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觉斋先生文集 (河沆)/卷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中 觉斋先生文集
卷下
作者:河沆
1813年

附录[编辑]

世系[编辑]

按河氏世谱其先庆尚道晋州人始祖拱辰仕高丽封卫社功臣其子孙世居于晋相继昌显云

始祖拱辰 则忠 卓回 挺才 南秀
高丽显宗朝以尚书左司郞中奉使契丹不屈死节文宗朝震赠卫社功臣同卒章事图形阁上 尚书工部侍郞 文科四门博士 文科翰林学士 文科通议大夫检军器监
富深 恃源 允丘
文科通议大夫检军器监 文科隐不仕 赠纯忠补祚功臣辅国崇禄大夫判司评府事晋康君 赠纯忠积德秉义辅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判兵曹事晋康府院君 文科通政大夫府尹
之溟 应千
文科嘉善大夫汉城判尹 生员通训大夫草溪郡守 进士司酝署直长 进士奉直郞显信校尉义兴府卫 进士中直大夫黄涧县监配淑人高灵申氏护军泌女
麟瑞 镜昭 为后 自濂
生员 字浩源员生参奉配柳氏县监礼源女墓州西水谷鹰峯配墓泌坊洞
女柳德龙
世溥为后 景清 星海为后 禹泰
世溥出后
世渊 瑞清 锡中 圣泰
晋清 汉中 兼泰
五清 立中 深泰
懿贤

行状[编辑]

先生讳沆。字灏源。姓河氏。晋州人。觉斋其号也。上祖曰拱辰。高丽显宗时。以左司郞中。使契丹。不辱君命。竟死节。赠平章事。其后代有闻人。为晋阳大姓。入本朝。有讳游。汉城判尹。于先生为六世。曾祖讳应干。进士。祖讳滢。县监。考讳麟瑞。俱中生,进。嘉靖戊戌。生先生于水谷里第。聪颖异凡儿。及受学。不烦劝督。日诵数卷。文不错。生员公甚奇爱之。诣教于后溪金先生。及南冥先生入德山。先生执贽。受小学近思录诸性理书。讲究传习。不离离文侧。曺先生尝曰。吾得人而教诲也。每以吾友称之。隆庆丁卯。占司马第一名。自是不复事公车。杜门静扫。以经籍自娱。每日鸡初鸣。盥栉衣冠。入省亲闱。退而焚香端坐。终日读书。当时诸斯文以为小学鸡初鸣。咸盥栉等语。只于黄卷中见之。未见有行之者。今于觉斋而见之。若觉斋。真小学君子也。己巳辛未。连遭考妣忧。治丧居丧。式礼罔愆。庐墓终制。壬申。南冥先生有疾。先生侍侧数月。衣不解带。及易箦。心丧三年。丙子。与守愚堂崔永庆,宁无成河应图潮溪柳宗智诸贤。建德山院祠。以荐再除参奉。并不赴。尝结茅于大觉村觉峯之下。因以觉为其斋。晩年还旧居。题其堂曰来复。大书百勿旗,三字符六字。揭于壁。各有节目。以为常目自省之方。斋前凿池种莲。列植梅竹于其岸。日静处斋中。乐与同志。讲究经旨。有时命爵微醺。言笑款款。情意蔼然。人皆兴慕不已。万历庚寅十二月十九日。考终于来复斋。年五十三。门生旧要。买棺襚衣以治丧。各尽其诚。功缌外加麻者数十人。以辛卯二月十七日甲申。葬于大觉村壬坐之原。后移奉水谷月牙洞负艮原。夫人大丘柳氏。县监礼源之女。生一男一女。男曰镜昭。女适士人柳德龙。镜昭无子。以从弟受一之子瓘为嗣。瓘有男曰自濂。先生天禀甚高。刚毅明洁。夙亲有道。擩染典训。其于立心制行之方。日用彝伦之则。盖已讲之熟矣。是以其事亲也。爱敬备至。甘旨之供。温清之节。莫不殚竭心诚。而尤以先意承志为务。朝脯所进将撤。必请所与。有时作婴儿戏于侧。以娱亲心。其祭祀也。虽祁寒暑雨。床卓器皿。必躬自洗涤。齐居之日。虽甚亲密。皆谢不见。其友于也。与兄唤醒公。终日同处。读书讲论。其有见解不合处。不以声气加之。从容辨难。至开悟而已。唤醒公客居商州。其看云之思。对床之乐。发于书疏唱酬之间者。令人生油然之心。其接人也。赒穷恤匮。不计有无。人有疾病。不啻在已。至为之躬试针药。多所全活。闻人有丧。必先往后罢。时人以为若无觉斋。送终者不得尽礼。于书无所不读。至阴阳医药之属。亦皆涉猎旁通。而尤尊信小学近思录。潜心玩绎。匪苟知之。必允蹈之。推而之于训诲生徒。见其有徒事口耳。而不务践履者。则曰。何其徒徇外而为人。甘自弃而不知耻也。又曰。黄卷中自有严师畏友。而读者以陈言看了。故竟无得力处。若濯去旧见。以新心静看。则洋洋圣谟。无非郤疾之灵丹。又赠诗曰。为学贵中正。不然徒口耳。盖其所以谆谆告诫者。不出于修身模范。为学科程。故一时及门之士。如松亭思湖诸贤。皆以名儒闻。其为文章也。根据义理。典雅条畅。不蹈袭前辙。而自成一家。至触物寓兴之什。率多伤时感古自警诲人之语。实有三百篇劝惩之遗旨。而其馀艺心画。亦遒劲生动。天使见而异之曰。此人胸中。无一点物欲。尝得雷龙真。挂诸堂壁曰。龙者。鳞族之长。四灵之俦。其德神。其功泽物。圣人作易。取之为爻象。此吾所以为堂玩者也。又曰。物无巨细。道无精粗。联纸为帖。自宗党表党生卒之时日。以至本朝中朝国恤之年月与夫冠昏丧祭之合行于日用者。莫不列录。名之曰佩珍。恒置囊中。虽绝意名涂。晦迹林泉。邈然若无意于世。而其爱君忧国。伤时闵俗之心。盖未尝忘也。尝有诗曰。江上老𰞭月。村居非本志。感时花溅泪。吾与杜子美。又语学者曰。古之学者。将以成已而成物。今之学者。徒以卖已为心。水火之民。何时可拯救也。且如科业。固害我家事。然国家取人。只有此一路。士生天地间。不合自锢。若非甚无道之世。则不妨从众。古人云。不患妨工。惟患夺志。苟吾志之确。外至者何能陷郤我乎。尝草疏数万言。皆匡君救弊之术。而逸不传。又尝欲疏吁守愚冤。而知其无益而止。又有斥李栗谷疏。噫。先生一韦布耳。而目击时事睽垂。不胜嫠妇之忧。乃敢出位沥血。言人之所不言。为人之所不能为。倘非忠义轮结于中。而祸福不入于心者。能之乎。呜呼。先生之没。且将数百馀年矣。重以兵燹。遗文荡佚。无以考寻其万一。然其幸存而未泯者。使善观者观之。亦足以为文豹之一斑。大鼎之一脔矣。况其一时师友称诩之言。南冥曰。雪中寒梅。守愚曰。沙上白鹭。德溪曰。气象沈静。处事从容。寒冈曰。觉斋与守愚。气象虽不同。然临大节而不可夺。则觉斋亦然。至于学问。尤有功力焉。此皆贤师友信笔也。后之欲求公者。求于此足矣。又何必多乎哉。先生之没十六年。揭虞于大觉院祠。而尚阙记德之状。于是院之儒士。相与谋曰。失今不图。则恐愈久而遂致眛眛。枉烦儒生河君景贤。副以一封联问。不远累数百里而谬属焉。顾此眇末后生。老洫不文。其何能属事比辞。摸拟古贤德行之万一。盖尝百拜以辞。而景贤甫相守不舍。窃感佥君子尚贤之诚。下问之意。遂忘其僭猥。谨就诸贤叙述文字及家状中。掇拾成篇以归之。倘秉笔君子。不以为罪。而有所采择焉则幸矣。

上之十三年壬申重阳节。嘉善大夫。行龙骧卫护军兼五卫都摠府副摠管闻韶金㙆。撰。

行录略[编辑]

柏谷陈克敬

公讳沆。字灏源。弱冠。事南冥先生。先生爱其才高志笃。遂劝读小学近思录诸性理之书。自是馀事举业。学专为己。日讲明义理。南冥先生每称吾得人而教诲也。及先生殁。公为服心丧三年。与宗族同居一洞。俱得其懽心。至于俗子武夫。无不悦服焉。丁卯。中司马。以荐再除参奉。皆不就。卜新居于大觉村。因号曰觉斋。晩年还旧居。题其堂曰来复。素多疾病。罕出入。与守愚堂交密。及守愚被祸。公制疏欲伸理。不果。年五十三。以疾终。

公气质清高。耿介拔俗。无一点尘世气。一时士友。皆称为雪中梅。践履纯正。言行有规。南冥甚器重之。每以吾友称之。其待人。不委随苟合。有大过不可规者。辄显斥之。小不容贷。尝见同婿达城令曰。此人不吉。若不善处。祸将及吾。尽逐其妇家臧获。绝不通。后果酿祸。人服其知人。为文章。不肯蹈俗学轨辙。诗亦清远有气力。成一家体。事父母以色养。睦亲姻无违行。侍先生病。未尝解带。服如丧父。所著诗若文甚多。几失于兵火。可惜也已。

与守愚堂。气象虽不同。而甚相敬重。守愚曰。灏源。沙上白鹭也。德溪曰。灏源。气象沈静。处事从容。

当时诸斯文曰。小学中鸡初鸣。咸盥等语。只见于黄卷上。未见行之者。觉斋则一切行之。是乃真一小学也。

习字。爱崔文昌石碑。嫌其佛语。折聚为唐律。笔迹遍诸屏障。天使见之曰。此人无一点物欲。

闻人之丧。必亲匍匐。先往后罢。时人曰。若无觉斋。送终者不得尽礼云。

郑寒冈尝来谒于德川书院。因与诸生曰。觉斋与守愚气象虽不同。然在刀锯鼎镬中。临大节而不讳。则觉斋亦必同然。至于学问。则尤有功力焉。

[编辑]

东溪权涛

公讳沆。字灏源。气质清高。耿介拔俗。无一点尘世气。一时士友。皆称为雪中梅。早登南冥先生之门。先生爱其才高志笃。遂授以小学,近思录及诸性理之书。自是不屑举业。专尚为己之学。吃紧义理。日事讲究。践履纯正。言行有规。先生甚器重之。每以吾友称之。其待人。不委随苟合。既有室久之。闻妇翁家有变。尽逐其臧获。终不与通。朋友有大过不可规者。辄显斥之。小不容贷。为文章。不肯蹈俗学轨辙。诗亦清苦有气力。成一家体。以亲命黾勉赴举。中司马一等。亲没。遂已之。侍先生病。未尝解带。莅终事。尽情文。持服如丧父。门下高弟如吴德溪诸人。皆以为不可及。事父母以色养。睦宗族无违行。以荐再除参奉。不起。中岁。移居大觉村。仍号曰觉斋。晩还旧居。又号曰来复。所著诗若文。经乱不尽传于世。可惜也已。

[编辑]

浮查成汝信

公名沆。字灏源。中生员。耿介清粹。英才秀出。弱冠。谒南冥先生。先生爱其才。遂劝读小学近思录等书。自是专尚为己之学。于义理上。日事讲究。践履笃实。言行有规。晋乡之士。稍知趋向之方者。皆公为先导也。先生殁。为服心丧。再除参奉。不就。中年。移居大觉村。自号觉斋。

[编辑]

凌虚朴敏

河觉斋讳沆。字灏源。晋州人。嘉靖戊戌生。弱冠。登南冥先生门。先生每自多其得人。以亲命赴举。中生员。谢绝公车。专意性理。日必净几炷香。整衣冠危坐。讲明圣学。孜亢不怠。壁上分书百勿旗,三字符。各尽节目。为修省之要。居家律己。以孝友为本。丁内外忧。十年侍汤。六年居庐。至诚如古人。

[编辑]

从孙监察璿

先生尝受性理之学于南冥曹先生之门。学问精深。操守的确。先生爱重之。每称吾友气象清高。形如瘦鹤。故尝指之曰雪中梅。以此同门之人。皆称雪中寒梅。沙上白鹭。先生殁。为服心丧三年。为亲赴举。中司马一等。再有征命而不起。构数椽书室于大觉村。因号之。暮年。还于旧业。改号曰来复斋。日与士友讨论经传。内尽孝悌之行。外讲治平之道。至于好善嫉恶。言笑取舍。皆有律度。当时乘肥衣轻之徒。咸知畏服。韦布向学之士。幸若登龙焉。善于文词。而尤长于诗。又精于笔法。瘦劲体奇。天使见之曰。此人胸中。无一点物欲。尝抄圣贤紧语要节。撮成一卷书。为日夜观省之资。又抄礼制法律百物名目岁月节序。酬酢接应。巨细精粗。无不参酌。书而藏之。名曰小砚。以备人家日用之规。壁上书百勿旗三字符。各有节目。为一身自饬之方。及丁内外艰。居庐尽诚。为乡里所服。晩年。兄弟分居。唤醒处尚州。先生处晋州。衰龄远路。虽隆寒盛暑。每岁必一再候。其在朋族。不视高下亲疏。有疾则针药之。有丧则匍匐之。一时交游如吴德溪,金东冈,郑寒冈,柳西厓,崔守愚。皆心相推许。义若兄弟。其馀追随如孙抚松天祐,柳潮溪宗智李竹洞琰,慎宏弼金励诸彦。皆一时名胜。至于郑仁弘。虽在同门。常病以局量之偏狭矣。及先生没。多士创立祠宇于觉斋旧址。卜日奉安。因有德川配享之论。而竟为仁弘所搪而沮其论。其后。郑寒冈来谒于德川书院。因与诸生曰。觉斋与守愚。气象虽不同。然在刀锯鼎镬中。临大节而不讳。则觉斋亦必同然。至于学问。则尤有功力。而守愚尚已入配于庙。觉斋犹未参享。此实吾侪之所羞。士林之所欠也。时李清风丈大期权参议丈涛,姜参议丈大遂。相继发文。配享有日。而又迁延未果。至今为士林之嗟惜。其平生嘉言美录。百世可传。而不幸壬丁兵燹。荡失无馀。其入学规模。造道浅深。并至湮没。而何幸正言吴长作奉安文曰。学遵敬义。行全孝悌。介然自守。吾道之师。又常享文曰。笃学励行。操守端的。子谅恺悌。为世矜式。篁岩朴齐仁祭文曰。冰壶性情。秋月襟怀。笃学力行。为世模楷。此可谓实录也已。

遗事[编辑]

松亭河受一

尝得雷龙真于京师。挂诸堂壁。以朝夕寓目焉。常谓龙者鳞族之长。而四灵之一。其德神。其功泽物。是以。圣人作易。取之为爻象。君子为学。取之为涵养。此吾所以为堂宝者也。

尝联纸为帖。名曰佩珍。处之囊中。内则宗党表党生没之时日。外则本朝中朝国恤之年月。大之冠昏丧祭。因时损益。合行于家者。小之古今历代国号。圣贤名位姓氏。以至医药之法。阴阳之理。凡日用事物当行之道。无所不录。一举而尽之。盖道无精粗。故物无巨缩也。

[编辑]

谦斋河弘度

寒冈先生到德川书院。语及守愚,觉斋两先生曰。若论天资。觉翁为佴。论其造诣之精深。充养之完好。则非等闲可及。亦知其见重于一时也。

晋阳乡贤录[编辑]

西溪朴泰茂

河觉斋讳沆。字灏源。平章事拱辰之后。进士麟瑞之子。嘉靖戊戌生。气质清粹拔俗。无一点尘世气。弱冠。师事南冥先生。学问精深。操守的确。先生每曰。吾得人而教诲也。爱之如一家人。常净几炷香。整衣冠危坐。手持近思录。且读且玩。孜孜忘倦。以亲命就试。捷隆庆丁卯司马一等。仍绝意进就。朝廷贤之。再除参奉。不就。日与学者讨论经传。抽圣贤紧要语。撮成一卷书。又抄礼制法律百物名目。名之曰小砚。以备日用之规。壁上书双额。一曰百勿旗。一曰三字符。各尽节目。为自饬之方。万历庚寅终。享年五十三。公终始从事于住理。而居家律己。一以孝友为本。丁内外忧。十载侍汤。六年居庐。伯氏唤醒斋洛。居尚州。虽隆寒酷暑。岁必驰省。凡在朋族。不视高下亲疏。待之一以诚信。以此乡里翕然归心。性廉洁澹泊。不屑意于产业。妇家颇饶。后有变。辄绝不通。其田民皆弃而不收。文章清越典赡。为诗多警绝语。笔法亦遒劲近古。南州士多藏之。士林立大觉祠祀之。有遗集一卷。

祭文[编辑]

唤醒斋[编辑]

呜呼。我先人诞生二男二女。而二女不育。惟不肖兄与弟幸而生。幼而鞠养于慈母之怀。长而承训于严父之庭。心移弯弓鸿鹄。而目字昏昏。我固痴呆。日记数卷文字。而读书琅琅。君实聪明。年少我之十岁。学已通于三经。早抠衣于后溪。晩亲灸于南冥。学问思辩之教。敬若神明。敬直义方之训。昭如日星。日承籍于亲堂。视恒在于无形。戏不下于老雏。养何愧于曾牲。岁丁卯之解额。得莲榜之三名。亦足以光祖先而悦亲心。慈颜和兮门阑荣。迨己巳辛未之两年。连丧考妣而凋零。遘疾觉峯之下。神明若或扶持。痛哭华山之前。行旅为之停行。保一生于万死。枯查为之芽萌。各分携于南北。商与晋兮几程。梦屡惊于春夜。怀益孤于秋清。君一岁而一北。哭先忌以粢盛。忽馵驹之戒道。追而送之溪汀。纷诸子之来祖。杂野䔩与村甁。挽行袂以赠恨。或解装而淹停。是固君之所有。人各为之将迎。我旷岁而一南。拜华岳之先茔。奉香火而益虔。实由君之孝诚。及我行之将理。君亦追于江城。共执手以难别。兄与弟兮班荆。迩来二十年岁月。都是离合之户扃。我衰疾之转重。君旧𧏮之非轻。各杜门而辍行。阻数岁之音声。岁己丑之仲冬。我扶曳而南征。昭出郊而迎我。弟下皆而拜兄。嗟久别之一会。悲与喜兮交幷。连床夜话。不出调护药方。同席谈论。尽是关叙纡萦。飮食起居兮与之一样。吹埙吹箎兮无不同情。日月逝矣不居。忽催暮而峥嵘。岁已换而春报。若沈绵之惺惺。贺余车而向商。力君疾而出坰。丹之城兮江之桥。柳之枝兮回青。各驻马而遥望。目不极兮路冥冥。嗟余季兮言归。食思寝思昼思夜思兮徒茕茕。我寒浦之孤雁。君晩沙之脊令。时时书札之报。非所忧而或忧。搅我心而惸惸。逮后便之承信。请卒岁之数罂。苦无便出粟以继。致君食之不盈。第望明春奉安先主之时。听君马之来鸣。忽南奴之入门。言未闻而先惊。果君疾之不起。已皋复于前楹。呜呼痛哉。余季至于斯乎。传者误耶。绝而苏耶。杂疑信而难评。望南天而痛哭。老泪落兮纵横。登冰途而载驱。水迢迢兮山庚庚。第四日兮谷口。声自失兮泪流晴。呼余季兮入门。无余应兮但铭旌。叩棺封以欲开。冀一梦之呼醒。然钉衽之牢固。恐惊魂而飘萍。破棺汤兮难施。返魂丹兮消馨。无一术可以回生。有万方不得添龄。君之寡妻孤儿弱妾。下及仆御。莫不号天叩地。穷日夜而声声不绝。可谓不闻雷霆。以至乡明远戚门生旧要。买棺赙衣各尽诚。而成服之日。素冠麻带。如丧已丧者。无虑数十人。则此足以验君之平日。有以谦卑逊顺。慈祥恻怛。接人应物。各适其宜。而无所厌斁于人。所以致有此事。而争自义服而心倾也。呜呼痛哉。余季至于斯乎。天不慭遗。鬼不啬寿。而埋没宇宙之精英。数居屯而命奇。白驹空谷兮云水泠泠。握剞劂而空藏。麤拳大踼兮底所成。闻君之欲叩天门。经营文字。凝思聚精。动数万言。而宽至焚稿。所谓缄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而浩气直上。堂堂亭亭者也。抱瑰奇而上征。上帝为之听莹。乘云雷而进退。帝之傍兮屏营。君之所能者天。洞然无所阻碍。而上下乎八纮。自我言之。孤形只影。踽踽凉凉。无所系着。所以长恸永伤。哽塞拂郁。如溯风而坠坑。自君言之。上拜父母。下见子女。陪奉提携。其乐融融。顾此浮世风尘。胶胶扰扰。奚啻大鹏与螟蛉。卜君兆于觉峯。五色土兮截瑛。足以葬君之遗骸。想君心之安宁。朋友助其资粮。州家优其军丁。事粗完而将窆。神实主其使令。抚其棺瞻其旌。揂足慰此酸苦。入乎地封其土。何所存乎典刑。呜呼痛哉。王孙草兮不芳。早梅花兮窗棂。春已至兮君不归。谁与游于蓬瀛。拙契无所具。聊薄馔乎饭羹。愿一降以歆。玆示如在之精灵。片言无以尽。写文字以通情。愿一见而领取。有不司则冥争。酒愧鲁而辞愧拙。无以接焄篙而晓幽明。言至于此。君须一听。

[编辑]

嗟余季兮何所之。我来数月兮不相见。来复斋兮尘暗。觉峯家兮风凄。欲往寻于书斋。讲堂闭兮春寂。欲往寻于华岳。松楸晦兮云冥。欲往问于山中。路阻绝兮空怅望。欲往问于沧海。波浩荡兮难容。舟欲上吁于帝居。云关遥兮漠漠。欲下叩地祇。坤灵老兮蒙蒙。四方上下无所寻兮。哀余恸兮何时歇。朝发轫于故里。夕埋玉于新阡。敛倾国之瑰奇。入长夜之无日。封四尺之土兮。志后日青山之坟。筑一层之阶兮。作清魂盘旋之地。上去先陇兮。无别地之遐。下与儿坟兮。有同原之近。朝而华山兮暮而觉。于此于彼兮徜徉。扶余老而治襄。弥数月而粗毕。力不周于厚葬。颡有泚而心怩。嗟余长于十年。谓兄死之先弟。胡余季兮径去。反使我而长号。年已逾于六旬。迫残晖于西岭。当朝露之草草。畴哭我之尸。傍我之居兮商颜。我之行兮将理。无面目兮可见。愿魂梦兮相随。奠醴酪于坟前。冀英灵兮来格。

河受一先生从侄。号松亭。[编辑]

恭惟英灵。实钟间气。英英振振。淑人君子。有德有行。有学有文。具玆众美。绝俗离群。其德维何。曰仁曰义。仁以存心。义以处事。惟其存仁。睦族和邻。惟其处义。色不失人。恭俭正直。慈祥恺悌。其行维何。曰孝曰悌。孝以奉先。悌以尽礼。华岑一发。商山千里。春草秋霜。几伤几思。其学维何。溯洄南冥。一心缮性。惺惺工程。奋气用力。缚虎捕龙。潜心所乐。霁月光风。六有三省。始终自律。高明刚毅。罔懈终食。阴阳根窟。医药君臣。小道大道。咸究入神。凡民疾痛。举切吾身。投我神丹。多活群生。古道若行。种德可亭。尝披琅玕。再奏天庭。或者不知。曰己多道。君民尧舜。实惟素抱。推其馀緖。发为文章。本诸诗书。迺翺迺翔。旁搜今古。载驰载骋。清奇雅简。若发笙磬。戛陈拓新。高出常科。匪蹈匪袭。自得之多。尤长于诗。触物成吟。伤时之感。思古之心。诲人之训。自警之箴。咸寓以律。有三百旨。或者不知。玩物有刺。言志而已。岂曰玩物。又推馀艺。必楷心画。道家风骨。雅爱崔法。约碑为绝。别成小帖。一点一画。动效瘦劲。匪直要好。盖云持敬。呜呼哀哉。有此德行。有此文学。倘遇际会。羽仪龙跃。可经斯世。可华一国。琮璜在璞。孰识其珍。骅骝既瘦。相者何人。有鹙在梁。有鹤在林。季女斯饥。南山斯深。时耶命耶。莫究其故。分甘嘉遁。乐我朋友。一世交游。水火燥湿。要辅我仁。岂事征逐。世随事变。一时零落。丁丁伐木。伤我良执。有怀欲达。邈邈阊阖。信义一念。血可凝碧。疫精无益。祗自殒性。呜呼哀哉。平生所性。嫉邪喜正。人有片善。贵重钟鼎。绝意纷华。一味澹泊。安穷守约。清修苦节。桂玉虽贫。润身者足。佳山胜水。性所乐适。尘居村巷。本非所欲。常得美地。欲所藏修。鸥鹭𰞭霞。四时为俦。有志徒勤。未遇名区。爰卜一舍。大觉之阳。上有苍松。俯有方塘。一箪一瓢。十载栖息。晩修故业。扁以来复。壁有图书。庭有花竹。时有亲朋。或话或酒。从容酬酢。乐此邂逅。飮至微酡。方寸浩浩。清诲情谈。激切恳倒。闻者见者。莫不兴慕。拟侍百年。敬奉杖履。岂意天夭。㭬之斯漙。山颓梁折。我将安仰。凡我昏蒙。谁复指掌。曾闻天道。必寿仁者。才享中身。岂云寿也。又闻天道。吉人是辅。一生困终。福善奚保。夭寿穷通。孰主张是。彼苍者天。胡宁忍此。觉峯峨峨。落水洋洋。华山茅山。星冈松冈。相隔一岑。可相通望。魂魄千秋。永保徜徉。呜呼哀哉。受一不肖。幼自出入。谬蒙收恤。每降辞色。中宵侍席。独立趋庭。或时燕见。或时随行。常谓受一。言或知听。心事世事。物情人情。修身模范。为学科程。或巨或细。或粗或精。或上或下。或古或今。或常或变。或浅或深。咸皆面命。剖析谆至。又谓受一。稍涉经史。肇自太古。俯及叔季。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某仁某义。某智某礼。某圣某贤。某愚某狂。某得某丧。某短某长。亦皆耳提。反复告谕。至如论文。或诗或赋。此高此下。此壮此弱。此工此拙。此清此浊。此新此俗。此熟此生。悉无所隐。亦且丁宁。今其已矣。谁复瞻聆。今其已矣。谁复仪刑。言徒在耳。炳若日星。顾惟顽质。如石厕玉。斥鷃钟鼓。徒自惊跃。未奉一训。负思背德。言念至此。颜厚有忸。但有一事。庶欲效力。我叔虽亡。音徽尚新。平生所著。散出无伦。虽曰空言。实关风教。师友一录。益切世道。愿辑一帙。类聚汇分。藏诸巾笥。以待子云。时或奉读。以永羹墙。宁力不足。庶此不忘。呜呼哀哉。瞻彼庭梅。手自封植。其华粲粲。宛然玉色。瞻彼墙竹。手种成列。其叶青青。宛然清节。不腆荒辞。意短文拙。无条无理。次第亦失。休光潜德。讵形髣髴。祗自告虔。一觞奉诀。

挽词[编辑]

唤醒斋[编辑]

己丑冬来见。连床共乐怡。形羸残骨露。息短左关微。中夜常摩手。平朝每察肌。君忧伤我酒。吾戒揜君扉。我老空黄发。君良是白眉。数奇从草野。契泊任寒饥。岁去谋行计。春来又别离。江桥劳目送。山郭费心思。书尺稀家信。音尘阻驿逵。长吟春草句。时阅脊令诗。午夜惊频梦。穷冬叹悴枝。气通先有觉。人到竟无辞。痛哭风霜路。惊呼粉字旗。棺衾虽欲叩。魂魄孰招之。逾月期将至。开茔觉水湄。君居曾已卜。生死两相宜。挥泪强题纸。问君知不知。

父母终堂二十春。人间馀在弟兄身。思南长梦青山屋。念北常悬白发人。衰疾不容贤者免。清贫何事德为邻。吟哦文字偏伤苦。学问工程庶近仁。君去亲傍多乐事。我生浮世没欢辰。乡朋赙助丧才足。州伯添军葬不贫。竹里梅花今夜发。依俙如玉旧精神。

遗体惟馀二个人。生时离恨迫苍旻。如今死别松楸外。长夜茫茫几日晨。

未死顽然不肖身。双亲痛哭又天伦。孤形在世无馀味。孰若从君云水滨。

河受一[编辑]

苦节清修绝代才。斐然文彩一时魁。渊源正溯真源去。涂辙元从古辙来。天上秋蟾沈玉涧。海中春萼映瑶台。人间祇有无穷恨。丹鼎平生未得开。

梦惊殷奠忽山颓。后觉如今孰能开。颜巷千年风爽爽。程门三尺雪皑皑。云深阊阖天难叫。路阻崆峒剑已摧。祗有不亡存万古。定知佗日子云来。

尹国馨号达村[编辑]

皇天有意降斯人。今日空遗席上珍。半世陶园三迳趣。百年颜巷一瓢贫。学尊东鲁师先觉。业受南冥逐后尘。饱德嗟嗟无食报。泣题蒿圼泪沾巾。

一绝三难墨未干。朔风催冷折幽兰。欲寻方丈迷归路。白首峨洋独自弹。

尹瑱县监[编辑]

书剑风尘岁月忙。可怜良玉忽沈光。去年渊岳同留雨。今日菁川隔对床。荆树花残孤雁叫。楸原云锁众宾伤。病夫未得奔南路。厚意还惭白马郞。

辛凤瑞生员[编辑]

惊世名声自妙龄。真源当日溯南冥。皇王帝霸归经纬。雪月风花入醉醒。邱壑一生勤彩帛。夜台千古送文星。交游最是伤心处。棣萼逢春半树零。

金觉县监号石川[编辑]

同门同榜又同志。白首知心我及公。性理心源传道緖。冰霜高节起顽风。生平苦业惟梅竹。世上浮荣拟梗蓬。此后相逢长已矣。题诗南望泣无穷。

金大鸣郡守号白岩[编辑]

悠悠世事云山外。耿耿孤心日月边。凄怆去年联枕话。至今追忆倍潸然。

权济佐郞[编辑]

方丈巍然接太虚。惟公禀得降精初。因心则友人无间。馀事为文锦不如。白面莲科高一等。青毡家业祗多书。伤时痛哭仍遗世。执绋难堪泪满裾。

河魏宝生员[编辑]

敛未躬临葬未随。一身多病恨谁知。遥将寸臆无穷恸。和泪春风送以诗。

都以敬[编辑]

人间无处不风波。好向青山傍薜萝。杜甫万间长已矣。苍生薄命柰如何。

大觉书院上梁文[编辑]

河受一[编辑]

地未坠天未丧。奄有大者小者之识者。翚斯飞鸟斯革。聿见奂焉轮焉之美焉。斯文有光。吾党增气。恭惟先师。奋起西晋。师事南冥。早闻三字符工程。一心雷龙之负笈。晩服百勿旗谟训。十年山天之抠衣。且夫心经之书。曁乎近思之录。雨化面命。日就躬行。距杨墨能言。尚为圣人之徒也。取师友力行。岂非君子之儒乎。已见大义之攸存。不为佗他岐之所惑。清修苦节。髣髴古人之遗风。善行嘉言。庶几后学之高范。功有大于名教。感宜永于羹墙。肆因觉峯之旧居。乃筑祠宇之新构。斧彼钜彼。工殚巧而献图。经之营之。士释经而敦事。乔木尚在。风𰞭增色于当时。松桷有梴。燕雀争贺于今日。举千古欠典。严严州之祠堂。睹一时盛仪。同同安之庙舍。笾豆既有其所。香火固无其穷。出户周旋。宛承謦欬之响。入门对越。恍瞻陟降之容。玆陈六伟之辞。用助双虹之举。梁之东。赫赫扶桑晓日红。洞照乾坤开万象。始知先觉启群蒙。梁之西。苍苍方丈与云齐。清泠自是通神气。次第分明高与低。梁之南。卧龙千古锁云岚。至今想像中山事。谁复殷勤顾草庵。梁之北。一气蜿蟺通小白。中间交络川流多。万古苍苍齐峻极。梁之上。左右洋洋觉飒爽。满酌黄流飘郁金。齐明盛服倍凄怆。梁之下。衣冠济济满堂舍。千年不绝诵弦声。来者无穷继往者。伏愿上梁之后。丈风大振。儒道丕兴。希圣希贤。蔼多士之长育。采𬞟采藻。永百世之焄蒿。

李惟𫍯都事。号梧月堂。[编辑]

几千人于晋鄙。独得亲灸之功。立数椽于某邱。永为追慕之地。川原动色。草木增辉。恭惟来复先生。凁水清修。龟山好学。夙游心于经传。吃紧毋自欺一言。早抠衣于雷龙。顿觉不远复三字。善既著于乡国。念宜切于羹墙。玆因旧居。聿开新构。来多士乐趋之役。力无资于公家。倡群村育德之方。颂可已于儿伟。梁之东。墙外寒梅窗外松。嘉实未曾调传鼎。清标岂肯受秦封。梁之西。方丈神山天与齐。一脉东来成大觉。分明云外任高低。梁之南。七松岩下有停潭。节取苍髯清取水。个中功力许谁参。梁之北。万里车书通上围。衣冠文物此重新。户户能言距杨墨。梁之上。云汉昭回初月放。焚香扫地寂无音。想得洋洋倍凄怆。梁之下。盛服齐明烛照夜。出门恒切见宾心。立脚要须先大者。伏愿上梁之后。人心允协。吾道方亨。谈圣贤诗书。宜务息邪而去诐。谨春秋香火。庶毋有始而无终。

奉安祝文吴长正言。号思湖。[编辑]

有偏海隅。大道其否。垂三千年。眛眛听视。帝爰有衋。发我南冥。砥柱冲波。揭此日星。惟时及门。随分得愿。慥慥宫墙。道迩不远。载笃其受。曰惟先生。贞良恻怛。易直聪明。学遵敬义。行全孝悌。嗜善为粮。从书作契。于泳于涵。匪遽匪暂。玉琢愈温。水静弥澹。介然自守。始终无亏。是谓学则。吾徒之师。殁虽殉道。慕切筑场。不谋其翕。顾瞻增伤。祭杜征古。因居仿式。图先生祀。舍此奚适。有翼其宇。有妥其灵。吾心难诬。匪为瞻聆。庶几有临。相我寸诚。存存心目。顾天之明。非中无道。非正无学。昭揭自今。永世无斁。

常享祝文[编辑]

同人[编辑]

笃学励行。操守端的。子谅恺悌。为世矜式。

祠宇奉安序[编辑]

先生既殁之十六年。门人弟子。追慕先生。议欲立俎豆之所。谋及一乡。一乡皆善之。谋及邻邑。邻邑亦义之。遂改筑先生精舍旧址。秋七月始经营。八月十有一日上梁。又筑门墙具斋庖。缮治数载。而后祠宇成。今年九月五日丁未。乃奉安为。远近会者几至八十人。笾豆静嘉。登降有数。衣冠济济。多有斯文盛仪。佐郞吴长题位板作祝文。经始之初。河润,郑大淳,曺庆润敦其事。奉安之时。孙坦,柳伊荣掌其任。咸一心极力。终始以成焉。呜呼。道之在天下。其光也若日月之丽乎天。其声也若雷霆之行乎天。然瞽者有所不见。聋者有所不闻。岂日月雷霆之过也。今夫心智百体。孰不以存。存而养之者鲜矣。诗书易礼。孰不以学。学而行之者亦鲜矣。若我先生。其存而养。学而行。见日月之光。而闻雷霆之声者欤。盖先生尝受业于南冥。与崔守愚郑寒冈诸贤。齐名一时。学足以尊主。而为林下一穷儒。文足以经世。而为纸上一空言。其遗风馀韵。徒使吾徒景慕于既世之后。岂非关时运之盛衰哉。后之求先生者。求于师友渊源之所自。又求于时运之盛衰。则斯可得矣。若其祠宇之未尽。制度之未备者。以俟后之君子云。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十一月日。河受一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