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读史方舆纪要
◀上一卷 卷九十五 福建一 封域 山川险要 下一卷▶

福建一

[编辑]

《禹贡》扬州地,周为七闽地,《周礼》:“七闽荒服,掌于职方。”注:“蛮种有七,故曰七闽。”贾疏:“祝融之裔,分据闽地而为七。”春秋已后亦为越地。天文牛、女分野。秦并天下,平百越,置闽中郡。汉高五年封无诸为闽越王。都冶。孝惠三年分闽越地封摇为东海王,即今浙江温州府地。又建元六年封无诸孙丑为闽繇王,复封馀善为东越王,其实皆闽越地也。元鼎五年闽越乱,元封初平之,属会稽南部都尉,《汉纪》:“武帝平闽越,以其地险阻,数反复,终为后世患,因迁其民于江、淮间,而虚其地。后复为冶县,属会稽郡。”后汉因之。三国吴始置建安郡,晋又分置晋安郡,皆属扬州。元康初改隶江州,宋、齐因之。梁普通六年改属东扬州,时增置南安郡。陈永定初增置闽州。领郡三。天嘉六年复旧,光大初又置丰州。盖梁、陈时州名滋多,非古制也。隋大业中亦属扬州部。唐属江南道,刘昫曰:“初属岭南道。”悮。今以《六典》为据。开元中分隶江南东道。唐末王氏据有其地,及闽亡,入于南唐、吴越。宋为福建路。元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寻废。《元志》:“至元十五年置行省于泉州,十八年迁福州,明年还治泉州,二十年又徙福州,二十二年并入江浙行省。”《三山续志》:“至元十五年置行省于福州,十六年罢。二十年复置,二十二年并入江西行省。二十三年复置,明年改行尚书省,二十八年仍并入江西。二十九年仍置行中书省。大德元年立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图琉球也。三年罢。”黄氏曰:“《三山续志》作于元致和间,必有所本也。”至正十六年复置,寻为陈友定所据,明初平之,洪武九年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今领府八、直隶州一,属县五十七,总为里三千七百九十七,夏秋二税大约八十八万三千七百一十五石有奇。而卫所参列其中。今亦为福建布政使司。

福州府,属县九。
闽县,附郭。侯官县,附郭。长乐县,福清县,连江县,罗源县,古田县,闽清县,永福县。镇东卫,梅花、万安、定海三所附见。
兴化府,属县二。
莆田县,附郭。仙游县。平海卫,莆禧所附见。
直隶福宁州,领县二。
宁德县,福安县。福宁卫,大金所附见。
建宁府,属县八。
建安县,附郭。瓯宁县,附郭。建阳县,崇安县,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寿宁县。
延平府,属县七。
南平县,附郭。将乐县,沙县,尤溪县,顺昌县,永安县,大田县。
汀州府,属县八。
长汀县,附郭。宁化县,上杭县,武平县,清流县,连城县,归化县,永定县。
邵武府,属县四。
邵武县,附郭。光泽县,泰宁县,建宁县。
泉州府,属县七。
晋江县,附郭。南安县,同安县,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永宁卫,福泉、金门、中左、高浦、崇武五所俱附见。
漳州府,属县十。
龙溪县,附郭。漳浦县,龙岩县,长泰县,南靖县,漳平县,平和县,诏安县,海澄县,宁洋县。镇海卫,六鳌、铜山、玄钟三所附见。

东南皆据海,

东北自浙江温州府界,西南至广东潮州府界,大海回环约二千里。福、兴、泉、漳四郡,福宁一州,皆列峙海滨,互为形援。

西抵粤东,

闽之西南境与广东潮州府相唇齿,水陆二途,皆为捷径。

北距岭峤。

闽亦称“峤外”地,自浙江衢州、处州而南,江西广信、建昌、赣州而东南,皆有崇山峻岭,纡回结曲,不特仙霞一道为北面之巨障也。

其名山则有武夷,

武夷山,在建宁府崇安县南三十里。有黄亭山麓始于此,又四十里乃入武夷。其山绵亘百二十里,有三十六峰,三十七岩,又嶂洞泉石之属,得名者复数十计。一溪缭绕其间,分为九曲,《道书》以为第十六洞天。《汉•郊祀志》武帝祠武夷君,即此山之神也。宋刘斧曰:“武夷山东南枕流水,一水北至,一水西来,凑大王峰前,合流为建溪。其山东望如楼台,南盼如城壁,西顾如庾廪,北眺如车盖。峰峦岩岫四十馀所,峭拔奇巧,高下相属,吞吐云雾,草木蒙茸,寒暑一色,岸壁红腻,棱叠可爱。”朱子曰:“武夷峰峦岩壑,秀拔奇伟。清溪九曲,流出中间。两岸绝壁,往往有枯楂插石罅间,又有陶器之属,颇疑前世道阻未通,川壅未决时,蛮俗所居,而汉所祀者即其君长欤?”今从溪而入,第一曲为大王峰,在山东南,一名天柱峰,亦曰仙蜕岩,方圆十里,高五千丈,一面向东瞰北溪,一面向南瞰西溪。峭壁缘崖,上哆下锐。峰之东麓有昇真洞,西有铁板嶂,石色苍黑,劖削如板,盘回数百丈。绝顶为投龙洞。志云:洞门甚小,缒绠百二十丈乃至水,宋嘉熙元年投金龙玉简于此。旁有天鉴池。峰之北又有幔亭峰,一名铁佛嶂。甚奇胜。又有仙鹤等岩。第二曲有玉女峰,在溪南,亭亭姝丽,旁有马头、凌霄、虎啸等岩。第三曲有小藏峰亦在溪南,高峙峻拔,中有小藏岩,一名仙船岩。峰背为仙机等岩。第四曲溪南有大藏峰,高峙千仞,下临深溪《志》云:溪南又有李仙岩,一名灯窝岩,其前为御茶园,中有泉,旧于此制茶上供。元时设场官二人,掌茶园百有二所。明初有司董之,嘉靖中罢。李仙岩后又有云岩石室,可容百许人。溪北对峙者曰车钱峰,旁有升日诸峰,参差错列。第五曲有隐屏峰在溪北,平上锐下,凌空峭立,高广方正如屏。两麓坡陀环抱,朱子筑精舍于其处,峰之右又有接笋峰,北有玉华岩,皆奇胜《志》云:溪南有小隐屏,与隐屏峰对。一名紫石岩,今名晚对峰,因朱子晚对亭而名。第六曲有天游峰。在隐屏之后,外高敞而内幽邃。其右为仙掌峰,穹崖壁立,高广百馀仞,旁有瀑布泉夹流下注,名仙浴池。溪之南有城高岩,山形高峙,长亘如城壁。第七曲有三仰峰。三峰耸拔相连,形若仰首,中有碧霄洞、小桃源诸胜。第八曲有鼓子峰。有石如鼓,其前为鼓楼,岩后有三层峰,尤高峻,旁又有天壶等岩。第九曲尽处曰灵峰,一名白云岩,壁立高峻,常有云气氤氲。其右为毛竹洞,甚幽邃,溪南为齐云、火焰诸峰。又有灵岩,崖壁削成,顶甚平旷,有石洞三,中一洞深广,风从中出,谓之风洞一云灵岩之东为揽石峰,亦高耸,在第二曲虎啸峰之南,去九曲差远。山之背有丹霞嶂,石色丹赤,雄峙若城,绵亘层叠,长数万丈,高称之。其东曰水帘洞《道书》谓之唐曜洞天,水自石壁泻下,随风飘洒,疏密不定,如垂帘然,声若金玉,流合溪水,溪源发于武夷西北二十馀里之三保山流至黄村溪经星村市。潆回曲折,出石鼓渡合大溪,游九曲者,舟每从东溯流而入,西出将村,而境始穷。南麓则临石鼓渡,北止于黄村溪,两岸峰峦,率皆丰上敛下,奇变万状,神元刂鬼刻,骇目惊心。《唐六典》江南道名山,武夷其一也。

梁山,

梁山在漳州府漳浦县西南三十里,广东大埔县西北二百里。一名高昌山。高千仞,盘亘百里,有九十九峰。亦名梁岳。《古记》:梁岳,闽中之望也。《尔雅》:“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或以为即此山,恐悮。《胜览》:“梁山秀丽而崇圆,故亦名圆山。”《名山记》:“山峰之得名者,凡十有二。唐开元中钟绍京作尉是邑,增为二十有四。”其中峰曰莲花峰,一名齐帝石,以齐武帝赜避兵揭阳时,曾游赏此峰也。《南齐书》:“武帝仕宋为赣令,晋安王子勋之乱,举义兵,众寡不敌,避屯揭阳山中。”其最高者为狮子、金刚二峰。二峰之外,曰力士、曰双髻、曰长剑、曰七星、曰八柱、曰观日、曰临海、曰晋亭、曰青阁,与莲花共为十二峰。又有双凤、玉乳、锦石、月桂、寿星、紫云、金鸡、丹灶、香炉诸山之名,则后人所增益也。吴明伟又云明伟,唐诗人。“梁山翠峰三十六”,盖峰岭环列,各以意言之耳。山之中纡折回旋,有田、有村、有溪。溪之名有长源溪、锦溪、万顷溪、仙溪、盛溪、锦石溪、垂玉溪、龙潭溪,分流洒道,互相萦绕。志云:山东南磐石上有穴如井,水泉涌出,大旱不竭,谓之灵泉。南北两麓又各有汤泉。上有水晶坪,产水晶。元大德元年福建平章高兴言:“漳浦地产水晶,当发民采之,以资国用。”因遣内监采取。明时亦尝命镇守内官采焉。又有中峰岩、瀑布泉,并称名胜。志云:山之西接盘陀岭,丛薄崎峻,盘亘可十里。郡旧志:盘陀盖即宋葵冈岭,汉时为南越蒲葵关,闽、粤通道也。汉元鼎五年,汉击南越,东越王馀善以兵从,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解。及汉破番禺,还击东越于蒲葵关,即此。宋潘存实云:“梁山根蟠楚、蜀,作镇瓯、闽,西南形胜,山为最著矣。”

大姥。

大姥山,在福宁州东北百里,高十馀里,周四十里,旧名才山。《力牧录》云:“黄帝时容成先生尝栖此。”王烈《蟠桃记》:“尧时有老母居此仙去,因名大母山。汉武帝命东方朔校天下名山,又改母为姥。”唐开元中特图其形,敕有司春秋致祭。乾符四年敕建兴国寺于山麓。旧志:唐咸通中,林嵩建草堂,读书其中,因名草堂山。《通志》:“嵩盖宋真宗时人。”又云:“王闽尝封此山为西岳。”《三山志》:“闽封高盖山为西岳,霍童山为东岳,未尝封此山也。”其山千峰林立秀拔,得名者三十六峰,志云:宋初僧师待图山之奇峰二十二,林陶次第其名,为新月、豸冠诸峰,后人复增摩霄、仙掌等峰为三十六,近代好事者复增益之为四十五峰。又岩石谿谷泉洞之属,其得名者以百计。绝项为摩霄峰。相传太母上升时乘九色龙马摩霄而上,因名。东西北三面皆海,秋霁远眺,可尽四五百里,虽浙水亦在目中。自摩霄而下,千岩万壑,瑰奇灵异,不可悉数。大约东北诸山,大姥为之冠矣。

其大川则有建江,

建江亦曰闽江,亦曰建溪,至延平府境亦曰剑江,至福州府境亦曰西江,往往随地立名,实同一建江也。其源出建宁府浦城县北四十里渔梁山,绕流经县城南,达县西,或曰建溪之源,出自枫岭。今枫岭南里许有分水关,梨岭北麓之水,枫岭南麓之水会流经此,即建溪上源也。按水流环通,仙霞以南之水东流则归于处郡之大溪,西流则归于广信之永丰溪,而南流大都归于建溪,渔梁岭路之极南,为众流所汇之地,从其易见者而言,遂谓建溪出于渔梁也。枫岭、梨岭,俱见浦城县。经滩涧中,引而南,凡一百八十里曰水吉镇,为建阳县界,又五十三里曰双溪口,而崇溪之水流合焉。崇溪源出建宁府崇安县西北七十里分水岭,流经崇安城东南,又南纳武夷九曲之水,历建阳县城东,一名锦江,亦名西港。又东南至双溪口而合于建溪。并流而南,八里为叶坊驿,又四十五里而达建宁府城西,绕城南而东松溪之水亦流合焉。松溪源出浙江庆元县西南二十里松源山,入建宁府界,经松溪县城东北,引而南,政和县境之水亦流入焉,谓之东溪,至府城东而合于建溪。旧志:建溪之源凡三,一出浦城,一出崇安,一出松溪,三源而下,凡五派合流,是为建溪。今考上游之水自西北来者皆汇于建溪,三源、五流,亦概言之。又南行四十里曰太平驿,又四十五里为房村铺,又十里曰大横驿,又三十里为黯淡滩,又五里至延平府城东南,而西溪流合焉。西溪上源,一出邵武府光泽县西北九十里之杉关岭,谓之杭川。南流至邵武府城北,合樵溪、紫云溪诸水流入延平府顺昌县境,合顺阳诸溪至县城南,合将乐县之将溪,又东至沙溪口合沙县之沙溪,将溪、沙溪,即汀州府大溪之下流也。大溪发源汀州府宁化县山中,流经县东南,又东历清流县东南境而为九龙滩,又东分二流,一自归化东北流入延平府将乐县界谓之将溪,经县南至顺昌县城南合于顺阳溪;一自延平府永安县东北流经沙县南谓之太史溪,亦名沙溪,又东北出沙溪口而合于顺昌诸溪。其下复合,共引而东,谓之西溪。又东至延平府城西,绕出城东南而合于东溪,谓之剑江。又东南四十里曰吉溪口,又十八里曰茶阳驿,又三十二里曰尤溪口,尤溪县之水自此北合于建江也。又十五里曰樟湖坂,又十二里曰苍峡巡司,又二十里为黄田驿,入福州府古田县界,又五十里而至水口。自水口已上达于浦城,计程几六百里。滩石嵯岈,纵横林立,舟行罅隙中,滩高水急,略无安流,流船轻脆,石齿坚利,稍或不戒,沉溺及之矣。相传始于浦城,迄于水口,诸滩之有名者以三百计,然至险者亦不过数处:曰将军滩、在浦城县南十里。和尚滩、俗名阿弥陀佛滩,在建宁府北六十五里。黯澹滩、在延平府北五里。大伤滩、在延平府东南十八里。大湾滩,在水口北二十里。,其最著者也;次则火烧滩、在浦城县南三里。倒乱滩、在浦城县南百十里。大、小罗滩、小罗滩在浦城南百十三里,又南十四里即大罗滩。树林滩、在大罗滩南六十五里。大米、小米滩、小米滩在树林滩南十二里,又三里即大米滩。菱角滩、去大米滩三十馀里。梨滩、在建宁府城北十五里。箭孔滩、在延平府东南六十五里。梅花滩,在箭孔滩南六十六里。亦时有摧溺之虑;而汀、邵二溪又有九龙、在清流、永安二县界内,最险。三门、虎口在延平府西境。诸滩之险。其水工非熟于水道,轻捷夙成者,则节节皆险耳。夫闽江本无正流,大约疏凿山峡而成。上流地高水迅,易于浅涸,居民往往积石壅水,为灌溉及水碓之利,山水骤发,辄冲激为患,滩险比下流较多。其下流水势益盛滩益大,而险淫潦时,波涛汹涌,势若怀襄,旬日不雨,则石塉磷磷,浅狭处可褰裳涉也。水口滩险已尽,而列石江中,参差数里,水势震荡,势犹汹汹。出水口则江流浩衍,以风阻为虞矣。繇水口而东五十里曰小箬驿,又东十里曰闽清口,又四十里曰白沙驿。自白沙而下分为两枝:其自东而南者二十里为竹崎所,又四十里曰芋原驿,又东南至府西十里曰洪塘浦,又东南流二十里曰南台江,又东南流五十里为马肠江;其自南而东者经府西南六十里曰阳崎江,折而东二十里曰西峡江,复东流二十馀里会马肠江。府境诸水俱会流于此以达海,盖自西北而东南,横亘三郡之中,几千馀里,为津梁之要会。自剑溪东下福州,水路萦纡,几数百里,而水势湍急,可以朝发夕至也。陈天嘉五年章昭达自东兴岭趣建安东兴岭,见江西新城县。讨陈宝应,宝应据晋安、建安二郡水陆为栅以拒之。昭达与战不利,因据上流,命军士伐木为筏,施拍其上。会大雨江涨,昭达放筏冲宝应水栅,尽坏之,宝应由此败灭。五代汉乾祐三年,南唐剑州帅查文徽遣剑州刺史陈诲将水军下闽江袭福州,会大雨水涨,一夕行七百里,抵福州城下,史作“七百里”,悮也。自剑州至福州四百里。败州兵,整众鸣鼓,止于江湄,盖顺流漂急,势莫能御也。

海。

海在福建为至切之患。汉元封初,伐东越,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句章,见浙江慈溪县。浮海从东方往,遂灭闽越。三国吴建衡初,遣军自建安海道与荆州之师会于合浦,合浦,见广东廉州府。以击交趾。陈天嘉四年章昭达自东兴度岭东兴岭见上。趣建安讨陈宝应,诏余孝顷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诸军自海道会之。昭达败宝应水栅,诸军方攻其步军,孝顷自海道适至,因并力乘之,宝应败灭。隋开皇十年泉州王国庆作乱,自以海路艰阻,不设备,杨素泛海奄至,击平之。五代汉初,吴越遣将余安自海道救李达,达即闽叛将李仁达,时据福州,为南唐所攻。遂有福州。宋德祐二年张世杰等共立益王昰于福州,蒙古将阿剌罕自明州海道来袭,福州旋陷。明初讨陈友定,亦命汤和由明州海道取福州,八闽悉定。洪武十九年倭氛告警,乃命江夏侯周德兴经理闽海,置烽火、南日、浯屿三寨于海中。正统九年以侍郎焦宏莅其事,则迁烽火、南日于内地。景泰二年尚书薛希琏出而经略,又迁浯屿水寨于夏门。议者以为弃其藩篱矣。是时虽增置小埕、铜山二寨,沿边卫所镇戍之设,渐加密焉,而奸商酿乱,勾引外夷,自潮州界之南澳及走马溪、旧浯屿、南日三沙一带皆为番舶所据,浸淫至于嘉靖二十七年以后,祸乃大发。论者谓东南之倭乱,闽实兆之也。自是审斥堠,严会哨,寇去之后,犹亟亟不敢懈焉。盖列戍于海上,而哨守于海中,不易之法矣。说者曰:海中岛屿,东西错列以百十计,但其地有可哨而不可守者,有可寄泊而不可久泊者。若其最险要而纡回则莫如彭湖,盖其山周遭数百里,隘口不得方舟,内澳可容千艘,往时以居民恃险为不轨,乃徙而虚其地,驯至岛夷乘隙,巢穴其中,力图之而后复为内地,备不可不早也。又海中旧有三山之目,彭湖其一耳。东则海坛,西则南澳,皆并为险要。守海坛则桐山、流江之备益固,而可以增浙江之形势;守南澳则铜山、玄钟之卫益坚,而可以厚广东之藩篱。此三山者,诚天设之险,可或弃以资敌欤?

其重险则有仙霞,

仙霞关,在建宁府浦城县北百二十里,北至浙江江山县百里。本江山县地,关南三十八里有枫岭,则闽、浙分疆处也。岩岭相接,纡回雄峻,南北经途,皆出于此。今详见浙江重险。

杉关。

杉关,在邵武府光泽县西北九十里,西至江西建昌府百二十里。有杉关岭,置关其上,为江、闽往来之通道。说者曰:仙霞之途纡回峻阻,其取之也较难;杉关之道径直显露,其取之也较易。闽之有仙霞、杉关,犹秦之有潼关、临晋,蜀之有剑阁、瞿塘也。一或失守,闽不可保矣。元至正十九年陈友谅兵陷杉关,侵福建。二十五年太祖遣胡深攻陈友定,克浦城及松溪,分遣朱亮祖自广信出铅山,王溥自建昌出杉关,会兵讨之。二十七年胡廷瑞收江西进取福建,自建昌入杉关,克邵武路,盖闽中西偏之要害矣。明正统十四年贼邓茂七据杉关攻光泽,既而顺流南下,闽中多为残破。
福建之地,海抱东南,山连西北,重关内阻,群溪交流,虽封壤约束,而山川秀美,福州一郡,居然都会。说者谓温、处、衢、信,信,江西广信府。闽之北藩也;建昌、南、赣,闽之右壁也;惠、潮,闽之西门也;大海,闽之东户也。建宁一郡,北当仙霞,虞浙江之突入;西瞰分水,虑江右之交驰,东带松溪,防矿贼之窃发;是诚全闽之头目,保护不可或怠者也。邵武迫近建昌、杉关之冲,恒由不意。而汀、漳二郡与南、赣、惠、潮邻接,山谿旷邈,奸宄逋逃,易生衅孽。且漳州南控岛屿,其民险巇,往者倭奴流突,大率漳郡之人为之向导,不可不折其萌矣。福宁一州,屹峙东北,温州南下,此其最冲。夫以闽之封壤,而四境之间敌皆可乘,乃欲高卧无患,真千古必无之事也。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