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方舆纪要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读史方舆纪要
◀上一卷 浙江方舆纪要序 下一卷▶

浙江方舆纪要序

[编辑]

  浙江之形势,尽在江、淮,江、淮不立,浙江不可一日保也。曰越不尝以此亡吴乎?夫越之与吴抗也,越实不足以敌吴,而吴恒有吞越之志。夫差败越于夫椒,栖越于会稽,当是时,固已无越矣。而吴不取,乃从而受越之愚。越自知其不能报吴也,与种、蠡诸臣,积谋蓄力数十年,而后发之一旦,使吴不虚竭其国,疲弊其民,杀其谋臣以资越,越未可以得志也。越既灭吴,而江、淮之地,坐收之矣。而越不能有也,楚人从而奄有之。盖越之亡,即肇于亡吴之日矣。君子观楚人有江、淮,而早知灭越者必楚也。后代李子通窃馀杭,而亡于江、淮之杜伏威。明太祖定金陵,收江北,然后从而覆伪吴,亦其大较矣。曰吴越不尝以此立国乎?夫吴越之立国也,阴结与国,厚赂中国,恃为形援。而淮南以上游之力,若不难翦此而后朝食。吴越之敌国外患,莫甚于淮南。故其君臣皆勉强自立,亦兼有将帅之材,仅保其境内,而不授敌人以隙。然江、淮虽与吴越为仇,而吴越实藉江、淮之卫。吴越助中朝以攻南唐,唇齿之虑,宜无待李氏之昌言也。处触藩之会,既不敢以背中朝,力又不足以存李氏,及李氏亡,而惕然有孤立之惧矣。藉地来朝,不可缓矣。是江、淮之存亡,即为吴越之存亡也。宋之都临安也亦然。渡江之初,奔亡仓卒,江、淮之藩篱未遑立也。兀术提兵躏江东,陷建康,自广德直趋临安,进陷明、越,穷追海澨,钱唐之波涛,曾不能濡戎马之足矣。嗣是诸将力战于江上,于两淮,又远而争襄、汉,争川、陕,然后藩篱益固,而临安可都矣。迨其后也,蒙古扰两淮,倾襄、樊。伯颜长驱入建康,而江、淮之险尽入于敌。伯颜自建康分兵三道,直指临安。压卵之势已成,虽有智者不能为宋谋也。犹谓浙江之命,非江、淮制之也乎?然则浙江无当于得失之数乎?曰奚为其然也。夫浙江者,南临闽、粤,北辅金陵,东御岛夷,西走饶、歙,鱼盐粟帛,财赋所资也。其民习波涛,善弓弩,甲兵亦可用也。但以僻在东陲,湖山间阻,以此争雄天下,势有所难逮耳。盖尝取浙江而筹之矣。夫浙江在汉不及一郡之地。东汉永建四年议者以会稽一郡,周围万一千里,山川险阻,控驭为难,因分浙江以东为会稽郡地,而西则为吴郡。孙氏分割以后,建置始多。大约两浙之壤北尽江滨,南极瓯、闽。唐乾元初置浙江西节度使,领昇、润、宣、歙、饶、江、苏、常、杭、湖十州,浙江东节度使,领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其浙西之地,益推而广之矣。后又以浙西为镇海军,领润州及苏、常、杭、湖、睦,共六州;浙东为镇东军,领越州及台、明、温、处、婺、衢,共七州。后之言两浙者,皆以是为据。钱镠兼领镇海、镇东两军,而移镇海于杭州,不能有常、润也。盖已非两浙之旧壤矣。然而有吴郡则犹以江为境也。今之建置,并不逮吴越之疆矣。如是,而欲争雄天下,不诚难哉?虽然,时会何常,且用兵之道,亦在奇变而已。夫浙江者,震泽枕其北,大海亘其东,此奇变之资也。吾用正兵以指平江,敌不虑我之越海而来,渡湖而至也,则吾之计得矣。何也?自钱塘而放乎大海,乘风破浪,左江右淮,因利乘便,出入纵横,敌必不知其所备也。钱镠讨薛朗于润州,欲自定山下海门。董搏霄自德清进击项普略于杭州,曰:“吾若退保湖州,使贼得乘锐趋京口,则江南不可为矣。”夫杭州至京口未易信宿达也。由海道而前,则一帆可至耳。震泽与苏、常接壤,春秋时,吴、越已从而争之。六朝都建康,以义兴为重地。东方有变,必争义兴,以其抱震泽之口也。淮南、南唐,与吴越相持湖滨,烽火星罗棋布。明初亦由宜兴出太湖,袭敌之湖州。盖太湖在诸郡肘腋间,与敌共险,先乘者胜矣。且自宜兴以西道溧阳,越东坝,可直抵金陵也。夫以东南而问中原,则不能无事于江、淮;以浙江而问江、淮,则不能无事于湖海。此必然之势也。若自四安而出广德,由广德而上东坝,亦出奇者必争之道。而势少力孤,或未可遽达。若东西齐举,水陆相因,奇正相辅,则偏师宜出其间矣。淮南独用之以攻吴越,而卒无功。金人、蒙古用之,两陷临安。一则无备之国,当方张之寇;一则分道并进,气盛力强也。至于仙霞入闽,良为要途。然汉伐闽粤,由会稽海道而进;吴越取福州,自温州越海而南。元人入闽,多自明州济师。明初平闽寇,一自江西出杉关,一自明州泛海竟掩福州,实未尝由仙霞也。夫用间道者多奇功,自昔然矣。噫,此亦就浙江言之耳。有提衡六合之规者,居上游而运中原,浙江以南皆将传檄而下,望风而附,如吴越已事,正不必切切于浙江也。 或曰太祖何以先图两浙乎?曰太祖实起于东南,卧榻之旁,皆戎首焉。自不得不先为苞桑之计矣。夫运量天下,岂惟一途?而子犹有刻舟胶柱之心哉。[1]

[编辑]
  1. 全文以中华书局、二零零五年三月版《读史方舆纪要》为本校。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