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石录 (四库全书本)/卷2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 金石录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录卷二十一    宋 赵明诚 撰跋尾十一后魏梁
  大代华岳碑
  后魏孔宣尼庙记
  后魏孝文吊比干文
  后魏比干碑阴
  后魏大鸿胪卿郑𦙍伯碑
  后魏御射碑
  后魏太尉于烈碑
  后魏郑羲碑
  后魏郑羲上碑
  后魏车骑大将军邢峦碑
  后魏叱闾神宝修关城铭
  后魏安东将军孙公墓志
  后魏定州刺史崔亮颂
  后魏赠司空元晖碑
  后魏范阳王碑
  后魏贺拔岳碑
  东魏胶州刺史祖淮碑
  东魏大觉寺碑
  东魏大觉寺碑阴
  东魏高翻碑
  东魏张烈碑
  东魏贾思同碑
  东魏魏兰根碑
  后魏化政寺石窟铭
  梁重立羊祜碑
  东魏敬君像颂
  大代华岳碑
  右大代华岳碑欧阳公集古录云魏自道武天兴元年议定国号群臣欲称代而道武不许乃仍称魏自是之后无改国称代之事今魏碑数数有之碑石当时所刻不应妄但史失其事尔余按崔浩传云方士初纎奏改代为万年浩曰昔太祖道武皇帝应期受命开拓洪业诸所制宜无不循古以始封代土后称为魏故代魏兼用犹彼殷商盖当时国号虽称为魏然犹不废始封故兼称代尔此事亦见阳松玢谈薮云
  后魏孔宣尼庙记
  右后魏孔宣尼庙记在今怀州界中文词颇古质可喜云孔子欲北从赵鞅闻杀鸣犊遂裋车而返及其没也晋人思之于太行岭南为之立庙焉记太和元年立其额又有延兴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献文帝也
  后魏孝文吊比干文
  右后魏孝文吊比干文其首已残缺惟元载字可识其下云岁御次乎阉茂望舒会于星纪十有四日日惟甲申按尔雅云岁在戍曰阉茂又郑康成注月令仲冬者日月会于星纪后魏书孝文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经比干墓亲为吊文树碑而刊之是岁甲戌其说皆合其未尝改元而称元载者孝文以是岁迁都洛阳盖以迁都之岁言之也
  后魏比干碑阴
  右比干碑阴尽纪侍从群臣官爵姓名按后魏书官氏志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今此碑自侍中丘目陵亮以下同姓者凡三人字皆作目而元和姓纂所书与此碑正同又碑自穆崇至亮皆姓丘目陵氏姓纂亦云后改为穆而史但云姓穆者皆其阙误
  后魏大鸿胪卿郑𦙍伯碑
  右后魏郑𦙍伯碑元和姓纂载荥阳郑氏云晔生七子白麟小白叔夜洞林归藏连山幼麟号七房郑氏𦙍伯小白子也按后魏书幼麟传云父晔生六子又云幼麟五兄长白麟次小白次洞林次叔夜次连山而无归藏其次第亦不同又姓纂云小白名茂而史云幼麟名羲疑自白麟以降皆其字也据碑与姓纂皆云𦙍伯仕至大鸿胪卿而史言少卿者误矣
  后魏御射碑
  右后魏御射碑在今怀州按北史及魏书宣武纪景明三年十月庚子帝躬御弧矢射远及一百五十步群臣勒铭于射所即此碑也碑云维魏定鼎迁中之十载又云皇上春秋一十有七据史及孝文吊比干文皆云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至景明三年盖九年矣而碑作十载恐误又史云宣武以太和七年景明四年当年二十而碑言年十七则当以碑为据然则宣武终于延昌四年盖寿三十五岁而史以为寿三十三者亦误也余按礼记问天子国君之年对者皆不敢斥言鲁襄公送晋侯晋侯问公年季武子对曰会沙随之岁寡君以生是也今魏人乃直书其君之年于碑岂礼也哉
  后魏太尉于烈碑
  右后魏太尉于烈碑云初以功臣子起家为中散转屯田给事内都幢将迁左卫将军而后魏书列传云少拜羽林中郎迁羽林中郎将以本官行秦雍二州事迁司卫监以碑考之烈皆未尝为此官又其父洛拔为黄龙镇都大将而曰和龙烈为屯田给事而曰给纳卒年六十七而曰六十五者皆史之误又按烈始封昌国子改钜鹿公按烈祖栗殚尝假封新安公后赐爵新城男疑此亦假封也又改洛阳侯进封聊城县开国子再进为开国伯开国侯其卒追封为钜鹿郡开国公盖当时之制如此魏书官氏志不载皆莫可考
  后魏郑羲碑
  右后魏郑羲碑魏史列传与此碑皆云羲荥阳开封人碑又云归葬于荥阳石门东十三里三皇山之阳而碑乃在今莱州南山上磨崖刻之盖道昭尝为光州刺史即今莱州也故刻其父碑于兹山余守是州尝与僚属登山徘徊碑下久之传云羲卒尚书奏谥曰宣诏以羲虽宿有文业而治阙廉清改谥为文灵今碑首题曰荥阳郑文公之碑其末又云加谥曰文传载赐谥诏书甚详不应差误而碑当时所立必不敢讳其一字皆莫可知也已
  后魏郑羲上碑
  右郑羲上碑初余为莱州得羲碑于州之南山其末有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因遣人访求在胶水县界中遂模得之羲之卒葬荥阳其子道昭永平中为光州刺史为其父磨崖石刻二碑焉按地理书后魏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领东莱郡隋文帝时罢郡仍改光州为莱州云
  后魏车骑大将军邢峦碑
  右后魏邢峦碑云峦字山宾而史作洪宾其为梁州刺史碑云征为都官尚书而史作度支后改为七兵尚书而史不载又峦为崔亮所纠据碑言戎车既班犹以在州之诬遭禁一期而史以谓元晖高肇为峦申释故得不坐者非也
  后魏叱闾神宝修关城铭
  右后魏叱闾神宝修关城铭题右将军西中郎将叱闾神宝铭又云维大魏神龟元年岁次戊午十一月壬午朔十日壬辰起功三十万修治关城并作馆第敬造三级浮图按后魏书官氏志及元和姓纂有叱门氏后改为门而无叱闾氏盖其阙漏也
  后魏安东将军孙公墓志
  右后魏孙公墓志其名字乡里年寿皆不载独其末载赠官制书云故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枣强县开国男孙蔚知其名蔚又云归葬于世邑武遂知其为邑人也按后魏书儒林传有孙惠蔚其所书事迹与志皆合传云先单名蔚正始中侍讲禁内夜论佛经有惬帝旨诏使加惠号惠蔚法师焉
  后魏定州刺史崔亮颂
  右后魏崔亮碑题云魏镇北将军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颂盖亮尝为定州既去郡人立此碑颂德尔其间载亮所历官甚详与北史及后魏书列传多合惟其自定州归朝历殿中都官吏部三尚书而传但言自殿中迁吏部尔亮以正光二年卒而碑神龟三年建在亮卒前故自为侍中以后事碑皆不及载也
  后魏赠司空元晖碑
  右后魏元晖碑据后魏书列传云晖镇西将军忠子而北史以为忠弟德之子今以碑考之北史是也又碑云孝文时为主客郎中而魏史言世宗即位拜此官碑云神龟二年卒而史言元年卒者亦非是其馀迁拜次第时有不同不尽录也
  后魏范阳王碑
  右后魏范阳王碑云王讳诲高祖孝文皇帝之孙太师武穆王之子今世所传后魏书北史孝文诸子列传皆文字脱落不完惟孝明纪载孝昌二年封广平王怀庶长子诲为范阳王以此知其为怀子据碑云怀谥武穆而传作文穆者误也诲仕至仆射为尔朱兆所杀事见庄帝本纪
  后魏贺拔岳碑
  右后魏贺拔岳碑岳当时名将也北史及后魏书皆有传初为尔朱荣亲将其后齐神武使侯莫陈悦害之尔朱荣凶残狂悖盖魏之莽卓也而此碑乃以为图伊霍之举岂不可笑也哉然魏收为魏史受荣子文略之赂亦以荣子比韩彭伊霍乃知贪鄙无知之徒世不乏人也按庄帝诸书皆作孝庄而此碑独作孝壮疑书碑者之误
  东魏胶州刺史祖淮碑
  右东魏祖淮碑云君胶州平昌安丘人也六世祖逖又云其卒赠胶州刺史按后魏永安中分青州置胶州隋开皇五年改密州焉
  东魏大觉寺碑
  右东魏大觉寺碑在洛阳碑阴题韩毅书据北史毅鲁郡人工正书神武用为博士以教彭城景思王攸当时碑碣往往不著名氏毅以书知名故特自著之也然遗迹见于今者独此碑尔
  东魏大觉寺碑阴
  右大觉寺碑阴题银青光禄大夫臣韩毅隶书盖今楷字也庾肩吾曰隶书今之正书也张怀瓘六体书论亦云隶书者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书自唐以前皆谓楷字为隶至欧阳公集古录误以八分为隶书自是举世凡汉时石刻皆目为汉隶有一士人力主此论余尝出汉碑数本问之何者为隶何者为八分盖自不能分也因览此碑毅自题为隶书故聊志之以袪来者之惑
  东魏高翻碑
  右东魏高翻碑齐献武王欢叔父也魏书本传云以元象中追加赠谥碑后题建立岁月文字残缺惟有魏元字可辨又云岁次己未按东魏孝静以元象二年十一月改元兴和是年岁次己未此碑盖元象二年建也
  东魏张烈碑
  右东魏张烈碑在今青州界中文字磨灭以事考之盖张烈也按北史列传烈为家诫千馀言临终敕子侄不听求赠但勒家诫立碣而已即此碑是也其卒葬年月残缺不可辨传亦不载惟青州图经称卒于元象中云
  东魏贾思同碑
  右东魏贾思同碑思同与其兄思伯后魏书皆有传云青州益都人今其墓乃在寿光县而思伯之碑亡矣
  东魏魏兰根碑
  右东魏魏兰根碑按北史列传云兰根起家北海王国侍郎而碑云起家为奉朝请迁员外散骑侍郎碑云以在岐州之功封永兴县开国侯而史不载又史云天平初谢病以开府仪同归本乡武定三年薨而碑云薨于天平二年其卒也史云赠司空而碑作司徒皆当以碑为正
  后魏化政寺石窟铭
  右后魏化政寺石窟铭北史及魏书有宦者抱嶷传云嶷终于泾州刺史自言其先姓杞后辟祸改焉今此碑题泾州刺史杞嶷造疑复改从其本姓尔
  梁重立羊祜碑
  右羊祜碑梁大同中以旧碑残缺再书而刻之碑阴具载其事今附于次
  东魏敬君像颂
  右东魏敬君像颂敬君名曦显隽从弟也碑云十世祖汉扬州刺史韶按后周书敬珍传唐书宰相世系表皆云韶汉末为扬州刺史与此碑所书同而姓苑元和姓纂皆作歆疑转写之误又据碑显隽乃韶十世孙而姓纂以为九世恐亦误也





  金石录卷二十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