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水金鉴 (四库全书本)/卷175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百七十四 行水金鉴 卷一百七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一百七十五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闸坝涵洞彚考
  防水之功莫大于堤然水之消长不时过障之虞其溢也闸坝以减之然闸坝之为费也钜非最要弗建也次之以涵洞其减之用微矣然其为减一也保堤之道三者略备他或平畴绣错河润是需或下土沮洳停淤成沃功亦大矣哉以下俱靳文襄公治河书黄河南岸 砀山县毛城铺减水坝一座毛城铺减水闸一座 二闸坝水俱减入小神湖历灵芝孟山等湖从归仁堤五堡减坝便民闸汇洪泽湖助淮徐州王家山天然减水闸一座十八里屯天然减水闸二座 三闸水俱减入马厂湖经永堌湖归灵芝孟山等湖由归仁堤减坝入洪泽湖助淮
  睢宁县峰山龙虎山天然减水闸四座 四闸水俱减入马浅湖由灵芝孟山等湖越归仁堤减坝入洪泽湖助淮
  宿迁县归仁堤便民闸一座五堡闸一座 二闸水俱减入洪泽湖助淮
  桃源县龙窝涵洞三座建以淤洼
  山阳县柳园头闸一座 所减水由运料小河沿缕堤出云梯关掌家港注黄入海专为各险工运料而建
  黄河北岸 徐州大谷山减水坝一座苏家山天然减水坝一座镇口闸一座 三坝闸水俱减由荆山口出彭家河口会入北运河
  邳州羊山寺涵洞十二座青墩营涵洞十座直河涵洞二座张家庄涵洞十座奶奶庙涵洞十二座俱建以淤洼
  宿迁县拦马河减水坝六座朱家堂减水坝一座此坝系淤洼而设若萧家渡杨家庄七里沟新庄口诸卑洼处悉淤高此坝可以不用 各坝水俱减入中河
  清河县仲家庄闸一座王家营大坝一座 二闸坝水俱减入中河由平旺河入海
  山阳县武家墩减水坝一座武家涵洞
  高家堰高良涧减水坝一座小王庄涵洞周桥涵洞古沟减水坝一座茒家围减水坝一座夏家桥减水坝一座唐埂北减水坝一座唐埂中减水坝一座唐埂南减水坝一座 以上高堰各闸坝涵洞所减之水俱从高宝等湖出高宝各减坝入下河
  南运河 清河县太平闸一座金门宽二丈一尺所以约全淮之水止令烂泥浅一水分十之二由此闸以进运河今宜移置新闸运道从草坝出入 太平闸涵洞 七里闸一座与新庄闸南北并行以备挑浅而平水势
  山阳县凤阳厂减水石坝一座坝门宽八尺四寸坝长十八丈较龙汪闸顶并各堤顶约低五尺专为分龙汪闸上流水势以保清江浦淮安城而建所减之水由运料新河历杨家庙入山阳运河 状元墩涵洞 杨家庙单家口涵洞五十座
  宝应县北弘济闸一座南弘济闸一座子婴沟减水坝一座长十二丈泄水之地六丈所减之水由子婴沟入下河 永平闸坝一座所减之水俱入下河高邮州东岸减水坝一座泄水之地长四十丈坝底高于高邮城南砖坝底二尺有奇止以泄异涨所泄之水入下河每年六月初一日开放 东岸南关减水砖坝一座泄水之地计长四十八丈二尺其所泄之水亦入下河每年六月初一日开放 东岸五里铺减水石坝一座泄水之地宽十一丈底低于砖坝者二尺有奇每年四月初一日开放 东岸八里铺减水石坝一座泄水之地计长十丈六尺底低于砖坝者二尺有奇每年四月初一日开放 东岸柏家墩减水砖坝一座泄水之地计长五十一丈四尺每年六月初一日开放 东岸车逻减水石坝一座泄水之地计长十一丈每年四月初一日开放
  江都县东岸鳅鱼减水坝一座泄水之地计长十一丈所泄之水亦入下河 东岸金湾三闸坝一座其水减入人字河归芒稻河入江
  高宝诸湖下于洪泽湖而运河又下于高宝诸湖诸湖西南受滁泗天长之水由下河入海故东堤旧有闸座涵洞以泄之而西北周桥六坝泄下之水亦由诸湖以入下河故臣复于旧闸坝涵洞之外增建改建减水坝八座以向来原有之闸坝涵洞抵泄运河下注及天泗等处山溪之水而以新建八坝抵泄周桥六坝之水而后因入为出节宣有度旱不致于涸运涝不致于伤堤也
  北运河 邳州猫儿窝减水坝一座减入骆马湖会归中河马庄集减水坝一座万家庄减水坝一座二坝水俱减入骆马湖会归中河
  宿迁县免车头涵洞张八庄涵洞晁家沟涵洞皂河石磡一座
  闸之底深于岸其宽不过二丈四尺至三丈而止坝之宽为丈者可以百而其底则与岸平若洞之径仅三尺而已其减水之用大小不同而其为减则一也夫束水莫如堤然堤有常而水之消长无常故堤以束之又为之闸坝涵洞以减之而后堤可保也今使上流河身其广数里而下流河身或为山冈郡邑所逼限其广也仅得其半更或仅得其十之一二势必滂薄奔驶怒极而思逞加以伏秋暴涨非时𩆍雨其不致于败坏城郭漂淌室庐溺人民而淹田亩者㡬希矣今于黄河两岸及运河上下高堰一带凡遇河道险隘及水势激荡之处相度地形建置闸坝涵洞共若干座其详分载各考下务令随地分泄上既有以杀之于未溢之先下复有以消之于将溢之后故自建闸坝以来各堤得以保固而无冲决也乃不知河道者与怀怨而寻衅者啧有烦言夫闸坝高卑各有规画原以泄异涨非以泄平漕水且以堤御河以闸坝保堤诚以河不他溃则河底日深河底日深则河水亦日低行且置闸坝于不用矣即黄河土松而水悍不无损伤修葺之费然较之堤工涨溃普面漫溢败坏城郭漂荡庐室溺人民而淹田亩塞决挑淤经年累月为费不赀其利害之大小何如乎不唯是也耕种之区资减水而得以灌溉洼下之地藉减黄而得以淤高久之而硗瘠沮洳且悉变而为沃壤一事而数利兴故既有堤堰必不可无闸坝涵洞也涵洞之用有三一减水二淤洼三溉田固矣然神而明之更以之挡水以之卫闸其用微妙非久于河者不知也夫闸坝所过之水大抵伏秋异涨澎湃之势既足以撼闸之基倾跌之力又足以䧟闸之底而我以涵洞之水透入闸后使之旋澜涌波以䕶其基而承其底则闸反若有所凭以固而澎湃之势平倾跌之力衰矣闸之于坝也亦然顾置洞必与堤内地面相等前所建涵洞正值河身垫高之时故所置皆高今河底日深前建涵洞非夏秋水发之时希复过水必须因河底之高下而高下之方得涵洞之用焉以上俱靳文襄公治河书
  圣祖仁皇帝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准工部咨请循河工定例以便遵守以固河防事内开抢修工程堤岸闸坝偶被伤损稍遅则工程渐损是以该员一靣详明臣衙门一面运料修防或费帑数两或数十两或二三百馀两臣衙门确核造入岁报册内彚题开销者谓之抢修每岁不下一二百件若亦照岁修之例一估一销则每岁应添本章三四百件等语查从前抢修工程该督册内止有总数并未分晰细数无凭查核屡次驳查在案嗣后如有抢修工程五百两以内者令该督详开各工细数造册彚销等因奉
  旨依议淮扬道治河档案
  漕规
  宿桃木价 尺一木一钱四分 尺二木一钱八分 尺三木二钱三分 尺四木三钱一分五釐 尺五木四钱零五釐 尺六木四钱五分五釐 尺七木五钱三分 尺八木六钱七分 尺九木八钱三分 二尺木九钱八分
  邳睢木价 尺三木二钱七分 馀与宿同以下俱靳文襄公治河书
  徐属木价 尺三木二钱七分 尺五木四钱二分五釐 尺六木四钱七分 馀与宿桃同
  宝应木价 一尺木九分二釐 尺一木一钱零九釐 尺二木一钱二分六釐 尺三木一钱四分三釐 尺四木一钱六分 尺五木一钱七分七釐 尺六木二钱五分五釐 尺七木三钱三分二釐 尺八木三钱九分一厘 尺九木四钱六分八釐 二尺木五钱四分四釐二尺一木六钱二分二釐 二尺二木七钱二分四釐 二尺三木七钱八分四釐 二尺四木八钱六分八釐 二尺五木九钱五分四釐江都木价 一尺木九分 尺一木一钱零七釐 尺二木一钱二分四釐 尺三木一钱四分一厘 尺四木一钱五分八釐 尺五木一钱七分五釐 尺六木二钱五分三釐 尺七木三钱三分 尺八木三钱八分九釐 尺九木四钱六分六釐 二尺木五钱四分二釐 二尺一木六钱三分一厘 二尺二木七钱一分一厘 二尺三木六钱八分四釐 二尺四木八钱六分八釐 二尺五木九钱五分四釐山清木价 一尺木一钱一分 尺一木一钱四分 尺二木一钱八分 尺三木二钱三分 尺四木二钱七分 尺五木三钱四分尺六木四钱三分 尺七木五钱三分 尺八木六钱七分 尺
  九木八钱三分 二尺木九钱八分 三尺一木一两二钱一分 二尺二木一两四钱七分 二尺三木一两七钱三分 二尺四木二两零二分 二尺五木二两三钱二分 二尺六木二两七钱 二尺七木三两一钱二分 二尺八木三两五钱七分 二尺九木四两五钱三尺木四两五钱六分 三尺一木五两一钱 三尺二木五两
  六钱七分 三尺三木六两二钱七分 三尺四木六两九钱 三尺五木七两五钱六分 三尺六木八两二钱五分 三尺七木八两九钱七分 三尺八木九两七钱二分 三尺九木十两五钱 四尺木十一两三钱一分 四尺一木十二两一钱五分 四尺二木十三两零二分 四尺三木十三两九钱二分 四尺四木十四两八钱五分四尺五木十五两八钱二分 四尺六木十六两八钱 四尺七木十七两八钱二分 四尺八木十八两八钱七分 四尺九木十九两九钱五分 五尺木二十一两六钱
  徐属厅各色料价 杂草每束六斤价银三釐 苇每束二十斤价银一分 𥣻麻一斤价银一分六釐草绳每套九斤价银一分
  邳睢厅各色料价 草每束六斤价银二釐六毫馀与徐属同
  扬河厅各色料价 红草每束二十五斤价银一分五釐 稻草每束二十五斤价银一分二釐五毫江柴每束百斤价银八分 黄麻每斤价银一分二釐 白麻每斤价银一分八釐 石灰每石价银二钱 糯米每石价银一两 缆柴每石价银一钱稻草䌁每条重五斤价银二釐五毫 每砌旧石一丈工价银三分 每砌砖百块工价银三分 每灰一石用糯米五升 每砖一块用石灰二升 每砌石一丈用石灰口口 钉每斤价银三分 煤炭一石价银三钱 每砖一块价银一分三釐 灰筛一面价银二分 灰箩一只价银五分 木匠每名每日食米一升五合石匠同
  山盱山清山安三厅各色料价 埽柴每束三十斤价银二分二釐 红草每束十斤价银六釐 缆柴每束三十斤价银二分七釐 𥣻麻每斤价银一分四釐 刘淳荡柴山阳产柴每束三十斤价银一分七釐 刘淳采运各工红草每束十斤价银三釐㭤樟叶每百斤价银五钱三分九釐二毫六丝 石灰每石价银一钱四分四釐 芬草每斤价银三釐钉每斤价银三分 芦席每片价银一分 灰筛
  每面价银四分 木掀每把价银六分 埽帚每把价银六釐
  宿桃二厅各色料价 草每束六斤价银二釐六毫馀与徐属同
  修造大柳船 三年小修银二十两 五年大修银三十两 八年拆造银五十两
  大浚船 三年小修银八两 五年大修银十二两八年拆造银十八两
  中浚船减十之一五
  小浚船减十分之三 未到年限损坏著船头赔修如遇真正暴风漂没本船头赔十分之三通帮赔
  十分之七
  山盱厅各减坝 大河砖每块银一分六釐 单料面石每丈银九钱五分 料半青面石每丈银一两四钱二分五釐 石灰每石银一钱四分四釐 石匠凿锭眼每个给银五釐 锔眼每个银三釐 石匠凿光石连砌每面石一丈给银一钱五分 每石一丈不论双单料半牵用石灰一石 每砖一块用灰五升 钉每斤三分 生铁锭每斤银一分四釐熟铁锔每斤五分 竹篾每斤银一分二釐 黄
  麻每斤银二分 酱每斤银一分五釐 硪肘每副银八分 煤炭每石银三钱五分 油灰每斤银一分 桐油每斤银五分五釐 真火灰每石银二钱八分八釐
  山清外河厅减坝 杨桃藤每斤银六釐 做三和土每方用火灰三十石黄土一百筐杨桃藤六十斤馀料与山盱厅同
  宿桃大工料价 双料青面石每丈银一两八钱大砖每块银一分二釐 石灰每石银一钱六分熬汁荒柴每石银二分 生铁锭每斤银一分二釐铁锔每斤银五分 钉每斤银三分 抬石铁绳
  每条重十五斤价银七钱五分 檀木撬杠每根银七分 铁掀每把银一钱 木掀每把银六分 埽帚每把银一分五釐 煤炭每石银三钱 牵钻皮条银一分 云硪每架银三钱五分 锅铁每斤银一分五釐 黄麻每斤银二分 黒煤每斤银四分矾红每斤银五分 水胶每斤银八分 桩手每
  工银五分 竹笆每片用匠一工 芦笆每四片用匠一工 签桩八根用匠一工
  高宝大工料价 石灰每石银二钱 雇船运砖每块银三釐 雇船运石每单料一丈银一钱二分铁撬每斤银四分 煤炭每石银四钱 石匠凿砌石块不论双单料半每丈给银八分 竹杠每条银二分 山竹每根银三分 灰筛每面银二分 灰箩每只银五分
  闸墙高三丈用一尺二寸宽一尺二寸厚双料石二十五层 五层用里石七路 四层六路 四层五路 四层四路 四层三路 四层二路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鉴,卷一百七十五>
  两墙共长   用墙石九百丈 里石一千九百八十丈俱用一尺二寸宽一尺二寸厚 河砖七万九千二百块一尺二寸长五寸阔二寸厚 顶墙石石马牙桩一千八百改用尺五六木六百株一木三截每丈用桩三路每路二十段后又添一路共四路顶里石梅花桩三千九百六十段尺四五木九百
  九十株一木四截每丈用梅花桩十一路每路十二段 底石六百十四丈六尺八寸九寸厚一尺二寸宽料半每丈用梅花桩十八段 顶底石梅花桩一万一千零六十四段一尺三四木二千七百六十六株一木四截 火灰三千四百九十四石六斗八升每石一丈用灰一石 糯米二百零九石六斗八升每灰一石用糯米六升 熬汁柴六千二百九十束每束三十斤 前后锁口共用三和土二十二方三尺深三尺宽 铁锔一千八百个每个重一斤 铁锭一千八百四十四个每个重四斤 熟铁条九根共六千三百斤每斤四分 天然闸砂碛一方四钱 碎石一方九钱五分 单料一丈五钱 双料一丈一两 凿光五面见线石毎丈一钱五分以上俱靳文襄公治河书
  漕运
  凡漕运先年俱民运淮徐临德四仓军船接运入京通二仓名为支运永乐末始令民运赴淮安瓜洲补给脚价兊与军船领运名为兊运其四仓仍十之三四后兊运渐增又令军船各回附近水次领兊民加与过江脚价视远近为差成化十一等年改四仓米七十万石令各军径赴水次领兊名为改兊其兊运中又分支运米与天津蓟州密云昌平其正额外又有预备米贮于临德二仓岁运米四百万石北粮七十五万五千六百石南粮三百二十四万四千四百石内兊运三百三十万石改兊七十万石除例折外每年实通运正耗粮五百一十八万九千七百石以下俱明会典
  兊运米 浙江六十万石 江西四十万石 湖广二十五万石内折色三万七千七百三十四石七斗 应天府一十万石苏州府六十五万五千石 松江府二十万三千石常州府一十七万五千石 镇江府八万石 宁国府三万石 池州府二万五千石 庐州府一万石 淮安府二万五千石 太平府一万七千石 安庆府六万石 凤阳府三万石 扬州府六万石 徐州三万石 山东二十八万石内折色七万石 河南二十七万石内折色七万石
  改兊米 江西一十七万石 应天府二万八千石苏州府四万二千石 松江府二万九千九百五十石广德州八千石 镇江府一万石 淮安府一万一
  百五十石以上旧俱运淮安府常盈仓 浙江三万石 扬州府三万七千石 凤阳府三万三百石 徐州一万八千石镇江府一万二千石 淮安府六万九千石以上旧运徐州
  广运仓 山东二万六百石 河南五万石以上旧运临清广积仓山东七万五千石 河南六万石以上旧运德州德州仓
  支运米六十四万四千八十三石三斗 天津仓米六万石 蓟州仓本色米十万石折色米一十四万石密云镇米一十五万四千八百一十石八斗 昌平镇米一十八万九千二百七十二石五斗以上即上兊运内数预备米一十九万四千四百石 临清广积仓山东五万四百石河南六万石 德州德州仓山东六万石河南二万石
  凡水次交兊宣德七年令官军运粮各于附近府州县水次江南民运粮于瓜洲淮安二处交兊河南所属民运粮至大名府小滩兊与遮洋船官军领运山东粮于济宁交兊 正统九年令江南漕粮于九江水次交兊成化七年令瓜淮水次兊运官军下年俱过江就各
  处水次兊运 正德元年议准湖广水次于长沙汉口交兊 三年令移河南山东兊粮于临清水次 嘉靖十一年议准遮洋山东二总岁运河南粮仍旧在小滩镇水次交兊 十二年议准湖广粮俱赴蕲州汉口城陵矶三处水次交兊 十六年题准江西吴城水次原兊粮改进贤水次交兊 万历元年题准湖广衡水荆岳长沙漕粮原在城陵矶交兊者改并汉口水次 十一年改汉口交兊于千金沙洲陈公套水次以上俱明会典丘文庄曰汉唐建都于关中汉漕仰于山东唐漕仰于江淮其运道所经止于河漕一路宋都汴梁四冲八逹之地故其运道所至凡四路 昔人谓宋人以东南六路之粟载于真泗楚三州今仪真淮安泗州有转船三仓江船之人至此而止无留滞也江南之船输米至三仓卸纳即载官盐以归舟还其郡卒还其家汴船诣转船仓漕米输京师汴船之出至此而发无覆溺也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江岂非良法欤且前代所运之夫皆是民丁唯今则以军运前代所运之粟皆是转递唯今则是长运唐宋之船江不入汴汴不入河河不入渭今日江湖之船各远自岭北湖南直逹于京师唐宋之漕卒犹有番休今则岁岁不易矣宋人漕法其劳船有载盐之利今之漕卒比之宋人其劳百倍一岁之间大半在途无室家之乐有风波之险洪闸之停留舳舻之冲激阴雨则虑浥漏浅涩则费推移沿途为将领之科率上仓为官攅之阻滞及其回家之日席未及暖而文移又催以兊粮矣运粮士卒其艰苦万状有如此者通漕类编 荟蕞云他处不知其详即如吾浙运丁水次受兊于官给漕截之外强悍纲司每多需索无餍且携带土宜获利不少而室家团聚于舟中运道安行而无阻文庄所言殆与今日异矣
  国朝定鼎燕京岁输东南漕以充军国之用有正兊米改兊米正兊入京仓改兊入通仓每岁运四百万石为额如遇陞科荒折随时增减以下俱 大清会典岁额正兊米三百三十万石
  江南一百五十万石江宁府一十万石 苏州府六十五万五千石 松江府二十万三千石 常州府一十七万五千石 镇江府八万石淮安府二万五千石 扬州府六万石 徐州三万石安庆府六万石 宁国府三万石 池州府二万五千石 太平府一万七千石 庐州府一万石 凤阳
  府三万石 以上正兊米内永折灰石米共一十五万二千三百八石六斗三升五合
  浙江六十万石杭州府十万石 嘉兴府二十九万石湖州府二十一万石 以上正兊米内灰石折米一万二千六百八十九石二斗
  江西四十万石南昌府八万三千四百二十七石七斗四升 饶州府五万三百五十石二斗二升 广信府二万三千一百二十石二斗 南康府一万六千一百九十石 建昌府一万六千九石一斗一升 抚州府三万四千七十七石六升 临江府四万一千六百三十六石六斗三升 吉安府六万九千九百二十五石八升 瑞州府五万五千一百九十八石一斗 赣州府一万六十五石八斗六升湖广二十五万石武昌府三万二千二百三十二石八斗 汉阳府三千八百四十三石七斗四升四合零 安陆府一万八千六百石四斗 德安府六千三百一石八斗 黄州府四万九千九百四十二石三斗 荆州府二万二千二十一石六斗六升九合零 岳州府二万三千七百七十石一斗 长沙府六万四千三百二十石二斗三升零 衡州府二万二千四百五十九石三斗五升五合零 永州府一千五百七石六斗 以上正兊米内永折米三万七千七百三十四石七斗
  山东二十八万石济南府十一万三千八百石 兖州府六万三千二百石 东昌府十万三千石 以上正兊米内永折米七万石
  河南二十七万石开封府八万六千九百石 归德府一万二千石 彰德府四万一千五百石 卫辉府二万九千石 怀庆府四万一千石河南府五万一千石 汝州八千六百石 以上原改永折米七万石康熙二十二年全改折色
  改兊米七十万石
  江南二十九万四千四百石江宁府二万八千石 苏州府四万二千石 松江府二万九十九百五十石 镇江府二万二千石 淮安府七万九千一百五十石 扬州府三万七千石徐州一万八千石 凤阳府三万三百石 广德州八千石 以上改兊米内永折灰石米共五万一千二百六十一石六斗七升三合
  浙江三万石杭州府五千石 嘉兴府一万五千石湖州府一万石 以上改兊米内灰石折米六百三十四石五斗
  江西一十七万石南昌府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六石五斗四升 饶州府一万七千六十一石六斗七升 广信府七千四百二十石九斗九升南康府五千四百八十六石一斗九升 建昌府五千一百三十八石六斗四升 抚州府一万九百三十八石二斗一升 临江府一万七千九百三十七石六斗六升 吉安府二万八千二百二十二石二斗六升瑞州府一万七千七百一十七石 赣州府三千二百三十石八斗四升
  山东九万五千六百石济南府七万五千石东昌府二万六百石
  河南一十一万石开封府三万六千三百四十七石五斗 归德府三千三百二十八石五斗 彰德府九千八百九十二石 卫辉府一万一千一百八十七石三斗 怀庆府一万五十七石八斗河南府三万一千七百二十六石二斗 汝州七千四百六十石七斗 以上俱改折
  凡六省漕粮原额四百万石除永折灰石米三十九万四千六百二十八石七斗八合浮粮积荒米三十五万八千五百九十六石一斗四升一勺零淮扬积淹停征米七万七千八百三十六石六斗一升五合八勺改折河南米三十一万石丈增陞科复熟米三万七千八百五十七石三斗六升三合九勺实运正兊改兊米二百八十九万六千七百九十五石九斗零康熙二十四年运粮数 以上俱 大清会典
  漕粮除山东河南二省庐凤二府徐州一州不由南河外其馀湖广江西浙江三省并江南苏松常镇宁国太平池州安庆江宁等府广德一州并白粮运艘俱进瓜仪二闸由扬州淮安渉黄险入清口由中河入泇河过济浮卫逹天津抵潞湾交纳京庾边仓而瓜仪清口实为运道咽喉焉南河全考




  行水金鉴卷一百七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