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书志/卷十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郡斋读书志
◀上一卷 卷十五 艺术类 医书类 下一卷▶

艺术类[编辑]

△《古画品录》一卷

右南齐谢赫撰。言画有六法,分四品。夫秋之弈,延寿之画,伯乐之相马,宁戚之饭牛,以至于曹丕之弹其,袁彦之ヅυ,皆足以擅名天下。昔齐侯礼九九,而仲尼贤博弈,良有以哉。或曰:“艺成而下,奈何?”曰:“经著大射、投壶之礼,盖正己养心之道存焉,顾用之何如耳,安可直谓之艺而一切废之?”故予取射诀、画评、弈经、算术、博戏、投壶、相牛马等书,同次之为一类。

△《续画纪》一卷

右唐李嗣真撰。补谢赫之阙。

△《后画录》一卷

右唐僧彦宗撰。品长安名画,凡二十七人。

△《名画猎精》六卷

右唐张彦远纂。彦远,字爱宾。记历代画工名姓,自史皇以降至唐朝,及论画法并装背褫轴之式、鉴别阅玩之方。

△《书画史》二卷

右皇朝米芾元章撰。辑本朝公卿士庶家藏法书、名画,论其优劣真伪。

△《圣朝名画评》三卷

右皇朝刘道成纂。符嘉应撰序。集本朝画工之名世者,第其品,以王瓘之为神品,云在吴生上。

△《益州名画录》三卷

右皇朝黄休复纂。唐乾符初至宋乾德岁。休复在蜀中,目击图书之精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云。

△《射评要略》一卷

右题曰李广撰。凡十五篇。

△《严悟射诀》一篇

右唐王思永撰。思永学射法于成都工曹严悟,因取悟法著书十篇,故每篇首必称“师曰”。

△《益津射格》一卷

右皇朝钱师益序。以《五善图》及《武陵格》疏密不同,参酌为之。

△《投壶经》一卷

右唐上官仪奉敕删定,史玄道续注。采周颙、郝同、梁简文数家书为之。《唐志》有其目。

△《木射图》一卷

右唐陆秉撰。为十五笋以代侯,击地球以触之,笋饰以朱墨字,以贵贱之。朱者,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墨、者、慢、傲、佞、贪、滥。仁者胜,滥者负,而行一赏罚焉。

△《温公投壶新格》一卷

右皇朝司马光君实撰。旧有《投壶格》,君实恶其多取奇中者以为侥幸,因尽改之。

△《九章算经》九卷

右未祥撰人姓名,或曰周公。“九章”者,一《方田》、二《算粟》、三《衰分》、四《少广》、五《商功》、六《均输》、七《盈不足》、八《方程》、九《勾股》。魏刘徽、唐李淳凤尝为之注,则此术起于汉之前矣。

△《求一算经》一卷

右未详撰人。

△《六问算法》五卷

右皇朝龙受益撰。并《化零歌》附。

△《应用算法》三卷

右皇朝蒋舜元撰。

△《象棋》一卷

右皇朝尹洙撰。凡五图,今所行者不与焉。

△《温公七国象棋》一卷

右皇朝司马光君实撰,周、秦、韩、魏、赵、楚、齐、燕实八国,而云七者,周室不与焉。

△《经》一卷《格》一卷

右不题撰人。序云:“,古之戏也。刘毅、李安民、慕容宝之徒,皆掷卢不闻馀采,今以卢、枭为上,雉、犊次之。”

△《豹鳌图》一卷

不题撰人。凡四十类,各有一诗。

△《采珠局》一卷

右不题撰人。序云“王公”而不知其名。凡三十馀类,亦各有一诗。

△《弹棋经》一卷

右未详撰人。序称《世说》曰:魏武帝好弹棋,宫中皆效之,难得其局,以妆奁之盖,形状相类,就盖而弹之,俗中因谓魏宫妆奁之戏。按《西京杂记》云:刘向作弹棋。《典论》云:前代马合卿、张公子皆工弹棋。然则起于汉朝,非自魏始,《世说》误矣。

△《捉卧瓮人事数》一卷

右皇朝李庭中撰。以毕卓、嵇康、刘伶、阮孚、山简、阮籍、仪狄、颜回、屈原、陶潜、孔融、陶侃、张翰、李白、白乐天为目,有赵昌言序。

△《双陆格》一卷

右不题撰人。其法:左右十二梁,设二朋,朋各十五子,一白一墨,用明琼二,各以其采,由右归左,子单,则他子得击,两子则曰“成梁”,他子虽相当,不得击。故武后梦双陆不胜,狄仁杰所以云无子也。

△《叶子戏格》一卷

右不著撰人。世传叶子,妇人名也,撰此戏,晚唐之时也。

△《三国图格》一卷,《金龙戏格》一卷,《打马格》一卷,《旋棋格》一卷

右不题撰人。

△《汉官仪彩选》一卷

右皇朝刘敞撰。删取西汉之官,而附其列传黜陟可戏笑者杂编之,以为博弈之一物。

△《忘忧集》三卷

右皇朝刘仲甫编。载唐韦延祐《棋诀》并古今棋图。

△《相鹤经》一卷

右题曰浮丘公撰。其传云:“浮丘公授于王子晋,后崔文子学道于子晋,得其文,藏于嵩山之石室,淮南公采药得之,乃传于世。”

△《相马经》二卷

右伯乐撰。

△《相马经》一卷

右未详撰人。述相马法式,并著马之疾状及治疗之术,《李氏书目》有之。

△《黄帝医相马经》三卷

右唐穆蠡集伯乐、王良等六家书成此编。皇帝斤神农也。

△《育骏方》三卷

右未详撰人。相马术及医治畜牧之方。

△《相牛经》一卷

右序曰:宁戚传之百里奚,汉世河西薛公得其书以相牛,千百不失其一。至魏世高堂生又传晋宣帝,其后秘之。细字,薛公注也。

医书类[编辑]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

右昔人谓《素问》者,以素书黄帝之问,犹言“素书”也。唐王砯注砯谓:

“《汉艺文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先是第七亡逸,砯时始独,乃诠次注释,凡八十一篇,分二十四卷。今又亡《刺法》、《本论》二篇。砯自号启玄子。医经传于世者多矣。

原百病之起愈者,本乎黄帝;辨百药之味性者,本乎神农;汤液则称伊尹。三人皆圣人也。悯世疾苦,亲著书以垂后,而世之君子不察,乃以为贱技,耻于习之。

由此,称医者多庸人,治之常失理,可生而死者甚众。激者至云“有病不治,犹得中医”,岂其然乎?故予录医颇详。《隋志》以此书为首,今从之。

△《灵枢经》九卷

右王︸谓此书即《汉志皇帝内经》十八卷之九也。或谓好事者于皇甫谧所集《内经仓公论》中抄出之,名为古书也,未知孰是。

△《吕杨注八十一难经》五卷右秦越人撰。吴吕广注。广杨玄操演。越人生于渤海,家于卢,受桑君秘术,洞明医道。世以其与黄帝时扁鹊相类,乃号之为“遍鹊”。采《黄帝内经》精要之说,凡八十一章。以其理趣深远,非易了,故名《难经》。玄操编次为十三类。

△《丁德用注难经》五卷

右皇朝丁德用注。以杨玄操所演甚失大义,因改王之。经文隐奥者,绘为图。德用,济阳人,嘉祐末,其书始成。

△《虞庶注难经》五卷

右皇朝虞庶注。庶,仁寿人,寓居汉嘉。少为儒,已而弃其业,习医术,为此书,以补吕、杨所未尽。黎泰辰治平间为之序。

△《金匮玉函经》八卷

右汉张仲景撰,晋王叔和集。设答问杂病形证脉理,参以疗治之方。仁宗朝,王洙得于馆中,用之甚效。合二百六十二方。

△《仲景伤寒论》十卷

右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按《名医录》云:“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以宗族二百馀口。建安纪年以来,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而伤寒居其七,乃著论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善医者或云:“仲景著《伤寒论》,诚不刊之典,然有大人之病而无婴孺之患,有北方之药而无南方之治,此其所阙者。盖陈蔡以南,不可用柴胡、白虎二汤,治伤寒。”其言极有理。

△《脉经》三卷

右题云黄帝撰。论诊脉之要,凡二十一篇。

△《王叔和脉经》十卷

右晋王叔和撰。按唐甘伯宗《名医传》曰:“叔和,西晋高平人,性度沈静,博通经方,精意诊处,尤好著述。”其书纂岐伯、华佗等论脉要诀所成,叙阴阳表里,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气口、神门,条十二经,二十四气、奇经八脉、五藏六府、三焦四之屙,织悉具备,咸可按用。凡九十七篇。皇朝林亿等正。

△《脉诀》一卷

右题曰王叔和撰。皆歌诀鄙浅之言,后人依托者,然最行于世。

△《巢氏病源候论》五卷

右隋巢元方等撰。元方,大业中被命与诸医共论众病所起之源。皇朝旧制,监局用此书课试医生。昭陵时,诏校本刻牍颁行,宋绶为序。

△《雷公炮炙》三卷

右宋雷敩撰,胡洽重定。述百药性味,炮熬煮炙之方,其论多本之于乾宁晏先生。敩称“内究守国安正公”,当是官名,未详。

△《天元玉策》二十卷

右启玄子撰。即唐王砯也。书推五运六气之变。唐《人物志》云:“砯仁至太仆令,年八十馀,以寿终。”

△《金宝鉴》三卷

右魏嵩撰。嵩仕至翰林博士。《崇文总目》云:“不详何代人,述脉候征验要妙之理。”

△《宝藏畅微论》三卷

右五代轩辕述撰。青霞君作宝《藏论》三篇,著变炼金石之诀既详,其未善,复刊其谬误,增其缺漏,以成是书。故曰“畅微”。时年九十,实乾亨二年也。

△《圣济经》十卷

右徽宗皇帝御制。因黄帝《内经》,采天人之赜,原性命之理,明营卫之清浊,究七八之盛衰,辨逆顺之盈虚,为书十篇,凡四十二章。

△《通真子伤寒诀》一卷

右题曰通真子而不著名氏。用张长沙伤寒论为歌诗,以便览者,《脉诀》之类也。

△《伤寒百问》三卷

右题曰无求子。大观初所著书。

△《运气论奥》三卷

右皇朝刘温舒撰。温舒以《素问》气运最为治病之要,而答问纷揉,文辞古奥读者难知,因为三十论,七十二图,上于朝。

△《脉粹》一卷

右皇朝萧世基撰。世基尝阅《素问》及历代医经,患其难知,因缀缉成一编。

治平中姚谊序之。

△《南阳活人书》二十卷

右皇朝朱肱撰。序谓:“张长沙《伤寒论》,其言雅奥,非精于经络,不能晓会。顷因投闲,设为对问,补苴缀辑,仅成卷轴。作于己已,成于戊子,计九万一千三百六十八字。”

△《存真图》一卷

右皇朝杨介编。崇宁间,泗州刑贼于市,郡守李夷行遣医并画工往,亲决膜,摘膏肓,曲折图之,尽得纤悉。介校以古书,无少异者,比《欧希范五藏图》过之远矣,实有益医家也。王莽时,捕得翟义党王孙庆,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是亦此意。

△《补注神农本草》二十卷

右皇朝掌禹锡等补注,旧说《本草经》神农所作,而《艺文志》所不载。《平帝纪》:“诏天下举通知方术、《本草》者。”《本草》之名,盖起于此。梁之录载《神农本草》三卷。书中有后汉郡县名,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至张机、华佗始为编述。嘉祐初,诏禹锡与林亿、苏颂、张洞等为之补注。以《开宝本草》及诸家参校,采拾遗逸,判定新旧,药合一千八十二种,总二十卷。

△《图经本草》二十卷,《目录》一卷

右皇朝苏颂等撰。先是,诏掌禹锡、林亿等六人重校《神农本草》,累年成书奏御。又诏郡县,图所产药,用永徽故事,重命编述。于是颂再与禹锡等裒集众说,类聚诠次,各有条目云。嘉祐六年上。

△《证类本草》三十二卷

右皇朝唐慎微纂。合两《本草》为一书,且集书传所记单方附之于本条之下,殊为详博。

△《本草广义》二十卷

右皇朝寇宗奭编。以《本草》二部著撰之人,或执用已私,失于商确。并考诸家之说,参之事实,核其情理,证其脱误,以成其书。

△《子午经》一卷

右题云扁鹊撰。论针砭之要,成歌咏。盖后人依托者。

△《铜人针灸图》三卷

右皇朝王惟德撰。仁宗尝诏惟德考次针灸之法,铸铜人为式,分腑脏十二经,旁注俞穴所会,刻题其名,并为图法并主疗之术,刻板传于世。夏竦为序。

△《明堂针灸图》三卷

右题云黄帝论人身俞穴及灼灸禁忌。明堂者,谓雷公问道,黄帝授之,故名云。

△《烙三十六黄经》一卷

右不著撰人。唐世书也。《国史补》云:“自茗饮行于世,世人不复病黄瘅。”

△《千金方》三十卷

右唐孙思邈撰。思邈博通经传,洞明医术,著用药之方,诊脉之诀,针灸之穴,禁架之法,以至导引养生之要,无不周悉。后世或能窥其一二,未有不为名医者。然议者颇恨其独不知伤寒之数云。

△《千金翼方》三十卷

右唐孙思邈撰。思邈著《千金方》,复掇集遗轶以羽翼其书,成一家之学。林亿等谓首之以《药录》,次之以《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辟谷》、《退居》、《补益》、《杂病》、《疮痈》、《色脉》、《针灸》而《禁经》终焉者,皆有指意云。

△《外台秘要方》四十卷

右唐王焘撰。焘在台阁二十年,久知弘文馆,得古方书数千百卷,因述诸病证候,删集方药、符禁、针灸之法,凡一千一百四门。天宝中,出守房陵及大宁郡,故以“外台”名其书。孙兆以焘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取灸而不取针”,识其为医之蔽。予独以其言为然。

△《产宝》二卷

右唐昝殷撰,殷,蜀人。大中初,白敏中守成都,其家有因免乳死者,访问名医,或以殷对。敏中迎之,殷集备验方药三百七十八首以献。其后周颋又作三论,附于前。

△《龙树眼论》三卷

右佛经树大士者,能治眼疾。或假其说,集治七十二种目病之方。

△《太平圣惠方》一百卷

右太宗皇帝在潜邸日,多蓄名方异术。太平兴国中,内出亲验者千馀首,乃诏医局各上家传方书,命王怀隐、王祐、郑彦、陈昭遇校正编类,各于篇首著其疾证。淳化初书成,御制序引。

△《太医局方》三卷

右元丰中,诏天下高手医,各以得效秘方进,下太医局验试,依方制药鬻之。

仍模本传于世。

△《和剂局方》十卷

右大观中,诏通医刊正药局方书。阅岁书成,校正七百八字,增损七十馀方。

△《沈存中良方》十卷

右皇朝沈括存中撰。存中博学通医术,类其经验方成此书。用者多验。或以苏子瞻论医药杂说附之。

△《灵苑方》二十卷

右皇朝沈括存中编。本朝士人如高若讷、林亿、孙奇、庞安常,皆以善医名于世,而存中尤喜方书。此书所载多可用。

△《王氏博济方》五卷

右皇朝王衮撰。衮,庆历间官滑台,因暇日出家藏七十馀方,择其善者,为此书。名医云:其方用之无不效,如“还丹”治中风,“太一丹”治鬼胎,尤奇验。

△《钱氏小儿方》八卷

右皇朝钱乙仲阳撰。神宗时,擢太医丞。于书无所不窥,它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最工疗婴孺病。年八十二而终。阎季忠方附于后。

△《养生必用方》十六卷

右皇朝初虞世撰。序谓:“古人医经行于世者多矣。所以别著者,古方分剂为今铢两不侔,用者颇难。此方其证易详,其法易用,茍寻文为治,虽不习之人,亦可无求于医也。”虞世,本朝士,一旦削发为僧。在襄阳,与十父游从甚密。

△《婴童宝镜》十卷

右题曰栖真子,不著姓名。录世行应验方,成此书。

△《小儿灵秘方》十三卷

右不题撰人。辨小儿疾证及治疗之方,多为歌诀。

△《伤寒证治》三卷

右皇朝王实编。实谓百病之急,无逾伤寒,故略举病名法及世名医之言,为十三篇,总方百四十六首。或云颖川人,官至外郎,《厂龙》安常之高弟也。

△《小儿玉诀》一卷

右未详撰人名氏。为韵语以记小儿疾证治法,凡二十三。

△《孙尚秘宝》十卷

右皇朝孙尚撰。吕惠卿帅边日,尚之子在属郡,因取此书刻板传于世。

△《杨子护命方》五卷,《通神论》十四卷

右皇朝杨退修撰。退修以岐伯论五运六气以治疾病,后世通之者,唯王︸一人而已,然犹于迁变行度,莫知其始终次序,故著此《方》、《论》云。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