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全书/卷23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农政全书
◀上一卷 卷二十三 农器 下一卷▶


卷二十三·农器

○图谱三

王祯曰:昔圣人教民杵臼,而粒食资焉。后乃增广制度,而为碓、为硙、为砻、为辗等具,皆本于此。至于蓄积之所,古有定制。而出纳之用,与烹饪之器,尤不可阙。故以嘉量继之,釜鼎终之。若夫舟车之事,任载所先。盖南北道路之不同,故水陆乘行之亦异。然淮汉之间,俱可兼用。凡务农之家,随其所便。所居庐室,尤不可无。其动止之用,理存覆载,故共录于此。

【杵臼】舂也。《易·系辞》曰:黄帝尧舜氏作,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按古舂之制:石百二十斤。稻重一石,为粟二十斗。为米十斗,曰毇;为米六斗大半斗,曰粲。又曰粝。米一石,舂为九斗,曰[B223]。[B223],米之精者。斯古舂之制,自杵臼始也。(有图不载。)

【碓】舂器,用石,杵臼之一变也。《广雅》云:,碓也。《方言》云:碓梢,谓之碓机。自关而东谓之梴。桓谭《新论》曰:杵臼之利,后世加巧,因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

【堈碓】以堈作碓臼也。《集韵》云:堈,瓮也。又作<亢瓦>。其制:先掘埋堈坑,深逾二尺。次下木地钉三茎,置石于上。后将大磁堈,穴透其底,向外侧嵌坑内埋之。复取碎磁与灰泥和之,以窒底孔,令圆滑如一。候干透,乃用半竹𥬠,长七寸许,径四寸,如合脊瓦样,但其下稍阔,以熟皮周围护之,(取其滑也。)倚于堈之下唇。𥬠下两边以石压之,或两竹竿刺定,然后注糙于堈内,用碓木杵,(杵头铁围束之。囤内置四犬牙钉,稍卧之。)捣于𥬠内。堈既圆滑,米自翻倒,{敕}于𥬠内。一捣一{敕},既省人搅,米自匀细。然木杵既轻,动防狂迸,须于踏碓时,已起而落,随以左足蹑其碓腰,方得稳顺。一堈可舂米三石,功折常碓累倍。始于浙人,故又名浙碓。今多于要津商旅辏集处所,可作连屋,置百馀具者,以供往来稻船,货粜粳糯。及所在上农之家,用米既多,尤宜置之。

【砻】礧谷器,所以去谷壳也。淮人谓之砻,江浙之间亦谓砻。编竹作围,内贮泥土,状如小磨。仍以竹木排为密齿,破谷不致损米。就用拐木,窍贯砻上。掉轴以绳悬檩上。众力运肘以转之,日可破谷四十馀斛。方谓之木礧;石凿者谓之石木礧。砻、礧字从石,初本用石,今竹木代者亦便。又有废磨,上级已薄,可代谷砻,亦不损米。或人或畜转之,谓之砻磨。复有畜力挽行大木轮轴,以皮弦或大绳,绕轮两周,复交于砻之上级,轮转则绳转,绳转则砻亦随转。计轮转一周,则砻转十五馀周。比用人工,既速且省。

【辗】《通俗文》曰:石碢轹谷曰辗。《后魏书》曰:“崔亮在雍州,读《杜预传》,见其为八磨,嘉其有济时用,因教民为辗。”(玄扈先生曰:后魏臣工,最多留心民事者,将上意所先耶?抑两汉之遗人也?)今以粝石,甃为圆槽,周或数丈,高逾二尺。中央作台,植以簨轴,上穿干木,贯以石碢。有用前后二碢相逐,前备撞木,不致相击。仍随带搅杷,畜力挽行。循槽转辗,日得米三十斛。近有法辗槽,(法:用沙石、芹泥,与糯粥同胶和之,以为圆槽。下以木棰缓筑实,直至干透可用。)轹米特易,可加前数,此又辗之巧便者。(玄扈先生曰:亮为仆射,奏于张方桥东,堰穀水,造硙磨三十区,其利十倍,国用便之。)

【辊辗】世呼曰海青辗,喻其速也。但比常辗减去圆槽,就碢干栝以石辊。(辊径可三尺,长可五尺。)上置板槛,随辗干圆转作窍。下谷不计多寡,旋转旋收,易于得米。较之碢辗,疾过数倍。故比于鸷鸟之尤者,人皆便之。

玄扈先生曰:江右木作槽辗,山右石作摇辗,皆取机势,倍胜常辗。

【连磨】连转磨也。其制:中置巨轮,轮轴上贯架木,下承𨱔臼。复于轮之周回,列绕八磨,轮辐近与各磨木齿相间。一牛拽转,则八磨随轮辐俱转,用力少而见功多。后魏崔亮在雍州,读《杜预传》,见其为八磨,嘉其有济时用。刘景宣作磨,巧奇特异。策一牛之任,转八磨之重。窃谓此虽并载前史,然世罕有传者。今乃寻绎搜索,度其可用,述此制度,既图于前,复叙于后,庶来者效之,以广食利。(图见水利部。)

【飏扇】《集韵》云:飏,风飞也。扬谷器。其制:中置簨轴,列穿四扇或六扇,用薄板或糊竹为之。复有立扇卧扇之别。各带掉轴,或手转足蹑,扇即随转。凡舂碾之际,以糠米贮之高槛,底通作匾缝下泻,均细如帘,即将机轴掉转搧之。糠比既去,乃得净米。又有舁之场圃间用之者,谓之扇车。凡揉打麦禾等稼,穰乞相杂,亦须用此风扇。比之锨掷箕簸,其功数倍。

靡】《唐韵》作磨,硙也。《说文》云:“靡,石硙也。”《世本》曰:“公输班作硙。”《方言》:“或谓之妻”《通俗文》曰填磨,曰硐磨,床曰樀。今又谓主磨曰脐,注磨曰眼,转磨曰干,承磨曰槃,载磨曰床。多用畜力挽行,或借水轮,或掘地架木,下置𨱔轴,亦转以畜力,谓之旱水磨。比之常磨,特为省力。凡磨,上皆用漏斗盛麦,下之眼中,则利齿旋转,破麦作麸,然后收之,筛罗,乃得成⒏。作饼饵自此而始矣。

【油榨】取油具也。用坚大四木,各围可五尺,长可丈馀,叠作卧枋于地。其上作槽,其下用厚板嵌作底槃,槃上圆凿小沟,下通槽口,以备贮油于器。凡欲造油,先用大镬爨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辗碾令烂,上甑蒸过。理草为衣,贮之圈内,累积在槽。横用枋桯相拶,复竖插长楔,高处举碓或椎击,檘之极紧,则油从槽出。此横榨谓之卧槽。立木为之者,谓之立槽。傍用击楔,或上用压梁,得油甚速。今燕赵间,创有以铁为炕面,就接蒸釜爨项,乃倾芝麻于上,执锨匀搅。待熟,入磨,下之即烂。比镬炒及舂碾,省力数倍。南北农家,岁用既多,尤宜则效。

【谷盅】《集韵》云:“虚器也。”又谓之气笼。编竹作围,径可一尺,高或二丈。底足稍大,易于竖立。内置木撑数层,乃先列仓中,每间或五,或六,亦量积谷多少高低大小而制之。尝见仓廪囷京等所贮米谷,蒸湿结厚数尺,谓之蒙头,以致压盦变黄,渐成邑腐。往往耗损公私,坐致陷害,诚可甚惜。今置此器,使气升通,米得坚燥,免蹈前弊,实济物之良法。凡有蓄储之家不可阙。

【窖】藏谷穴也。《史记·货殖传》曰:“宣曲任氏独窖食粟。楚汉相拒荥阳,民不得耕,米石至万数。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是起富。”尝谓谷之所在,民命是寄。今藏至地中,必有重遇。且风虫水旱,十年之内,俭居五六,安可不预备凶荒。夫穴地为窖,小可数斛,大至数百斛。先投柴棘,烧令其土焦燥,然后周以糠稳,贮粟于内。五谷之中,惟粟耐陈,可历远年。有于窖上栽树,大至合抱。内若变邑,树必先槁,又谓叶必萎黄,又捣别窖。北地土厚,皆宜作此。江淮高峻土厚处,或宜仿之。

【窦】似窖。《月令》曰:穿窦窖。郑注云:穿窦窖者,入地,堕曰窦,方曰窖。疏云:堕者,似方非方,似圆非圆。《释文》云:堕也者,谓狭而长。令人下掘,或旁穿出土,转于它处,内实以粟,复以草墢封塞,他人莫辨,即谓窦也。盖小口而大其腹。窦,小孔穴也,故名窦。

【仓】谷藏也。《释名》曰:“仓,藏也。”《天文集》曰:“廪星主仓。”《史记·天官书》:胃为天仓。此名著于天象者。《礼·月令》曰:孟冬,命有司修囷仓。《周礼》:仓人掌粟入之藏。此名著于公府者。《诗》曰:“乃求千斯仓。”《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此名著于民家者。今国家备储蓄之所,上有气楼谓之敖房,前有檐楹谓之明厦,仓为总名。盖其制如此。夫农家贮谷之屋,虽规模稍下,其名亦同,皆系累年蓄积所在。内外材木露者,悉宜灰泥涂饰,以辟火灾,而木又不蠹,可为永法。(图不载。)

【廪】仓之别名。《诗》曰:“亦有高廪,万亿及秭。”注云:廪所以藏粢盛之穗。《说文》曰:“仓黄{亠回}而取之,故谓之{亠回}。或从广从禾。”今农家构为无壁厦屋,以储禾穗穜稑之种,即古之[C11C]也。《唐韵》云:仓有屋曰廪。仓其藏谷之总名。而廪庾又有屋无屋之辨也。(自此至下图不载。)

【庾】《郑诗笺》云:“露积谷也。”《集韵》:“庾或作<广俞>,仓无屋者”《诗》曰:曾孙之庾,如坻如京。又曰:我庾维亿,盖谓庾积谷多也。

【囷】圆仓也。《礼·月令》曰:修囷仓。《说文》曰:“廪之圆者。圆谓之囷,方谓之京。”《吴志》:周瑜谒鲁萧,肃指其囷以与之。《西京杂记》曰:曹元理善算囷之谷数。类而言之,则囷之名旧矣。今贮谷圜{屯},泥涂其内,草苫于上,谓之露{屯}者,即囷也。

【升】十合量也。《前汉志》云:“以子谷黍中者千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二龠为合,十合为升。”《说文》云:“升从斗象形。”《唐韵》云:“升,成也。”

【斗】十升量也。《前汉志》云:“十升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说文》云:“斗象形有柄。”《天文集》曰:“斗星:仰则天下斗斛不平,覆则岁稔。”

【斛】十斗量也。《前汉志》云:“十斗为斛。斛者,用斗平多少之量也。”《广雅》曰:“斛谓之鼓,方斛谓之角。”《周礼》曰: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时文思索,言是文德之君,思求索为民立法而作量。《汉书》五量之法:“用铜方尺,而圆其外。旁有庣焉。师古曰:庣,不满之处也。上为斛,下为斗。上谓仰斛。下为覆斛之底,受一斗也。)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夫量者跃于龠,合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今夫农家所得谷数,凡输于官,贩鬻于市,积贮于家,多则斛,少则斗,零则升。又必概以平之,贫富皆不可阙者。

【概】平斛斗器。《说文》曰:概,杚斗斛。从木,既声。杚,平也。《汉书》云:以井水准其概也。古有豆、区、釜、庾、锺、秉之量。《左传》曰: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锺。又二釜半为庾,十六斛为秉。皆古量之名也。今惟以升、斗、斛为准,最号简要。盖出纳之司,易会计也。

【鼎】《说文》云:鼎三足两耳,烹饪器也。《周礼》:“烹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济。”今农家乃用煮茧缫丝。尝读秦观《蚕书》云:“凡缫丝常令煮茧之鼎,汤如蟹眼。”夫鼎之为器,大则烹牲而供上祀,小则和羹而备五味。今用之以取茧丝,而衣被斯民。嘉其兼用,遂置名田谱之内。

【釜】煮器也。《古史考》:黄帝始造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说卦曰:坤为釜。《广雅》云:“钅兴、鉼、鬲、镬、鏕、镘、鍪、<规金>、锜,釜也。”《说文》釜作“鬴,鍑属。”《魏略》:曰“锺繇为相国,以五熟鼎范,因太子铸之。釜成,太子与繇书曰:“昔周之九鼎,咸以一体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方?盖鼎之烹饪,以享上帝。今之嘉釜,有逾兹义。”《异录》:“南方有以沙土合烧之者。烧熟以土油之,净逾铁器,尤宜煮药。一斗者才直十钱。”斯济贫之具,不可无者。

【甑】炊器也。《集韵》云:“甑,甗也。”籀文作“[B274]”。或作“<鬲曾>”。《周礼》:陶人为甑,实二鬴,厚半寸唇一寸。《说文》曰:“窐,甑空也。”《尔雅》:<鬲曾>谓之鬵。《方言》或谓之酢馏。《汉书》:项羽渡河,破釜甑。又任文公知有王莽之变,悉卖奇物,惟存铜甑。以此知古人用甑,虽军旅及反侧之际,不可废者。或谓:釜甑举世皆用,今作农器何也?盖民之力田,必资火食,非釜甑不成,以此起农事之始。及谷物既登,爨以釜甑,又为农事之终。所需莫急于此,故附农器之内。

【箄】甑箄也。《说文》曰:“箄,蔽也。所以蔽甑底也。”《淮南子》曰:明镜可以鉴形,蒸食不如竹箄。孔融《同岁论》曰:弊箄径尺,不能救盐池之 ⒉矣。箄敝可以止⒉故也。又曰:弊箄瓾甑,在旃茵之上,虽贫者不尃。此言易得之物也。字从竹,或无竹处,以荆柳代之,用不殊也。

【土鼓】古乐器也。杜子春云: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易系辞》曰:蒉桴土鼓。《礼·明堂位》曰:土鼓蒯桴,伊耆氏之乐也。《周礼·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仲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迎暑气。仲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之祈年,享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息老物。”今农家揪敛之时,击鼓以享田祖,即其遗意也。

【农舟】农家所用舟也。夫水乡种蓺之地,沟港交通,乡人往来,利用舟楫,故异夫渔钓之名也。

【野航】田家小渡舟也。或谓之舴艋。谓形如蚱蜢,因以名之。如村野之间,水陆相间,岂所在桥梁,皆能毕备。故造此以便往来。制颇菐陋,广方寻丈,可载人畜一二。不烦人驾,但于渡水两旁,维以竹草之索,各倍其长,过者掣索,即抵彼岸。或略具篙楫,田农便之。

【下泽车】田间任载车也,古谓箱者。《诗》曰:“乃求万斯箱。”又:“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箱即此车也。《周礼》:“车人行以泽者反柔。”又: “行泽者欲短毂则利转。”今俗谓之板毂车。其轮用厚阔板木相嵌,斫成圆样,就留短毂,无有辐。泥淖中,易于行转,了不沾塞。盖如车制而略小。但独辕著地,如犁托之状。上有望橛,以擐牛挽槃索。上下坡阪,绝无轩轾之患。汉马援弟少游,尝谓乘下泽车,是也。

【大车】《考工记》曰:大车牝服二柯。郑玄谓平地任载之车。《世本》云:奚仲造车。凡造车之制,先以脚圆径之,高为祖。然后可视梯槛,长广得所。制虽不等,道路皆同轨也。中原农家例用之。

【拖车】即拖脚车也。以脚木二茎,长可四尺,前头微昂。上立四簨,以横木括之。阔约三尺,高及二尺,用载农具及刍种等物,以往耕所。有就上覆草为舍,取蔽风雨。耕牛挽行,以代轮也。

【守舍】看禾庐也。架木苫草,略成构结,两人可扌舁。禾稼将熟,寝处其中,备防人畜。或就塍坎,缚草为之。若于山乡及旷野之地,宜高架床木,免有虎狼之患。

【牛室】门朝阳者宜之。夫岁事逼冬,风霜凄凛,兽既氄毛,率多穴处。独牛依人而生,故宜入养密室。闻之于老农云:“牛室内外,必事涂塈,以备不测火灾。”最为切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