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酒槪/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酒槪
卷三
卷四 

影印本:

酒槪卷之三

      震旦醚民 沈 沈囦囦父 辑

      海陵友弟 宫大壮贞吉父

           凌似祖无念父 校

十一之评[编辑]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毛诗》

  古人言:浊醪有妙理。

  养生家当藏精反照,而酒亦可养生。刘伶诗:韬精日沈饮。阮籍诗:沈醉似埋照。

  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世说》

  孟万年好饮喜酣畅愈多不乱。桓宣武问: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孟答曰:公但未知酒中趣耳。《孟嘉别录》

  种放尝种秫自酿,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

  王光禄云:酒正使人人自远。《世说》

  王卫军曰:酒正自引人著胜地。《世说》

  虞松方春以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曲江春宴录》

  稽康曰:弹琴饮酒志愿毕矣。

  王忱曰:阮步兵胸中有垒隗,故须酒浇之。《何氏语林》

  管辂顿仰三斗而清辩绮粲,杨雄酒不离口而太玄乃就。《抱朴子》

  百末旨酒布兰生。《汉书》

  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春秫杂投之,曰:少延清欢数日。《渊明别传》

  李元忠每曰:宁无食,不可使我无酒。

  穆宗临芳殿赏樱桃,进凉州葡萄酒,帝曰:饮此顿觉四体融和,真太平君子也。《史》

  苏长公云:神胜功用,无捷于酒。《外纪》

  释法常云:酒天虚无,酒地绵逊,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法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莫可得而量也,转而入于飞捷都,则又蒙腾浩渺而不思觉也。《玉露》

  或名酒为福水,或名酒为续命汤。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韩诗才去一字,便为切对。《后山诗话》

  白乐天诗:何不饮美酒,胡然自悲嗟,俗号消忧药,神速无以加,一杯驱世虑,两杯反天和,三杯即酩酊,或笑任狂歌。

  白太傅卯时酒诗曰:佛法赞醍醐,仙方夸沆瀣,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温若春灌肠,暄如日炙背,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长庆集》

  凡酒以色清味冽为圣,色如金而味醇且苦者为贤。然古人亦有好甜者,昌黎诗:“一尊春酒甘如饴,丈人此乐无人知。”禹锡诗:“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是已。又有好酷辣者,昌黎诗:“酒味既酷烈。”永叔诗:“滑辣发醅如玉醴。”是已。

  酒色有以绿为贵者,白诗:倾如竹叶盈尊绿。有以黄为贵者,杜诗:鹅儿黄似酒。有以白为贵者,白诗:玉液满金卮。有以碧为贵者,杜诗:重碧酣春酒。有以红为贵者,李贺诗:小糟酒滴珍珠红。

十二之僻[编辑]

  王忱嗜酒,醉辄经日,自号上顿。喭以大饮为上顿自忱始。《宋文帝文章志》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持器泣而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宜断之。伶曰:我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誓之耳,便可具酒肉。从之。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御肉,隗然复醉矣。《语林》

  刘伶纵酒放荡,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吾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宇为襌衣,诸君自不当入吾襌中。《晋记》

  鸿胪卿孔群好饮酒,王丞相语云:卿何为恒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群曰: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糵事。《世说》

  陈暄沈湎过度,兄子秀致书止之。暄答云:昔周伯仁渡江,惟三日醒,吾不以为少。郑康成一饮三百杯,吾不以为多。常譬酒犹水也,可以济舟,亦可以覆舟。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美哉,江公可与论酒矣。何水曹眼不识杯枪,吾口不离瓢杓,汝宁与何同日而醒,与吾同日而醉乎。政言其醒可及,其醉不可及也。速营糟丘,吾将老焉,尔无多言。《续文选》

  刘伯伦以宇宙为狭,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语林》

  王绩嗜酒简放,不乐仕进。晚以太乐署史焦革善酿,求为其丞。吏部以非流不许,绩固请曰:此中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绝,岁馀又死。绩曰:天不使我酣美酒耶,弃官去。《东皋子》

  陶渊明为彭泽令,公田三百亩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

  渊明尝九日无酒,宅边东离菊丛中摘盈把,坐而怅,望见一白衣人至,乃是王弘送酒,得便酣饮。《续晋春秋》

  颜延之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送酒家,稍就取酒。《语林》

  齐庆封嗜酒,以其内实,迁于卢蒲嫳氏,易内而饮酒。《左传》注:内实,宝物妻妾也,移而居嫳家。

  石曼卿喜豪饮,与刘潜饮,中夜酒竭,船中有醋斗馀,倾入酒中并饮之,明日酒醋俱尽。《语林》

  毕卓为吏部郎,尝谓人曰:右手执酒杯,左手执蟹𧑃,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世说》

  苏晋作曲室为饮所,名酒窟。又,地上每一砖铺一瓯酒,计砖约五万枚。晋曰:日率朋友次第饮之,取尽而已。《醉仙图记》

  萧侍郎性通脱,常自解灶事,事毕馂馀便致醉。《语林》

  阮籍闻步兵厨有贮酒数百斛及善酿者,求为步兵校尉。《魏氏春秋》

  唐阳城为谏议八年,日夜饮酒。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意,强饮客,客醉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先醉卧。《唐史》

  王、刘共酣宴于桓子野家,谢镇西兄葬后往墓还,诸人门外迎之,把臂便下车,裁得脱帻著帽,酣宴半坐,乃觉未脱衰。《世说》

  释法常性英爽,酷嗜酒,无寒暑风雨尝醉,醉即熟寝,觉则朗吟曰:优游曲世界,烂熳醉神仙。《留青》

  阮宣子尝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世说》

  徐逊,魏尚书郎,时禁酒,逊私醉。赵达问曹事,曰:中圣人。达白太祖,祖怒。鲜于辅进曰: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此醉言。尔后文帝问邈曰:颇复中圣人否。对曰:臣不能自惩,时一中之。《魏志》

  谢庄子𤅢,刘勔子悛尝同饮。悛曰:谢庄儿不可云不能饮。𤅢曰:苟得其人,自可流湎千日。《晋书》

  桑文在江总席上曰:虽深杯百罚,吾亦不辞。《齐史》

  石裕方明造酒数斛,忽解衣入其中,恣沐浴而出,告子弟曰:吾平生饮酒,恨毛发未识其味,今日聊以设之,庶无厚薄。《酒中玄》

  晋有羌人姚馥,渴于酒,人呼为渴羌。后武帝授以朝歌守,馥愿充马圉,时赐美酒以乐馀年。帝曰:朝歌,纣之旧都,地有酒池,故使老羌不复呼渴。馥固辞,迁酒泉太守。《拾遗记》

  江邻喜饮酒,人以酒召之,未尝不往,饮未尝不醉,已醉眠,人强起饮之,亦不辞也。或不能归,即留宿人家。《贡父诗话》

  艾子好饮,少醒日。门人相与谋曰:此不可以谏止,惟以险事休之,宜可诫。一日,大饮而哕。门人密抽彘肠致哕中,持以示曰:凡人具五脏方能活,今公因饮而出一脏,脏止四矣,何以生耶。艾子熟视而笑曰:唐三藏犹可活,况有四耶。《艾子》

十三之寄[编辑]

  曹参代萧何为相,一遵何约束,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度欲有言,复饮酒,醉而后去,终莫能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参游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而反取酒张坐饮,大歌呼与相应和。《史记》

  李固既策罢,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李女文姬贤而有智,见三子归,悲曰:李氏灭矣。密与二兄谋藏匿少弟爕,托言爕还京师。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子。文姬乃告其父门生王成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感其义,乃将爕乘江东下,入徐州界,变姓名,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各为异人,阴相往来。爕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恒人,以女妻爕,爕精专经学。十馀年间,梁冀既诛,求固后嗣,爕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遣之,姊弟相见,悲感旁人。

  阳城为谏议,见诸谏官言事细碎,无不闻,天子厌苦之。城方与二弟痛饮,有谒城者,城引与坐,醉之以酒。客辞,城辄自饮。客不得已,乃与之酬酢,或客先醉仆于席上,或城先醉卧客怀中,竟不听客语。

  何点,或乘柴车,或蹑草履,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时人谓之通隐。在法轮寺,王子良就见之,点角巾登席,子良欣悦无已,遗以嵇叔夜酒杯、徐景山酒铛。

  谢朏为吴兴,与弟𤅢于征虏渚别。指𤅢口曰 :此中惟宜饮酒。至郡,致𤅢数斛酒,遗书曰:力饮此物,勿预人事。《齐书》

  韩晋明好酒诞纵,招引宾客,朝庭欲处之贵要地,必以疾辞。告人云:废人饮酒对名胜,安能作刀笔吏,披反故纸乎。

  颜延之不能取容当世,宋文帝传诏召之,频不肯诣。常日但入酒肆,裸袒挽歌,了不应对。

  皇甫亮三日不上省,文宣亲诘其故,亮曰:一日雨,一日醉,一日病酒。

  贺知章见李白,呼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马惟一太常好饮酒,每朝士宴集,虽不召亦自至,酒酣弹琵琶,弹罢赋诗,诗成起舞,时人爱其俊逸,谓之三绝。

  李元忠虽居要任,惟饮酒自娱,时欲用为仆射。或言其常醉,不可。其子搔闻之,请节饮。元忠曰:我言作仆射,不胜饮酒乐,尔爱仆射,宜勿饮酒。

  茅山元符宫有苏养直像,自赞其上曰:松风飕飕,瘦藤在手,惟此白叟,独全于酒。

  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世说》

  魏中山王见卢幼章,叹曰:卢郎有如此风神,惟须诵离骚,饮美酒,自为佳士。《新语》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唾壶尽缺。《世说》

  王绩,有父母无朋友,自字曰无功,以有道于已,无功于时也。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阶,才高位下,天子不知,公卿不识,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

  无功以美酒之故,求为大乐丞,最为冗职,自无功居后,遂为清流。《唐书》

  柳季云性不拘检,好弹琴饮酒,每出返家,人问有何消息,答曰:无所闻,纵闻亦不解。《世说》

  袁粲为丹阳尹,尝步白杨郊野间,遇一士人,便呼与酣饮。明日,此人谓被知遇,诣门求通。袁曰:昨饮酒无偶,聊相邀耳,勿复为烦。《宋书》

  陶征君居家,凡贵贱造之,有酒辄设。陶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五代干戈日寻,郑云叟隐于华山,与罗隐终日怡然对饮,有酒诗二十章,好事者绘为图,以相馈遗。

  戴仲若春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答曰: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说林》

  魏延之好骑马,游里巷,遇旧知,辄据鞍索酒,得必倾尽,欣然自得。《宋书》

  羊侃不饮酒而好宾游,终日献酬,同其醉醒。

  赵子固尝与一时好事诸人放舟湖上,饮酣脱帽以酒晞发,箕踞歌离骚,旁若无人。

  眭𡘆少有大度,好酒耽书,少与崔浩为友。浩为司徒,奏征为其中郎,州郡逼遣入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务。

  萧思话从太祖登锺山北岭,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酒,谓曰:相赏,有松石间意。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密使觇之,子美读《汉书》至“张良与客徂击秦皇帝”,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引一大白。又读至“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笑曰:有此下物,一斗不足多也。《世说》

  东坡云: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常以谓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我则无是二者矣。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予前,则汝安得全其乐乎。故所至,常蓄善药,有求则与之,而尤喜酿酒以饮客。或曰:子无病而多蓄药,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何也。予笑曰: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盖专以自为也。

  顾荣为齐王冏主簿,冏骄恣,荣惧祸,终曰酣昏,后为中书待郎,不复饮。或曰:何前醉而后醒耶。荣惧祸乃更饮。

  道士张酒酒,得钱即沽酒。一旦,入王屋山尸解。《括异志》

  孔北海居家失势,宾客日满门,每叹曰:坐上客常满,尊前酒不空,吾无忧矣。《世说》

  苏晋旷浪,借酒逃禅。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庾亮南楼坐月,急呼载酒来,老子于此,兴复不浅。

  慎伯筠秋夜待潮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尊及置一杯,对月独饮,吟啸自若。顾子敦适遇之,亦怀一杯对酌。伯筠不问,子敦亦不与语,酒尽各散。

  陶潜曰:既醉之后,辄以数句自娱,纸墨遂多,别辞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谈笑也。有客常同止,趣舍邈异景,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大笑,发言各不领。

  白太傅有〈何处难忘酒〉诗三首,山谷和之,后系以数语云:乐天不溺于酒而寓之酒,故寄大梦于杯勺,而宛然道德规矩。彼无乐天之志,而欲从事于酒,皆仲尼叩胫之宾也。《黄山谷集》

  晋人多言饮酒,有至于沈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方时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麤远世故。盖自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汉书》记陈平于刘、吕未判之际,日饮醇酒,戏妇人,是岂真好饮耶。曹参虽与此异,然方欲解秦之烦苛,付之清净,以酒杜人,是亦一术。不然,如蒯通辈无事而献说者,且将日走其门矣。流传至嵇、阮、刘伶之徒,遂全欲用此为保身之计。此意惟颜延年知之,故〈五君咏〉云: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韬精日沈饮,谁知非荒宴。如是,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也。后世不知此,凡溺于酒者,往往以嵇、阮为例,濡首腐胁,亦何恨于死耶。

十四之缘[编辑]

  包有鱼,不利于客。有不速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易经》三人都不乏缘。

  汉山简在荆襄,每饮于习家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䍦,举手问葛彊,何如并州儿。《世说》缘之所寄,一往而深。

  郭弘好饮,尝曰:得封酒泉郡,实出望外。《丛书》是贪天缘以为已便者。

  郑泉性嗜酒,临卒,谓同志曰: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语林》此犹张元伯之于范巨卿有生死之缘也。

  崔宗之为侍御史,谪金陵,与李白善,诗酒唱和。《后山诗话》恰是一对有缘人。

  李景让事母孝,好奖士类,为左丞相。蒋伸尝酌酒,曰:孝于家,忠于国者,饮此。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疑于公史。《唐书》非忠孝那能结此缘。

  家述、常聿修仕伪蜀,二人皆滑稽。聿修伺述酒瓮将竭,叩门求饮,未通大道,已见罍耻,濡笔书壁曰:酒干侯去,惟存呷大夫。《稗史》何其缘浅也。

  白子高少好隐术,尝为美酒给道客。一日有四仙人赍药集其舍求酒,子高知非凡,乃欲取他药杂之。仙人云:我亦有仙药。于是宾客各出其药,谓子高曰:卿药陈久,可服吾药。子高服之,因随仙人飞去。《类林》仙缘固不易得。

  羊琇冬月酿,常令人抱瓮,须臾复易人,酒速成而味好。《世说》情之所钟,可谓昵于缘矣。

  杨子云家贫,嗜酒。刘弅、侯芭等载酒从游,问奇字。《杨雄传》大雅缘第少此等赏鉴人。

  王琨俭于财,用酒不过两爵,辄云:此酒虽遇。《齐书》缘法浅。

  东方朔常醉入殿中,小遗殿上,劾大不敬。张安世为光禄勋,小便殿上,主事自行法,安世曰:何以知其不反水浆耶。《息懒集》其缘在礼法之外,几不为曲谨者弹射耶。

  辛洞好饮而无资,常携榼登人门,每家取一盏投之,号为簇酒。《叙闲录》即谓之募缘也可。

  顾元叹不饮酒,寡言笑。时每当饮酒欢宴,左右恐有酒失为元叹所觉,终不敢肆情。孙权常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魏史》无缘人几败乃公兴。

  王戎过王公酒垆,谓后车落曰:吾昔与稽叔夜、阮嗣宗酣畼于此,今思邈若山河。《晋书》缘之所牵令人不能忘情尔尔。

  龙山康甫慷慨不羁,每日置酒于门邀留宾客,不住者赠过门钱,日费酒者鹤嘴缾二十。《放怀集》施缘之广无如此者。

  杜预作河桥成。武帝幸桥,举觞劝预曰:非卿此功不能就。干宝《晋纪》功固高,缘亦不薄。

  陈无咎宴,一客用一婢典斟,必十二而后使满,以尽诚敬之道。《洛都要记》是笃于市缘者。

  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共饮而醉。《世说》交自有定情,缘又不妨于泛也。

  白太傅饮酒诗: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虽洁不芳馨,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长庆集》非有缘人安领得个中趣。

  李元忠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便婢卷两褥以质酒。《晋书》道是无缘却有缘。

  吕洞宾横佩一剑,凡三上岳阳楼醉饮。《草木子》这等缘索解人不得。

  王无功乘牛驾驴出入郊郭,止宿酒店动经旬日。《东皋子》不了缘,一了又复索缘矣。

  东坡倅杭州,不胜杯酌,部使者知公有才望,朝夕聚首,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后袁毂倅杭,适郡将不协,诸司缘此亦相疏。袁语亲知曰:酒食地狱,正值狱空。传以为笑。《稗史》缘之有合有不合如此。

  房寿六月召客,坐糠竹箪,凭狐文几,编香藤为俎,刳椰子为杯,捣莲衣制碧芳酒,调羊酪造含风鲊,皆凉物也。寿劝吴田以辘轳瓮,田惧其深,曰:但见龙门溪水濯麹糵肠耳。《叩头录》缘太浓措大家似难理会。

  唐玄宗置曲精潭,砌以银砖,泥以石粉,贮三辰酒一万车,以赐当制学士等。《史讳录》天假良缘更见宠异。

  唐永州民间婚礼,号破酒,多致数百人。《唐书》是酒缘为色缘之先。

  荆卿游于酒,人□□一歌大风萧萧声莽天地。《史记》有缘者可与共患难。

  叶均在襄阳合燕,有裴弘泰后至,谢曰:愿赦罪而取在席之器满酌,而纳其器。合座壮之。又有一银器受酒一斗馀,一釂而挹。既去,均以为必腐肠而死,使观之,见纱帽箕踞,称银器至二百馀两。《汇编》酒有别肠非关缘也。

  王勃属文则酣饮,引被覆卧。《唐史》又引出文字缘。

  苏长公曰:雪斋清境,发于梦想,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饮村酒,醉后曳杖放脚,不知远近,亦旷然天真。《外纪》缘在世法之外。

  曲江贵家游赏,则剪百花妆成狮子相馈遗。狮子有小莲环,欲送则以蜀锦流苏牵之,唱曰:春光且莫去,留与醉人看。《野乘》未审此缘讨得否。

  齐桓公醉而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公胡不雪之以政。公因发仓廪赈穷三日。民歌曰:公何不更遗冠乎。《管子》是一人有缘而为万民乞泽也。

  范蜀公造长啸堂,前有酴醿架,高广可容数十客。每春季花繁,燕客其下,约有飞花堕酒中者,釂一大白。或笑语喧哗之际,微风过之则满座无遗。《百川学海》花下缘从无心而得。

  明皇尝登沈香亭,召太真妃,时卯醉未醒,扶掖而至,酡颜残妆,不能再拜。帝笑曰:是岂妃子醉,乃海棠睡未足耳。《唐史》可谓妃子缘深,君王情重。

  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树下,曰:为梨花洗妆。《放怀集》亦是为梨花觅缘。

  陶宗仪饮夏氏清越堂酒,半折正开荷花,置小金卮于其中,命歌姬捧以行酒。《小品》快缘非偶。

  常元载不饮,群僚强之,辞以鼻闻酒气已醉。其中一人谓:可用术治之。即取针挑元载鼻尖,出一青虫如蛇,曰:此酒魔也,闻酒即畏,去此何患。元载是日,已饮一斗,五日倍是。《玄山记》有魔无缘,无魔方有缘矣。

  黄廷坚以不饮酒者为恶客,故云:破卯扶头把一杯,灯前风味换仍回,高阳社里如相访,不用闲携恶客来。元次山以非酒徒即为恶客,故曰:将船何处去,送客小回南,有时逢恶客,还家亦少酣。《贡父诗话》只为不能随缘,便见恶客嬲人。

  孙权大会将佐,命诸葛元逊行酒。至张辅吴前,张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权谓元逊曰:卿但令张公辞屈,乃当饮耳。元逊即难昭曰:昔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张遂尽爵。《魏史》想是老将缘悭,故作大言。

  徐穉以绵絮渍酒,裹炙鸡至葬家。《韵府》缘却是可怜。

十五之事[编辑]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否,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否,在此位也,盖励有存者。〈射义〉

  晋侯与齐侯晏,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左传》

  楚庄王赐群臣酒,酒酣灯灭,有引美人衣者。美人即绝其冠缨而告王,取火来视。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说苑》

  汉高祖过沛置酒,酒酣乃击筑为歌。《史记》

  沛公先入关,项羽至与沛公会,谋因击沛公,樊哙即带剑拥盾入。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饮之。王曰:赐之彘肩。哙覆楯于地,拔剑切而㗖之。王曰:壮士,复饮乎。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临卭。文君卖酒当垆,相如著犊鼻裈,与佣保杂作,涤器于市中。《汉书》

  相如还成都,以鹔鹴裘就市人阳昌䰞酒,与文君为欢。《西京杂记》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畔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秦王与赵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请奏缻。秦王怒,不许。相如进缻,因跪请。秦王不肯击。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蔺相如传〉

  张镜与颜延之邻居,颜谈议饮酒喧呼不绝,而镜静默。后镜与客谈,延之从篱边坐听,辞义清玄。指谓坐宾曰:此中有人。由是不复酣叫。

  周主曦言:周维岳身甚小,何饮酒多。左右曰:酒有别肠,不必长大。曦欲剖视酒肠。或曰:杀维岳无人侍剧饮。乃舍之。

  袁丝相吴,王骄日久。兄子种曰: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可免祸也。

  唐邢邵为西兖刺史,县令妻日暮取人斗酒束脯,邵摄令责其取受,举州不知所以。《唐史》

  杜赠郑虔诗:醉即骑马归,颇遭官长骂。以虔为广文馆学士,性嗜酒,不治事故也。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

  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鹘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一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又奏一阙,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

  东坡云:陶潜诗“但恐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此未醉时说也,若已醉何暇忧误哉。然世人言“醉时是醒时”语,此最名言。张安道饮酒,初不言盏数,与刘潜、石曼卿但言当饮几日而已。欧公盛年时,能饮百盏,然常为安道所困。圣俞亦能百许盏,然醉辄高叉手而语弥温谨。此亦知其所不足而勉之,非善饮者。善饮者,淡然与平时无少异。若仆者,又何其甚,饮一盏而醉,醉味与数君何异,亦无所羡矣。

  东坡帅定武,诸馆职饯酒。坡举白浮常少尹、欧阳、陈二校理,曰:三君但饮此酒,酒釂,当言所罚。三君饮竟,坡曰:三君为主司而失李方叔,可罚也。张舍人在坐,辄举白浮东坡曰:先生亦当饮此。坡曰:何也。曰:先生昔知举而遗之,与三君之罚均。举坐大笑。

  坡云:吾饮酒至少,常以把杯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在扬州时,饮酒过午辄罢,客去,解衣盘礴,终日欢不足而适有馀。因追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庶以仿佛其不可名者,示舍弟子由、并晁无咎云。

  魏其侯过灌夫,欲与俱往贺武安。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魏其曰:事已解。彊与俱。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为寿 ,独故人避席耳,馀半膝席。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后遂按前事,劾夫骂坐不敬。

  李白自幼好酒, 于兖州间业平居多饮。又于任城县构酒楼,且与同志荒宴,少有醒时。尝有醉吟诗曰: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胡愧焉,三杯通大道,五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赵王武臣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求分地,使者往十馀辈辄杀。有厮养卒请往,当与赵王载归。及燕,燕王问之,对曰:贱人希见长者,愿请一卮酒。已饮,又问之。曰:贱人希见长者,愿复请一卮酒。又与之酒,卒乃言曰:耳、馀名求赵王,实欲燕杀之,分赵自立耳。燕王以为然,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新序》

  刘藻为平东别将,辞孝文于洛水之南,孝文曰:与卿石头相见。藻对曰:臣才非古人,度亦不留贼虏,而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姓。帝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东数石赐卿。《后汉书》

  宋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一杯。有夫妇并游,宣传声急,夫不获进,其妇蒙赐饮,辄怀其酒杯,谢词一阙:“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明。”上赐之。

  至德中,专以官爵赏功及收散卒,大将军告身一通才易一醉。

  韦皋镇蜀,虹垂首于筵吸酒,旬日拜中书。《祥验集》

  孔奕,有遗酒者,奕进曰:人饷吾两罂酒,其一何故非也。视之,一罂果是水。奕曰:酒重水轻,提酒者手有轻重故耳。〈本传〉

  孙权侄济嗜酒,曰:寻常行坐处,欠人酒缗,欲取此缊袍偿之。

  元桢云:昔曾于解县饮酒,余为觥录事。有人频犯语令,连飞十数觥,不胜逃去,乃黄丞也。后奉使东川,至褒城驿,有黄明府见迎,问其前衔,即黄丞也。说前事,黄生惘然而悟,与之尽懽。

  顾孟著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移酒劝柱,曰:讵可便作栋梁自遇。周欣然,遂为襟契。《世说》

  唐学士赐蓬池鲙,夏至颁冰及酒,以酒和冰而饮。禁中有郢水酒坊。

  俞澹晓音律,荆公喜之。一日见公云:吾欲为浮屠,无钱买祠部。公欣然为买祠部,约日祝发,过期,寂无耗。公问其然,澹徐曰:吾思僧亦不易为,祠部已送酒家还债矣。公大笑。《石林诗话》

  苏章,冀人。汉顺帝时迁冀州刺史,归召乡里故人,箕踞大饮,尽平生懽,泣别曰:今日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公法也。乡里无敢谒者。〈本传〉

  张镇周,舒州人,为舒州都督。到州,就故宅召亲故酣饮十日,曰:今日张镇周犹与故人酣饮,明日之后则舒州都督治百姓耳。

  汉高帝除秦苛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也,愿以诸弟子起朝仪。长乐宫成,群臣皆朝,上置法酒,群臣侍坐殿上皆伏,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罢酒,无敢失礼者。帝乃曰:五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楚元王敬穆生,因生不嗜酒,每为之设醴,及王即位后忘设焉。生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感,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遂称疾而退。

  韦曜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密赐茶茗以当酒。至于宠衰,更见逼强,辄以为罪。

  陈遵饮酒,宾客满座,尽取客之车辖投于井中,留客饮宴,谓之投辖。

  魏帝宴华林,谓神武曰:朝延有弹劾不避亲戚诸王,可劝酒。神武言:惟崔暹一人敢以酒劝。《魏史》

  先主时,天旱,禁私酿,吏于人家检得酿具,欲论罚。简雍从先主游,见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问其故,对曰:彼有其具,与酿者同。先主笑而止。《独志》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与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惟公荣,可不与饮酒。《世说》

  何承裕为垫屋、咸阳二县令,醉则露首跨牛趋府,往往召豪吏接坐引满。吏因醉,挟私白事。承裕曰:此见罔也,当受杖。杖讫,复召与饮。《世说》

  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温宴龙山,寮佐毕集。风至,吹嘉帽落,嘉不觉。温使左右勿言,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

  王孝孙居护军府中,时胡母彦国、王澄、傅畅、刘舆、荀邃、裴遐共赍羊酒诣护军门,护军惊曰:诸名士何得来。时孝孙已给府中养马,诸名士便就马厩下与孝孙炙羊饮酒为乐,不见护军。

  罗君章为桓宜武从事,谢镇西作江夏,往检校之。罗既至,初不问郡事,径就谢数日饮酒而还。

  罗友性嗜酒,当其所遇,不择士庶。又好伺人祠,往乞馀食,虽复营署垆肆,不以为羞。桓温常责之云:君太不逮,须食,何不就⾝求友,傲然不屑。答曰:就公乞食,今乃可得,明日已复无。温大笑。《初潭集》

  赵达尝过知故,为之具食。食毕,谓曰:仓卒乏酒肴也。达因取盘中只箸,再三纵横之,乃言:卿东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主人大笑,曰:以卿善射,故以相试。遂出酒肉酣饮。

  元迎帝师至京,有旨令朝臣乘白马郊迎。大臣俯伏进觞,帝师不为动。孛术鲁翀时为国子祭酒,举觞立进曰: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请各不为礼。帝师笑而起,举觞卒饮。

  太守欧阳歙署,郅恽为功曹。汝南旧俗十月享会,百里内县皆赍牛酒,到府䜩饮。临享,歙曰:西都督邮繇延,禀性公方,摧破奸贼,不严而理,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恽于下座,愀然前曰:司正举觥,以君之罪,告谢于天,按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所在荒乱,怨慝并作。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以曲作直。此既无君,又复无臣。恽敢再拜奉觥。歙色动,不知所言。门下掾郑敬进曰:君明臣直,功曹言切,明府德也,可无受觥哉。歙意少解,曰:实歙罪也,敬受觥。

  王大造桓南郡,设酒,王不能冷饮,语左右令温酒。桓流涕呜咽曰:犯我家讳。

  顾宪之为建康令,清俭为政,甚得人和。故都下饮酒者醇旨辄曰:顾建康。谓其清且美焉。《宋书》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卧其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晋武帝问孙皓,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否。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世说》

  晋孝武时,长星见,心恶之。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语林》

  有长者诣陶侃,邻人问曰:何不延之。侃曰:贫不能为礼。邻人密于墙头送浊醪炙鸡,遂成终日之欢。

  谢镇西酒后于槃案间为洛中市肆工,鸲鹆舞甚佳。

  胡叟至孝,炖煌汜潜善酿,每节送酒一壶与叟,以其常孝思也。《后魏史》

  王允之总角从伯敦夜饮,允之辞醉先卧。敦与钱凤谋逆,允之悉闻其言,虑疑己,便大吐。凤出,敦果照视,见卧吐中,以为大醉。允之还,以敦谋白父舒与王导,俱启明帝。《晋书》

  杨维桢博雅,张士诚开宏文馆延致之。杨心知其异图也,至无一字一语,终日酒酣卧睡,及见朝廷颁酒士诚,杨以指写尘卓云:山前日月风尘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风尘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释仲殊每岁禁烟前后,置酒馔以待来宾赏花者,不问亲疏,谓之看花局。

  卮载畏内特甚,未仕时,欲出则谒假细君。细君滴水于地,指曰:未干前须归。若去远,则燃香印,掏至某所,以为还家之验。因筵聚,方三行酒,戴色欲逃遁。朋友默晓,哗曰:扈君恐砌水隐形,香印过界耳,是当罚也,我众人撰新句一联,劝酒一盏。众以为善,乃俱起,一人捧瓯吟曰:解禀香三令,能遵水五申。逼戴饮尽。一云:细弹防事水,短热戒时香。一云:战兢思水约,匍匐赴香期。一云:出佩香三尺,归防水九章。一云:命系逡巡水,时牵决定香。戴连沃六七巨觥,呕吐淋漓。既上马,群笑曰:若细君怪迟,但云:被水香劝盏留住。《草玄杂俎》

  温峤将去王敦,虑钱凤为之奸谋,因敦行酒饯别,峤起行酒,至凤,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凤跪而饮之。及发后,凤谓敦曰:峤于朝廷甚密,未必可信。敦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由是凤之谋不行。

  梁武帝招延后进二十馀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梁书》

  孝武甚亲王国宝、王雅,雅荐王珣,帝欲见之。尝夜与国宝相对,帝微有酒色,令唤珣。珣将至,已闻卒传声,国宝曰:王珣当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见之,自可别诏也。帝以为然,遂不见珣。

  唐高宗王后、萧良姊为武昭仪所诬,囚之。帝念后,欲处置。武后诏杖二人百,剔手足,反接置酿瓮中,曰:令二妪⻣醉。数日死。

  邵陵王纶镇郢州,引吴兴吴规为宾客。张缵为湘州,路经郢州,纶饯之。缵见规在坐,忽举杯曰:吴规,此酒庆汝得陪今宴。规寻起还,其子翁孺见父不悦,问而知之,翁孺因气结,是夜便卒。规恨缵悲儿,愤哭兼至,又殒。规妻深痛夫、子,翼日亦亡。时人谓张缵一杯酒杀吴氏三人。《梁书》

  高帝幸东宫,召诸王燕饮酒,因游玄圃园。长沙王晃捉华盖,临川王映执雉尾扇,闻喜公子良持酒枪,南郡王行酒,武帝与豫章王嶷及王敬则自捧肴馔。高帝大饮,赐武帝以下酒,并大醉尽欢焉。《齐书》

  齐神武尝在司州飨朝士,举觞属别驾宋游道曰:饮高欢手中酒者大丈夫,卿之为人,合饮此酒。《后魏书》

  齐帝亲爱河南王瑜,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邺酌两碗。

  五代汉信恩,有从事来见,恩怒曰:必是猎酒。命典客饮而遣之。

  张旭醉后唱竹枝曲,反复必至九回乃止。《醉录》

  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丁晋公曰:斗直三百钱。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可称善对。

  寇准有饮量,每饮宾席常阖扉辍骖以留之。

  陶潜在家,郡将侯陶,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宋书》

  天有酒旗星,步天歌云:八星屈曲头垂柳,近上三星号为酒。

  章孝标诗:饮酒杯有浪。李建𤏩诗:新酒欲生波。名曰酒中波浪。

  齐神武东出,李元忠以路车载浊酒奉迎。神武闻其酒客,未即见之。元忠下车,独坐酌酒,擘脯食之,谓门者曰:本言公招延豪杰,今国士到门,不吐哺辍洗,其人可知。还吾刺,勿复通也。

  宋人酤酒,悬帜甚高,酒有旗始见于此。或曰帘近有赋之者:无大无小,一尺之布可缝。或素或青,十室之邑必有。

  马殿干喜宾客,有姬美艳能歌,时出佐酒,客有梁县丞者颇黠与之目成。马死,捐金得之。他日置酒觞容,陈无损在坐,酒酣举杯属梁曰:昔居殿干之家,爰丧其马,今入县丞之室,毋逝我梁。

  郭景初尝夜出,为醉人所诬。太守诘其状,郭笑曰:谚所谓“张公吃酒李公醉”。太守怪其言不屈,命作〈张公吃酒李公醉赋〉。郭立就,其略云:事有不可测,人当防未然,张公自饮酒,李老何醉焉,清河丈人方肆杯盘之乐,陇西公子俄遭酩酊之愆。太守笑而释之。

  黄巾馀党起西河白波谷,汉即擒白波,戮之如卷席然。故酒席傲之,以快人情也,唐人云“卷白波”本此。

  胡适冬至日延客,以诸家群遗之酒为具。坐客私相告戒,适疑而问之,一人曰:惧君家百氏浆。次曰:所畏者杂瑞样耳。

  《礼乐志》云:蔗浆祈朝醒。言甘蔗汁治酒病也。

  姑苏南园,钱氏广陵王之旧圃也。老木皆合抱,流水奇石参错其间,最为工。王翰林元之为长洲县宰时,无日不携客醉饮,常有诗曰: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作醉乡。今园中大堂遂以醉乡名之。

  江南李泰伯尝著书非孟子,时有一士人颇滑稽而饕餮,闻有馈李以酒者,欲以计求之,因录所业诗数篇投之,其首章乃非孟诗也。诗曰:焚廪捐阶事可嗤,孟轲深信不知非,岳翁方且为天子,女婿如何弟杀之。言虽鄙俚,颇合李意,李喜甚,留饮连日,酒尽方去。他日,士人又闻有馈李以酒者,复著论一篇,名曰疑孟,以投之。李读毕,谕之曰:前此酒本拟留作数日计,君至一饮遽尽,旬馀殊索寞也,公之论固佳,然此酒不可复得也。士人遂觖望逡巡而退。《珊瑚钩》

  陈永锡王宿酲未解则为蜜浸乌梅,每啖不下二十枚,清醒乃已。《樵人直说》

  叔良宿酲未解,窈窕烹百和汤解酲汤进之,随饮而醒,后遂依作汤名窈窕汤。〈本传〉

  白乐天方入关,齐禹锡正病酒。禹锡乃馈菊苗韲、芦菔鲊,换取乐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蛮瓯志》

十六之异[编辑]

  古辣,本宾横间墟名,以墟中泉酿酒,既熟不煮,埋之地中,日足取出。

  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此酒美如肉,清如镜。上有玉尊玉笾,取一尊,一尊复生,与天地同休,无干时。饮此酒,人不死,长生。《神异经》

  赤县神州者,是为昆仑之墟,其卤而浮为蓬芽,上生红草,食其一实醉三百年。《尸子》

  白氏国人,白如玉,国中无五榖,惟种玉食之。玉成,椎为屑,采近矣树叶同食之,玉得叶即柔软,味甘而肥。若宴客则以膏露浸玉屑,少选便成美酒,饮一升,醉三年始醒。人有活千岁者。《异闻志》

  仙女晓晕能酿游仙酒,饮之而卧,梦历蓬莱赤水,女期王乔,王母飞琼之属,采芝为车,驱龙为马,无所不至。又睹金书玉简,字光灼烁,多至言妙道,初觉不转身尚能记一二策,时有梵语者,则不能记耳。今人有游仙咒曰:“果齐寝炁八垓台房如律令敕”,诵七遍,书符酒上,饮卧,亦复如是。《玄虚子仙志》

  田璆、邓韶博学相倾,中秋望夕,携觞出建春门,驻马道周,未决所适。有二书生乘骢,揖璆、韶曰:二君子挈榼,得非求今夕望月之地乎,某敝庄可憩,倘能迂辔,冀以展倾盖之分,何如。乃从而往,飞泉交流,松桂夹道,奇花异草,昭烛如昼,好鸟腾翥,风和月莹,璆、韶请疾马飞觞。书生曰:足下榼中,厥味何如。璆、韶曰:乾和五酘,虽上清醍醐,计不加此味也。书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酿于百花之下,不知与足下五酘熟愈耳。谓小童曰:拆烛夜一花,倾与二君子尝。其花四出而深红,圆如小瓶,径三寸馀,绿叶形类杯,触之有馀韵。小童折花至,倾于竹叶中,凡飞数巡,其味甘香,不可比状。讫,命以烛夜花中之馀,赉诸从者,饮一杯,皆大醉。

  二书生引璆、韶拜嵩岳夫人。夫人褰帷笑曰:下域之人而能知礼,然服食之气犹然射人,不可近,可各赐薰髓酒一杯。璆、韶饮讫,觉肌肤温润,稍异常人,嘘吸皆异香气。夫人问左右,谁人召来,曰:卫符卿、李八百。夫人曰:便令此二童接待。

  二书生复引璆、韶辞夫人,夫人曰:非无至宝可以相赠,但两力不任携耳。各赐延寿酒一杯,曰:可增人间半甲子。复命符卿等引还人间,无使归途寂寞。二书生引璆、韶而去,折花倾酒,步步惜别。及还家,岁馀,室人已葬,墓草宿矣。于是璆、韶捐弃家室,同入少室山。《仙媛记事》

  薛昭为平陆尉,以气义自负。因夜直宿,囚有为母复仇杀人者,与金而逸之。奏闻,坐谪为民。敕下之日,不问家产,但荷银铛而去。有客田山叟者,素与昭洽,乃赍酒拦道而饮饯之。谓昭曰:君脱人之祸而自当之,真荆聂之俦也。至三乡夜,山叟脱衣贳酒,大醉,谓昭曰:可遁矣。赠药一粒曰:非唯去疾,兼能绝谷,此去遇林薮繁翳处且暂匿,当获美姝。

  馀杭仙姥,嫁于西湖农家,善采百花酿酒。王方平尝以千钱过蔡经家,与姥沽酒,饮而甘美。其后群仙时降,因授药一丸以偿酒价。姥服化去,后十馀年,有人经洞庭湖边,见卖百花酒者,即姥也。《仙媛记事》

  武帝幸甘泉,长平阪有虫,赤如肝,头目口齿悉具,人莫知也。时朔在属车中,令往视焉。曰:此为怪气,是力秦狱地也。上使按地图,果验。上问朔:何以知之。朔曰:夫积忧者,得酒而解。乃取虫置酒中,立消。后属车上盛酒,为此也。

  魏曹公为左慈设酒,慈拔簪以画杯中,酒断,即饮半,半与公,公未即饮,慈尽饮之。饮毕,以杯掷屋栋,举坐莫不视杯,良久乃坠,已失慈矣。

  刺史刘表出耀兵,慈诣表云:有薄礼,愿以饷军。表使视之,有酒一斗,脯一束。奉酒及脯,凡万馀人皆周足,而器中酒如故,脯亦不减,坐上又有宾客千人,皆得大醉。

  壶公诣费长房,使人取之,至数十人莫能得上。乃白公,公乃以一指提上。与房共饮,酒器如拳许大,饮之,至暮不竭。

  葛玄饮酒一斛,便入深涧中卧,酒解乃出,身不濡湿。又为人致酒,无人传杯,杯自至人前,或饮不尽,杯亦不去。

  颜真卿游平望驿,张志和酒酣为戏,铺席于水上,独坐饮酌笑咏,其席来去迟速如刺舟声,复有云鹤随覆其上。

  罗浮先生轩辕集,年过数百,颜色不衰。若与人饮,即袖出一壶,才容三二升,纵宾客满座,倾之弥日不竭。或人命饮,虽百斗不醉。夜则垂发于盆中,其酒沥沥而出。《杜阳篇》

  陈复林多变化之术,昌明令胡仿尝留钱五千为复林市酒,笑而不取,曰:吾甚多。以锄授仿,使之斸地,不二三寸,金玉钱货随斸而出。仿之昌明,复林祖之于仙流江上,指砂中,令仿取酒器,仿攫砂数寸得器册五六事,饮酒毕,复埋砂中。《仙传拾遗》

  殷文亮性巧好酒,刻木为人,衣以缯彩,酌酒行觞,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笙,皆能应接。饮不尽,则木小儿不肯接。饮未竟,则木妓女歌管连催。《朝野佥载》

  秘书丞张锷嗜酒,得奇疾,中身而分,左常苦寒,虽暑月中著袜袴纱绵相半。右则苦热。

  镇阳有士人嗜酒,日尝数斗,至午后,兴发不可遏,家业由是残破。一夕大醉,呕出一物如舌,初视无孔窍,至欲饮时,眼遍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尽,至常日所饮之数,遂投猛火中,忽暴烈为数十片。士人自此恶酒。

  许䃈游庐江,常醉吟曰: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后当春景,插花满头,把花作舞,上酒楼醉歌,昇云飞去。

  蓝采和于濠、梁间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续神仙传》

  须慢都好道,去家三年而反,曰:仙人将我上天,饮我流霞一杯,数日不饥。《论衡》

  南昌国有酒山,山有泉,其味如酒,饮之甚美,醉经月不醒。《五代史》

  郎玉嗜酒而家赤贫,遇仙女于嵩山中,投以一珠,曰:此醉龙珠也,诸龙含之以代酒,味逾若下。玉甫视珠,而女忽不见矣。《致虚阁杂俎》

  兴庆池南有草数丛,有人醉过之,酒态自变。有醉者,摘取嗅之,立醒,故谓之醒酒草。《开元遗事》

  饮酒者嚼鸡舌香则量广,浸半天,回则不醉。《酒中玄》

  李德裕平泉别墅有醒酒石,醉则抱之。《鸡跖集》

  〈文章草赞〉曰: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盖王屋山人王常所谓: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谯周《异物志》文章草即五加皮也。

  梁氏上酒家客,作酒常美,日得万钱。有过者逐之,主人酒便酸。《列仙传》

  南康庐山多美田,山腰有巨石,可容二百人坐,耕农多登之会食。一农忽言:石根大半危出山外,盍共凿其下。凿之石坠,而于底得一石函,函中一铜器,有盖,即提壶也。揭视之,盛酒满中,傍刻十六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春酒熟,烦更抱琴来。农疑酒非人间物,不敢饮,悉倾弃之。酒香在地,经月不灭。

  汉栾巴朝见,赐酒不饮,酒向西南噀之,曰:臣本县成都失火,故噀酒为雨以灭火。成都果奏火,得雨东北来而有酒气。《神仙传》

  汉郭宪噀酒救齐国火,晋佛图澄噀酒救幽州火,樊英、邵信臣、成武丁噀酒事亦同。

  宋张士宁酿白酒五斗,欲趁新春沽买,除夕酒成,既𥬠取之矣。复汲水拌糟于瓮,规以饲猪。后二日,入闻芬香扑鼻。试视瓮内,又成美酝,清辣反胜于前。取之,仍实以水。至三日,复得酒如初。邻里共贺张氏为神所祐,从此将兴。及日旰,再往视,悉为水矣。

  刘玄石从中山,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归,大醉,家人不知,以为死,葬之。酒家计向千日,往视之。云:已葬。于是发冢,醉始醒。《博物志》

  齐人田及之,能为千日酒,饮过一升,醉卧千日。有故人赵英饮之逾量而去,其家以尸埋之。及之计千日当醒,往至其家,破冢出之,尚有酒气。《博物志》

  苏绰饮千日酒,至期发冢。

  黄觉仕宦不遂,尝送客都门外。会一道士,取所携酒炙呼饮之。既而道士举杯摭水为吕字,觉始悟为洞宾。又曰:明年江南见君。觉果得江南官,及期见之,出怀中大钱七,其次十,又小钱三,曰:数不可益也。予药数寸许,告觉曰:一以酒磨服之。觉如其言,至七十馀,药亦垂尽,作诗曰:床头历日无多了,屈指明年七十三。果是岁卒。

  王老者慕道。有老道士造之,忽遍身疮疡,曰:得酒数斛,浸之即愈。遂为置酒满瓮。道士坐瓮中三日,须发皆黑,如童子,曰:能饮此酒,可仙去。时方打麦,全家饮之,忽风动云蒸,一时轻举,空中犹闻打麦声。

  鄱阳山中有木客,秦时造阿房宫者,食木实,得不死。时下山就民间取酒,为诗云:酒尽君莫沽,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徐铉帖》

  建昌县黄婆,家贫,尝汲井水济人渴,忽异人来,渴甚求水,屡汲不厌,便指井作酒泉相劳。后婆贳酒家饶,异人再至,问酒何似,答曰:酒善矣,但少糟食猪耳。立糯米七粒,竟投井中,索笔题壁云:天不见高,人心转高,水作酒卖,翻恨无糟。大笑而去,酒复为水。

  虎以犬为酒,猫以薄荷为酒,鸡以蜈蚣为酒,鸠以桑椹为酒,蛇以茱萸为酒,谓食之而醉也。


酒槪卷之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