日:碑即仆,蛮为汉奴。夷畏誓,常以石搘梧。今废。
  • 爨王墓碑。在昆明县东一十五里。题曰六周昆明隋西爨王之碑,成都闾丘均撰,洛阳贾馀书。
  • 金城。在嵩明州西南,汉人所筑。
  • 天女城。在晋宁州西。昔李毅之女秀代父领镇时所筑。
  • 古土城。在晋宁州西北。隋刺史梁毗所筑,有九门十二衢,今惟存阳城堡耳。呈贡县亦有土古城二处。
  • 河东州城。在三泊县葱蒙卧山东。唐置,土人称为华纳城。城外有石碑,题曰大周故河东州刺史王府君碑。府君,王求仁也。
  • 双塔。在府南城外东西二寺。唐蒙氏时建二塔,最壮远观。
  • 白塔。在府城东,穿衢而建。昔为南华山万庆寺塔,寺废,惟塔存。
  • 盟蛮台。在嵩明州治南。相传孔明与诸蛮盟此。
  • 集兴笼城。在嵩明州南。又有梅堂、阿葛笼、蒙琮笼、白笼诸域,周回相望数十里,俱南诏杨祐所筑。
  • 伽宗城。在呈贡县治西。大理段氏时,土官伽宗所筑。
  • 江东城。在安宁州东南。
  • 青笼城。在安宁州治北。
  • 骥宗笼。在禄丰县东北。
  • 巓裒城。在禄丰县南。
  • 罗部城。在罗次县北。皆蛮酋持险处。
  • 废邵甸县。在嵩明州西四十里。元立邵甸千户,至元中置县,国朝省县入州。
  • 废杨林县。成化间省入州。
  • 废大甫县。在晋宁州南二十里。元置县,寻省入州。
  • 废晋宁县。唐武德初,蒙氏废为阳域堡。
  • 废河西县。在昆阳州河西乡。元至元中置县,寻省入州。
  • 山亭记碑。在三泊县西七里山中。昔智图建亭为游观之所,僧杨子云为记。
  • 龙马脚迹。在晋宁州东三里海溪山麓。巨石乎坦,上有马蹄迹。相传滇池产龙驹,昼见于山,夜入于水。按史,晋孝武大元十四年六月朔,宁州剌史费统言:滇池有二马,一白一黑,出入水中,民人董聪见之。疑即是也。
  • 牛恋乡。在晋宁州西十里。相传有异人牧牛滇池滨,牛夜入水恋草鸡,忽报晓,牛尽化为石。至今水中石铁若牛形,呼为牛恋乡。
  • 神犬石。相传至德追龙马至落镫村,以神剑断山岭,有神犬二,皆化为石,至今遗迹存焉。

风俗

[编辑]

人禀名山大泽之气,子弟多颖秀,科第显盛《学碑儒》。民遵礼教,畏法度,士大夫多材能,尚节义,盖由上住者少,宦戍多。大江东南人,熏陶渐染,彬彬文献,与中州埒矣。葬祭冠婚,悉从家礼,不同土习。惟节令货贝等俗,与列郡同,语俱全省风俗。下郡凤风俗,大抵相同,安分务农,女工纺绩,其有不侔者,奢俭之失中耳。至于山箐所居,名为此间土人,种类非一,言语杂夷,尤守信约,敦朴素,邻保相资,葬祭从土俗,较胜国以前之习,大不侔矣。惟有疾信巫祝,不服药,遽不可变也。

物产

[编辑]
  • 稻之属十八。青芒谷,黑谷,光头谷,金裹银谷,早吊谷,大香谷,小香谷,长芒谷,毛稻,白麻线,红麻线,黑嘴谷,干谷,红皮谷,白鼠牙,麻雀皮,白鹭谷,老鸦翎。
  • 糯之属十四。黑嘴糯,虎皮糯,响壳糯,柳叶糯,铁脚糯,香糯,麻线糯,饭油糯,乌糯,白檽圆糯,红糯,大糯,小糯。
  • 黍秫之属七。黄黍,红小黍,白小黍,长芒黍,饭芦粟,糯芦粟,灰条稷。
  • 荞稗之属四。甜荞,苦荞,山稗,糯稗。
  • 来麰之属四。大麦,小麦,燕麦,玉麦。
  • 菽之属十。蚕豆,饭豆,羊眼豆,小黑豆,大黑豆,黄豆,白豆,红豆,菉豆,豌豆。
  • 菜茹之属二十九。葱、韭、葳、匣、香瓠、芥菜、白菜、苦荬、豌豆、菜、薤、蒜、刀豆、刚豆、芫荽、生菜、蔽菜、扁豆、芹菜、红芦菔、白芦菔、豆芽菜、滑菜、苋菜、黄芦、菔、桐、蒿菜、茄、茭白、甜菜、麦、兰菜。
  • 瓜之属六。冬瓜、西瓜、王瓜、丝瓜、菜瓜、甜瓜。
  • 薯蓣之属三。薯、山药、蓣、葛。
  • 菌之属五。木耳、松菌、柳菌、鸡㮨、白生。
  • 药之属四十五。茯苓、陈皮、枳壳、桃仁、杏仁、防风、乌梅、桑白皮、茱萸、茴香、荆芥、槐化、瓜蒌、松脂、土决明、薄荷、葛根、菖蒲、紫苏、香薷、麦孽、土大黄、鼠粘子、土当归、黄绩、何首乌、黄连、黄柏文、香附子、婴粟壳、益母草、莃莶草、白芨、车前子、山药、半夏、山香子、白扁豆、莲房、干荷叶、楮实子、萆麻子、菊花、旋覆花。
  • 果之属二十七。杏、梅、桃、李、梨、栗、杮、榴花、红香杨、橘、核桃、松子、林檎、木瓜、枇把、樱桃、葡萄、莲子、羊枣、橙、唐求子、杨梅、土荔枝、无花果、椎栗、多罂子。
  • 蓏之属七。菱、藕、葧萕、茨菰、甘蔗、草菒、芭蕉。
  • 香之属三。降真香、干香、柏枝香、打。
  • 竹之属十三。笻竹、慈竹、箸竹、紫竹、苦竹、凤尾竹、观音竹、濮竹、猫头竹、箭杆竹、水竹、实心竹、班竹。
  • 木之属十六。桑、松、杉、槐、槐、松、柏、楸、椿、桂、皂荚、梓、柘、楮、黄杨、棠、梨、木堇。
  • 花之属二十八。葵、萱、荷、菊、木樨、水香、鸡冠、凤仙、剪红罗、水红、棣棠、芍药、海堂、牡丹、素馨、山茶、蔷薇、玉簪、蝴蝶、绣球、木兰、邓花、杜鹃、鹭鹚、龙爪、白合、纷团、山丹。
  • 草之属十一。𬞟、蓼、蔗、草、蒲、芦、荻、万年青、蒿、茅、茭、芭蕉。
  • 禽之属三十一。慈、乌鸦、鸳鸯、鹑、鸽、鹰、黄雀、燕、鹧鸪、鹭、莺、鹃、喜鹊、鹁鸽、野鸭、斑鸠、莺、鹌鹑、白头公、鹳、啄木野鸡、百舌青、画眉拖、白练水、老鸦悲、翠鹦鹉、秧鸡、叫天秋、鹗、鱼鹰。
  • 兽之属十二。马、猫、獐、麂、鹿、兔、松鼠、猴、水獭、香狸、野猫、短狗。
  • 鱼介之属十七。鲤、锻、金线、金鱼、鳅、鍜、白鳠、钻、银鱼、鳝、黑鱼、花鱼、螺、蚬、蟹、龟、鳖。
  • 物货之属十三。火麻、纻麻、棉布、麻布、绵䌷、土锦、乌绫、草席、乳片、蜂蜜、锡、蜡、砂糖、铜、铁。

堤闸

[编辑]
  • 松花坝。在府城东北,为滇池上流,诸水皆经于此。后分而为二,以注于滇池,盖水之总会也。故此虞雨大,则诸河皆涨。赛典赤增修二堰,灌田万顷,至今赖之,立庙以祀。
  • 南坝闸。在府城南。东北所出诸泉,咸会于盘龙江,至松花坝,由银棱河以入滇池。恐其泛滥,故筑此以障之。元平章赛典赤增修。国朝沐璘、巡抚郑颙甃石为闸,设以守者,因水之盈缩,面时其启闭,民甚便之。弘治、正德间,又置西坝、四到闸,而功利于民,与南坝闸同。有〔知政陈文记〕:云南古滇国,其城濒于滇池,乘高而望之,则商山在北,左金马、古碧鸡、支灌,蜿蜒相属,环抱方数百里。其间远村近落,良畴沃壤,弥望而不可极,惟窊其南而池浸焉。南埂,池之上流,距城五里许。其源出东北之屈偿、昧样、邵甸诸山,凡九十九泉,或㵒而流,或瀯而潴,或激而波,或浍注而溪焉,或山夹而涧焉,攸焉汨焉,会于盘龙江。至松花坝,则岐为二河,一由金马之麓过春登里,一由商山之麓过云津桥,皆趋于滇池。蒙叚氏时,过春登者,堤上多种黄花,名绕道金棱河;过云津者,堤上多种白花,名萦城银棱河。尝筑土石为二堰于河之要处,障其流以灌田,凡数十万亩。元时,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复增修之,民甚赖焉。今所谓南坝,即萦城银棱河之所流也。然前此为堰,不过兴一时之利,而于经久之计,则未闻也。惟我皇明混一区宇,云南恃远弗庭,举武王戌黔宁,昭靖王时为西平侯,奉命率师平之,留镇其地。定以经制,昭以威信,厚以惠利,俾兵民并力于田亩,以耕以获,不违其时,而南坝之修,岁有恒役。后定边伯继领镇事,思以弘黔宁之绪,谋造石阐以蓄泄其水,为经久利。方储材命工,值边境多事,未就其志。景泰癸酉,今总戎继轩沐公迺图成于参赞思庵郑公,议定而后会焉。时镇守都知监左监丞罗公、右监丞黎公、布政司左布政使贾公、按察司按察使李公曁二三同志,皆力相之。既而上其事于朝,亦不易其初议。迺计旧储之材,增以十倍,而凡富人之乐助者,亦不拒之。仍择将校之有智计者田凯、李振、郭进三人董其役。其条尽之出,用度之宜,则沐、郑二公自主之。于是甃石为闸,而扁以木,视水之大小,而时其闭纵。又因其馀材,相闸之西为庙,以祠神之主此闸者。其东为亭,与庙相直,而春秋劝省耕获,则休于其中。以景泰甲戌八月十有三日始役,而以明年三月一日卒事。其所用之工力,合之凡八万二千九百有奇。既成,云南之兵民无不䇨,老幼皆悦,曰:自今以始,田不病于旱燎,而吾农得以足食者,诚二公之赐也。顾纪其事于石,置诸亭,以传悠久。二公皆不能止也,迺以记丐于余。余谓沐公为定远之孙,黔宁之曾孙也。学兼文武,崇德象贤,拜右军都督同知,握征南将军印,以总戎事。郑公以经纶之才,弘达之识,廉方公正之操,参赞其事,累陞至佥都御史,兼巡抚之寄。相济同道,以绥靖此方,又能兴历代之遗利,以成累世欲为之志,使兵民蒙惠于无穷,实君于之事也,乌可以不记?然余于是而知二公之所为,当于古人中求之。昔晋羊叔子、杜元凯二子,继守襄阳,皆能修政立事,以成晋业。宋景阳文忠公称其功名盖当世,而流风馀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至今人犹思之。盖思元凯以其功,叔子以其仁,故二子之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此乃异时同道而得人心者也。今二公以道相济,而同时出治,余窃以谓沐公以孝,郑公以德数。盖善继人之志者,孝之大;善成人之美者,德之推。行仁始于孝,立功本于德,视古人奚远哉?余虽欧阳公之乡人,而言不足以永二公之孝之德。若羊、杜二子之功与仁者,盖兵民少长之心,实欲纪以传也,余岂得已哉?若夫匠氏之良,富人之助,亦君子所不弃,乃以其名氏列于碑阴云。
  • 汤池渠。在宜良县之西南,有〔国朝平显记〕:汤池渠肇始于洪武之丙子,时西平惠襄侯沐公在镇,以云南师旅之,众仰饷饥,固备攻守,用广开屯田为悠久计。宜良在滇东南,当陆凉路南喉襟,既置兵守,必谋其食。公相度原野,旧有沟塍,广不盈尺,注流弗远,汤他在傍,人不知用,底平朊朊,弃为荒隙,不尽地产。是年冬,发卒万五千,荷畚锸,董以云南都指挥同知王俊,因山障堤,凿石刊木,别疏大渠道,泄于铁池之窍而洑,其袤三十六里,阈丈有二尺,深称之。逾月功竣,引流分灌,得腴田若干顷,春种秋获,实颖实栗,岁获其饶,军民赖之。越二年,公薨。壬午夏,既芒种,雨不时降,人方为忧,独宜良水利不竭,首毕农事,将校黎老益追慕公德,成颢镌石以纪颂于不朽,丐铭于平。顾铭曰:汤池之渠,宜良之利,人食以生,雉公所施。我公伊谁,黔宁冢嗣,善继厥志,奚啻一事。渠流沄沄,侵彼田穉,勿罹勿勚,冬有敛穧。公虽云逝,我思无替,穹石斯矶,逝于万世。

桥梁

[编辑]

  • 云津桥。在府城东二里许,当通衢。水出盘龙江,流经商山之麓,过郡城入滇池,所谓萦城银棱河者是也。桥旧名大德,襁于兵。洪武癸酉,西平侯沐春重修其东西,表以旗楼。〔学士王景常记〕:云南城东陬有池曰昆明,池之大不知其几百里也。昆明之上游有江曰盘江,江之源亦不知其几百里也。汪洋湍激,深广莫测,而大道是通。昔有桥曰大德,于兵有年矣。天朝下云南,内讧外攘,庶事草创,随葺随罅,行道用棘。今西平侯沐公以为桥梁之政,王道攸关,不一大举无以示悠久,乃命立表识,軬巨石,杀川流,捷石菑,度丈尺,计工庸,锢石趾以厮暴湍,疏三门以通舳舻,穹窿块轧,夹以石槛,琳琅簇造,横截天堑,方轨长驱,肩摩毂击,屹若金堤,亘若垂虹,行者若履平地焉。是役也,经始于癸酉之冬十月,视成于甲戌之春三月。凡鸠军工,以日计之几万千,以其当云南之要津,故名。夫十月成与,梁占之制也,然未有梁以石者,至汉以石梁尔,李得昭以石累洛,其来尚矣。矧云南遐遏万里,新建氓府辇毂之驰道,三军府卫挖扼大藩,砻伏百蛮之地,荀无与梁以观,何以为名城内地哉?西平奉扬天子休德,凡所以镇绥经理,兴利珍菑,以与前人𣨍类如此。然夷人得践大中至正之途,扔绳牵索引之习,绝摄衣褰裳之艰,释龟足瘃之难,而喁焉以哗,群焉以趋,蠕焉以履,欢欣鼓舞,以自蹈于夷途,繄谁之力欤?昔司马相如桥孙水以通莋都,通使节也;史万岁锢铁桥以渡金沙,利行师也,犹书之。然通使节与通举辇孰重?济甲士与济国人孰亟?由是曳之云津,先臻前古矣。於戏!天子休德,西平布之;天子有民,西平济之。巍巍石梁,万世赖之。西平名春,字景春,黔宁昭靖王子也。
  • 溥润桥。在府城东咸和门外云津桥之北,旧名至正。
  • 永清桥。在溥润桥北,即云津桥之上流也。
  • 通济桥。在云津桥西,水即银棱河之濠水,泛注入于市而不可渡,故为是桥。
  • 望仙桥。在春登里南霸。
  • 太平桥。在府治东白塔街。
  • 顺城桥。在府西南小泽口桥之上。
  • 南新桥。在府域南板坝河,俗名上桥。
  • 浮桥。在溥润桥北,即云津之上流也。
  • 四通桥。在晋宁州西,路通新兴、元江等府州。
  • 济远桥。在呈贡县南。
  • 永安桥。旧名东桥,在安宁州东,螳螂川水经其下。弘治七年巡按都御史张诰重建,提学佥事歌阳旦有记。
  • 永丰桥。在禄丰县西,星宿河之水经其下。
  • 龙济桥。在当明州之南十里许。
  • 龙街桥。在嵩明州东南一十里许。
  • 大河桥。在富民县北三里许。
  • 永济桥。在宜良县汤池巡检司前。

宫室

[编辑]
  • 聚远楼。在五华山寺内,日本僧野演建,以一览滇南之景而名。国朝都督沐昻重修。潘仁诗:楼前风景似中华,楼外峯峦际海涯。远近屯营诸部落,高低花柳万人家。断云影接玄猿树,积水光连白鸟沙。欲挽银河洗兵甲,相期稳泛月中槎。平显诗:白日送客还南滇,夜梦还踏滇池船。连峯倒垂三百里,白云水底行青天。五华山上香风起,万点菱花堕秋水。僧游海藏受斋归,小笠轻袍航一苇。霜眉碧眼高结喉,揖余同登绝顶楼。楼中古篆屈鼎足,黄金揭榜蟠银钩。倾壸共洒浮提汗,东壁淋漓电光入。扶桑亚风掀海立,金马腾骧脱其絷。据虹耸见西阆风,遥闻鸡犬白云中。羽人不谨碧鸡笼,跳出一朵青芙蓉。芙蓉花开成碧藉,玉案流泉旨于酒。东北飞来鹤上仙,云是商山采芝叟。苾蒭厌喧寂坐久,空床却作狮子吼。声吼如雷,螺岩石扇訇而开。招我题诗苍翠壁,呼童扫夜明苔。膜拜其中金粟影,珊瑚舌相青莲台。因谈空空论白业,分霑法雨清凉杯。我时六人断尘缚,若将终身有斯药。天鸡振羽啼一声,下界奔涛满松壑。松涛扑面冷然惊,官衙钟鼓交锽锽。烟霞已失笑傲伴,梦寐徒滇阳城。滇阳城渺何许客,客归应念平生语。相思石上旧精魂,万里萝龛一灯雨。
  • 尊经阁。在府学,元建,藏玺书,名御书阁,后改宸章阁。国朝黔国公沐晟重修,今贮书
  • 敬思堂。在府城中,国朝沐英西平侯建,学士王景章有记,见遗文志
  • 思召堂。在太华山寺内,有西平侯遗文。滇人思侯,如周人之思召伯,因以名堂。〔郑题记〕:太华山佛岩寺,旧有黔宁昭靖王文一通。今主僧才师大用,惧其久而漫减,为堂奉之,而名其堂曰思召。来请言为记,予诺之,久而未暇为也。景泰乙亥春二月壬午,总戎都督纪轩沐公偕予劝农于郊,因过其寺,坐思召堂。才师复申前请,予迺言曰:善政善教之及人,固有互百年而常存,越再世如一日者,何也?盖德之感人者深,故人之怀思者久,此理之自然,夫岂强而致哉?昔召伯循行南国,观省风俗,或舍甘棠之下,以受民讼。后人思之,至爱其树而不忍剪伐屈折。善政善教之及人,固如是也。若黔宁昭靖王,在太祖皇帝时,以严肱心膂之臣,授钺专征,留镇云南,逾数十年,恩信洽于蛮夷,德教加于百姓,至今人犹思之不能忘者,观王之文则可见矣。王之言曰:居城市者固当有德以化俗,处寺宇者尤当有德以兴教。又曰:俾游观者因山林楼阁之胜而睹端严慈善之仪,因端严慈善之仪而起去恶迁善之心,则为士者庶知尽忠,为农者庶知务本,工不巧伪,商不奸欺,游国法而教人伦,君臣、父子、夫妇、长幼各得其分。诵王此言,则王之善政善教为何如耶?宜乎人到于今思之。而才师大用,复惧王之文久而漫灭,为堂奉之,其亦南国之人之思召伯而不忍剪伐屈折其所舍之甘棠者乎?诗曰: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此之谓矣。才师戒行精严,今为云南府僧纲司副都纲,盖所谓处寺宇而能有德以兴教者云。是为记。
  • 泰然堂。在聚远楼北。
  • 真意亭。在秦然堂后。
  • 清风亭。在按察司提学宅后。礼部尚书童轩为提学佥事时所建。有清风亭稿。
  • 栖凤亭。在黔府内。总兵沐崑建。〔督学副使王臣记〕:大元戎黔国沐公,以青异质,动学好问,嗣武僖之爵,佩征南将军之印,奉尔坐镇南,服有文武。长村甲第,连云假山,名卉芳润,喟岚辉映于镜池月榭间,宛若真画。循山而行,步覆渐高,而景益奇。有亭墀然,曰栖凤。凭栏徙倚,纵目瞻眺,金马峙其东,昆明流其西,云山绵亘,城郭映带,了了目中。环以修竹,铿然变凤鸣,珊然环珮响,恍乎登员峤而邀方壸,飘飘乎如赉浪云而吸沆薤也。间携宾客之选者,觞咏其中,鼓南风之琴,听神凤之歌,苍翠潋鬣,浮几席间,而铁尘不动,喧嚣不闻。不惟今人有偹然尘外之想,且将缅思太古与夫三代之上矣。亦惟知先业之艰,固厥绍之重,而所以修举不坠者,兹亭乎哉?鸣呼!白乐天在长安,见故相国之第,竹𢈼尚惜其常经之手,为之爱惜,况先世之所遗者,有若此哉?是宜公之有取于斯,而托焉以自况也。今夫凤之为物,固非山鸟类,抑岂抧棘之所宜栖者耶?今公以元戎之裔,际圣明之代,功阀世望之辉光,亦何让于凤哉?盖必措诸勋业,以分宵旰之忧,发为文词,以鸣国家之盛,来仪于舜韶,和鸣于周岐,喧啾百鸟中,乃见此孤凤也,又岂寻常芜雀辈所可比拟于万一哉?予不侫,承公命,姑记其事,庶他日重登,不为生客,尚当据胡床,过明月,吹子晋之笙,弄桓温之笛,为袁粲之径造竹所,与公同一捧腹绝倒也。若曰到门题字而去,吾岂敢哉?
  • 桂香阁。在文昌官为滇胜岳。
  • 空谷亭。在桂香阁左,巡按陈察建。
  • 凤翥楼。在空谷亭后,巡按刘湖建。
  • 聚奎楼。在府学内。巡抚侍郎都御史邻应龙重修。
  • 青云阁。在昆明县学内,巡抚都御史汪文盛建。
  • 龙华阁。在崇正门外东寺内。

冢墓

[编辑]
  • 周河东刺史王仁求墓。在三泊县南二十里。
  • 元梁王墓。在进耳山,梁王名,字罗元,宗室。
  • 平章赛典赤墓。,在府治北门。至元十一年,拜云南行省平章。
  • 国朝忠文公王祎墓。在府城东二里,地藏寺此。祎,金华府义鸟人,洪武五年,以翰林待制招论云南,危言正色,贵以大义,为元宗室梁王所害。云南平,其子绅来求其藏,则夷为墟,询得其虞,立表识焉。正统间,赠翰林学士,谥忠文,立祠祀焉。
  • 都督沐璘墓。在昆明县十里普吉村。天顺间,奉敕葬。
  • 参将沐详墓。在呈贡县治东南十里许。弘治十一年葬。
  • 清愍公孙继鲁墓。在府城西北。公以山西巡抚都御史卒,葬于此。隆庆初,奉敕修,赠兵部侍郎,谥清愍。

大理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三代时,国曰昆弥。以水名。《通典》。春秋、战国皆属楚。汉元狩间,封滇王,赐玉印,治白崖。此滇王乃白子国仁果也。武帝恶当羌不逊,以仁果能抚其众,故以玉印封之,当羌乃绝。史但言滇王,不详其人也。据通典,白、古通相同。元封二年,置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蜀汉置云南郡。晋因之,兼置宁州。李特据蜀,分置汉州。宋置河阳郡。齐改属西河郡。隋复置南宁州,寻属总管府。唐属姚州。天宝以后,为蒙氏所据,建都名羊苴咩城。其后郑、赵、杨、段四姓继据之。元宪宗时,立上下二万户府。至元间,改置大理路。皇明洪武十五年,改路为府。领州四,县三,长官司一。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梁州域
夏商
合梁于雍,亦为雍州域 昆弥国
战国 楚地
秦地
西汉 益州郡 叶榆县、云南县
东汉 永昌郡 叶榆县、云南县
蜀汉 建宁郡
云南郡
云南郡
宁州
李特据蜀 汉州
宋齐梁陈 东河阳郡,后改属西河郡 宁州
益州总管府 南宁州
姚州 匡州、勃弄县、匡川县、邆备州
开元后蒙氏据 赵州、云南州、品甸县、邆睑、浪穹州
五代 郑买嗣据
赵善政据
扬干贞据
段思平据
段氏据
立上下二万户府
大理路 理州、赵州、建宁县、云南州、邓川州、浪穹县、凤羽县
皇明 云南布政司 大理府 太和县、赵州、云南县、邓川州、浪穹县、宾川县、云龙州、十二关长官司

〔属州县司沿革〕

[编辑]

太和县附郭

  • 叶榆地。
  • 开元末,皮罗阁逐河蛮,取太和城,即此。后阁罗凤据其地。
  • 宪宗时,于城内立上中下三千户所。至元二十六年,罢中千户所,立录事司。上下二千户立县,复升理州。二十一年,罢州,复立录事司。寻改县曰太和,及河东路,属大理路。
  • 皇明仍为太和县,属大理府。

赵州

  • 属永昌郡。
  • 为姚州之境。蒙氏为赵险,皮罗阁置赵郡,阁罗凤改赵州。
  • 段氏改天水郡。
  • 宪宗时,立赵险千户所,隶大理下万户府。至元十一年,改为州,又于白崖𧸘立连宁县,即古勃弄地。三十五年,革县入州。
  • 皇明仍为赵州,领云南县。

云南县

  • 置云南县,隶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蜀汉改屡云南县。
  • 初置云南郡。贞观中,改匡州,领勃弄、匡川二县。后张仁果据之,号白子国。蒙氏为云南州,改品旬县。
  • 亦为云南州。
  • 立品旬千户所。至元中,复为云南州。后降为县,隶大理路。
  • 皇明仍为云南县,隶赵州。

邓川州

  • 为楪榆县地。
  • 为邆备州,治大釐城,隶姚州都督府。后为邆赕诏所据,南诏倂之,置邓川𧸘,后改德源城。
  • 时大理段氏因之。
  • 初立德源千户所,隶大理上万户。至元十一年,改为邓川州。
  • 皇明因之,领浪穹一县。

浪穹县

  • 为楪县地,蛮名弥茨,乃浪穹诏所居之地也。
  • 初为南诏所侵,其下铎罗望战败,移保剑川,更称浪剑。贞元中,南诏倂之,立浪穹县。
  • 立浪穹千户所,隶大理上万户。至元中,改浪穹县,与凤羽县俱属邓川州。
  • 皇明倂凤羽入浪穹县,隶邓川州。

宾川州

  • 为楪榆地。
  • 姚州地。蒙氏太和楚场地。
  • 为太和赵州云南县之境。
  • 皇明弘治七年,割太和九里、赵州一里、云南县二里,建设宾川州,隶大理府。

云龙州

  • 旧云龙旬。至元末,立云龙旬军民总管府、井防送千户所,隶金齿宣慰司。
  • 皇明置云龙州,隶大理府。

十二关长官司

  • 本云南楚雄地。至元间,因僻阴,始置十二关防送千户所。
  • 皇明改置长官司,隶大理府。

疆域

[编辑]

〔东〕一百四十里至姚安府姚州界,〔南〕七十二里至蒙化府界,〔西〕一百八十里至永昌府永平县界,〔北〕一百二十里至鹤庆府界。

太和县附郭编里五十,东一百里为宾川州编里十,东南一百四十里为云南县编里十二,三百里为十二关长官司,南六十里为赵州编里十五,西五百里为云龙州编里二,北九十里为邓川州编里十五,一百一十里为浪穹县编里十二。自府治东八百九十里至布政司,东北八千里至应天府,一万一千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东〕距叶榆河。一名西洱河。水经:叶榆水自县西北来,汇为巨浸,由西南而出,末流名濞水,绕点苍山背,与漾水合,阑沧江入南海。通典:昆弥池,又名西洱河。汉武帝象其形,凿池习水战。郎中司马迁元封元年,奉使西征巴蜀,南略邛筰,还昆明报命。

〔南〕跨洱河尾。水深千尺,下有关城。

〔西〕枕点苍山。一名灵鹫,有十九峯、十八溪,峻拔万仞,屏列如弛弓。汉书云:其山如扶风太乙之状,五月积雪皓然。

〔北〕跨洱河头,山水会处,各有关城。皇明以大理卫一千户所上关曰中前,下关曰左前钥其两关。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点苍山。在今大理龙首、龙尾两关之间。条冈百馀里,积雪斓班,经夏不消。夏秋之月,山腰白云,横如玉带。蒙氏封为中岳。〔元高昌雄诗〕:水绕青山山镜城,由来人杰地应灵。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康里子山见李景山归自南谈点苍之胜寄题一首〕:有客新从鹤拓回,自言曾上五华台。苍颜暑雪当窗见,玉脚晴云对槛开。桂树小山招隐土,桃花流水属仙才。王孙芳草年年缘,为问西游几日陪。〔国朝张来仪点苍山歌〕:三山摽海裔,五岳名中州。安知金马碧鸡外,乃有点苍千仞之神丘。愚公有力不得移,至今郁郁蟠荒陬。阴崖犹遗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禹来四载尧为忧,穷源不过岷山幽。穆满驱车度黄竹,瑶池觞酒空淹留。秦皇东封汉西祀,汾阴社首纷悠悠。惜哉此山谁见收,圣人开天四海一。大开明堂朝万国,九州之外更九州。山经海图不可极,𬨎轩四出如流星。却视点苍同内域,我昔待诏金门前。送僧曾赋还山篇,僧还空山席未暖。我随浮云落天边,北时回首望山雪。其奈微缠相拘牵,神官玉女应笑赋。丹梯有路无由缘,折兰城头逢使客,官似郑虔头未白。自言本是山中人,介著儒冠事文墨。世人号我章句师,余心自许中林淄。楞伽诵罢无一语,客至惟谈康乐诗。金樽缘酒劝人饮,手中自嚼青杨枝。明朝惜别还分手,萝月西风待君久。若过东林问远师,天上相逢还忆不。闻山道中无四时,院院僧闲花满溪。李白东还定有日,为君镌石留新题。〔提学童轩诗〕:点苍山色何奇哉,芙蓉朵朵天边开。嶙峋直上九千仞,俯视群岫皆菩蕾。夸娥不能移,巨灵不能劈。南风十日吹不平,但见云开横铁壁。琪花瑶草四时闲,此景仿佛弗人间。千年老雪消不尽,龙湫六月生阴寒。我欲乘风升绝顶,倒控苍虬凌倒景。黄鹤仙人手可招,咫尺蓬莱五云境。〔巡抚御史伍节诗〕:吏散庭空静掩扉,点苍西望翠霏微。云裁玉叶和烟润,瀑溅珠花映雨飞。石洞经秋龙不起,松枝将瞑鹤初归。泠然忽动苍霞思,拟陟丹梯一振衣。〔翰林修撰杨慎游点苍山记〕:余自为翏人,所历道涂万有馀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已乃泛洞庭,逾衡庐,出夜郎,道碧鸡而西也。其于山水,盖饫闻而厌见矣。及至叶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关,且行且玩,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向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嘉靖庚寅,约同中谿李公为点苍山之游。二月辛酉,自龙尾关窥天生桥,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图然,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中谿与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其奇观也。下山,乘舟至海门产小饮。王戌,复行入关,由混混亭而升觉真庵,北折入谷口,观宝寺山茶。因叩圆海寺,瀹茗煮泉,坐于万松之阴。已乃柱杖下涧,度石关,至鹤顶寺。松竹荫轩,洱波在席,相与趺坐酌酒。时夕阳已沉,西山缺处犹露日影,红黄一线,本细末宽,自山而下,直射洱波。僧曰:此即鸾浦夕阳也。馀波皆碧,独此处日光涌金,时有鸳鸯群浴。今则纲罟太密,此景时有时无,不常然也。予曰:但观涌金流采,巳自胜耳。癸亥,北循山坂,至金相寺废址,有唐碑,为高僧讲经虞也。盘山脚而西,至松萝崖,石洞幽胜,相与酌酒赋诗,投感通寺楼。篝灯夜坐,闻寺僧诵等字,中谿曰:六书中转注,实非考老,而宋人妄拟,后世学者遂沿而不敢,此不可无述,愿公任之。予操笔而书转注之例,约千馀字,汇为一编,中谿题其额曰写韵楼。寓此凡二十日而后去。兹寺有高皇帝诗十八章,镌碑山门院,凡三十六,今存者仅半耳。三月乙,西北行五里,有寺日玉局,内有昭文祠,土人祀唐御史杜光庭之所。西南有一溪,叠堮承流,水色莹彻,其中石青碧璀璨,宛如宝玉之丽,其名曰清碧溪。缘山麓北行二里,至天台,有诸葛武侯画卦石,土人于石上建八塔,以识侯之迹云。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尺,规制严整,考之野史,为隋文帝敕建者,或曰阿育王。北行二里,至点苍神祠,即唐书载使臣与南诏设盟处也。翠微有崖,异香酷烈,子二人不能上,令人候之,果然。庙后有问俗亭,俯瞰城郭楼观,海波万顷,洞松萦云,岩雪映日。酤酒更酌,村人荐米缆,贪而甘之,既醉既饱。下山北行二里,抵三塔寺。寺有七楼八殿,中谿重加修建者,及有书楼在焉。因留连累日,芒鞋藜杖,相与入瀑布溪,悬流百尺。其承流处有石如贫,贫中有一石,为瀑流所激,跳跃如马,声如雷钩。石壁上有朱字诗,为溅佅所涂,远不可辨。忆当时题刻,悬禧千仞之上,非大力不能为也。王长登帝释寺,松螺苍然,因止宿焉。夜中静默,闻丁东琳琅,如琵琶笙箫,又如琴瑟,有顷而寂。旧闻兹地夜听天乐,故名其峯曰应乐。中谿曰:岂山腹空洞,万窍递响耶?予曰:如此,则不应有作止也。僧曰:世传空中陨石,上有帝释像,今所奉者是也。帝释为天王中最尊,故有天乐随之。予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言,此亦世外事,不可以臆见度其是非也。癸巳,北渡两涧,乃至无为寺。寺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听,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世祖驻驿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害,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夫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中谿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溪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无所妨,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西上里许,有寺日救疫,山泉甘冽,疫则饮之,可以已病,寺因得名。北去凹里,登鹓云寺,有仙女池、冲举石,相与坐啸久之。又北方里许,至石云寺。沿溪而西,过独木桥,升窦华寺。其地多花卉,红紫胶轕,乃移枕簟以息。中谿弟仲春、叔期、季和,预煮樽酒于丛薄中,忽从滴乳岩傍出见,不觉惊喜,拍手大笑,因引满尽醉。是夜卧草庵,殊觉快适。甲午,同上悉达场,遥见瓦屋悬构于苍烟之上,扁日中谿小隐。时已入夏,犹围火而卧。晨起窥石洞,猱缘细路,下临百仞。比归,颇有垂堂之悔,出山因以相规云。丁酉,至阳溪,历遗爱寺,观舍利塔。入溪三里,有一石门如圆月者,罗刹洞也,世传观音大士闭罗刹于其中云。又西行八九里,至出佛洞,岩壑幽绝,可以结庐。又西六里,为洞天山,层峦叠嶂,望之蔚然。愿道路崎仄,且空山无人,乃旋辔出谷,宿遗爱寺。中谿谓予曰:不见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必须东泛洱水,卧数溪峯,庶尽点苍之变耳。己亥,由上关水月楼泛舟,遵岛屿而南,至金榜寺,摇落无僧。又南至青巓寺,阅巨人迹已,乃南放,有崖飞出水面,日鸡额山雒、舟山隒。徒步而升,石磴盘旋,可三百武,则见削壁卷阿,正向点苍,十九溪峯,尽在几席,山巓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伎。予曰: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相与订纳结社,以终馀年。经营其地,约二十亩,可为蔬圃,草间得柱础石古瓦,知为寺场也。往来久之,僮仆于灌莽中得一石洞,檐牙户牖,大类人居,中可容二榻,喜跃不自胜,此可免结庐之劳矣。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舟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天光澄净,波纹纭纭。遵岩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深有浅,皆渔家妇子所居,生事萧条,身无完衣。指予舟中几案食器,互相问诰,盖素所未见也。予二人不忍其穷,各解衣投米,问其男子何在,曰:欠课,为官家所繋,其情可悲也。又南至铁雨岩,日:是罗刹欲背盟逃逝,大士雨铁以止之,是其迹也。崖面如蜂房蚁窝,大者栖鹃鸡,小者巢蝠鸽,闻舟人喧,惊出而群飞。又南至赤文岛,云:是大士买地券,字如蠡篆,不可办谶,螟色欲来,何水浮条?乃举棹西向洱水神祠,辞舟登陆。自念放逐以来,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中谿与予废和诗若干首,汇为一帙,题曰点苍杂咏云。
  • 鸡足山。一名九曲山,在府治洱河东北一百里。峯峦攒簇如莲花,盘曲九折,共三足,上有石门七十二寺,仙灵所居。林樾雄深,梯磴险绝,世传佛弟子大迦叶守佛衣以待弥勒之所,盖洞天也。绝项五更见日出之光,伟观非一,游人须旬日半月乃可尽其胜焉。〔李逸民游鸡足山记〕:叶榆水东陆行八十里,至白石庵,见一山耸出,平顶南向,馀三方各有山一支,盖一项而三足,故名鸡足。由白石庵至何子孔,过福缘寺,不由洗心桥,以路迂也。福缘一名接待。由此上传衣寺,谓此山乃佛大弟子饮光迦叶守佛衣以俟弥勒补位,山顶故有迦叶石门洞天,因以传衣名寺。此寺世有高僧,天机创于前,海慧葺于后,故钜丽不衰也。先君与僧彻空建庵,名净云院,院傍庵所结构皆清幽。观玩久之,就宿,与瞽售、劫空夜话,觉从游者众,有妨静赏,屏去太半。由传衣西南经万松庵,必憩。西至华严寺,主僧真圆有戒德,其徒皆率教,一山所不及也,与谈久之。由此北行里许,至龙祥寺。又西南行,直趋放光寺,约四里,皆由冈脊行,磵谷春淙,岩壁在望,逢人皆云:此路甚有眼界,如由古路,则低陷无此景物矣。乃知此有二路,贵在人择取耳。至放光寺,为常年放光之也。上直迦叶石门,以风水向背言之,此为胸臆之穴,馀诸庵院皆在山之肩臂矣。旧为灌莽所据,嘉靖丙午,余与婿吴阶州懋来游,从大顶下瞰见之,因谋于山僧圆惺,以田金与之,阅十年乃落成。余弟元春、元期、元和各铸一铜像奉安焉。惺有信力勤俭,种植之利足以垂远矣。余三度来游,皆在冬春,不见光相。此来正当六月,诣岩殿致祷。俄顷,见𠙧罗绵云,缅平一白,宛如玉地。有大圆光,倚立玉地之上,外晕七重,每重五色,环中虚明如镜。凝观者各见自身现于镜中,毛发可数,举手动足,影亦如之。众人同止,唯见己身,不见傍人。僧云:摄身光也。有顷,光没,风起壑中,云气散尽,林蛮改色,鲜妍夺目。复出一光,如大虹霓。然虹霓半缺不圆,此光圆莹,如水晶映物。僧谓此光乃佛现也,极难得遇,须臾乃收。同号有老者云:昨见平云上现二银船,楼柁皆具,往来江村沙浦之中,如人棹之,但不见人。然则光怪非一状也。寺西北六十里,有北麓等七寺,皆大梵刹,游人罕至。余昔岁趋游,今仿佛在目,不能再往,遂登袈裟殿。此殿有伽蓝,神甚灵。余初年来游,只单骑入山,僧多不识。是夜,此殿钟不扣自鸣三声,僧起视之,重门皆闭,不见人。谓其徒曰:土主报钟,必有异也。曙光初升,余至寺门,僧起,面顾其徒曰:钟鸣以此也。余询之,言然。殿此岩龛,为杨黼仙人修行处。又西上兜率庵,为行曾叶关主所建,集僧炼魔。今道月居之,不失其旧。庵北石下出冽泉,上下诸庵皆赖之以食。又上銕瓦殿,主僧圆成所建。殿后有袈裟石,青石白觔,如袈裟之制。高僧圆清卓庵于其侧。余玩坐至夕,卧不解衣。人言此处五更见日出,验之信然。盖虽无鸡漏,然四望沉黑,东方未白之时,巳见红光如火焰。假寐有顷,乃见红日径丈许,跃然而起,须臾即渐减小矣。此与衡岳日观峯相似。凌晨脱靴著屐,上胡孙梯,手攀足跻,时觉石动而未尝落,足每近于膝,尝点胸,后人之帽常触前人之履,然有欣快而无劳苦也。梯尽处有大悲阁,僧曰:且止,此处风软,可以四望,过此则风不可久立矣。如其言,班荆而坐。苍洱塔庙在空漾中,如世外壸天,五百里外山川皆在足下,即未登仙,亦足豪矣。既至大顶普光殿,见工作精好,大惬于怀,俛仰今昨,追惟存殁。昔时玉溪石大参简、卓峯王佥宪惟贤、高泉谢大参东山、野庭罗部使宾岩、何大参镗,皆相继登顶,以书抵余曰:大顶无殿,其补作之。余如诸公命,仅建一殿塞责,不图今日恢宏至此,恨殁者长往,存者不再见矣。江山千古,登眺须臾,胜迹既留,音容在目,因镌石以记之。出殿而西行,于刚风灏气之中,历虎跳涧、仙碁石,过一草庵,西南至拜佛石,下临千仞,可坐不可立。余正德间尝筑室读书,今故屋在焉。回思往事,宛如昨日,人巳衰颓,尚能在此住耶?辞僧下台,至曹溪水,水上有曹溪庵,庵前小坐,回望拜佛石,令人有飘然远举之想。又东有八功德水,水出飞崖下,仅容一飘,四时不竭,世传罗汉修行处,留此圣泉,理或然也。东行有石窍,古老云:异人以咒术收蛇在中,故一山无蛇。又前至迦叶门,即尊者守衣入定之洞天也,俗呼华首门,声之说也。高下有二门,皆仿佛城门之状,以今观之,若顽然一壁耳。野史载唐时有神僧小澄者,诃门訇然中开,入已复闭。其语虽若不经,及观记传所载,洞天福地,皆在人境,肉眼不议也。嘉靖间,有一僧自远来,径投石门,结草庵以居,自约苦行,住三年满而后去。期满之夕,梦石门忽开,中有多僧,延之使入。见殿宇金碧,门上各有金字对联,唯正殿有金锁不开,右堂众僧皆默坐,左堂如斋堂设供。谓僧曰:汝勿去,得乎?僧曰:吾有愿欲游名山,尚未得住也。言已而寤。犹记对联,识而藏之。世传竹林寺在匡庐。余昔游匡庐,老僧指曰:此虞遇阴雨之日,忽见一寺,金榜曰竹林寺,廊下有看经僧,庭中有旛竿,历历如白昼,移时乃面石壁上,一无所有。其事大率相类。迦叶门岩半有金鸡泉,仅容一碗,日有异岛饮之,乌来必双,至二十双而止,四时皆然。乌无增减,水无盈缩。尝有僧贴壁结楼,取泉自供,夜梦神人曰:此是金鸡泉尔,不宜见扰。明日而楼灾,遂不复构。余与客籍草坐,茶罢,遂遵旧路至玉皇阁,一名圣峯寺。寺僧天心有禅味,遂过宿。明日,历海会庵、观音庵、寂光寺、千佛阁,乃至龙华寺。此寺殿阁宏丽,寺傍庵院十馀所,因止宿遍观焉。又东里许至石钟寺,乃一山总会。虞寺东稍南有茶房,有瀑布水。正东有盋孟寺。盋孟北行里许为五华寺,一名小龙潭。东五百武为罗汉寺,一名大龙潭。东北三十里有二洞,皆名迦叶洞。一在山麓,二月土人作会。一在山腰,草木蒙蔽,非土人指,似不得其处。上洞各深百馀步,奇石万状,雕镂巧妙,如人为者。余昔游四方,凡有洞,必不远百十里皆造焉。观于此洞,则余昔所见,皆不足言矣。至此为邓川界,遂由此趋上关而回。路人云:初入山,由河子孔以上,一路至石洞,林樾雄深,正对岩面。其石上有古人朱篆,至今不灭。余倦不能往,假我数年,更卜重游耳。
  • 罢谷山。在浪穹县北二十里。水经曰:罢谷之山,洱水出焉。其山崆峒,世传阑苍之江伏流也。
  • 凤羽山。一名乌吊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世传凤凰死于此。九月,百乌周哦来朝,土人纲之,多异羽。〔修撰杨慎诗〕:乌吊山头百乌伤,刺桐茅竹隐斜阳。九苞文采不复见,千古令人空断肠。
  • 三崇山。在云龙州西五里。或云即三危也。壁立万仞,顶有三峯,高不可登。

〔众山〕

[编辑]
  • 玉案山。在叶榆河东。崖上有刻云:此水可当兵十万,昔人空有客三千。汉元封间,郎中司马迁至此,观西洱河。司马相如至此,上疏开益州。
  • 凤仪山。在赵州城西里许,即州之镇之也。其山一身两翼,如凤来仪,故名。俗呼为三耳山。
  • 龙伯山。在州治东,与凤仪山直。
  • 宿龙山。在州治南。唐镇南将军建,浮图其巓。
  • 五佛山。在州治南。下有泉,不竭不溢,呼曰圣泉。
  • 昆弥山。在州治南四十里,西平侯更名定西岭。
  • 赤佛山。在州治南三十里。
  • 九龙顶山。其峯峦若龙,在州南五十里,遥望九峯相聚。
  • 龙兴和山。在云南县西二十五里。
  • 宝泉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又名九䁀山。九峯相并,望之簇如青莲,石穴崆峒,盘折而升。上有九䁀寺,倚岩结构,飞槛悬梯,令人有挟风生羽之想,盖奇观也。
  • 梁王山。在县北三十里,元梁王行宫在焉。今掘地有琉璃瓦。
  • 南华山。在县南四十里,又名天花山。
  • 水目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山巓有泉,深不可测。
  • 天马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上有镇蝗塔。
  • 象山。邓川州之镇山也。
  • 卧牛山。在州东北,以形似名。
  • 东山。在州东七里,状如狪子吐舌,又名狮舌山。下有龙潭,祈雨多应。
  • 钟山。在州北八里,昔邓险诏避兵居之。
  • 鼎胜山。在州东南,孤峦高耸,洱河为襟,岛渚萦回,波光万顷。
  • 灵应山。在浪穹县东二十里,喦屋有像,祷雨辄应。
  • 宁山。在县西,形如凤翼。
  • 佛光山。在县东二十五时,崭然险绝。山半有石窟,可容万人。国朝征普颜笃于此。
  • 蒙次和山。在县治东北四十里,三面险峻,面临河。六诏时,施浪诏居一焉。
  • 莲花山。在县东北四十里。状似莲花,三面陡绝,惟一面才通一马。山麓有唐僧三藏所建浮图,镇红孩儿之怪。
  • 锺英山。在宾川州东台,垂百里。产箭竹鸟兽之利。
  • 笔架山。在州西五里。
  • 书案山。在笔架山之麓。平正如书案,故学宫向之。
  • 乌龙山。在州西南四十里。
  • 奇石山。在乌龙山之北麓。山多奇石,空窍玲珑。上有大王庙。
  • 白塔山。在乌龙山之东麓。其上有塔。
  • 翠屏山。在州西北四十里。形方,面顶平,苍翠横列如屏。
  • 归山。在十二关长官司之西。
  • 毕钵罗窟。在赵州南六十里白崖川西山。岩壁耸拔千馀丈,其下林麓著郁,无路可由。南诏时,有杜老蛮者,即崖而寺之。扪摩喦壁上,有独木桥十馀所,木大如指,𪩘崄不敢著足。樵子儇疾者,履之而过,亦不损折。其木非常见之材。每月十五日,换桥一次,不知其因。十六日,但见桥制更新,无复旧木矣。世传神仙所为,因谓之仙桥。昔寺僧畜犬,仙桥断后,屏犬桥复完。〔成化间壁间见诗云〕:悬崖万仞没跻攀,楼观参差香霭间。一派水流苍石隙,数声猿嗜白云闰。堪嗟箫史乘鸾去,定是王桥驾鹤还。唯有灵桥高斜掉,幽禽惆怅对空山。不注姓氏,然其地文人所不能到,竟不知谁为也。
  • 青华洞。在云南县南八里。有洞阔十丈,深邃莫穷,悬岩滴乳,愈深愈奇。上有石窍漏光,名曰天窗。嵌空支分,人入则縻糠以志其返。〔御史李元诗〕:青华洞,深且密。神工融,鬼斧劈。茫茫空壤间,此理不可诘。无乃混沌初劈时,浩气嘘泡成幻质。生平好奇胆力壮,一览径造无怵惕。沿苔扪石岂容巳,宛若风雨投暗空。虚幽极虞明自生,时复有窍见天日。祛昏破临露真禨,万态千形虽尽述。蛟龙腾,凤凰秩。麒麟游,虎豹逸。有如神僧跏跌面雪峯,牛鬼蛇神献奇术。又如指石石成羊,绕剑风雷怒仍叱。探幽历险妙能穷,一一收揽归吾华。山灵合敛藏,阴怪已消黜。乾坤正气常在兹,镇静天西自无极。行。行洞口更升颠,笑看扶桑红日出。
  • 龙洞。在县东五十五里。叠嶂层峦,中涵巨浸,匪直灌漑,亦称奇观。
  • 观音洞。在宾川州西南。崆峒螥蚜,奇诡不可名状。中有天然石、观音像。

〔大川〕

[编辑]
  • 西洱河。水经:一名叶榆水。通典:一名昆弥池。出浪穹县罢谷山下,数处涌起如珠树,世传黑水伏流别派也。自县西北来,汇于县东为巨津,形如月生五日,绕县西南,由石穴中出,又会阑沧江而入南海。左思蜀都赋曰:诸葛亮之平南中也,战于是水之南。即此水也。水中有三岛:曰金棱,曰赤文,曰玉凡。水涯有四洲:曰青落鼻,曰大贯淜,曰鸳鸯,日马帘九曲,曰莲花,曰大鸡,曰磻矶,曰凤黄,曰莳萝,曰牛角,曰波,曰高喦,皆可田可庐。而大鹳洲随水升沉,如世称鹦鹉洲然。
  • 阑沧江。在云龙州东土里,即黑水也。书:华阳黑水惟梁州。源出雍州南吐蕃鹿石山,本名鹿沧江,后讹为澜沧,今又讹为浪沧。自丽江经州东南,流入永昌、蒙化、顺宁、景东、交趾,乃入南海。
  • 礼社江。源自赵州白崖,至楚雄合阑沧江。
  • 金沙江。在宾川州东北,山海经、水经注所谓若水是也。

〔众川〕

[编辑]
  • 大江。又名波罗江,出九龙顶下,北流入西洱河,赵州之带水也。
  • 赤水江。源出定西岭。
  • 昆雌江。源出蒙化之巍山,合礼社、赤水二江,经元江府入交趾。
  • 青龙海。在云南县东南十里,水涯出入,自金龙山望之,头角皆具,宛如游龙,故以名之。
  • 周官㱔海。在县东北一十五里,又曰小蒙舍海。
  • 大河。源出梁王山,合竹泉、横溪二水,流经宾川州界,北至金沙江。
  • 叶镜湖。在县南三十里,中有石若镜。
  • 清湖。在县西南一里,其深若测。水乐七年,黄河清,此水亦清,迄今遂不浊。
  • 弥苴佉江。出浪穹罢谷山,南流注于西洱河,邓川州之带水也。浪穹名为蒲陀江,一统志讹为葡萄江。
  • 罗时江。亦南流入洱河。
  • 南诏潭。在邓川州西二十里,潭阔十馀亩,其潭心深莫测,三山环峙,万木阴森,一面为石墙,世传昔人避兵处,今遇岁旱则祈祷焉。
  • 宁河。在浪穹县北,即一统志明河宁湖也。
  • 九龙泉。在佛光山下,泉有九孔,俱自石窍中涌出,灌漑赖之。
  • 孙水。在宾川州东北,金沙江之别流异名者也。水经注:一名白沙江,司马相如定西夷桥孙原,即此水也。又南至会无入若水。
  • 上仓湖。在州治九曲山之南,周回十里,中产莲花菜。
  • 十八溪。源自点苍山椒,悬瀑注为十八溪,曰南阳、曰葶溟、曰莫残、曰清碧、曰龙、曰缘玉、曰中、曰桃、曰梅、曰隐仙、曰双鸳、曰石、曰灵泉、曰锦、曰芒涌、曰阳、曰万花、曰霞移,溪各夹于十九峯中,所经皆有灌漑之利,同入于洱河。
  • 瀑布泉。在点苍山应乐峯之南涧,曰梅溪,夏秋瀑布下有盆涡坌,中有一激石,其大如马,水激石跳,铿鍧如雷千仞,壁上有诗,不留姓氏:翠壁千寻挂玉泉,盆涡激石几千年。当时跃浪如龙马,砥砺磨砻变却圆。疋练卷将高五尺,须臾坠落潭花白。如今任运自推移,等闲占断校龙穴。
  • 翠盆水。即青碧溪。在马龙峯之南,峪有三盆,润水三叠,盆中水清石丽,翠碧交加。〔李元期诗〕:谷响人言溪路长,溪源未到觉泉香。三盆叠落净于栻,崖根泻玉迸成浆。潭心丽石明翠羽,精英仿佛碧钗殷。即非仙女洗头盆,且饮仙人石中乳。〔董难诗〕:锦石铺盆翠厥龛,鱼𬭸雀尾动秋潭。
  • 药师井。在府城西北,水造纸极洁白。
  • 救疫井。在点苍山下,相传有疫疠者,饮之即愈。
  • 普河鱼池。在赵州东北五里,池中多鱼,人不敢捕,云龙王兵也。
  • 溪沟。在云南县西三里,源出宝泉山下,入定远县,夹溪十里,花卉繁茂,又名万花溪,邑人四时游焉。
  • 珍珠泉。在县南四十五里,涌泉如喷珠,虽煐旱不竭。
  • 星鲤泉。在邓川州东十里,自山麓石岩下涌出,注为池,深不可测,内鱼额点如星,人以为异,莫之敢取,汉漑甚多。
  • 缘玉池。在州治北七里。
  • 上洱池。在州南十五里。
  • 油鱼穴。在州南二十里,中秋则鱼长仅二三寸,十月望则绝。
  • 龙池。在浪穹县西,俗名鱼子淜,水色青碧,其鱼人莫敢取,为有龙居之。
  • 金龙湫。在宾川州西百里,洱河之东,林木茂密,泉声混混,行人过之,毛发悚然,祷雨辄应。
  • 乌龙池。在州西南五十里,居民堰之以灌田。
  • 龙潭。有三:曰乾龙,在干海子哨;曰红雀,在龟山东;是火龙,在石钟寺侧。
  • 温泉。赵州、邓川、宾川、云南县皆有,惟浪穹县九气泉为最,浴之可愈疾。

古迹

[编辑]

  • 画卦台。在府治西龙泉峯下,武侯屯兵之地。世传武侯于草莱中有石刻伏义像,因画八卦,作台祀之。土人以为祭天,因名曰祭天台。
  • 天威迳。孟获僭称王,扇诱诸夷,牂牁、越隽皆应。其人素为夷汉所服,占据昆明、东川、武定以及乌撤、霑蒙数千里,其众数万。诸葛亮经会川,历三绛、弄栋、叶榆,西抵永昌,遂生擒获,置军中。问曰:我军如何?对曰:恨不早知公易胜耳。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诈,乃赦之使还。合军再战,凡七虏七赦,获心乃服。亮问获,获对曰:公天威也。因郡遂平。后名龙阙以西曰天威迳。
  • 唐九征铜柱。唐御史九征遵洱河尾而西,见吐蕃筑城,以铁緪梁漾鼻二水,以越点苍。征毁緪夷城,立铜柱而去。柱今已失其处矣。
  • 辘角庄。在府城南二十里。南诏神武王有女,欲为择配。女曰:父王择配,非三婚也。我欲倒坐牛背,任牛所之,不问贫富贵贱,牛入之家则嫁之。王从其请。牛至一委巷,左右侧其角而入。其家老妪走避,强之乃出。问:有子否?曰:子往樵薪。王女即拜老妪为姑。顷之,其子负薪回,见巷有驹从,亦走避。使招之入,女曰:此吾婿也。令报王,王大怒,遂绝其女。一曰,婿问:首饰是何物也?曰:金也。婿曰:吾樵处此物甚多,明日载回,皆金砖也。顷之,王怒解。女请王,王难之曰:汝能作金桥银路,吾当来。果作以宴王。王叹曰:信天婚也。后人名其名曰辘角庄,言方牛入时,角如辘轳转,诮陋巷也。
  • 天桥。在府城南三十五里。观音大士凿洞山骨,使洱河水下趋虞也。初未凿时,苍洱之间水据十之七,凿后水存十之三矣。古人谓之石河。下断上连,绝壑深堑,石梁跨之,凭虚凌空,可度一人,故名天桥。桥边傲水溅珠,宛如梅树,人呼曰不诸梅,亦奇观也。桥之北有沓嶂,又名一线天,水故道也。石林古色,可吹洞箫。
  • 白虎墩。在府城南十里荡山感通寺。昔有僧在寺厨炊黍,见白虎入厨,急以甑縻掷之,绕其基,虎遁。明日,见佛殿左一尊像,有縻在颈,取视之,即甑縻也。寺废,存墩,名白虎墩。后复建宝藏寺。
  • 放黑龙于冯河。在玉局峯项之南。世传黑龙为患,观音大士请佛敕放之于冯何,使冬春居雪山,夏秋居温汤,寒益寒,热益热,今龙尾关温泉是矣。夏至、冬至先后数日,雷雨大作,是其往复时也。冯河潭围万步,嵓壁耸削,奇水交加。潭以版石,皆人力为者,修饬整整,尘埃不到。潭面清彻,其深莫测,忽有堕叶,乌辄衔去。汉书谓云南郡西北有山,如扶风太乙之状,上有冯河,即此。
  • 香嵓。在苍山中峯之半。香从空来,芬酷袭人。世传释迦文佛文年栖雪山苦行之地。
  • 大石案。在府城北十三里。唐永征间,大士杨波远为尊者迦叶波设供之案也。长丈六,阔六尺,厚二尺许,四足皆大石,上阁此案。然案与足相依处,有时可以度一发,是谓神力。
  • 妇负石。在府城南十里阳和舗右。世传汉兵至叶榆境上,耀兵而入,观音化作一妇人,以稻草縻一大石,背负而行。将卒见之,相顾吐舌曰:妇人膂力如此,况丈夫乎?戒士卒忽露刃,因而市不易肆。以府地为叶榆县,置吏焉。
  • 晒经坡。在南峯无为寺之上,广三百步,不生草木,世传唐三藏晒经处。
  • 卓锡泉。在城北三十五里喜州大慈寺前,昔有神僧卓锡得泉。
  • 石马泉。在城西,水味甘冽,源出西天竺。〔副使妾龙诗〕:旧志闻兹水,何时看此景。来应自西极,流或到南溟。巢父牛堪饮,庖犠马似经。直钩无下处,坐对晚山青。〔修撰杨慎诗〕:胜地荒芜久,华亭结构新。清泉分马颊,白玉动鱼鳞。玉泻琴中调,花摇镜裹春。学将濯缨事,拨问钓鱼人。
  • 逆水浮板。在城中东南隅大悲寺。唐末有一木板在南门,溪流逆水,浮三里许。人异之,取视板上,有观音像,绘彩如新,因立寺奉之。成化间,雪深七尺,城中烟火几尽,人于寺中香篆得火。今于像前占卦尤验,名大悲卦。
  • 五华楼在城中,南诏建,方广五里,高百尺,元世祖赐金重修,前国初兵燹废
  • 石马井。在府治后,日亭午时,见井中有石如马。
  • 戮魔石。在上羊溪。
  • 罗刹洞。在上羊溪深处,石门圆深,世传以音大土放置罗刹之所,一山耸然,四山围之,堪舆家谓牛不出。
  • 史城。在城北四十里,隋史万岁巡西洱河驻此。
  • 南诏城。一在河尾里,一在关邑里,一在太和村,一城北国,一在磻溪里,一在塔桥,一在摩用,皆为备吐蕃而设。
  • 金刚城。在佛顶峰麓,南诏云南王筑。
  • 观音石迹。在城西北三塔寺之南,石上有杨黼八分书志之。
  • 剖碑崖。在洱河东岸,南诏凤伽异欲刻碑国门于此取材,今碑迹犹存,盖下临万仞之渊,为力至难。
  • 石乳崖。在苍山芒涌溪上,有滴乳石,南诏高智昇初生弃其下,石乳滴入口中,数日不死,始收养之。
  • 笔冢。杨黼作八分书,瘗退笔为冢。
  • 放光谷。在芒涌溪深处,名悉达场,四围皆有佛光,或圆或长,五色互异,云药师道场。
  • 日本四僧塔。在龙泉峯北涧之上,远光古斗南,其二人失其名,皆日本国人,元末迁谪大理,皆能诗善书,卒学佛化去,郡人怜而葬之。
  • 念珠树。在城北五十里,每穗结实百八枚,昔李贤者寓周城主人,其冢妇产难,贤者摘念珠一枚,使吞之,珠在儿手中擎出。弃珠之地,丛生珠树。
  • 巨人迹。在苍山五台峯,一在洱东青颠山。
  • 地券。在洱河罗筌寺南赤文岛,有大篆数十字,今莫辨也。
  • 占文峯。即玉局峯之别名。世传六月二十五日星回节,各寺皆燃炬,惟此峯有神火,与凡炬散列山曲,滨海渔家得见其全。乡试之年,炬有多寡,中式者如其数。若见大炬参其中,明年春榜,中式亦如数,往往预知不爽。
  • 驻跸台。一在兰峯无为寺龙苑庵,一在赵州遍知寺东北二里,皆元世祖驻跸之地。
  • 碧玕石。在下云龙泉一峯涧内,嵌于岩上,旭日初出,碧缘欲滴。
  • 铁柱。在赵州南百里白崖。诸葛亮既擒孟获,回白崖,立铁柱纪功,改益州郡曰建宁,即其地也。柱岁久剥泐,至唐懿宗咸通间,龙佑那十五世孙张乐进求思武侯之功,重铸铁柱,合酋长九人,祭天于柱侧。是日,有乌五色,集于铁柱,顷之,飞憩蒙舍。酋长习农乐左肩上,众以为异,戒勿惊扰,农乐寝食唯谨。十八日,乌乃去。众以天命攸属,张乐进求遂逊位农乐,农乐不敢当,众强之,立为兴宗王,是为蒙南诏。
  • 彩云城。即一统志所谓文案洞城也,在白崖西山下,白国主张龙祐那所筑。
  • 建宁县址。即迷渡市地。
  • 诸葛城。在今迷渡。武侯南征,立建宁县,筑城于此。
  • 孔明印。在定西岭。两崖间刻文印篆,世传武侯之印。
  • 唐城。在州南十九里。唐李宓筑。
  • 安东城。在州东二里。李专珠所筑。蒙氏封珠为安东将军,故名。
  • 御井。在州北一十五里。元杨庭御井记曰:世祖癸丑南征,驻跸其所。时旱,军士渴甚。上悯之,祷神,以宝剑插地,清流涌出。井之亭废碑存。前志讹以御为玉。
  • 凤栖木。在白崖赤水江。有古树二株,俗传凤栖其上。至今日晡时,鹰兢朝之以千数。
  • 孔明故垒。在州东北三里九龙池山顶。至今遗址尚存。
  • 元世祖故垒。在白崖驿东南七里许。今俗呼其地曰胡营。
  • 镜州城。在云南县治西南。唐置,领夷郎等六县。遗址尚存。
  • 废县。在县治东南。唐置勃弄匡州,县属云南郡。今废。
  • 力士营。在县治南九里。武侯曾驻兵于此。
  • 地符石。在县治西三里。石上有乌篆,赤如丹砂,人不能辨。
  • 龙马踪。在县治南十五里,切近青龙海之西畔。石上有二踪:马蹄一,人足迹一。世传观音大士神化之地。
  • 德源城。在邓川州治东。唐六诏时,有邓赕诏居之。南诏既强,有幷吞五诏之心。六月二十五日,星回节,南诏召五诏燕会。邓赕妻慈善者,哲妇也,逆知其谋,止诏无往。诏日:势不可已。妇乃作铁钏钓诏臂,戒之而去。既而南诏果焚之,五诏皆为灰烬。佯曰:五诏醉,失火焚死。各诏骸骨无从辨诏,独慈善舆夫尸而去。南诏闻其哲,因迫娶之。慈善佯许:俟吾葬夫百日乃嫁。遂闭城自固。南诏发兵围之,应曰:某非忘夫事仇者。三月食尽,乃盛装西向,自缚于一座,竟以饿死。临卒曰:吾往诉夫冤于上帝。南诏闻之,悔曰:误遍此贞节妇。乃旌其城曰德源城。
  • 诸葛寨。在州东三十里,地名豪猪洞。南山顶有石墙遗址,云是诸葛一纵孟获之寨。下有龙潭,石壁上有龙形,仰观有日月星辰之纹,及人马挥霍之状,层现叠出,如雕刻然。孟获所据银坑洞,即此方诸峒也。
  • 占农石。在凤羽乡。有石窍,中藏一蛇,见头则插秧早,见腹则插秧即时,见尾则旱,人以占农。
  • 凤凰台。在县北二百步。施望欠诏筑。
  • 白沙井。在凤凰台下。泉味甚甘,亦望欠凿。
  • 汉废县。在县南。汉立凤羽县,今名凤羽乡。
  • 三营。在县东南三十里莲花山下。元世祖自石门关入取大理,见蒙次和为吐蕃喉襟之地,留达军三百户以镇之,因名三营。
  • 龙马洞。在蒲陀峒之南。深不可测,石壁之上,马迹犹存。
  • 迦叶门。俗呼华首门。此迦叶波入定之地,在鸡足山顶。唐南诏永贞间,有鸡足僧小沉者,与二僧同住一庵。小沉入城乞食,诏问:识何法门?小沉答云:我能使死者生极乐世界。诏令国中,但有死者,请小沉起棺。如此十馀年。有䜛于诏曰:小沉,妄人也。云能超度死魂,何所谥验?臣愿入棺试之。诏如言,请小沉起棺。将至化骨之所,起棺视之,试死矣。恳小沉求生,沉又作法,遂甦。死者悔之曰:我已生在七宝宫殿,如何复来此?小沉遂还旧庵,见二僧问食。二僧曰:汝从城中来,不裹粮,却至此饮食耶?小沉遂走叩迦叶石门,訇然中开。二僧追至,则石门闭矣。二僧悔恨,焚身门外,焚处生柏二株。或谓小沉迦叶化迹也。
  • 八功德水。在鸡足山之巓。世传迦叶于石上卓锡成泉,涓流不息。
  • 驯虎涧。在鸡足山。两岩峙立,霞围霰集。世传迦叶驯虎之涧。
  • 白牛井。在州西北三十里。人见白牛食其傍,遂没入井,深不可测。
  • 汉遂久县。在金沙江东北。古称白门,盖入云南郡之门也。〔唐刘湾诗〕:百蛮乱南方,群盗如猬起。骚然疲中原,征战从此始。白门太和城,来往一万里。去者无全生,十人九人死。代马卧阳山,燕兵哭泸水。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苍天满愁云,白骨积空垒。哀哀云南行,十万同已矣。
  • 诸葛城。在州西二里虎踞山。

风俗

[编辑]
  • 高山大川,钟灵毓秀,代有人物。樊绰《云南志》。
  • 俗本于汉,民多士类。郭松年《大理行记》。
  • 书有晋人笔意。元李景山《志》。
  • 科第显盛,士尚气节。
  • 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也。
  • 家无贫富,皆有佛堂,少长手念珠。一岁之中,斋戒居半。
  • 田四亩曰一双。
  • 白子国、南诏皆治于此,俗多豪华。
  • 阿阇黎僧。有室家,能诵咒制龙。大理原有罗刹邪龙为患,观音以神力闭之于上阳溪洞中,传留咒术以严之。今有阿叱力僧纲司云。
  • 节令、祭葬、服食、货贝等,俗与列部同。语具全省土风下。
  • 部属之夷。邓、浪有猡猡,性悍。赵州有夷,懦弱,尝土而耕。能知土味,辨其可种何谷,果如其料。民间欲效之,不得其妙。
  • 约信不爽。贫多借贷,如期酬僧,毫厘不欺。故江西人居之,以为奇货,皆致大富。今在宾川州云南县。
  • 云龙州三崇山后有野蛮,距郡五百里,一言不合,白刃相向。

物产

[编辑]
  • 稻之属二十一。麻线,黑嘴,鼠牙,大香,小香,红皮,矮楼,青芒,高脚,干谷,长芒,光头,毛稻,早吊床,雀皮,金裹,银菜裹,蔽考,鸦翔,银裹金,白粟谷,白鹭丰。
  • 糯之属十四。大小香,红糯,麻线,黑嘴,虎皮,响壳,柳叶,乌糯,白糯,圆糯,铁脚,红油糯。
  • 黍秫之属九。红黍、白黍、黑黍、黄黍、霸黍、饭芦粟、麦芦粟、灰条稷。
  • 来麰之属五。在麦、小麦、玉麦、燕麦、秃麦。
  • 荞稗之属六。甜荞、苦荞、龙瓜稗、鸭瓜稗、糯俾铁稗。
  • 菽之属十二。蚕豆、黄豆、狮子豆、赤豆、菉豆、茶褐豆、羊眼豆、牛眼豆、鸦眼豆、眼豆、湾豆、饭豆。
  • 菜茹之属十五。蔓菁、芦菔、笋、莲花菜、高河菜、白芹、麦、兰、桐、嵩菜、蔑年菜、蒿苣菜、阳和菜、枸杞菜、芫荽、茭蓣、花菜。
  • 瓜之属七。冬瓜、西瓜、王瓜、菜瓜、丝瓜、甜瓜、苦瓜。
  • 薯蓣之属五。薯、山药、紫、白、红蓣。
  • 菌之属九。鸡㮨、香簟、木耳、白生黄菌、格菌、松菌、脂菌、牛乳菌。
  • 药之属百十六。大黄、黄精、菖蒲、菊花、石斛、独活、羌活、升麻、大黄、远志、当归、前胡、白芨、黄苓、防已、木通、茵陈、荆芥、薄荷、百部、百合、防风、麻黄、白芷、稿本、木贼、仙茅、萆薢、茴香、蓬术、婴麦、商陆、牵牛、常山、狼毒、黎芦、白敛、猪苓、麻仁、滑石、石膏、泽兰、川芎、地黄、知母、紫苑、款花、茯苓、半夏、枳实、地榆、芍药、蒺藜、陈皮、紫胡、枳壳、青皮、茯神、黄著、管仲、黄连、桔梗、葶苈、牛藤草、乌重蒌、连翘、苦麦、紫苏、橘皮、红花、玄参、葛根、乌梅、天门冬、麦门冬、车前子、龙胆草、五味子、马兜钤、薏苡仁、活鹿草、地骨皮、苍耳草、威灵仙、葫芦巴、荜澄茄、旋覆花、草麻子、海金沙、续随子、鹤风草、桑白皮、台芥子、覆盆子、山查子、赤小豆、白扁豆、婴粟子、一枝箭、山茨菰、香附子、破故纸、地不容、何首乌、花莶草、苦练子、枸杞子、金银花、桑寄生、牛蒡子、天香子、楮实子、瓜蒌根、草决明、紫花地丁。
  • 果之属卅三。桃、梨、梅、杏、李、栗子、杮子、林禽、樱桃、石榴、枇杷、羊枣、红枣、杨梅、扶留、核桃、银杏、松子、茶子、椎栗、香橼、柑、橙、桐子、木瓜、蒲桃、海棠果、土荔枝、馀甘子、山罂子、金罂子、唐求子、猩猩果、多罗密。
  • 蓏之属六。菱、藕、荸荠、茨菰、甘蔗、芭蕉。
  • 香之属七。芸香、降香、真香、干打香、紫榆香、桂皮香、冬青香、柏枝香。
  • 竹之属十二。笼慈、水筋、濮、紫班、凤尾、观音、猫头、箭杆、实心竹。
  • 木之属三十。松、柏、杉、风枫、椿、桧、槐、樟、和木、驳树、夜合、紫桱、黄杨、栗、水青、白杨、桑、柘、皂角、白减、楠木、冬青树、水东瓜、马樱树、棕栏树、观音柳、青皮树、山樱树、棠梨树、旌檀树。
  • 花之属七十一。杏、梨、李、葵、兰、山茶、碧桃、海棠、郁李、栅桃、绛档、小桃、牡丹、棣棠、米壳、木瓜、芍药、绣球、荼䕷、莺粟、蔷薇、杜鹃、茉香、丁香、良姜、薝卜、山丹、玫瑰、鸡冠、石竹、萱花、边翘、椒花、扁竹、紫薇、素馨、玉簪、水槿、水仙、荷花、木穉、菊花、蓼花、𬞟花、茉莉、瑞香、梅花、蓄蘼、芙蓉、桃、灯笼花、蝶珠花、楼子花、夜合花、剪春罗、池涌莲、西蕃莲、扶桑花、龙爪花、结香花、白锦花、金石斛、刺桐花、金凤花、木芙蓉、龙女花、水族花、银石斛、山婴桃、映山红、长春花。
  • 禽之属五十三。鸠、鹰、鸦、鹊、燕、翡翠、鹗、鹆、鹦鹉、松鸡、竹鸡、锦鸡、孔雀、黄鹦、画眉、练雀、鹁鸽、水鹗、旱鹗、白鹭、鸳鸯、鹡鸽、青鸠、老鹤、冬至鹧鸪、青胆山呼、紫背鸬鹚、长尾鹌鹑、串雀、红雀、黑鹊、阳雀、蜡嘴鹑、鸡、柳青、玉顶、红顶、醉油郎、采花心、山和尚、百夷鸡、白头公、黑头公、胭脂红毛虫、鹰、水葫芦、白麻雀、胡文虫、五花叫天。
  • 兽之属十七。马、免、獐、𪎒、猿、熊、豹、竹绳、松鼠、獭、豪猪、羚羊、山驴、山羊、野猪、飞鼠、穿山甲。
  • 鱼之属十七。鲤、鲫、鳊、锹、鳝、金鱼、油白鱼、江鱼、湖荡鱼、玳瑁鱼、细鳞鱼、竹钉鱼、抖叶鱼、石蟹、虾、螺。
  • 馔之属三十。蜜酥、茶糕、乳线、蜜煎酪、酥莲饵、米饧、枝粉、柜蒻、豆豉、生脍、螺弹、鰦饼、蜜雪、香笋、蓝糯药、梅煮、梅莲煎、粉荔、赤豆粥、松花饼、杨梅煎、钩藤酒、金櫌煎、馀甘煎、红花油、核桃油。
  • 货物之属十三。纸、墨、笔、席、毡、矿、红布、胭脂、铅粉、雕漆器、乌𨱋、帕、𪎒、皮靴。点苍石。给舍杨士云日:按省郡旧志,皆洪武末年所修,不载点苍石,景泰丙戌修一统志始载之。夫禹贡所载,惟服贪器用,而耳目之役不与焉。梁州璆、铁、银、镂、砮、磬,雍州球、琳、琅玕,咸器用也。点苍石细玩尔。工匠之伐凿,终岁血指;人力之传送,何日息肩?君子不以养人者害人,况非养人者乎?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巡按陈公察议请封闭,民亦有利焉。

提闸

[编辑]
  • 穿城三渠。南曰白塔江,中曰卫异江,北曰大马江。此三渠者,穿城而东出,一以备火灾,一以灌漑城东之田。经年久不濬,往往壅塞,坐令百顷膏腴变为斥卤,司民社者所不忍见。
  • 御患堤。在府城西,即城濠也。面阅丈五尺,暴流沙石。再岁不濬,则与堤平。弘治间,大雨五日,溪潦横至,大水入城,庐舍半坏。府卫共谋作堤于农隙,特令军筑三之二,县民之为土军者筑三之一。每岁以十一月二十五日兴工,加高一尺为常规。
  • 水缺。在一塔之后,天台寺之前。弘治间,玉溪水涨,决啮面北,直射大纸房,排西门而入,城中人庐覆没。正德间,大纸房人亲被其患,故每年于缺处堆垛大石,以杀水势。今老者已死,少者不知,前功遂辍。为今计,不但大纸房,凡城中之人皆宜役之,为一劳永佚之计可也。
  • 麻黄涧。在府西。此水旧道由教场北入大马江,近年故道壅塞,大雨时行,涨潦射决,却由教场大路而下,迳射西门,识者忧之。往岁议罢操一月,以其力濬复故渠,诚为有见,惜哉空言耳。
  • 城北渠堤。在府城北有数处。昔因居民坏塔,以致蛟变,如峩崀、头舗诸村,良田覆没,鞠为茂草。尝闻府议欲渠之堤之,募民开垦,卒以惮费中止。惜哉地有遗利,民有饥色也。
  • 河尾。在府城南三十里,德胜关之西。例以三年一濬,则滨河之田不至渰没,过期不濬,必有水患。
  • 东晋湖闸。在赵州东北。湖有闸,以时启闭,灌漑湖外之田。然湖中水干,其田可耕,故闭久则失湖田插秧之期,启早则妨湖外刈麦之候。前此五月五日启闸,九月九日闭闸,然雨旸早晚难为定准,宜以湖中稻榖割尽之日闭闸,湖外牟麦割尽之日启闸。
  • 双塘。在州治东八里。洪武初年,军民以磗甃堤,其利甚溥。岁久堤圯,潴水不多,岁旱,田畴半为茂草。嘉靖二十五年,分巡安如山议令每岁署月,使得利之家量亩出力,预为修筑,民甚便之。
  • 甘陶水塘。旧有堤防,然用水无法,利为豪右所专。知州潘大武议夹石为渠,穿孔分水,其利始均。
  • 城西堤。在州城西三耳山。旧有夹流,因无潴堰,散漫渗泄,不为民利。议筑堤潴水,以备岁旱,非直田畴蒙其灌漑,而饮汲有甘冽之利矣。
  • 品甸湾。在云南县东北十里。旧制,引宝泉山水蓄于周关品甸陂,以备农事。岁久,沟道湮塞。嘉靖二十二年,知县宋希文开通故道,以时潴蓄,军民利焉。
  • 宝泉坝。在县北二十里,积水御旱。景泰间,宪副周鉴、参政赵雍重修。〔大学士彭时碑记略〕:宝泉坝距云南县西北二十里,乃云南宪副麻城周公鉴与参政连江赵公雍之所倡而为之者也。二公行部至县,进文武诸司,询民所利害而罢行之。于是洱海卫镇抚孙谦进曰:民事莫重于农,而农之所忧,惟旱为甚,不可无以备之。县境有地曰游蜂场,四山环列,而中为巨浸者三,俗呼为海子。其源深以长,其源散漫而广衍,非筑坝堰以时启闭,则水不为利。二公愕然相顾曰:此急务也。因集文武官属,激之以义,命指挥同知张磐、县令赵彦亨辈庀材,指挥佥事吴𤨠、千户丁晟董役,垒石为坝,高三十尺,广半其长之数,中为斗门,视水之大小以节启闭。又作亭立祠,名之曰宝泉,因宝泉山之名也。然水之所注,可以灌田万顷,而利民于无穷,其实与名亦克称矣。
  • 段家坝。在白塔村,去县治二十五里,东接镜湖,段思平所筑。成化十九年,黔国公命都指挥马玄修。
  • 新兴坝。在县治南山下,旧为旷地,知县宋希文筑坝蓄水,周广八里。
  • 荒田陂渠。在云南驿前东南,平坏千顷而阙水利,大雨则获,雨少则枯。然土性粘赋如胶,可作塘堰蓄水,自昔无人倡之。嘉靖间,分守参政石简倡议于前,刘伯跃勘审于后,陂之渠之分,且变荒原为沃壤矣。缉煕增拓,责在后人。
  • 横江堤。在邓川州后,大邑、新生、上登三里水利沟也,灌漑官路西一带田地。永乐间,同知李福筑堤。正德十三年,署州县丞祁伦重修。
  • 弥苴佉江堤。在州前平川之中。旧规,东堤军屯修筑,西堤里民修筑,剑川、浪穹、凤羽诸水皆由此入西洱河。
  • 罗时江堤。在州前。弘治间,知州阿骥分为界至,行令各里村长自领火夫开挖修筑,每年二月一次,其法巳废。
  • 上下登堤。在州西一里。每秋水泛涨,覆没田庐。正德二年,州人杨南金倡众筑石为堤,水患始息。
  • 大水长堤。在州南。初因豪舍各立水靡在堤之南,以致秋潦横流,向北为害。嘉靖三年,兵备副使姜龙令移水磨于堤北,又修筑旧堤二百馀丈,潦始南越,民患用弭。
  • 庙后堤。在州北城隍庙背。二涧合流,姜公龙重筑。
  • 圆井堤。在州西北。
  • 罗甸渠。其源出东山,居人引水成渠,垦田自给,然必在官揭之,其工始集。
  • 溪登渠。在浪穹县西山中路。初,县治及小果头、干桥等村止有大涧水灌漑,田多水少,不足以供数村之用。嘉靖戊予巡抚,檄州修筑,中止。丙午,知县门俊用父老计,造淜堤二十六丈,功竟不就。
  • 三水陂。曰南江、通宁、通济三水,淤没军民田地三百馀亩,嘉靖王寅濬导。
  • 山根渠。在县南七里,可灌田三千馀亩。每岁三四月起,得利人夫开挖一次,决去淤沙,以通泉道。
  • 红山渠。在县东北十二里,名三营川。
  • 三江口渠。在县东南九里。有三水:一自宁河,一自三营,一自凤羽。惟凤羽之水,其势驶疾,横射二水,沙泥淤涌,致使二水不得顺行。湖田三万馀顷,鞫为茂草。分巡王惟贤议筑石堤,会迁官不果。
  • 大场曲堤。在宾川州西北。旧有陂池,蓄水备旱。后有豪右利陂底士肥可田,遂醒水别流,陂外之田半为废壤。嘉靖二十三年,知州朱官改水筑堤而复之。
  • 新渠。在龟山之东。州父老旧传乾龙、红雀二潭俱下趋倚江浪,不为民利。决乾龙可入钟良溪,决红雀可入杨梅谷,如此则可垦之田当至数百顷。但其地皆属县府,费且数百金,非当道主张,莫能为也。
  • 炼洞、甸头、甸尾诸渠。炼洞诸山田皆有灌漑,或自山脊分泉,或横山腰引水。其凹凸硗确之处,凿石为坝,不使断续。古渠痕迹,仿佛俱存。先因蛮索箐、赤石崖诸夷为盗,民不安业,弃田而去。嘉靖二年,兵备副使姜龙以宾川地行,令土官府同知高仑督捕,盗乃屏息,流徙之民渐复旧业。独古渠工费颇钜,官不为倡,田犹荒阪。二十五年,知州朱官察知其实,方拟作渠,会迁官不果。
  • 乌龙坝。在乌龙山顶。居民潴水灌田。坝上有庙,祷雨屡应。
  • 萂村坝。居民所筑,蓄水灌漑。

桥梁

[编辑]
  • 双鹤桥。在府南门外。跨缘玉溪,一空行水,翼以扶阑。
  • 安固桥。虹跨龙溪,三空行水,翼以扶阑。成化间,知府李逊建,有碑,其略曰:天顺甲申岁七月甲寅夜,旧桥为蛟怪所壤,荡尽无复存者。同寅贰守杨君规画经理,得海贝六千缗,又以府县官俸赀益之。伐石作三墩,架石其上,穹窿如虹,翼以石阑,长四丈,阔三丈,更名安固桥。经始于是年八月,落成于十月,后复圯于水。弘治四年,知府马自然重建,造丈六浮屠于桥南,内置经像,桥乃固。
  • 阳和桥。虹跨青碧溪,一空行水,翼以扶阑。
  • 十里桥。跨莫残溪。
  • 鹤背桥。跨葶溟溪。
  • 阳南桥。跨阳南溪北。三桥皆条石为梁。
  • 清风桥。虹跨尾海,一名黑龙桥,在下关城南,长一十五丈。正统间,知府贾铨、守备都指挥郑儶协心合工,扶阑砥柱,致其坚密醒水,为五道。郡治桥梁,此为第一。
  • 子河桥。跨海尾新河,条石为梁。
  • 龙关桥。虹跨海尾,二空行水,翼以扶阑。巳上九桥,自府而南。
  • 狮子桥。在府城北门外,虹跨城壕,一空行水,翼以扶阑。
  • 宣化桥。虹跨桃溪,一空行水,翼以扶阑。旧桥屡坏,弘治十年,通判刘杰创造,又作一丈浮屠以阴翊之。知府许坦碑,其略曰:郡城北门外第二桥壤,弘治丁未,余寅友通守刘君朝用出俸金百两为诸人倡,士民乐助,遂建桥造塔。经始于岁五月朔,讫于十月望,计为工者八千有奇,皆偿以直。郡人得之,请余为记云。
  • 四里桥。跨梅岑溪。已下十二桥,俱条石为梁。
  • 五里桥。跨隐仙溪。
  • 白石江桥。跨双鸳溪。
  • 屏峯桥。跨白石溪。
  • 塝曲桥。跨灵泉溪。
  • 洛阳桥。跨锦溪。
  • 湾桥江。跨茫涌溪。
  • 作邑桥。跨阳溪,醒水为二十八道。
  • 牧牛桥。跨万花溪,醒水为十道。
  • 院塝桥。跨霞移溪。
  • 峩崀桥。横条冲决,石梁不存,近作木桥,时漂于水。
  • 波罗江桥。已上四十桥,自府而北。
  • 永安石桥。在赵州南,弘治二年,楚雄府同知陈宝建。
  • 通济石桥。顺天七年建。
  • 太平石桥。弘治三年,同知陈宝建。
  • 曹溪石桥。一名汤颠楮,耆民赵永龄建。
  • 尚义石桥。嘉靖八年,白崖义民盛钺建。
  • 磨盘桥。时圯于水。
  • 水硙桥。嘉靖十九年,知州王惠重建。
  • 双桥。在白崖。
  • 迷渡桥。已上九桥,俱州治南。
  • 东山桥。嘉靖十六年,致仕教谕李载阳重修。
  • 城东桥。州人共建。
  • 倚江桥。在云南县西十里。
  • 赤水桥。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 小板桥。在云南驿。
  • 大板桥。去小板桥五里,洪武丁卯指挥赖镇结石为之。
  • 孔全桥。义士孔全所造,构木虹跨,长十丈许,通盐井路。
  • 德源石桥。在邓川州北十里,三空行水,天顺间舍人王纲募众建。
  • 青索鼻石桥。在州东二十里巡司左,三空行水,成化二十三年舍人胡泉建。
  • 银桥。在州东六里,地名三江头,嘉靖二十三年左所军王经建。
  • 龙桥。在州东九里,弘治四年同知程永亨重修,嘉靖二年上关人沈辄易以石。
  • 三道桥。在州东,中三空,左右一卒各一空,天顺间左所人蒋庆建,经治十六年杜文忠辈重修。
  • 新桥。在州东三里,嘉靖七年州民杨日新建,嘉靖二十年圮壤,知州阿国桢重修。
  • 进宝桥。在遵政乡。
  • 安渡桥。
  • 新桥。三桥俱耆民苏鹏程等建。
  • 南江桥。在浪穹县南四里,耆民杨纶建。
  • 蒲江桥。耆民杨缟修建。
  • 通宁桥。在县东南三里,嘉靖间耆民李敏、杨纶等建。
  • 通济桥。在县东八里,乡民朱伦等重修。
  • 分水桥。在县东四里,乡民孙汉等重修。
  • 度济桥。在县东三十里,乡民李文华建。
  • 猿江桥。在县西南十五里,嘉靖二十四年,县丞鲜椿重修。
  • 汇川桥。在县东南十五里。检校王裔修。以上八桥,皆石墩架木。
  • 南薰桥。一名南津桥,在永门外。秋潦崩岸,随桥随圮。嘉靖二十三年,知州朱官新作桥,视旧坚致。有〔李逸民记〕:嘉靖二十三年正月甲子,宾川州知州安庄朱君作桥于城之南门。越三月朔,桥成。明日丙午,州之宾僚生儒合酹于桥,祝爵于侯。𨿅时凯风景明,其为士者歌薰风之诗。宾曰:其以南蕙名桥,侯之惠和,其永于吾士乎!乃驰龙津何邦宪书,征灵鹫山李逸民为之记。其词曰:维大罗城,水经其南。流潦暴会,驶为怒涛。走石如马,其声轰雷。惊我居人,儿童喧豗。岿礅以梁,激悍莫支。旋梁旋坏,孰究孰思。历载以来,寤言拊脾。时维朱君,阶令陞守。爰自温江,历我龟阜。察其安危,分其禾莠。剪植并作,燕及黄耈。神应以和,民生日厚。既庶为丰,民力以充。人士是咨,陟降是躬。乃布王政,扛梁是攻。城凡四门,维南称雄。上表奉制,阙庭是通。旬宣劳来,旗帜临戎。不有桥梁,示安尊崇。仍敝守陋,曷称在公。爰作虹跨,以让激射。爰屋于桥,以防渗湿。杀水迂流,排涛躄石。既免傍城之侵溃,亦无作墩之剥激。去危就安,改泛以翕。用利永成,匪曰观侈。於乎!维墉言言,寇伦是樊。维梁平平,施惠以存。天子万祀,侯多受祉。薰风自南,沄沄兹水。后来其觐,勿替厥美。
  • 吴公桥。在州西二里,嘉靖八年知州吴仲善建,二十二年知州朱官复修。
  • 通江桥。在州北四里。
  • 石门桥。在州北。
  • 桑围桥。在州治北七十里。
  • 云龙桥。在云龙州东洛马盐井傍,嘉靖七年建。

宫室

[编辑]
  • 苍山胜槪楼。在府城西北三里崇圣寺,创自唐贞观间,国朝参政石简、佥事王惟贤重修。上县鸿钟,唐咸通间铸,一方之人晨昏作息,视以为节。登楼。楼景远则雪山倚空,碧练澄江,涧门瀑布,山腰云带;近则率堵千寻,风铃三日,台殿参差,烟林蔽翳。〔昔人壁间诗〕:宇寂样清霏,楼高敝夕浑。钟声烟外度,梵韵月边微。海晕鲛人镜,山光翠乌衣。凭栏无限意,长笛在渔矶。〔分守沈继美诗〕:乾坤临眺几清秋,山水西南第一洲。地近昆仑天北极,江连铜柱水南流。槛前万井围仙界,海上千峯绕佛楼。汉碣唐碑苔藓剥,豪华千古思悠悠。
  • 般若台。在胜槪楼北,有李阳水般若台三字。
  • 翠华台。在府城北兰峯。无为寺。万松郁郁,旧为元世祖驻跸之地。有〔段福扈从诗〕:叨从万乘陟兰峯,一片青螺起梵钟。日映仗霞祥彩遍,花明辇路景光重。天戈肃肃参岩竹,仙乐冷冷响涧松。停看玉毫明海国,朱旗挥霍拥苍龙。
  • 仙乐台。在府城西帝释山。有〔分巡孟霦诗〕:山廊朝雨馀,青芜连野路。期与高人游,蓝与西北鹜。苍山乱云间,隐隐钟声度。危塔出层霄,金坛洒香雾。久厌冠簪累,禅林时信步。碁局傍晴轩,茶烟穿竹树。颇得静者心,安知白日幕。常此坐观空,迷方倘能悟。
  • 写韵楼。在城西南荡山。成都杨慎流寓著六书转注,一时问字者名其所居楼曰写韵。嘉靖乙丑其门人董学舒重修。
  • 襟山带海楼。在城中央。上有谯漏。六月廿五日星回节,城外万炬纵横,烂如星海,大夫登楼观之。
  • 天风海涛楼。一名浩然阁。在城东八里洱水祠前。嘉靖间副使姜龙建。〔修撰杨慎诗〕:谁赋风光草际浮,谢公佳客尽诗流。紫城云树迎江阁,白国烟波送洱舟。缥缈欲迷蓬岛望,逍遥还祲漆园游。愁来独减登临兴,病骨先惊一叶秋。
  • 大观楼。在城西一里许,一塔之址。嘉靖丙午知府蔡绍科建。〔督学赵维垣诗〕:我从哀牢来,岛译连𨹘障。一望叶榆城,宇宙何昭旷。瑶峯冠白云,金鱼分玉浪。岫虎川途晖,浅鹭风烟向。岂羡方壸游,可使天台让。玄圣必幽冯,不若亦飚荡。吾欲问仙灵,无言空罔象。但观岩壑间,森森石门傍。
  • 定风楼。在三塔风伯祠。佥事吴谨建。
  • 五岳楼。在三塔寺后。李元阳建。
  • 问俗亭。在城西中峯之麓。知府杨仲琼建。〔有诗〕:紫竹丛中秋有声,洱西月抱水晶城。晚烟淡泊半江碧,人在山堂理玉笙。
  • 混混亭。在龙尾关西。嘉靖癸未,兵备副使姜龙建。林峦蔽亏,水石轇轕,至此使人名利之心消尽。谷中有李将军祠,云是唐臣死事,南诏庙之。有〔提学吴鹏诗〕:高亭怀古一堪悲,六诏山川此断碑。贡匪元通周正朔,衣冠重睹汉旌旗。书生误国空传檄,廊庙何人识覆师。惟有洱河鱼腹葬,至今秋雨泣江篱。
  • 天镜阁。在洱河东岸。〔元李景山诗〕:槛外千峯插海波,芙蓉双塔玉嵳峩。银山殿阁天中见,黑水帆樀镜裹过。芳草沧洲春思晚,贤云孤鹤客怀多。共谁一夜山堂月,洞口参差长薜萝。
  • 占文阁。在城西南七里玉局峯麓。详见古迹。
  • 凤嬉亭。在赵州治后凤仪山。今移其名于分司。其州之城郭、村庐、土田、渠陂,一览而尽。其境内之景,曰仙洞、云扉、银溪、珠贯,曰龙池,曰石寨,皆在指顾之下矣。
  • 海门阁。在州治北八里。其可寻之景,则岛屿萦回,颿樯浩淼。〔修撰杨慎泛水杂体〕:临远水兮极云海之茫茫。齐桂楫以击伏,望罗筌以摇艎。扣榜歌以流喝,抚流景而徜徉。沿三岛之赤文,沂九曲之沧浪。咏《吴趋》兮渺闾,激楚奏兮怀潇湘。三翼青翰,重英朱轨。倚通川之长薄,陶小春之迟晷。霞绚粲兮朗悬,波澹淡兮不起。语海童兮烟之浔,招渔人兮芦之碕睇翠微,趋缘水,攀紫萝,折素芷。发清言,折玄理。陈古风,歌正始。忽白日之西匿,留清懽兮未已指回塘以分背视星汉之空明何余心之廖廓感越乡之羁情闻马融之长笛,听谢傅之哀筝。翔寒蛩而写怨,聆归鸿而寄声。且曰:芳岁歇兮芳夜阑,旅游倦兮旅怀殚。惜美人兮携手,聊逍遥以盘桓。〔督学胡尧时诗〕:行过飞来寺,逶逛赵州路。忽见点苍山,飘焉神与鹜。岩嵌雪未消,峯高乌难度。姿阅青芙蓉,长日生云雾。眷兹千仞冈,谁能振高步。人生嗟如鸠,结巢檐下树。不极高与明,栖栖空旦暮。可奈学逾晚,昨非今始悟。
  • 秣驹亭。在州治南五里。嘉靖间,知州潘大武建。
  • 悬崖阁。在云南县北九顶寺。铁縆悬构,石窍升梯,绝阁摩天,飞甍架空。
  • 玉泉亭。在邓川州北三里。温泉出山麓,视他泉较清徽可人。参议杨南金作亭其上。
  • 九气台。在浪穹县治东二里。有台九窍,下有温泉,气从而吐。
  • 涌泉亭。在宾川州西南二十里,地曰宾居龙祠之左,水清林碧,堪避署。

冢墓

[编辑]

〔唐〕

  • 天宝战士冢。二所,一在龙尾关东,一在赵州治北。天宾时,鲜于仲通及李宓击南诏于西洱河,大败绩,死者二十馀万。诏曰: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遂将卒骸骼祭而葬之。嘉靖二十九年,府同知王璋、知州潘大武岁祭焉。
  • 段赤城冢。在府城南二十里。蒙氏时,龙尾关外有大蟒吞㗖人畜,赤城披甲持剑赴蟒,蟒吞之,剑锋出蟒腹,蟒亦死。人剖蟒,取赤城骨葬之,建塔冢上,毁蟒骨以垩之。

〔五代〕

  • 悼康墓。在浪穹县南六里山根村。南诏赵善政伪谥悼康,殁葬于此,士人立庙。

〔国朝〕

  • 义士冢。在一塔寺后。颖川侯傅友德取大理时,敛亡卒骸骨为京观,本府以孟秋望日祭之。
  • 汝南王妃冢。在亵城西北雪人峯麓。永乐间,封王于大理。妃乃民间女,姓丁氏,葬此。

临安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三代时为句町国。汉置句町县,属牂牁郡。蜀汉属兴古郡。晋二郡俱属宁州。唐为羁縻牁州地,属黔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置通海郡都督府。宋初,大理段氏改为通海节度,寻改秀山郡,后复为通海郡,阿𤒖部蛮居之。元宪宗时内附,置阿𤒖部万户。至元初,改置南路总管府,寻改临安路,属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皇明洪武中改为临安府,领州四、县四、长官司八。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梁州域
夏商
合梁于雍 句町国
通道置吏
益州部 牂牁郡 句町县
蜀汉 兴古郡
宁州 兴古郡 句町县
黔州都督府 羁縻牂州地 建水县、西宁州
南诏蒙氏据 通海郡都督府 建水、步头、末束、阿甯、步雄、通海、休腊、嶍峨、目则、茶甸、教化、铁容、和泥、落恐
五代 赵善政据
杨干贞据
段氏据 通海节度
秀山郡
通海郡
南路总管府 阿僰万户 建水千户、蒙自千户
临安宣慰司
行中书省 临安路 建水州、石屏州、宁州、通海县、嶍峨县、西沙县、河西县、蒙自县
皇明 云南布政司 临安府 建水州、石屏州、阿迷州、宁州、通海县、河西县、嶍峩县、蒙自县、纳楼茶甸长官司、教化三部长官司、玉弄山长官司、亏容甸长官司、溪处甸长官司、思陀甸长官司、左能寨长官司、落恐甸长官司

〔属州县司沿革〕

[编辑]

建水州

  • 时为乌么蛮地。旧在府治之南,近接交阯,为云南极边,治故建水城,古称步头,亦云巴甸。元和间,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𠠝,汉语曰建水。历郑、赵、杨、段,皆仍旧名。
  • 段氏时,为㱔么蛮苴𠠝所据。
  • 初内附,置建水千户,属阿𤒖万户。至元中,改建水州,属临安路。
  • 皇明因之。

石屏州

  • 蛮曰旧忻,汉语林麓。
  • 时,其地有泽曰异龙湖,内有三岛,鸟么蛮始居一岛,筑末束城。
  • 时,阿𤒖蛮夺据之,辟地得石坪,聚为居邑,因名石坪邑,后讹为屏。
  • 改邑为州,属临安路。
  • 皇明改曰石屏州。

阿迷州

  • 以前蛮名阿宁,讹为阿迷。
  • 初立阿宁万户府,至元间隶击路总管府,大德间隶临安、广西、元江。宣慰使司。
  • 皇明立为阿迷州。

宁州

  • 为益州郡之筰都,后改沈黎郡。
  • 晋、梁为南宁州地。
  • 初析置西宁州,贞观中改黎州,天宝末没于蛮,号浪旷,夷语谓旱龙也,步雄部蛮㱔么徒据之。步雄部后属爨蛮酋阿几,以浪旷割兴宁酋豆圭改宁部。
  • 宪宗四年内附,置宁部万户,后改宁海府。至元中改宁州,隶临安路。旧领通海、嶍峨、西沙三县。西沙在州东,宁酋世居之,其裔孙西沙筑城于此,因名西涉笼,后以西沙县省入州。
  • 皇明又以通海、嶍峨改隶本州。

通海县

  • 蛮云阿𤒖,又云阿赤,又云尼郎。
  • 蒙氏立为通海郡。
  • 段氏改秀山郡,复立通海郡。
  • 初置通海千户,隶善阐万户。至元中改为县,隶宁海府。府废,改属临安路,为附郭县,后隶宁州。
  • 皇明徙府治,改为通海县。

河西县

  • 初于姚州南置西宗州,领三县,河西其一也。天宝后没于蛮,为部雄部,后阿𤒖蛮易渠夺而居之,名其地曰休腊。
  • 宪宗六年内附,即阿𤒖部立万户,休腊隶之。至元十三年,改为何西州,属临安路,后改为县。
  • 皇明因之。

嶍峨县

  • 为益州郡地。
  • 属南宁州。
  • 时为嶍倪蛮所居,名嶍峨部。阿𤒖蛮酋逐嶍倪,据其地。
  • 初,其孙阿次内附,以其部立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州,领邛州、平甸二县。二十六年,降为县,倂二县为乡,属临安路,寻割隶宁州。
  • 皇明改为嶍峨县。

蒙自县

  • 时地接建水,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有故城,百夷所筑。南诏时,以赵姓名守其地。
  • 段氏时为阿𤒖蛮所有。
  • 初内附,置蒙自千户所,隶阿𤒖万户。后改为蒙自县,隶临安路。
  • 皇明因之。纳楼茶甸长官司
  • 蒙氏为茶甸。
  • 初置千户,隶阿宁万户。至元中,改隶善阑宣慰怀。后分为二千户,隶云南行省。寻改隶临安宣慰司,又改纳楼茶甸。
  • 皇明改为长官司,隶本府。

教化三部长官司

  • 时蛮名强现,汉讹为救化部。强现,牙车三部酋也。
  • 为强现三部,隶临安等处宣尉司,后属强现四部。
  • 皇明改为长官司,隶本府。

王弄山长官司

  • 兀良吉歹征交阯降,经阿迷,立大小二部。
  • 皇明改为长官司,隶本府。

亏容甸长官司

  • 旧铁容甸部。
  • 至元中归附,拨隶元江路。地下湿上热,多瘴疠,常以安置有罪之人。
  • 皇明改为长官司,隶本府。

溪处甸长官司

  • 旧七溪溪处甸,闻酋名贺𣨼,讹为和泥。本一部,后酋官桂兄弟分为三部,溪处甸部其一也。
  • 置军民副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复罢副万户,属元江路。
  • 皇明改为长官司,隶本府。

思陀甸长官司

  • 旧为官桂思陀部,初管落恐、溪处二部,后不相服,分为三。
  • 置和泥路,隶云南行省,后属沅江路。
  • 皇明改为长官司,隶本府。

左能寨长官司

  • 前,旧为思陀旬寨,后不相服,改为左能寨。
  • 皇明置长宫司,隶本府。

落恐甸长官司

  • 前,旧为伴溪落恐部,属思陀甸,后不相服。
  • 置军民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
  • 皇明改为长官司,隶本府。

疆域

[编辑]

〔东〕二百四十里至广西府维摩州界,〔南〕六百八十里至宁远州界,〔西〕一百八十里至元江府界,〔北〕二百里至澂江府界。

建水州附郭编里八,府东一百五十里为蒙自县编里十五,东南百二十里为阿迷州编里十二,二百五十里为王弄山长官司,三百五十里为教化三部长官司,西南一百四十里为亏容甸长官司,一百五十里为溪处甸长官司,一百八十里为纳楼茶甸长官司,二百里为落恐甸长官司,二百三十里为左能寨长官司,二百五十里为思陀甸长官司,西七十里为石屏州编里八,西北一百八十里为河西县编里四,二百六十里为嶍峨县编里七东北一百五十里为通海县编里二,一百八十里为宁州编里七。自府治四百三十里至布政司,七千五百里至应天府,一万九百九十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东〕据石岩诸山,〔西〕距乐荣诸山,〔南〕临焕文山,〔北〕挟北岭,近控交趾。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焕文山。在府南五十里,高馀仞,本名判文山。昔段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因名。嘉靖间,督学副使赵雉垣易判为焕。有〔王景章判山翫月歌〕:判山山上秋月明,判山山下秋水清。道人持杯待明月,气压太华吞沧溟。姮娥靓妆倚碧井,照见琉璃几千顷。兴来吸尽金叵罗,舞袖徘回弄清影。衷肠激烈问青天,何似当年小谪仙。迢迢云汉望不极,不知天上今何年。玉堦桂花下如霰,瑶光欲坠明星灿。微霜凛凛沾人衣,城上岛啼知夜半。有〔沐昂诗〕:判山高耸郁嵯峨,万叠峯峦列翠螺。雨霁青猿啼木杪,云深萧寺傍岩阿。钩帘每助诗怀壮,拄笏应添逸兴多。览结从知仁者寿,谩裁新句自吟哦。〔陈逊诗〕:名山缭绕向城东秀色苍苍耸碧空。雾暗碧纱𥶓悲翠,月明秋水浸芙蓉。层岩有路何人到,古树无枝少鹤踪。镇日相看浑不厌,丹青写入画图中。〔郭镛诗〕:巍巍重镇对孤城,一带青屏画不成。绝顶尚存仙隐迹,寒岩不断鹤鸣声。烟消螺髻青犹湿,云敛蛾眉黛欲横。莫怪登临谢妓,凭极目自心清。
  • 秀山。在通海县南六十里,又名青山。列翠如屏,下瞰长河。山半有判府泉,味甘而清,饮之令人肥白。其郁有秀山泉,亦清美。〔有韩宜可题秀山云诗〕:突兀峯峦接翠微,白云如练久相依。未为仙子裁春服,堪与君王补衮衣。风动卷舒还有态,眼前聚散本无机。一从眠抱山山石,未得从龙万里飞。

〔众山〕

[编辑]
  • 连云山。在府治南二十里,四时常有云气。
  • 宝山。在府治西南二里,相传此山夜有光如火,产石如宝。
  • 象山。在府治南五里,其形如象。
  • 石岩山。在府治东十五里,山郁有洞异湖,笼泸江之诸水,至此入洞复出,流入阿迷州。
  • 捧印山。在府治东二十里,有石如印,在山之岭,俗云仙人棒印。
  • 矣和坡山。在府东南判山乡沙寨村,高可十馀丈,林壑之美,宛然如画。
  • 马鞍山。在府治西北五里,其形如鞍。
  • 火焰山。在府治西北十里,土有硫黄气,有疾者卧其上即愈。
  • 丰山。与火焰山相连,土地肥活,有草木茂盛,民居其间多富足。
  • 黑冲山。在府治西北四十里,云黑树暗,经年不霁,多瘴疠,人不敢往。
  • 乐荣山。在府治西南三里,其土香美,作饼炙熟可食,𤒖妇啫之。
  • 北岭。在府治北三十五里,高五百馀丈,山势嵯峩,树木葱郁,与判文山对峙。
  • 乾阳山。在石屏州北五里,高五百丈,上有石洞,佳木苍翠,山麓有乾阳龙祠,遇旱祷雨。
  • 菜玉山。在石屏州东十五里,中有石,谓之菜玉。
  • 锺秀山。在石屏州南二十五里,高三百馀丈,绵亘百馀里,中有紫石,可采为砚,其西北有宝山如圆珠。
  • 万松山。在宁州东九里,麓盘顶峭,上有松林苍翠。
  • 登楼山。在宁州东南二十里,高可千丈,袤八十馀里,登之则远近之景翠在目前,山顶有池方百步,尝有翠岛飞集,有叶落池中,岛即衔去,昔蒙氏封为东隅之神,有祠在焉,山形如文字,故又名文峯,今儒学门对之。
  • 碧玉峰。在宁州北十五里,岩石磷磷,下瞰抚仙湖,波光涵浸如碧玉,上有碧玉神祠,傍有石如悬锺,又名石锺岩。
  • 阳暮山。在宁州,即龙洞山,山腹有三洞,上洞崆峒广高如大厦,深入莫测,内巧石盘纡,如龙、如柱、如钟磬,铿然有声,中洞亦广阔,五如佛像,下洞有溪泉涌出,内多虾鱼,然水去来无时,人以为有灵物。山因夕阳倒影,金紫万状,故名。
  • 木角甸山。在宁州备乐乡一百三十里。旧山卢甘石,今闭年久。
  • 西沙龙山。在宁州老寨后大箐内是。土语呼城为龙,土酋西沙所筑,故名。〔张海诗〕:孤城西壁拥层峦,绕郭芙蓉秀可飡。翠浥净光春作雨,清分岚气晓生寒。绘图有客如摩诘,高卧何人是谢安。拄笏钩帘看不尽,酒觞又觉许多宽。
  • 乌充山。在阿迷州东十五里。又名东山。
  • 雷公山。旧名买吾山,在州东南。巡抚邹应龙东征,忽雷击逋贼于此,改今名。
  • 蓬和山。在阿迷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傍甸村。又名丰乐山。与乌充、禄丰虽异处,然皆形连势接,陡竣险阻,抱环州治。
  • 诸葛山。在通海县东南三里。昔诸葛亮南征,驻兵于此。
  • 螺髻山。在河西县西五里。山顶如螺髻,峯头有石塔,高丈许。塔前有水池,内多蒪菜、螺梅。每晨有云覆其上,景曰螺髻朝岚。
  • 碌磎山。在河西县东北。多石,近溪,四围皆水。
  • 琉璃山。在河西县北。元时土酋建居其上,城寨三层犹存,山势崔巍,一县伟观也。
  • 普应山。在河西县西。建有圆通古寺,以普应晨钟为景。〔有萧济诗〕:几点疏星斗柄横,晨钟又早报天明。惊回客梦家千里,敲落禅林月五更。虓虎想闻山鬼泣,蒲牢应畏海鲸鸣。依稀记得朝天日,凤阁曾闻百八声。
  • 佛光山。在河西县西十里,其形中高,左右稍下,圆若佛光。
  • 龟山。在河西县东北三里,其状如龟,因名曰龟山。
  • 翠微山。在河西县东,其山清秀,状如翠屏。
  • 桂峰山。在嶍峨县南二里,高峯峭拔,上多产桂。
  • 屏风山。在嶍峨县前,列如屏障。
  • 帽盒山。在㠄峨县西,宛如帽盒。
  • 嶍峨山。在㠄峨县东北二里,旧县治在其阳。
  • 龙山。在㠄峨县东南二里,与桂峯山相连,山麓有龙泉,四时不竭,滋浥甚溥。
  • 五凤山。在㠄峨县西南九十里怕念乡,五山连峙,状如五凤。
  • 萃秀山。在㠄峨县北二里,环拥于县治后,如聚秀然。
  • 旗鼓山。在嶍峨县东北三里,宛如旗鼓。
  • 目则山。在蒙自县西三十里,横列二十馀峯,多怪石巉岩,〔有何应春诗〕:万叠峯峦毓紫烟,重来生意满田园。清风泉自龙湫发,落日人从岛道旋。远浦新晴飞白鹭,疏林残暑咽寨蝉。夷民村落常更置,几处荒基蔓草芋。
  • 羡裒山。在蒙自县东九十里,上多石笋,绝亩平广千顷,中有三池。
  • 鹦鹉山。蒙自县有二,一在县西五十里,一在县北七十里。
  • 耳罗山。在蒙自府东北三十里,山峯每有风雨雷电,风兆丰年。
  • 云龙山。在蒙自县东北三十里,〔有王景章游记〕:逾蒙自三十里而远,四山蟠束如苍天,百灵景从,婉蜒飞舞,可愕可爱。前出数里,林木蓊郁,拔起如画,路人指曰:是名石室,中可坐千人。又前数十里,石岩嵌,上面削,下有蜂数万,营户其阳,土人利之。其周旁有石洞,一罅启牖,上内平,经行者夜宿其中,足容百人,云有虎豹蛇𧈭患。其前石峯十数,崒嵂云表,隐若城壁,风松语天半,可望不可即。一迳逶迤侧入,使有百人守之,虎士数万,未可傍也。其中皆山箐,广数十弓,袤数里,两峯石笋如束,草木连倦,云气出其间如白练,奇形诡势,鬼凿神局,不相连属,如覆盂,如巨镛,如虎噬,如龙翔凤翥,如玉女龙妆,勇夫卓旆,千变万状,不可殚纪。遥睇其中,回峯盘固,翠云相荡,琅玕琪树,瑶草文鹿,出眇入忽,意者必有安期、羡门往来其间,非人世也。不然,则山精木客之窟宅,殆有神物为之启闭。世有谢安、灵运刊木通道,奇秘当不在十大洞天下。日昃绝壑,火光青荧,疑为鬼燐。策马疾驰,宿小云龙山下,马牛肩摩尾击无算。两山万石林峙,雕玉镂雪,白光摩夹,甚怪。土人凿山为峡,骑可通。南即大云龙山,从绝顶乌道上绝云雾间,踸踔数里,不敢俯睨。一峯东转,屹若屏障,可数十仞,峭峻尤甚,倚不得展,进寸退尺,而大雨如雪,毡毳不可御,马瘏仆痡,水声琅琅,山禽鸣冈竹间,若为予言行不得者。地主皆土酋,通罗鬼书,土毛倍于小云龙,而奇观不及焉。嗟夫!昔汉武开西南夷,议者以为勤兵于远,以事不毛之地。今观山川之胜,土毛之富,侔于中土,宜乎王者之无外也。
  • 曲通山。在纳楼茶甸长官司西南八里,山下有二泉,一流入禄丰江,一流入石洞。
  • 松山。在约楼茶甸长官司西南一里,多产松子。
  • 溪处山。在溪处长官司西,奇峭延长,民居其上,中有溪间。
  • 波㱔山。在教化三部长官司西四十里,孤峯削出,高冠群山。
  • 思陀山。在思陀长官司东,山顶平夷,有思陀寨遗址。
  • 岩洞。在府东二十里,山形锦亘,众水归宿,伏流会盘江,达南海。初至曰洞口,上空下阙,可容数百人,但水流低狭,无径可通。山行里许,名曰中洞,深远浑涵,结桥而度,列炬而入,石笋倒垂,如龙蛇虎豹之壮,莫可辨诘。〔有吴鹏诗〕:雅志在山水,临眺兴无倦。伫望城东郊,幽岩表南甸。使居复爱客,抚景开芳宴。解带绕南风,手掬水花片。披榛得征路,延瞰中岩遍。结桥度云溪,列炬散晴电。怪石蚪龙翔,层台玉芝炫。旋转寻丈间,幻化千万变。势凌天姥奇,名并桃源擅。自非神明护,乾坤岂终见。日来苦尘缚,胜引资游衍。薄莫下山椒,心赏徒犹恋。安得长公术,移此中州奠。依栖炼五药,辟谷谢朝彦。
  • 南明洞。在岩洞后,洞门卑浅,其中若无物者。蹑蹬而下,渐觉宽舒,上露二窍,阳光直射,石林丛错,药床罗列,有窦谽闭,仅容一人。燃灯以进,中复宏敞,缘崖而上,一窍天生,广可三丈,烟霞翔集,云影徘徊,奇树璀璨,异草芬茁。有黄中诗:方外遗踪古洞天,薜萝深锁翠微连。晴窗窈窕晶光入,冻壁鸡奇滴乳县。白日云腥龙欲起,碧枝烟暝锡初旋。山林久秘无人议,扫石留题纪到年。
  • 万象洞。与南明洞相连,洞形峻阔,岚霭层结,如云霞飞布其上。随磴俯下,度石梁,借火光而入,千态万状,愈探俞奇。
  • 仙人洞。有三,一在河西县西四十里温泉下,有石门二扇,外石形如狮象,内深广十馀里,游观者执火糜众,乃能入之。一在蒙自县东七十里,宽二丈馀,四面石壁悬注,如钟鼓状。一在纳楼长官司东北五十里,流泉涌出,樵人往来,常闻洞中有声,如呼鸡犬者。
  • 凤山洞。在嶍峨县西八十里五凤山之麓,其洞深广,可容数十人。
  • 筇川洞。在嶍峨县西百里笻川山麓,外有石门,其水自洞涌出。
  • 三元洞。在嶍峨县西十五里,两山并峙,东西两门,高十馀丈,中可容一二百人。洞有三层,上层光明透激,中层稍暗,奇石异状,下层如小田坷坎,一水穿通,凉心可美。

〔大川〕

[编辑]
  • 牂牁江。乌蒙界有牂牁太守陈立祠,庄𫏋留王滇池,置苴兰牂牁国,汉立牂牁郡。

〔众川〕

[编辑]
  • 泸江。在府城南,源自石屏州异龙湖,东流入阿迷州,南为乐蒙河,入于盘江。〔有王景章诗〕:郡城北向古城南,一服灵源漾碧潭。夜月澄波拖素炼,春风吹浪皱晴蓝。柳阴绕约高低合,山色模糊远近含。却忆旧时濯缨处,几入唉咏暂停骖。
  • 北沟河。源自小关山,过石桥,会泸水同流,俗呼窑沟。
  • 白龙潭。在府西北上二里,关五尺,灌漑田畴,为利甚溥,官建祠祀之,随祷即应。
  • 湿泉。有六,一在府香林寺山下,一在宁州,一在阿迷州,一在河西县,一在嶍峨县,水俱温𰕎浴。一在曲江者,发自山麓,有硫黄气如佛汤,不可近,别流清冷,引而为池,澄澈见底,最可濯浴。〔有瞿俊诗〕:我初按节来南滇,与撰地志闻温泉。寤怀净浴洗身垢,此心渴想常悬悬。迤东一路走千里,九月荒炎如暑天。金风不解送凉信,郁蒸及剧如熬煎。行逢曲江古名胜,解衣浴罢仍留连。静思物理惟幽妙,有口欲语心难宣。初疑尧时有十日,射落一个滇池边。火轮落地凝不散,珠光耀出重泉渊。又疑大士女娲氏,补天炼石忧天穿。荧荧宿火未消减,太冶煮火埋炎烟。又云浴此可袪疾,奔走赢老争趋先。我身无疾底须浴,好事岂必分愚贤。此泉有买本无价,一日可值千金钱。若教亦被西子污,弃置更有谁相怜。环流入润注澄碧,青镜照耀分媸妍。行人遇此须憩息,肝胆莹彻心醒然。环流出洞漑田亩,普济旱暵成丰年。我民世世被馀泽,稽首莫报神功玄。诗成长叹下山去,乘风快着青骧鞭。
  • 有本泉。在府城外东南。其水清澈,四时不竭。一带居民引汲灌漑田地,皆甚赖焉。
  • 混混泉。在府城外东。昼夜不息,邻居军民皆取汲之。
  • 溥博泉。在府城外。两水甚清洁,人呼大井。
  • 渊泉。近大井。水味清美,烹茶甚佳,俗呼小井。
  • 流泉。在府城外。北流入窑沟。其水不端,水底有白石,人受取之。
  • 香林泉。在府东北三十里。其味清美。
  • 玉洁井。在府城外东昧。甘冽,水常溢,居民更资以造纸。
  • 白沙井。在府白鹤舗前。其味最甘,人以为第一泉。
  • 凉水井。在府东北八里。水清凉,居者行者咸赖焉。
  • 龙井。在府南回回村。正月一日水上潮,有二鱼,人利见焉。
  • 建水池。在府城南。旧龙居之。其水色碧,居民环处。
  • 冷水沟。在府东北四十里。清流不竭,灌漑甚多。
  • 清水塘。在府南二十里。水光清洁可鉴。
  • 大水塘。在府东二里。四时不竭,足备旱涝。
  • 曲江。在府东北九十里。源出新兴,由嶍峨经河西入盘江。夏秋多水,烟树微茫,孤舟往来,行者利涉。〔有沐昻诗〕:曲江新涨水痕收,野色和烟古渡头。林外渐看来宿岛,沙边还见浴轻鸥。渔翁举掉论归舫,旅客停骖问去舟。款乃一声何虞发,夕阳芳草自悠悠。
  • 盘江。在府东北二百里。源自新兴,经阿迷合众流入广西。
  • 莲花池。在府西二里。清澈如鉴,每夏有芰荷开放如锦。
  • 异龙湖。在石屏州东。湖有九曲,周一百五十里,中有三岛。小岛名孟继龙,有蛇虫,不可居,昔蛮酋以有罪者流此中,岛名小未束。大岛名和龙湖,蛮酋立城其上,汉名水城,四面皆巨浸,俗呼为海,东流为泸江。有陈宣〔开石屏水利记〕:水生于天一,成于地六,非得人以补抑之,纵其汎滥弥漫,以鱼鳖吾生民,此向所以忧之心,三过其门面不入也。周公营洛之时,又尝凿石渠,引伊洛水以灌州土,号周阳渠。至汉张纯犹能复其故迹,以至于今而不废。水岂终能为患而不为利耶?易曰: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然或止于坎,流于窘,蓄于池,于湖,于泽,性虽阔,终莫能以自行。不幸而生在于馀𠿘之地,又不幸遭时大旱,其不为枯槁而凋丧者几希,虽欲润,终莫能以自致,此所以不能不假之吾人焉。人也者,所以补天地不及,而所谓参赞焉者,于斯亦或一验与?犹之有一物之仁,有一事之仁,谓之非仁不可也。滇南属部临安,予与宪副包公好问实守巡其地,皆有责焉。时弘治癸丑,自春徂夏,五月望尚旱不雨,春秋所必书者,人心惊惶,走吿无虚日。间有言去城之西不五十里有石屏湖,俗重之日海,若假人力开濬,水可上行,性虽阔,及枯槁,湖落地至尽膏腴也。宪副王公行之邀我二人,望三日偕至湖,作谋治式,如金如玉,干之百千丈有奇。令郡卫知府王资良、指挥鹰松各出民兵共役,令之称畚锸,具糇粮,程土物,明日即事。每丈平处一人至二人,有沙土处倍之,有石处又倍之,凡一千有五百人。每五十丈督一百户,每五百丈督一千户,每五日督一指浑、通判等官,察其劝惰,以上下其食事,三旬而成,水通物润。且有地以乡计者四,以亩计者数百万,以程计者抵域下四十里,过此则润及阿迷州,若犹未已也。天之生水,与地成之,而人之所以赞之者,至是皆无遗憾矣。不然,则潴于坎窞湖泽,与土石相汨没,卒归之无用之所而已矣。畏天命,悲人穷,周公当先为之,岂欺我哉!南京监察御史王明仲读书于家,感而有请,且曰:吾徙生长于斯,闻有湖在石屏,未尝闻有利如此,不刻之石,何以垂远而传不朽!包公偕予方走书以白当道,然之为民事所尝急者,又重吴子之请,敬从之。
  • 月池。在石屏州西数百步许。泉如偃月,四时不竭。
  • 小龙井。在石屏州西二里。其二井相邻,会流入异龙湖。
  • 矣落河。在石屏而西八十里,阔三丈,源出元江,西流入容亏甸。
  • 浣江。在宁州西南三里,水从清龙潭流下江岸,缘树春阴,土夫行客党于此饯别。
  • 恩永河。在宁州南四里,旧名海眼泉,虽遇亢旱不竭。
  • 高河。在宁州西南四里,团山顶上,外窿中洼,周二百馀步,虽旱涝不溢不涸。
  • 瓜水。在宁州南,浣江之水流自北,恩永山之水流自西,角转而东南,丁矣冲之水流自东,湾环而南,俱会茶部。冲形如瓜字,〔有张海诗〕:三曲溪流带远沙,品题应得并称瓜。奇连江左湖名鉴,秀挹西川水号巴。矗矗晓山凝翠远,亭亭高柳映堤斜。穷源见说青门近,疑向新河问一槎。
  • 巓岩泉。在宁州东北十里,两岸相以下有溪涧,一泉巓飞如瀑布,〔有谢溥诗〕:飞流一泻落巑岏,百丈人看挂素纨。玉尺休疑量度易,金针须信制缝难。林穿溅沫跳珠玉,壑漱清声响珮环。几欲流临挥彩笔,尚馀锦绣出毫端。
  • 渴池。在宁州海口海眼之中麓,永甚清澈,热如滚汤,每岁秋冬,乡人多赴浴之。
  • 乐蒙河。在阿迷州,源出石屏州异龙湖,至建水为泸江,西入州,回折而东,会盘江,下广西府。
  • 盘江河。在阿迷州北二十里,源自新兴州,经建水至此,众流所会,弥漫浩荡,亦为十八寨夷人出没限要路,阿迷、弥勒分界处。〔有杜朝绅诗〕:两山盘错江云黑,一水中流岸树青。谷口风鸣催荡浆,櫂歌夷语杂烟汀。
  • 通灵洞。即南洞,在州治东南,中有水泉,灌漑甚溥,以火烛洞中,有声如雷。万历二年,巡抚侍郎邹应龙改今名,有记,见遗文。
  • 灵泉。在阿迷州西一里,旧名龙潭,有灌漑。
  • 冰泉。在阿迷州西南四里,水净且冷,河漫为汇。
  • 火井。在阿迷州北三十里郭沼村,水溢出于田,尝有烟气,或投竹木即燃,夜则有光,边石亦热,出煤可烧,名曰火井。
  • 通海湖。在县北三里。源自河西,流注为湖。周围八十里,如环面,缺其东南。相传昔水涝不通,有僧于县治东北石笋丛立处,以杖穿穴泄其水,因名曰通海。〔有韩宜可诗〕:江寒凫雁集汀沙,半掩柴门夕照斜。洞口烟岚连野远,城头鼓角杂寒笳。猿声常啸林间月,鸦背轻翻树抄霞。几度扶笻翘首望,青山隐隐隔天涯。〔王景章观海轩记〕:涉滇海三百里,有深渊焉,漫沥峤崖之汇,名曰通海,以其与海通也。闽郡梁一举筑室其上以观海,揭之来征文。予观孟朝氏日:观海者难为水,要在游诸圣门而后巳。孔铎绝响,闻而知者不可谓无其人,然得其门而入者盖寡。环八纮皆海也,朝发而夕至,长风无时,浊浪山立,鼋鼍较,龙百怪,以窟洋汪溢,与天无际,扬眉盼睐,毛骨森耸,自非放凌波之舟,扬蔽山之颿,曷以养胸中之愤,廓广大之目?然皆足迹限户庭,弗克和力。今一举当圣明逢涌源泉之时,困心衡虑,逾岭桥,绝洞庭,溯赤壁绸滪,撞飞濑,以与鱼龙争长雄。观乎!观乎!繄在于斯乎!圣人尝曰:逝者如斯。又曰:美哉洋洋,是必有道矣。嗟夫!此圣人之海也,道之体也,圣人之大观也。是海也,予意七十子有弗得而见者,况他人乎?大观不观所观,而观所不观。自昔惟孟轲氏最善观者,故曰:必观其瀛。若苍沂之浴,亦观矣。至于天鸢渊鱼,是观所不观也。濠梁之鱼,前川花柳,又皆观所不观,而几于所不观也。盖谓观迹也,观所不观,妙也。学而于观所不观,难矣。然观于海者,所以至于圣门也,未也。洙泗之滨,有大桴焉,以敬为𣚌,以礼为颿,以道德为驾,如得放乎中流,周流六虚,身与道俱,则庶乎其至矣。一举当继是以观。
  • 仙人井。在通海县南二十里仙人坡下。〔有韩宜可诗〕:阴阴古洞小壸天,岚气晴分紫翠巓。日照佛头排玉笋,霞明仙掌捧金莲。江村渔舍春天树,茅屋人家日午烟。指点帝京何处是,九重宫阙五云边。
  • 东湖池。在河西县东南二十里达善,延四百步,袤三百步,蓄水以济塘下田亩。
  • 西湖池。在河西县北二里,上延百步,有堤筑,亦蓄水灌漑田地。
  • 碌磎河。在河西县东南,即通海湖源也。自水磨村流注县境为湖,周围八十里许,内产鱼类非一,其味亦美。
  • 山后川。在河西县西二百步,袤一百步,深一丈许,四围植柳,水更清莹。
  • 三龙泉。在河西县北一里。旧传有人汲水,见内忽化一物如蛇,有三头,立庙其上。
  • 九龙泉。在河西县西南十里,延百步。昔有密僧见降龙有九头,遇旱祷雨。
  • 合流江。在嶍峨县东南一里。二水异源,一自新代州流至县北为大河,一自大屏州流至县南为小河,合流出曲江。
  • 丁癸江。在嶍峨县西北二百五十里,源自三泊县,经流丁癸。其水深阔汹涌,居民刳大木为舟。
  • 梨花江。在蒙自县东南,来自元江,流经钠茶甸,至本县东南,入交阯清水江。
  • 草湖。在蒙自县南百步,阔长十丈。
  • 矣波海。在蒙自县东四里。十中出鱼暇海菜。
  • 长桥海。在蒙自县东二十里。构木为桥,长十馀丈,四面皆水。
  • 西溪。有二,俱在蒙自县西南,一出银矿,一出锡矿。
  • 龙华泉。在蒙自县西北二里,有龙物潜焉,岁旱祷之则雨。
  • 新泉。在蒙自县南,源自生三岊诸处,经历周崧等奉委开濬,厥济溥焉。〔有李遇元疏通水利记略〕:略临安属县蒙自,旧为僰獠所居,厥田中上,厥地广阔。然县治前后无大川居泽,所赖潴水灌漑,惟草陂一区,有地曰法果,脉脉出泉,浸流入陂。顽民因盗水决防,前源奔下,岁值汉旱,民用忧惶。嘉靖王子冬,兵宪蒋公虹泉按部,白诸抚台思庵鲍公、迳台西野黄公,谓宜修濬,遂行。郡守邓山章侯择可委任者,得经历周崧及百户王昌,使董其事。于是随山穷源,首得酒鸡,得泉一,继又得生三岊泉,遂同法果泉倂引入堰,益弘长不浅渴矣。
  • 鲁部河。在教化三部长官司西南三十里,源自礼社江,经司境入梨花江。
  • 亏容江。在长官司西五里,即元江之礼社。江流至本司,东经车人寨,出宁远州。〔有李璧诗〕:亏容江上是天涯,断发文身几许家。四月山风扇烟燠,槟榔树树尽开花。

古迹

[编辑]
  • 曲江城。在府治北,临曲江。有二:一筑于汉,一筑于蒙氏。
  • 段氏古城。有二,一在府西莲花池,一在南山寺,遣址尚存。
  • 将台。有二:一在府城外西北,左伯驻兵处;一在白鹤铺前,定远伯沐昻驻兵处。台废迹存。
  • 读书台。在府文庙边,地势高起如台。学士王景章、都御史韩宜可时常讲谈于此,人因称之。成化间,训导赵子禧构六角亭于上。
  • 砌碌石。在石屏州秀山。蛮语鹿为砌,石为碌。其石高七尺,左右各一石,高二尺,似犬逐鹿之状。〔有杨宗诗〕:怪石三驱得地灵,曾闻戍猎此中经。韩卢疾疾飞沙草,麋鹿呦呦食野苹。苍莽埋云千古秀,莓苔着雨四时青。发踪指示人何在,一枕眠蕉梦不醒。
  • 龙马蹄石。在石屏州西八十里,石高四尺,围六尺,有龙马蹄迹。傍有小石四,呼为风伯雨师,岁旱祷之辄雨。〔有夏尚忠诗〕:力战曾劳汗血躯,山中风雨老䕷芜。巉岩此日留踪在,奇骨当年待价沽。云路不辞千里远,霜蹄肯受一鞭驱。房星落地无今古,疑是周王八骏图。〔张绎诗〕:神骏何年到此州,行踪故向此中留。晓寒岂避秋霜滑,风暖宜怜春草柔。千里才名人易去,九皋眼孔世难求。图经不载谁应谶,辜负空群志未酬。〔余秉清诗〕:神驹从此骋驰驱,印出分明制电啼。一勒嘶风云外去,淡烟芳草落花溪。
  • 末束城。在石屏州异龙湖三岛山,今考在穵断山。
  • 宁海府故址。在宁州西五十里大雄寺傍,今名旧州。
  • 西沙县故址。在宁州西二里仁善坊内。
  • 武石仙迹。在宁州西十里,道傍有三石,一石类人足,一石类砚池,一石类棋局,昔仙人作之。
  • 傍甸洞。在阿迷州东一百四十里,有风雷声,人不敢入。
  • 杨广城。有三,一在通安桥前,一在坪铺,一在石头寨田间。世传宋狄青使将杨文广逐侬智高至大理,曾屯兵于此。
  • 合江石。在阿迷州,即三江口,侬智高由北窜入大理。
  • 观音洞。在阿迷州西五十时,近安边哨,洞内有石观音像。
  • 传声洞。在阿迷州西南二十五城集旬境,洞口石如席状,一隙小孔,仅容人止,以气嘘之,声如吹牛角,可闻半里,人少到,辄有蛛纲封之。
  • 临安府故址。在通海县北五里。
  • 仙人坡。在通海县东南二十里箐口铺,每日晨有白沙印数巨人迹在路,或扫之,及亭午俱不见,明早复然,谓之仙人迹。
  • 土城。在通海县东五十里官洞村,相传先年寨长王智所筑以御诸蛮者,废基尚存可验。
  • 石笋。在通海县东北二里,世传僧畔富以杖泄水之处,其穴犹存。
  • 故元帅府。在河西县北三十里,元时建,有石碑。
  • 古城。在河西县东北,故址尚存。
  • 龙马槽寨。在河西县北百里,古有龙马时现。
  • 猊寨。在嶍峨县西北四十里,元时建县所在,兵燹后基址尚存。
  • 废平甸县。在嶍峨县西一百七十里,元时降州为县,倂入为乡,即今名曰平甸乡也。
  • 废筇川县。在嶍峨县西北九十里,元时降为县,倂入为乡,即今名曰笻川乡是也。
  • 邃岩。在嶍峨县西百二十里兴衣乡巡检司前,其岩深邃广阔。
  • 风洞。在纳楼长官司东二十里,四时风自洞出,人不可近。
  • 鱼洞。在纳楼长官司东南六十里,每春有,色红肥泽,长五寸,俗呼仙。
  • 羚羊洞。在纳楼长官司北,中产矿炼银,高耸处有羚羊飞石棱层,人不可到,世传有仙。

风俗

[编辑]
  • 土俗质野。郡志。
  • 号诗书郡。元志。
  • 士尚气节,秀民知学,婚礼近古。俱志旧。
  • 节令、祭葬、服食、货贝等俗,与列郡同。语其全省土风下。
  • 近郡之夷,名乌、爨、拇、獛、𤟰、㱔、袁等蛮杂处,性悍形陋,藏匿山林,惟事剽掠,喜则人,怒则兽,无有恩义,一言不合,引刃仇杀,死则以财物偿之,非德化所能怀。柔。惟董之以威,庶可慑服。旧志。

物产

[编辑]
  • 金之属六。矿、银、铜、铁、锡、铅。
  • 稻之属五。旱香、红、光、黑。
  • 糯之属二。香、黏。
  • 来麰之属三。大、小燕。
  • 荞之属二。苦、甜。
  • 黍秫之属三。红、黄、白。
  • 菽之属十二。黄豆、黑豆、红豆、缘豆、青豆、饭豆、鼠豆、蚕豆、茶豆、褐豆、弯豆、匾豆。
  • 菜茹之属二十三。葱、韭、薤、蒜、芥、蕨、苋、芹、笋、波棱、姜、菜、桐、蒿、茴香、茄、瓠、红萝卜、白萝卜、黄萝卜、莴苣、白菜、豆菜、春不老、竦菜。
  • 瓜之属六。王瓜、菜瓜、西瓜、冬瓜、丝瓜、苦瓜。
  • 薯蓣之属三。山药、红薯、紫蓣。
  • 菌之属四。鸡楼、香蕈、木耳、八担柴。
  • 药之属五十四。天门冬、何者、乌三、柰子、白芨、穿山甲、桔梗、麦门冬、当归、防风、黑牵牛、旱莲草、荆芥、枳实、忍冬藤、金银花、黄芩、黄蘗、陈皮、青皮、枳壳、茯神、远志、常山、草菒、薏苡仁、香附子、黄精、火掀、草马、梹榔、白豆蔻、土芍药、葛根、半夏、柴胡、覆盆子、苦参、石兰根、黄耆、枸杞、丁香、知母、南星、天花粉、萆薢、山药、独活、菖蒲、芙蓉、白芷、牛膝、五加皮、益母草。
  • 菓之属二十六。桃、李、杏、柿、栗、橘、橙、柑、榴、梨、龙眼、林擒、卜萄、枇把、胡桃、樱桃、杨梅、莲子、松子、莩蔼、梧桐、木瓜、鸡嗉枣、梹榔、花红。
  • 蓏之属三。菱、藕、茨菰。
  • 香之属二。胜沉香、降真香。
  • 竹之属八。紫竹、刺竹、荆竹、滑竹、凤尾竹、笔管竹、箭杆竹。
  • 木之属十八。椿、松、柏、杉、桧、紫榆、楮、槐、杨、乌白、夜合、柳、万年青、栗、栎、楷、㯶、血树。
  • 花之属四十一。莲、菊、兰、葵、萱草、匾竹、牡丹、玉簪、芍药、十槿、锦石竹、剪红罗、凤仙、夜落、金钱、鸡冠、蝶戏、珠山茶、珍珠佩、婴粟、木犀、紫荆、栀子、玉堂春、郁李、月月红、粉团、荼䕷、蔷薇、木槿、碧桃、石榴、地拥金莲、棣棠、茉莉、丁香、迎春、芙蓉、柴薇、海棠、降桃、素馨。
  • 禽之属三十七。鸡、鹅、鸭、𪅂、鸽、鹤、𩿛、鹄、鹳、鹧鸪、燕、尽眉、莺、布谷、啄木冠、鹊、鹭、雉、白鹇、鸲鹆、水獭、鹌鹑、百舌、黄雀、子规、鸦、孔雀、黄鸭、黄鹂、鸱、竹鸡、鸽、枕中鸡、翡翠、白头公、青庄、凫。
  • 兽之属二十一。牛、羊、马、驴、骡、犬、豕、猫、虎、猿、猴、豺、鹿、獐、麂、狐、兔、獭、豪猪、熊、羚羊。
  • 鱼之属十五。鲤、鲫、鲇、鳝、鳅、鳗、龟、鳖、螃蟹、蚌、螺、蛤、蛙、虾蟆、细鳞鱼。
  • 饮馔之属十三。糕、酥油、乳线、蜜、芝麻、油饵、豆粉、米粉、茶、酒饼、咂酒、苏麻。
  • 物质之属二十七。磁器、蓝靛、黄蜡、白蜡、苏木、纸、麂皮、毡衫、象眼布、莎罗布、青布、白布、瓦石、白土、青土、土草、紫石、土原、青丝石、青胆矾、泸甘、鳗头、土饼、墨、火麻、攀枝花、绵花。

堤闸

[编辑]
  • 冷水沟。在府东北四十里,清流不竭,灌漑甚多。
  • 马蝗沟。在府西北五里。
  • 五塘沟。在石屏州南,水有五处,俱热如汤。
  • 杨柳坝。在石屏州西五里,以障宝秀弥勒沟水,蓄泄灌漑,军民田多资之。
  • 弥勒沟。在石屏州西南十五里。
  • 东渠乡龙潭。在河西县,出自九街山麓,灌漑旬心、沙罗、东城等三村田地,虽遇熯旱之年,民亦得种。
  • 窑沟。源自小关山,会临泸水。
  • 东堰。在阿迷州,水自通灵洞经东山庄、义来村,将官王廷表率众为石坝。
  • 西堰。在阿迷州,水自乐蒙河,民赵儒筑堰通之,经桃川庄至甸尾。〔王廷表云〕:邵田千馀亩,设东西堰灌之,立二堰长供水事,自春至夏,疏淤塞,御冲塌,巡朝暮,分多寡,所至饮食之,谓之鸡酒。秋获,照亩与谷,使祭坝燕众,谓之堰谷。嘉靖庚子,夫役烦多,议收谷量给堰长,馀充夫费,后则私矣。夫役仍出于民,民多怨之,制为法令可也。
  • 石堰。在阿迷州南。有小河,巡抚邹应龙为石堰,一方赖之。

桥梁

[编辑]
  • 迎恩桥。在府东一里。初以木为之,正统间甃以石,〔有段钻记略〕:临安城东一里许,有水自北来,冲决渠道。旧有石桥,低狭不能尽泄水势,春夏潦泛溢,人病涉焉。正统乙丑冬,掌府事云南右参政赖公瑛见而叹曰:吾自出守于此,至陞今职,学官、祠庙、置邮、津渡,修葺稍备,惟此桥弗称,吾之责也。既而复谂于众曰:诸有官君子,能协心通力为我成之乎?于时临安卫镇抚刘瑛首捐俸钞千锭为倡,又命前知事何新崇劝谕府卫僚属及市井好事者,出财以助之。维时农隙兵旷,刘君乃募工伐木辇石,人人乐于趋事,视水湮塞之处,力加疏导,令匠氏甃构石梁,下穿水道,高八丈有奇。桥成,上作屋数楹,以息行旅,高一十五尺,深二十尺,广视深倍之。桥前五十步,跨道作牌坊三间,高视桥加五尺焉,深广则差之,匾曰迎恩。经始于是年十二月,明年丙寅四月毕工。落成之日,学正段钻记其事。
  • 泸江桥。在府南一里。宣德间建,跨泸江。正德中,义民王镐等重修,〔有王璟记略〕:事有至劳至能,任其责功有大费,而不吝其财,士夫嘉之,凡民德之。何者?暂劳而永逸,大费而利溥也。临安去郡城东南半里许,旧有泸江桥,岁历既久,势将倾圯,往来者每病涉。正德己卯冬,居人王镐、胡春谒余庭下,而进拜曰:泸江桥将坠坏,今我辈欲重修之,可乎?余曰:桥之利大,而其费亦大,非有司之力不能为,恐非汝辈所堪。镐、春复曰:虽物有废兴,顾修举在人,废而能兴,则继美前人,利济后世矣。于是慨然以兴废为己任,具材鸠工,莫敢或怠。经始于正德庚辰秋,落成于嘉靖癸未春。又虑旧桥每圮于龙,因作观音大士像以奠之,盖龙性畏佛,往往有征故也。遂为之记。
  • 通贡桥。在府城东北三十里。弘治闽建,义官高辛重修。〔有刘崧记〕:临安白鹤桥舗东三十里,有水出自香林山之下龙湫,澄彻可鉴毛发,而水性微温,末流灌田百馀顷。渠当孔道,旧有长桥约五丈馀,岁久倾圮。弘治辛亥十一月,指挥孙昱倡居人高辛、吴溶、廖洪辈出赀重修,甃石架木,极其坚密,弥月而桥成,欲余记之。夫十一月徙杠成,十二月与梁成,孟子论王政也。今民间乃能倡义为之,以助政之不远,其志可嘉也。桥故无名,今题曰通贡云。
  • 十架桥。在府城西四里。景泰间建。
  • 清流桥。在府城北二里。天顺间建。
  • 飞虹桥。在府城南二里,跨中沟。正统间建。
  • 浣衣桥。在府城南五里,跨小河。正统间建。二桥皆成化间居人叶舟重修。有〔杨僎记〕曰:有其赀者可以捐千金,荀非好义,一钱以上见于色矣。知好义者可以劳己而利人,荀非知义之所在,暂可勉而久则怠矣。临安府城南二里有渠曰中沟,又五里曰小河。春夏之交,水势冲漫不可渡,秋冬亦病涉焉。正统间,旧桥既圮,成化间有议为石梁者,计其费曰数百金,计其役曰非数百夫不可,相顾莫敢先倡。居人叶舟者见而心动焉,曰:此义皋也,吾一人足以为之矣。乃召匠氏伐石于山,采木于林,铸铁于冶,度为二梁,高若干,长若干,阔若干,凡费二百金,日役若干夫,积若干日为夫若干,一不烦他人。人或助之,辄谢不受。劳心苦体,自董工作,完固壮伟,四方之人车而载者,马而驱者,徒而负且携者,皆若坦途焉,知水之无害而不知梁之为利也。所谓数百金之费,数百夫之役,舟一人为之,不亦难哉!舟有其赀而心且好义,一梁不足又作一梁,斯为尤难乎!余生也晚,恨之,及见其人,故追述其事而记之。
  • 永安桥。在府城西十里,跨白龙渠。成化间〔有王璟桥记〕:临安郡之北关有渠,漑田数百亩,春横潦泛涨,揭厉为艰。旧有桥圮坏已尽,行者观望咨嗟,间有兴废之志者,计费惮难,日居月诸,徙为永叹,稚幼赢老,往往漂溺。一日,居人何濬奋然挥金,不假助于他人,不倩董于同辈,日栉风沐雨,亟取土木金石,征工僦功其下。先错列钜栈,贯以长木,而后寘砻石焉。东西石甃,纵以丈许,两傍为厉翅状,以杀水势。经始于成化庚子十月,落成于明年夏五月,始终董其事。咸何君劳心戮力,视昔可无倾圮之患。公欲余书其事,因叙其始末,俾勒诸石,以为后来者劝焉。
  • 登瀛桥。在府西南,成化间建。
  • 玉虹桥。在府东十里,长四丈,广半之,宣德间建。
  • 二河桥。在玉虹桥南,三河分流,二桥相望,正统间建。
  • 天生桥。在府南娑罗庄哨,有石跨流,自然成桥。
  • 百花桥。在府南五里,景泰间建。
  • 版桥。在府西北十里,弘治间钱锐建。
  • 曲江桥。在府东北百里,跨江,长三十丈,天顺间建。水涨则许用船,水落仍从桥行。
  • 会安桥。在府西北黑冲山下,弘治间徐宣甃石。
  • 通远桥。在石屏州矣落河东五里,天顺间建。
  • 矣落桥。在石屏州西八十里,跨矣落河,天顺间建。
  • 卢公桥。在宁州西三里,跨浣江,通甸苴关,正德十六年建,嘉靖三十二年重修。
  • 霁虹桥。在宁州西三里,嘉靖八年建。
  • 恩永桥。在宁州西三里,跨恩永河,先年构木结梁,嘉靖甲寅御史张凤翀改造石桥。
  • 通安桥。在阿迷州东南二里,弘治间州民王晟建。〔有杨宪记〕:桥梁之建,所以利民,设为经久计也。州治东二里许,当官道之冲,沟劣之会,水势由兹以泄。自昔置桥,或以木,或以石,率皆简略,随成随坏,通者病焉。弘治丙午秋八月,州之秉元者,慨然图为经久,出己赀,召匠氏为之增其旧制,悉甃以石,高四丈,长广丈六,未逾月而成,州人称便,乃请余记。夫桥梁所以济人也,今秉元以一厮养,能不惜所费,面建济人之功如此,则夫司牧民寄,与夫富宁大家,宁不思有所义乎?吾州桥梁,自此无虑于废坏,而民之利便将益多,以接于永安桥,故以通安名之。
  • 永安桥。在阿迷州东二里,天顺间建。
  • 永兴桥。在阿迷州东门外,弘治间建。
  • 通济桥。在阿迷州东门外,于弘治间建立。
  • 小桥。在阿迷州西门内,因灵泉冲倒,成化间建。
  • 古城桥。在阿迷州南。〔有平纲记〕:昔人论为政,贵有公平正大之体,而不贵于务小惠以悦人,故后人之施政,必以桥梁尽心焉。阿迷之镇,三面距河,南至旬头,西至沙寨,东至大河。是河之水,沙河之经,其势汹涌,抵河之冲,地平土疏,水急湍悍,二者之间,剧害尤甚。公使之经行,商贾之往来者,多为所阻,由旧桥之未坚至是也。弘治壬子,蜀州周侯希旦来为州二守,慨是水之为患,思为桥以图经久,遂捐俸金为倡,令耆老赵迪董其事。州民伍璋各输以赀,总镇府下管庄杜以时以验征子粒寓州境,亦皆欣然来助。桥成,以丈计,下为卷洞,皆甃以石,过者叹羡为利。迪辈请予记之。余惟水有桥梁,民不病涉,诚为政之不可缓者。是桥必待周侯,诚知有公平正大之体面,不胥于小惠之施者哉。侯莅州未三年,即桥之一事,而凡所以利吾民者,盖无不兴举矣。故为之记,而凡与有财力者皆勒碑阴。
  • 东桥。在阿迷州东。
  • 西桥。在阿迷州西。
  • 泰安桥。在阿迷州西三十里。
  • 永刘桥。在通海县东二里。
  • 溥利桥。在通海县东百步,弘治间建。
  • 云济桥。在河西县北,弘治间建,民甚便之。
  • 碌磎桥。在河西县东二里,正统间建。
  • 指南桥。在河西县南二里,弘治间建。
  • 桂峰桥。在嶍峨县南一里。
  • 龙江渡。在嶍峨县东六十步,水大设舟,涸则设桥。
  • 长桥。在蒙自县东二十五里,天顺二年间建。
  • 倘甸桥。在蒙自县东七十里,天顺间建。
  • 宜民桥。在蒙自县东二里,洪武间建。
  • 矣波渡。在蒙自县东三十里,有船。
  • 箐口渡。在蒙自县东南一百五十里。
  • 禄蓬渡。在纳楼长官司南四十里。
  • 乍甸渡。在纳楼长官司东南一百里。
  • 阿土渡。在纳楼长官司东一百五十里。
  • 槟榔渡。在亏容长官司西北五十里。
  • 茶渡。在亏容长官司西北四十里。
  • 纳更三渡。在纳更巡检司,陇墩、蛮𣏐、蛮汪是也。

宫室

[编辑]
  • 藏书阁。在府学明伦堂后,前知府赖英所建,而以经史诸书藏于上焉,今为尊经阁。
  • 惠宣堂。在府治后,知府陈礼建,翰材侍说学士王直为记。
  • 居敬堂。在临安卫之后,指挥万宾所建,翰林修撰陈循为记。
  • 吏隐亭。在兵备分司,弘治十四年副使王一言建。
  • 篑山亭。在城东五里,举人柴俸建。
  • 大兴楼。在河西县下敬坊,天顺间典史卫铜建,悬大钟于其上,遇有紧急,鸣钟聚众,无事不擅击。
  • 文星阁。在泮池南,万历二年知府昌应时建。

冢墓

[编辑]

〔元〕

  • 董庄愍墓。在府治西门外一里,天历间通海董文彦为威楚路知事,死节,赐谥庄愍,语在人物志中,后归葬于此,弘治五年知府陈晟垣其四周。
  • 群节墓。在府治白鹤舗,元末盗起,回回刺鲁丁等四十一人栖山谷中诵经,盗胁之不从,遂皆遇害,身首分置,经宿复合,众异之,丛葬于此,弘治十七年同知冯谦祭之,缭以周垣。

〔国朝〕

  • 江孝子墓。在城北一里。孝子名惠,不知何许人,任临安通判,有孝行,天顺间卒,葬此。上题临安别驾孝子江惠墓。正德间,通判周京崇其墓,士人为诗文吊之。

永昌军民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禹贡梁州西南徼外之地。古为哀牢国,九隆氏居之。汉武帝时内附,置不韦县,属益州郡,后叛。建武中,其王贤栗等率其种万馀诣越嶲太守郑鸿降,光武封为酋长。永平元年,诸夷覆叛,遣益州太守张翕讨平之,立澜沧郡,寻改永昌郡,以广汉郑纯为太守,遂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隶焉。蜀汉仍为永昌郡,晋因之。唐属姚州都督府,后为南诏蒙氏所据,历段氏、高氏皆为永昌府。元宪宗七年,于永昌立三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置永昌州。十五年,复为府,隶大理路,及置金齿等处宣无司。皇明洪武十五年,仍置府,立金齿卫。二十三年,省府,改卫为军民指挥使司。景泰中,设镇。嘉靖初,疏请罢镇,复设军民府。领州一,县二,安抚司一,长官司二。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南交昧谷之交
夏商 梁州域
合梁于雍 哀牢国 越赕
西汉 益州郡 不韦县
东汉 澜沧郡
永昌郡 哀牢县、不韦县、博南县
蜀汉 永昌郡 哀牢县、不韦县、博南县
宁州 永昌郡 哀牢县、不韦县、永平县
宋齐梁陈 宁州 永昌郡
益州总管府
姚州都督府
开元后南诏据
五代 郑买嗣据
赵善政据
杨干贞据
段恩平据
段氏据 永昌府
高升泰据 永昌府
大理万户府 立三千户所
永昌州 藤越州、藤越县
大理路 永昌府 永平县
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总管 右甸长官司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腾冲征缅招讨使司
皇明 云南布政司 永昌军民府 保山县、腾越州、永平县、潞江安抚司、凤溪长官司、施甸长官司

〔属州县司沿革〕

[编辑]

保山县附郭

  • 西汉武帝时置不韦县于境内。
  • 东汉西南为哀牢县境,东北为不韦县境。
  • 蜀汉仍为哀牢、不韦二县。
  • 为蒙氏地。
  • 为段氏地。
  • 属大理万户府。
  • 皇明嘉靖元年置县,隶府。

腾越州

  • 为哀牢国,境名越赕。
  • 为永昌郡西境。
  • 属宁州。
  • 置羁縻州,开元中蒙氏异牟寻即其地立软化府,其后白蛮徙居之。
  • 属段氏,改腾冲府。
  • 初属高氏,宪宗三年内附,至元十一年改藤越州及置藤越县,十四年改腾冲府,后以顺江州及藤越、越旬、古涌三县省入,隶大理路,后又改为腾冲征缅招讨使司。
  • 皇明洪武三十三年,改腾冲守御千户所,隶金齿司。正统十四年,升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统五千户所。嘉靖二年,复置腾越州,隶永昌军民府,以腾冲所土民隶之,改腾冲军民指挥使司为腾冲卫。

永平县

  • 东汉置博南县,属永昌郡。
  • 因之,后改永平县。
  • 南诏蒙氏置胜乡郡。
  • 大理段氏因之。
  • 初废郡,立永平千户所,后复为永平县,属永昌府。
  • 皇明因之,仍属永昌府。洪武三十二年,改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立永平御前前、右右二千户所。嘉靖二年,改隶永昌军民府。潞江安抚司
  • 以前名怒江甸。至元间,置柔远路军民总管府,治怒江甸,隶金齿等处都元帅府,后为麓川宣慰司所据。
  • 皇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柔远府,后置潞江长官司。永乐九年,升安抚司。

凤溪长官司

  • 为永昌府东境。
  • 皇明洪武二十三年置司。

施甸长官司

  • 为银生府北境。
  • 段氏置广夷州。
  • 为石甸长官司,隶金齿路,后讹为施甸。
  • 皇明洪武十五年,仍置施甸长官司。

疆域

[编辑]

〔东〕三百六十里至蒙化府界,〔南〕二百七十里至湾甸州界,〔西〕四百里至陇川宣抚司界,〔北〕一百二十里至大理府云龙州界。

保山县附郭编里十,东二十五里为凤溪长官司,南一百里为施甸长官司,三百六十里为腾越州编里八,西南一百三十里为潞江安抚司东址,一百七十里为永平县编里九。自府东一千二百里至云南布政司,八千三百六十五里至应天府,一万一千八百一十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东〕距澜沧江。即黑水,出吐蕃,为梁州界,入南海。

〔南〕据卧狮山。在府南十五里。

〔西〕距怒江。出吐蕃,由缅甸入南海。

〔北〕接云龙。属大理。有三崇山之险。

远控木邦、僰夷。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哀牢山。在府东十五里。孤峯状如坐人,有穴,水出其中。士人以水之盈涸,卜岁之丰凶。
  • 高黎贡山。在府与腾越州之间。东临怒江,西临龙川江。山势极高,华夷之大阻也。上有风洞,蒙氏封为西岳。〔有候琎诗〕:高黎贡山花正红,千岫万岫烟云中。险道岧嶤锁青黛,绝献突兀摩穹窿。莺声鹊声满丹峤,远色近色皆苍松。记取此景付彤管,豪吟野眺生春风。
  • 太保山。在府城之正西,郡之镇山也。其得名不可考。巍峩东向,高九十丈有奇,横冈二里许。洪武间,增筑新城,罗此山于其内。山巓平广,可习骑射。尝有掘地者,于此得巨磗甚多,俱有平好二字。周遭林木苍翠,烟云变态,足为奇观。
  • 来凤山。在腾越州南四里。竹林繁茂,每曙时有岚气锁之。上有神祠曰,人云唐杜光庭子死于此,后立庙祀。
  • 博南山。在永平县西南四十里。一名金浪巓山,一名丁当山。极为险隘,乃蒲蛮出入之所。昔南诏遣将军征缅,回师多斋金宝,经此山遇盗而死,后立祠。

〔众山〕

[编辑]
  • 宝盖山。在府治西,以形名。山势独高,为众山之冠,而群峯层叠,皆此山之流裔也。
  • 雄山。在仁寿门之外。宝盖山之主雄翼太保。
  • 五福山。在宝盖山北二里,为雄山之北援。
  • 九隆山。在府西南十里,高百丈馀。一名九坡岭。世传九隆氏兄弟居此,山势起伏九岭,故名。
  • 凤溪山。在府城东北三十里。雄列巽隅,与哀牢并峙。其下二泉合流,上有吕公台。
  • 木鼓山。在凤溪山之右。高七里,袤七里。
  • 法宝山。在府城南十里。势邻九隆,而沙河限之。其东邻宝山海。昔异牟寻于此建寺曰法宝,因以名山。
  • 卧狮山。在法宝山之南五里,以形名。山高百丈馀,袤二里。其山俗名卦狮窝。其下有洞曰芭蕉,广二寻,高称之,入深百五十步。其中石乳灿烂,有如莲、如钟、如伞之异。又名石花。
  • 笔架山。在府城东南三十里。高百丈,袤二里,形如笔架。一名哱啰。
  • 峡口山。在府城东南四十里。下有石洞。广二丈,高半之。一郡之水俱泄于此,阴流地中,达于施甸枯柯,入于阑沧江。洞多鱼,故又名鱼洞。
  • 石子山。在府城西七里。
  • 玛瑙山。在府城西百里。多产玛瑙。
  • 茶山。在玛瑙山之后。
  • 灵鹫山。在府城北八里。高如宝盖,延袤七里馀。山巓旧有报累寺,俗呼大寺山。有茶园菓林。
  • 栖贤山。在府城北十里。高百丈馀。
  • 白龙山。在府城北十里。东汉时有白龙之祥。〔有张含诗〕:烟霞岩岫极巃嵸,山势盘霄护白龙。
  • 虎璋山。在府城北二十里。高百丈,袤三里许。下有温泉,清㴾可浴。
  • 龙王岩。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山势甚高,一山中断,二山璧立,若斧劈然。
  • 云岩山。在府城北二十五里。高百丈馀,盘回三里许。杂木阴森,岩石深百步。中有石横卧千下,长丈馀。好事者凿面为佛,建寺以覆之,扁曰云岩卧佛。
  • 五方山。在府城西北五里。高百丈馀,绝顶可以远望。
  • 大富山。在府城西北三十里。
  • 银壸山。在大富山之北。上多白石,状如悬壸。
  • 石涧山。在府城东北三十里。
  • 天井山。在府城东北三十里。冈陵四绕,中有平地可居,故名之。
  • 罗岷山。在府城北八十里。即阑沧江西岩。高千丈,袤四十里。〔有张含诗〕:兰津之南何崔嵬,水寨石路盘空迥。江氛岭祲日月翳,山狂谷狠猿猱哀。炎天风高屡见雹,严冬地迥常闻雷。钩藤毒葛四时茂,鹦哥杜鹃千树开。
  • 和场山。在府东南一百三十五里。
  • 球玮山。在腾越州东五里,下峻上平。
  • 岭峻山。在州东十八里,下有矣比坡。
  • 赤土山。在州东三十里。
  • 飞凤山。在州南七里,以形名。
  • 团山。在州南八里,形如龟然。
  • 马峰山。在州东十五里,又名长洞。
  • 水尾山。在马峯山南一里。
  • 罗左冲山。在州南六十里,上有镇夷关,后接南旬界,悬岩峭壁,是限华夷。
  • 擂鼓山。在州西南十里,浪传孔明驻兵击鼓其上,故名。
  • 罗生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峯峦三丈,条冈百里,林木森茂。
  • 天马山。在州东百四十里,以形名。
  • 附丘山。在州西二十里。
  • 顷箐山。在州西三十五里。
  • 哑鸟山。在州西百馀里。
  • 尖山。在州西百二十里,其形上峭下广,故名。
  • 下干峩山。在州北十里,下有池。
  • 土山。在下干峩山北一里,上有池,周围五十丈馀,下亦有池,旁有圆石一片,周尺许,旧传唐僧摩伽陀所遗,值天旱祷雨,以此石浸龙池,则有雷雨之应,名济旱石。
  • 巃嵸山。在州北三十里,势极高峻,云合即雨,郡人均以此验阴晴。
  • 打莺山。在州北三十五里,春莺多于集此,故名。
  • 雪山。在州北九十里,萦矗盘回,上有三峯,经冬积雪。
  • 上干峩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上有金塔,无蚊蚋霜雪。
  • 小甸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山径崎岖,路绝处以木为栈。
  • 明光山。在州西北二百二十里,上有银矿、铜矿。
  • 花桥山。在永平县西南三十五里,高二十里,上有铁矿。
  • 地宝藏山。在县东七十里,俗名观音叫狗山。
  • 罗武山。在县东百里,高百五十丈,势高峻,山半有泉,流为胜备江。
  • 横岭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高三十里,延袤七十里。
  • 和丘山。在县西三十里,高可千仞,盘回五十里,云合即雨。
  • 罗木山。在县北八里,西麓临银龙江。
  • 髑髅山。在县西南五里,昔有妖食人,止存髑髅,有僧于此立神祠,建佛刹,以镇妖害。
  • 掌亢山。在潞江安抚司南六十里。
  • 雷弄山。在安抚司东八十里。
  • 秀岩山。在施甸长官司东南五里。
  • 摩苍山。在秀岩山东,孤峯耸翠。
  • 石栅山。在秀岩山西七里。
  • 甸头山。在长官司西二十五里。

〔大川〕

[编辑]
  • 阑沧江。在府城北八十里罗岷山之麓,广二十六丈,其深莫测,经吐蕃禹贡黑水界,梁州域,汉书博南津,即此是也。度云龙、顺宁,达于车里,入于南海。蒙氏封为四渎之一。〔元毛玹诗〕:两山高插云,岿然若天岸。草树缘相缪,爷视天一线。中有一长江,江流急干箭。乱石龃其中,喷激成飞霰。客子行问洱,鸡鸣夜将旦。仆夫相顾愁,舟楫恐失援。天明设此险,永作边城翰。〔国朝巡按御史黄中诗〕:蓬婆之水下星峡,怒涛直撼冯夷宫。铁柱啮蚀锁飞蜃,石壁突兀撑晴空。博南初度歌犹怨,诸葛重来路始通。江雾霏霏江树瞑,飘飘疑是蹑天风。
  • 潞江。在府城南百里,旧名怒江。源出雍望,经安抚司之北,两岸陡绝,瘴疠甚毒,夏秋不可行。蒙氏封为四凟之一。〔郡人滕槟诗〕:太保之南上下江,将军从此度旌旜。瘴烟春半为偏毒,水势秋深不可降。橄榄坡前飞野鹤,芭蕉岩下响寒淙。崎岖鸟道云常瞑,此险天应护此邦。
  • 麓川江。源出莪昌蛮界,经腾永中高黎贡山脚,由芒市孟乃甸入缅中。
  • 大盈江。在腾越州西南。又名大车江。其源有三:一出赤土山,流为马邑河;一出巃嵸山,流为高河;一出罗生山,流为罗生场河。经流城之东北而西,三水合于江流,故曰大盈。南入南甸南小梁河,至千崖为安乐河,西流为槟榔江。
  • 槟榔江。源出吐蕃,绕金齿、僰夷界,经干崖阿昔甸,下合大盈江,入江头城。

〔众川〕

[编辑]
  • 上水河、下水河。在府城内西南。源出九龙池及宝盖山箐,合流入城,经流委巷而达于东河。
  • 青华海。在府城东五里,汇诸水为池。夏秋之交,红白荷花盛开。
  • 清水河。有二,一在府治北五十里阿隆村,一在府西北五十里甘松坡。
  • 沙木河。在府东北百二十里。源出顺宁,合沿山涧水,汇流三十里,入阑沧江。黄中诗:屈曲天南路,今来过几盘。𤠔声烟外急,风色马头寒。悬石临回磴,飞流下激湍。亦知愁九折,王事敢辞难。
  • 响水湾。在府北六十里。泉自悬崖瀑布,声若鸣金。
  • 上江。在府城西百八十里许。
  • 郎义河。源出龙王泉,流于郎义村,泛于北津,合清水河,南入于峡口洞,是为东河。
  • 荷花池。在府城内西北,多植荷花。
  • 易罗池。在府九龙山麓。泉由地喷者九窦,因名九龙池。张含诗:龙池秋水泛䑳䑳,沤鹭波翻各引雏。日转树光浮鹫岭,雨滋山态逗苏屠。涓涓玉露濯丹壑,皎皎银蟾弄碧梧。累瓦结绳思上世,连鸧贯鲤属吾徒。
  • 卧狮池。在卧狮山下,山泉沸流,四时不竭。
  • 玉泉。二所,一在府哀羊山下,一在州大盈江右。
  • 龙王泉。在府北城三十里,上有龙王祠。泉由石穴涌出,瀑声如雷。〔有严时泰诗〕:山烟山雾相溟濛,飞泉泱泱双石澎。乱沬真成龙嘘出,灵源无乃虎跑通。流声将合沧海派,岁旱仍欲商霖功。上有苍藤骨高树,渴霓垂饮将无同。
  • 虎璋温泉。在府城北虎嶂山之麓。
  • 金鸡温泉。在府金鸡村,泉出二池,一温一凉,四时可浴。
  • 法明井。在府法明寺内,有二:一在栖云楼,一在归休庵。水皆香美,煮茶无翳。
  • 安远井。在府城心街中,水极清冽。
  • 青云井。在府学前。
  • 金井。在哀牢山巓。一石二穴,相去一寸五分,形圆如碗。其居绝顶,又名天池。
  • 黑龙潭。在府城北七十里。祷雨者以铜牌激龙,即雨。
  • 叠水河。在腾越州西南,大盈江之派。山麓有石崖,断陷百尺,水势奔飞,吐珠喷沫,观者毛竦。
  • 龙川江。源出莪昌蛮地七藏甸,绕越甸,经高黎贡山北,下流汇大盈江。旧为藤桥,今为木桥。
  • 瓦甸河。在州七藏甸,合流龙川江。
  • 大车湖。在州南团坡下。湖面广阔,中有小山,远观可爱。
  • 固东河。在瓦甸山之下。
  • 澄镜池。在上干峩山,周遭五百丈馀,花木环绕,人至则雷雨交作,疑有灵物在焉。
  • 半月池。在州治正北七里,周遭五十丈。
  • 球玮山泉。有二穴,上穴周三尺,下穴周一尺。
  • 分水泉。在高黎贡山顶,清澈可掬。昔有神僧悯行者之渴,以锡卓地而泉涌出,至今往来者咸掬而饮之。
  • 马场泉。源出马场村之南,灌大宽邑,东至大桥路,以架木为渡。
  • 温泉。有四,一出缅箐,一出大洞村,一出罗左村,一出马邑村。
  • 香泉井。在州东北,水极清冽香美。
  • 三眼井。在州城中,一井三栏,居人汲之无竭。
  • 银龙江。在永平县东,一名太平何。每岁孟冬时近晓,有白气横江,上下充满,月色相映,盘旋宛若银龙,因名。
  • 双桥河。在县东八十里。
  • 胜备江。在县东北百里,源出大罗黑縻山。
  • 九渡河。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发胜备江,沿山绕流,上跨九桥。
  • 桃源河。在县西四里,源发和丘山,入银龙江。
  • 花桥河。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源自博南山下,入银龙江。
  • 木里场河。在县治北三里。
  • 曲洞河。在县西三十里,其南有温塘水,暖而澄澈,四时咸浴。
  • 萨佑龙潭。在县有三,其一广二十亩,其二各十亩,有龙居之。
  • 小罗窑池河。在施甸长官司东南二里,源自秀岩山下,流经峻口而入阑沧江。

古迹

[编辑]
  • 哀牢县。在府治东。元为永昌府,洪武中省。府为中千户所军营。〔郭春震诗〕:马南嘶欲尽天,哀牢域外吐蕃连。空江暮雨沉虹影,古洞春流杂蜃涎。高下人家多傍箐,寻常客路半侵烟。相逢莫笑无拘束,绩木耕山亦自便。
  • 不韦县。在古哀牢国境内。传在凤溪山下,今废。
  • 诸葛营。在府城南十里。诸葛孔明南征屯兵之所。孔明既凯旋,汉人有遗于此者,聚庐世居,至今犹称为旧汉人。〔曹遇诗〕:孟获生擒雍闿平,永昌南下一屯营。僰人也解前朝事,立向斜阳说孔明。
  • 旗台。在诸葛营前小海子内。土阜一区,周遭三十三丈,随水高下,虽巨潦亦不能没。世传以为孔明树旗之所。
  • 右军书台。在诸葛营之东。旧传有晋王羲之手书碑刻,今皆废。其遗址尚存。
  • 将台。在府城金鸡村温泉之北。世传吕凯所筑,即本村人也。台高丈馀,广倍之。今遗址尚存。
  • 立钉石。在金鸡村温泉之滨。高五尺,围丈馀,石上有数孔,盖温泉藻浴之处。旧传吕凯所立。
  • 保山断脉。在府城。昔孔明于太保山过脉处,堀深三丈馀,以铁物间之,防夷叛也。
  • 粮堆。在府城东南。山中墩埠甚多。昔孔明南征时,阴为此堆,以粮覆之于外,以备远夷窥伺。
  • 舍利堂。在府城东北三十里,地名木瓜村。
  • 极乐堂。在府城外七里和时村。二堂俱蒙氏所建,今废。
  • 万箭树。在府天井山北。段氏时,扑蛮盗为出没于此,故过者射其树以厌之。树高五丈馀,箭铁如猬毛然。
  • 明义军万户府址。在府城清宁坊东,后为左千户所军营。
  • 四川军万户府址。在诸葛村后,土人居之。
  • 蒙古军千户所址。在金难村后,为土人居之。
  • 回回军千户所址。在府法明寺东南,后为中左千户所军营。
  • 爨僰军千户所址。在府城中正坊,废为右千户所军营。
  • 毘卢阁。在法明寺后,枕保山东麓,今废。
  • 观骑楼。在诸葛营东狱庙前。旧俗三月二十七日,侠少之徙聚此,走马观者登楼如市。嘉靖间,参议刘鸠年毁之。
  • 光明井。在府城东五里。唐大历间,井傍尝见三角牛、四角羊、䁀足鸡,中有火烛天。南诏塞之,今建为风云雷雨坛场。
  • 越甸县址。在腾越州治西南。
  • 龙马槽。在州治正北一百五十里。江中有石如槽,南诏时有龙马饮水于此。
  • 龙马窝。在州北七里。旧传人尝见烟雾中有物逐马走如飞,后村中牝马生驹善骤,因以名之。
  • 罗密城。在州北三十里。昔夷酋所居,壕壍尚存。
  • 济旱石。在州金轮寺。石圆一尺有半,旧传唐僧摩伽尼所遗。遇旱,以此石投龙池即雨,今亦不验。
  • 尚书营。在州北三十里。昔靖远伯驻兵于此。
  • 滚锺溪。在州南十里。山顶有古刹,锺重千斤,一夕风雨,锺滚于溪,至今草皆下生。
  • 镇夷石堆。在州矣罗山后,高丈馀。昔孔明尝屯兵于此。
  • 金塔坡。在州上千峩山之北。昔有异人修炼于此,至今无蚊蚋霜雪。
  • 博南县。在永平县境。东汉置,晋因之,后废。
  • 诸葛寨。在县北三里。孔明驻兵之所。
  • 打牛坪。在县北七十里。昔孔明南征至此,值春日,鞭牛教土人耕稼,后人因以名之。黄中诗:春晓驱牛独抱犂,缘蓑烟雨鹁鸠啼。分明一片隆中地,移向天南作稼畦。
  • 关素寨。在县东北五里。下有洞,首尾相通,樵牧者尝闻洞中有戈戟声。

风俗

[编辑]

衣冠礼仪,悉效中土。一统志。士知向学,科第相仍,男事耕艺,女务织纺。郡志。腾越州虽远阂两江,衣冠文物,不异中土。冠婚丧祭,皆遵礼制。节令、服食、货贝等俗,与列郡同。语具全省土风下。近郡之夷数种:以金裹两齿,曰金齿蛮;漆其齿,曰漆齿蛮;文其面,曰绣面蛮;刺其足,曰花脚蛮;以彩绳撮髻,曰花角蛮。哀牢蛮。以铜为圈穿其鼻,又为大圈坠其耳,其渠帅自谓王者,坠垂其肩。蒲蛮,一名朴子蛮,居澜沧江以西者,性勇徤,为盗贼髻,插弩箭,兵不离身,以采猎为务,骑不用鞅,跣足驰走如飞。男子出外,其妇杜门绝容,禁杵白,静坐以待其至。有罪无分轻重,其酋长皆杀之。有战斗,杀犬分肉为令,击木为号。讲和则砍牛为誓,刻木为信。争酋位则父子兄弟相攻,邻里不救,受贿乃救。今近城居者咸慕汉俗,而吉凶之礼多变其旧。又有潞江诸处僰夷,妇人夫死则抱尸而眠,合面而哭,虽经久臭烂不厌。

物产

[编辑]
  • 金宝之属十四。金、铜、铁、锡、玛瑙、土玛瑙、墨、玉石、催生石、紫英石、青石、紫石、云母石、水晶石、实砂。
  • 稻之属十。光头毛谷、旱谷、麻线香谷、红谷、黑早、白早、叶裹藏、金裹银。
  • 糯之属七。红白鸟香、水虎皮、柳叶。
  • 来麰之属四。大小燕玉。
  • 荞之属二。甜苦。
  • 黍秫之属二。黄黍、芦粟。
  • 菽之属十三。蚕豆、花豆、羊眼豆、红豆、匾豆、黑豆、黄豆、菉豆、赤饭豆、弯豆、马料豆、茺豆、响豆。
  • 菜茹之属三十五。葱、韭、薤、蒜、芹、白波薹、甜滑、春不老、䓢、香茄、刺桐、勺儿、鸭兰、石花、蕨、蒪、蔓菁、豆菜、莴苣、苦荬、苋、红萝卜、黄萝卜、白萝卜、花萝卜、姜、芫荽、黄连、芽菜子、𥝧子、伤春。
  • 瓜之属九。王瓜、菜瓜、香瓜、冬瓜、丝瓜、葫芦甜瓜、苦瓜、西瓜。
  • 薯蓣之属三。薯、蓣、山药。
  • 菌之属七。鸡㯶、树莪、香蕈、白蕈、松菌、柳菌。
  • 药之属五十九。桔梗、泽泻、柴胡、前胡、瓜蒌、黄芩、黄柏、黄连、羌活、独活、地榆、萆薢、沙参、枳实、枳壳、黄芪、陈皮、半夏、南星、远志、茯苓、管仲、川芎、黄精、牛膝、当归、牵牛、商陆、麻黄、紫苏、茴香、干葛、菖蒲、薄荷、蛤蛤、栀子、荆芥、地黄、莪术、草鸟、山渣子、香附子、龙胆草、金银花、覆盆子、香白芷、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桑白皮、五加皮、海金沙、白蒺梨、地骨皮、白芥子、烕灵仙、何首乌、款冬花、楮实。
  • 菓之属四十六。补萄、枣、栗、槌栗、核桃、松子、梅、杏、李、梨、樱桃、杮、羊你杮、丁首杮、花红、林擒、郁李、石榴、橄榄实、次香圆、木瓜、枇杷、葛根、杨梅、橙、橘、柑、银杏、黑果、诃子、芭蕉仁、羊桃、波罗密、酸枣、榧米、酥线枣、鸡头、山楂、茭连。
  • 蓏之属五。菱,藕,葧荠,茨菰,柑,蔗。
  • 香之属一。降香。
  • 竹之属十四。䈥箭、白黑紫、苦苗头、花班、观音、空实、濮藤条。
  • 木之属二十四。松、柏、楠、梓、梧、桐、椿、槐、柳、梨、欔、朴、榆、樟、楸、桑、皂荚、蕙皮、杏叶、河木、黄莲、藤、杉、松、鼠尾松。
  • 花之属三十九。桃、李、杏、梅、梨、榈、桂、兰、萱、蕙、牡丹、山茶、杜鹃、碧桃、樱桃、棣棠、蔷薇、茉香、茶䕷、粉团、玉簪、蝴蝶、郁李、莺粟、山丹、紫薇、鸡冠、石竹、素馨、龙爪、石斛、茉莉、绣裘、金凤、芙蓉、海棠、剪春、罗红、白莲、玉堂春。
  • 禽之属三十一。莺、鹰、鹊、雀、厉、燕、雉、鸠、鸦、鹭、莺、鸳鸯、鹧鸪、子规、山呼、黄鹂、鹦鹉、悲翠、布谷、白鸽、鹡鸽、画眉、孔雀、锦鸡、黄鸭、鸡、伯夷鸡、拖白莲、白头翁、山和尚、乌骨鸡。
  • 兽之属一十六。鹿、麂、獐、兔、虎、豹、狐、猿、熊、獭、山驴、野猪、竹、羚羊、香猫、山羊。
  • 鱼之属十一。鲥、金银鲤、鲫、鳝、鳅、钞、白鲦、玳瑁、比目鱼。
  • 饮馔之属十二。茶、酥、饧、糖、密乳、线豆、䜵、香笋、蓝檽、花糕、蓼花、芦子。
  • 货之属十四。靛、纸、蜡、胶、青布、桐花布、绵䌷、竹布、紫梗、麂皮料、棋料、丝、灯、伯夷钞、漂布。

堤闸

[编辑]

  • 易罗池渠。在府城南,泉沸九宾,又名九龙池。池方而广,周遭二百馀丈,甃其堤以磗石。洪武间,度田分水为四十一号,岁以武官一员司之。
  • 沙河。在九隆、法宝二山两崖间,水势盈涸无常。初,郡人未知所自,嘉靖二十九年,兵备郭春震始募土人溯流穷源而得之。
  • 诸葛堰。有三大堰,在府城南十五里,其东为中堰,又其东为小堰,以其视众水为广,故俗皆呼曰海子。岁仲秋则障之,仲春则开之。
  • 石花堰。在府城南十二里,源出山后向石洞。
  • 甸尾海。在府城南三十里,源出梅子沟。
  • 黄泥坝。在甸尾海南二里。
  • 纪广坝。在府城南十里,堤周三百五十丈。
  • 平安坝。在府城南四十里,源出芭蕉洞。初,水势冲流,未有堤防。正德间,兵备汪标创筑,未久而颓。嘉靖间,分巡佥事安如山、兵备副使郭春震先后重筑。
  • 丁杨坝。源出水眼龙洞,堤周二百五十丈。
  • 官市堰。在府城南四十五里,源出青松山下。
  • 卧佛池渠。在府城北二十五里云岩山下,泉出石窦中,而汇于寺前之地,四时不竭。
  • 阿凤坝。去城四十里,源出天井山之深谷中,瀑布四流,度甸头巡检司之北,折而南下,分为四沟,流经达达营、水瓜村、光尊寺而入于西河。
  • 连花坝。在袁牢山西,即玉泉池,方面小。正德间,兵备副使汪标筑。
  • 打莺山龙泉。在腾越州治西三十里,流于古矛山下,灌漑城西田亩。
  • 龙王塘郎坝。在州西北五里,昔侍郎杨宁征麓川时所筑,至今人享其利,遂以名之。
  • 宝峯泉。在永平县东四十里许,泉流足资灌漑。

桥梁

[编辑]
  • 众安桥。在州城南七里,跨沙河之下流。洪武二十三年,指挥胡渊创建木桥。正德间参将沐崧、嘉靖间副使郭春震相继重修。〔郡人侍郎张志淳记略〕:太保山自西北迤迩数百里,为永昌镇。诸山繇西北左翼南走,折而东之,夹水为河,循山而下,名曰沙河。去郡治十里许,跨河为桥,名曰众安。旧志:永昌之桥梁者莫先焉。每夏秋,诸山之水溢溢东注,奔流怒涛,云𫘝乌疾,弥漫数十里,民物胥溺。先时架木为桥,覆以瓦亭,凡再圮于水。正统甲子,民有杨春者,始易以甓石。弘治中,复圮于水。去年秋,参戎沐公以岁比登,财用稍足,乃相与谋曰:兹于郡观望甚迩,于通西南诸国甚广,于民利害甚切,讫废不举,举复辄败,无乃不可乎?乃下今曰:凡财用皆官,凡甃石皆市,凡力役佣愿施财施力者,不汝拒,亦不汝劝。荀力不足,则取诸近河以南之民。上役无越五日,中三日,下二日。官侵者罚无赦,工玩愒者罚无赦。令既具,则曰:南北堤隘而夷。夫隘则水罔容,夷则水易襄,兹其所以屡败也。则俾作古菑,崇广三倍于昔,而减其一桥之崇广。修袤。准堤而升,翼以石栏,下为洞甓之空三,外琢石堤,激而深入,强半以固厥址,复坎其下,用杀水势。别建甓门于南北,崇广称桥焉。必使水至有所于泄,而无所于壅,以犯于桥,斯可恃以长存矣。规画既定,乃以冬十月二日经始之。董督择官工,择艺精力役,择勤公,时省而月视焉,随以赏罚,不愆于素。而宪副吴公适至,又首加之意焉,用是如期而吿成。时正德十一年丙子夏六月望也。
  • 霁虹桥。在府城北八十里。阑沧江。旧以竹素为桥,修废不一。洪武间,镇抚华岳铸二铁柱于两岸,以雒舟。然岸陡水悍,时遭覆溺。后架木为桥,又为回禄所毁。弘治十四年,兵备副使王槐重修,构屋于上,贯以铁绳,行者若履平地云。〔修撰杨慎诗〕:织铁悬梯飞步惊,独立缥缈青霁平。腾蛇游雾瘴氛恶,孔雀饮江烟濑清。兰津南度哀牢国,蒲寨西连诸葛营。中原回首逾万里,怀古思归何限情。〔提学副使朱应登诗〕:千寻铁索贯长桥,积翠中天万壑遥。人向半空瞻突兀,路从平地入岧嶤。未论文教开荒服,已见夷王款圣朝。鸟语花明迎使节,浪沧江上瘴全消。杭淮诗:桥飞江崖霁虹出,铁锁高缘不计年。急江轰雷口日夜,悬崖峭壁参云烟。木深如闻鬼魅泣,石错却讶蛟龙缠。不有简书来绝域,岂知天下有山川。〔提学副使王臣记略〕:金齿东北三舍许,有江曰阑沧,其阔二百六十丈有奇。地既要冲,而水势且湍悍,舟子专渡涛以为利,且日不暇给,覆溺之患,殆无月无之。先是,守臣命所司架木为桥,顷为回禄所毁。按察司副使太原王君槐,奉命理兵备于金腾,问所以为民利者,佥以桥对。遂请于镇巡诸公,乃下其事于金齿,命指挥李淮董其役。斥旧更新,凡灰石材甓工佣之费,皆出于措置,而一无所摄。始事干弘治十三年七月,行旅往来,履之若坦途矣。〔郡人待郎张志淳记略〕:志永昌之胜,曰堑两江,阑沧其一也。曰桥霁虹,则江以桥济,不烦舟楫,其亦奇矣。然前此曰桥者,名焉而已。有桥则始于浮屠号了然者,而毕工于成化中,寻亦毁矣。至弘治间,有司乃再复之,至是又倾。去年冬,镇守太监万安朱公奉曁参将古濠沐公崧,命所司葺之,以图久远。于是各施己资以倡民,由是木工、土工、金工、石工、甓工,一切以佣集,而第督以官。圮者、腐者、倚者、弱小不胜者,悉撤之更新焉。始事以正德六年十一月八日,落成以次年四月二十一日。其修以尺计二百六十丈有奇,高捐三十一,广杀十八,上覆以屋,下承以巨索,而繋之岩上。大事制皆仍了然之旧,而真固皆福之矣。二公谓不可不纪其成也,乃过予属记。〔兵备副使郭春震记略〕:嘉靖己酉夏,济虹桥复圮,有司白其事于分巡佥宪孟公,请于两台。适经始,而予奉玺书按部继至,乃检牒布令,饬财度工,檄所司举行如议。以千户万汇、巡检王贵之督工,其费取诸帑金,役丁取诸巡司,而梓者、石者、瓦者、冶者、绘者,率召募给以直。民不知劳,工不吿疲,凡三逾月乃落成。
  • 北津桥。在府城北二十里,洪武十五年指挥李观建。
  • 东津桥。在府城北二十里,今呼为小板桥。
  • 凤鸣桥。跨沙木河。
  • 大盈桥。在腾越州西,跨大盈江。
  • 龙川桥。在州东七十里,跨龙川江。旧编藤铺板,名曰藤桥。弘治间兵备副使赵炯建,嘉靖十年兵备副使潘润效霁虹桥制重建,有郡人徐泰、张含记。
  • 神济桥。在诸葛营东,永乐十六年车琳建,嘉靖四年义民吴贵始甃以磗石,〔张志淳记〕:永昌郡南数里,由官道东分,直南入诸葛村礅,有桥跨沙河下流,名曰神济,意初土人以东岳祠于村故也。桥以木为之,废且久矣。嘉靖改元,有吴叟贵始建以石,凡佣工鸠材市甃,类皆出其家,无所募。桥成,以尺计之,崇十有三之半,修二十有四而不及十之四,广十八,翼以阑干,干石三十有二,阑石视干而羡二,中覆之石百四十有八。其制真致无苦窳,其计可谓远矣。其费白金以两计者,三百三十有奇焉。工以日计者,自二月事事至七月一日吿成,为日百四十有四焉,未尝少离也,可谓勤矣。
  • 昌平桥。旧名太平桥,在永平县治东半里,跨银龙江,长四十丈,高二丈五尺,广二丈,以木为之,瓦亭十有二间。嘉靖十七年千户赵辅、三十年指挥王合俱重建。
  • 潞江渡。旧刳水为舟以渡,往来甚惊。嘉靖十六年,兵备副使潘润始置巨舟,可渡百人,两岸各建官厅以憩息。
  • 漾备渡。江东隶蒙化,西隶永平,水急不可桥,故以舟济。

宫室

[编辑]
  • 敕书楼。有二,一在兵备道,一在府治。
  • 安边定远楼。在府城南,高五丈有奇,括苍生景帝有记,见遗文。
  • 一鉴楼。在龙泉寺东,洪武中建,嘉靖间兵备副使邵天和、郭春震相继重修,以其俯临易罗池,改题曰一鉴。
  • 钟楼。在镇南门西,跨城为之。钟重千斤,盖汉时遗器也。成化间,千户张那署司事,因其少损,即其铜而重铸之,音可闻数十里。
  • 看山楼。户部待郎张志淳建。一郡之景,皆入望中。
  • 明诗台。在府城南隅。郡人张含长于诗,筑此为自适之所。修撰杨慎题曰明诗台。
  • 濯缨亭。在易罗池西。
  • 偕乐亭。在濯缨亭右。
  • 华光楼。在昇阳门外。
  • 钟鼓楼。在腾越州东。洪武间建。
  • 龙光亭。在州叠水河滨。
  • 览胜亭。在来凤山东。
  • 德化楼。在永平县治南雄社,可观。
  • 温泉亭。在曲洞村。其亭有二。

冢墓

[编辑]

〔汉〕

  • 吕凯墓。在金鸡村。芜秽弗治,土人岁时拜之。
  • 哀牢夫人墓。正德间,乡人于哀牢山掘地,得碑志沦落。段中庸撰文,其略曰:夫人讳福,则伽宗胄裔之嫡女也。事君子也,乐其道而不淫;逮下妾也,用其能而不妒。又曰:月出碧鸡,照哀牢之名县;鸿飞滇渚,下浔阳之长江。志哀牢夫人者,志其世也,非以其人。
  • 王状元墓。在大寺山。其名世无考。

〔唐〕

  • 杜光庭子墓。光庭,蜀之青城人,仕唐为御史,后入南诏。其子失其名,寓此,卒葬龙凤山。清平官张罗疋重其才,为之立庙。庙今废。见方与胜览。

〔元〕

  • 腾冲府知府高泰墓。在龙凤山。墓废,有碑甚大,轮为八鰸,题曰:威武将军腾冲府知府高泰,质性清廉,明远夫人段完贞之墓。今碑及望柱悉仆于地。
  • 腾冲府知府孟光墓。在城北干峩寺左冈。光,四川成都府人,元时调摄腾冲府。

〔国朝〕

  • 都督佥事胡志墓。成化间赐葬于城西九隆山南。
  • 户部侍郎张志淳墓。嘉靖十九年赐葬于城南黄竹山。

督梓:大理府知事李可华

考阅:太和县学生董学舒

缮写:杨元达

云南通志卷之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