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没有止境 革命不能停步
认识没有止境 革命不能停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铁路局嵯岗给水所 1970年10月17日 |
|
我们给水所是个小单位,只有九个人。在毛主席的“自力更生”、“勤俭建国”方针指引下,我们艰苦奋斗二十年,为国家节约了不少煤和其它物资,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得到不断发扬。报纸上几次登我们的事,去年下半年不少单位到我们所参观指导。
别人学嵯岗,我们嵯岗该怎么办?党小组长、老工长吕长松同志及时提出这个问题,并领导我们研究怎样继续前进。要说前进,谁都愿意继续前进;可是有的同志却认为:别的单位前进有余地,咱们所已经苦干了二十年,为了省煤,年年烧炉渣子,几万吨的炉灰筛个底朝上,拣根电线头都掰开分两下用,凡是能节约的都节约了,再没潜力可挖了。有的同志想大胆闯闯,又怕弄不好,给先进单位丢了脸,砸了锅。
究竟是不是节约到顶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哲学著作。
毛主席教导说:“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根据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我们用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观点,回忆了二十年走过的路,使我们懂得了废与不废的辩证关系。啥叫废物?当人们还没有认识它,没有利用它时,就管它叫废物。当人们了解了它,利用了它,就不是废物了。一九四九年,我们拣煤核的时候,看那一大堆炉渣全是废物;后来发现它能烧,才知道它并不废。火车的风缸有个胶皮垫,使到了年头,弹性不大了,就得换下来,变成了废物;后来我们用它作我们锅炉的大堵垫,它又不废了。正如毛主席指出的:一切矛盾着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废和不废,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互相转化的。我们认识到,所谓废物,只是它在一定条件下,在某一方面失去了作用,如果在另一种条件下,在另一方面,它又可以起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认识它,并创造条件利用它。从这个体会中,我们进一步懂得了事物都在不断发展,我们是永远认识不完,也永远利用不完,怎么能说潜力挖光了呢?二十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潜力没有挖光的时候,节约没有到顶的时候,革命没有停止的时候,前进没有到头的时候。看清了这些,心里象开了四扇窗户,全亮堂了,决心迈开大步朝前奔了。
说来真灵。一学哲学,脑袋里的问题解决了,人也聪明了,看问题也全面了。大伙齐动脑筋,从废料上又打出了新主意。过去我们筛炉渣时,大块的筛出来了,豆粒大的就顺筛子眼跑了。大伙也觉得可惜,可是这玩艺太碎,不好往出挑,挑出来也没法烧,因为它象粉末似的不通风,所以也就没人注意它了。这回认识了废和不废、人和物的关系,大家决心创造条件,促使它转化,发挥它的作用。大家动脑筋一琢磨,这些渣子太碎不好挑,我们如用细筛子筛,不就行了吗!它不通风,不好烧,我们要把它搓成球,或者脱成坯,不就好烧了吗!大家反复研究,都认为这个办法很好。有的同志高兴地说:“从烧煤到烧煤核,从烧煤核到烧炉渣,现在又要烧炉渣末,翻过来调过去地烧,煤的作用可真大呀!”
大家正要动手干的时候,去年年底去省里参加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会的吕长松同志回来了。他一进院就乐呵呵地说:“看看吧,我带回来一宗好东西。”大伙都围上去,只见他用纸包回一块砖头来。大伙楞住了。他千程百里背回一块砖头来干什么呢?老吕先给我们讲了全国革命和生产一派大好形势,讲了祖国到处在建设,就越发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讲到这,他指着砖头说:“这是我到绥化参观的时候,一个小厂子烧出来的。我想,咱们能不能用炉渣末合上土,脱成坯,烧锅炉?一来能把炉渣末顶煤烧了;二来烧后还能当砖用,一举两得,不光省了煤,还出了新产品,你们看能行不?”这个主意刚一提出,大伙就议论开了。共产党员曹香成乐得合不上嘴,直说:“这可太好了!太好了!”有的同志担心,说:“这事好是好,怕不行,自古以来没听说锅炉能烧砖。烧砖靠砖窑,咱这是锅炉,别干外行活哪。”有说行的,有说不行的,有的要试验,有的说别费劲,到底咋办好?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百说不如一干,我们马上做了试验。我们用细筛子筛出碎炉渣子,和了一半黄土,做了几块坯,先在火炉上试验,放了四块坯一烧,火苗有三四寸高,一连烧开了三壶水。看来用它烧锅炉是不会有问题了,可是烧完以后不成砖,全酥了。又试了几回,还是酥。毛病在哪呢?我们想起了毛主席关于“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的教导,认识到,搞试验也不能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没目的地乱来,应该着重摸规律,规律就是本质的东西,抓住了,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我们牢记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干就是学习”的教导,踏踏实实地下功夫,一个一个地摸烧砖的规律。我们先摸了炉渣坯里掺多少黄土合适?大家按各种比例掺土,做了各种坯,刻上记号,试了几回,发现掺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的土最好,这就摸出了一条规律。土质有没有关系?我们又从当地、满洲里和扎赉诺尔三个地方弄了土,做坯烧,发现扎赉诺尔的土粘度大,越烧越抱团,这又摸出一条规律。还有的坯烧不透,中间发黑,怎么办?我们做成带眼的坯,就烧透了。摸到了这几个规律,更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接着,我们又想到一般的砖坯全是土做的,我们的坯里一半多是碎炉渣,碎炉渣自来就发酥,又净是粒,掺到土里就发散,所以烧出来的砖就不结实。“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想了两个办法。一是用磨把碎炉渣磨成粉末,和泥能粘糊;二是在做坯时加一道打夯的工序,把坯夯得结结实实。经过这一连串的改进,这回一烧,成功了。
在小炉子里试验成功之后,我们赶忙用锅炉试验。第一次推到锅炉里一百多块坯,烧了六个多钟头,到时候开炉一看,又失败了。有的酥了,有的烧淌了,还有的刚叫烟熏了一熏,只有几块好的。从这里我们认识到,这一炉总的是失败了,但也有几块成功的。我们就从烧成的那几块砖里找经验,从烧失败的砖里找教训。为什么有的烧成了,有的烧不成?经过比较,发现烧成的这几块砖,正在中间,火候正好;其余的坯,有的挨火底,跟炉灰沾上了;有的在风口上,火大,烧淌了;有的在犄角,光串串烟。弄清了这些原因,第二次烧坯的时候,我们把锅炉落了火,钻进一个人去码坯,一颠一倒码成了蜂子窝,通风弱的地方蜂眼大点,通风强的地方用瓦遮一遮。码妥了,点着火关上炉门,里头烧的呼呼响,汽表大针往上长,一长长了六个汽,泵了十九吨水。当时水塔里只缺十九吨,实际六个汽能泵四十吨。烧到时候开炉一看,嘿,成功了,是一炉好砖。大伙不分黑夜白天忙了二十多天,大炉小炉试验了十四次,这次烧成功了,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这时我们更加理解了毛主席关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的教导无比英明,无比伟大。 烧砖试验成功了,又省煤,又出砖。老工长又领导大家研究今后怎样坚持烧下去。有些同志搞试验劲挺大,一提坚持烧,就有点打怵了。为什么呢?经过这一试验,大伙都体会到了,烧砖得花更大的力气。先得用细筛子一锹一锹地把碎炉渣筛出来,接着就得把它磨碎,得两三个人推大磨;做坯的土得到扎赉诺尔用麻袋往回装,冬天还得动镐刨;脱坯打夯更是力气活;给火车头清灰上水的任务还一点不能耽误。这么多活,我们里里外外就有这么九个人,担子真重。所以一提坚持烧炉渣坯,就有的同志说:“咱们是给火车头清灰上水的,成年筛炉渣子烧就够费劲了,要再烧砖可越干越远了。”真是到处有矛盾,烧砖的矛盾刚解决,思想矛盾又上来了。思想问题不解决,烧砖就不好坚持。
老工长吕长松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我们不光要向自然界斗,学会烧砖,改造客观世界,还得向‘私’字斗,在烧砖当中,改造主观世界。”老工长领着我们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矛盾论》和关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有关教导,大家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懂得了苦和乐的关系。认识到我们在这里艰苦奋斗,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这个崇高的理想,这是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的最大乐趣。我们又通过忆苦思甜,认识到在旧社会,我们没权,那时候受的苦是苦又苦;现在我们当家作了主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了在全世界建成共产主义,我们自找苦吃,苦得有意义,苦中有甜。干革命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提高了认识,大家浑身是劲,全所一条心,坚持烧砖,决不动摇。以自找苦吃的精神,大家献计献策,自己动手,使烧砖办法有了很大改进,过去一天能脱八十块坯,现在一小时就能脱六十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给水所革命工人的家属和小孩看我们起早贪黑想办法挖潜力,他们也走出家门,和我们一道脱坯、打夯、拉磨、筛炉渣。整个给水所象个小战场,战斗得热火朝天。
回头看看这一年的变化,我们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锐利武器,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为了消灭帝、修、反,解放全人类,我们要进一步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进,用实际行动把艰苦奋斗的大旗一直扛到共产主义。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