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贫下中农需要这样的干部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贫下中农需要这样的干部

——普宁县梅林公社永兰大队干部坚持“三不脱离”的调查报告
普宁县革委会 梅林公社革委会联合调查组
1969年10月24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广东省普宁县梅林公社永兰大队的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的伟大教导,时刻不忘广大贫下中农的信任,不忘自己肩上的重担,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以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光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不脱离劳动、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积极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永兰大队革命和生产都搞得非常出色,成为汕头地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广东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集体。贫下中农说:有这样的干部掌权,我们就放心了。

农村干部出身好也应自觉坚持劳动

[编辑]

永兰大队现有干部十六人,多数是土改以来的老干部,个个有一部旧社会的苦难史、血泪账。但是,过去他们对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意义认识不足,有的干部出现过“三脱离”的现象。有的认为农村干部根子正,底子厚,抬腿爬高山,抬头见社员,变不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深深触动了他们的灵魂。他们带着农村干部“变不了”的活思想,在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伟大教导,开展“三忆三想三批判”活动:忆旧社会的苦,想新社会的甜,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忆印把子来之不易,想掌印把子更是艰难,批判“入党做官论”;忆干部和平演变的教训,想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重要性,批判“干部特殊论”。他们还回顾了一个沉痛的教训:原大队一个干部,在旧社会一家饿死了五口,从小无依无靠,到处流浪。当干部后,由于中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阶级斗争熄灭论”的毒,革命意志衰退,慢慢地由勤到懒,由懒到变,上了阶级敌人的当,犯了严重错误。活生生的事实,深刻地教育了他们,大家认识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关系到防修反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是实现思想革命化的必经之路。农村干部出身苦,条件好,如果不自觉地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也会变质变修。他们说:“千危险,万危险,不参加劳动是最大的危险,放掉锄把子,就会丢掉印把子。”

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们做到能在晚上办的事不在白天办,能在小队开的会不在大队开。精简会议,缩短时间,一竿子插到底,实行一元化领导。三年来,他们每人平均一年参加劳动三百一十天,百分之八十的干部月月满工。

到上面开会,干部也不忘劳动。他们做到“出山不空手,进山不白走”。干部开会的集合地点不在大队部,是在距离大队十二华里的公社收购站。一通知开会,干部一人担着一担山货,从各条山路来到公社收购站集合。开完了会,又把上面拨下来给生产队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担回来。有一次,大队革委会主任赖帮接到通知,要马上到县里参加紧急会议,社员们劝他这一次就别带山货了。他想,劳动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时间要一分一秒利用,最后,他还是习惯地拿起扁担,跑到山上,带着一担木炭到收购站。开完了会,他又从公社仓库担回一百多斤肥料,步行五十多里回到队里,太阳已快下山,他看到社员还没有收工,就又去参加劳动,一直和社员们干到天黑才收工。

老干部带头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也带动了新干部。有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她被选为革委会委员后,一度忙于事务,脱离了劳动。去年十月,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最新指示发表以后,老干部和她一起联系思想实际,认真学习讨论,交谈经验教训,使她认识到只有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磨练继续革命的思想,跟着毛主席革命到底。她在老干部的带动下,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年来,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三百一十五天。贫下中农说:“老干部能坚持劳动,新干部热爱劳动,我们就放心了。”

带着问题参加劳动 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编辑]

永兰大队干部有过一个值得记取的教训。一次,有两个干部同时分头到生产队贯彻落实上级抓革命促生产会议的精神,其中一个干部下去后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打主意,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另一个干部,一到生产队,就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交谈,了解到群众的思想和队里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作了传达,效果很好。他们联系这件事情,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教导,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深入群众,不脱离实际。只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当好战斗员,才能当好指挥员。深入群众,联系实际,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对革命事业抱什么态度的问题,也是依靠什么人、执行那条路线的问题。

永兰大队干部认为,不脱离实际,首先要不脱离阶级斗争的实际,用毛泽东思想、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武装群众,解决现实阶级斗争的问题。他们在开山造田中,开始群众干劲很大,后来一段时间,有的人积极性突然低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深入到每家每户调查,把许多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弄清是一个极端阴险狡猾的地主分子在暗中进行煽动,妄图破坏开山造田。于是他们发动群众把这个阶级敌人拉到工地,上挂下联,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刘少奇鼓吹的“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的反动谬论,粉碎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阴谋。在三年多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干部始终坚持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针对各个时期阶级斗争新动向,组织群众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和他们自己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牢固树立起继续革命的思想,革命和生产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永兰大队干部深刻体会到:敢挑重担子,才有好点子。干部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带出什么样的群众。因此,他们始终坚持深入第一线,个个争着干苦活、重活、危险活。一九六六年春,他们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决心在高山乱石中劈山造田。有的社员存在畏难情绪,干部们一面组织大家活学活用“老三篇”,一面带头上山打响劈山造田第一炮。为了解决水利问题,大队干部带领由三十二个社员组成的突击队,投入开渠引水的战斗。当渠道开至“石山顶”时,碰到一块大石壁,挡住了渠道的去路。大队干部不畏艰险,最先爬上陡峭的石壁,抡锤掌钎。他们的模范行动,鼓舞了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劳动中,他们和大家思想息息相通,针对不同时期队员出现的活思想,活学活用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个队员的心坎上,使大家越战越顽强。他们还用“蚂蚁啃骨头”的土办法攻难关,没有仪器用手量,渠开到那里,把水引到那里。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战斗,开凿了一条横贯十二个山头、跨越两道深涧、长达七华里的环山水渠,为在高山上开渠引水闯出路子。

永兰大队干部深入实际,勇挑担子,带动了贫下中农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引的“农业学大寨”的光辉道路。三年来,全大队没有向国家伸手要过一分钱、一粒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搬掉十六座山头,填平十三条坑壑,垒起了一百二十四条坚固的石壁田埂,修筑了十七华里长的环山引水渠,在海拔七、八百米的山上造了五百二十亩旱涝保收的大块良田,集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迈进了一大步。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是继续革命的需要

[编辑]

有一次,大队买回了一辆单车,贫下中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买一辆单车事小,可不要把我们永兰贫下中农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丢掉了。”这件事触动了干部的灵魂。他们联系思想,一遍又一遍学习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和“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伟大教导,深刻地认识到: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继续革命的需要,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是为贫下中农掌好权用好权的需要。不从生活上一点一滴警惕,思想上就会不知不觉变修。大家说:“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有继续革命劲头。”

去年春天,大队革委会主任赖帮的家里生活较困难,经过社员评议,给他三十五斤补助粮。赖帮想现在生活上虽然有点困难,但不知比旧社会好多少倍,就婉言谢绝了。他现在用的还是十三年前从部队带回来的已经褪了色的被子,和一个打满了补钉的小蚊帐。贫下中农为他的艰苦朴素作风所感动。一次,他要到省里参加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会,有的群众听说他要进大城市,想要他捎点东西。但是,他们看到赖帮光着脚板,卷着裤腿,穿着打了补钉的衣服,背着褪了色的被子去开会,便打消了要买东西的念头。

毛主席教导我们:“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永兰大队干部对集体经济一分一厘不多占。他们认为,为贫下中农服务是应该的,不能有额外照顾,有任何特殊。这个大队比较分散,最远的有七里地,但是干部到大队开会从不开餐。有一个革委会委员,到大队开会时,她总是自己带个饭包和几块萝卜干,有的群众对她说:“不是经常来开会,在这里吃顿饭有啥,何必这样麻烦。”她说:“如果今天怕‘麻烦’,明天图方便,思想上就会出大麻烦。”

这个大队每年出产大量水果、茶叶,但是干部从不要集体一两茶叶,不吃集体一个菠萝。老会计赖税伯说:“我从开支单里,看到了干部的思想革命化。”今年七月,这个大队受到强台风袭击,有的群众房子被刮坏,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大队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关心群众生活”的教导,以焦裕禄为榜样,挨家挨户访问贫下中农,了解他们的困难,对群众的生活一一作了妥善的安排。有几个干部的房子也被台风刮坏,但是,大队弄到的一些砖瓦,首先分给群众。贫下中农坚持要分给他们一部分,他们说:“你们急用,我们好说。”干部一块砖瓦也没有要。贫下中农激动地说:不是我们急用,是你们心里只有我们没有自己。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