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酒槪/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酒槪
卷四
 

影印本:

酒槪卷之四

      震旦醚民 沈 沈囦囦父 辑

      海陵友弟 袁尔鬯太雨父

           沈复曾大复父 校

十七之功[编辑]

  楚庄王攻宋,将军子重谏曰:夫厨肉臭而不可食,樽酒败而不可饮,而三军之士皆有饥色,欲以胜敌,不亦难乎。庄王曰:请有酒投之士,有食馈之贤。

  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吏捕,欲法之。公曰: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后与晋战被围,有三百人驰晋君壁,力战解围,乃食马者报。《史记》

  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醪惟一锺。蹇叔劝之曰:虽一米可投之于河,而酿也投之河。三军皆醉。

  勾践思刷会稽之耻,欲士卒之致死力,得酒则流之于江,与之同醉。

  阴铿与宾友饮,见行觞者,授以酒炙。众笑之。曰:吾侪终日饮酒,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后铿被贼擒,或救之获免。问之,乃行觞者。《梁书》

  孟佗以菖蒲酒一斛遗张让,即拜佗凉州刺史。子瞻诗云: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

  王世充潜号,谓群臣曰:朕万机繁壅,所以辅朕和气者惟酒功耳,宜封天禄大夫,永赖醇德。

  苏峻乱,郡卒以小船载庾冰出逃,峻赏募搜冰甚急。卒拾船市渚,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吴郡,此中便是。监司谓卒狂醉,都不复疑。卒自送过江,得免。后事平,冰欲报卒,问其所愿。曰:出自厮下,不愿名器,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馀年毕矣。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常有百斛酒,终其身。《世说》

  王莽时,有吕母者,子为小吏,犯微罪,令枉杀之。母家素丰财,多酿酒。少年来沽,必倍售之,终岁多不取其直。久之,家消乏,诸年少议偿之。母泣曰:所以辱诸公,以令不道枉杀吾子,托君复仇耳,岂望报乎。少年义之,相聚诛令。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庄子》

  河间献王经术通明,众儒皆归。武帝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武帝艴然谓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王勉之。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令终。

  昔有三人清晨犯霜露而行,空腹者死,食粥者病,饮酒者无恙。酒能御寒邪,过于谷气矣。

十八之德[编辑]

  九五,需于酒食。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易》

  君子之饮酒也,受爵而色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也,三爵而油油以退。《玉藻》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诗经》

  饮酒孔加,维其令仪。《诗》又,饮酒温克。克,胜也,言虽醉犹温恭自持以胜也。

  孔子:不为酒困。 惟酒无量,不及乱。

  陈公子完奔齐,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左传》

  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曰: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楚辞》

  哀绍辟郑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馀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暮,度玄饮三百馀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高士传》

  邴源性素能饮,及出游学颍川汝南诸郡,见师友一滴不向口。临归,众以原不饮酒,会市米肉遗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感废学,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见贶,可一饮乎。于是饮酒终日不醉。《邴源别传》

  刘恢云:见何次道饮酒,令人欲倾家酿。以充饮酒温克故。

  王瞻为吏部尚书,颇嗜酒,每饮或弥日,而精神开朗,不废簿领。《梁书》

  魏肇称徐君房,情随年少,酒因境多。

  孔𫖮为府长史,虽醉日居多,而晓明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众咸曰: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世人二十九日醒。《宋书》

  刘宽引见,帝令讲经,宽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耶。宽曰:不敢醉,任大责重,忧心如醉。《史》

  昔之饮酒者,有揖让酬酢百拜以为礼者,有叫号屡舞如沸如羹以为极者,有裸裎袒裼以为达者,有资丝竹金石之乐以为和者,有以促数糺逖而为密者,今则举异是。舍百拜而礼,无叫号而极,不袒裼而达,非金石而和,去糺逖而密。简而同,肆而恭,衎衎而从容,于以合山水之乐,成君子之心,宜也。《柳文》

  东坡云:梅二圣俞,长身秀眉,大耳红颊,饮酒过百𧣴,辄正坐高拱,此其醉时巳。《外纪》

  王岐公在翰林,中秋有月,上命对设二位,召来赐酒。公奏:无君臣对坐礼,乞正其席。上云:天下无事,月色清美,与其醉声色,何如与学土论文,若正席,则外廷赐宴,正欲略去苛礼,放怀饮酒。公固请不已,再拜就坐。

  裴粲为中书令,帝出洛滨,粲再拜上寿酒。帝曰:昔北海入朝,暂窃神器,尔曰卿戒之以酒,今欲我饮,何。粲曰:北海志在沈湎,故谏其所失,陛下齐圣温克,臣是以敢献微诚。帝为之饮。《后魏书》

  晋孝武与虞啸父饮,醉,拜不能起。帝呼人扶之。啸父对曰:臣位未及扶,醉未及乱,非分之赐,所不敢当。帝美之,敕疏取语。

十九之戒[编辑]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以备酒祸也。《乐记》

  仪狄善作酒,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战国策》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忘。《禹训》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小宛〉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宾之初筵〉

  萍氏,掌谨酒、几酒。《周官》谨酒谓使人节饮。酒几谓谓苛察沽酒过多。

  桓公饮管仲酒,仲弃其半。公曰:礼乎。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言失,言失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公大笑曰:仲父就座。《管子》

  桓公与管仲饮。掘新井而察焉,十日斋戒,召管仲。公执觞尊三行。管仲趋出。公怒曰:寡人斋戒以饮仲父,以为免于罪矣。对曰:吾闻湛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管子》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醉,而矜。优真曰:昔纣饮酒七日七夜不醉,若勉之则及矣。襄子曰:吾几不亡乎。对曰:纣遇周武所以亡,今天下尽纣何遽亡,然亦危矣。《说苑》

  齐威王置酒后宫,召淳于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乌能饮一石哉。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𦜕,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籍,堂上烛灭 ,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史记》

  孙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令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张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呼昭还,曰:共作乐耳,公何作异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不以为过也。权嘿然。《吴志》

  晋元帝渡江,以酒废事。王导与帝有旧,常流涕谏帝。帝命引觞覆之,遂绝。《晋书》

  王忱嗜酒醉辄累旬。范泰每谏“酒既伤生,所宜深诫。”,言甚切。忱嗟叹良久,曰:见规者众,未有若此者也。

  郭璞,寄情多适,不持仪检,形质颓索,纵情嫚惰,时有醉饱之失。友人于令升戒曰:此伐性之斧也。璞曰:吾所受有分,恒恐用之不尽,岂酒色能害乎。

  祖台州与王荆州书:古人以酒为戒,愿君屏爵弃卮,焚罍毁榼,殛仪狄于羽山,放杜康于三危。古人重离别,必有赠言,仆岂能已乎。

  陶侃饮酒有限,殷浩更劝少进。侃曰:年少时有酒失,慈母见约,故不敢过。《晋书》

  刘玄明示傅翙曰:作县令惟日食一升饭,而不饮酒,此第一策也。

  高允被敕,论往世酒之败德,以为酒训。孝文览而悦之。《后魏书》

  蔡邕〈酒尊铭〉曰:酒以成礼,弗继以淫,德将无醉,过则荒沈,盈而不冲,古人所箴,尚鉴兹器,懋勗厥心。

  孔明〈戒子书〉曰: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主意未殚,宾有馀倦,可以至醉,无致于乱。《尺牍清裁》

  中宗与幸臣贵戚内宴,酒酣,递唱〈回波〉,喧杂失礼。次至谏议李景伯,歌曰: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礼饮共合三爵,君臣杂乱非宜。席为之散。 《唐书》

  安禄山宠眷既深,人多疾恶。帝恐其遇毒,赐禄山以金牌系臂。每王公劝饮,则示金牌,准敕断酒。

  卫元规醉失,欲从此囚酒星于天狱,焚醉日于秦坑。

  杨子拒妻,刘懿公女也,字恭璞,贞勋达礼,有四男二女。拒云:教导闺门,动有法则。长子元琮,常出饮酒,还舍。母不见,十日,因诸弟谢过,乃数责之曰:夫饮酒有不至湎者,礼也,汝乃沈荒,慢而无敬,自倡败首,何以帅先诸弟也。《益部传》

  蔡文忠公倅济州,日至醉。贾存道以诗讽曰:圣君宠重龙头选,慈母恩深鹤发垂,君宠母恩俱未报,酒如成病悔何追。自是终身未尝至醉。

  刘乙常乘醉与人争妓,既醒惭悔,集书籍凡因酒致失贾祸者,编以自警,题曰:百悔经。自后誓不饮酒。

  释氏之教尤以酒为戒,故西方律云:饮酒有十过失,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不明,四见嗔相,五坏田业资生,六增疾病,七益鬭讼,八恶名流布,九智慧减少,十身坏命终堕诸恶道。

二十之乱[编辑]

  夫酒,酌于杯,注于肠,则善恶喜怒反矣,祸福得失岐矣。性昏志乱,胆丧身狂,平日不敢为者为之,言腾烟熖,事堕阱机,岂贤人君子乎,故曰祸泉。

  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书经》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易经》

  受为酒池肉林,使男女裸而相逐。《史记》

  纣为长夜之饮而失其日,问于百官,百官皆莫能知。问箕子,箕子曰:国君而失其日,则国危矣,国人不知,而我独知之,我其危矣。辞以醉而不知。 《说苑》

  子产之兄曰公孙朝,聚酒千锺,积麹成封,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虽水火兵刃交于前,不知也。《列子》。《冲虚经》言:“子产兄穆,其室荒于酒。”同是。

  楚共王与晋师战于鄢而败,将召大司马子反谋,子反醉不能见。王叹曰:天败我也。乃班师,而戮子反。

  郑良宵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锺焉。朝至,未已。郑人杀之。《左传》

  汉武帝自以为功大,更广秦之酒池肉林以赐羌胡,而酒可浮舟。《三辅决录》

  周仆射与朝士诣尚书纪瞻宅,纪有爱妾能为新声,周于众中欲通之,露其丑秽,为宪司所劾。

  阮籍嗜酒荒放,裸袒箕踞。阮胆、王澄、谢鲲、胡母辅之之徒,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达,次者名之为通。

  惠帝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之饮,对弄婢妾,逆之者伤好,非之者负讥。《五行志》

  阮孚为散骑常侍,终日酣纵,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频以金貂换酒,为有司所纠。《三十国春秋》

  谢超宗恃才使酒,多所凌忽,醉后应对,忤旨落职。

  谢长史、庾左丞既免,二人志意相得,肆情诞纵,或乘露车历游郊野,既醉,相与执铎挽歌,不屑物议。

  阮仲容醉后骑马欹倾,观者皆指而笑曰:此老子骑马,似乘船行波浪中。

  孙权召顾雍父子及其孙谭饮,谭时为选曹尚书,见任贵重。是日,孙权饮极懽。谭醉,三起舞,舞又不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诃责之曰:君王以含垢为德,臣下以恭谨为节,何有舞不复止,虽为酒后,亦由恃恩,损吾家者必汝也。

  齐中大夫有夷射者,御饮于王,醉甚而出,倚于郎门,门者刖跪请曰:足下无意赐之馀沥乎。夷射曰:叱去,刑馀之人,何事乃敢乞饮长者。刖跪走退,夷射去,刖跪因捐水郎门霤下,类溺者之状。明日,王出而呵之曰:谁溺于是。刖跪对曰:臣不见也。虽然,昨日中大夫夷射立于此。王因诛夷射。

  赵简子使太子毋恤从智伯伐郑,智伯醉,以酒灌击毋恤。《史记》

  孙权尝自起行酒,虞翻伏地阳醉 ,不持。权去,乃起坐。权手剑击之。大司农刘基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唁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沈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唐玄宗欲造乐府新词,召李白,白以醉卧酒肆中。召入,以水洒面,即信笔成十馀章,上嘉之。常沈醉殿上,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李白传》

  李太白醉中捉月江上,沈采石矶而死。

  汝阳王琎,尝于明皇前醉不能下殿,上命掖出之。琎谢罪曰: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

  洛阳令郭珍,裸袒呼进酒,侍婢约数十人。

  阮宣以拳欧吴衎背,曰:忍断杯中物耶。

  山公谓稽中散醉倒,傀俄若玉山之将颓。

  颜延之醉后甚可畏,使何尚之望见便佯卧。

  毛炳尝醉卧道旁,有里正掖起之。炳瞋目诃之,曰:醉者自醉,醒者自醒,亟去,毋挠予睡。《南唐书》

  周伯仁正有姊丧常三日醉。姑丧二日醉,大损资望。每醉,诸公常共屯守。《语林》

  玄寂受业昇元寺,保大中,诏讲法华经,授左街僧录,内供奉讲经论,明教大师赐紫。玄寂跌宕,日沈醉,数捍文罔,有司以其才也,贳之。后主召入问华严经,玄寂口疏梵行品,赍金币甚厚。即以送酒家,日狂饮大醉,则十数小儿随之。玄寂且行且歌,曰:酒秃酒秃,何荣何辱,但见衣冠成古丘,不见江河变陵谷。与群儿互相应和,旁若无人,竟落职,出居长干寺,常与狂生籍地酣饮,醉死于石子冈。《江宁志》

  胡母彦国子谦之,醉与父语,常呼父字,彦国亦不怪也。一日,窥彦国,厉声曰:彦国老年,不得为尔,将令我尻背东壁。彦国遂呼入,与共饮酒。

  胡综醉后,推引杯觞,搏击左右。

  马武酒醉,面折同列,无所避忌。

  刘裴以针𠠤客,验其醉醒。

  张易领通倅判之职,刺史朱匡业使酒陵人,无敢犯者。易赴其宴,先故饮醉,就席。酒甫行,寻其少失,遽掷杯推案,攘袂大呼,诟责锋起。匡业愕然不敢对,唯曰:通判醉甚,不可当也。易嵬峩喑哑自如。俄引去,匡业使吏掖就马。自是见易加敬,不敢复使酒君。

  衡阳王义季,素嗜酒,略少醒日。文帝诘责,曰:将军苏微,鸩酒成疾,旦夕待尽,一门无此酣法,汝于何得之。《宋书》

  隋牛弼尚书弘之弟,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

  傅奕以醉死,亲故咸惊骇。

  时苗,令寿春日,蒋济作扬州治中。苗初至,谒济。济素嗜酒,适会其醉,不时见苗。苗恚恨还,刻木为人,署曰:酒徒蒋济。竖之墙下,旦夕射之。

  北齐高祖尝宴臣,酒酣,各令歌乐。武卫斛斯丰乐歌曰:朝亦饮酒醉,暮亦饮酒醉,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上曰:丰乐不謟,是好人。

  荆南节判单天粹,性耽酒,日延亲朋,强以巨觥,多致狼狈。时戏语曰:单家开酒筵,乃是觥筹狱。

  饮流谓睚者为狂花,目睡者为病叶。《醉乡日月》

  朱业为宣州刺史,好酒凌人,性复威厉,饮后恣意斩决,无复谏者。惟其妻锺氏能制之,搴帏一呼,慑栗而止。

  羊侃尝南还,至涟口置酒,有客张孺才者,醉于船中失火,延烧七十馀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命酒不辍。孺才惭惧自逃。

  饶德操痴于醉者也,登屋痛哭,达旦乃止。

  檀长卿醉作沐猴舞,与狗鬭为乐。

  张麟一醉六日,啮柱几半。《醉录》

  黄门郎司马消难,尝过高季式,与之饮。留宿,重门并闭,取车轮括消难颈,又自以一轮括颈。《北齐书》

  《本草》云: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虫恶毒。

  当大寒凝冻,惟酒不冰,明其性势,独冠群物,饮之令人神昏体敝,是其毒也。

  酒能胜寒邪,通和诸气,苟过则成疾。传曰:惟酒可以忘忧,无如病何。

  后世人多夭促,盖由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其为害如此。凡酒气独胜,而谷气劣,脾不能化,则发于四肢,而为尸厥。甚则为酒醉,而风入之,为漏风,凡人醉卧黍酿中,必成癞醉。而饮茶,必发膀胱气。食盐多,则成消渴。《内经》

二十一之令[编辑]

  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后世浮波酒令之始也。

  酒令始于投壶之礼,虽其制皆不同,而胜者不饮,不胜者饮则一。

  皇甫嵩载〈骰子令〉云:聚十只骰子掷,自出手六人,依彩饮焉。堂印,本彩人劝合席。碧油,劝掷外三人。骰子聚于一处,谓之酒星,依彩聚散。骰子令中,改易不过三章,次改鞍马令,不过一章。

  〈汉法酒令〉云:汉法酒立官十:曰丞相,曰御史大夫,曰列卿,曰京兆尹,曰丞相司直,曰司隶校尉,曰侍中,曰中书令,曰酒泉太守,曰协律都尉。拜司隶校尉者,持节,职举劾,劾及中书令、酒泉太守者,令太守以佞幸湎淫即得罪。劾及侍中,则司隶去节。劾及京兆尹,则上爱其才,事留中不下,皆别举。劾丞相司直,则劾之。劾列卿,则自讼述辩之。罪其不直者,劾丞相、御史大夫者亦听,须先谒而后劾,丞相、御史亦得罪。丞相得罪,则中书令、酒泉太守皆望风自劾。御史得罪,则惟酒泉太守自劾。隶以下不畏强御,后若有罪,以罚赎论。若泛劾而及丞相、御史者,罪司隶。劾及京兆尹者,事虽留中,酒泉太守亦自劾。劾及中书令者,侍中自劾。诸卿自劾得罪者,皆降平原督邮,协律都尉歌以饯之。劾及协律者,不之蚕室,弦歌诗为新声而求幸。又书其后云“古酒令”也。戏用汉制为之,集者止九人则缺京兆尹,止八人则缺侍中,止七人则缺御史大夫行丞相事,止六人则缺司直。当饮者皆即饮之,或未举饮者,亦可计集者之数以为除官之数。每当饮者,予一算除官,既周,视其算以为饮。齐三算者即饮之,二算者与其算等者饮之,一算则留以须后律,令载所不及者比附从事云。

  柳子厚〈序饮〉云:置酒溪石上,实觞而流之,接取以饮。乃置监史而令曰:当饮者举筹之十寸者三,逆而投之,能不洄于洑,不止于𡊨,不沈于底者,过不饮。而回、而止、而沉者,饮如筹之数。客有娄生图南者,一洄、一止、一沈,独三饮,众乃大笑。《河东先生集》

  欧阳修作〈九射格〉,其说云:九射,为一大侯,而寓以八侯。熊当中,鹿居下,雕、雉、猿居右,雁、兔、鱼居左。而物各有筹,射其物,则视筹所在而饮之。探筹之法,一物必为三筹,盖射宾之数多少不常,故多为之筹以备也。凡宾主之数九人,则人探其一,而置其馀筹可也。益之以筹,而人探其一或二,皆可也。惟主人临时之射,灼然皆置熊筹中,则在席皆饮。若一物而再中,则视执筹者饮。量之多少而饮器之大小,亦宜主人之命。若两筹而一物者,亦然。凡射者一周,既饮釂,则敛筹而复探之。

  白乐天诗: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舒,长驱波卷白,连喝采成卢。盘、卷白波、鞍马,皆当时酒令。又诗:筹插红螺椀,觥飞白玉卮,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碧筹攒米椀,红袖拂骰盆。

  陈述古作酒令云:每用纸帖子,一书司举,二书秘阁,三书隐君子,馀书士令。在座默探之,得司举则司贡举,得秘阁则助司举搜寻隐君子进于朝,搜不得,司举并秘阁自罚酒。后有增置新格,聘使、馆主各一员,若聘出君子,则此二人伴饮,二人直候隐君子出,即时自陈,不待寻问。隐君子未出,不得先言,违此二条各倍罚酒。秘阁虽同搜寻隐君子,或司举不用其言,而不得争权,或偶失之,不得以司举不用己言而辞同罚也。司举、秘阁既探得,即各明言之,不待发问,如违失,罚一觞,司举、秘阁止得三搜,客满二十人五搜,馀人探得帖子并默然,若妄先传,罚巨觥。

  古二十人饮,一人为明府。每一明府,管骰子一双,酒钩一只,此皆觥录事分配之,承命者法不得拒。凡主人之右,主酒者申明府,得以纠诸明府之罪。夫酒懦为旷官,谓冷也。酒猛为苛政,谓热也。若明府贪务承命猛酌,席人遂使请告公喧黩挠录事,明府之辜暴于四座矣。请告谓席人酒热,请摊淘之类。

  又举有饮材者一人,为律录事。凡宠台以白金为之,其中实以筹二十、旗一、纛一。旗所以指巡也,纛所以指令也,筹所以指犯也。始宾主就坐,录事取一筹,以旗与纛偕立于席中,馀置器。右手执爵,左请骰子,命受之,复告之曰:祈添骰子令。乃传其说于录事,告于四席曰:某营添骰子令,然缕宣之。录事之合也,必合其思于席人,所谓巧宣也。席人有犯,既下筹犯者,执爵请罪,辄曰:一人爵法未当。言犯者不退,请并下三筹。后告其状,谳不当理,则支其筹以饮焉。席人判录亦如之。

  凡言合为徒,以言笑劝众,暴慢无节,或叠叠起坐,或附耳嗫语,律录事以大户绳之。有犯者,辄投其旗于前,曰:某犯觥令。犯者诺而收执之,拱曰:知罪。明府饷其觥而斟焉。犯者引觥,左执旗,附于胸,饮讫无坠酒,稽首以旗归于觥主,曰:不敢滴沥。后觥于位。后犯者促以纛,叠犯者旗纛俱舞,觥筹尽,有犯者不问。

  虞氏设乐饮酒,击博楼上,其齿以牙,肴以箭,长五寸,其数六,刻一头作鹤形。俗谓之“六鹤齐飞”。宋、齐以降,多以樗蒲头战。酒骰子之制,亦六鹤、樗蒲之变也。

  梁王、魏帝、金谷、兰亭,皆于游燕之际以吟诗作赋,不成者罚酒。

  宋黄铸以诗百首为筹,使探得者随文劝酒。

  元曹绍著《安雅堂酒令》一百纸,拈者据文行酒,以完为率。

  有以文字首末相联,谓之粘头续尾令。

  五代王章、史肇之燕,有手势令。

  有辅醉仙为偶人,转之以指席者。

  有旗旛令、闪压令、抛打令、流杯令、总数令。

  有密书一字,使诵诗句以抵之者。

  有三字韵同者,高敖曹、田延年、刘幽求之类。

  有添减字者,“台”字去“吉”增点成“室”,“居”字去“古”增点成“户”之类。

  有二字藏三字者,火炎、昆冈、山出、器车之类。

  有打叶子,即今之纸牌酒令。

  有刻木为鳖鱼之属,沈水中,钓之以行劝罚,凡四十类。

  有采珠局,凡三十馀类。

  有投卧瓮人格,以毕卓、稽康、刘伶、阮孚、阮籍、颜回、屈原、陶潜、孔融、陶侃、张翰、李白、白居易为目。李挺中撰。

  有头是曲名,尾是二十八宿四个字不闲。东坡曰:黄莺儿扑蝴蝶,不著虚张尾翼。佛印曰:二郎神绕佛阁,想是鬼奎危娄。

  有以两卦名,证一故事令。一云:孟尝门下三千客,大有同人。一云:光武兵渡滹沱河,未济既济。东坡云:牛僧孺父子犯罪,先斩大畜,后斩小畜。盖为荆公发也。

  有二字重说,下用一诗句协韵以状其意。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短墙。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动似静,万顷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秋波送。 难似易,少年一举登高第。易似难,执手临岐话别间。 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乐似悲,送女之家日日啼。 有似无,仙子乘风游太虚。无似有,掬水分明月在手。 贫似富,稍子满船金玉渡。富似贫,恋恋绨袍有故人。 重似轻,万斛云帆一霎经。轻似重,柳絮纷纷铺画栋。

  有要一物不唤自来,下用两句诗令。东坡方燕佛印,月素适从外来掇坐。坡出令云:酒既清,殽又馨,不唤自来是青蝇,不识人嫌生处恶,撞来筳上敢营营。佛印云:夜向明,睡思浓,不唤自来是蚊虫,吃人嘴脸生来惯,枵腹贪图一饱充。月素将自身还令云:绮席张,日将暮,不唤自来是月素,红裙一醉又何妨,未饮便论文与字。

  有双关令。鉏麑触槐,死作木边之鬼。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 夏禹见雨下,使李牧送木履与萧何,萧何道何消。田单定垦田,使贡禹送禹贡与李德,李德云得履。 寺里喂牛僧茹草,观中煮菜道供柴。 上山采黄芩,下山逢著老翁吟,老翁吟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上山采交藤,下山逢著醉胡僧,醉胡僧云:何年饮著声闻酒,直到而今醉不醒。

  有客使高丽,以一僧伴宴,行令云:张良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使云:许由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

  有前用一曲名,后用一句诗令。贾平章曰:我有一局棋,寄与洞中仙,洞中仙不受,云: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马廷鸾曰:我有一鱼竿,寄与渔家傲,渔家傲不受,云: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江万里曰:我有一犁锄,寄与使牛子,使牛子不受,云: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盖讥似道也。

  有子路令。云:子路百里负米,不知熟米糙米,若是熟米,子路不对,若是糙米,子路请祷。一人云:子路宿于石门,不知开门闭门,若是开门,由也升堂矣,若是闭门,子路拱而立。

二十二之文[编辑]

  李白〈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杨雄〈酒赋〉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酒醪不入口,藏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纒徽。自用如此,不如鸱夷。鸱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复籍酤。常为国器,托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邹阳〈酒赋〉
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𫘤。皆麹湒丘之麦,酿野田之米。仓风莫预,方金未启。嗟同物而异味,叹殊才而共侍。流光醳醳,甘滋泥泥。醪酿既成,绿瓷既启。且筐且漉,载𥭛载齐,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其品类则沙洛渌酃,程乡若下,高公之清,关中白薄,青渚萦停,凝醳醇酎,千日一醒。哲王临国,绰矣多暇,召皤皤之臣,聚肃肃之宾,安广坐,列雕屏,绡绮为席,犀璩为镇。曳长裾,飞广袖,奋长缨,英伟之士,莞尔而即之。君王凭玉几,倚玉屏,举手一劳,四坐之士皆若哺梁焉。乃纵酒作倡,倾碗覆觞,右曰宫申,旁以征扬,乐只之深不狂。于是锡名饵,祛夕醉,遣朝酲,吾君寿亿万岁,常与日月争光。

  陈王曹植〈酒赋〉
嘉仪氏之造思,亮兹美之独珍。仰酒旗之景曜,恊嘉号于天辰。穆生失礼而辞楚,侯嬴感爵而轻身。其味有宜城醪醴,苍梧缥清。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或云沸川涌,或素蚁如萍。尔乃王孙公子,游侠翺翔。将承欢以接意,会陵云之朱堂。献酬交错,宴笑无方。于是饮者并醉,从横讙哗,或扬袂屡舞,或扣剑清歌,或频顣辞觞,或奋爵横飞,或叹骊驹既驾,或称朝露未晞。于斯时也,质者或文,刚者或仁,卑者忘贱,窭者忘贫。于是矫俗先生闻之而叹曰:噫,夫言何容易,此乃淫荒之源,非作者之事,若耽于觞酌,流情纵佚,先生所禁,君子所斤。

  王粲〈酒赋〉
帝女仪狄,旨酒是献,苾芬享祀,人神式宴。辩其五齐,节其三事,醍沈盎泛,清浊各异。章文德于庙堂,恊武义于三军,致子弟之孝养,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懽好,赞交往之主宾。既无礼而不入,又何事而不因,贼功业而败事,毁名行以取诬,遗大耻于载籍,满简帛而见书,孰不饮而罗兹,罔非酒而惟事。昔在公旦,极兹话言,濡首屡舞,谈易作难,大禹所忌,文王是艰。

  张载〈酃酒赋〉
惟圣贤之兴作,贵垂功而不泯,嘉康狄之先识,亦应天而顺民。拟酒旗于玄象,造甘醴以怡神,虽贤愚而同好,似大化之齐均。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若乃中山冬启,醇酎秋发,长安春御,乐浪夏设,缥蚁蓱布,芬香酷烈。垂嘉称于百代,信人神之所悦。故为其酒也,殊功绝伦,三事既节,五齐必均,造酿以秋,告成以春,备味滋和,体淳色清,宣御神志,导气养形,遣忧消患,适性顺情。于是纠合同好,以遨以游,嘉宾云会,矩坐四周。设罍樽于南楹,酌奉觞以施流,备鲜肴之绮错,进时膳之珍羞。礼仪攸序,是献是酬。咸得志以自足,愿栖迟于一丘,于是欢乐既洽,日薄西隅,主称湛露,宾歌骊驹,仆夫整驾,言旋其居。乃凭轼以回轨,骋轻驷于通衢,及衡门以隐迹。览前圣之典谟,感夏禹之防微,悟仪氏之见疏,鉴往事而作诫,罔非酒而惟愆,哀秦穆之见醪,惜三良之歼贤,嘉卫武之能悔,著屡舞于初筵,察成败于往古,垂将来于兹篇。

  吴淑〈酒赋〉
若夫仪狄初制,少康造始。九投百品之精,一宿三重之美,既阴阳之相感,亦吉凶之所起。挹此思柔,诵兹反耻。则有优韦曜而赐荈,为穆生而置醴。定国数石而精明,郑玄一斛而温伟。三日仆射,百钱阮子。陈谏每唱于回波,养性亦浇于垒隗。尔其乐兹在镐,挹此如渑。法郑君之能酿,忆刘伶之解酲。山涛既闻于八斗,陆纳才堪于二升,陶侃则过限便止,孔𫖮则弥月不醒,文举嘲曹公之禁,简雍讥先主之刑。伐木许许,酾酒有藇。倾荒外之樽,采海中之树。三雅既闻于刘表,百榼仍传于子路。赏锺会之不拜,美孟嘉之得趣。酌此中圣赐之上尊,梁武之称臧盾,谢奕之逼桓温,行朱虚之军法,醉丞相之后园。或投醪而感义,或举杯而杀人。谢朏曾闻于指口,管仲尝忧其弃身。饮之孔偕,乐此今夕,营彼糟丘,溺滋窟室。子良持枪以乍进,延之据鞍而自适。既营度于五齐,亦均调乎六物。遗羊祜而弗疑,折张昭而屡屈,嘉皇甫之质厚,鄙王琨之俭啬。则有眠毕卓之瓮,入步兵之厨。饮瀛洲之玉膏,挹南岳之琼酥。亦闻醉里遗冠,瓮头加帽。银锺之宠思话,缥醪之赐崔浩。裴粲则勤以献诚,阴铿则仁而获报。逢括颈于消难,见倾家之次道。复闻孔群喻之糟肉,孙朝积年麹封。显父之饯百壶,唐尧之举千锺。岂顾季鹰之身后,且醉高欢之手中。应彼东风,酝兹狂药。冬酿兮夏成,汾清兮邺酌。亦云王瞻三术,酆舒五罪。汉有长乐之仪,吴有钓台之会。一斗河东之赐,千日中山之醉。苏微为之而成疾,庆封为之而易内。至若老羌之渴,次公之狂。倒山公之接䍦,脱相如之鹔鹴。故其成礼而弗继以淫,无量而不及于乱。唯公荣而不与,独崔暹而可劝。礼成宴醧,名称圣贤。湛酒泉而在地,瞻酒旗之丽天。味兼百末,价重千钱。尝美味于酃湖,酌不极于青田。复闻败见宋樽,怪消秦狱。或以青州作号,或以建康为目。名传上顿,味称美禄。阮孚以金貂相换,渊明以葛巾见漉。亦云曲阿既酾,邯郸被围。步白杨之野,坐黄菊之篱。高允败德以为训,元忠坐酌而自怡。或取陶陶之乐,或矜抑抑之仪。及夫行车酌醴,鸣锺举燧。哺糟兮歠醨,举白兮扬觯。高昌洿林之贡,西域蒲桃之味。或以蟹螯俱执,或以彘肩并赐。《礼》有生祸之语,《书》著崇饮之旨。邴原有废业之忧,范泰述伤生之理。苟忘濡首之戒,将贻腐胁之毙。故三爵以退,而百拜成礼。所以喻之于兵,而譬之于水也。

  朱翼中《北山酒经》
昔先王诰:庶邦、庶士无彜酒。又曰:祀兹酒。言古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六彜有舟,所以戒其覆。六尊有罍,所以禁其淫。陶侃剧饮,亦自制其限。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尝,黄帝所以治疾邪。大率晋人嗜酒,刘伶、阮籍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要之甘放自肆,托于曲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耳。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礧磈者邪。五斗先生弃官而归,耕于东皋之野,浪游醉乡,没身不返,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虽黄帝华胥之游,殆未能过。繇此观之,酒之境界,岂𫗦醊者所能与知哉。儒学之士如韩愈者,犹不足以知此,反悲醉乡之徒为不遇。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賔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自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樵夫渔父,无一可以缺此。投闲自放,披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扶头解醒,忽然而醒,虽道术之士炼阳错阴,饥肠如箸,而熟谷之液亦不能去。惟胡人禅律,以此为戒,嗜酒者至于濡首败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弃卮,焚罍折榼,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哉。平居无事,污樽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曲糵之力、稻米之功。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朝登糟丘,暮游曲封,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邪。与酒游者,警戒俱交于前而不知,视穷泰顺逆,特戏事耳。彼饥饿其身,焦劳其思,牛衣发儿女之感,泽畔有可怜之色,又乌足以议此哉。鸱夷丈人以酒为名,含垢受侮,与世浮沈。而彼骚人高自摽致,分别白黑,且不足以全身远害,犹以为惟我独醒。善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薰然而慈仁,懦弱者感慨而激烈。陵轹王公,戏玩妻妾,滑稽不穷,斟酌自如,识量之高、风味之媺,足以还浇薄而发猥琐,岂独此哉。夙夜在公,酌以大斗,不醉无归,君臣相遇,播于声诗,亦未足以语太平之盛。至于黎民休息,日用饮食,祝史无求,神具醉止,斯可谓至德之世矣。然则伯伦之颂德,乐天之论功,盖未必有以形容之。夫其道深远,非三酌不足以发其义。其术精微,非三昧不足以善其事。昔唐逸人追述焦革酒法,立祠配享,又采自古以来善酒者以为谱。虽其书脱落卑陋,闻者垂涎,酣适之士口诵而心醉,非酒之董狐,其孰能知哉。

  清和先生传
清和先生者,姓甘,名液,字子美。其先本出于后稷氏,有最著而实,不忝其名者,中山、直城、若下、湓浦、诸甘皆良子弟也。惟一族居鲁者,不肖,薄于行而无酝籍,卒至齐、秦称怨,而围赵邯郸。其馀千室之邑,百人之聚,皆有先生之族,悉喜賔客。所居冠盖如云,号呶出入,画夜无节,交易之利所在委积。由是上疑其浊,小人乘其间径以贿入,欲以逢上意。一日,问先生曰:君门如市,何也。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上叹曰:清和先生,今乃信为清和矣。益厚遇之。由是士大夫复从先生游,乡党賔友之会,咸曰无甘公不乐。既至,则一坐尽倾,莫不往揖。然其遇事多不能自持,必待人斟酌而后行,常自称曰沽之哉,沽之哉。或召之,不择贵贱,至于击瓶之智,斗筲之量,卢采来者从之如流。布衣寒士,一与之遇,温于挟纩。袁绍总兵于河朔,使人召见先生。先生与郑康成俱至,是时盛夏,康成与先生高论竟日,坐客竦然,不觉盛暑之切肌。先与人游,多随其性,能解人忧,愤发其胆气,所谓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者耶。王公卿士如灌夫、季布、桓彬、李景俭之徒,坐与先生游而得罪者不可胜数。不喜释氏,而僧徒爱慕其道,往往窃与先生处。至于学道隐居之士,多托先生以自晦,而与先生相得甚懽者。至于粒食之功,其后播弃,或居于野,遂为甘氏。甘为大族,布于天下,至夏末世衰,有神农氏之后利其资,率其徒往俘于田而归。倔强不降者与降而不释甲者,皆为城旦舂。赖公孙杵臼仁爱,审其轻重,不尽殄其族,之陈仓,子与麦民谷邻居。其轻者独为白粲与鬼薪,仵已而逃于淳内,又移于曲沃,使曲沃之民悉化焉。曲沃之地近于甘,古有扈之邑,故先生之先以甘为氏。始居于曹,受封于荆。及长叔度,汪汪澄之不清,挠之不浊,有酝籍百家诸子之言,无不滥觞。孟子称伯夷清,柳下惠和。先生自谓不夷不惠,居二者之间而兼有其德,因自号曰清和先生云。士大夫喜与之游,诗歌曲引,往往称道之。至于牧童马走及闾巷倡优之口,莫不美之。以是名渐闻于天子,天子一旦召见,与语竟日,上熟味其旨,爱其醇正,可以镇浇薄之俗,不觉膝之前席。自是屡见于上,自郊庙燕享祝祠之礼,先生无不首预其选。素与金城贾氏及玉卮子善,上皆礼之,毎召见先生,必以二子俱见。上不以为疑,或为之作乐盛馔,以侍其懽甚,至于头汲杯案。先生既见宠遇,子孙支庶出为郡国二千石者,往往而是,皆矜伐过实,多自旌其门以致过客,其喜自标致如此,其破家败产而不悔。以是礼法之士疾之如雠,如丞相朱子元,执金吾刘文叔、郭解、长孙登,皆不悦,未常与先生语。又以其行即久,多中道而变,不承于初,咸毁之曰:甘氏孽子,始以诈得,中以诈败矣。久之,谏大夫谷永上言,先生性不自持,无大臣辅政之体,久置在右,虑以虚闻废事。由是,上疏斥之。会徐邈称先生为圣人,上大怒,遂斥邈,而命有司以光禄大夫称,使先生就封于楚,非宗庙祭祀未常召见矣。先生遂终于所封,而仕于郡国,其后皆为盛族。先生有四子,曰醥,曰醝,曰𨠜,曰醹,皆醇厚过于其父甚远,诸孙以十数,稍稍薄德,父风替矣。先生既失宠,其交游多谢绝,惟吏部尚书毕卓,北海相孔融,彭城刘伯伦,笃好如旧。融常上书极言先生之无罪,上益怒,融由此亦得罪。而伯伦又为之颂,颂与书世多有,故不著,今缀其行事之要者著于篇。

  王绩〈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焉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刘伶〈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扬衿,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麹籍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尔而醒。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浮萍,二豪侍侧,焉知蜾蠃之与螟蛉。

  戴逵〈酒赞〉
余与三元琳集于露立亭,临觞抚琴,有味乎二物之间,遂共为之赞,曰:醇醪之兴,与理不乖。古人既陶,至乐乃开。有客乘之,隗若山頺。目绝群动,耳隔迅雷。万异既冥,惟无有怀。

  庾闸〈断酒戒〉
盖神明智惠,人之所以灵也,好恶情欲,人之所以用也,明智运于常性,好恶安于自然。吾固以穷智之害性,任欲之丧真也。于是椎金罍,碎玉椀,破兕觥,捐觚瓒,遗举白,废引满,使巷无行榼,家无停壶,剖樽折杓,沈炭销罏,屏神州之竹叶,绝缥醪乎华都。言未及尽,有一醉夫勃然作色曰:盖空桑珍味,始于无情,灵和陶酝,奇液特生,圣贤所美,百代同营,故醴泉涌于上世,悬象焕乎列星,断蛇者以兴霸,折狱者以流声,是以达人畅而不壅,抑其小节而济大通,子独区区,检情自封,无或口闭其味,而心驰其听者乎。庾生曰:尔不闻先哲之言乎,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物之感人无穷,而情之好恶无节,故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恶迹止步,灭影即阴,形情绝于所托,万感无累乎心,心静则乐非外唱,乐足则欲无所淫,唯味作戒,其道弥深。宾曰:唯唯,敬承德音。

  刘孝仪〈谢东宫𧶘酒启〉
异五齐之甘,非九酝之法,属车未曾载,油囊不得酤。试俦仙树,葛玄泥首,才比蒲桃,孟他衔璧。固知托之养性,妙解怡神,拟彼圣人,羞得连类。

  刘孝仪〈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
岁暮不聊,在阴即惨,惟斯二理,总萃一时。少府鬭猴,莫能致笑,大夫落雉,不足解颜。忽值瓶泻椒芳,壶开玉液,汉樽莫遇,殷杯未逢。方平醉而遁仙,羲和耽而废职。仰凭殊涂,便申私饮,未瞩罍耻,已观帻岸,倾耳求音,不闻霆击,澄神密视,岂觌山高,愈疾消忧,于斯已验,遗荣忽贱,即事不欺,酩酊之中,犹知铭荷。

  孔融〈止曹公禁酒书〉
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齐万国,非酒莫以也。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彘肩卮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主,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扬其灵。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法令。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以𫗦糟歠醨,身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治哉。

  朱异〈田饮引〉
卜田宇兮京之阳,面清洛兮背修邙。属风林之萧瑟,值寒野之苍茫,鹏纷纷而聚散,鸿冥冥而远翔。酒沈兮俱发,云沸兮波扬。岂味薄于东鲁,鄙密甜于南湘。于是客有不速,朋自远方,临清池而涤器,辟山牖而飞觞,促膝兮道故,久要兮不忘,闻谈希夷之理,或赋连翩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