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近窝先生文集/卷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六 近窝先生文集
卷七
作者:柳栻
1929年
卷八

祭文[编辑]

祭立斋先生文[编辑]

我东正学。大成陶门。再传愚翁。有的其源。克光前烈。垂裕后昆。猗欤先生。愚翁之孙。胎精毓粹。高才美质。温如春晖。滢然秋月。天分近道。济以笃学。学之维何。关闽伊洛。硏精覃思。铢累寸积。天人之际。义利之辨。洪纤巨细。表里微显。真知妙契。精义入神。洞见道理。反诸心身。博约互资。明诚两至。进循阶级。展拓基址。拈一敬字。切己受用。及其养深。平实中正。恺悌乐易。端重庄肃。心法愈密。义理俱足。和顺既积。孚尹旁达。纯粹温润。精金美玉。高明光大。青天白日。内外一致。德容全备。允矣君子。展也师表。在地乔岳。在天星斗。敷为文章。厚积而发。百体俱备。文质相得。炜煌黼黻。铿锵金石。贲隧弁卷。殆遍国中。华闻日彰。名彻九重。㫌招夕降。柏台清选。敦谕累下。有隆其眷。萱堂日暮。牢守东岗。王曰试哉。百里典城。暂用牛刀。还寻遂初。卷中圣贒。案上图书。裒衣博带。静处其间。远近闻风。衿佩翩蹮。惓惓接引。谆谆诱掖。随材设科。对症投药。黄牌久挂。程河群飮。无贤不肖。成就自任。渺余末学。自少挟册。性本愚卤。行多迷惑。犹借色辞。乃陶乃甄。耳提面命。亹亹不倦。继以书牍。策励罢钝。有时琼章。示意眷恋。而未有成。愧我朽质。尚冀百年。勿替此乐。天胡不遗。斯世遽厌。既顺且安。夫子何憾。国无蓍龟。士失袖领。大岭寂历。东洛凄冷。坠緖茫茫。谁复继之。伥伥后学。无所依归。公私之痛。曷有其已。春风座上。素帐何閟。古锥堂前。霜叶空萎。箕裘有儿。文识超诣。庶几相勉。期以岁暮。洋洋在上。倘赐冥佑。即远有期。素车启程。私风憭栗。叶落山空。一声长号。万古永诀。单杯瓣香。庶赐歆格。

祭损斋南公文[编辑]

先民已古。真儒盖鲜。从事穷格。游骑太远。专意躬行。或不践迹。猗欤先生。用功博约。沉潜经传。咀嚼闽洛。精思妙契。毫分缕析。旁及子史。爰曁百家。寓目辄记。究厥所由。理无精粗。融贯会通。岂徒洽闻。反之吾躬。受用亲切。践履敦笃。不有偏主。乃成全德。是以处事。事无姑息。酬酢万变。固执一心。辨疑析微。证古谐今。义理俱足。本末该举。盖公禀质。聦明刚毅。济以学问。渐就和易。铢累寸积。粹面盎背。犹自歉然。日有课程。瞻仰陶山。祖述湖翁。近有愚谷。而和共唱。年高德卲。望实俱盛。成己成物。朋来自远。衿佩如云。户屦常满。因材各笃。奖诲不倦。顾余颛蒙。亦荷开牖。谈经论事。随处辨诲。如或妄䂓。亦自虚受。其有一得。辄赐奖诱。是以愚鲁。得有省发。终未有成。愧余朽质。斯文运厄。此世遽厌。乘化归真。在公无憾。天鉴在上。报施何乖。仲默先逝。小同方幼。积德之家。门户萧条。早事公车。累捷乡解。晩登荐剡。公议方注。终身不遇。难谌者理。为善无福。何以劝后。遗文盈箧。庶传来世。君子曰终。不朽者在。念我后死。将何考德。警欬如昨。仪容已隔。惟有贤从。众望方属。庶几相勉。期以岁暮。公或默诱。俾免尤悔。即远有期。言不敢长。尊灵不昧。尚鉴其衷。

祭李公辉玉[编辑]

呜呼。小子弱冠时。展拜先尊丈。韶颜皓发。凝重端坐。望之若神仙中人也。公率佥胤。次第列侍。鸾停鹄峙。温其如玉。即长胤公也。一座三代。和气雍睦。尽乎人世之吉祥善事也。呜呼。小子与长胤翰墨相从。盖其文章夙诣。操履端雅。又早占莲榜。荣途始辟。大为吾党之所推重。未几而没于京邸。时则公方在先尊丈忧也。凡知旧之前日庆公者。无不为公吊焉。呜呼。天固不可恃而理者诚难谌也。孰谓种德之家。反有如是之奇祸耶。自是而后。余累经沧桑。不得以时致候。晩而以长胤公之第四子为婿。于是乎情谊绸缪。往来源源。升公之堂。拜公之床。窃覸公平日居家。常夜寝早起。冠带终日。未尝有惰慢之容。气像和易。性度方严。治家有法。处宗以睦。对物之际。无有畦畛。应事之地。不为苟从。屹然为乡党之栋梁。抚育诸孙。皆使之成就。文词蔼蔚。仪容端正。不失儒家气味。诸孙又能左右致养。朝夕承欢。而公以高年尊老。俨然中堂。数十年前光景。仿佛乎复见。公家之福。盖未艾也。呜呼。若使常人处公之地。则丧乱忧戚之馀。其不摧抑自沮者几希。而公能毅然自立。保有今日。非其中有大过人者。何能及此哉。公年逾稀龄。筋力强健。神精不耗。起居出入。无异于少时。柰之何无妄一疾。竟至不淑。呜呼。此曷故焉。呜呼。殡敛之日。未得躬造。而逾月始一哭。今于大归之夕。又不得临穴。势虽使然。而负之哉负之哉。灵如有知。尚鉴其衷。

祭南子皓文[编辑]

呜呼。昔曾子称颜子曰。有若无。实若虚。以多问于寡。以能问于不能。犯而不较。夫颜子亚圣也。其存乎内者。未易窥测。而其著于外而可见者。有此五者。则以此五者。观于后之君子。至若有宋诸贤。尚矣安敢议到。而但律之于今世之耳目所睹。则果有何人能仿佛于此五者哉。惟吾友平日穷经。必究圣贤之意。反而躬行。克笃彜伦之道。其所蕴蓄。可谓有而实矣。亦可谓多而能矣。然而一味谦退。好问不已。每自处以百不知百不能者然。又或情外之诮。横逆之来。直受之而不与分疏。苟非真好学者。而能之乎。向所谓五者。吾兄其殆庶几乎。呜呼。兄性度纯美。气像温润。其天资固已近道。而自十馀岁。绝无外慕。脱然有欲学古贤之心。受史记而必究其成败是非之实。读经传而必穷其字句旨义之蕴。自谓穷理将以致用也。遂于日用事物之撞着者。或闻他人之遇某事者。则必隐之于心。寻个其是处。盖穷究之工。天性然矣。而其自任之意。固已卓然而自立矣。十九。始执贽于愚山先生。质疑问难。以为依归之所。又有游学四方之志。尝曰。自古无关门独坐之圣人。况吾辈乎。遂东走苏湖。谒大山先生而请益焉。又遍谒南野,百弗庵,川沙,后山,东岩诸门下。益广其闻见。又同堂之内。乐有损翁。朝夕亲炙。讲论切磋。凡于心学工夫。圣贤言语。专一用力。而以涵养本源为先务。以一敬字为主宰。阶级分明。绳墨平正。盖其为学门路。未尝不资益于先进。而其所以自得者为多焉。每曰。今之为学者。无复古人琴瑟箴警之具。则惟有读书明理为治心之要法。而苟或见解未到则行处易差。经传之外。濂洛关闽之书。极意咀嚼。硏精覃思。虽先辈所言。或有未合者。则必十分穷索。不为苟同。极辛苦极烦耐。而每读每有新得。铢累寸积。循序渐进。精义而至于入神。下学而到于上达。左右逢原。期于昭旷之域。天人性命之际。日用彜伦之常。性情体用之分。鬼神幽显。理气离合之妙。无不毫分缕析。真实晓解。遂体之吾身。力行所知。知既明而行益笃。行之笃而知愈固。昔之生涩者纯熟。矜持者舒泰。博约备至。明诚幷进。德器浑成。泂然如冰壶秋月。和气袭人。温然如良金美玉。中正平实。恺悌乐易。学已至矣。道已立矣。而其心常若不足。每诵蘧使寡过之言。而不知年岁之已莫。尽所谓年弥高而德弥卲者也。然而愈益谦虚。自处以卑约。鞱光晦彩。专用心于内。而毕竟尚䌹之锦日章。藏珠之泽自媚。远近爱慕。老少敬信。虽异趣之人。亦曰君子人也。苟无实德而能之乎。盖公之学。以孝友为本而推至于百行。忠信为质而施及于万事。中积华美而了无眩耀之意。所守狷介而不为厓异之行。观其外貌。粥粥若无能。而其中之秉执则确乎若不可拔者。盖集众善以成厥德。而一谦字为平生所执。易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者。其殆若人之谓。而又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者。可以复见于今日矣。是以挟经之徒。闻风而继至。公能随材教诲。眷眷不懈。其中颇有成就可观者。余以卤莽。猥托下交。居同里闬。年又肩随。越自龆龀。以至白首。无日不对。无言不道。文字义理之蕴奥。凡百事为之酬应。余有所疑则必以问公。公有所得则辄以告余。反复论辨。切磋相勉。风朝雨夕。晴昼月夜。亹亹讨论。恳恳䂓箴。开我之蒙蔀。警我之迷滞。左右提絜。策驽磨钝。使此湔劣之材。得免㬥弃之归者。莫非我兄之力也。所以肝胆相照。情意益笃。期以百年。永保此乐。奈何冰枝告灾。吾党无禄。无妄一疾。遽尔观化。於乎痛哉。公之一身。道之所在。公既云亡。斯道焉托。非公之哀。惟道之痛。大岭寂历。洛水呜咽。匣中之宝琴无声。堂前之带草空芬。侪友无所于切偲。后学已失其幈幪。呜呼痛哉。万事已矣。公平生不喜著述。只有书札与杂录若干篇而已。然莫非义理之府库。学问之肯綮。庶可以收拾誊写。传之来世。使我公不朽于无穷也。公之德媺。固难备举。而谦虚退让。是公之素志。故余亦不欲其张皇。只道其万一。公其知耶不知耶。

祭郑叔颙文[编辑]

呜呼。愚伏大爷。上承陶门之緖。下而垂裕于后。至于我先师。克肖其德。为世大宗师。胎精毓粹。宜乎生如兄者矣。其生也若将有为也。其归也又奚其速也。无乃受气清秀而未得长远耶。抑亦大运已閟而乘化归尽耶。贤者之生。固不常有。而今焉已矣。呜呼惜哉。兄资性温润。才气绝伦。九岁始入学。而至十五六时。尽读史记经尽外传百家之语。笃好古文。于先秦班马之类。尤为肆力焉。其积也既厚。而文章遂成。百体具备。诗律亦清健淡雅。可赓清庙之希音。片言只字。殊非今世人口气也。今焉已矣。呜呼惜哉。晩而回头。克追家传之学。穷究乎四子六经之旨。探索乎濂洛关闽之语。天人性命之际。彜伦事物之理。举皆覃思。反身自修。深造博约之工。而世之称兄者。皆目以文章之士。而不知所养之有本。是则浅之知兄者也。呜呼惜哉。忆昔先师在世。君之佥兄弟幷列侍。余亦抠衣末席。山楼月明。讲堂昼永。参听緖论。亹亹度日。尽是盛事也。岂意岁在丙子。遽遭梁摧之痛。伥伥迷道。更无依归之地。而斯文之望。惟在君一人而已。今焉已矣。先师遗稿。是义理之渊薮。文章之府库。有若海涵地负。未易窥其涯岸。则雠校之役。谁当其责。状德之文。君亦自任。今焉已矣。呜呼。两亲在堂。望八隆老。晨昏省定之礼。左右就养之节。更无他兄弟。而君奄然先逝。此是人理极处也。如使死者有知。所以茹恨者非止一二而已。兄尝言愿早一日归侍泉下。今者果能归侍。而父子相从之乐。复如此生乎。其乐与不乐。固不可知。而此生之世缘未了。则生人之悲。乌得以既耶。惟是嗣子俊秀。颇有将来之望。亦须阴佑于冥冥之中。使之无坠家声。是所愿也。呜呼痛哉。

祭伯父同枢府君文[编辑]

呜呼痛哉。府君于吾家。为六世之宗。而奉先之道。自少有至性。尝曰祭祀必夫妇亲之。凡遇忌日。鼎俎笾豆。躬自洗涤。务为精洁。烹饪之节。亦皆点检。生熟得宜。又通宵不解衣。坐而待晨。极其诚敬。盖至老而不懈焉。又一门之内。邻里之间。不问事之大小。无不若己当之。忧乐与同。以是咸得其欢心焉。非天赋之笃。焉能如是乎。惟其有如是之德。宜其享无疆之福。而奈之何中岁以后。继子早夭。幼孙又逝。宗祀之托。几于无人矣。晩取再从兄之子荣宅为孙。荣宅颇克家。又子女兟兟。列侍膝下。以慰我府君之怀。府君晩饷之福。可谓厚矣。又寿跻耋期。天爵屡至。位登二品。恩及三世。荣身固大矣。显亲亦至矣。苍颜皓发。金绯交暎。俨然为我家之大老。乃知中年所遭。乃其气数之舛。而始发于晩后。所谓天理者。于是乎可信矣。九十三岁。非不寿矣。二品官资。非不贵矣。而小子私心。窃有所痛焉。风树馀生。无所依归。惟府君是赖。若婴儿之恃慈母。晩暮光阴。将以依庇而为命。而况府君筋力强健。荣卫无损。乡邻黉舍。杖屦逍遥。私心所期。百岁犹短矣。岂意无妄一疾。两日之间。奄然观化耶。呜呼痛哉。一门何庇。小子何恃。呜呼痛哉。府君大归之日。必见吾父于地下。抑未知地下亦有此世光景。而复有棣床团会之乐耶。若尔则为言小子须发星星而无所成名。衰朽特甚。匪久亦将入侍于夜台。庶可以小赎今世不孝之罪云尔耶。日月有期。窀穸已迫。拼号莫逮。天地茫茫。一觞荐诚。永诀终天。言不足以尽情。哭不足以尽哀。呜呼痛哉。

祭从祖兄都事公文[编辑]

呜呼。公晩好朱书。每读至腊月三十日。不须往见阎家老子之句。未尝不三致意焉。公卒以是日而终焉。公之所以得正而观化者。无乃是书之力也耶。呜呼。公笃于友爱。过哀于长公之丧。而几至气塞。因以感冒成疾。遂至三日而不起。讣出。门内诸族。以亲谊痛。乡里后生。以考德伤。虽妇人孺子闾阎皂肄。皆咨嗟叹惜。公之得此于人者。岂无其道乎。公白面踈眉。颀而长身。性度安详而资禀雅饬。其慈仁足以利物。其清介足以服人。其行己廉洁。无所苟于世。是宜其死之可哀而众人之所不忘也。然而弟之所恸。非止此耳。昔岁戊子。公以早年登第。先堂父谓吾先人曰。吾先祖积德百年。庆发于先君子。遭世蹇屯。不克大用于时。今又周甲而再阐于阿儿。或者天佑吾家。使之立扬。则岂非衰门之幸耶。未几。先堂父下世。又二十馀年而吾先子弃不肖。风树馀生。单孑无依。同堂之内。所以仰赖者。惟公而已。其期望倚仗者。谓当老死而勿替。今焉已矣。呜呼痛哉。世道日下。名缰误人。蝇营狗苟者。举世何限。而公所执高洁。宁为守分而退休。不欲枉道而干进。故立朝屡忤权贵。竟以是落拓。破屋数间。不蔽风雨之簸。薄田数畒。屡致甁罍之罄。其穷可谓甚矣。而处之恬如。亦无㤪悔之意。果无所存而能之乎。呜呼。公之所存。固可以需于世也。使之处谏诤之职。则必忠言谠论。足以著謇謇之风矣。授之风宪之任。则必不吐不茹。可以行公直之道矣。寄百里之命。则听讼明决。持己廉公。庶几赞圣主如伤之化。而公于斯三者。不一试焉。有材而不遇。虽古人亦所难免也。呜呼痛哉。环顾吾门。栋梁摧矣。有事焉质。有疑焉决。余有过失。谁复正之。余有倾覆。谁复扶之。我怀之悲。曷有穷已。呜呼痛哉。公没之日。弟有痘忧。初终殡殓之节。漠未相干。公若有知。必以我为非情人矣。呜呼痛哉。

祭三从弟华汝[编辑]

程夫子有言曰圣虽学作兮。所贵者资。又曰精一者间或值焉。则其数或不能长。亦宜矣。呜呼。世道愈下。风气日漓。昔之所以间值者。今则尤绝少焉。于其尤少之中。值此精一之气。则其数乌得不益以促哉。呜呼。君骨格明秀。滢然清冰。资性端雅。温如良玉。真所谓值气之精而可学之资也。苟使天假之寿。以此资质之美。充其远大之工。则其进又何可量也哉。呜呼。环顾此世。杂糅者何限。而君能禀得乎间值之精。则此在古犹难。于今尤难者也。呜呼惜哉。君之志行。略述于哀词中。今不𫌨缕。

祭再从侄羲甫荣春[编辑]

凡哭死而哀者。始则切。久则杀。愈久则渐忘焉。人情大抵然矣。然而君之逝。已十三月矣。时移岁周。而思之辄心痛。虽不思而常忽忽若有失焉。愈久而愈不忘。抑君之于我。自有不可忘者存耶。呜呼。君之先王考堂父。与吾先君子兄弟。刱建同源亭。以为堂内蒙士依归之地。躬临师席。教养备至。时则先兄公佥昆季幷列侍。君与吾及诸年辈若干人。皆挟册而隅坐。亲执洒扫。参听讲论。虽吾蒙未省识。而犹知为吾家吉祥盛事也。未几而家祸荐仍。先堂父下世。吾父兄弟又弃不肖。先兄公兄弟又次第零落。吾年辈葱竹铅椠者。又皆不幸早世。门户零替。弦诵几绝。而惟君与吾独存。吃尽无限风霜。遽然至衰暮之境。所以相扶而相倚者。不特情好之私而已。君又先我而逝。伥伥独立。有事而无与议。有疑而无与问。呜呼羲甫。此何人哉。此何人哉。呜呼。吾平日以己相方。而吾固不如君者。非止一二也。君资质清秀。风致闲雅。昂然若寒松瘦鹤之像。信侪流中不易得之高士也。早有志尚。执经于南野先生之门而得闻为学之方。又笃好古文。于先秦班马之类。无不咀嚼。又长于诗律。于晋魏唐宋之体。举皆旁通。程文赡富而才高。笔法清雅而骨健。出其糠秕。亦足以决科第华国用。而半世蹇屯。未成一名。晩而克追先志。摆脱世累。高栖源亭。以奖进后生为己任。宗族冠童。远近蒙士。率皆教导。期以成就。有时吟咏性情。逍遥于松竹之间。独享天饷之清福。而如我之落在尘臼者。常欲稍待嫁娶之毕。拂衣蹑后。共续前日未尽之乐。而先堂父盛时之事。庶复见于今日矣。事乃大谬。中道失君。踽凉人世。更有何望耶。呜呼。君有三子。长胤最贤。诚孝笃至。历期如一日。且文艺秀出等夷。我家门户之责。庶其有托。而君之食报于他日者。其在于斯乎。时上源亭。景物依旧。黄花欲绽。绿竹不改。君胡不留。使我心摧。有容在目。有声在耳。森森宛宛。如昨日事。思之塡胸。欲言还涩。呜呼哀哉。

哀词[编辑]

哀赵季直养洙[编辑]

余友赵君季直佳士也。眉目如画。神精若冰。固其生质之美。而以黔老后裔。亲炙旧堂门下。持心饬躬。动遵䂓矩。孝友亲睦。出于天性。文词驯雅。操履笃厚。暗然自修。光辉日著。待人接物。和气蔼然。尽所谓温温恭人而金玉其相也。年前侨寓于丰邑。因以疾不起。得年才四十馀。呜呼。天之赋于君是厚也。而又啬于寿。抑何哉。无乃受气精一而数或不长耶。余闻其返葬于故山。而怜魂气之飘散于异乡也。遂为短词以招之。

小白之阳兮丰之西。维子之一时侨居。夫何二竖之沉绵兮。竟皋复于客庐。魂兮归来。异乡不可以低回。甲长之下兮思泉谷。宗族兮世世成村。昔子之所盘旋兮。朝暮团聚兮语言。君胡为乎不重回。魂兮归来。洛之涘兮琴川岗。先陇兮左右成列。维子之平日所省兮。今胡为乎远别。君若有知兮君自哀。魂兮归来。风萧萧兮雁断行。天渺渺兮独翔。望故乡兮何处是。君欲返兮山川悠长。逾深越险兮君乘騋。魂兮归来。

哀三从弟华汝词[编辑]

余与三从弟华汝。齿有数年之差。而越自髫龀。同椠共业。切磋䂓警。盖以至亲而兼朋友之道者也。其资性谨雅。文艺精诣。而遇时不利。未得一名。又不幸短命。未及四十而夭焉。呜呼。此岂特君之命途奇穷哉。实为门运之所关也。其没也。余适病不能致襚。今就土又不远矣。悲不自胜。遂略叙平生行事与志愿。抆泪而为之词。词曰。

琢玉而未成器。掘井而未及泉兮。嗟夫自古而有然兮。顽愚偃息。贤智夭死兮。谁将诘其理兮。惟君之生。既粹而美兮。鲜能及而企兮。眉如画唇抹朱而肥雪白兮。滢然清冰之出壑兮。端雅其姿。闲习容止兮。见之可欲而爱不能已兮。岂惟其表。中实似之兮。温其良玉之无疵兮。慈详恺悌。和平乐易兮。惟玆众美之具备兮。驰骤艺园。驾彼绿駬兮。何有千里兮。有才而未售。命途窒兮。徂玆半生而蹉跌兮。晩后复路。穷义理之说兮。颇知轻重之别兮。谓我何知。有来议兮。可见所向之志兮。惟君之天赋既美。苟能由是而肆力兮。其成可卜兮。今岁之戾气。杀人孔酷兮。奈何华汝之是椓兮。峄桐枯死。谷兰折兮。常棣之凄其箨兮。胡生之秀而命之促兮。吾党之厄兮。大化推迁。人世逆旅兮。孰不归尽而沦胥兮。吾欲勿悲兮。悲不能纾。呜呼哀哉华汝。

哀族人道若成虬[编辑]

丹邱宗人上庠文见氏端士也。文词精诣。操履耿介。大为侪友所推重。有子曰成虬字道若。自幼少时。有称宗党间。而余未始相见矣。往在戊己年间。自丹邱不远半千里。过余寂寞之滨。其动容出辞。雅饬安详。不问可知为贤子弟也。听其言。虽以门户之责。不免为举业。而素心有寻师问学之愿。仍留数日。遂向愚山。纳拜而去。虽未及细叩其所存。而异日所望。殆不浅浅也。不久占莲榜。后数年。自愚山又过余。余时有事出外。一宿旋别。而望其眉睫。亦可以卜其进益也。嗣后阔焉不见。且累年矣。一日。有以不淑之报来告。得年才三十馀。余为之痛惜不已。非但为宗族之谊而已也。已而得其大人公书。略曰吾儿安详端重。孝友敦睦。人无间焉。早有大志。未克成就而乃至于斯。吾庸是痛伤。乃录其志行之大槩。以丐哀诔于素相知者。要以慰其魂而遗其后云。余于是乎读之数回。益知其详。重为之痛惜。潸然以涕。夫上庠公之贤。于人尚不苟誉。况于其子乎。吾亦无间于其言矣。呜呼。余既深惜斯人之夭。又重上庠公之请。求所以慰其生死者。而顾无辞以解之也。然闻其孤子岐嶷。资质甚美。文才不凡。大有将来之望。意者食报其在于斯乎。此可以上塞大人公之悲。下慰冤逝者之魂耶。遂为之词。词曰。

为学未终。抱恨而归。朱夫子所以悼叹于曹立之也。受气精一而数或不长。程伯子所以志其子端悫也。命之不齐。自古而或然兮。此理竟莫之诘。道川之庄。左右图书。惟子之安兮。胡为乎不居。泮水之宫。髦士济济。维子之发轫兮。胡为乎长逝。有儿孔类兮当受其祉。我征天道兮庶其在是。我告尊公兮享有遐禩。教以义方兮是儿之俟。

遗事[编辑]

立斋先生遗事[编辑]

先生容貌。白晳丰颐。疏眉明目。端正圆满。浑然德器。实由于天赋。

性度浑厚而精强。庄肃而舒泰。恺悌乐易。冲澹简洁。一见可知有道者气像。

辞气雍容恳到。对人酬酢。浑是一团和气。

聦明过人。于六十岁以前所看文字及所著述。无所遗忘。

大同于俗。而不曾与俗浮沉。无以甚异于人。而自有人不可及处。

终日敛膝危坐。肩背竦直。衣冠整饬。未尝暂倚几案。常如对尊客。

常曰孟子于四十不动心。孔子于三十而立。夫以圣贤之地位。犹且乾健不已。随年渐进。则况在凡人。岂可不及时勉学而虚度年纪乎。先生立斋之号。在于三十岁时矣。

平日常患胃气。或达宵不能就寝。又患胸胁牵引。不能屈伸。而亦必盥洗衣冠。敛膝端坐。至于大耋之年亦如是。傍人或劝止之。曰。此是吾一生贞疾。若以此而废衣冠。则终无衣冠之日矣。凡堂室庭除。必使净扫。几案必拂拭。书册器用之属。顿放有常所。不令倾倚杂乱。窗壁间无所点污。静处其中。寂若无人焉。

尝曰。我东奴婢之法。与中国不同。一为贱人则世世不免。且转相卖买。同于畜物。甚是不忍也。遂于帐籍中逃躱奴婢秩。尽为爻周曰。东西南北。使之自在也。

少时看八大家。日尽一册。夜则背念。逐日以是为课程。遂尽一帙。自是著述。多得其轨范。

聪颖之性而兼以笃实之学。敏锐之见而持以攸久之工。虽甚疾病。孶孶向道。盖八十年如一日。

每年于修契所设讲学。远近士类多会。时先生年已七十馀矣。连日早起冠带。与诸生行庭揖礼毕。因开讲。初讲大学。其后连讲论语。端坐终日。论难不倦。傍人请暂休息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尝曰为学之要。莫先于立志。而既立之后。使之攸久者。惟是敬也。故先儒曰。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也。

接人未尝有畦町。虽流丐过客。每以好颜待之。时又解衣推食与之。人皆感悦。

少时家甚贫。矮屋湫隘。当寒序则㢢户冷堗。冻风砭人。而处之晏如。暑月则夕阳返照。炎熇如铄。而看书自若。傍人劝其暂避树阴。曰看书便觉胸膈生凉。不知炎热之苦。

尝曰吾读书则心在于读书。写字则心在于写字。著述则心在于著述。别无走作之患矣。盖先生天姿虽美。而苟非用工之至。乌能如是乎。于此可见操存之熟矣。

平生不以事物经心。而值癸甲大无。力主门赈。俾无流离之弊。

凡论义理文字。提纲絜维。由軆达用。周遍纤悉。衬贴停当。而必指示其用工下手处。以为践履之地。使之知行并进。未尝倚于一偏。

文章典重温雅。华实相兼。文质得中。词律亦冲澹和畅。清健平实。不务雕刻。有陶柳气味。

尝曰。士君子立心。当以今日千驷万锺。明日箪食瓢飮。而脱然无累。乃可有为。

或曰。此学。前辈已毫分缕析。后人只当遵而行之可也。不须讲说。曰。不然。今有好个资质之人。于躬行上非不笃实。而终有未尽者。以其知之有蔽也。若欲真知。则须自去讲究。自去讨论。能得实际意味而后。于践履无不周遍。岂可只靠前人说话。而不于自己上亲切穷究乎。朱子所谓死底孝悌者。正指不讲学之人也。

又曰。七情虽是气发。而圣人之七情。纯是天理。且心统性情中图仁义礼智之下。继书四端七情。而无所分别。则七情亦有理发可知矣。

又曰。一本万殊。万殊一本之理。观于山水可验。盖山是厚重不迁。而厚重者軆也。故山之支脚。一本而万分。水是周流无滞。而周流者用也。故水之派分。万殊而一归。

又曰。山泽通气之理。观于人之鼻口。可知。盖鼻为艮山。口为兑泽。而口鼻呼吸之气。互相交通。则其理岂不信然乎。

尝论天地之大运气曰。尧舜禹。皆起于冀州。如日初升。先照西方也。降至春秋之际。孔孟生于邹鲁。邹鲁是东方也。又降至有宋之末。朱子生于闽中。闽是南荒之地也。如日已夕阳。反照于东南也。今日中州陆沉。我东正值文明之会。此又反照之馀光也。吾辈之生于此时。虽甚可幸。然古人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黑暗不远。是可叹也。

先生笃于孝友。尝曰。吾于孝友。非不勉焉。而如坚韧之物。引而伸之而还缩。所以常常歉然也。

先生始生四日。而母夫人下世。平生以不识慈颜为至痛。每当晬辰。辄倍悲怆。不使设一异馔。及甲年。欲为税服。而先贤所不许。遂不为。而亦不预䜩会。不作诗。书牍称鲜人。

每与季公及诸从弟相对。辄欣然劝以杯酒。情话亹亹。和气满座。

尝曰吾少时。侍王考寝疾三月。衣不解带。目不交睫。而未尝困惫。

继母夫人有时在季公家。相距稍间。而每早起往候侍侧。移时而后返。

凡祭祀。前一日澡洁衣袜。精一心虑。极其诚敬。虽甚疾病。必躬自行事。于旁亲必往参。至大耋而每如是。常恨外家无后。躬自奉祀。及素谷公先生外祖伸雪后。为文告其庙。与外族议立后而无其人。不得已使次孙主祭。为置墓田。又裒集其遗文。亲自净写。为素谷集四册。

己酉除光陵参奉。即趋肃赴任。未数月。自上教曰。经学之士。不可以常例待之。特除禁府都事。先生肃谢入侍后即下乡。与人书曰。官以先荫则出而仕。爵以人才则退而藏。盖出处之义素定于心矣。在陵所。终日端坐看书。每分付陵卒。使禁樵牧外罕与接语。髡徒曰。他进赐时或象戯。或昼寝。或出外徘徊顾望。或与髡徒亹亹谈话。如进赐。尽是平生初见。

丙辰除持平。先生上辞疏。时方患痁疾。而犹冠带。亲自净写而不错一字。神气晏然。傍人不知有病。辞疏。卿宰见之。称以瑞世文章。

丁巳。自上又教曰。古之用人。必先试治民。郑某授以当窠。铨官拟以康翎县监蒙点。时宰上达。以为郑某有八十老母。不可远去海邑。自上换授咸昌。先生以地近便养。遂即赴任。民间杂役。多所蠲减。为大夫人设寿宴。邑中大小民老人皆延饷。而躬自看检。因张风乐以悦亲心。未数月。因赋诗以示其志曰。南峀渐佳元亮夕。西风早起季鹰秋。平生不做悬刀梦。堪笑傍人贺作州。适有邑中痘警。遂即解官而归。行李萧然。

在官时。朝晡之供。不于内衙。必使公需所办进。又访问民间孝行者。优给米肉以奖劝之。

戊午。又授持平。使道臣传谕。己未以遭故呈递。

己未遭母夫人丧。时先生年逾六十矣。哀毁过度。执丧如礼。必杖而后起。子弟门人请少节。曰。吾于前丧。幼未省事。此平生至痛。今欲自尽而亦未能焉。

晩年。遭从兄公丧。葬前食素曰。吾早孤。惟从兄是依。今忽捐背。悲痛之至。自不忍食肉。

朋友讣至。必食素。

庚申遭国恤。如丧考妣。因山前食素。终三年。一步未尝出前川花柳间。朔望。每北向望哭。乙丑国恤亦如是。

平生不喜珍腻之羞曰。口习蔬菜。不知鱼肉之滋味。酒户虽宽。而平生未尝至醉。但微醺而已。

以成就后学为己任。无问贤愚。皆为之引进。而必以立志为先。以变化气质为务。见志道诚笃者则喜而劝勉。向学懈弛者则忧而激励。每惓惓诱掖。诚意溢于言表。要使之感发兴起焉。

来学者年少则必使先读小学曰。古人为学之序。固不可乱。且此书是终身事。若年纪已大者则亦不尽然。而以敬字追补小学之意。申申劝勉焉。

身在草野而忧国之心。出于至诚。闻时政阙失则辄忧形于色。为之太息不已。

天分明睿。看书不待苦索。而于义理微奥处。见解超诣。尝著群书衍语以发明之。而亦不构草。临卷写出。多有前人所不道处。

门下请业者。必教以课程之外又授衍语曰。吾之所见。尽在此中。若有不合。不妨论辨。

孔曾思孟皆有著书。而独颜子无有。甚可恨。遂裒聚古人文字之及于颜子者。著为颜子一篇。凡著文字。打成一篇。而人或指摘。则更究观上下。无不立改曰。今人或有一番构草。固守己见而不肯听人说话。甚是不满人意处。苟非圣人之吐辞为经。岂可无疵病乎。非特为文然也。凡诸行事。无不皆然。古语云一定而不易。非大圣则大愚。此是至言也。于此可见先生虚受之量矣。

尝曰天下真无可弃之人。朝廷取人。苟能兼收幷用。各适器用。则可以成一代之治。非独朝廷为然。虽为士者。尤不可不博取于人。见人之一艺一能而取以为自家之艺能。见人之一言一行而取以为自家之言行。则零星凑合。岂不成一己之全德乎。然人患不能者。以量少也。苟欲大其量则亦无他。惟是不自满足。实心取人。如是用工则识进而量自进矣。量进则取人之道愈广矣。

尝曰异端之害。自古有之。而其陷溺良心。灭绝彝伦者。至于今日西学而极矣。朝廷不得不用之刑戮。然彼乃甘心刑戮。视死如归则刑戮亦不能禁之也。孟子曰。君子反经而已。今日辟邪之道。莫如讲明正学。使彼革心。真知其说之邪枉。然后乃可以遏其祸也。惟幸吾岭超然独免者。亦无他焉。以岭中真儒辈出。正学素明故也。今之岭人。虽未必尽为君子。而于此学犹能耳擩目染。不为他歧之惑。斯岂非先贤之遗泽耶。

巫觋祈祷之事。一切严禁。不接门庭。

某问大山先生与柳东岩。论五代祖服制与递迁等节。而反复累次。未有决案。未知何说为得。大山云以逮事之服。齐衰三月而移奉于长房。东岩云服重立主。既卒丧。合食宗庙而后。或迁或埋。先生曰。此是无于礼之礼。难以臆决。然礼不外于人情道理。生既逮事而没而遽迁。恐非情理。东岩说似长。

尝曰木斋所撰汇纂丽史中。以圃隐列于名臣传。余于雠校时。移入于儒学传。因作序文。极其称道。及其印出时。本孙仍旧不改。甚是差误处。夫传后之文。必使十分无欠。可以传之永久。且当初之列于名臣者。只是偶失照管。而其子孙若是执拗。其意盖出于尊信先祖。而实非所以尊信之道也。若尔则吾之序文。反归无实之虚语也。

尝有亲朋及门人来留者得染疾。先生每每躬往诊视。又亲自扶护。子弟固谏。曰。我性不畏沴气。无伤也。其后亦不传染。

性爱佳山水。尝周览俗离华阳洞冷泉外内仙游洞曦阳山。有意会处。辄欣然忘倦。吟咏性情。而境移事去。亦不系恋于胸中。

戊辰冬。铨长韩晩裕语人曰。郑某是山林耆旧之人。先朝礼遇之臣。而使之多年沉滞。甚非朝廷公议。遂拟司宪府掌令蒙点。寻以在外递。

丙子三月二十五日。设讲会于道院。闻风而来者近二百。先生早起冠带。率诸生谒道正祠。退而行庭揖礼。又使善读者一人。厉声读吕氏乡约一通毕。因升诸生于座。讲中庸。先生终日正容危坐。辨论不倦。至晦日乃罢。

五月二十日。偶患宿症。症颇不轻。而翌日乃先生亲忌也。犹晨起衣冠。子侄辈固谏勿参祀。先生曰。吾年今几八十矣。今日不参则未知明年又何如。遂力疾行事。症势渐渐危笃。便旋之际。不能自力。每使侍者扶而出外。子侄辈固谏。曰。此是祭先之寝。岂可使之污秽乎。

六月初。症证无常。四日猝革。五日。栻与南汉皓苍黄往诊。先生正巾盘坐。而气息已奄奄。语音不了了。辄欣然如平日曰。水路艰险。君辈何以得达。又详问诸知旧安否。又曰。康节临终。谓伊川曰。正叔生姜树头生。必从生姜树头死。此意君辈其知之乎。因张两手曰。康节如是以示伊川。其意盖曰。面前路径须教阔也。时症候渐至危剧。气力已无馀地。而心定气闲。酬酢如常。此可见平日之所养矣。

诚斋遗事[编辑]

公以英庙庚辰正月二十四日庚午丑时。生于杜陵里第。母夫人梦。有一老人抚之曰。此儿必非常人。须善养之。

眉目明秀。仪容端正。温和慈良之气。隐暎于眉颊之间。

性度沉静。自龆龀时。不与群儿游戯追逐。

自幼受学于损翁。公从祖兄若有一句一字未能了了。则必问之不已。直穷到底。至于晓然。

七岁。尝作空中诗曰。广大无所限。白云千里万里。十馀岁。又作禹凿龙门论曰。凿非斧凿也。乃河水湍激而龙门自凿也。损翁常称之。

十四五岁。脱然有欲学圣贤之心。尝曰圣凡便同天壤。而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夫孟子岂欺我哉。人患不为耳。遂专意用力于向上事。

十四。初聘夫人孙氏。距家三百馀里。及其再行。亲命限以十日。而中路多费日字。只留妇家一日而还。其家固挽。公以复不过时。遂不听而归。归时历入外戚家则其家有弥月之忧。而贫不能备米藿。遂尽出槖物付之。主人曰。此是君奉亲之物。不可任意与人。公曰。若归白于亲庭。亲意亦如是。竟不还受。母夫人闻之。大加称赏。

尝誊出大学正文。以韵会韵府字汇等书。参互考校。遂疏于逐字之下。以观其字义之所自。至于外传诸子之书。必求作者之意。未尝泛看也。

十四。得性理大全。极意翻阅。初看时固有不能以句。而若有一两句解处。则心诚好之。看看不已。益求其所未解。反复沉潜。必使纯熟。又抄录卷中之论诚敬处。为一册子。置之案上。以为常目焉。

素性恬静寡欲。又早知内外轻重之分。于世间名利。泊如也。不喜作程文。而为父兄之所教诏。间或从事。而亦不妨夺于读书。

十九。挟经于立斋先生。质疑问难。益闻为学之方。以为依归之地。

先师尝作清溪诗三章。而有小序以赠之曰。此诗美南子皓也。生有美质。直趍正学。凡世俗名利。初不入于其心。日事穷格。见解已精。反躬体验。践履又笃。其进不可量焉。其诗曰。瞻彼清溪。直流于海。我观其势。沛乎无碍。比也瞻彼清溪。逝不停波。静涵天云。动盈坎科。比也瞻彼清溪。洄为重渊。其深莫测。其广谁沿。比也盖公自少时。先进之所以期待者如此。

二十二。谒大山先生而请益焉。因留后期而归。是岁冬。先生下世。每以不得更进卒业为恨。

尝钦仰退陶先生。往陶山书院。因留读朱书节要。月馀而归。

平生不言先辈长短得失。而至于义理精微处。则虽有先辈所言。不为苟同。必硏精覃思。夜以继日。反复究索。达曙不寐。又广问诸人。至于三数年或四五年。不以老成之论而曲从。不以少辈之说而轻忽。惟求正义之所在。至于十分是当而后已。

读书过苦。遂得羸悴之症。常萎薾不振。而未尝以此少懈。神疲倦则或瞑目端坐。或隐几少休焉。

每日晨起。盥洗衣冠。谒于家庙。反而净扫堂室庭除。凡枕簟几案书册器用之属。顿放有常处。不令杂乱倾倚。静处其中。寂若无人焉。

夜则枕簟衣衾。务令整齐。侧身而卧。齐手敛足。未尝偃卧焉。

平生敬信小学。置之案上。以为常目。而一遵其节度。又令子侄门生辈通读曰。此书是做人㨾子。使之循环熟复。

尝曰吾平日读书。若好义理好议论则铭心不忘。至于夜间寝席上。字字句句。皆森列在眼中。

衣服常俭而洁。亦不以汗污绽裂失容。亦可见其无固必之意。

平生少食节飮。不喜珍腻之味。

亲朋讣至。必食素。

若得酒食或异味则兄弟共之。或未及相会则必留置以待之。

癸酉丁忧之日。过哀气塞。久而得甦。时则年已衰老而能执丧如礼。

当忌辰则前一日梳头洗足。澡洁衣服。静坐斋室。精一思虑。极其诚敬焉。

每晬日。未尝设一异味。门生辈或有生物来馈者则必还之。若其熟味壶酒则亦不牢拒。

仲季或有过失。必婉辞戒之。不失怡怡之意。

尝曰。人之处宗族之道甚难。盖亲谊之至。所望与他自别。故少不合意则便生㤪恨之心。若见其不是而遽加非责。则易致乖离之境。须自量吾之诚意力量足以规正。则言之可也。若未然则第当含容。无失至亲之情。

母夫人尝托卖家鬣于亲侄矣。其后公偶往外家。其邻居某丈曰。君之鬣价甚廉。且觅价未易。吾当增价买之。而即还其价。公曰。此吾母氏之托于内弟者也。岂可贪于高价而自为擅卖乎。遂不听。郑沧海公闻之。击节叹曰。天下自有真个义理。

事亲。一意承顺。其大人掌宪公尝曰。吾儿孝子。

凡事害于义者。则虽细微之事。必谨之。不为人言所夺。如其无害于义则虽非本意。而亦或勉从。未尝固守己见。

公之为学。常以涵养本原为先务。精察于理欲之辨。操存于静一之地。不使纤毫之恶潜滋于隐微之间。而战兢惕厉之意。恒存于幽独之地。用工既深。基本已固。中正平实。明白坦易。盖公之心学。质之古人而无愧矣。

待人接物。诚意恳到。行己处事。真实无伪。不失赤子之心者也。

每观先辈文集。有切于治心行己之语。则必抄录于一册。常常省察焉。

世间荣辱得丧。一不经心。惟于圣贤之言。义理之书。悦之如刍豢。嗜之如菽粟。孶孶兀兀。若将不及。常有毙而后已之意焉。

谦逊退让之意。出于真心。闻人之誉己则蹙然而不安。见人之责己则诚心而受之。常曰。天下之义理无穷。自家虽粗有见解。而安知自家见解之所未及处。更无一种至善之理乎。惟圣人真知如此。故常自视歉然。若有一毫自足之意。便不是圣人。况其下者乎。平生未尝点检他人得失。然或门内及邻里年少辈言语处事。若有未当。直斥而言之。闻者莫不诚服。

平居。终日端坐。肩背竦直。衣带整饬。惰慢之容。忿戾之气。未尝加诸身。望之也俨然可敬。即之也温然可爱。襟怀泂澈。如秋水冰壶。气宇温润。如精金美玉。见之可知其有道君子。

尝以不欺暗室为治心之要。虽在幽独得肆之地。而必敛饬提醒。不使怠惰之气或乘焉。

尝忧子侄年少辈多浮动而少沉静。遂裒聚古人论静文字。著主静篇。未及就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