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钟传/33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金钟传
◀上一回 第三十三回 设法坛尊行三教 垂慈训化及百工 下一回▶

  歌曰:

  人心没彀,人心没彀。苦思巧计设奸谋,将一点真实丢在脖儿后。贪妄不足,诚正无存。让你有千箱财帛,万顷田畴,怕的是无福消受。富厚虽多,身亡何益。倘若恶贯满盈吓,岂非一旦无常万事休。积孽到头,空施巧手。咳!休也不得休,那阴司苦楚哇;说也说不透,罗刹无情,佛天不佑。几句闲言叙过。

  书接上回话说申应钟邀来几个同学。一个是应钟同年王笃生,号培之,其馀皆是上元文庠。一名高化成,号慎斋;一名方正品,号守三;一名庆六谦,号逢吉。四人来至衍庆堂,与元德印堂相见。王培之自然与元德行个礼儿,认为年伯。一切周旋,不在话下。

  当时即在衍庆堂高设法坛,焚香升表,各执其事。王培之庆逢吉扶乩,申应钟誊录,李金华平米,馀者两旁侍立。待有半时,那乩画了几个圈儿,众人不解,叩求明示。

  乩云:“诸生不识此圈乎?不识之何由打破?须将这个圈子认个明白,方得下手工夫。”众人叩乞明示此圈。

  乩云:“诸生可少待,馀乃捧剑童子也。不时有上真降笔。众人叩问上真为谁。

  乩云:“降乩者,仙之常情也。然有意挽世者,实莫若孚佑帝君。诸生懔肃以待可。”停乩少时,王庆二人上坛请乩。

  乩云:“万里云衢任往来,香云直上冻云开。随风踏破寻芳履,几朵梅花雪里埋。一片冰心。红尘世上浊情浓,孽障愁城几万重。睡到五更犹未醒,寂然无处撞金钟。唤醒群梦。道人乃前唐之吕洞宾也。诸生设乩,道人辱临。但不知有何不明,即望下问。苟有所识定不敢隐。”

  申孝思叩头道:“缘孝思父子屡蒙圣佑,设坛谢恩,并求指示明途。”

  乩云:“善人吉神拥护,恶人厉鬼跟随,谁不识之。识而不信奈何?如尔父子者,虽非至善,亦无大疵。有何恩之可谢哉?至于所谓明途者,除申明孝思以外,无他奇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叫醒儒道。三教圣人皆此为极。证明三教。道人职司度世,亦不能另树旗帜。今日者,尔姓名乃申孝思,适与道人之心大相符合。即三教圣人,与尔之姓名,亦无不符合也。此书开卷以申孝思居首,至此方言申明孝思本意,盖寓劝人以孝思当先也。

  此时李金华在旁平米,看得明白。想起孝字,不觉泪下。痛世人不肯回头,故想起孝字,不觉泪下也。

  乩云:“李生何必伤心,孝字甚广远。若能一心清净,毫无杂念,自然于孝无亏。吾子其察之。”

  李金华在旁叩头道:“上真论及此,金华在顺天尝与友人杜淦和尚悟澈,言及清净二字,甚有不易得者,即求上真开蒙。”

  乩云:“论清净之大处,不若论其简便也。倘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至于纯善无恶地步,便为清净。推而言之,即有莫大者。”

  李金华又叩头道:“这点机关,虽然打破,总有破而不易入者,尚求指示。”

  乩云“吾子无他病,将口上放点慈悲慈悲无他,令其设教时,务以孝弟二字作口头禅耳。此乃对实行不亏者说。观者莫忽。自臻上境。”

  李金华亦不敢下问。申孝思又叩头道:“上真为仙,仙固降乩矣。不知释儒亦可垂训否?”

  乩云:“吾子谬矣。仙者亦一人耳,释儒又何尝非人哉?人而为仙,成道也。释而为佛,儒而为圣,亦成道也。三教之中,一道而已。教有三,道岂有三乎?仙亦可圣,圣亦可佛。仙降乩,即佛圣降乩,道人固不敢与佛圣齐驱。固道人之上仍有太上耳。道人既降,亦可为太上,即亦可为佛圣,避其名而不避其实。其实不避,其名又何妨少同乎?吾子已问及此,道人当代邀释儒降乩立训。”孚佑帝君,为儒道仙宗阐发三教者也。以悲天悯人之怀,不得已而降训。历遍尘寰,度世无息,无非以尧舜之道,谙谙告人。除嘱行孝弟外,别无殷望。其如世人迷迷,终不知其望何。读纯善无恶,便为清净。及口上放点慈悲数语,正痛念教读者,不讲孝弟,徒讲文字。所以代邀释儒降乩,正明三教一源,惟愿世人各发孝思而遵行之,自臻无上妙境。

  此时乩遂止,众人下坛少歇。待了半时,重拜法坛。

  乩云:“不时观音亚圣同降。”

  这时,从外来了一人,手内拿著几轴画儿,见此法坛凛凛,自然也叩了个头。

  乩云:“尔乃柏福堂乎?尔所习之业颇佳,尔之立心,亦颇有可取。当坛旁侍立,少时道人训及之。”

  列位你说这柏福堂是个作甚么的?他乃一个裱画匠,只因与申应钟裱了几轴古画,所以到此。那仙师所以训及之故,又因他是一个刻字匠,更因他是一个彩画匠。其人之作为颇知崇正辟邪,焉得不算个好人?这话休题,且说王庆二人,将乩擎了少时。

  乩云:“南海大士至矣。”

  写至此,乩忽平和。

  乩云:“善哉,诸生之有此举也。衲子之心,慈悲而已矣,诸生苟能以慈悲为主,衲子无庸嚼舌。慈悲于己,复慈悲于人,使天下后世无不慈悲者,自然无不孝弟者。无不孝弟,则无不清净矣。诸生欲问明途,慈悲之外无他路焉。解得否,认得否,解得认得,方可行得。行至中途,再无他想。认准明辙,勿由捷径。不慌不忙,将见光明境界。至时而得,焉得不信来路无差哉?然至此始信则晚矣。不若未至之先,解个清、认个真,而因果定然不谬。申生切记之,诸生详察之。”敬读训言,确乎。大士亲临法坛,为佛说法,然非菩萨具大慈大悲之心,不能言慈悲,亦非徒言慈悲于口,且遍行大慈大悲于天下,究其所以能慈悲者,缘自善性发耳。性之所发端者为孝弟。所以训人度世,亦不外此。倘世人名发慈悲,各行孝弟,各乐清净,岂不同称曰善哉善哉。

  申孝思正欲再问,那乩势忽变。

  乩云:“大士驾退何不叩送?”

  众人望空叩送毕,复请乩。

  乩云:“亚圣临,可迎之。”

  众人又望空叩迎毕,复请乩。

  乩云:“噫!天下不知仁义也久矣。不知之,焉得行之?吾之望天下者,仁义而已。因其不知仁义,妄逞私见,误认异端将佛老视为杨墨,将文字视为学问。不行伦常,不敬天地,呜乎,何其迷而又迷耶!既不知仁义,吾将仁义再陈之:仁者,孝之流行也;义者,弟之流行也。非孝难以成仁,非弟难以为义。仁无不义,亦犹孝无不弟。仁为孝弟之本,孝弟亦仁之本。其所以专言仁者,即似百行之专言孝耳。孝弟矣,而有不慈悲者乎?慈悲矣,而有不清净者乎?此所以三教之理,一以贯之也。佛以成人为先,老以成己为先。吾儒人己兼成之。三教之别在此。然成人断无不成己,而成己又焉得不成人?由此论之,三教更有难别者,成己仁也,成人义也。仁义矣,即无妄谈三教矣。若有妄谈三教者,诚不知仁义,况妄批佛老者果能尊崇圣道乎?倘能尊崇圣道,断无妄批佛老者。诸生详思之。苟能通行天下,邪正分明吾当谓圣人。虽遥,而有不难复生者矣。”幸哉,圣道之复见于今也。追溯往古,其崇圣辟邪者,赖有我孟夫子不解好辨之口,挽救五伦之失。后之人读其书,犹钦慕其高风。而今也,风习大变,邪说横生,复降笔于衍庆堂中,陈明圣学开口以仁义示诸生,而期望后世,仍不外乎入孝出弟,以明圣道无他,虽万世而不变焉。意谓我孔圣在天之灵,昭如日月,运神化于行习间,在在皆是。道又何尝远人哉?何世之迷本来而不觉察若此也。苟为士者,尊奉圣道果能居仁由义,孜孜焉先教之以孝弟,再能以慈悲为本,以清净为务,俾天下人知三圣之教,一诚贯通,无有差别,其庶几乎。大慰所愿学者焉。此时乩势又变。

  乩云:“亚圣退矣,诸生其送之。”

  众人望空叩送,复请乩。

  乩云:“诸生可详察而释疑矣。柏福堂来,尔之善有三:广刻善书,一也。裱画之时,凡遇神像,皆用净处裱,不敢放肆,二也。画工之中无邪淫,三也。三艺不苟,亦有善可称,后当勉励勿懈。一工人而擅三艺之长,即为世所罕觏。今蒙仙训而嘉赏之。其志不凡,其品愈真矣。道人并有劝工歌一则。尔可捐以工力否?”费尽苦心,救正万世,苟有力有财者,当乐施以成功德。

  李金华高声道:“柏福堂上真有劝工歌,你刊板否?”柏福堂闻此,连连答道:“能刊,能刊!”

  乩云:“善哉!道人于百工中,又得一人焉。真正工人难得。仙言赞赏不亦宜乎。诸生可少歇,再垂俚语。”

  若欲问那歌是什么话语下回分解。

  注解:

  三教无二理,三孝故无二致。语云“三教归一”。一者道也。道统开自尧舜。尧舜之道,孝弟而已。慈悲者,孝弟之功能。不慈悲,则孝弟究属勉强。清净者,孝弟之本怀。不清净,则孝弟终归假藉。故惟慈悲,乃成大仁大义;亦惟清净,斯克精义安仁。三教适相成。三教何尝不一贯也?自仁义之旨,不明于天下。震功名为品望,惊文章为道德,业儒而实逃儒,宗圣而实叛圣,既背圣道矣,而犹谤佛老以尊崇圣道,其谤佛老愈炽。其去圣道愈远焉,乃谤佛者曰。佛尚慈悲,漓道于虚无谤道者曰。道言清净,沦道于寂灭,几似粹然儒者之言矣。抑知虚无者,虚无其外感之扰。非虚无其仁义之天性,孝弟之良能也。寂灭者,寂灭其内念之萌,非寂灭其仁义之本真,孝弟之良知也。且历代三教并重,夫人而知之矣。然其所以并重者,岂惟祈佛佑,祷神庇,崇德象贤已哉。详查地气上升为天以来,不过一本来之天。自生不已,而有三教。三教者,皆能全其本来之天,其名殊其实一,而为天地人物之所不外者也。盖儒者疏也,诗书疏别伦常,礼乐疏析名教,有疏通之义焉。天无儒,则无运化;地无儒,则无发育;人物无儒,则生机闭塞不畅。佛者,润也。经咒润色千古,慈悲润泽十方,有滋润之义焉。天无佛则无雨露;地无佛则无水泉;人物无佛则津脉枯竭不荣。道者,凝也。蟠际凝连上下,纲维凝亘遐荒,有凝结之义焉。天无道,则必陨坠;地无道,则必崩陷;人物无道,则筋骸弛张不束。三圣固无往不塞,二气实随在皆周。盖三圣者,道之体也;二气者,道之用也。体本无体,用无所用。惟无体,故无体,非体惟无用。故无用非用。三教赖二气为流通,犹天地凭虚空为朕兆也。故精其业者,为圣、为贤、为佛、为仙。天无权,三教有权,三教难偏废。三教安可不并重哉,彼低甲而昂乙者,其亦可以不必矣。惟我吕祖师道贯三才,明通万古职司渡迷,心惟挽世。自遇黄龙真人证为圆通文尼真佛。夫圆通者,释也。文尼者,儒也。真者,道也。备三教于一身。故欲合三教于一家。以佛法树人阶梯,以道脉望人钦承,以圣教立人模范。仁者见为仁,知者见为知,究之不离乎孝弟者。近是读斯传者,谓佛老降世,也可谓圣人复生也,亦可如以渺冥无稽视之,或以寻常小说目之,不惟不明仁义之旨,亦并不知孝弟之当务矣,其将侰于胡底哉!

  理注:

  此一段是崇正辟邪破妄存诚。头一位王笃生是笃,信心生培其原德。二位方正品号守三,既要立品须得守三。君子有三戒、三畏、三省。馀下那几位皆是心中助发道义。又言李金华叩请上真开示清净二字下手功夫,申孝思又请问三教道理同异。上真所言念慈悲,思感应,行忠恕。言慈悲者,悲能拔苦慈能兴乐;言感应者,所感者我能应者佛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言忠恕者,忠也者,中心为忠。忠者,体也;恕者,用也。无为六慈仁义而矣。恕者,心得如,如不动于禅定清净,仁义有何不同乎?

  偈云:

  慈悲道德原无差,禅定清净不二法。

  曰思无邪真妙义,三教由来是一家。

◀上一回 下一回▶
金钟传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