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丛说 (四部丛刊本)/卷三
读四书丛说 卷三 元 许谦 撰 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
|
读中庸丛卷下 东阳许谦
二十章
金先生谓此章当作六节看章首至不可以不知天为一节逹道
逹德至天下国家矣为二节九经为三节凡事豫至不诚乎身
为四节言诚为五节博斈以下为六节此章朱子以为皆孔子
之言金先生谓圣人之言简自仁者人也皆子思之言杂引夫
子之言反复推明之
第一节文武之政全体大用虽无不㪯而其要在乎得人择人之
道则在修身修身须是以仁仁道虽大只是亲亲为要
敏树是树艺之树是活字
修道以仁之仁是仁之全包四德者
仁者人也此是自古来第一个训字言混成而意深密深体味之
则具人之形必须尽乎仁其所以尽仁则不过尽人道而已朱
子所谓天地生物之心人得以生者元者善之长人具此生理
自然有恻怛慈爱之意皆是就源头指出示人与他处解仁字
不同宜子细看
有仁便有义如阴阳对待亲亲自父母至于宗族其厚薄自有人
情不能已者贤之高下其尊之之心有不容不重轻者则所谓
杀等皆是自然而然此见圣人制礼只是因人情而节文之而已
君子以下四不可以不意颇不同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君子通上
下言之君子须用修身此不可以不字乃平正说修身不可以
不事亲言事亲是修身大节人而不尽孝何修身之有于众目
举其要也此不可以不字专指一事而言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言事亲又当知人此不可以不字是兼言之知人不可以不知
天言欲知人须当知天此不可以不字亦正说
第二节天下之人生与我同类皆在五伦之中惟朋友一伦所包
最广除却君臣父子夫妇长幼外皆入朋友之伦故大斈言与
国人交止于信此朋友之交是提起道合之人盖中庸是修
德之事教君子之书也交字不可轻读过
子曰二字非文上知仁勇两节子思之自言此引孔子之言以
足其意与孟子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
窃取之矣文法同
知斯三者章句以为三近此处似指三逹德不必独指三近
第三节来百工是招徕诸工人在国夫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
备况朝廷乎语录谓百工聚则事事皆有岂不足以足财用乎
如织纴可以足布帛工匠可以足噐皿之类则财字不独如材
字意亦兼货财而言之章句所谓通功易事农末相资却是言
举天下之财用足也盖下民皆视上之所为而化舜命垂共工
列在九官周工人皆属冬官汉以来将作大匠亚于九卿则古
人未尝以工事为轻凡此艺之工巧者既表而用之又有饩禀
以养之则天下之习此艺者莫不勉为工巧而天下器用无不足
齐明所以齐其心盛服所以齐其身非礼不动揔一身而言视听
言之类皆在其中
听谗言则知人之道不明而贤者不安好色货则必不能尚德而
与贤者自相背驰故去此三者而后能贵有德者
尊其位爵位也此未言任以事盖宗族且主于养若有才德则自
随所宜用之却在上下文贤与大臣士条内
语录劝亲亲也似多一亲字劝者所以致吾亲爱之心而慰恱其意
前言敬大臣则不眩是专任意后言官盛任使是优崇意其义不
可一涂取
任使谓足以任其使令
时使则得以乘天时尽地利而所收者广敛之又薄则民皆殷富
而愈力矣
第四节逹道逹德九经行之皆在乎诚故此节专提撕不可不诚
之意诚则出言制行应事行道无所不可下文惟至于诚身而
止然诚身又在免明善明善即格物致知诚身即意诚心正身
修也
言素有诚则临时句句著实无虚妄不诚则说不去如颠踬然事
素有诚则临事平行将去虽事变之来亦无所碍不诚便有困
屈行素有诚则所行皆无疚病虽处夷狄患难莫不从容不诚
则将枉道矣道则通包上三者有诚则应物必当出之无穷
语录道前定不穷一句连上三句都包在里是有个妙用千変万
化而不穷之谓事到面前都理会得都处置得
自章首皆言上之率下至此言在下位却主下事上盖修道之
教无所不该不可执一论
经四道字谓有其法也
第五节上二节皆言所以行之者一然未分晓出诚字至此方
明言之诚者天之道言天自然真实而无妄诚之者人之道言
又当体天道以至于诚圣人与天同诚故不思不勉而中道斈
者未能故必择善固执以至乎诚
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二者字问辞与二也字相应诚者不勉
而中诚之者择善固执二者字指人而言是说尽诚之人与未
至乎诚之人
诚固是真实无妄然有指理而言者有指心而言者诚者天之道
此指理而言诚之者此指心而言下诚者字虽以圣人之心而
言然圣人之心即天也
诚者先仁后知以成德言诚之者先知后仁以进德之序言
第六节言诚之之目至于変化气质方是能诚者
博斈五句须作十字㸔先㸔下字后㸔上字不知者当斈斈须当
斈而有疑当问问须是审虽问而知之是自外人又须心思
以得之思则必慎思既得则辨柝剖判使之明而无纎毫滞碍
处然后行之行须是笃斈问是资之于人思辨是求之于己盖
学须要自得故虽有斈问两节工夫又恐入耳不能注心未为
自得也子思示人诚之之方至矣
博斈五事言人为斈工夫条目节次可谓详矣然当细㸔斈是
緫一句在上面圣贤每教人斈夫子谓斈于文颜子谓
我以文孟子谓斈而详之盖为斈规模不广浅见𫍲闻
安能知道此是緫言为斈之意至以一事一物言之则亦须广
求远取以反复其理如是然后有可问者问思以下却是逐一
事一节理会问须是详审使答者辞尽意畅如樊迟问仁知既
闻于师又质诸友必逹其意而后止况斈者未必有樊迟之资
而答者亦非孔卜之徒欤既间而得之矣又思之使自得于心
可也思则必慎思之不及非慎也思之过非慎也思之泛非慎
也思之凿非慎也思既得之又加辨柝使明彻无纎毫疑滞然
后措之行事而笃焉是皆积累工夫自常人而诚之欲至于至
诚非文理密察工夫积习安能攀縁而上
不勉而中安行仁也不思而得生知知也从容中道所谓不赖勇
而𥙿如者此知之知仁勇也诚者也斈问思辨择善也斈而知
者也行固执也利而行者也审慎明笃勇也此仁之知仁勇
也斈问思辨之未至而弗措困而知者亦择善之事也行之弗
笃而弗措勉强而行者亦固执之事也弗措而必致百倍之功
者勇也此勇之知仁勇也二者皆诚之者也
中庸之书广大高深到此章方出下手处大要三逹德乃入道
之门而诚为之本斈问五者乃诚之之目其所以诚之惟欲尽
五逹道
春秋传序大事书之于䇿小事简牍而已正义云简容一行字数
行者书于方方所不容书于䇿仪礼记百名以上书于䇿不及
百名书于方名即字也盖古者削竹为简长二尺短者半之故
字少者书于简稍多则书于木板又多则以韦连诸简谓之䇿
而书之今章句但训䇿为简者从古注也
章句有是君有是臣合今古君是文武则臣是太公周召之伦
方䇿所载之政乃其所行者若后丗有能如是之君臣则文武
之遗政固可举
有君有臣而政无不㪯修身至于仁则有君矣君既仁则下兴起
为仁一也仁则心无私察人之明二也上既有道贤者乐从三
也以是三者故有臣
章句为政在人是在下者当修身取人以身是在上者当修身故
君子是兼上下言之修身以道而修道以仁仁以亲亲为大故
必先于事亲欲尽亲亲必由尊贤谓非敬贤必不能尽知事亲
之道故当知人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皆天理故又当知天此
著礼上又兼亲亲尊贤二者通缴上两句
章句欲尽亲亲之仁必由尊贤之义故又当知人此意是尊贤则
能知亲亲之道是知人在先语录不是思欲事亲先要知人只
是思欲事亲更要知人不好底人与他处岂不为亲之累此
意是不知人则不能尽亲亲之道是知人在后当圎活㸔
亲义别序信是五伦之则即仁义智礼信言有便是本原自有这
道理下三此字正指此则而言
德非其德上德字即上文所同符之理受之于天者下德字是成
之于己者德非其德谓虽得于天非我所有
章句谓以分言则三知为知三行为仁所以知之成功为勇以等
言则生知安行为知斈知利行为仁困知勉行为勇今以三节
緫言横而推之生知安行好斈知也斈知利行力行仁也困知
勉行知耻勇也竖而推之三条之中各有三德第一条主知而
言生知斈知困知知中之知仁勇次条主仁而言安行利行勉
行仁中之知仁勇后条主勇而言好斈力行知耻勇中之知仁勇
���������������������������
���������������������������
���������������������������
���������������������������
���������������������������
���������������������������
���������������������������
���������������������������
�������������������������
�������������������������
�������������������������
�������������������������
�������������������������
�������������������������
�������������������������
�������������������������
�������������������������
�������������������������
知行条下章句先以分言则三知为知三行为仁知之成功而一
为勇次以等言则生知安行为知学知利行为仁困知勉行为
勇及下面结语则曰能自彊不息则其至一仍旧只主以分而
言者盖以等言者终是遗却一也两句
乃以下是言今之斈者信道不笃而自弃自修不力而自𭧂者
以生知安行上等资质我如何可到不敢去斈资质既下困知
勉行安得会至于道又不肯去行緫而言之却只是知行二者
皆不勇正与自彊至一者相反
非知非仁非勇不曰不是知仁勇盖知仁勇是德巳至之定名若
好斈力行知耻亦知仁勇之事但未全尔此体贴三近字说
柔远人谓无忘宾旅孟子注宾宾客也旅行旅也皆当有以待之
不可忽忘宾盖朝聘诸侯及大夫旅盖四方游士及商旅之徒
吕氏解体字子字与朱子不同又是一意当以朱子之为正文
义相恊吕氏作实字
不疑于理不迷于事皆就君身言尊贤则疑事皆资于先知先斍
而无可疑者专任大臣无小臣之言间之则临事即随大臣所
建明而行无所迷眩
通功易事孟子注谓通人之功而交易其事功如功劳使人之功
劳相通不专为己作也易事谓彼之功通于此此之功又通于
彼是农通于末末通于农则财用彼此皆足通功易事只是一串意
经言怀诸侯天下畏之注德之所施者贴怀诸侯意威之所制
者广贴天下畏之天下斈四海内外緫言盖怀诸侯以德则诸
侯诚服中国为一家中国臣民无有不爱仰则四隅海表夷狄
异类莫不畏服矣
语录饩牲饩也禀即廪给周礼稍食注禄廪也䟽谓稍稍给〈之稍食之〉
去声稍稍上声
夏官槀人乘其事试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诛赏槀古老反注箭
干谓之槀此官主弓弩箭矢故曰槀人乘计也计其事之成功
考之而善则上其食善又赏之否者反此试本作考上时掌反
秋官环人掌送逆国之通宾客以路节逹诸四方送𨒫及疆注䟽
通宾客以常事往来谓朝觐合同者也路节道路之节旌节也
夏官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𨒫之逹之以
节此类皆授节送往之事
地官遗人掌之委积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
羁旅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𪧐𪧐有委五十里有市市
有积注䟽计九榖之数足国用以其馀共之少曰委多曰积里
居也六郷之民所居郊者其委积留之以待宾客其宾客主郊
与主国使者交接即与之廪饩野鄙在遂中谓客有羇絷在此
未得去者则惠之又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刍凡䟽材木材凡
畜聚之物以稍聚待宾客以甸聚待羇旅注䟽野谓六遂之外
至王畿二百里为甸三百里为稍䟽材草之实木材木之实畜
聚之物瓜瓠葵芋御冬之具聚之以待羇旅过客之等又怀方
氏治委积馆舎饮食此类皆委积迎来之事也甸即乘字
燕谓燕享赐谓颁赐 九经之实谓是九经之骨子
跲训踬踬陟利反行有𦊰戾失足也左传杜回踬而颠是也
上言逹道五所以行之者三逹德三所以行之者一又九经所以
行之者一一皆指诚此凡事指逹道逹德九经则豫与前定皆
谓先立乎诚也
反诸身不诚章句谓所存所发未能真实而无妄此緫存心应事
凡百而言也只就事亲一节言之其行孝之心有一毫不著
实虽有事亲之文却只勉强假为也尽得此两意方是诚身方
能恱乎亲
诚只是实恐实字意未备故曰真实无妄真则无伪实则不虚是
正诚字又反言曰无妄妄只是不真实其训诂语意与主一
无适意一般
天理本然人事当然本然当然字有力当看
择善明善章句谓择善然后可以明善择者谓致察事物之理明
者谓洞明吾心之理合外内而言之择善是格物明善是知至
程子言五者废其一非斈谓五者都不可抹掠过有质高恃才而
不屑于循序者有质下而不能精详者程子此语提得极有功
大学章句以气禀物欲对言此却止言变化气质盖气质禀于有
生之𥘉物欲染于有知之后气质美者染欲轻质不美者染欲
重二者亦非判然二物气质能变则物欲亦消此只就重处论
庄子则阳篇注卤莾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
十六章下曰兼费𨼆包大小此章下曰包费𨼆兼小大兼者并㪯
之辞包者涵容之谓盖十二章之后至十九章各㪯费之小大
而𨼆在其中十六章独言神直以𨼆者言之然所谓弗见弗
闻是其𨼆者体物不遗则亦费矣故曰兼费𨼆体物不可遗是
神之大者下独指祭祀而言是神之小者故曰包大小是
于费𨼆之中包大小也二十章逹道逹德九经凡事前皆一一
言之是其小者后专言诚是其大者故曰兼小大前所指群目
亦费矣而𨼆固在其中至于诚一节全以理言岂非𨼆者然所
谓圣人之天道斈者之人道又岂驾虚言理而遗事邪故曰包
费𨼆是于小大之中包费𨼆也诸章皆费𨼆中有小大故两章
费𨼆字皆在上十六章神先言其大后言其小故曰大小二
十章先言众目后言诚故曰小大
诚者此篇枢纽今以此言观一篇皆言诚也言天之实理固诚也
言圣人之实德亦诚也言人之欲实之者亦诚也故天命者以
实理赋于人物也性者人物得天之实理也道者循此实理也
教者品节此实理也戒惧存此实理也慎独行此实理也未发
之中实理之体也中节之和实理之行也中和实理之感而位
育实理之应也中庸诚之至也大舜诚者也颜子诚之者也强
矫诚之者当如是也孔子依乎中庸亦诚者也道之费而𨼆诚
之盈乎天地者也费之小大皆诚之所生也言神见幽显之
皆诚也仁者天地生物之诚而人得以生之诚也修道以之者
体此诚也亲亲尊贤诚之施也杀等之礼诚自然之节也逹道
逹德九经皆以诚行之也豫与前定先立乎诚也自治民推至
乎明善皆在诚乎身也自诚者以下明言诚又以实夫逹德也
二十一章至二十六章皆明言诚二十七章洋洋优优皆诚之
著也尊德性以下五事又言诚之之方也二十八章为下不倍
二十九章为上不骄亦诚之之事三十章至三十二章皆诚者
也末章历序诚之以至于至诚复言天道之诚终焉又细而推
之何一语非诚也
二十一章
四诚字一三四皆同唯第二字似有异章句曰德无不实而明无
不照者圣人之德先明乎善而后能实其善者贤人之学诚明
是所性而有下句却言贤人之学则是实其善乃诚之之事故
第二诚字带用功意言之尚浅下言明则诚矣此诚则与诚明
之诚同入圣而非贤矣意又于可以至于字上见
四明字不同自诚明言圣人有真实无妄之德而照烛万理自然
而明者自明诚言斈者由明理而至于诚用力而后明也第三
个明字与第一个明字同第四个明字与第二个同二则字亦
不同诚则明矣犹言诚便明矣此则字意紧明则诚矣言能明
理亦可至于诚此则字意慢
此章以后诚字皆是指心而言惟二十五章首两诚者字以理言
章句德无不实之德诚字圣人之德兼诚明
二十二章
此章重明自诚而明之意圣人能参天地赞化育只是能尽其性
所以能尽人物之性者亦是元具在己性内了
至诚者自然明无不照既尽己之性即能尽人物之性矣然三尽
性字叠言之又似有次第或问所谓亲踈近远浅深先后不容
无别但圣人与斈者工夫不同尔
两章性字不同前如孟子性之之性是带用此乃指性之体而言
德无不实正言诚之至无人欲之私又覆一语如言真实无妄
也微有人欲之私以间之则不实矣天命是性字在我者
是其字孟子曰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用此察由
字察谓尽其理之详由只是自然出之之意精以理言粗以事
言巨细精粗犹言大小事理无毫发不尽知行皆极也
二十三章
此章重明自明而诚之意诚以下皆言效验形著明就已上动
変化就物上
三诚字不同曲能有诚一曲之诚也诚则形积众曲之诚也至诚
则与圣人之诚同
曲能有诚一语承上接下致曲是推至于极知行兼㪯此句承上
则致曲而造其极一曲之中能有其诚接下则毎曲能有诚
则有下文之验
章句善端发见之偏不论事大小但是心之自动或因事之来善
意萌时便从此推之至乎其极
善端发见非独谓必如见孺子入井而恻𨼆发然后就此致之如
欲行此事便当就此事上致事亲必欲孝事长必欲弟足容必
欲重手容必欲恭皆是盖此致曲兼知行言之也
二十四章
二十二章言至诚可以参赞天地极言圣人之功用二十四章又
举与神合德者言之前章止就应事处言此章又于事未形
之先知之盖天地间唯一理尔明乎理则前无古后无今亘宇
宙固可一以贯之此是提出圣人用处一端以明至诚之道无
不至
此言圣人尽已人物之性不惟临事动合于天其于事未形亦如
神之豫知以明至诚者之一端然其所以知之却又只就祯
祥妖孽或于卜筮四体上见此亦是中庸也非有神怪
至诚前知亦必于动处见所谓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圣人
知来者如此非有灵异也故为中庸
祯祥文徐锴曰祯者贞也贞正也人有善天以符瑞正告之祥
之为言详也天欲降以祸福先以吉凶之兆详审告悟之则祥
字兼祸福言之经中祯祥与妖孽对祥专指善者妖孽字当作
祅𧕏古字借用文衣服歌谣之怪谓之祅禽兽虫蝗之怪谓
之𧕏又草木谓之妖
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窃恐不是直上既言祸福将至下
又言此意似重叠盖灾祥明著卜筮繇兆明白者人亦能知之
但迹虽如此几乃如彼祥或作凶妖或〈吉兆〉者其理非至诚莫能
知也盖善中亦有祸福之应不善中亦有祸福之应如此看则
与上句不相碍而足见至诚之如神也
定公十五年春邾𨼆公来朝子贡𮗚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
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𮗚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
存亡之体也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
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夏
公薨后八年当哀公七年鲁代邾以邾子归子贡未为至诚然
能以礼𮗚之犹见其如此但借此事以证前知尓则至诚之前
知可见矣
心私则目伪
二十五章
此章第一诚字兼理与心言第二诚字专言理三四五诚字皆言心
诚者自成也章句诚者物之所以自成又曰诚以心言盖经此句
兼人物而言实理者物之所以自成人亦物也下诚者物之终
始正应此句然人欲成已必其心真实无妄乃能尓故曰诚以
心言本也有是本则可以行道故曰道者人之所当自行又曰
道以理言用也
诚者物之终始物字兼事而言故人应物才不诚便如无此物不
字则就人言之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覆言诚者自成也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覆言道者自道也然不诚无物一句又是承上句接下句意
诚者所以成物又言诚之用其广如此
语录克己复礼为仁成己也智周乎万物而道済天下成物也
前自成谓自然而成后自成谓己自成就也两自字不同
成物知也对成己仁也二者是合外内之道外指成物内指成
己既合外内如此所以应事以时措之无不得其宜时措亦成
己成物之事也上两句是平成德德既成则时措得宜所以
下个故字
此言成德故仁在上孟子说入德故知在上
性之德合外内之道此緫仁智而言时措之宜谓既得于己则施
之于事无不当也须㸔故字
时措之宜即时中时措随时而措之宜乃中也
二十六章
二十一章言诚明明诚二十章天道人道而言二十二章以后
相间言天道人道前言至诚与天地参次言至诚如神此又言
不息配天地所以起头著个故字是二十二二十四两章言
至诚也此下二十七章连三章言人道三十章下连三章言天
道次第极明整
至诚无息惟至诚所以无息有虚假则间㫁矣惟无息乃见诚之
至有息则非至诚矣
此章言圣人久于其道昭著于外而人可见者如此至诚积于中
者久则徴验于外者自然悠远而无穷悠远则自博厚博厚则
自高明盖所积者广博则其势自然高大所积者深厚则其精
自然光明此两句是吕氏之意朱子以为甚善
圣人之道厚高明而已金声玉振所过者化宫墙数仞厚之
类也精义入神所存者神天不可阶高明之类也
字养其民圣人载物之类也教化其下圣人覆物之类也垂范作
则利及万丗皆悠久成物之事也
不见不动只是言圣人无为下句又揔上二句地未尝有意于生
物而百榖草木禽兽昆虫皆粲然可𮗚是不见而章也天未尝
有意変化万物而有生之类皆禀命于天是不动而変也
自无为而成以上是形容圣人之德天地之道以下至货财殖焉
是形容天地之大𮗚天地山海皆积而后大足以见圣人之德
亦积而后盛引诗则以天比圣人之德天与圣人只是个不已
应前至诚无息
天地山川非积累而大圣人生知安行其德亦非积累而盛故章
句谓读者不以辞害意是谓圣人之德悠久而自昭著非谓始
微而后著也是专就圣德功效处言之是固然矣然帝尧自明
俊德以至于民変时雍岂无次第之序孔子自谓志于斈至于
从欲不逾矩岂无造诣之渐由是𮗚之则子思四及其之言亦
甚精密岂无意也
章句悠久兼内外而言盖久即不息则久之久悠即悠远之悠久
是内悠是外故曰兼内外朱子谓悠是据始以要终久是随处
而常在又曰悠是自今𮗚后见其无终穷之意久是就他骨子
里镇常如此之意
二十七章
君子之道费𨼆言天地之道道之体也圣人之道洋洋优优言圣
人之功业道之用也发育万物非是比喻正言圣人裁成辅相
神圣功化无大不㪯礼仪威仪是品节裁制文理密察无细不
周皆是圣人之至德而行至道处必如此然后尽圣人之用斈
者知此标的自不容不斈而斈之方则在下五者此章当作两
节分圣人斈者㸔
自首章至至道不凝焉言圣人之道大无不周细无不入必有圣
人之至德然后道成自尊德性以下言君子斈以至圣人之道
五句工夫极细密二十章内博斈审问五句只得此道问斈
三字
尊德性道问斈緫下四句而言五句文势皆相类非尊德性则不
能道问斈既尊德性又不可不道问斈既尊德性之后有所不
知不能则问而知之斈而能之既知既能即须行之所谓道那
问斈也心极广大而里面析理又须精微心极高明而所行者
却只是中庸温故又须知新敦笃其所厚又须是崇谨其节文
精是一条正直之路微是细微曲折处敦厚是本自厚又从而敦
之
语录敦厚以崇礼如云质直而好义
前面许大工夫及就身上收功效却只是明哲保身而已明哲
是见得理极分明了行事却只中庸故能保其身保身不是趍
利避害行事合宜自然无害然到当死处亦须死只是安个是
字而已
�������������������������
�������������������������
�������������������������
�������������������������
�������������������������
�������������������������
�������������������������
�������������������������
�������������������������
�������������������������
�������������������������
�������������������������
章句上一节皆存心之属体认自可见但下一节皆知之属却有
两道字与崇礼皆是行意盖穷问斈之功而欲道之极中庸之
理而欲道之究礼仪威仪之则而欲崇之固致知之事与尽精
微知新皆一类也然知之明然后能笃行又不徒知也则所谓
尽精微知新皆所以为行之之地则与道之崇之又岂非一类
邪故章句主于致知而言知至则行在其中其义精矣
尊致极温敦五字存心工夫道尽道知崇五字致知工夫致知者
固是格物以致其知即见于行事存心不独只是存此心在
此自有工夫在与戒慎恐惧意不同章句尊者恭敬奉持之意
㳟主貌敬主心是内外皆要奉持不失下面致之极之温之敦
之意分晓
𬊈音㝷火熟物也论语䟽温故如温𬊈故食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人意才有一毫之私则
心量便窄狭而不广大才有一毫为物欲所累则心便卑污而
不高明此两句字面改换不得
大小相资首尾相应大言上五节小言下五节首言尊德性道问
学一句尾言下四句
二十八章
有位无德而作礼乐是愚而自用有德无位而作礼乐是贱而自
专居周丗欲用夏殷之礼是今丗反古之道
生乎今之丗以下是通上二句盖愚贱者不可作礼乐则居今
之丗当遵守当代之法欲反用古之道即是改作矣必𫉬罪
于上故曰灾及其身
车同轨应制度书同文应考文行同伦应议礼车同轨是就制度
中举一事言之
车轮行于地有迹谓之辙两辙中间相去阔狭之度谓之轨古者
车轨皆阔六尺六寸或不依此制则车亦杌不可行有司得
以讨其罪
夏礼曰殷礼曰学盖孔子殷人也祀不足徴是𣏌全微文献皆
不足以徴所言曰有宋存焉则宋犹能用殷礼未尽坏但非当
时所用耳中庸所记圣言过于论语之精
章句书名者书即字也名则其字之声也如天字之形是书读之
曰天是名考者欲正其字形及读之音声
语录伦是次序之体次序如等威节文之类体如辨上下定民志
君臣父子贵贱尊卑相接之体皆是
二十九章
本诸身以下六节只是本诸身一句是致力处下五节皆以为徴
验尓君子之道即上三重谓有位之君子行此三重之道必本
于此身之有德则自有下五者之应下五者不应是身无其
德也则用其力以修德
上文四句下面两句却只神圣人二者盖神乃天地气之
灵者神即该天地一句而以知天结之先圣后圣皆一揆圣
人即该三王一句而以知人结之
行已见于事有成法而可效故曰法言未见于事而其言可为凖
则而行之故曰则远之不得见圣人者也近之亲炙圣人者也
皆指上文君子而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远之则有望也无以
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近之则不厌也
振鹭二王之后来助𥙊之诗也彼其国也谓二国之君在彼国无
恶之者在此王国无厌之者故庶几夙夜以长永终竟其声誉
也中庸引之则所谓在彼无恶即远之有望之意在此无斁即
近之不厌之意言君子德盛道行民之敬慕爱戴如此故下文
如此之此指本诸身以下六事也
三十章
二十六章言圣人至诚与天地同道自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以
下但言天地之盛大则圣人之盛大自见此章先言圣人与天
地同道自万物并育以下亦但言天地之大则圣人之大自见
前章则引文王之诗以结之此章则以孔子之所行起之二章
相表里无非形容圣人之德也
祖述宪章同于圣人即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上律下袭同于天
地即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文武制作与尧舜固有不同夫子
远宗近守则中间自有合符节处所谓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或
法天时或因水土无非中庸皆时措之宜也
此章三节语录第一节言圣人工夫第二节言圣人之德如天地
第三节言天地之大
第二节两辟如只是重叠比既以天地比其经又以四时日月比
其纬上平铺处是横下接续处是竖天地覆载之间
万物并育且如水与火金与木是相制者而各自有成万类推
之自可见四气流行生长成收各有其序而当生长之时物有
死者当成𭣣之时物有生者日月代明东𦫵西没各有序而不
乱第三节并行不相悖緫言四时日月并育并行两句应上两
辟如字此言孔子德之全体不必就孔子已行之迹传于今日
者一一要相合但以此推古之得位圣人行事可见
小德大德固言天地用以言圣人则敦化指心川流指事
中庸分为四大章前三章皆以孔子结之第一章自性命之原言
之次以三逹德为入道之门而以大舜为首颜路则皆孔子之
门人其后则曰吾弗为之吾弗能已是以孔子折𠂻之也第二
章言费𨼆之大其下历叙大舜文武周公而次以孔子论政是
又以孔子継群圣之后也第三章言诚反复于天道人道前既
言文王而又以孔子継王天下三重之后则是损益百王之道
得时措之宜垂万丗之法非孔子不可也后两章至圣至诚分
言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亦就此章而言其极耳孟子毎叙古之
圣人必以孔子终之与子思之意一也子贡有皆曰自生民
以来未有夫子岂一人之私言哉
三十一章
聦者无所不闻明者无所不见睿者无所不通智者无所不知此
生知之圣緫下四者而言言其资质也宽广大𥙿优厚温温和
柔顺从此仁也仁者度量宽广足以容物故曰有容发奋起强
有力刚不屈毅坚忍此义也义则操守坚固故曰有执齐心之
齐庄貌之严中无过不及正不偏不倚中正以临事言此礼也
文礼密察知也四者言其成德也
聦明虽义在耳目其实则主于心凡书之言聦明皆如此
临者自上临下之义此谓圣人之德首出庶物然后足以临下
五也字上一也緫下四也聦明睿知生知之资而德之备就其中
分而枚举之则仁义礼知四者各有条理故章句于下言五者
之德
语录溥周遍宏大渊深沈泉便有个发逹不已底意
时出当用仁则仁出当用义则义出
三十二章
饶𩀱峰曰大经是道大本是性性乃大经之本也天地化育是命
又大经大本之所自来也下文肫肫其仁是道渊渊其渊是
说性浩浩其天是命性是成之者性指已定之理而言命谓
之者善指理之流行而赋于物者言二者有动静之分故一
属地一属天自圣人言之则静定而存主处即是性应用而流
行处即是命其与天地之理一也故曰其渊其天
惟知化育所以能立大本大本既立故能经纶大经也前言圣之
至极此言诚之至极盖圣者诚之用诚者圣之本前言如天如
渊是众人见圣人之溥博渊泉以为如天如渊也此言其天其
渊是圣人见得一般圣人溥博渊泉真是天真是渊非但如之
而已
经是分其条理纶是牵联相合先经之然后可以纶之分而言之
父当慈子当孝君当仁臣当敬各尽其道此经之类也合而言
之父子相处必尽亲亲之仁君臣相接必尽絜矩之义共成其
善此纶之类也其于五品之人伦事之大小莫不皆然此固至
诚者之能事而修道之教即在其中
无所倚只是至诚自然流出不须着力去做底意思
上章至圣是发见于外者故众人见其如天如渊而凡有血气者
皆尊亲之此章至诚是言其在中者故曰其渊其天而唯圣人
能知此圣人也
前章言表此章言里章句则曰前章言至圣之德德主积于内者
言之也此章言至诚之道道主行于外者言之也盖聦明睿知
之资仁义礼智之德虽见于外实溥博渊泉积于中者之所发
也知化育立大本虽主于中而经纶大经其仁其天其渊者亦
自外而见之也前言德推其本而言之后言道致其用而言之
盖互相发也
三十三章
前言圣人至上章极矣此章又緫一篇之要自下斈立心之始推
至于德化之极与首章相表里首章是自内向外至于极此
章是自外向内至于极
衣锦尚䌹一节
䌹褧同字书檾也三字音同檾枲属绩以为布盖用此布为禅衣
禅从衣从单音丹锦有文之衣也古者内服袍然后服裘又加
衣谓之裼襌者即裼衣也为锦衣有文太著故用䟽布以裼之
不欲扬其文也
今诗衣锦褧衣凡两见而此言衣锦尚䌹或是逸诗或是子思櫽
栝紧要在尚字所以下即自解曰恶其文之著也暗然即尚䌹
意暗然言君子修德只是鞭辟近里做工夫略无浅露表襮之
意虽然却要日章日章是日日渐渐章著以为不显露不求
人知只是向内却无积累之实终只昏暗安能有成
暗𨼆晦皃的明也光的然小明昭灼之皃
淡只是人伦日用之常无可喜可愕之事不厌者为道不可离也
简是简略非繁碎然秩然有序节奏详密故有文
温是温厚温厚似混仑不分晓而条理斩然
语录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可乐故不厌似乎简略然
大小精粗秩然有序温厚似不分暁而条目不可乱如此入细
做工夫故能有下文三知之效知远之近是以己对物言之知
在彼之是非由在我之得失〈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知风之自
知其身之得失由乎心之邪正知微之显又专指心就里来
可与入德如可与共学之可与
章句䌹之袭于外凡加于衣裘之上者谓之裼加裼上者谓之袭
袭则礼服也䌹则当为裼此言袭只是谓重袭在衣裘之上者
非裼袭之袭
有为己之心指两君子之道知此三者指近自显
潜虽伏矣一节
诗本言鱼之潜于渊可谓伏藏之深然亦甚炤然而易见言祸乱
之不可逃也此借之以言几之存于心者虽深而莫见显乎𨼆
微言独之不可不慎也
潜伏皆藏义孔甚也昭明也
人之所不见谓君子能致谨于人所不见而已独知之之地
相在尔室一节
人居屋漏之中自视其身尚不分明以譬君子不但于人所不知
己所独知之地而慎之于己所不知之地亦所当慎也此即首
章戒惧之事首章自内至外故先言戒惧而后言慎独末章
自外至内故先言慎独而后言戒惧独𥘉发之际不睹不闻
未发之先也斈者慎独久而熟方能戒惧于不睹不闻内外工
夫固当卒修并㪯然难易浅深亦不得不有先后之序也
尚庶几也戒辞也屋漏室西北隅上为圎窍以通明则其下反暗
人处其地则非独人不见已分晓已亦自见不分晓视在尓室中
屋漏之下庶几能自谨而无愧于心以明不睹闻致戒慎之意
不动敬不言信是信敬在言动之前
奏假无言一节
君子诚心进于神明而其感格不待言诚之至也则下民亦不
待言而自化矣然神幽也人道明也本为两途今我之诚
既能感幽而况与我同明者乎
不显惟德一节
不显有二义一谓无迹可㝷而不显著一谓不发扬二俱存其
义始备笃恭而天下平即垂拱而天下治之意其功效至此已
尽下叚只是形容不显之妙
章句笃恭言不显其敬也谓自厚于恭敬未尝见于言动之间
予怀明德一节
以无声无臭形容不显之妙则圣人之道几于虚无矣而曰上天
之事此所以为圣人之道也君子惟能慎独又于不睹不闻而
戒惧不使心之所存所发有一毫不诚久而此心浑然天理人
莫之知但见其应事接物从容中道与天为一尓则不显之妙
也此所谓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也
章末三引诗皆是言圣人德之不显最后所引只是无声无臭一
句形容不显之极上天之载一句是带来诗中言天之道无
声𦤀中庸则言德之无声𦤀也德夲不可以声臭言此但言无
之极耳然上天之事无声臭圣人之德亦如之圣人即天也则
此一句亦不是虚引
此章虽自下斈立心入德来以至于极分作六节然第一节只
是用心向内第二节乃言慎独第三节言戒惧惟此两项工
夫而已下三节五引诗皆是言效
中庸始终合一之图
������������������������
������������������������
������������������������
������������������������
������������������������
������������������������
读中庸丛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