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农叟集/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农叟集

𫀤
1780年

我东藏书家。新集多于古籍。集之为书。以人传文。以文传人。文明之世。可传者其人多。故其书多。盖未有盛于国朝耳。然自孩提至老死。惟古籍是事。新集出则购之惟恐后。而一见或不终帙。而束之阁。何哉。夫务新则少实。好名则难久。此又文胜之弊也。是故。集之出。其道不一。或有以名位者。或有以事功者。或有以一才一能之惜其湮没者。或有以亲属徒党之笃于尊慕者。世未尝乏其人。而木之灾纸之贵。无终极已。厥或有无名位无事功。无一才一能之表以称道者。无亲属徒党之知所尊慕者。而有集出焉。则是其人必有不得不传之实而然也。兴海龙田崔翁。死之日。人莫不咨嗟痛惜。愍其生而无名。死又无传。集其吟咏书牍之在人耳目者。欲付剞劂以图不朽。此盖乡塾间公议也。议定而工始。则耕渔之民。刀笔之吏。将捐财助成之不暇。噫亦奇哉。何其无可传之道而欲其传者多也。向在穆陵之世。有刘希庆者。以诗称。村隐集传于后。顾其人闾衖匹庶也。文辞亦无足以鸣国家之盛。而然其所追游者。皆一代之名卿学士宗工钜匠。观于集中序传及倡酬录。可知已。然则吹嘘推奖。亦传其人之一道也。翁系本兴海。生于兴海。老死兴海。兴海。国之东南极处。朝之学士大夫。亦未尝有一面之故者。则翁之可传之道。不及刘希庆又远矣。虽然。好譱根于民彜。慕义出于公心。则可知翁之有不得不传之实。而可传之道。不足有无于其间矣。李君学海。进士崔基大。翁之乡里后生而所尝问字于翁者也。方听其议而干其事。亦可谓笃于尊慕者耶。余出守兴海。始见翁而深知之。既高其行义。惜其无名闻。而姑与之觞咏游观。间有脱于其口者。令人奇赏不已。然此无足为翁可传之实也。尝与翁论世俗文胜之弊。翁之言曰。文者蔽其实者也。人以文辞衒者。其实行不可见。然则是集之出于世。固非翁之志。而虽谓之蔽翁之实。亦可也。且夫今世尚文好名之士。其有购是集而见之者耶。其有见其文而知其实者耶。翁之文与实。终亦泯灭而止。可悲也夫。

岁庚子春。安东权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