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谨斋集/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世系图 谨斋集
卷一
作者:安轴
1910年
卷二

[编辑]

古者置官采诗,非取其𫄨章绘句而已,欲以观其美刺而为之劝诫也。当之学士存抚江陵道,集其所为诗若文,名之曰《关东瓦注》,吟哢风月,摹写物像,固亦无让于前人矣。其感愤之作关乎风俗之得失、生民之休戚者,十篇而九,读之使人惨然。呜呼!孰能诵之吾君之前乎?

前政堂文学李齐贤序。

[编辑]

天历三年五月,受江陵道存抚使之命。是月三十日,发松京宿白岭驿,夜半雨作有怀[编辑]

读书求道竟无成,自愧明时有此行。但尽迂疏施实学,敢将崖异盗虚名?民生涂炭知难救,国病膏肓念可惊。耿耿枕前眠未稳,卧闻山雨注深更。

铁岭庚寅年,合□□自双城来入我□,本国遣兵□□。此主将不能守,闻风弃垒而走。故□□而入□□□□□驱掠人物。[编辑]

乾坤设险竟何功?小贼驱民扫地空。谁使兵权归竖子?至今遗堞起悲风。

六月三日,入铁岭关和州[编辑]

路入关门眼暂开,红旗黑槊共徘徊。忽惊职是忧民寄,还愧身无济世才。烟火里闾多索寞,草莱城堑久摧颓。可怜聚散边乡吏,犹具衣冠礼往来。

和州本营诗韵[编辑]

万叠山围四望中,东溟隔岸水浮空。龙争古垒黄楡月,鸦噪遗墟老树风。怀土重迁怜噍类,弃城谋变说奸雄。当时谁握筹边策?惆怅无人衣一戎。

襄州公馆诗韵[编辑]

名途信步不图前,来往斯楼已二年。覆槛竹丛分爽气,荫门榕树撼苍烟。历观民业忧吾国,虚负君恩愧彼天。计拙未能兴利路,若为溪壑涌金泉?

安昌驿许正言诗韵[编辑]

海上青霞紫雾间,揖仙东望问三山。倚栏人未须臾驻,万古千秋物自闲。

兴富驿亭诗韵[编辑]

千畦禾黍舞风前,喜见农家大有年。久倚阴轩清爽足,水禽飞过小溪烟。

三陟西楼八咏[编辑]

竹藏古寺[编辑]

修篁岁久尽成围,手种居僧今已非。禅榻、茶轩深不见,穿林翠羽独知归。

岩控清潭[编辑]

流川为陆陆为川,有底清潭独不然?看取奔滩停滀处,奇岩削立重难迁。

依山村舍[编辑]

傍山烟火占孤村,竹下红桃卧守门。力穑田夫皆惜日,戴星服役返乘昏。

卧水木桥[编辑]

一木摇摇跨石滩,望来惟恐蹈波澜。居民足与心曾熟,如过平途不细看。

牛背牧童[编辑]

仰空吹笛快轩眉,牛背身无掩胫衣。家在山前陂陇隔,雨天行趁暮鸦归。

垄头馌妇[编辑]

妇具农飧自废飧,晓来心在夏畦间。垄头日午催行迈,饷了田夫信步还。

临流数鱼[编辑]

楼下清潭窟穴空,游鱼育卵粟排红。莘莘众尾知多少,前数无穷后亦同。

隔墙呼僧[编辑]

耸壑郡楼临水府,隔墙禅舍倚岩丛。爱僧真趣无人会,十里茶烟飏竹风。

平海公馆后亭诗韵[编辑]

公馆多幽郁,褰衣上后亭。疏帘风燕舞,高树露蝉声。地古村容老,天低水面平。溪山皆旧眼,记我去年行。

次韵张秀才见赠[编辑]

昨日城西四顾行,桑麻深处望烟光。停骖谓有隐君子,此是先生避世堂。

咏梅[编辑]

关东处处赏江梅,爱此新枝最后开。风雨人间春扫地,出尘仙艶映妆台。

仙游潭[编辑]

潭上风烟画淡浓,欣然似与故人逢。也应嗔我匆匆过,却恐重来不见容。

谩成[编辑]

碧海、青山画不如,事稀端合置迂疏。午窗睡足吏人散,读尽巾箱数卷书。

次韵许正言见寄[编辑]

灯前偶读《北山移》,自愧归休已太迟。俗薄何人遵我教?弊深无计救今时。处身道可贫无谄,到口言当逊莫违。惟子与吾交契厚,相规岂合各从宜?

大雨叹和州[编辑]

二气失调燮,群龙未安蛰。阴怒发玄机,悬空雨势急。暴流涨南川,浩浩没原隰。水溢雨不止,皆言及井邑。惟恐卷人家,更忧伤谷粒。顾余牧一方,此咎其谁执?诚微不动天,起坐徒悒悒。愿天罪我躬,哀听生民泣。

和州始见二毛有感[编辑]

壮健光阴梦里经,百年身世亦堪惊。忙多闲小青山远,谬算狂谋白发生。沐罢尘冠渐羞涩,晓来菱鉴太分明。自知贵贱难逃事,有底未禁悲感情?

齿痛[编辑]

壮岁气益增,晚年病交会。血脉衰于中,齿发老于外。毛发不觉痛,虽白尚无害。牙齿热以摇,酸痛极刀刽。饭麤啜糜粥,肉硬啖鱼脍。渐见脱以虚,唇亦不能盖。还童药未成,叹息无可奈。谓言少年子,莫恃如编贝。

秋夜[编辑]

秋声动林木,夜坐心凄凄。烟空淡而杳,露瓦泫以凄。因念远游子,路永东复西。家人耿无寐,翦衣在深闺。衣成无使寄,掩袂空悲啼。又念力田夫,挥汗病夏畦。农功既云毕,四野禾头低。一饱已可望,欢笑对丑妻。人生贵适意,何用事乖睽?贵贱虽异轨,终归理亦齐。更残灯烬落,月下闻寒鸡。

参叹参贡多弊故云[编辑]

神农著书论草名,草中罗参药最精。一根三枝开五叶,理人神效难具评。年年贡献圣天子,药局老医皆叹惊。船车商沽竞求买,转卖远方价不轻。从此官家利其利,岁收编民有期程。物之贵者本自贵,非如凡草贱生成。方民采掘遍山谷,千搜万索得一茎。何曾计日足铢两?农衣弊尽披蓁荆。是时秋禾卧风雨,畏吏督纳忘私营。归来对妻苦悲泣,已有弃土流亡情。乾坤生物赋药性,本以至仁济群生。生民一病出于药,理药之药其谁行?有能移根种远方,括根无种非所争。吾民宁作至愚民,不须益智多聪明。

国岛幷序[编辑]

岛在和州押戎县之东大海中,去岸十馀里,望之秃峯兀然无所见。余自和州南行,望而过焉。厥后闻风涛险阻,不欲往观,自南还和州和州金君郊迎于押戎县,劝余访是岛。余实以意告,金君曰:“岛既在海中,海常多风,游者多欲观而不得往。今幸风日晴好,平波镜静。此天赐也,盍往观乎?”请之恳恳,余固从之。因乘小舟,至岛而周览,岛无异物可赏,但条石围岛栉立耳。石之状如丛石亭差高而多其数。岛南有洞,石之根断者出水而平列,可坐十馀人。若先观丛石亭,则不观是岛可也。余既至而悔,又恐风浪起促,回舟到岸而后身心安焉。然好事者皆曰“关东形胜,国岛为最”,使游赏者具舟楫,载酒飧妓乐,而妨农害民,一方苦之。因作长句六韵诗一篇,以为后来者之诫。

仙岛遥疑驾六鳌,茫茫去路隔云涛。浮空一朵孤峯兀,插海千条怪石高。望断身嗟无鸟翼,涉来命恐等鸿毛。满矶苔上散轻策,打岸风前掀小舠。摇棹疲民流热汗,具筵贫邑沥残膏。若为添作东溟水,没尽奇观免此劳?

和州鹰坊人罗鹰示余[编辑]

俊猛精神外跃如,电明双眼在秋虚。寸机坐得冥冥翼,可畏人心巧有馀。

葡萄酒和州隐者持以劝余[编辑]

斗酒千金足市恩,古人曾献贵人门。山翁痴拙无机巧,虚食凉州老一村。

松鱼[编辑]

泼泼如飞气力多,悬流十尺可跳过。嗟哉知进不知退,永失沧溟万里波。

松菌[编辑]

秋凉杖履步松间,手摘尝新气味闲。粱肉官家香已损,望云投箸愧青山。

王昭君[编辑]

君王晓开黄金阙,毡车辚辚北使发。明妃含泪出椒房,有意春风吹鬓发。山、塞渐茫茫,逆耳悲笳秋夜长。可怜穹庐一眉月,曾照台前宫样妆。将身已与胡儿老,惟恐红颜凋不早。琵琶弦中不尽情,冢上年年见青草。

梦见西掖同舍诸贤[编辑]

一辞西掖傍东溟,过几楼台几驿亭?宿志已偿山水窟,高吟还忆牧丹屏。别来无信颜虽赩,梦里相逢眼尚青。何日朝天参枕上,共倾宣酝醉还醒?

范丞相《麦舟图》二首[编辑]

大义深仁作相公,能轻重利恤人穷。父知子贵非先见,只为渠心与我同。

异气当从大义求,虎生三日便窥牛。曼卿一得无心惠,天下民皆饱麦舟。

伯颜丞相访文正公义田宅图[编辑]

弓马南回过古村,前贤遗泽至今存。战功岂独彊兵力?能访田庐义子孙。

竹岛二首○幷序[编辑]

戊午年兵乱,朔方十二城入保是岛。时大将军慎执平为知兵马使,都兵马录事全谅为参谋。城中乏食,全谅议发粟赈给。执平持其议不从,城中人多有怨怒者。有吏赵晖卓正二人素蓄异志,乘众怒谋乱,因逾城引敌入,杀知兵马使幷十二城守令、凡民不从反者皆杀之,驱掠民物投于彼。由是诸城皆败,全谅以议赈给故免。后收执潜逃归国者,合处登州古地。而和州诸城池没失者,今皆不复云。

邻境兵尘犯塞垣,朔方民物此来奔。元戎自失怀绥策,奸吏因成乱败根。三户子孙谁雪耻?百年骸骨尚含冤。行人为问当时事,古老伤心不忍言。

储粟屯膏岂远图?阻饥民命在须臾。若分甘苦尽仁惠,虽死人无怨及吾。

元帅台幷序[编辑]

和州鹤浦县之东有湖环七八里。湖中有小岛,岛上有台。昔知兵马使尝游是台,方民称知兵马使为元帅,故名其台云。

沧海支流作镜湖,青峯四拥水平铺。中藏别岛非尘土,上有高台作画图。日映波心跳尺鲤,雨晴沙觜戏双凫。百年前辈风流散,惟有长松老不枯。

洞山县观澜亭诗韵[编辑]

民间百物入侯门,山水千年属一村。别岛隔云横缥缈,片帆和月落黄昏。鸿飞冥路弋何慕?鲸吸沧波舟可呑。雨过新亭推未去,吏人迎拜是阳尊。

九月十三日,因迎香使,北行途中即事[编辑]

天香络绎降丹霄,候吏邮民望使轺。夜听先声离古馆,晓牵残梦过长桥。雨晴海峤归云懒,风乱山蹊落叶骄。南去北来身已老,旧盟鱼鸟苦相招。

丛石亭诗韵[编辑]

千条怪石成奇峯,苍崖烟霏水墨浓。鲸涛起海雪霜涨,蜃气浮空楼阁重。糢糊字没太古碣,瘿瘦根蟠何代松?矶边箬笠坐相揖,月下羽衣招可逢。怅望仙徒已雨散,厌看俗子如云从。若为亭前伴鸥鹭,扫却人间尘土踪?

亭在通州北二十许里,有横峯㟮然闯海者是也。峯之悬岸条石,栉立如方柱,石周方各尺许,高可五六丈。方直平正如以绳墨削立,无大小之异。又去岸十馀尺有四石柱,离立水中,称为四仙峯。皆以条石为体,合数十条为一峯。峯上有矮松一株,根干老蹙,不知年纪。自四峯小北,而石状又变,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欹或横,或积或散,实皆奇怪异常。此非巧匠锤琢之功,盖天地剖判之始,元气所钟者也。其赋状之巧,若是之异,吁可怪也,其所以名丛石者得之。昔罗代四仙常游是亭,而其徒立碣石志之。石犹存而字剜,不可识。

余乘小舟,绕峯遍览,以谓:“玆石之奇怪,实天下所无,而亭之所独有也。”或者曰:“子未曾遍览天下,焉知天下无此石乎?”余曰:“凡四方山经地志记者穷天下之物而载之,未闻有石之如是者。凡古之奇屏宝障,画者穷天下之物而摹之,未见有石之如是也。按此则余虽未曾遍览天下,亦可以坐知之也。”或者然之。夫斯亭虽万物俱备,然山水之美、风烟鱼鸟之类,东海之滨尺地寸步,无处不然,岂斯亭之所独专哉?惟石之奇怪,乃亭之所独有也,而记斯亭者,未有特称玆石,而与山水间众物泛论。余窃怪焉,故特评之如此。

丛石亭宴使臣有作[编辑]

仙峯在海滨,观览奇且壮。倚栏四回顾,长天接烟浪。条石列水中,丛立多异状。如绳墨削成,元气为良匠。罗代四仙徒,簪履游亭上。当时碣犹存,摩挲空怅望。嘉言遍四方,使宾竞来访。傍邑惯送迎,奔走移供帐。亭下吏呀咻,樽前仙妓唱。民今失农业,妻子不能养。斗蓄已殚空,一宴胜仇饷。何人写作图,持献君与相?

穿岛幷序[编辑]

岛在歙谷县南,去县十五里。岛有石,国岛丛石之支裔也。人所寻翫者,盖穿其腹耳。

小岛出洪波,横穿作通穴。南北水互连,相激碎飞雪。满岛石状奇,条条均削截。横卧若积筹,倒垂如裹铁。长者束而立,短者散以列。阴崖或成洼,惊浪常舂啮。穴中少广平,坐席无地设。苔石滑而侧,腥润不清洁。海风忽打头,须臾心不悦。望岸促行舟,舟人力鼓枻。行行白沙渚,始喜免鱼鳖。以岛比丛石,奚止十倍劣?观彼此可遗,悔余信人说。使宾远闻名,来往无时节。岂惟舟楫劳?亦浚民膏血。霹雳不摧残,此害何时绝?

国岛丛石穿岛三诗终之意一同此,余志所归不敢不然。

金幱窟幷序[编辑]

通州南郊,有秃峯穹隆而东临大海。峯之悬崖有窟,广可七八尺,深可十馀步,仰而两壁互合,俯而水深不测。窟既深而水气浸渍,故常幽暗淋漓,有风则惊涛汹涌,不可到。相传云“窟是观音真身常住处,人有至诚归心,则真身现于岩石而青鸟飞来,以此灵之”。余乘小舟到窟,是日幸风浪静息,深入窟中,细观其状。窟之隩,石壁高三尺许,石纹黄而烂斑,如浮屠所谓袈裟之金幱,无面目肩臂体相。人见此以为观音真身现于石。下有石磊嵬而其色微青者,人以此为莲台。噫!此果是观音真身耶?若曰石纹如佛服故尊敬则可矣,以此为观音真身,则余未之信也。余到窟之日,有青鸟飞入窟中。舟人云:“此,海鸟也。”此果是观音之应耶?余观是窟而既有是心,宁有青鸟之应乎?若是鸟果为观音之应,余之是心真合观音,而世人之以石纹为观音者惑矣。因作四韵诗一篇,归之正云。

海上苍崖窟穴深,人传常住是观音。飞翔鸟翼青如锦,出没岩纹色似金。见此皆言真圣现,至今虚使众痴寻。欲参水月庄严相,回照明明本分心。

登州古城怀古[编辑]

暮天怀古立城头,赤叶黄花满眼秋。不觉萧墙藏近祸,惟凭海岛作深谋。百年丘陇无情草,十里风烟有信鸥。遥望朔方空叹息,一声羌笛使人愁。

高城道中小歇[编辑]

倦游南北路茫茫,来往如梭有底忙?翠麓断时看佛塔,横峯高处踞胡床。老鸦村树秋烟淡,瘦马河堤暮草黄。弊郡残民诚可悯,一年生理失农桑。

金刚山[编辑]

骨立峯峦剑戟明,居僧斋罢坐无营。如何山下生民类,瞻望时时蹙頞行?

尹代言[编辑]

年方列宿掌文衡,东国儒林罕有荣。入彀英才皆俊逸,察毫精鉴独分明。堂亲未老称觞寿,座主俱存拥笏迎。我与相公缘更厚,白眉家弟作门生。

用前韵献尹政丞[编辑]

三韩德业是阿衡,两代偏承绝代荣。黄阁已和金鼎味,锦䙀曾养宝珠明。森森王笋盈门立,济济簪裾满路迎。使外未能参庆席,顾余遗恨在平生。

益斋相国诗幷序[编辑]

再拜。今月日有书生自松京至,言:“相国门生尹代言掌成均试,以诗赋取士,上临轩唱榜。明日尹公引门生,迎公于私第。公又引门生,迎公之座主、尊岳公永嘉府院君悦轩老相国,同赴庆筵。三韩耸睹,以稀有为美谈。”闻而嘉叹,心自语曰:“自古科举已来,文儒见门生门下者有之,然皆在晚景悬车之后。今相国尊齿方盛,衮职始归而见此盛事,岂不万万于古者哉?”恭惟尊岳公府院君、悦轩相国,俱以三韩三达尊,坐享尊安,而眼见门生门下生之又领门生,实古今之所无。古人所云“门生门下见门生”者,不复贵矣。相国功名之日既长,不待悬车,复见门生门下生之领门生,决无疑也。今词臣之秉笔馆阁者,皆不世之才,想歌咏盛美,雄词雅颂溢乎眼底矣。仆虽备词臣之数,以不才远在海陬,不获齿于庆席。宜自揣才分,甘领簿书,无以望制作者也。然于相国,辱知最厚,游于门下者久矣,不忍缄默,谨课成长句四韵云。

文闱发策得英才,掌试传芳寿宴开。白雪清歌和宝瑟,紫霞灵液满金杯。门生自领门生到,座主亲迎座主来。多贺相公连喜庆,二郞当作桂林魁。

至顺元年十月始八日,承王命赴京,发和州马上偶作[编辑]

晨昏恋主贡忠诚,更有思家骨肉情。山水关东虽信美,出城西笑马蹄轻。

是日过孤山驿[编辑]

破驿依山麓,居民势可怜。薄田荒不种,逋户索无烟。吏酷豺当路,宾多马困鞭。何时回太古,饱食得安眠?

是日过铁岭[编辑]

巨岭横空半,东西路此分。登高笑前将,负险怯孤军。绝涧冰和雪,危峯石戴云。无人修古垒,天下但崇文。

宿银溪驿[编辑]

马首前途熟,归来已再经。天寒积雪白,夜永一灯青。暗室闻饥鼠,疏帘见小星。溪名如有实,岂得属邮亭?

九日过多林驿[编辑]

冒晓寻山驿,茅茨傍水浔。负暄鲐背曲,伏枥马疮深。度崄腰如束,凌寒口似噤。朝晖犹未上,炉火直千金。

松涧驿[编辑]

一区幽涧隘,双岭拥嵯峨。墙北狐狸走,门前雉兔过。地硗秋获少,洞密暮寒多。闻说渠生理,踟蹰独自嗟。

十日宿林丹驿[编辑]

黄昏投古馆,数户闭柴扉。隔岸人犹语,栖林鸟已稀。幽窗多郁气,暖堗挫寒威。年俭困供亿,宁教妻子肥?

枫林驿[编辑]

望烟知有驿,老吏出迎忙。马困溪山远,人稀草树荒。饥鼯缘坏壁,飞雪洒虚堂。王事随吾后,迟留已夕阳。时有京使持符役故云

宿龙潭驿[编辑]

寄宿茅茨下,霜浓洌气严。困来伸病脚,危坐撚疏髯。屋老尘栖壁,窗明月挂檐。心忙眠未稳,斗觉夜猒猒。

十一日过王溪驿[编辑]

吏引缘溪路,平田桑柘疏。林间逢猛犬,冰底见纤鱼。门有轮蹄困,家无䃫石储。伤时空仰屋,寒日照荒墟。

澄波渡[编辑]

古渡舟如叶,天寒波更澄。崩崖悬丑石,断岸积层冰。浪鸟近堪枻,游鱼深莫罾。篙师敢轻浅?手有济人能。

宿白岭驿[编辑]

归路天容惨,冻云增暮寒。眼明看传舍,身倦卸征鞍。乔木藏烟坞,青松立雪峦。倚窗瞻鹄岭,苍翠出云端。

桃源驿[编辑]

小亭临大道,遥望是桃源。风雪满深巷,草莱埋坏垣。谁将此山驿,轻比古仙村?百岁兴亡里,居民半不存。

除夜[编辑]

灯残古馆转幽幽,客路难堪岁暮愁。梦罢明朝年五十,夜深高卧数更筹。

元日[编辑]

人多先我飮屠苏,已觉衰迟负壮图。岁岁卖痴痴不尽,犹将古我到今吾。

通州客舍诗韵[编辑]

倚栏东望海连天,乔木村容不记年。鹤路迢迢仙岛外,鲸波浩浩钓台前。强呑弱吐归樵话,异迹、奇观载史篇。坐对遗民问兴废,夕阳渔笛隔风烟。

海棠[编辑]

海棠花发白沙堤,红艶纷纷没马蹄。时复行间六七里,忽闻枝上鹧鸪啼。

灌木驿[编辑]

彤云赤日火锁空,傍岸团茅在眼中。珍重成林百年树,坐来分我一襟风。

永郞浦泛舟[编辑]

平湖镜面澄,沧波凝不流。兰舟纵所如,泛泛随轻鸥。浩然发清兴,溯洄入深幽。丹崖抱苍石,玉洞藏琼洲。循山泊松下,空翠凉生秋。荷叶净如洗,莼丝滑且柔。向晚欲回棹,风烟千古愁。古仙若可作,于此从之游。

云岩县[编辑]

鞍马长途困热忙,解衣亭上快风凉。俭年民事知谁恤?喜见山田麦半黄。

次韵寄题张秀才幽居[编辑]

胜地千金不易求,山禽野鹤混沙鸥。若为卜筑沧波上,同把渔竿万事休?

五月二十五日,自和州南行,中途遇雨,马上有作[编辑]

海天云黑遍微茫,吹面斜风送雨忙。山路黄泥深滑滑,野田寒水涨泱泱。湿装束缚困难动,暑气熏蒸眠欲僵。行近村桥惊短梦,钓鱼人语隔鹙梁。

是日阻雨留宿歙谷[编辑]

困卧风轩万事轻,一成幽梦到天明。满阶新竹应嗔我,不听灯前疏雨声。

歙谷客馆诗韵[编辑]

栽种成阴竹木兼,孙枝稚笋日新添。事稀庭院吏人散,坐见蜘蛛网雨檐。

阻雨留通州,雨晴向高城,有作赠太守[编辑]

萧条弊邑雨留人,对食时时愧吏民。晓起云容皆脱坏,日升天气忽清新。坐知芒刺在吾背,旋喜羽毛生此身。为嘱同心贤太守,一年农课莫因循。

是日马上即事[编辑]

积雨难堪闷闷愁,喜看晴日出云头。自然行处得佳景,可是良辰兼胜游。草野晚花香澹澹,稻畦新叶绿油油。道傍闻说老农话,今岁应逢大有秋。

瓮迁[编辑]

峻岩临海作悬崖,栈道缘空望欲迷。俯瞰狂澜深莫尺,仰攀危磴滑难梯。行人匍匐投双手,羸马凌兢跼四蹄。叱驭王公犹畏慎,解飞汉士亦颠跻。险㠊岂与井陉比?要害应将函谷齐。闻道贼军曾过此,愧无良将一丸泥。

高城客馆诗韵[编辑]

海峤昏阴卷,村墟霁景明。晚凉浮几席,空翠落檐楹。雪里苔岩瘦,风前麦垄平。屡经凋弊邑,无术济民生。

三日浦幷序[编辑]

浦在高城北七八里,外有重峯叠嶂合抱,而内有三十六峯周列,洞壑清幽,松石奇古。中有小岛,苍石盘陀,昔四仙游此而三日不还,故得是名。水南又有小峯,峯上有石龛安石弥勒像。峯之北崖石面,有丹书六字“永郞徒南石行”云。小岛古无亭,存抚使朴公构亭于其上,景致最佳。益斋相国作记云。

仙境藏洞中,琉璃水溶溶。团栾小蓬岛,出水如芙蓉。飞亭鸟斯革,金碧混玲珑。凭栏四回眄,三十六奇峯。石佛在石龛,万古苍苔封。仙人驾黄鹤,峨洋千万重。断碣没沙际,丹书留笔踪。乘舟挹清芬,簪履无由从。娟娟水中月,落落石上松。嗟余生苦晚,满目愁云浓。

又次三日浦诗韵[编辑]

海上金鳌头戴瀛,珠宫此日入门屏。兰舟泊近丹书洞,绿雾轻飞瑶草汀。

二十九日马上即事[编辑]

水旱相仍值岁荒,推挤未去久遑遑。力微任重今方困,北去南来太似忙。鹭立碧池荷背侧,燕飞黄垄麦头昂。新晴尚有薄阴在,疏雨过山生晚凉。

次韵杆城客馆诗[编辑]

重冈四拥地幽幽,岁久松鳞百尺修。官道树深风满院,海门霞霁水明楼。雨蓑渔艇平生约,尘袂征鞍早晚休。若赐城南镜湖月,旧居何必恋吾州?

白鸥[编辑]

矰弋元非为汝施,沧波万里尚惊疑。回看今世功名路,无地安然可立锥。

清涧驿万景台许献纳诗韵二首[编辑]

海边苍石叠成台,万景云奔入眼来。一叶渔舟向何处?信风轻漾似浮杯。

何代高贤旧钓台?坐看鱼鸟去还来。可怜虚弃邮亭路,登赏无人举酒杯。

盐户[编辑]

吾闻古圣人,饔飧而理国。生民但耕凿,岂曾知帝力?后世利门开,能臣争献策。榷盐起何时?历代沿不革。本国法最严,岁课逾稼穑。自我出关东,傍海亲督役。陋居如楣庐,蓬门不挂席。老翁率子孙,寸刻不休息。洌寒汲沧溟,负重肩背赤。酷热烧烟煤,熏煮眉目黑。门前十车柴,不能供一夕。日煎百斛水,未能盈一石。若不及期程,毒吏来怒责。输官委如山,转卖为布帛。君王重功臣,赏赐不屯惜。一人身上衣,万民苦深积。哀哉彼盐户,破衣不掩脊。所以困难堪,逋逃晦形迹。若为东海波,凝作雪山白,官家恣取用,与民俱有益?不然恤尔生,时时霈慈泽。念此驻行骖,君门九重隔。

奉答末山堂头惠朱李[编辑]

异果堆盘色味鲜,清香馥馥噀炎天。细看不是人间种,拟食还丹学地仙。

六月十三日真珠南江泛舟[编辑]

小艇泛横江,雨馀波净渌。投篙溯东流,阴崖邃且曲。蒯缆系苍藤,坐石濯我足。石罅寒泉生,泠泠泻冰玉。有客静弹琴,松风满山谷。晚来棹中流,歌笑往而复。此乐人间无,眠来伴鸥宿。乘舟下南滩,清露泣疏竹。

六月十七日三陟西楼夜坐[编辑]

夜色虚明水气清,登楼俯槛听江声。兀然忘我无人见,风露满空山月生。

翠云亭[编辑]

城南新构一层楼,栽种成阴地转幽。午日烧空红不漏,夏阴笼槛翠如流。故人远在谁同赏?驲骑催行为少留。旧眼稚松今已壮,登临感念昔年游。

越松亭诗韵[编辑]

事去人非水自东,千金遗种在亭松。女萝情合胶难解,弟竹心亲粟可舂。有底仙郞同煮鹤?莫令樵父学屠龙。二毛重到曾游地,却羡苍苍昔日容。

寄题丹阳北楼诗幷序[编辑]

饱膏粱之食者,无适口之味;饫《咸》、《韶》之乐者,无盈耳之音。类此而推之则人之于天下之物,心之所乐、目之所翫莫不皆然。余自关东游览以后,楼台山水之美极矣,心自度之,以为自今以往,凡四方所称奇胜之地,必无容目者也。余到箕城,人有称丹阳北楼之美者。余心所度者如彼,而未之信也。今年夏四月,自箕城归觐桑乡,道于丹阳,历访所谓北楼者,其奇观胜致皆可贪翫,而与关东异者寡矣。私怪而观其形势,盖丹阳关东之尾而境相接也,其山水之美溢乎关东,若将奔突于南,而丹阳勒止之。故其气势雄盘壮畜于斯,而不敢过尔。自是以南,虽有漏脱者,皆支流馀裔而不足观也。彼人之未游关东者,以斯楼为南州之最,不为过也。南有观鱼台。余之二十年前所尝游,时日已久,未遑寻访,登楼顾望而彷徨不忍去也。有乡先生劝余留诗,既领其请,因匆匆未暇就也。厥后数月,未尝一日斯楼忘也。今六月,又到箕城,思欲再登斯楼而不可得,因寄题长句四韵诗。楼,丹阳守故朝隐所营也。

万松交峙翠阴浮,缥缈新楼压渡头。激石浪喷千丈雪,洒帘风送一襟秋。自嫌尘土随征马,空羡烟霏满钓舟。我识观鱼台下路,绿蓑何日共临流?

平海望槎亭[编辑]

金碧浮空映水阴,登临一望洒尘襟。雨晴绿树黄鹂语,风软沧波白鸟心。八月仙槎通上汉,百年渔店隔前林。峨洋万古人无眼,秘蓄天悭直待今。

邑南旧无楼,存抚使朴公始起楼故云。

次韵题南同年书楼[编辑]

养性逍遥学,梦魂终不到槐堂。为民读史功曾熟,尚有葵心向太阳。

七月一日自蔚珍三陟路上遇雨[编辑]

马头贪赏好风烟,沙渚徐驱懒下鞭。出海远山明复暗,满空疏雨止还连。不嫌霑湿行泥路,却喜凄凉洗热天。时见渔舟雪鬓叟,绿蓑衣底枕肱眠。

旌善公馆赵元帅诗韵[编辑]

峻坂萦回叱驭行,桑麻十里是荒城。不毛石齿圭田小,侧足山腰线路横。听雨更添为客恨,望云难禁恋亲情。风岩水穴非人世,洗尽尘痕骨已清。吾乡隔岭,不得觐母故云。

旌善板上韵[编辑]

雨馀江涨滞残乡,民事民情问细详。隐士耦耕疑桀溺,散仙来过是庚桑。地高霜早秋禾短,洞密阴深夏木长。一代后生多俊秀,百年遗俗尚循良。山村豚饱非晨飮,邻舍鸡肥无日攘。太守不须开宴乐,我因慵病眩临觞。

母山崔大贤[编辑]

平生所学是纲常,傲世心高鱼稻乡。下视荣名如弊屣,肯将韦带换金章?

临瀛公馆东轩诗韵[编辑]

宦游湖海感流年,恩薄谁言有二天?秋院虚凉归燕后,暮山平远断鸦边。织机深巷三更火,渔艇沧波万古烟。镜浦松亭容我住,不须蓬岛更求仙。

寒松亭[编辑]

四仙曾会此,客似孟尝门。珠履云无迹,苍官火不存。寻真思翠密,怀古立黄昏。惟有煎茶井,依然在石根。松近为山火所烧故云

别母[编辑]

暮逢朝别未留连,母子相持泪似泉。养志光阴今渐短,不知何日报恩怜。

太白山[编辑]

直过长空入紫烟,始知登了最高巓。一丸白日低头上,四面群山落眼前。身逐飞云疑驾鹤,路悬危磴似梯天。雨馀万壑奔流涨,愁度萦回五十川

七月雨中发江陵府二首[编辑]

才疏无术救斯民,众责纷纷在此身。解负今朝归意迫,雨师那得少留人?

二载劬劳但为民,岂曾求媚自谋身?寒松片月知吾意,时逐征鞍远送人。

襄州通州太守[编辑]

朝天路上肯迟留?二载关东已倦游。元帅台前湖月满,与君寒夜泛兰舟。

八月始四日北行泛永郞湖[编辑]

暮云半卷山如画,秋雨新晴水自波。此地重来难可必,更闻船上一声歌。

奉答通州太守赠别诗[编辑]

关东二载镇军营,未把恩怜慰物情。回谢江湖钓台月,他年寻我白鸥盟。

再游三日浦次板上诗[编辑]

亭上奇观似画成,恍疑凡骨入三清。双双白鹭和烟静,六六奇峯照水明。甲乙难寻碑篆迹,宫商已变棹歌声。惟馀石面丹书在,谁解仙郞万古情?

和州伏见批目,寄献质斋尹大叔相国元凯[编辑]

廊庙经纶系一身,德高山斗老儒臣。满门子侄承馀庆,同日迁官六七人。

尹侍中[编辑]

明主忧时起大贤,再魁黄阁尚中年。虽当一饭宁忘国?涂炭苍生望息肩。

金七宰[编辑]

贤相来从畎亩中,三韩拭目仰清风。我今燕贺区区意,但为苍生不为公。

李政堂[编辑]

相国高怀慕谢安,华堂气味似东山。今朝复为苍生起,三尺琴闲自不闲。

八月将赴京,又有旨仍行秋祭,南行路上有作[编辑]

鞍马关东路,秋黄再入槐。吏民嫌拙政,山水猒凡才。昨已推相送,今胡去又回?多惭见沙鸟,虚过钓鱼台。

镜浦泛舟[编辑]

雨晴秋气满江城,来泛扁舟放野情。地入壶中尘不到,人游镜里画难成。烟波白鸟时时过,沙路青驴缓缓行。为报长年休疾棹,待看孤月夜深明。

夜坐闻鸿[编辑]

月落寒空霜露清,云间孤雁两三声。秋风湖海倦游客,半夜思乡心不平。

洛山诗韵[编辑]

大圣圆通境,曾闻海上峯。恩同甘露润,香有紫泥封。随类身常现,缠迷眼不逢。莫论真与假,但自礼慈容。

至顺二年九月十七日,罢任如京,过顺忠关[编辑]

杖节入关口,还从此路归。朔风吹列戟,落叶满征衣。未救民间病,宁教国体肥?纵倾东海水,难洗二年非。

桃源驿[编辑]

山下萧条数户民,平生奔走马蹄尘。田头雨足身无暇,名是桃源实是

松涧驿[编辑]

地瘠山危少广平,此间何事可安生?居民不忍离乡土,料得流亡非本情。

[编辑]

镜浦新亭记[编辑]

天下之物凡有形者皆有理。大而山水,小而至于拳石寸木,莫不皆然。人之游者览是物而寓兴,因以为乐焉,此楼台亭榭所由作也。夫形之奇者,在乎显而目所翫;理之妙者,隐乎微而心所得。目翫奇形者,愚智皆同而见其偏;心得妙理者,君子为然而乐其全。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非谓翫其奇而见其偏,盖得其妙而乐其全也。余未游关东时,论关东形胜者,皆曰国岛丛石,而镜浦台则不甚称美。越泰定丙寅,今知秋部学士关东杖节而还,谓余曰:“临瀛镜浦台罗代永郞仙人所游也。余登是台,观山水之美,心诚乐之,到今惓惓,未尝忘也。台旧无亭宇,有风雨则游者病焉。故命邑人构小亭于其上,子为我记之。”余闻是言,怪朴公之见与众人之论不同,不敢妄自评品,思欲一览而后记之。今余幸承命,出镇是方,历观奇胜,彼国岛丛石亭奇岩怪石,实惊骇人目,而乃奇形之一物也。及登是台,淡然闲旷,无奇怪异物惊骇人目者,但远近山水而已。坐而四顾,水之远者沧溟浩瀚而烟浪峥嵘,近则镜浦澄清而风漪溶漾;山之远者洞壑千重而云霞缥缈,近则峯峦十里而草树青葱。常有沙鸥、水鸟,浮沈来往,容与乎台前。其春秋烟月、朝暮阴晴,随时气像变化不常,此台之大率也。余久坐而冥搜,不觉漠然凝神,至味存乎闲淡之中,逸想超乎奇形之外,有心独知之而口不可状言者。夫然后知朴公之所乐者不在奇怪一物,而得吾所谓理之妙者。昔永郞之游是台也,必有所乐焉,今朴公所乐者,其得永郞之心欤。朴公命邑人构是亭,邑人咸曰:“永郞游是台而未闻有亭宇。今千载之下,安用亭为?”遂以阴阳忌语告之。朴公不听,督命之。役者除土而得亭旧基,础砌犹存,邑人异之,不敢有言。亭之基迹既去古绵远,至于堙没而邑人不知,今而偶见,此安知非永郞复生于今耶?余前闻朴公之言而得其端,今登是台而考其详,因书于亭上。至顺二年二月日记。

襄阳新学记[编辑]

关之东,山水奇秀而襄阳居其中,其英灵之精、清淑之气必无虚蓄,而于百馀年间,未闻有瓌奇才德之士出是邑而瑞人伦者。此非山水之气无验而邑人之性不善,盖是邑自古邻于藩境,变乱屡兴,学校之道不修也。今者区宇混一,而民不知兵,圣学重兴,子弟日盛,宜置学校养育人才。而莅是邑者惟以簿书为急,而虑不及焉。故山水之气,盘礴郁积而无所发;子弟之性,桎梏襟裾而无以脱,此岂非邑人之不幸欤?余到是邑,闻之耆旧,邑之北有洞,相传云“文宣王洞”,斯必古之学基,而废已久矣。余心窃叹焉,即于其地,命邑人营之。邑人咸喜曰“余之志也”,悦以忘劳。于是府下同年友通州守正郞陈君监督其役。土役始兴,而邑守正郞朴君来莅任,朴君亦文儒相门之子也。实用其力以成吾志,此岂非邑人之幸欤?夫地之气,其衰也久则其旺也暴,其蓄也远则其发也盛。自今家有才学之孙,里有仁厚之俗,然后有以雪山水之耻,而知余言之不失也。然制度麤疏,事功有阙,望后来君子一寓目焉。

翠云亭[编辑]

余于皇庆壬子春,以单骑游仙槎郡。郡之南白沙平堤,有稚松数千馀株,童童可爱。余顾谓同游邑人曰:“待松之长,构亭于此,则可与二亭相甲乙也。”厥后有邑人之访余者,则必问松之平安否也。越泰定丙寅年间,闻存抚使朴公仙槎郡,构新楼而风致最佳,问其所,即余往者所见稚松之地也。常思欲一登斯楼,以偿吾往昔之志,而计无得也。今幸出镇是方,再登斯楼,其清幽胜致不是尘热间所尝见者。大抵楼亭之作,不在高旷则在幽深,而倦彼则思此、倦此则思彼者,人情之常也。凡关东楼台、亭榭皆在高旷,故人之游者,目倦乎风涛之怒,身疲乎氛雾之蒸,而及登斯楼,得清幽之趣,则如走圹困兽入于密谷,还空倦鸟投彼茂林,有至乐存焉。此朴公置楼之志欤。朴公高情、澈识,非余庸陋之比,而斯楼之作,偶与仆往昔浅见相合,则余于奇观异境,虽曰有眼,可不愧也。因追念旧游,二纪于今,而松之稚者皆已壮矣。夫人之见松之稚而又见其壮者,能无情乎?悲感之馀,不忍嘿过,书以记之。兼留长句四韵诗,因以简朴公云。

临瀛公馆墨竹屏记[编辑]

人心之在乎中而不接于外,则虚灵不动而安其本,有事物交于我,然后有以动于中而发于外。其接物而动我心者,耳目口鼻之类皆是,而目之所交者尤广焉。凡物之交于我者,有正而激我者,有不正而挠我者。惟圣人应物有道而不失其正,众人则因物有迁而趋向异道。故古之君子欲正其心者,常于日用之间,慎其接物,而至于目之所翫则尤自择焉。有对冰壶而思其清,佩弦韦而效其柔急者有焉,盖欲谨其外而养其中也。临瀛,东方巨镇,而公馆无屏幛之设,过于陋素。余得生绡数匹,作长屏十二叠,请剑山道人行公扫墨竹。此非直为奇翫而饰其陋素而已,其亦深有所取者焉。夫竹之为物,清而无累,贞而不变;虚而有容,直而不倚,古之贤人君子无不爱之。王子猷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耶?”其见爱也类如此。求之于人则其伯夷之流也,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且于百世之下,闻其风者,其效至此,况于晨夕起居之际,目见而亲炙之乎!自今到是馆而坐是屏者,见竹之清,则可以怀廉耻而不伤民财;见竹之贞,则可以砺节义而不易所守;见竹之虚,则可以宽裕容众而无苛暴之心;见竹之直,则可以不随时阿附而挺然独立。竹之所以激人者如是,则斯屏之设岂非生民之福欤?人之见是竹而得是心者善矣,见是竹而不得是心者,余记是观焉。

[编辑]

近阅《金无迹集》,集多关东纪行。余谓登临之赋备极无馀矣。今观当之此录,词意精妙,自成一家,皆无迹所不道也。余于是拊卷叹赏者久之。

至顺辛未孟冬,崔瀣谨题。

[编辑]

辛丑冬,红贼寇京,家藏旧本皆失,艰于复得,常以为恨。甲辰春,余出判清州,按廉使柳公得其本,属余曰:“吾欲为之刊行于世。子之于谨斋为甥也,勉之哉。”余于是欣然而喜,鸠工锓梓。其脱误则尝在侧闻其口授,姑以所闻正之。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仲秋旬,郑良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