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芦溪先生文集 (朴仁老)/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芦溪先生文集

作者:朴仁老
1831年
卷三

右稿若干编。无何翁朴公始终尽之矣。念昔执徐之难。吾先祖刚义公当同事义阵。三休先祖又与公之唱酬数十韵。盖两世风霜之旧。从游之好。有不敢忘者。今年孟春。约崔斯文子成编公遗稿。继而补三亥之缺。既了。公后孙天柱从傍告曰。先祖遗稿。已经箎叟郑先生草校。又有状德之文。前后谊分。莫郑氏若也。吾丈不容无一言。余自知非其人。而言念世好。不敢固让。窃识其所感于心者曰。今去公之世已邈矣。乡里后生未知其心胸面目何如。而在当世。旅轩张先生亟称人豪。汉阴李相公辄遇国士。龙门品题。莫善于此。因其名以究其实。则经纶大鞱略所以蕴蓄于中者。非寻常所能及。若公者其亦贤而隐于弓马者欤。以若才器。早得节制。仗钺南北。则窃意壬辰之岛夷。丙子之辽金。必也不敢入李将军之北平矣。惜乎英雄手下无做功名地也。于是乎折节回头。一变而归于儒。再变而志于道。心学则以诚敬为主。行谊则以忠孝为本。内外交勉。孜孜不怠。不知老之将至。玆非孟子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欤。窃惟孔门四科。德行为首。文学居末。世之尚论之士。必以公之德行为可法象。而若咳唾糟粕。厥暇论工拙为哉。虽然。有德必有言。言。德之符也。往往发而为诗为歌者。皆可为后世法。大抵安分知几。似乐窝吟。爱君忧国。似晦麾帖。伤时寓感。似陈子昻诗。叙天伦敦风教。似韦氏花树歌。至如萧洒清高。自非南阳之抱膝长啸。则尽带得沂水舞雩意思。盖此遗稿一篇。无愧幷列于儒林传。公之所以不朽于世者。其在斯欤。其在斯也。

乌川郑夏源。谨书。

昔紫阳夫子赞邵尧夫像曰。天挺人豪。愚于公亦云。公少也从汉阴相公。赞经国之谟。有知遇之感。相与酬唱于龙津山水间。逮夫岛夷之难。慷慨投袂。鞠躬尽瘁。而太史所记其功。镇藩服。有冰蘖声。边人以遗爱刻石以表之。其风声气烈。何其伟哉。世之钤鞱家。工文艺者盖寡。间有文武兼资。而能留意于为己切近之学者尤鲜焉。公僻居遐陬。弓马发迹。而悦周公,仲尼之道。诚敬为轮翼工夫。忠孝为日用茶饭。画成四图。以为昕夕观省之资。德门诚关。井井乎门路之得其正。其于吾儒家计。可谓知所务矣。晩莫无进取意。屏迹深入。托兴于流峙。混迹于渔樵。襟怀清旷。风流萧散。视浮云于轩冕。绝外慕于酣豢。贪且穷焉。而安分守拙。确乎有不可拔之操。玆乃立言著书。不外乎彝伦。而恳恳乎爱君忧国之诚。自发于歌咏。公真豪杰之士也。奚亶目之以靺韦君子耶。先儒有言曰。观人心本于师友。时则有若郑寒冈,张旅轩,曺芝山诸先生。皆当世宗工也。为之推许奖厉。获被熏陶。诱掖之泽。信所谓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者也。箎叟郑征士状其行。近世金承宣。文章士也。为之文以弁卷。其于发潜阐幽之道。靡不用极。第其遗芬賸馥。贮在巾衍者。不无三写乌焉之误。公之后孙希柱将欲锓梓寿其传。要余整顿成帙。仍请识于卷末。顾余肤浅之学。何敢取污佛之讥。窃惟公清标逸韵。自不胜高山景行之思。妄加雠校。原本附录汇集为上下篇。别录歌曲一卷。其有补于世教者。顾不大欤。粗述不腆之辞。以塞慈孙之请云耳。

月城崔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