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丛说 (四部丛刊本)/卷二
读四书丛说 卷二 元 许谦 撰 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
|
读中庸丛上
东 阳 许谦
序
中庸专言道故起首便言道学道统道学主于学兼上下言之道
统主于行独以有位者言之至孔子之生他无圣人在位则道
统自在孔子凡言统者学亦在其中学字固可包统字
上古圣神継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此是言尧舜以前夫
子翼易始于伏羲今之言圣人者必自伏羲始然自开辟生物
以来即有首出庶物之圣人与天同道而立乎其位者但前圣
所未道故不知其名此但言上古圣神盖混言之又不如大学
章句序专以伏羲为始也
圣人大率有两等有自然之圣生知安行所谓性者也有学而成
之圣积而至于大而化之所谓反之者也此不言圣人而言圣
神是指性之自然神明不测之圣也此言上古创始有位道与
天合之圣人言动皆可为天下法则者为道统之始下此皆是
接传其统者
継立二字不要重看天道流行无物不在众人所不能知惟神圣
自然与天合而言动皆可为万丗标凖非是有意継续天道特
为人而立法也
论语尭曰咨尔舜至天禄永终王文宪以为舜典脱简当在舜让
于德弗嗣之下此正传心之要也
理与气合而生人心为一身之主宰又理气之会而能知觉者也
人心发于气如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是也然此亦是人身之所
必有但有发之正不正尓非全不善故但云危谓易流入于不
善而没其善也道心发于理如恻𨼆羞恶辞逊是非之端是也
亦存乎气之中为人心之危者晦之故微而难见心只是一于
心上加人字道字看便见不同只顺读人心道心字却似有
二心矣谓之道则是天理之公谓之人则是我身之私虽我身
之私亦非全是不善因身之所欲者发而正即合乎道而为道
心之用矣如郷党所言饮食衣服之类皆人心之发在圣人则
全是道心君子于毎事皆合乎理义则亦无非道心也大抵人
心可善可恶道心全善而无恶
朱子书传曰心者人之知𮗜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形
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人
心易私而难公故危道心难明而易昧故微惟能精以察之而
不杂形气之私一以守之而纯乎义理之正道心常为之主而
人心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而
信能执其中矣 大旨皆同而传注与作文之体自不同故此
语尤简㓗易看
人心是所欲为之事道心是发应事之理人心听命于道心只是
事皆顺理 危者既安则便是道
微只是隐微之意故难见今添妙字是贴衬微字不必重看
精则察夫二者之间是察人心道心之间要察到疑似纎毫之际
此言心是指动处当时告大禹故言如此学者则用格物致
知之功辨别众理明至善审然后可精其动处也
私字就形气上来善既见此形气而成人则此人为一人之私故
必欲得于外以济乎已所以易流于欲下当与公字对却用正
字者谓性命之正则是得之于天者固与天地人物同言正则
公意自在其中而正字于已切
継往圣开来学此学字应前道斈字前道学是緫包上古以来相
传者此斈字是夫子教后人者言継往圣是明夫子教人亦是
述上古圣圣相传者耳则子思所忧者岂专指夫子之教哉
更迭交互推演䌷绎
切言深要详言周备忧深为道之不明也故言之深而要虑远恐
久而复失也故之周而备
天命即道也能率性即道心也择善者察之精也固执者守之一
也时中即中也惟君子为能执之也
纲维言道体之大缊奥言节目之详及精密隐微之理明言纲维
尽言缊奥
孟子推明此书谓见之行事及著七篇
上言异端下言老佛是异端至多扬朱墨翟许行之徒以及诸子
百家各立门户议论不合圣道者皆是
为其弥近理所以大乱真盖其宏远幽微陈道德指明心性
或有类乎吾道之言故为所乱非如百家之浅近易见也然而
道德非圣贤所言之道德心性非圣贤所指之心性固亦不难
辨也傥无中庸之书则吾道反晦而不明学者莫知所从又焉
得辨之乎
裳之要衣之领皆是緫会处
章句辑略或问三书既备然后中庸之书如支体之分骨节之解
而脉络却相贯穿通透中庸一书分为四大章如第一章十二
章二十一章皆言其略而馀章継其后者皆详言之三十三章
又一章之详者详略谓此巨谓纲维细谓缊奥诸同异以下
专言或问
中庸
中庸大学二书与论孟二书不同论孟或圣贤自立言教人或随
问而答或记圣贤出处动静日用皆是一条一件各见意趣庸
学皆成片文字首尾备具故读者尤难然二书规模又有不同
大斈是言斈中庸是言道大斈纲目相维经传明整犹可㝷求
中庸赞道之极有就天言者有就圣人言者有就斈者言者广
大精微开阖変化高下兼包巨细毕举故尤不易穷究
中庸德行之至极夫子尝言之故子思取以名篇
觧题
偏则不在中而在一边倚则斜迤而不正过是越过于中不及是
未至于中不偏不倚是竖中字指未发之体而言无过不及
是横中字指已发之用而言此皆是反以四旁影出中字
平如地之平而无杌危处常者一定之理无诡异又常久而
不可变易惟其平正便可长久奇异险怪便不可长久平横
常竖此是正解庸字緫而言之惟中故可庸中而又须可庸
乃中庸之道
程子谓不偏之谓中固兼㪯动静朱子不偏不倚则专指未发者
譬如置物不偏者在四方之正中不略近东西南北之一边不
倚者非倾倚于一边而不正以心体而言不偏者浑然中正而
无颇不倚者不著于喜怒哀乐之一事虽皆指未发而言然自
有两意不偏指其体之本然不倚指其用之未发
常字该前后自前而言则常定而无异自后而言则常久而不易
不偏不易两句是中庸之训话正道定理两句是释中庸之义
始言一理者首率是也约而言之首三句是也又约而言之天命
之谓性一句是也末合为一理者末章是也约而言之不显惟
德以下是也究其极言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二语是也
首章
首三句言性道教之名义緫人物言之而主于人率性之谓道一
句该上句而贯下句故篇中皆是道而性教在其中盖气化
流行不息者天之道也是理也人得天道之流行者为性当顺
此而行者人之道也所谓率性也亦是理也然率性惟圣人为
能之圣人之治已则尽已之性接人用物则尽人物之性以众
人当率之而不能以失其生之本故以己之安行者品节之以
为教使各知治已接人用物之道处之既各得其宜则人与物
莫不各得遂其性矣如此则虽开名义而朱尝不贯穿为一
也自道也者至篇终皆是明人当行之道而教其进之之方也
首三句是緫人物第三句修道固是人上意思多然圣人修处
亦和物都修了物虽不可教是教人处物之道如春田不围泽
不杀胎不夭夭草木黄落斧斤入山林鱼不满尺不粥之类皆
是顺物之性而成就之不逆生意之意如马络头牛穿鼻亦是
也夭于表反夭乌老反
性即理也在天地事物间为理天赋于人物为命人物得之以生
为性只是一物所为地头不同故其名不同
理存于心故不可须离不可者有赞其不能离之之意有戒其
勿离之之意
不睹不闻己之不睹不闻也独者人之不睹不闻也道不可须
离可离非道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对此言其定体如此戒
慎恐惧与慎独对此言修之之方前一节是操存即致中之
事后一节是省察即致和之事
戒惧不睹不闻谓但于不接物不当思虑时常敬以存其心究其
极则至于无所睹闻之际亦当戒惧工夫至此而极密非谓止
于不睹不闻时用功㝷常只恁悠悠过故章句谓常存敬畏虽
不见闻亦不敢忽玩常字虽字亦字可见盖戒惧慎独两事包
括定心之动静故凡非有所主之思虑及接物时皆在戒惧界
限里如此看然后与不可须离一句意脉相接续
经中于不睹上用戒慎字不闻上用恐惧字虽是分其实合
盖不睹不闻只是无声色无可见闻处非有两端故章句緫用
敬畏字以敬字体戒慎畏字体恐惧下又緫言虽不见闻亦不
敢忽只是兼举互见今且先当分戒惧与慎独两项界限盖慎
独是就里面出戒惧是就外面入但起念头处便是慎独
境界无所思而有所睹闻自外来者皆属戒惧境界独是心欲
应事见闻是事来动心界限亦甚分晓不睹不闻是就极处
章句用常存字虽字亦字皆是𥙷贴起此意盖心意不动之时
自有睹闻至于无所睹闻皆当敬畏然至于不睹不闻之地则
敬畏之工夫尤难但用意则属已发矣愚尝妄为之曰当此
之时此心当无物而有主然又要看得真会得活著个物字
主字而欲无之有之则又大不可矣以此体之而实存之久当
自见言愈多则愈为病矣
或问戒慎恐惧工夫如此与不思善恶及致虚静笃之何以异
曰冰炭不相入也彼学专务于静吾道动静不违彼以静定为
功惟恐物来动心故一切截断然后有斍圣人之斈事来即应
事去则静应事时既无不敬至无所睹闻时亦敬以存之自然
虚静惟虚静故愈灵明而发以应事无不当虽无睹闻有当
思固思之无害但所思者正尔非以静为功而置心如墙壁也
诸书不曽言戒惧工夫惟中庸言之盖子思自性上来斈者欲
体道以全性无此工夫则心未发时可在道之外邪
天者理之所出心者理之所存心知即理动理动即天知故有萌
于心则著见明显莫大乎此岂必待人知之乎
中庸慎独兼大学两慎独意大学慎独是诚意地头故先专主于
心而后乃兼于身中庸前既言戒惧工夫故慎独兼外章句
谓隐是暗处又曰幽暗之中此兼内外言之细事非是小事是
事之未著者二者皆是人所未见闻者亦只是母自欺之意
致中和是戒惧慎独推行积累至乎极处则有天地位万物育之
效验
致中是逼向里极底致和是推向外尽头
位育以有位者言之固易晓以无位者言之则一身一家皆各
有天地万物以一身言心正气顺则自然睟靣盎背动容周
旋中理是位育也以一家言以孝感而父母安以慈化而子孙
顺以弟友接而兄弟和以敬处而夫妇正以宽御而奴仆尽其
职及一家之事莫不当理皆育位也但不如有位者所感大而
全尔
此章首言性道教之义次又言性情之则而两节工夫止是戒惧
慎独两端致则极乎此二者也致中是戒惧而守其未发之大
本所以养天命之性致和是慎独而精其中节之逹道所以全
率性之道前后只是性道两句工夫而教在其中其用功处只
有戒慎恐惧慎致六字而已
此书以中庸名篇而第一章乃无中庸字未发之中非中庸之谓
也盖率性之谓道一句即中庸也此句緫言人物是自然能
如此者在人则惟圣人能之是中庸也众人则教之使率其
性期至于中庸也
章句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盖人物之
生虽皆出于天理而气有通塞之不同则随所遇有生人物之
异气通者为人而得人之理气塞者为物亦得物之理虽曰有
理然后有气然生物之时其气至而后理有所寓气是载理之
具也故章句先言气以成形后言理亦赋焉
天生人物是气也而理即在其中理主乎气气载乎理二者未尝
可离故本文天命之性虽专言理而章句必须兼气不言
气以成形一句则理著在何处安有所谓人物盖言气则有善
有恶言理则全善无恶故子思专举理以晓人谓此理具于心
者谓之性即道心也率者循此而巳修者品节此而已学者学
此而已自可欲之善进而至于大而化之全此而已章句云天
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是緫却分言气以成形理亦赋焉两
句下犹命令也一句独接理亦赋焉于是人物之生以下却
是专理以释性字盖不兼气来则教字不去既全是
理则人无不善又何须教
动静开辟往来屈伸只是两端而已故古之圣人定阴阳之名然
消者不能遽长暑必不能遽寒皆有其渐故又定五行之名五
行之名既立则见得造化或相生以循环或相制以成物错综
交互其用无穷矣然而阴阳生五行而五行又各具阴阳亦不
可指其先后也
人物之生各得所赋之理为健顺五常之德盖健是阳之德顺是
阴之德五常是五行之德七者亦皆因气而有此德人物虽皆
有只是人全具而物得其偏如马健而不顺牛顺而不健虎狼
父子有仁蜂蚁君臣有义而无他德之类
健者阳之德顺者阴之德五常者五行之德然此健顺不是言干
健坤顺就造化上此是就人物上言其性自具此七者
性中只有五常而此加健顺是本上文阴阳而言也五常固已具
健顺之理分而言之仁礼为阳为健义智为阴为顺信则冲和
而兼健顺也错而言之则五常各有健顺义断智明非健乎仁
不忍而用主于爱礼分定而节不可逾非顺乎
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谓顺理之自然者行之即是道率字不是
工夫只是顺盖中庸首三句且只性道教三者之名义及
圣人品节为教之后下面方学者工夫
品节是品量节约
气禀或异应上气以成形此其所以圣人立教也
人物所当行者固人物各率性之道然唯圣人能尽已之性而尽
人物之性故可品节之以己之所能者使人能之以物之所当
然者使人用之
人之所以为人一句代天命之谓性一句盖言性则人物之所共
者此叚言人只就人性上中庸是教人全性之书故也人全
其性亦只是尽为人之道而已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章句前面皆言理言性到此乃言体字盖理
性无形恐难体认此则就实处言之包下心气二字父母之于
子同体而分形天地乃吾之大父母〈而吾〉之身本大父母之遗体
惟其一体也故吾心可感天地之心吾气可感天地之气而其
效验如此但致和主于行事中节而言不但在我身之气顺万
物便能育也与上心正即能感天心之意颇不尽同此言当细
体认盖万物育不专在默然感应须要所以处物之道施于政
事者得其宜则是事虽在外乃我在内之气得以逹之须著如
此转一转看
两个一体字意不同
二章
语录君子而时中与易传中重于正正者未必中之意同如君子
而时中则是中无不正君子有时而不中即正未必中此
极好比并体认
小人反中庸小人而无忌惮平时既有小人之心而临事为恶又
无所忌惮纵意而行反字是用力字谓他故意反中庸之道行
之盖此小人非但是愚者而已
章句曰随时以处中又曰中随时而在此随时字含两意谓君子
毎应事之时各随其事以处乎中是一日之间事事皆处乎中
也又同此一事今日应之如此为中他日应之乃如彼为中是
一事各于时宜不同者处乎中也
章句二又字是眼目
章句上既言随时处中矣下却言戒谨恐惧而无时不中时中当
是慎独事而言如此似有可疑今详朱子意盖以本文但言君
子中庸未见有专指用处意且安有无体之用故复如前解题
而全举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是则所谓君子中
庸者体用兼全动静一贯者也故下文先言以其有君子之德
而又能随时处中以德字贴衬在君子字上其下却云戒谨恐
惧而无时不中戒惧是言平日存中之体应上德字而无时不
中则发处皆中庸矣君子而时中时字当用力看便见意中庸
一篇凡七章有中庸字馀六章皆与此不同故于此章全解次
章则曰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是从用上以三章为例则后
章从可知八章又曰行之无过不及二十七章曰不使过不及
可见与此君子中庸一语不可同论
三章
论语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此章上无德字下有
能字此能字即所谓德也但论语言中庸之德此言中庸之道
四章
道不行不明非是人不行之不明之是言道自不行于天下不明
于天下谓大道窒而晦也
知贤者之过当作两层意看大率道者极乎中而已两道字便是
中所谓过者过乎中也禀气清而淳者则为圣人知之至行之
及自合乎中禀偏于清者则为知知者唯务于知既不以行为
事则所知愈至高远而过中矣禀偏于淳者则为贤贤者唯笃
于行既不求知其至则所行必至激切而过中矣此止就正理
上看知者如老释之空寂贤者如沮溺之远道又如下索𨼆
行怪之类是又非正道而过于中者须作两意看方尽得知贤
过中之义愚不肖之不及却只是一般
道不行者知之过与不及道不明者行之过与不及是固然矣然
下乃结之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是又緫于知盖二者
皆欠真知尓真知理义之极至则贤者固无过智者亦必笃
于行不徒知之而已矣
不足知不足行正言知贤者之心盖是他心唯通这一路更不管
那一路
五章
前章主于知此章主于行盖知然后能行既知之又须能行故此
二章发明次第如此
金先生曰第二章以来小人反中庸民鲜中庸之久贤智过中庸
愚不肖不及中庸緫叹曰道其不行矣夫故自六章以后开示
择道中庸之方在智仁勇三逹德
六章
好问是有疑而问于下如臣如民下至蒭荛无不询之察迩言是
于所问而对者及下人之言凡逹于上者虽浅近必详察其理
古者民俗歌谣必采之以𮗚民风亦察迩言之类
舜固聦明𧇖智而不自用故好问察迩择善而用其中此所以愈
成知之大圣德固是如此然或有见闻所不及必须问而知者
民事幽隐因蒭荛之言而闻者则亦扬善用中故必兼此两意
看
执两端而用中谓众人所言于此一事虽同于善然却有处之厚
薄不同却将已之𫞐度在心者度而取其中或在厚或在薄必
合于此事之宜者行之
章句广大谓𨼆恶而不宣光明谓扬善而不匿言恶者掩覆涵容
足见其量之广大言善者播告发扬足见其心之光明
𫞐度精切舜本然之智也又好问察迩欲周天下之细故也此其
所以为智之大也欤
七章
其义在于不能期月守中庸以起下章之能守意不在𦊙擭䧟阱
以不知意承上章之知以不能守中庸起下意之能守
八章
择字兼知行惟知之明乃能择既择即见之行事所以下面只
守不再行择是当应事之时守是事过之后常守在复遇此
事又如此应皆合中庸服膺是守也弗失又覆守之固也
舜知是全体之知颜仁是毎事之仁凡已择乎中庸者固仁矣而
应天下之事犹择之未全也毎得一善则服膺弗失守之者固
日新其德则渐可全也三月之违可见此意
人之于道不过知行两事耳知者智也行者仁也四章既言道之
不行不明然所谓愚不肖者固易见不足论惟智者知之过而
不务行贤者行之过而不求知所以至于中庸者鲜贤者之过
如柳下惠之和伯夷之清未及孔子之时智者之过如曽晳之
言高而行不掩者近之矣故六章言舜之智而谓𨼆恶扬善执
两端而用中是行之意重此舜不专于知而道所以行矣八章
言颜子之仁而曰择乎中庸是知之意重此颜子不专于行而
道所以明矣
九章
七章能择中庸而不能守是知其理而行未至此章能为三者而
不能中庸是能行所难而知未至者故此二章处于知仁之后
而下接言勇之前盖谓知仁皆当勇也
七八九章皆言中庸而意不同上两择乎中庸毎事上言中庸不
可能全体上言
义精是知之极仁熟是行之𥙿是就应此事之前说无一毫之私
是就应此事时件件如此则全乎中庸矣
十章
子思引夫子告子路当强之目以合舜知颜渊仁为三逹德之事
非子路之所已能者
子路好勇是子路生质本刚事皆勇为至此盖亦未知勇之所当
务者故以为问
南方之强虽君子之强然亦未是中庸不及于强者北方是过于
强者君子则为后四者之强上君子字轻下君子字重
君子之道中而止南方之强不及中北方之强过于中固皆未至
然上言君子居之则比强者居之者为胜之矣不及者勉强至
中颇易过者矫揉至中尤难两君子字虽不同然言君子四强
哉终是接著君子
南阳方北阴方阳舒散而阴收敛舒散便和柔收敛便刚劲此盖
大约言风气之偏则风俗随异其实南人岂尽柔弱亦有刚劲
者北人岂尽刚劲亦有柔弱者然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是言柔
之甚而善者祍金革死而不厌是言刚之甚而过者
章内两而强不同前是汝之所当强者后而字是承上句虚字两
君子亦不同君子居之轻如善人长者之类故君子重是全德
之人
四强矫上两节言守身应事之常下两节言出处至极之変下两
节虽尤难然上两节常贯在其中国有道必出而仕人于未逹
其所守者正而坚既逹之后接物广应変多或有易其守者国
无道固不可出能守之至死略不易其志如夷斉饿死而无怨
者方是强之至君子或出或处必当合于中庸者如此
四强哉矫虽是言勇而合中庸之体叚而不流不倚不変正是立
则防弊以教斈者处
有道无道只言国之治乱有道乃可仕之时无道无可出之理君
子之出也固当合乎中庸然此却只言出以后事盖君子平日
自修须有能守之节上之人亦为其有所守故用之及既仕则
必坚守平昔所守者可也今乃不能守其前志不为富贵所淫
则为事物所汩尓为所汩者知未尽为所淫者仁未至皆是不
能勇以全夫知仁者也故以不変塞为强国无道不変平生
所守是穷而在下当不可仕之时虽困悴穷蹙不能全其生亦
必死而安于天耳推而言之虽已仕者适逢国变而无道则必
屹立不移以身殉国此岂非至强者欤
章句含容形容宽之量巽顺体仿柔之容皆不可以为正训
资质既宽柔其心必爱人所以能诲人之不及无道之来直受
之不思报之者亦以能含容巽顺故也上两字以质言下两字
以接物言祍金革死而不厌却只是一意
言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善斡旋
中庸之道知固在前然行之及方是曰非有以自胜人欲之私仍
旧是仁重
十一章
索隐是求人之所不必知行怪是行人之所不必行
索隐知者之过行怪贤者之过此不能择乎中庸者圣人不为也
或有虽不索𨼆行怪而能择中庸然行之止于半涂而不力以
求至是不能守者圣人自不能止必行至于终也是以君子常
不违乎中庸则不为𨼆怪可知由仁义行虽终身不见知于丗
亦未尝有所悔艾不半涂而废也岂非圣人之事乎孔子前既
有两吾字以身任之故下文谦不肯当但曰唯圣者能之其实
依乎中庸即夫子之弗为者遁丗不见知而不悔即夫子弗能
巳者虽欲避圣人之名自有不可得者
上两节各有吾字第二节乃言圣者能之虽圣人不肯自居然曰
圣者能之正是为斈者摽的
前章言至死不変强哉矫此又言遁丗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
之正见得君子能处困瘁厄穷而𥙿如者为尤难故子思连引
圣言以为戒此亦章中一意
第一节索隐行怪皆是知之不明是不知也第二节行而不能守
是未仁也第三节知仁俱至故章句谓一是不当强而强二是
当强而不强三是不赖勇而𥙿如者
章句知之尽仁之至不赖勇而𥙿如緫结三节弗为索𨼆行怪知
也依乎中庸则知之尽也弗能半涂而废仁也遁丗不见知不
悔仁之至也皆出于自然则不赖勇也
十二章
费者用之广当作芳味反符味反者则姓也章句此音当改
�������������������������
�������������������������
�������������������������
�������������������������
两君子之道无异前后夫妇前后天地字皆不同夫妇知能只是
衣食起居日用之常皆道之费造端夫妇是言夫妇暗室幽微
之处亦道之费天地有憾是言天地之偏反形容道之全察乎
天地是指天地之大正发明道之广盖此章以君子之道费而
𨼆一语发端夫妇圣人于人上见道之费鸢飞鱼跃于物上见
道之费下又再提起道字而言造端是就夫妇知能处举其至
𨼆微者明道之至近又言天地是就鸢之上鱼之下推极以明
道之至远此章不言工夫只是言费造端只如为始两字不可
作工夫看
圣人不能知行非就一事上是就万事上如孔子不如农圃
及百工技艺琐细之事圣人岂尽知尽能君子之所当务者
则圣人必知得彻行得极
大小二字接道而言天地之大人犹有憾者为功不能全也君子
之语大小而莫能载破者为道无不在也天地对大小犹有憾
对莫能载破金先生曰物有限量则可载道无限量故莫能载
物有罅𨻶则可破道无罅𨻶故莫能破
鸢飞鱼跃大槩言上天下地道无不在偶借诗两语以明之其义
不专在于鸢鱼也𮗚此则囿于两间者飞潜动植何所往而非
道之著且苍然在上块焉在下者又庸非道之著乎则人于日
用之间虽欲离道有不可得者其可造次颠沛之顷不用功于
此哉
此章专明道充满天地万物之间使学者体认欲其灼然如见皆
不言功夫然既知自吾身之小以极天地之大万物之微无非
是道则道不可离当体之而不可少有间断明矣
中庸三大章前章言中庸此章言费𨼆后章言诚中庸者道之用
于万物无所不在其体固𨼆是亦费而𨼆也但中庸是就人事
上言道之用费𨼆是就天地人物上言道之用盖先言中和见
道之统摄于人心次言中庸见道之著见于事物此言费𨼆见
道之充塞天地后言诚则见圣人与天地为一中和以戒惧慎
独为存养省察之功中庸则以知仁勇为入德之门费𨼆则于
诸章杂言其大者小者欲人随处致察以全中庸之用皆所以
求至于诚也
章句近自远而四字中间包尽事物之无穷此是解及其至三字
是就始终两端
体之微指理性言举全体指道之全体言二体字不同
家语𮗚周篇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
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
聃斈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
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史记孔子丗家亦
载其事〈老聃为周柱下史明习典礼故往问之〉
春秋左氏传昭十七年郯子来朝昭子问曰少皡氏鸟名官何故
也郯子曰我高祖少皡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
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
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徙也鴡鸠氏司马
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冦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雉为五工
正九扈为九农正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斈之既而告人曰吾
闻之天子失官斈在四夷犹信
圣人不能孔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是两様意思孔子不得位是
在天而非己所能尧舜病施是其势而非力所能二者皆是
举大纲其实细事末节不出道之用自有圣人不必能者
憾只是不足意覆载生成分言天地各有所主固不可全寒暑灾
祥合言天地气数之变有不能已者
化育流行上下昭著此虽言鸢鱼而非独言鸢鱼也正谓道于天
地万物无不在尓
活拨拨地此是程子形容子思用鸢鱼两语使人知化育流行如
此活泼泼地斈者须真见得天地万物皆如此流动充满活泼
泼地略无滞碍之意方可
十三章
人之为道而远人此为字重犹言行道不可以为道此为字轻犹
言谓之道
睨邪视视所执之柯也视正视视所伐之柯也诗言伐柯者取则
不远子思谓柯有彼此之异尚犹是远道在人身而不可离又
非柯之比故教者只消就众人自身所有之道而治之尓行道
者不假外求治人者无可外加
第三节言行道之方惟在忠恕自此行之则可至中庸之道故曰
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推己之恕也然非忠为
本则亦无可推者矣盖忠以心之全体言恕就毎事上言所接
之事万有不同皆自此心而推然应一事时尽己之心推之则
心之全体却又只在此故恕非忠无以本忠非恕不能行二者
相须缺一不可所以经以施诸己两句緫言忠恕而章句亦曰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
施诸己不愿亦勿施于人上就事不善一边反而言之己之所
愿者则必使人亦得之亦当如此推
事父事君事兄上三以自训用字意甚重非语助也盖求责于人
者乃道之当然而巳行之乃未至此故欲用以事父君兄先施
之际以责人者责之于己使必合乎道之当然则事父也孝事
君也忠事兄也弟施之朋友也信我之所行亦责之于人者
矣此节专言自修以下句为重亦恕之道也
人伦有五夫妇之伦不可自反故不举下文著庸德庸言两向关
定谓尽人伦不过在庸德庸言之间行与谨字对德毎不足故
当勉于行言毎有馀故当谨而不敢尽
庸德庸言谓如上四事所以责己欲尽其道者亦不过常道尓但
行之难故毎不足则当勉而至言之易故毎有馀不可恣其出
是则言行相顾岂非笃实之君子乎此虽接上四未能而言推
而广之于凡天下之事皆当如是也
第一节言修己第二节言治人第三节修己治人之方第四节即
是恕盖恕是推己上不愿勿施是从里面推出下以事未能却
就外面反推入然推而知其未能则于及人必欲其能是又就
里面推出也
章句众人望人此众人只是天下人所同行所可至公共的道理
又以等级言则与圣人相对正是体贴改而止之意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郑请救于齐齐师
救郑及留舒违榖七里榖人不知
章下谓丘未能一者圣人所不能此只就此章内摘出费字非
是孔子真不能于此与十二章圣人有所不能意自不同读者
不可一律看
十四章
辑略吕氏曰逹则兼善天下得志则泽加于民素冨贵行乎冨贵
者也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丗素贫贱行乎贫贱
者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行矣素夷狄行乎夷狄者也
文王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箕子内难而能正其志素患
难行乎患难者也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此在上
位所以不陵下也彼以其冨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
何慊乎哉此在下位所以不援上也游氏曰上不陵下下不援
上惟正已而不求于人者能之故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君子
循理故居易以俟命居易未必不得也故穷通皆好小人反是
故行险以徼幸行险未必常得也故穷通皆丑斈者当笃信而
已失诸正鹄亦行有不得之也此二家此章极明
君子道中庸不过因其所居之位行其所当然无思出乎其位而
外慕也素位而行是正不愿乎外是反才愿乎外即是不
能素位而行下面却自作两节分去吕氏之已详盖居富
贵自有富贵所当行之道不能行所当行者固不可而位有高
下任有大小又当随所宜而行有不中其节者皆非也居贫
贱亦有所当行之道安分乐天不厌不慑常守不変有不甘
为之意皆非也凡人非富贵则贫贱此是人之大分至于夷狄
患难又是上两等人或有遇之之时亦各于其中行所当行此
所以君子无所往而不自得自得是从容无急迫滞碍而自快
足之意此素位而行也次两句不陵不援再言不愿乎外陵
下援上皆愿外也吕氏游氏之已明又如晏平仲一狐裘三
十年祀先人豚肩不揜豆难为下也管敬仲镂簋朱纮山节藻
棁难为上也亦陵下援上之意皆非中庸也正己不求于人结
上二句无怨亦己无怨既是正己不求于人则凡事惟恐不
自尽亦奚暇见人之不足于我而怨之哉故己有所蕴固有当
得于外者天不𢌿而无不平于天人不从而不归罪于人所以
君子居易以俟命此句又是戒君子当如此小人行险以徼幸
反此一句以射为比又引夫子之言证正己不求人之意
正鹄见论语射不主皮章
十五章
此章专言行道必自近始未有目前日用细微处不合道而于远
大之事能合道者也君子之道其理势必当如此故于费隐之
后十三章先言修己治人必恕以行之而谨其庸德庸言次十
四章则言正己不求于外此章则言自近及远是言凡行道皆
当如是也引诗本是比喻然于道中言治家则次序又如此
夫妇人伦之首故先言夫妇之道常人处夫妇之间多亵狎不则
又太严厉二者皆不可也是以古人贵相敬如宾者处夫妇之
道和而正则善矣为琴瑟之声和而正故以为比此章首言夫
妇兄弟次之家人又次之自内以及外即大斈三引诗之意
人能处其家使正而和如此则其能孝而父母之心安乐可知矣
章句人能和妻子宜兄弟则父母安乐之和妻子结诗上二句宜
兄弟结中二句便言父母顺则诗下二句皆言效验也
十六章
十五章自费𨼆章造端夫妇语意来此章察乎天地意也
齐明二字只就心上盛服乃身齐是用功屏其思虑之不齐
者而一于所𥙊之神明是既齐而心之体明㓗不杂可交于
神也
凡𥙊有三曰天神地示人緫言之亦通谓之神大率天之神
皆阳类也其中亦有阳中之阴如月如五星之金水如雨师之
类然终是丽乎天者地之示皆阴类也亦有阴中之阳山林与
川泽对则山林阳也原与隰对则原阳也然终是丽乎地者惟
𥙊人则求魂于天求魄于地是合阴阳而𥙊之虽是阴其
中却是合阴阳来格
如在上如在左右不是或在上或在左右是言在上又在左右擗
塞满都是神此是于𥙊祀时见体物不可遗处所以章句言
乃其体物不可遗之验这是就𥙊祀人所易知之神上指出
使人知大神之德如此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谓神之来格也既不可测度是有
𥙊则神必临之矣其可厌怠而不敬乎
微者隐不可见闻也显者理之昭著也此是诚之不可揜覆者也
第二节言神之大者三节主𥙊祀而言神之小者四节与三
节同五节又緫赞神之德诚即神之德也
章句天地之功用天主神而言地主而言此以天地间二气往
来大体言之是横神造化之迹造是造就万物以神而言
化是物既成气尽时至而消化去以而言是竖说神所以
造化万物者其理之妙不可见至于神往来始可见尓故曰
造化之迹
天地之功用造化之迹功如功业是能如此者用如用事是见如
此施为者天地无非生成万物其功用于生成处见此是合
神造化乃天地阴阳之妙用亦是造化万物也其所以然者
不可见其可见者则于物之成败生死上显故曰迹此是开
神天地之功用是阴阳相合者緫言神也造化之迹是两
头神是见他如此成又见他如此败其踪迹皆有实是见
如此之见贤遍反
天地言其形造化言其理造化之理妙不可见惟见其成败之迹
耳
二气之良能谓二气自然之善道能如此屈伸消息者良能二字
精妙
神者阴阳之灵灵字易见灵字便包含著𥙊祀之神
二气是开前节是阳后节是阴如春夏是阳秋冬是阴如有二
物相磨荡一进一退一气是合共是一个气来则全来便是
阳去则全去便是阴神于二者之间皆可见都只是这气在
人体认故曰实一物而已
视弗见听弗闻性也体物不可遗情也使人承𥙊祀者功效也
前以天地造化二气一气言神是言神之全是大底神后
所谓承𥙊祀者如天神地示人及诸小祀亦皆神却是从
全体中指出𥙊祀者是小底神使人因此识其大者
物之终始莫非阴阳合散之所为阴与阳合为物之始阴与阳散
为物之终上言气至而伸为阳为神气反而归为阴为是就
两头说此又言阴阳二气合而生离而死是就中间混同处
阴阳神无往不在只要人看得活
阴阳合散又是阴与阳之气二者相合生物为物之始及其久也
此物中之阳气上𦫵阴气下降其物即死为物之终是就一物
上阴阳
体物者为物之体也干事者为事之质干也此倒用之则体字干
字俱是用字
礼记𥙊统曰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也君子将齐也防其
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
依于礼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德精明之至然后可以交
于神明也此齐明之也
𥙊义宰我曰吾闻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
魄也者之盛也合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
之谓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阴与䕃同〉其气发扬于上为昭
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注焄谓香臭蒿谓气烝
出貌朱予谓昭明是人死时自有一般光景焄蒿是其气升腾
凄怆是使人惨栗感伤之意因修养人死时气冲突知得焄
蒿之意亲切谓气袭人知得凄怆之意分明此百物之精爽也
何文定曰此是阴阳乍离之际有此声气此是𥙊义所言正意
中庸章句所引乃是借来形容𥙊祀来格洋洋如在之气象
此是感召复伸之气与𥙊义所指自不同读者详之
十七章
自舜其大孝至子孙保之一节言舜之事实自故大德至必得其
寿一节泛言理之必然自故天之生物至覆之一节言善恶之
应所必至后引诗又证有德之应如此故以大德者必受命结
之
舜其大孝也与一句是纲德为圣人下五句皆孝之目父母全而
生之子全而归之是孝也以身言之也德为圣人尽己性而尽
人物之性是全其心岂非孝之大者为天子父尊之至矣以天
下养养之至矣宗庙飨子孙保虽就舜言之然欲子孙之安富
尊荣历丗之久皆父母之愿人之情也今皆得之则此五者岂
非皆孝之大者
为人子者以有德光显祖父为荣舜之德则至于圣人为天子则
𥙊祀奉养之礼极其尊有四海则𥙊祀奉养之具极其备宗庙
飨之却是就舜身上昔者舜传禹禹既即位祀舜为宗而又
封商均于虞〈舜封子均于商盖禹改封于虞后有虞思是也〉虞
亦立庙祀舜及其祖父至周武王又封舜后胡公满于陈则是
子孙保之也舜之德至上使祖父如此荣盛绵远是所谓大孝
大德者必得位禄名寿乃理之常然独孔子有德而不得位禄与
寿惟得圣人之名耳此乃气数之変金先生曰此所谓圣人所
不能也然为教无穷而万丗享之子孙保之此又大德必得之
验也
㘽培倾覆如春至草木有发生之意故天以雨露滋长之秋冬草
木有黄落之意天乃以霜雪雕零之此以物言也以人言之有
此德者天必以上四者与之无其德者天必弃绝之如大舜以
匹夫而有天下桀纣以天子而䘮其身此栽培倾覆之意
栽培倾覆言天之于物其理如此实以喻人栽倾属人培覆属天
栽倾是其材培覆乃笃也如此章大舜之德是栽也得四者是
培之也桀纣倾也䘮亡覆之也下引诗皆是因栽而培之章句
气至两句只是培覆之训诂不是尽此节之意
可嘉可乐之君子其令善之德显显昭著宜于人民故受天之禄
而为天下之主既受天禄矣而天又保之祐之复申重之其所
以反复眷顾之者如此又重明上文大德必得四者之一节也
所引诗是节节上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是三节意只
是个感应
十八章
十八章十九章皆以周事継大舜而言二十章又以孔子継周皆
是圣人所行所言见道之费而无不合于中庸者
无忧专就国家上如文王羑里之囚可忧矣虽圣人无入不
自得然亦是一身事父作子述却是言国家事周家上丗节节
有忧患自夏君弃稷不务不窋即失其官守逃之西戎至公刘
方复迁𡺳大王又为狄人所侵迁岐虽肇基王迹而身遭忧患
矣王季虽勤王家辟国渐广亦但守旧国而已文王三分天下
有其二而犹守诸矦之旧至武王方受命为王故惟文王用得
无忧二字盖文王上承已大之国已不劳力不逢変故以归之
子适当商家天命未绝之时已得从容其间至承天命著戎衣
奄有四海乃是武王事文王都不费力
赞武王之言与赞舜意同但此言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彼言德为
圣人微有轻重亦论韶武之意然此显名亦圣德也
末犹后也终也盖周自大王王季文王累丗积德累功国土已大
最后至武王始受天命为天下君周公乃承之而追王先王如
此说末字则与上下文都相贯穿训末为老恐未安盖武王之
龄古书不一
追王三王武王既灭啇在啇郊已行之礼记大传曰牧之野武王
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牧野之室〉
遂率天下诸矦执豆笾骏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
不以卑临尊也又书武成金縢康诰酒诰诸篇皆可见所谓周
公成文武之德只是又推大王王季之意而以天子之礼祀先
公也斯礼也以下又是因此以定上下之通礼
章句实始翦商见论语泰伯至德章
先公组绀以上通鉴前编曰尧封弃于邰丗后稷以服事虞夏及
夏之衰不窋失其官自窜戎翟之间不窋生鞠鞠生公刘始迁
于𡺳路史谓稷生斄茧斄茧生叔均自后稷至公刘十馀丗而
汉刘敬传亦谓后稷十馀丗至公刘按丗本自公刘历庆节皇
仆差弗伪榆公非辟方高圉侯牟亚圉云都大公组绀〈组绀号〉
〈太公史记作公叔祖类〉诸盩十有二丗而生古公亶父自稷至
亶父盖二十馀丗矣史记以不窋为后稷子而又缺辟方矦牟
云都诸盩四丗遂谓后稷至文王为十五丗且稷契同时受封
契至汤四百馀年而十四丗稷至文王千馀年而十五丗其亦
误矣今按章句谓组绀为大王之父据䟽文而言也
辑略曰期之䘮有二正统之期为祖父母者也有旁亲之期为丗
父母叔父母众子昆弟昆弟之子是也正统之期虽天子诸矦
莫敢降旁亲之期天子诸矦绝大夫降
十九章
前章言文武周公此章又言武王周公盖武王有天〈下然〉后周公可
以制礼二者皆継志述事之大者然章内皆是言礼盖主于周
公而言谓制为宗庙𥙊器𥙊服荐献之礼而于宗庙 之中又
制昭穆序爵序事酬燕之礼又推为郊社之礼然𥙊祀一事中
推至于极则郊天禘祖乃其至大者非圣人大孝孰能此此
皆费之大
此章虽连言武王周公其实主周公而言周公合先王累丗典礼
定为周制中间损益合乎时中又可垂之万丗其制大备矣此
独指𥙊祀一礼而言𥙊中又只主于宗庙推及郊社尓此皆㪯
一端言之于宗庙中自有许多曲折可见道之费推至于吉礼
之全其费可知又推至五礼备其费又可知也
舜之孝行于一家故只谓之大孝周制礼逹乎天下故曰逹孝饶
双峯意亦如此
修庙只是拼埽整饰常使严洁之意譬如今人居室整漏拂尘洒
埽之类古注修埽粪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含两义昭穆本是祫祭时太庙设主而有
此名宗庙之位由此而立祖宗既以此为序则子孙丗丗皆一
昭一穆縁上丗次序而定此言序昭穆谓庙中行礼以及燕毛
皆用昭穆为序则此序字主于人而言之意为多昭穆又不止
庙中㝷常尊卑亦皆以此为序也
宗庙之礼一节五事礼意至为周密序昭穆既明同姓之尊卑序
爵是合同姓异姓之贵贱盖皆指助𥙊陪位者而言至于序贤
则分别群臣之贤否庙中奔走执事必择德行之优威仪之美
趋事之纯熟者为之贤者既有事则不贤者亦自能劝虽然既
以有事为荣则事不及之者岂不有耻则又有序爵以安其心
执事者既荣无事有爵而在列者及贱而役于庙中者皆得与
旅酬至此贤不贤皆恩礼之所逮然此合同姓异姓而通言至
𥙊礼已毕尸既出异姓之臣皆退独燕同姓是亲亲之礼又厚
于踈远者见制礼之意文理密察恩意周备仁至义尽而文章
粲然
天子诸矦之𥙊礼已亡虽间有散见于礼中者今不可知其详矣
所存有特牲馈食礼诸候之士之𥙊礼也少牢馈食礼诸矦大
夫之𥙊礼也大抵𥙊必立尸必择宾宾一人众宾无数众宾者
宾之党也其位在堂下西阶之西𥙊则子侄兄弟皆会小宗𥙊
则兄弟皆来大宗𥙊则一族皆至兄弟者主人之党也其位在
堂下阼阶之东有司群执事皆北面而立迎尸既入主人𥘉献
主妇亚献宾三献及尸主兄弟各相献酢毕然后行旅酬兄主
人酌酒奉尸宾者谓之献尸宾酌以荅主人者谓之酢主人酌
酒先自饮再酌以献宾者谓之酬先自饮谓引导之饮也旅众
也主人㪯觯酌酒自西阶酬宾主先自饮再酌以进宾受之奠
而未饮兄弟弟子㪯觯于长兄弟于阼阶弟子者兄弟之后生
者也长兄弟者兄弟之最尊者也弟子导饮而长兄弟亦奠而
未饮宾取所奠觯于阼阶酬长兄弟长兄弟西阶前酬宾众宾
及众兄弟交错以遍以及执事者无不遍卒饮者实爵于篚此
旅酬之大略也又宾弟子及兄弟弟子各㪯觯于其长亦先自
饮如旅酬所谓下为上也宾取觯酬兄弟之党长兄弟取觯酬
宾之党亦交错以遍无次弟之数谓之无筭爵所以逮贱者如此
天子𥙊礼亡不可考楚茨之诗曰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
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笺云祭祀
毕归宾客之俎同姓则留与之燕所以尊宾客亲骨肉也䟽尸
已出而诸宰及君妇彻去俎豆归宾客之俎其诸父兄弟留之
使皆备具我当与之燕而尽其私恩也
天子诸侯大夫皆立始祖庙大夫亦有始封者如三桓之家即庆
父叔牙季友为始祖庙亦百丗不迁士则无始祖庙只是𥙊祖
祢而已盖位卑者流泽不能远而士又无采邑故也
章句适士天子之上士即元士也受三命采地五十里视子男二
庙𥙊祖祢
官师凡有司之长盖中士下士也虽立一庙事祢却于祢庙并𥙊
祖
顾命序所陈之宝有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天球河图胤
之舞衣大具鼖鼓兊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章句曰之属则尽
包上所陈者在其中龟山先生亦曰宗器于𥙊陈之示能守也
于顾命陈之示能传也书注䟽赤刀宝刀赤刀削其刀必有赤
处削音𥬇刀之小者大训三皇五帝之书训诰亦在焉文武之
训亦曰大训弘壁大璧琬琰琬圭琰圭也夷常也或以为东夷
之美玉天球雍州所贡之玉磬也河图伏羲时龙马图出于
河胤古国名无衣无者之衣大贝如车渠车渠车罔也谓贝之
大如车之罔鼖鼓长八尺兊和古之巧人垂舜时共工舞衣鼖
鼓戈弓竹矢皆制作精巧中法度故历代传宝之
天官庖人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
麛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膻注䟽用禽兽谓煎和之以献王行
与用同膳谓煎和也腒音渠干雉鱐音搜干鱼鱻与生同鱼也
羽雁也膏脂也香牛脂臊犬脂腥鸡脂膻羊脂羔豚物生而肥
犊麛物成而充腒鱐暵热而干鱼雁水涸而性定此八物者得
四时之气尤盛为人物之弗胜是以用休废之脂膏煎和之牛
属司徒土也鸡属宗伯木也犬属司冦金也羊属司马火也今
按四时食物不同而煎和之脂亦异于是见圣人制礼岂惟宏
纲大用法天体道至于一食之际莫不尽其曲折其文理密察
如此四时之宜食脂膏之宜用必自有深意注䟽之言未必得之
荐其时食章句引周礼一语而以之类两字该之虽是包下三语
然如诗献羔𥙊韭冬荐鱼春献鲔月令孟夏以尝麦仲夏以
雏尝𮮐羞以含桃孟秋登榖尝新仲秋以犬尝麻季秋以大尝
稲皆先荐寝庙此类皆是也
子姓者子之所生犹言子孙也
在外公侯伯子男在内公卿大夫士皆爵也言公矦则诸矦之骏
奔走者也卿大夫则朝臣之执事者也
宗谓大宗伯小宗伯掌祀事内宗也荐加豆笾外宗之佐王后皆
是也内宗王同姓女之有爵者外宗王姑姊妹女之有爵者祝
大祝小祝有司则如宫正执烛天府沃盥陈宝器司几筵设筵
几司尊彛诏酌辨用鬯人供鬯𣡡人掌祼内宰赞祼献司徒奉
牛牲羞肆司马羞牲鱼授𥙊内饔割亨司乐以其属作乐膳夫
彻俎司士赐爵之类凡执事于庙中者皆是肆托历反亨普庚反
𥙊毕而燕今不知其仪亦于楚茨之诗见其大意云皇尸载起神
保聿归然后言诸父兄弟备言燕私下章曰乐具入奏者谓
𥙊时在庙燕当在寝故𥙊时之乐皆入奏于寝也所谓燕礼其
可知之仿佛此
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
先主
论语专为禘发其精中庸汎言𥙊祀其详恐非记有详略
读中庸丛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