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集 (张澍)/制作篇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制作篇

《蜀志‧伊籍传》:诸葛亮与李严、刘巴、法正、伊籍共造《蜀科》。

《魏氏春秋》:诸葛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

《中兴书目》:《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征取象之意。

谢希夷《琴论》:诸葛亮作《梁甫吟》。

《魏氏春秋》:诸葛氏长于巧思,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澍案:《汉‧艺文志》有《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李陵传》:发连弩射单于。张晏曰:“三十絭共一臂。”刘贡父曰:“盖如今之合蝉。”侯盖因古法而损益之,加其巧耳。】

《诸葛亮传》: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王应麟《玉海》: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雅,矢谓之飞枪,通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又有八牛、威边、定戎、静塞弩。

《魏典略》:马钧巧思绝世,见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蜀记》:晋李兴曰:“推子八陈,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甃,又何秘要!”

袁宏《汉纪论》:亮所至,营垒、井灶、圊溷、籓篱、障塞,皆应绳墨。

袁宏《汉纪论》: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

《华阳国志》:先主即帝位,亮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

《蜀志》:章武二年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

郦道元《水经注》:都安大堰,亦曰湔堰,又谓之金堤。水旱从人,世号陆海。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发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典略》云:诸葛亮相蜀,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馀区。

《玉海》:蜀汉昭烈帝初置五军,其将校略如西汉,而兵有散骑、武骑之别。诸葛武侯治蜀,以八陈法教阅战士。

《华阳国志》:汉后主建兴三年,诸葛亮平南中,以南中劲卒置飞军。

《华阳国志》:延熙十三年,涪陵大姓徐巨反,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之。移其豪率徐蔺、谢范五千人于蜀,为射猎官。分老弱配其督将韩蒋,名为助郡军。

《华阳国志》:涪陵山险水激,人性戆勇,汉时赤甲军尝取其民。后主延熙中,丞相亮发涪陵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

《华阳国志》:延熙中,以镇西参军陇西怡思和为太守,江、巴二部守军。

《华阳国志》:诸葛亮平南中,移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太平寰宇记》:武侯南征,于叙州宜宾县置𨚲䣕戍,后改为𨚲䣕县。

《太平寰宇记》:蜀后主建兴二年,诸葛孔明率兵南征四郡,平之;改益州郡为建宁,永昌郡为云南,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

《元和郡县志》:曲州本夜郎国地,武帝置朱提县,属犍为郡,后立为郡,后汉省郡,诸葛亮南征,复置朱提郡。

杜佑《通典》述云:亮集督运廖立、杜叡、胡忠等于景谷县西南二十五里白马山,推己意作木牛流马。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股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则否,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牛不饮食。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迳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迳面四寸三分,孔迳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汉末传》:蜀丞相亮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粮。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沔南人相传:诸葛公居隆中时,有客至,属妻黄氏具面,顷之面至。侯怪其速,后潜窥之,见数木人斫麦,运磨如飞。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

《蒲元别传》:蒲元为诸葛公西曹掾。孔明欲北伐,患粮运难致。元牒与孔明曰:“元等推意作一木牛,兼摄两环,人行六尺,马行五步,人载一岁之粮也。”

《后山丛谭》: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 高承《事物纪原》:诸葛亮始造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民间谓之“江州车子”。

《稗史类编》: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饟。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按《后汉‧郡国志》,巴郡有江州县,疑亮始作之于江州县,故后人以为名也。

【澍案:武侯作木牛流马,在景谷县,非江州也。江州水路运粮,不必车也。陈、唐说误。】

《诸葛亮别传》:亮尝欲铸刀而未得,会蒲元为西曹掾,性多巧思,因委之于斜谷口,镕金造器,特异常法,为诸葛铸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至,元取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捍言不杂,元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杂?”取水者叩头服,云:“实于涪津渡负倒覆水,惧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于是咸共惊服,称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纳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薙水刍,称绝当世,因曰神刀。今屈耳一作且环者,是其遗制一作范也。一作《蒲元别传》。

《历代名画记》: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

《华阳国志》: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许致生口直。又与瑞锦、铁券,今皆存。每刺史、校尉至,赍以呈诣,动亦如之。

《华阳国志》:永昌郡,古哀牢国,其先有妇人名沙壶,依哀牢山下居,捕鱼自给。忽水中触沈木,感而有娠。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谓沙壶曰:“君为我生子,今在乎?”九子惊走,惟一小子不能去,陪龙坐,龙就而舐之。沙壶与语,以龙与陪坐,因名曰元《后汉书》作九隆,犹汉言陪坐也。沙壶将元隆居龙山下,长大才武。九兄曰:“元隆能与龙言而黠智,天所贵也。”共推为王。时哀牢山下复有夫妇,产十女,元隆兄弟妻之。由是始有人民,皆象之,衣后著十尾,臂胫刻文。元隆死,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谿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南中昆明祖之,故诸葛亮为其国谱也。

【澍案:国一作图。】

陶弘景《刀剑录》:蜀章武元年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先主自佩,一与太子,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孔明,二与关羽、张飞,一与赵云。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

虞荔《古鼎录》: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陈鼎,沈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又于武都郡金山作二鼎,一大一小,并无文,时孔明行军,见此山势似有王气,故镇之。

《书苑》云:蜀先主常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古鼎录》:先主章武二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三足;又铸一鼎,沈于永安水中,纪行军奇变;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口山,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鼎录》:龙见武阳之水九日,因铸一鼎,像龙形,沈水中。章武三年,又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

《金石录》:诸葛亮铜铛文,“各”借作部落之“落”。

《刀剑录》: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拔刀刺山,没刃,不拔而去,行者莫测。

房子云曰:唐人尚书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贞元季年,为东平帅李师古判官,因理第,掘得一剑,有“章武”字。方古博物亚茂先,曰:“蜀相诸葛亮所佩也。”师古为奏请改名章武焉。盖蜀帝八剑之一也。

  • 《物原》:诸葛亮作馒头夹餤。

《物原》:诸葛亮造竹枪。

《事物绀珠》:枪木杆金头,始于黄帝,扩于诸葛孔明。

《续事始》:诸葛亮置苦竹枪,长丈二。

《事物原始》:诸葛亮围郝昭于陈仓,亮起冲车,昭以绳连石磨四角,击其冲车。冲车即钩援云梯之制也。

  • 《晋‧官职志》:蜀破后,晋王令陈勰受诸葛亮图陈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谙练之。

《华夷考》:盍武孟为武冈州幕官,得一瓦枕,枕之,闻其中鸣鼓,自一更至五更,次第不差;既闻鶏鸣,亦至三唱而晓。次夜复然。武孟以为怪,碎之,见其中有机局,以应夜气。识者以为武侯鸡鸣枕也。

【澍案:《齐谐记》以为因凿渠得之,盍武孟作偶武孟,吴之太仓人也。】

《稗史类编》: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于武功五丈原,亮卒,懿追之,亮长史杨仪多布铁蒺藜,是三国之际已有之,不始于隋炀帝也。

【澍案:汉文帝时鼂错言《守边议》云:具蔺石,布渠答。注云:渠答,铁蒺藜也。此系汉初事。《物原》以为孙武造铁蒺藜者近是。】

《梁书》:陆法和曾征蜀,及上白帝城,插标云,此下必掘得诸葛镞,掘之,得箭镞一斛。

梁僧佑《神僧传》:梁将王𬘭与陆法和守巫峡,军次白帝,法和谓人曰:“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自见之,《三国典略》自字作目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镞一斛许。”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

惠敏《高僧传》:隋时,蜀郡福缘寺释僧渊以锦水江波没溺者众,欲于南路架飞桥。昔诸葛公指二江内造七星三铁𬭚,长八九尺,迳三尺许,人号铁枪,拟打桥柱,用讫投江,须便祠祈,方可出水。渊造新桥,将行竖柱,其𬭚自然浮水,来自桥侧,及桥成,又自投水中。

《边防记》:马湖之夷,岁莫,百十为群,击铜鼓,歌舞饮酒,昼夜以为乐,其所储蓄,弗尽弗已,谓之诸葛穷夷法。建武千户所,春秋僰侯故地,汉为西南夷部,叛服不常,诸葛武侯征抚之,置铜鼓,埋镇诸山,稍就贴服。

【澍案:《世本》:巫咸作铜鼓,盖南中所制,是武侯作铜鼓,本巫咸遗意也。】

《益部谈资》:诸葛鼓乃铜铸,面广一尺七寸,高一尺八寸,边有四兽,腰束下空旁,有四耳,花文甚细,色泽如瓜皮,重二十馀斤,县于水上,用楢木槌击之,声极圆润,乃孔明禽孟获时所制。昔伐九丝城,得十馀面,今在成都府库中,一名𬭚于鼓。

《游梁杂记》:诸葛鼓乃铜铸者,其形圆,上宽而中束,下则敞口,大约如今楂斗之倒置也。面有四水兽,四周有细花文,其色不甚碧绿,击之,彭彭有声如鼓,云置水上击之,其声更巨。

《蛮司志》:万历元年,四川巡抚曾省吾荡平九丝城都蛮,俘获诸葛武侯铜鼓九十三面,择有声者六十四面以献。疏略云:“都蛮呼铜鼓曰诸葛鼓,相传以为宝器,审阿大丑等,执称:鼓有剥蚀,有声响者为上上鼓,易牛千头,次者七八百头,递有等差,藏至二三面者,即得雄视一方,僭称王号。每出劫,击鼓高山,诸蛮顷刻云集,集则椎牛数十头飨蛮,乃出劫,劫数胜,益以鼓为灵。臣等细观所铸,皆奇文异状相错蟠,仅可辨者,雕螭刻鹭,间缀虾蟆,其数皆四。缙绅父老云,诸葛制以镇蛮,若曰鼓去则蛮运终,理或然也。”

《戎司志》:铜鼓旁范八卦及四蟾蜍,状似覆盆,县而击之,下映以水,其声非钟非鼓,都掌夷相传为孔明铸者,值数十镒,次者数镒。

《夔州图经》:府江岸八陈图相对,有石鼓,世传诸葛武侯教战之鼓。

《夔州图经》:顺林驿六亭,达澧州,绝涔水,水清澈,产蠃蚌,巨者象盘,岸有诸葛遗釜二。

《交州志》:交阯服役有飞头僚子、赤裩僚子、鼻饮僚子,皆窟居巢处,好饮酒,击铜鼓。鼓初成,置庭中,招同类,来者盈门,豪富女子以金银钗击鼓,叩毕,留与主人。或云,铜鼓乃诸葛武侯征蛮钲也。

《九州要记》:邛州沈黎即诸葛武侯征羌之路也。每十里作一石楼,令鼓声相应,今夷人效之,所居悉以石为楼。

《研北杂录》:松潘、建昌诸夷所宿碉房,十家五家,垒石而上,不以左右为邻,而以上下,牛马登陟,两无猜忌,亦呼碉楼,武侯征羌时遗制也。

【澍案:《广韵》无碉字。《后汉书》:冉駹夷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馀丈,为邛笼。注云: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盖碉本作雕,后改从石耳。】

王隐《蜀记》:昔诸葛武侯南征蛮中,十里刻一石人,今黎、雟之路,尚有存者。

《述异录》:武侯初平南夷,夜闻军中多讴歌思归,遂诏众各与一砖,曰:“若辈久苦行役,欲遄返耶?枕此而卧,诘朝抵家矣。”从者果然,不用命者,终不得归。今云南管内有一城,居民皆蜀人,云即其后也。

《清夜丛谭》:孔明以巾帼遗司马懿。巾帼,女子未笄之冠,蜀中名昙笼,盖笑其坚壁不出,如闺女之藏匿也。《汉‧舆服志》云:公卿列侯夫人,绀缯帼总,是妇人以巾上覆发者,然昙笼之说,更有意义。

【澍案:《说文》有椢字,筐当也,从木,国声。徐锴曰:当者底也。《蜀史》记诸葛亮与晋宣帝对垒,亮欲挑战,遗之巾帼,以激辱之,然则椢,妆奁筐箧之属也。又案《士冠礼》注:今之未冠笄者,著卷帻,𫠆象之所生,滕薛名簂为𫠆。《续汉‧舆服志》云:剪釐蔮簪珥。注: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左右,一簪以安簂结。《集韵》有簂、帼,无蔮字,是椢簂帼蔮皆通字也。】

《华阳国志》:德阳县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有阁尉,统桑下兵民。

【澍案:《方舆胜览》:蜀于剑阁置阁尉。】

《华阳国志》:平武县,自景谷有步道迳江油、左担出涪。先主时置义守,号关尉。

高承《事物纪原》:诸葛公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其俗必杀人以其首祭,则神享为出兵。”公不从,因杂用羊豕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祀,神亦享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

【澍案:郎瑛《七修类稿》谓本蛮头,讹为馒头,非也。】

《太平广记》:诸葛公持白羽扇,指挥三军。今成都出羽扇,攒杂鸟毛为之,盖其遗制也。

《南史‧王玄谟传》:元谟领水军前锋南讨,寻除大将军、荆州刺史,副司徒建安王于赭圻,赐以诸葛亮筒油铠。

沈约《宋书》:太祖孝武以诸葛亮满袖铠铁帽赐殷孝规。御仗有诸葛公褊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

李延寿《南史‧殷孝祖传》:太祖初即位,征孝祖入朝,御仗先有诸葛亮筒袖铠冒,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上悉以赐孝祖。

【澍案:二书所说,太祖、太宗、孝祖、孝规,人既不同,满袖、筒袖、铠冒、铁帽,字复差互,未详谁是。】

《丹铅录》:井研县有掘地者,得一釜,铁色光莹,将来造饭,少倾即熟,一乡皆异.有争之者,不得,白于县令,命取看,来至堂下,失手落地,分为二,中乃夹底,心悬一符,文不可辨,旁有八分书“诸葛行锅”四字。又麻城毛柱史凤韶为予言:近日平谷县耕民得一釜,以凉水沃之,忽自沸,以之炊饭,即熟,釜下有“诸葛行锅”四字。乡民以为中有宝物,乃碎之,其复层中有“水火”二字,即前物也。异哉!世所传有划车弩、鸡鸣枕,不一而足。

唐中丞吴行鲁《建德碑》云:崇宁县,昔武侯以蜀脞脆,令邻邑翊日而市。

《蜀志》:诸葛武侯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

《水经注》:诸葛亮云:“八陈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

《中兴书目》:诸葛武侯《八陈图》一卷,后人推演其法,摹为图。今蜀中鱼复平沙上,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凡六十四聚,世传亮所制也。

《水经注》:江水东迳南乡峡,东迳永安宫,刘备终于此,诸葛受遗处也。其间平地可二十里许,江山回阔,入峡所无。城周十馀里,背山面江,颓垣四毁,荆棘成林,左右民居多垦其中。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陈图,东跨故垒,皆累细石为之。自垒南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陈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今夏水漂荡,岁月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磨灭殆尽。

《水经注‧沔水篇》:沔水东迳武侯垒南,又东迳沔阳县故城南,南对定军山,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营东即八陈图也。遗基略在,崩褫难识。

李膺《益州记》:稚子阙北五里,武侯八陈图,上城西门,中起六十四魁,八八为行,魁凡一丈,高三尺。

《玉海》:薛士龙曰:图之可见者三:一在沔阳高平旧垒。《水经》云:江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注:沔阳定军山东谷高平,是亮宿营处,营东即八陈图也。遗略在难识。一在新都之八陈乡。《元和郡县志》云:诸葛公八陈,在成都府新都县十九里。《寰宇记》云:在县外三十里弥牟镇。李膺《益州记》:稚子阙北五里,武侯八陈图,土城四门,中起六十四魁,八人为行,魁凡一丈,高三尺。一在鱼复宫南江滩水上。《寰宇记》云:夔州奉节县,本汉鱼复县,八陈图在县西南七里。《荆州图副》云: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周回一百一十八丈,中有诸葛武侯八陈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丈,广十围,历然棋布。纵横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开北巷,巷悉广五尺,澍案:一引作正中间南北巷,悉广五尺。凡六十四聚。或为人散乱,及为夏水所没,冬水退,复依然如故。

《玉海》:《成都图经》:八陈有三:在夔州者,六十有四,方陈法也。在弥牟镇者,百二十有八,当头陈法也。在棋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陈法也。

【澍案:《兴元志》:西县亦有八陈图,即八陈图凡四也。】

《梁州记》:沔城县溯汉上十五里,有诸葛武侯所镇,在汉水南,背山向水,门前垒石以为陈,水至坏其行列,水去辄复故也。

盛弘之《荆州记》:鱼复县西,累细石为垒,方可数百步,垒西聚石为八行,行聚八,聚二间相去二丈,澍按:一作行八聚,聚间相去二丈,谓之八陈图。因曰:“八陈既成,自今行师,更不覆败。”八陈及垒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桓温伐蜀,经之,以为常山蛇势。此盖意言之。

《元和郡县志》:八陈图在夔州奉节县西七里。

王存《九域志》:夔州八陈碛,自然而成,在江水之中。

  • 《荆州图副》: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周回四百一十八丈,中有诸葛孔明八陈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丈,广十围,历然棋布,纵横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开南北巷,悉广五尺,凡六十四聚。又有二十四聚作两层,在其后,皆统为十二聚。或为人散乱,及为夏水所没,冬水退,复依然如新。八陈图下东西三里,有一碛,东西一百步,南北广四十步,碛上有盐井泉五口,以木为桶。昔常取盐,即时沙壅,冬出夏没。

《玉海》: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冲虎翼握机冲陈之法,本诸葛武侯方圆牝牡冲方置车轮雁行之制。

殷芸《小说》:诸葛武侯于汉中积石作八陈图。

干宝《晋纪》:诸葛孔明于汉中积石为垒,方可数百步,四郭,又聚石为八行,相去三丈许,谓之八陈图,于今俨然,常有鼓甲之声,天阴弥响。

《周书》:后周信州,旧治白帝,陆腾徙之于八陈滩北。

《玉海》:苏氏云:自山上俯视百馀丈,凡八行,六十四蕝,上圜不见凸凹处,如日中盖影耳,及就视,皆卵石漫漫,不可辨。

《玉海》:南市一名棋盘市,武侯八陈营基也。

《图经》:夔府人重诸葛武侯,以人日倾城出八陈碛上,谓之踏碛游。妇人拾小石之可穿者,贯以采索,系于钗头,以为一岁之祥。帅府宴于碛石。

《广舆记》:八陈台在夔州府武侯庙下,下瞰八陈遗迹。夔人重侯,以人日游碛上。

《嘉话录》:王武子曾为夔州之西市,俯临江岸,沙石下有诸葛亮八陈图,箕张翼舒,鹅形鹳势,象石分布,宛然尚存。峡水大时,巴蜀雪消之际,大树十围,枯楂百丈,破硙巨石,随波塞川而下,水与岸齐,雷奔山裂,聚石为堆者,断可知也。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唯陈图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垂七八百年,淘洒推激,迨今不动。刘禹锡曰:“是诸葛公诚明一心,为玄德效死;况此法出《六韬》,是太公上智之才所构,自有此法,惟孔明行之,所以神明保持,一定而不可改也。桓温征蜀过此,以为常山陈势,遂勒铭曰:‘望古识其真,临源爱往迹。恐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

《晋书》:马隆依《八陈图》作偏箱车。

《通典》:后魏柔然犯塞。刁雍上表,采诸葛八陈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

唐独孤及《八陈图》云:黄帝受命之始,顺杀气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将,握机制胜,作为陈图。夫八宫之位正,则数不愆,神不忒,故八其陈,所以定位也。衡抗于外,轴布于内,风云附其四维,所以备物也,虎张翼以进,蛇向敌以蟠,飞龙翔鸟,上下其势,以致用也。至若疑兵以固其馀地,游军以接其后,列具将发,升后令战,弛张则二广失举,犄角则四奇皆出。天宝中有为韬钤者,得其遗制于黄帝书之外篇,裂素而图之。

杜牧之《孙子注》:数起于五而终于八。今夔州诸葛武侯以石纵横八行为方陈,奇正之出,皆生于此。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也。诸葛出斜谷,以兵少,但能正用六数。今盩厔司竹园乃有旧垒,司马懿以十万步骑不敢决战,盖深知其能也。

《玉海》:薛士龙曰:汉都肄已有孙武六十四陈。窦宪常勒八陈击匈奴。晋马隆又用八陈以复凉州。陈勰持白虎幡,以武侯遗法教五营士。是则武侯之前,既有八陈,后亦未尝亡也。今有马隆《握骑图赞》。其传起于风后。严从曰:武侯所习,风后《五图》也。桓温云:是常山蛇势,徒妄言耳。常山蛇者,法出《孙子》,谓之率然,盖高直陈也。

《太白阴经》:天陈居干,为天门。地陈居坤,为地门。风陈居巽,为风门。云陈居坎,为云门。飞龙居震,为飞龙门。武翼居兑,为武翼门。鸟翔居离,为鸟翔门。蛇蟠居艮,为蛇蟠门。天地风云为四正门,龙虎鸟蛇为四奇门。乾坤艮巽为四阖门,坎离震兑为四开门。李靖《问对》:太宗曰:“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斯八陈何义也?”靖曰:“传之者误也。古人秘藏此法,故诡称八名耳。八陈本一也,分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幡名;龙虎鸟蛇者,本乎队伍之别。后世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李靖《问对》:太宗曰:“卿所制六花陈法出何术?”靖对曰:“臣所本诸葛亮八陈法也。大陈包小陈,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内环一作画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太宗问:“内圆外方,何谓也?”靖曰:“方生于正,圆生于奇。方所以规其步,圆所以缀其旋。是以步数定于地,行缀定于天。步定所以缀其旋,是以步处定于地,行缀定于天。步定缀齐则变化不乱。八陈为六,武侯之旧法焉。”太宗曰:“卿六花陈画地几何?”曰:“大阅,地方千二百步者,其义:升陈各占地四百步,分为东西两厢,云地一千二百步,为教战之所。臣尝教士三万,每陈五千人,以其一为营法,五为方圆曲直锐之形,每陈五变,凡二十五变而止。”

李靖《问对》:太宗问曰:“陈数有九,中心零者,大将握之,四面八向,皆取准焉。陈间容陈,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数起于五,而终于八,何谓也?”靖曰:“诸葛亮以石纵横布为八行方陈之法,即此图也。”

《通典》:李靖《问对》:靖曰:“臣前进黄帝、太公二陈图,并《司马法》、诸葛奇正之法,此已精悉。”

风后《握奇经》:八陈,四为正,四为奇,馀奇为握奇,或总称之。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衡,地有轴。天地前后有冲,风附于天,云附于地。衡有重列,各四队,前后之冲各二一作四队。风居四维,故以圆。轴单列各三队,前后之冲各三队。云居四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居中间,总为八陈。陈讫,游军从后蹑敌,或惊其左,或惊其右,听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之前冲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义也:虎居于中,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天地之后冲为飞龙,云为鸟翔,突击之义也。龙居其中,张翼以进;鸟掖两端,向敌而翔以应之。虚实二垒,一作三军皆逐天文气候向背,山川利害,随时而行,以正合,以奇胜。天地以下,八重以列。或曰:握机望敌,即引其后,以犄角前列不动,而前列先进以次之。或合而为一,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

《太白阴经》:黄帝设八陈之形:车厢铜,一作同当金也。车工一无工字中,黄土也。乌云鸟翔,火也。折冲,木也。龙腾却月,水也。雁行鹅鹳,天也。车轮,地也。飞翼浮蛆,一作沮风也。

《路史》注:八陈古有,汉以十月会营士为八陈,是也。世以为出诸葛孔明,不然。孔明八陈,本一陈也,盖出黄帝邱井之法。井分四道,八家处之。陈分八面,大将军处其中而握奇焉。一军万二千五百人,八千七百五十为正陈,三千七百五十为奇兵。陈间容陈,队间容队。李卫公变为六花陈,今出军亦遗法也。李靖曰:“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幡名,龙虎鸟蛇本乎队伍,古人秘之,设此八名耳。”

章怀太子《后汉书注》云:古有八陈,诸葛亮法之。

《魏略》:司马懿案行营垒,叹曰:“天下奇才也。”

《蜀志》亮本传: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陈寿曰:“亮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

陶宏景《刀剑录》:蜀主刘玄德尝令蒲玄元造刀五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