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观澜先生遗稿/事迹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事迹卷三 观澜先生遗稿
事迹卷四
作者:元昊
1927年
附图形

摭遗[编辑]

殿试榜目永乐二十一年癸卯。世宗朝殿试。三月二十八日放榜。四月十五日定两科。三日谢恩肃拜。上御庆会楼。取武科。[编辑]

乙科三人[编辑]

生员郑楫。西原人。朴仲林。顺天人。父安生。殿直安元庆。顺兴人。

丙科七人[编辑]

生员李鸣谦。碧珍人。元昊生员李中允。一作中元广州人。判决事。父牧使之柔。金光粹李荣门郑汾赵峿

同进士二十三人金祝石先下乡。故未满额。[编辑]

幼学权七临。县监。生员赵谦。县监。生员崔庵。江陵人。父天濡。安规。正言。康子敬。县监。教导金张。尚州人。正言。生员皇甫恭。永川人。司谏。生员金何。延安人。安质。顺兴人。承旨。卢尚志。司谏。父衡。郑穰。左司谏。教导李从义。县监。柳宗叙。高灵人。博士。金腻。监察。崔店。江陵人。注书。父天濡。教导李崇义。都署令。李谦之。阳城人。掌令。父判书孟常。生员李活。吏佐。庄俶。直讲。金慎之。监察。孙士明。博士。父登。副承金孝芬。金海人。府使。父户议。觐瑞。

同年生员第一人[编辑]

生壮南季瑛。直提学。父续。

上王服丧录[编辑]

严兴道权节元昊金时习曺尚治郑之产赵旅宋侃李孟专郑保成耼寿

丙子士祸录出我我录。即龙门问答。雪下南纪著。[编辑]

六臣忠节。贯乎日星。当编之于忠臣烈士之传。不宜列之于历代士祸之类也。然其为善行义之道。则同归一辙。今录之于是。览者详之。

金时习。读书三角山。闻端庙逊位。闭户三日痛哭。尽焚其书。蹈于溷厕。佯狂逃走。仍削发为僧。南孝温。十九。上复昭陵疏。绝意斯世。每愤时事。或登山痛哭而返。危言激论。虽触时忌而不讳也。至燕山甲子。祸及泉壤。元昊。端宗初。以直学退居雉岳。端庙运歇。服方丧三年。不出户庭。坐必东向。卧必东首。盖宁越在东故也。赵旅。归咸安不起。端宗之丧。哭临殓葬。成耼寿。退居坡州。终身不至京师。李孟专。以翰林弃归星州。隐居终身不起。是为生六臣也。崔烟村德之。亦弃官归乡。世人比之六臣。

赐祭锦城大君文一段辛亥。正宗亲制。[编辑]

读鲁陵志。不涕非人。死六生六。为臣尽臣。

御撰庄陵史补一段[编辑]

权山海字德甫。号竹林。安东人。官宗簿寺佥正。丙子。成三问等被收。山海仰天流涕曰。此实天也。遂高阁自投而死。后赠吏曹参判。旌其闾。其再从权琛。亦与元昊退于原州。

观澜亭题咏[李陆][编辑]

鸣沙十里敌朱门。柳暗花明自一村。月上东溟波浩浩。风次西塞雨昏昏。蓬瀛未必三千隔。云梦犹能八九呑。回首日边何处是。只应端拱俨居尊。

林孝宪[编辑]

朝朝红日未三竿。底事先生独倚栏。臣节正应必宗海。道心匪是为观澜。当年能使漂娥感。名榭犹存过容看。风物不收旋复路。缁衣朱墨愧微官。

[编辑]

先生生与六臣忠。忠在生前死后同。万古观澜亭上日。一轮翻入大江红。

旌闾诗[进士李命鲁][编辑]

遁迹何年事。清风吹八荒。纲常扶宇宙。霜雪保松篁。谨甫徒忠愤。悦卿太怨伤。如公明哲意。千载合褒扬。

西山亭题咏三首[许瑗][编辑]

伯夷之筑先生居。薇蕨清风百世馀。宣额休恩瞻旧庙。易名崇典下新书。弦歌迭奏衣冠座。山水重光竹树墟。一体贞忠皆不死。规模应与洛滨如。

安宅元[编辑]

西山曾是伯夷居。千古清风凛有馀。一体诸臣扶大义。九重深处降恩书。同班美号传方册。仗节高名擅斗墟。济济青衿趋拜地。先生灵魄在傍如。

朴馨远[编辑]

西山伊昔伯夷居。又有诸贤立懦馀。往事啼鹃愁夜月。殊恩飞凤下泥书。丹青庙焕表忠地。薇蕨歌长秉节墟。回首洛滨同谥爵。休名百代死生如。

后叙[元锡祚][编辑]

永乐二十一年癸卯。世宗朝登第。官府尹。历事文宗。集贤殿直提学。景泰四年癸酉。谢官归原州松林。即端宗元年也。三年乙亥。端宗逊于宁越。公乃就越之思乃坪。作亭号观澜。以寓祖宗之义。端庙宾天。庐墓三年。复归旧居。名其村曰雾巷。光庙除户曹参议。终不就。睿宗己丑。公之孙叔康。以直笔死于史事。公取所著述傅火。公之行事。幷与公生卒而无传焉。肃庙二十四年戊寅。追复庄陵。褒尚其节义之臣。二十五年己卯。旌闾。二十九年癸未。跻享原州七峯。三十年甲申。享咸安西山。正宗八年甲辰。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摠府都摠管。谥贞简公。十年丙午。享永川书院。十五年辛亥。有生六臣追享彰节祠之命。呜呼。先生之前后实纪。大槪如右。而后数百年。子孙零替。先生之如干遗迹。殆将湮没。惟是之惧。今收缀于巾衍。幷与朝家褒赠。诸贤撰述文字。合为一卷。以付剞劂氏云。

岁在昭阳作噩。后孙锡祚。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