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农山先生文集 (申得求)/卷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 农山先生文集
卷五
作者:申得求
1936年
卷六

杂著[编辑]

经礼史文形气神理后说壬申[编辑]

辛未秋九月。余再往明刚。凡二十日而还。拜辞前一日。适闲居无客。余独侍焉。先生曰。君千里委访。一月相持。其意甚勤。以经礼史文形气神理八字。答其勤意。经礼史文者。儒者之所事也。形气神理者。儒者之所知也。经经义也。礼礼文也。史史记也。文文章也。形气神理者。黄勉斋所谓有形而后有气。有气而后有神。有神而后有理是也。神也者即心也。或者指为理。甚不然。大凡士子立志当远大。在古则以尧舜自期。我东则以栗尤自期。然后方有进步处。今观从游之士则不然。或以为为一乡之善士足矣。或以为为一方之善士足矣。更不以尧舜栗尤为表准。余每叹焉。惟君才德兼全。真可远到。必以尧舜栗尤为期焉。从事于经礼史文形气神理者。乃所以学尧舜栗尤之事也。君须于八者。已能者益致力焉。未能者尤先下工焉。则其庶几矣。惟君勖哉。仍书八字赠之。噫。不佞性质愚钝。岂有一分可堪此语者乎。多知其出于不倦之至意也。览者或不知予授之本意。余亦惧耳闻之久而或差。略记其时下诏之语。藏之巾衍。时时出观。以寓警惕顾思之忱云尔。

师门唱酬甲戌丙子[编辑]

甲戌五月。先生谓得求曰。先丈行状中。近日学者或有内程朱而外嵇阮者。或有羊质而虎皮者。是皆不知用力于表里交正之训而然一段。语意卓然。切中时病。因再三诵之不已。

先生曰。近日学者立志牢固者鲜少。尚尝见自谓从事学问之久。而或梦见龙。则不免应举之念曰。一番应科后当不然云。如此为学。做得甚事。得求因禀曰。先生或者龙梦耶。曰废科后或有之而已忘之。得求曰。小子二十时龙梦者为四五次。遂细言其梦。则先生曰。如此而不一者应科耶。曰然。曰一身都是龙也。龙者变化之物也。须力于学问。变化气质也。因诵干初九文言曰。潜龙最好。君其服膺哉。

先生曰。高柴执丧三年。不见齿。不见齿一段。自非大段难底事。而见今之丧人能者鲜焉。君其念哉。

夜与朱道焕打话。朱便道诗句。翌朝先生召入曰。丧人之于诗。非不作。亦当不听也。

得求曰。南溪礼说。含糊因循。少些别白劈破底意。先生曰然。这是他得利处。后来升庑。亦缘他有这模样也。

先生论赵苞事曰。程先生决然以为不得已降之。终难敢信也。左右曰。然则苞如何而善处耶。先生曰。一边上书于朝。具言以母故当死之意。请别遣人代守后。即伏剑而死可也。若降则决不可。他母若如王陵之母。则苞降后岂不为忠孝两失耶。

丙子三月夕讲。命一人弹琴隅坐。讲毕先生曰。曾点之瑟。亦必夫子使之也。不然诸子言志之时。他怎敢如此。

先生九岁时。尽读七书。十一岁。博涉史传。如三国志等。已一览辄记。

先生尝为诸生解勿贰以二勿参以三曰。二로ᄡᅧᄶᅡ개디말며으로써ᄶᅡ개지말며云云。得求从容禀曰。以朱子说观之。当解曰贰ᄒᆞ야ᄡᅧ치말며ᄒᆞ야써치말라。先生良久曰。某说果误。

先生答诸生书。解无极而太极。取无ᄒᆞᆫ이가장极之说。得求曰。朱子解无极为无声无臭。无形体无方所。以此观之。当解曰极이업소ᄃᆡ가장이라如何。先生良久曰。君言是也。因曰昔闻梅山先生之言。亦曰极이업서가장이라为说矣。

得求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此段吐。似当云君子引而不发이나跃如也ᄒᆞ나니未知如何。先生曰。跃如也吐ᄒᆞ면恐得。盖自君子。中道而立。一气读下者故也。吐ᄒᆞ면注中然字意则自在其中。

得求问包特之包。当兼施两▣耶。先生曰。非两施之谓也。得求曰。梅山集有曰世人都占方便。并有丧者互▣而已。弁髦包特之训久矣云云。由此观之。恐两施之也。先生曰。君见果是矣。

得求曰。间者本倅见过。苦要回谢。而终莫闻命如何。先生曰。所处得中。

血脉贯通。文理接续。作文之体当如此。

古语云言简者近道。愚谓文简者近道。

得求尝为人代述家状文字。说兄弟处云元季怡怡。先生入览。亟称其得格。因问曰。以兄弟为元季。曾见于古人文否。得求曰。只据其本家所草。不知古人用处。先生曰。作文者须戒自我作古。

家礼增解镜湖按说。多未当者。若家礼集考按说则皆好。讲礼者仪礼不可不看。士林有礼疑等大事。多呈单于山长以题决。已例也。先生谦让。不以山林自处。未尝一者题决矣。

一日论气质。得求曰。以目言之如何。先生曰。能视者气也。视之有远近者质也。以手言之。能举者气也。举之有轻重者质也。

三月二十七日朝。先生曰。凡士之出处语默。莫不有第一等。有第二等。为学者当以第一等自处。且以科业言之。世之应举者。举以程朱退栗为口实。而栗翁以程朱应举。为未成德前事。老洲亦以退栗应举。为未成德前事。既曰未成德云。则非第二等乎。欲为第一等者。废科然后乃可也。且以今番和议议之。世固有忠义攸激。上䟽进谏者。而终是第二等也。思不出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非古训之明白者乎。以故延平先生在南渡时。于朱子承召之行。以书劝其斥和。而终不敢自陈。以朱子已出身故也。我国壬辰之乱。沙溪以定山县令。不一言斥和。而丙子之变。尤翁以世子师傅。在南汉目击媾成。而亦不进言。同春已以逸荐。而避居安义。以不在言官故也。慎独斋时以执义可言矣。而以隐逸自处。终不斥和。是皆第一等也。世人不知此义。以愚之不进言。谓避谴诛。是非沸腾。以至门下诸人。往往相疑。屡告而多不释然者。可叹也。

自省编[编辑]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庸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孔子曰。克己复礼。○曾子曰。日三省吾身。○孔子曰。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孟子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孔子曰。无友不如己。○孔子曰。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大学曰。齐其家在修其身。○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孔子曰。修己以安人。○孟子曰。君子有终身之忧。

已上所列。统论修身之道。此下分条应之。夫修身固为本。然必知先之。故明善次之。既明乎善。则当克去己私。复乎天理。又必日日省察。而言与死生。尤其难持者。故特表而次之。然非师友。明善亦未易。此取友所以次于此也。即中庸九经。修身之次以尊贤之意也。事亲齐家。举一家而言也。独善安人。举一生而言也。若夫终身忧则修身者之极功。必如此而后。可庶几也。此下诸条次序之际。文理血脉。微意自在。览者精而考之。尚识余志。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诸身。○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右应为本。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路曰。有人民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孟子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曰。圣人有忧之。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孔子曰。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仲尼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也。○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

右应明善。

孔子曰。修己以敬。○孔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曰。主忠信。○大学曰。欲其自慊而毋自欺。○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孟子曰。鸡鸣而起。孶孶为善者。舜之徒也。○中庸曰。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孟子曰。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

○孔子曰。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孔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曰。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孔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孔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酰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孟子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中庸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刚。○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右应克复。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曰。见贒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庸曰。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孔子曰。过则勿惮改。○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颜渊不迁怒。不贰过。

○孟子曰。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曰。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舍己从人。○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攻其恶。毋攻人之恶。非修慝与。○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曰。放于利而行。多㤪。

○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曰。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虑患也深故达。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闘。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孟子曰。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右应省身。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孟子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孔子曰。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右应耻言。

孔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孟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曰。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而害仁。有杀身而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子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右应不贰。

孔子曰。就有道而正焉。○孔子曰。汎爱众。而亲仁。○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孟子曰。友也者。友其德也。○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孟子曰。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孔子曰。朋友数。斯疏矣。○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右应取友。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孔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㤪。○孟子曰。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必也亲丧乎。○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中庸曰。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孟子曰。大孝终身慕父母。

右应事亲。

孟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中庸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

○孔子曰。兄弟怡怡。○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㤪焉。亲爱之而已矣。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孟子曰。古者易子以教之。○陈亢曰。闻君子之远其子。

○中庸曰。诗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右应齐家

孔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庸曰。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

○孔子曰。饭䟽食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右应独善。

孟子曰。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子夏曰。学而优则仕。○孟子曰。古者修天爵则人爵从之。

○孟子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孟子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孔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孔子曰。为政以德。○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凮必偃。

○孟子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右应安人。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颜渊曰。舜何人也。○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周公曰。文王我师也。○孟子曰。周公思兼三王。○子思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曰。回也不愚。○孔子曰。参。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右应终身忧。

辟异端门[编辑]

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

朱子曰。异端不是天生出来。缘人心不正则流于邪说。

朱子曰。邪说横流。坏人心术。甚于洪水猛兽之灾。惨于夷狄篡弑之祸。

右言异端。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程子曰。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

朱子曰。略去理会他不得。若是学有定止。去看他病痛却得。

右禁学异端。

汤伐桀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武王伐纣曰。予不顺天。厥罪惟均。

孟子曰。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朱子曰。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不必圣贤。如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不必士师。

孟子曰。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尹氏曰。学者于是非之原。毫厘有差。则害流于生民。祸及于后世。

程子曰。释氏之说。若欲穷其说而去取之。其说未能穷。固已化而为佛矣。不若且于迹上断定。

右攻异端。

朱子曰。不能攻讨。而又倡为不必攻讨之说者。其为邪诐之徒。乱贼之党。可知矣。

朱子曰。正道异端。如水火之相胜。彼盛则此衰。此强则彼弱。熟视异端之害而不一言而正之。亦何以祛习俗之蔽哉。

右不攻异端之非。

朱子曰。知孔子者。谓春秋之作。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远也。

孟子曰。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朱子曰。体用不偏。首尾相应。足以拨乱世而反之正。

右存天理正人心。为攻异端之本。

朱子曰。孟子辟杨墨。是捍边境之功。发明四端。乃安社稷之功。

朱子曰。异学侵畔。若不求众理之明。而徒恃片言之守。则虽早夜忧虞。仅能不为所夺。而吾之胸中。初未免于愦愦。则是亦何足道。

右攻异端。先务学问。

问。孔子作春秋。特载之空言。乱贼何缘便惧。朱子曰。只是存得个治法。使道理光明粲烂。有能举而行之。为治不难。

朱子曰。孟子于当时。只在私下恁地说。所谓杨墨之徒也未怕他。到后世。却因其言而知圣人之道为是。知异端之学为非。乃是孟子有功于后世耳。

朱子曰。诸圣贒遭时之变。各行其道。恰似天地有缺齾处。得圣贤出来补。教周全过得。稍久又不免有缺。又得圣贤出来补。这见圣贤是甚力量。真有阖辟乾坤之功。

右攻异端之效。

传谕讲社诸君[编辑]

尔有目。非书不得见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程朱之行。尔有耳。非书不得闻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程朱之事。目而不盲。耳而不聋。惟书为然。然又不能体之身。岂善读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程朱之书哉。故为学之目。有格致诚正修。格致所以开耳目也。诚正修所以行之身也。五者并进。工深力到。吾之身将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程朱之身矣。此读书之极功也。贤侯设讲。岂不盛举。但恐应讲诸君。专务诵数争能于通略之间。以是谓足以塞贤侯眷眷之望。抑末矣。故不嫌越俎。薄有陈告。留念幸甚。

妇人铭㫌神主说[编辑]

或曰子尝谓妇人铭㫌神主书乡贯非礼意。至以四礼便览所添。亦随俗例而误。有诸。余曰然。或曰同春问妇人神主称号。当从其夫实职否。沙溪答曰当从实职。不可但以资而称某封也。书乡贯某氏为可。以此观之。子言或考之未详也。余曰沙溪先生固有是言矣。但细观沙溪本意。则有资无职者。其妻既不可从资而称。若只称孺人。则其夫有资。又非学生矣。故特去某封而以某贯代之矣。是乃礼变处也。子欲视为常例。无乃不可乎。除有资无职及同姓为婚者妻外。书乡贯皆非也。庶孽妇人不得称孺人者。称乡贯亦可。

物具五常说[编辑]

或曰仁义礼智。虽禽兽草木。莫不皆具。此先儒定论也。然其所证者。不过虎狼父子。蜂蚁君臣。雎鸠夫妇。鸿雁兄弟而已。而但明一点。他皆难见。至于草木。尤无可见。于禽兽草木。果终不可见仁义礼智四者之实也欤。余曰此先儒之所难言。余何足知之。抑有一焉。子知仁义礼智之配于春夏秋冬乎。或曰然。春之为生。夏之为长。秋之为成。冬之为藏。子亦知之乎。或曰然。然则物之皆具五常。可知已。生长成藏。物之始终也。世间焉有生而未长。长而不成。成而不藏者乎。生长成藏。即春夏秋冬之气。其理即仁义礼智也。或曰子言信然。可谓发前未发。但见于知觉者。终难见也。余曰生长成藏之理。发之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非有二也。特物为气拘。不能自发。况求仁义礼智于天地可见者。亦春夏秋冬而已。又恶可以见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者为是。而发于生长成藏者为非也哉。至于草木。亦有葵花君臣。连理兄弟。合欢夫妇。安可谓无一端可见耶。

示李达卿章淳○庚寅[编辑]

自十五志学。历十五年立。又十年不惑。又十年知命。又十年耳顺。又十年从心所欲。此如医师之经验。方其示人也。十分真切。不可专作圣人自谦看也。近世学者德器浅薄。自期不大。未读一二卷书。遽怪知见之不通透。才过一二年。又责效之汲汲。胡不思孔圣乎。且不敢速速计功。必十五年十年而后。一节进似一节。禀质之不古若久矣。朝乾夕惕。竭平生之年。犹瞿日之不足。何暇于计效。或曰然则有劳无功。圣人不可学。莫无沮学者向道之志哉。曰圣人固可学。而亦非刻日计工之可至也。况计工之心一生。而时月无所得则怠。怠则废乎。若吾之说则既志学矣。有立矣。既立矣。有不惑矣。有知命矣。有耳㥧矣。有从心所欲矣。一节才了。一节在前。行行难尽。去去益难。有求未得。其心歉然如此者。肯回头校量伙然而功哉。而其实随其分限。于圣人之道。已有所到也。屡日与李达卿游。偶思及此。既语之。继书之纸。

书花隐房公事癸巳[编辑]

房禹摄丈三及吾门。盖不知得求无文。欲借其笔以书其先大夫花隐公事也。公讳焕章字子汉。其为大夫。以寿跻五卫都摠府副摠管也。少年时。自负奇气。世之青紫。意中无难取者。于是入公车家。读与作若环之循。未几众推为巨擘。其苦志彊力。无可比肩者。然竟不中。家世清素。事故多未遑。公既不得升斗禄。以为所欲为。则遂忍饥蓄力。无中生有。既立精舍之墟者一。又移烈闾之圮者二。又剞劂三公文集。又餙三世墓仪。事事光先祖。晩益读书。渐得古人为学之意。弃旧科习。弊屣如也。凡太极阴阳心性人道心。世儒之目瞠口呿。不敢一日致思者。公能作题目。潜心不辍。间亦笔之于书。以自验所至之浅深。每恨回头不早。未究乎精约之地也。公享年八十八。而非出入疾病。未尝手暂释卷。若检束之严。自少有成矩而老弥熟。见者悦服。得求阅人多矣。重文字者。类不济事。重事功者。又不暇文。一彼一此。矛盾不相入。譬则见者躄而行者𥌒。不成完人。惟房公以文以事。俱可称述。且俗学如坑。其深无底。埋头没身。入者难出。若始涉其波。终不濡衣。如公者复有几人。公虽自讼不早。在后人望之。屹然砥柱尊也。是宜昭示一世。使能文与能事者及往而不返者。知所愧而自勉也。故撮之如此。呜呼。吾知其补于人。将不浅鲜。

偶笔己亥[编辑]

衣服之设。不止御寒暑备凮雨而已。所以使男女各得藏其身。别于禽兽者也。身既藏矣。似不必问衽之左右。而孔子以免左衽。为管仲之功何也。衽果右矣。似不当论袖之阔窄。而朱子以唐时窄袖为胡服何也。朱子曰。唐初年服袖甚窄。全是胡服。○语类卷九十一之六板。袖苟阔矣。所谓周衣似亦可取。而国朝之必禁何也。洪梅山曰。常服阔袖周衣。自闻朝禁。当下换著中赤莫。而亦不宜老者揜体。亟拟改制𲀴衣。𲀴衣虽不见于礼。而往哲之所服也云云。时纯祖己丑。盖尝考之。黄帝始之。尧舜备之者衣服也。三帝者非天下之大圣乎。目见天理。手制人文。开成之际。事事当有至法。况此羽翼一身。以之接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者。苟然而为哉。想见其衽之右袖之阔。如君臣当义。父子当亲。夫妇当别。长幼当序。朋友当信。有不得不如此者。故后来圣圣。时有损益。而于袖于衽。则不敢变焉。如使君臣不义。父子不亲。夫妇不别。长幼不序。朋友不信。成何世界。独可使衽左袖窄乎。虽然此非比譬之说也。右衽阔袖。直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连气并蒂。同其盛衰。试观于天下。左衽而窄袖。惟夷狄也。曾闻古今夷狄有五伦耶。自五胡乱华。中国陷于窄袖。六朝纷纷。以及唐初。五伦一日不行于世。然则衣服果非备风雨御寒暑也。乃天下治乱之所系也。孔朱子之计较于左右阔窄者。诚万世不易之见也。盖右则便于解纽。阔则俨然有威也。今语人曰胡也。莫不愤然发怒。挺刃欲以。而至衣朱子所斥胡服。恬若寻常。是畏大贤之言。曾不如乡里凡夫之言也。举世滔滔。吾惧五伦之亡无日也。或曰五伦本也。窄袖末也。彼𡰥狄之为夷狄。以有其末而无其本也。今务其本则虽有其末。大醇小疵。斯不亦知时识势之君子所可取耶。噫。行尧之行者当服尧之服。未闻服桀之服而能行尧之行者也。故朱子以学圣人之道。服非法之服。为同于文中子心迹之判。而深取程子所讥乱说。见语类卷一百十六之三十二板。有喙三尺。谁敢措新辞于其下哉。若纯庙之事。吾虽不详其曲折。且道当时何等盛际耶。其为禁也。或不孟浪矣。夫不安于今日之服者。欲守先王之法服故也。禁服亦法服乎。吾党之士思之。适有言者曰领加白缘。俗谓之同丁。非末世之失乎。古无不缘之衣而色之用白。汉世已然。三代则惟当室孤子素也。芝峯类说曰。汉马太后诏曰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苍头衣绿褠。领袖正白云云。以此观之。领袖用白。盖自汉已然矣。今中朝士大夫以白缘领。庶人则不得为领缘云。按曲礼冠衣不纯素。注纯领缘也。

五圣各举一言图[编辑]

中庸图[编辑]

孟子浩然之图[编辑]

四勿箴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