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记言别集/卷十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三 记言别集
卷之十四
作者:许穆
1772年
卷十五

杂著

[编辑]

书赠权评事北道之行

[编辑]

永嘉权君。以天官员外。出为北道兵马评事。辞朝过我。我送之曰。上为边防之重。专任武臣。多失人和。特遣近侍。以纠正不法。以尊治体。以故君有此行。君至行东兴公之子孙。老人举君之先代家法古事。以赠君之行。君伯父尊相国。吾以同列心敬之。相国心存敬畏。无戏慢。无懈怠。服食俭素。居处朴陋。门庭如寒士之居。见其小而知其大。不但天性然也。其家世世守先训亦可知。君亦以此勉之。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随事戒慎。勿以细故而忽之。勿以轻小而易之。以笃先训。毋忘老人之言。

书古文赠韩君

[编辑]

韩君笃信好古。以此事亲从兄。与人交而必信。吾乐其道而贤其行。吾尝读书。得汤武氏盘盂剑佩。出入居处。皆有铭。日箴戒于其身者凡八铭。又得周庙金人之铭。孔子曰。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行身如此。岂口过哉。皆用古文。书之赠韩君。癸巳日短至。眉叟。书。

古文书赠申君丙申孟冬

[编辑]

秦皇帝焚灭六经。又坏古文。程邈作隶书。而上古鸟迹之书。甄丰氏奇字古文因不复用于世。吾甚伤之。秦人弃仁义不师古。而圣人之文遂泯泯也。吾年老。嗜古文。乐观苍颉古书。然世无知者。何所用之。然客求书。每以古文书赠。虽无用于世。当有知我者取之。

读郑北窗遗训

[编辑]

窃尝闻之。先生之学。入于无穷。与物神通。其学无师。寂寂玄玄。无言而自化耶。古有生而神灵者抑然耶。野史所载。尤亦不可知其端倪。殆老子所谓不出户。知天下者耶。吾闻白日无影。邴吉曰。至人无影。其亦至人者耶。及读训子孙篇。一以圣人为师。其循学之要。戒饬之方。无一不蹑君子之轨迹者。然后吾益慕其心。而悲其迹。嗟乎。世乖心违。以为世既莫我知也。怀道遁世。试于外物者然耶。吾谓身中清。废中权。古之所谓逸民者非耶。

赠法泂上人甲申

[编辑]

其生也。如浮云寄于天末。其死也。若归云之散于碧空。其中唯有长空片月。万古长存。唯一灵知觉之不灭也。

李生絿溪亭上梁文

[编辑]

漆潭白鹭洲。下流合为揭滩。为维杨山水。佳处山环水洄。滩上皆茂林苍壁。绿波渺漫。李生絿爱山水。以九月庚午。结构川上。因扬觯而祝曰。美哉。游于斯。息于斯。康乐于斯。仍书梁上。

占毕斋金先生墓碣识墓在密阳大洞里

[编辑]

崇祯中李侯惟达。来莅此府。尝谒先生之墓。念礼物不完。无以称大葬也。官出财托子孙。以为作役之资。诸生受之。侯去后十四年。始就功。于是墓碣,石床,华表大备。仍识其年月役作始终。善乎。当侯之时。移建礼林祠。立神道碑。又作松溪闾表碑。侯之尚德右文如此。年月日。阳川许穆。谨志。

读权忠定公逸稿

[编辑]

权忠定公厚德大节。儒林学士莫不尊慕之不已。愈久而不忘者也。今读遗文。不觉敛衽起敬。李文纯公作行状。己卯时。上召用儒学。贤才并用。以为至治可兴。而公深忧更张无渐。被人噤𬹼。公为诸公力言调济。而事已大谬。公去朝而其年祸作。易曰。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其此之谓也。至乙巳。事文定垂帘。而尹任等窜。时公为院相。首言宽贷事。人皆知言不可用。而徒惹祸无益。而身为国之重臣。当国之大患。有犯无隐职也。其责难陈善。可谓尽矣。事至滋蔓。狱事起。祸连良善。李文元公及公。皆窜绝域。明年。公卒朔州。在青塞一千七百里。公年且七十。穷亦极矣。公安之若命。与书子弟曰。此宽典也。受国厚恩。负罪至此。遗命薄葬。君子穷厄。使人慨然。忠言虽切。无益于一时。而理明义直。足以教立于百代。于公又何慊焉。公之殁。今百三十馀年。世道多故。文字无传。今在子孙者。短律诗十六,简牍二,启辞一,祭文一,冢墓文一,对策一。其文忠厚简严。一字一言。皆有以起人者矣。信乎君子之言也。累絓文网。畏约自守。不敢以文字示人。今有妄作亦罪也。藏之箧笥。敬述平生景贤慕德之心而已也。

义烈传

[编辑]

白弘悌隋城人。其先代多显入。有仁豪,仁杰。皆仕中,明间。仁豪为亚卿。仁杰及事宣庙。为四宰。仁豪有子五人。其少子惟让。又显于朝。当己丑狱。其家既灭死。有从子天民。沦落晋之南境。有佳誉卒早死。天民子弘悌。性不羁多智略。以勇强自负。好侠气。闻义不避死。见恶必仇之。乡人畏惮之。宣庙世。有倭寇。国大乱。时年二十一。以老母匿山中。猝遇贼。自知不得脱。出而当之。以全其家。贼得之。知其勇。大悦。置舟中日守之。犹恐其失之也。夸于众曰。我得一人。其人勇士。善养之。可以任用。其中有一人来熟视之。愕曰。必杀之。不杀且杀我。贼犹重惜之。愈益厚之。先以诸掳遣归其国。弘悌亦在遣中。日夜伺间脱出不得。诈为戏狎。阳示之善。而阴试其力。既知无一人出己者。夜窃其剑。尽杀舟中贼。傍船贼窃知之。出铁钩钩船。船不可动而群贼尽起。急引剑。摘钩船者。断其臂。持钩者死。而钩自脱。急刺船。船行疾。贼追之不及。与同舟被俘男妇七十辈还国。诸俘者初则愕然。无不失魄。及既捷。皆伏曰。将军之高义也。事闻。赏职军资奉事。海滨好鬼。风俗奉淫祠。泗川有丛祠最妖。氓俗传有客不敬慢侮神无状。不出门。其口鼻出血即死。人愈畏忌。远近多趋之。太守不可禁。弘悌怒曰。妖安能生死祸福人哉。即起毁其像。焚其祠。墟其地而去。人皆曰彼狂。不逾日必得殃崇。覆其家而且死。卒无恙。淫祠乃亡。平生郁郁无所知名。遇饮则醉。醉则歌。慷慨傍若无人。人莫知也。事母八十一。母殁。年已六十一。能执居丧之礼。庐于墓下。以终制。人皆以为善行。弘悌容貌不逾中人。声如乳虎。目光如炬。七十。勇气不衰。以寿终。

索囊子传

[编辑]

完山乞者。问其名曰不知。问其姓曰亦不知。或以洪号之。能多食而不饱。或不食而不饥。风雪裸体而不寒。人与之衣则不取。乞米而食。有馀则亦与之饿者。未尝与人居。亦未尝与人言。宿于馆舍下。府中耆老人。皆不知乞者始来之年代。而容貌不改。或号曰索囊子。盖结索为囊。行则荷之。无它物。亦无异事。往往游都下。人莫知去来。弊衣木履。行乞于市。今相国元公尝为完山尹。心异之。招延之甚厚。亦不辞。与之食则食之。与之言则不言。一朝不知所去。其后南方大饥。今不至者几十年云。斯人者盖游方之外。而不与事物相撄。乐忘世而泯其迹。鹑居而鷇食。土骀狂接舆之伦耶。癸卯正月。眉叟。书。

警诸儿

[编辑]

儿辈在长者之侧。请学应对之外。莫敢干预长者之言。

居处必恭。执事必敬。与人必忠。莫敢怠惰傲慢歆羡放诞。以循浮薄之习。

圣贤一言一行。皆为学者之准则。莫谓高远而白画。甘处下愚。

读书者。必欲学古人之学。行古人之道也。非以饰末艺而遗本性。取为名利之资而已也。

寡欲为存心之要。恬澹为养性之本。衣取便体。食取充饥。毋苟慕华美。以为识者之所鄙。

无益之言。反害有益。不急之务。颓惰志业。

况凡百玩好。移心而丧志者乎。

声色之淫。狗马之娱。斗鸡之戏。尤非读书人所宜近也。

儿辈专心力学。断毋留意于其他。以励志行。

读史记作豫让赞

[编辑]

赵朔时。有程婴杵臼之事。及智伯亡。又有豫让。三晋多奇绝之士。有以也。其事或成或不成。而其杀身徇义。死不灭名。以激志士之心。一也。国事著豫让事尤详。衣尽出血。襄子车轮未周而死。后世皆以为怪。余读太子丹事。称乌头白马生角。或者以为太过。然怨毒之感。无所不至。此不可知也。悲夫。豫让者。其志可谓烈矣。

书古文九章后

[编辑]

前冬。韩君从我请得古篆。入夏居丛石庄。因读易。折木抄书赠。凡二百四十三字。

韩文瑞敏而雅。吾甚爱之。不幸短命。吾恸惜之。至今其幼稚子塾成人而见我。吾相对。不觉怅然含涕。吾尝为其先人书赠古文九章。今又见其书。其事宛然如昨日。感而书之。甲辰秋。七十老人眉叟。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