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陵集/卷二十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三 金陵集
卷二十四
作者:南公辙
1815年

书画跋尾[编辑]

董文敏仿黄庭经帖墨刻[编辑]

世之临逸少者。得其貌似优孟之效孙叔敖也。得其意似鲁男子之学柳下惠也。董文敏此帖。奚但得其貌而已。幷与其意而得之。亡友朴山如尝言近时李匡师,黄运祚。号学逸少。而皆得其皮。不得其髓。恨不令二人见此而砭其病也。

虞集赐碑赞横轴纸本[编辑]

虞集为柯九思博士。作赐碑赞。结法少疏而中自雅净可喜。凡艺始于学而卒于悟。学之工。不如悟之神。集于书学少而悟多者也。

王阳明八大字帖墨刻[编辑]

阳明文章才略。震耀海内。今观其书。亦豪宕雄健。如其为人。持此三绝。足以不朽。何苦用一生精力。为良知之学。使谤议至今未熄也。甲寅秋日。金陵居士。

沈周湖山卷绡本[编辑]

余少有栖遁之志。每于画卷中。见前人得意溪山者。赏翫不置。今见启南湖山卷。始知此老胸中。丘壑江湖矣。山石嵌空。烟波淼渺。市桥田舍。林亭溪庵。渔樵之问答。仙佛之徜徉。尽在吾几案之间。何必理短舆孤棹。穿云涉涧。费尽目力脚力而后得哉。下有文嘉观王世贞跋。

徐青藤荷花卷绡本[编辑]

枝枝叶叶。为东风所欹。而花则宴然。团束皆用力势。铺叙不用力势。应照应处。却不照应。不照应处。恰好照应。此是画家极妙手品。

蔡邕鲁峻碑墨刻[编辑]

金薤琳琅。汉司隶校尉鲁峻碑。水经注。以峻为恭。赵氏谓方舆志,寰宇记皆作峻。而辨水经之误。余家旧藏此碑。峻字明白可识。赵氏果有其本。何乃不知而必欲证之以地理书也。欧阳公谓峻最后为屯骑校尉。而碑首题云司隶校尉。莫晓其义。隶释云汉人碑志。或以所重之官揭之。司隶官尊而职清。非列校可比。故书之也。此足以袪欧公之惑。郑夹漈又谓此碑书于蔡邕。按徐浩古迹记。其叙邕书惟三体石经。西岳光和殷华冯敦数碑。及考其他字书。亦未闻邕尝书此。不知郑氏何所据也。诸说如此。留俟赏鉴家一定。书于篆经斋。时微雨初霁。山光如沐。

蔡邕华山庙碑墨刻[编辑]

此碑。明杨文贞谓以郭香书。徐浩古迹记谓以蔡中郞书。浩深于字学。殆非凿空而言者。今以浩为信耳。

锺繇受禅表墨刻[编辑]

右魏受禅表篆额在颍昌。亦曰锺繇书。所谓表者。盖表揭其事。非表奏之表也。碑云黄初元年十月辛未。受禅于汉。汉纪作乙卯。魏志作十一月庚午。裴松之注所载甚详。盖是月十三日乙卯。汉帝使张音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魏王辞者三。及汉册四至。乃以二十九日辛未。升坛受命。碑之所载是也。水经云繁昌城内有三台。人谓之繁昌台。坛前有二碑。其后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此盖傅会符命之谈也。

王右军曹娥碑墨刻[编辑]

曹娥碑相传为王右军得意书。而今世所传。皆墨刻刓缺。余所见三四本。皆未得其完善。佩文斋书画谱。康煕御制跋曹娥碑云。今睹真迹。笔势清圆秀劲。众美兼备。至今千馀年。神采生动。透出绢素之外。始知中国尚有真迹之流传者也。甲寅秋日。元平题。

蔡邕夏承碑墨刻[编辑]

夏承碑今在广平府学。世传为中郞笔。如禹鼎铸象。蛇神牛鬼厖杂百出。而衣冠礼乐。已胚胎乎其中。所谓气凌千古。笔阵堂堂者也。元平观。

张芝帖墨刻[编辑]

黄山谷称伯英小纸。精神照人。翰墨妙绝。此帖亦高古可爱。真伯英之妙迹。

梁鹄孔子庙碑墨刻[编辑]

右鲁孔子庙之碑篆额。嘉祐中。郡守张稚圭按图经。题曰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魏志黄初二年正月。诏以议郞孔羡为宗圣侯。奉孔子祀。令鲁郡修起旧庙。置吏卒守卫。碑云元年。而史作二年误也。后汉孔僖传注。以羡为崇圣侯亦误也。文帝履位之初。首能尊崇先圣。刊写琬琰。知所本矣。使其味素王之言。行六经之道。则岂止鼎峙之业而已哉。魏隶可珍者四碑。此为之冠。甚有石经论语笔法。大飨盖不相远。若繁昌两碑。则自是一家。亦有以为鹄书非也。此碑订正。详载洪适隶释。今略取而辨之。

欧苏画像帖纸本[编辑]

欧阳公风流温雅。苏长公气节超迈。余之一生歆慕者。不但为文章妙天下也。此像即无名氏作也。无论其肖似。每展卷。如见其为人。不能释手也。

欧苏画像帖纸本[编辑]

邵青门东坡生。日倡和诗序言商丘公注苏诗。成以十二月十九。生日悬笠屐小像。设肴醴为先生寿。仍与诸生倡和为一集。噫。公之在世。崎岖岭表。再谪儋耳。至无屋可居。栖息桄榔林中。花猪薯蓣一饱无时。今于七百二十馀年。尚友有人。罗吴羹拏黄粱。华酌既陈。新词迭奏。莫非公清名奇节。有以照耀天下人耳目也。余方于玉磬山中。谋小庄。欲幷揭二公像而焚香为寿。以仿商丘之故事云。南公辙书。

董北苑杂树图横轴绡本[编辑]

北苑画杂树。但露根而以点叶高下肥瘦取其成形。最为高雅。不在斤斤细巧。

董北苑杂树图横轴绡本[编辑]

画小树。不先作枝根。但以笔点成形。此人所不知之诀法也。乙卯春日。与元履观此。

赵大年远山卷绢本[编辑]

赵大年写湖山平远之景。极不俗。学王维而得其神者也。远山一伏一起则有势。踈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诀也。

赵大年远山卷绢本[编辑]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见。一览便尽。此郭煕山水训也。元平书于篆经斋。

钱舜举山水卷绡本[编辑]

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棙。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此不但以画喩也。

钱舜举山水卷绡本[编辑]

写生与山水能兼长者。惟黄安叔,钱舜举二人而已。

唐寅写意云烟竹树障子纸本[编辑]

伯虎尝自言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伯虎之画。盖妙于写意者也。金陵居士。

倪迂山村幽居帖绡本[编辑]

余尝爱吴宽幽居诗。能记其一二。如湖口潮生知进退。天心月到识盈虚。一身自足三间屋。百岁谁谋数顷田。过壑便回忧险地。看云高坐爱晴天。地偏易觉柴门晩。室暖先知布被春。书为长观成故帙。衣从新浴少浮尘。其意气安闲自适。能超然于荣辱得失之外者也。今观倪画。诵此诗题之。

倪迂山村幽居帖绡本[编辑]

余于清溪又思颍亭。书揭吴诗。又欲仿此画写于壁。盖亦古人其心渐迫。其言愈多之意也。

苏文忠表忠观碑帖纸本[编辑]

余尝与吴翰林泰。曾观此帖于内省。伯绍以为近世似此者。惟曹侍郞允亨尔。余戏谓君尝以尼尹比之明道。今以曹比苏。何见识之固滞如此也。伯绍不以为然。曹以书名一世。凡殿宇记额。内府书籍标题。多出其手。人多哗然称誉。而终少神韵学识。真所谓下劣书魔入其腹中者。何尝有此等一点半画峻洁豪放风致耶。清明日。书于尔雅堂。

王羲之雨晴帖墨本[编辑]

王羲之与子侄亲友书。虽草草数行。皆有气势。变化如龙跳天门。虎步凤阁。不能狎视。后虽有仿效者。得此失彼。终无集大成如此者也。

王羲之乐毅论横轴墨本[编辑]

梦溪笔谈言王羲之书。旧传惟乐毅论。乃羲之亲书于石。其他皆纸素所传。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其后随太宗入昭陵。朱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发昭陵得之。复传人间。或曰公主以伪本易之。元不曾入圹。本朝。入高绅学士家。皇祐中。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家。余尝见之。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海字者是也。其家后十馀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后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集古录以为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今无复有本。后有甚妙二字。吾友圣兪书也。金石录以为火焚其石者非也。元祐间。余往徐州。见此石已断裂。以木匣贮之。今遂不知所在。姑存诸说。以俟石之复出也。元平跋。

褚遂良圣教序横轴墨本[编辑]

书多骨微肉者谓筋。书多肉微骨者谓墨猪。河南此书肥瘦均适。能得右军之神者也。

欧阳询醴泉铭帖墨刻[编辑]

欧阳书信本。郑渔仲金石略所载为二十三种。而盛行于南北者。惟僧邕㙮铭而已。多所翻刻。南本失于瘦。北本失于肥。独醴泉铭肥瘦均适。最号善本。然铭刻于贞观六年。至今千馀年。石剥泐已久。此亦非初刻真品也。

王翘蛱蝶花卉卷绢本[编辑]

百花丛中。蛱蝶纷聚。或巨蟹踉跄行乱苇沙渚中。水荇一带。群小鱼攒会其底。运笔麤率而物物生动。翘尝学为米芾者也。

明七才子画卷绡本[编辑]

右山水花卉翎毛鱼蟹仙人羽客诸幅。皆有雅净奇古之趣。文震亨待诏曾孙书画有家风。陈元素字古白。善画兰。沈叔淳字曼倩。弄笔作烟樾渚柯沙屿坡麓。奄有元人风格。唐志契海陵诸生。著绘事微言四卷。此出列朝诗集画引,恬致堂集,画史会要诸书。有小传。而其馀三人姓名印泐。不可见也。

司马温公笔牍帖墨刻[编辑]

书牍虽是日用酬应。而后必为故实模楷。决不宜是忙急作草。今观温公帖。令人凛然起敬。浮虑尽死。如对盛德君子仪形也。宜阳南公辙题。

颜鲁公书牍帖墨刻[编辑]

公忠义出于天性。故字画亦劲刚方正。不袭前迹。其拒禄山,诮卢杞,叱希烈。正气塞天地。忠诚凛日星。笔为心画。可以观人。此岂虚语也哉。下有赵松雪跋。

柳公权兰亭书帖墨刻[编辑]

柳尚书极力变右军书。平生用工。务离稧序面目。而今为此书。譬如昌黎力去陈言而董晋状似左氏。张中丞传后叙似子长。时有摹拟之作。亦伎俩之所使也。元平书。

徐文长墨蟹帖纸本[编辑]

此图写蟹腹背两面。不用力结撰。以枯墨涂抹成形。而蜿蜒飘逸。欲走欲立。不徒已也。又有文长印识可验。

仇英海山落照卷绡本[编辑]

晴蛟蒸云。不能弥天。而怪气曛黄。悉变初色。海岛潋滟。村树明灭。参差缕分。如出幻景。能于无形状光景处。得其妙也。

文太史云林横轴绡本[编辑]

文太史画林木。拔空戳云。有从地一涌而出者。断不可以手追也。

董尚书梅花卷绡本[编辑]

群卉多以艶态争妍。独梅花清芬古劲。有古士大夫之风。非驱俗绝尘者。不能写其神韵。始知此老胸中。无一点尘也。

米友仁书夫子庙记墨刻[编辑]

黄鲁直赠米诗曰。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王弇州言书家不愧箕裘者。有大小锺,大小卫,大小王,大小欧阳,大小米。惟小米差弱耳。此记石刻。今在吴城中。

李阳冰篆横轴墨刻[编辑]

唐李阳冰篆。与吴道子画称二美。此轴用皂鸾绫标碧鸾绫。里白玉轴。有米南宫文嘉审定。余尝借观于锦城都尉家。至今不能忘也。元平书于碧芭蕉下。

释怀素回雁足下二帖墨刻[编辑]

宋宣和画谱。称御府所藏唐释怀素草书一百一种。东国所传者。不过数十种。而其中此二帖。尤稀贵难得者也。

宋薛尚功摹钟鼎彝器款识真迹墨刻[编辑]

钱塘薛尚功摹集三代彜鼎款识。文凡卄焉。句曲外史云较其器之墨迹。笔精墨妙过之。又其讨论有出于博古考古诸书之外。前辈博雅精诣如此。彼困而不学。窃好古之名。自比于米颠者。得不有愧。下有方外张天雨老学斋观。无印识。是可欠也。

岳武穆书帖墨刻[编辑]

王之讨杨幺也。过师吾里。留题东松庵壁上。老墨飞动。忠义之气晔如。所谓仍邀后军王团练者。盖后来告变之王贵号王雕儿者也。天兵濯征。偏裨之在行者多矣。独邀斯人者饭。其爱之必异于馀子。孰谓其报知己。一至此极哉。司马文正公之邢恕。王荆公之吕惠卿。世固不少。而逄蒙杀羿。孟子顾舍蒙而羿之责又何也。淳祐九年六月朔。敬观于庐山郡圃之爱莲堂。附此叹息。此跋在方岳秋厓小稿。而观其文势。与此帖大异。不得尾附。而辞义有足取者也。

文徵明溪山茅屋图横轴绡本[编辑]

征仲晩年山水。益趋平淡。观此图。七分用墨。三分设色。笔意绝类辋川。盖其志品不俗。故虽于游戏翰墨之中。能得天然自得之趣如此。西湖舟中书。

钱选竹深荷净卷纸本[编辑]

舜举此图。轻毫淡墨。不暇丹青之饰。而雅素衣冠。啸咏徘徊于清香踈影之中。当时一段纳凉景色。宛在目前。真得意笔也。元平书于书船阁。时中秋梧桐下。月色如昼。

鼠食瓜图帖纸本[编辑]

鼠食瓜图。无名氏作也。鼠食瓜未至半。跳目惊顾者。不知为几。或未能充腹。回走之他。犹有畏忌人而然也。小人之盗窃爵禄。不复知畏忌者。真鼠之不若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人之旨。对此尤三复讽诵也。

赵孟𫖯墨竹卷绢本[编辑]

东坡直气凛凛。故写竹。多劲少和。而子昂此帖。和处见墨。劲处见笔。未尝不劲。未尝不和。可谓得坡之长。而兼有其所未有也。

范宽远山落照图障子绡本[编辑]

画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范宽初师李成。一朝舍旧习。卜居终南太华。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然后发之。时人议曰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皆所谓造乎神者也。宽性温厚。故人称范宽云。尔雅道人观。

李营丘云林图障子绡本[编辑]

李营丘云林图。气韵潇洒。铺置清旷。笔势颖脱。墨法精绝。高妙入神。古今一人。真画家百世师也。后河阳郭煕得其遗法。而终不如营丘也。

李营丘云林图障子绡本[编辑]

挥麈录言李成酒酣落笔。烟云万状。人有求者。必先置酒。气像之旷荡。亦可知也。

高述墨竹帖纸本[编辑]

图绘宝鉴云高述学东坡。书及竹石皆逼真。此画亦有清直自拔之势。甚可喜也。

吴宽自书诗卷纸本[编辑]

匏翁之诗。如汉循吏所至。无赫赫声而去思不已。世或摹拟而鲜能似之。书法法苏学士。浓颜厚面。袪去吴习。毕竟是赵宋本色耳。

文丞相笔迹帖墨刻[编辑]

公忠诚轩天地。正气撼山岳。书一技耳。奚足轻重公哉。然于百世之下。得其只字片墨。犹令人感叹兴起。工拙真赝。亦非所辨也。公辙书。

卫夫人帖墨刻[编辑]

淳化帖中卫夫人书。盖唐初李怀琳作。事见窦臮述书赋。如续帖中嵇康绝交书。世传七贤帖。皆怀琳伪迹也。此与师帖尤疏缪。按梁萧子云答武帝敕云臣昔不能拔赏。随时所贵。䂓摹子敬。多历年所。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状。洞彻字体。始变子敬全范。自觉功进。此伪帖云。但卫随世所学。䂓摹锺繇。遂历多载。年二十。著书论草隶。又云笔势洞精。字体遒媚。皆窃取子云启中语。欲小改之。遂失其句读。今世高识。何不悟此。又卫夫人。乃晋李矩妻。李充母。名铄字茂猗。既与师书。自当著名。不但称夫族及姓也。以数事考之。其伪不疑。又前辈论此帖。以其敕字从力。馆从舍为伪。未中其病。盖自二王以来。讹字甚多。陈为阵策为䇲。皆二王辈自制。不可据此定真伪。此出于法帖刊误。鉴藏家当以此辨证也。

之罘山刻石墨本[编辑]

赵明诚金石录言秦篆遗文。才二十一字。其文与峄山碑,泰山刻石,二世诏。语同而字画皆异。惟泰山为真李斯篆尔。此遗者。或云麻温故学士于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岂杜甫所谓枣木传刻肥失真者耶。按史记本纪。始皇二十九年。登之罘山。凡两碑今皆磨灭。独二世诏二十馀字仅存。后人凿石取置郡廨。集古录以为非真此论非是。盖杜甫指峄山碑。非此文明矣。古来辨之罘山刻石甚多。而赵是博雅名士。当以此为信尔。

之罘山刻石墨本[编辑]

欧阳公谓其刻与泰山峄山。文同而字画皆异。吾子行撰周秦石刻音释。亦谓其与琅琊石文。皆不类秦刻而不收录。及考之董氏书跋。谓峄山刻字。与泰山似异。疑古人于书。形类不一。则此又有不当疑者。金薤琳琅辨证。之罘刻石最详。余又安能定是非于其间哉。

摹本瘗鹤铭帖墨刻[编辑]

瘗鹤铭题云华阳真逸撰。刻于焦山之足。集古录言华阳真逸。是顾道况号。唐史及况文集。皆无此号。未知欧公何所据也。余于年前。得见真本石刻于徐学士庆世。此帖虽是摹本。而比庆世家所藏。益流丽活动。尤所爱重也。

摹本瘗鹤铭帖墨刻[编辑]

古称瘗鹤铭侧有小碣。云徒步不知远。夕阳犹未回。好花随意发。流水逐人来。无名氏与刻石年月。碣旁又有一小石刻。云江外水不冻。今年寒苦迟。三山在何处。欲到引风归。题云王瓒作。盖此铭刻。在崖下水滨。非穷冬水落。不能至其处。好事者每俟水落时。摹而传之。故得亦不能多也。

摹本瘗鹤铭帖墨刻[编辑]

欧阳文忠公以为铭书似颜鲁公。蔡忠惠集中称当是隋代书。二公亦于此帖疑之。而亦未能确定也。丁巳春日书。

大观太清楼帖墨刻[编辑]

大观初。徽宗视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标题多误。诏出墨迹。更定汇次。傡武帝一帖。合于西晋武帝帖后。择七卷后右军帖内。误入智永书。列在第五卷。合首卷古帖三段。傡而归一。及跻晋宣于晋武上之类。使先后次序不紊。迨名臣帖亦然。俾蔡京书之及卷首末。刊石太清楼下。翰林要诀云太清帖摹刻精致。亚于淳化。肥而多骨。求备于王著。失之麤硬。遂少风韵。然当时典章俱备。百工技艺。极其工妙。其视淳化草创之时。亦必有后出之巧矣。京虽凶险小人。字学恐出王著右。以此论之。大观本胜于淳化矣。

临江戏鱼堂帖墨刻[编辑]

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故家所藏往年拓本。犹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补换新刻者。然此帖在淳化翻刻中。最有骨格。乌拓不佳。蝉翅拓尤佳。

群玉堂帖墨刻[编辑]

群玉堂帖十卷。首卷全刊南渡以后帝后御书。二卷则晋隋名贤帖。三则唐名贤帖。四则怀素千文。五六曁九卷。悉宋朝名贤帖。七卷全刊山谷书。八卷全刊米元章书。末卷则蔡忠惠,石曼卿帖本。韩侂胄自镌其家藏旧迹。称为阅古堂帖。后入秘省。改今名行世。

朱子书带草堂帖墨刻[编辑]

朱子之学。海涵地负。自理气心性。以至天下之广。一事一物。无非为自己分内所有。文章翰墨。虽似儒者细事。而皆极其妙。非几于圣者。安能与于此乎。余按岭南。得此帖于退陶李文纯家旧藏。摸本装潢时一展观。以寓景慕之诚云。后学南公辙谨书。

颜米小帖墨刻[编辑]

记昔与友人朴山如,李元亮观此帖。山如以米为胜。元亮以颜为胜。元亮倨傲。不欲下人。以为吾所右者。乃唐忠臣。君所右者。即宋狂士。用为嬉笑。颜书务结构。愈整暇愈遒峻。米书如风前竹叶。月中杨枝。其散漫写意处。天真尤秀异。二公各有所长也。元平醉书于书船阁。

刘松年海仙图障子绢本[编辑]

瑶台琼岛。琪树金花。真人缥缈霞际。可望而不可亲。汪珂玉题赵伯驹仙山楼阁图云此翠水芙蓉境也。非刘松年。其谁得其神耶。

吴伟水墨山水图障子纸本[编辑]

古人评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言语文字形容者。吴伟此帖。不过用水墨弄笔。而远看平易。细究稠密。是知妙法在点缀而不在晕饰也。

李公麟万鱼图横轴绡本[编辑]

李公麟万鱼图。或以为公麟笔。或以为赵子昂笔。皆非也。余定以为近日好事者摸本。

东坡三十帖墨刻[编辑]

此帖巨纤疏密。无不俱备。其下力锻炼。如张汤,赵禹之治狱。其得意豪快。如项羽之破章邯军。余尝见此于吴侍郞载绍家。评定为宋朝第一。盖其胸中书卷气。非米黄诸公所及也。

阎立本画龙障子绢本[编辑]

鱼之类为千万。而龙为大。且变化为云雨。人常难见。而画者每得肖似。至于鲿鲤鳟鲂。其首尾鳞锋。日所目睹。而恒患不工。此龙非肖似。而鲿鲤鳟鲂。不能工也。常不见者。人莫得以测。常见者。人皆得指其失。喜画鬼神而惮为狗马者。亦类此。此称阎本。而恐是元明人赝迹。

宋名公二十帖墨刻[编辑]

李学士宗谔送腹兄诗。范希文,苏看山牍。黄涪翁,米南宫诗。薛彭与赵大年借墨帖。沈与求知潭州丏祠。韩蕲王与司农总领虞允文恢复议。学士汪彦章,右相叶衡,龙图王龟龄,待制蒋灿,枢密王淮,大参张刚,范文穆成大,张状元孝祥,楼宣献钥,魏秦公了翁,张秘阁即之各诗箚。幷为二十帖。三代以后。人物莫盛于宋。文章书画。亦于斯为盛。此可知也。凌壶居士李麟祥尝言元明才子。不但文章不及宋。书画亦不逮宋远甚。虽或有纤巧妍美。悦人眼目。而终少深厚意思。令人易厌。诚知言哉。金陵居士题。

谱图[编辑]

宜阳南氏谱图[编辑]

始祖敏。公始姓金。名忠。唐凤阳府人。玄宗天宝十四载。以按廉使。奉使日本。漂到新罗礼州。今宁海地公曰。天下莫非王土。愿居之。景德王以闻。天子许焉。王谓公自南来。遂赐姓曰南。改名敏。封英毅公。以英阳县为公食邑。子孙仍受籍焉。墓在县北日月山南。今亡其处。子孙为坛于山下。每十月上旬。享祀之。

自公以下谱逸。至倜复见于谱。有曰太子詹事翼。曰卫尉令谦。曰检校礼宾卿淑孙。曰及第之卓。曰礼宾卿奕。曰大将军镇勇。有三子。长洪甫。次君甫。匡甫。始分籍于宜宁固城。

洪甫
君甫 赫胝
事高丽忠烈王忠宣王官枢密院直副使
益胝 天老 乙蕃
官丰储仓副使 知灵光郡事夫人朴氏部将琮女 赞化功臣门下侍中宜宁府院君赠谥敬烈公夫人崔氏参议茳女
乙珍
参知门下省事太祖开国遁居沙川屡征不起太祖高其节就封沙川伯后孙有直提学褒以名节著
乙敬
官赞成事
天命
官典书
匡甫
乙蕃 景文
开国功臣议政府领议政宜宁府院君赠谥忠景公配享太祖庙庭夫人卞韩国太夫人尹氏坡平君虎女淑安宅主洪氏观察使彛女 官兵曹议郞夫人方氏参议恂女 议政府右议政赠谥忠简公
官直提学夫人朴氏吏曹判书信女
景武
无子以宜山尉为子 议郞公第三子尚太宗女贞善公主封宜山尉赠谥昭简公孙怡骁勇绝伦年二十七拜大司马称国朝名将
开国功臣三军都统使赠谥刚武公配享太祖庙庭
官司宪府监察夫人姜氏大司宪硕德女
生员有子曰孝温字伯恭号秋江文章清节与金时习齐名
孝友
进士夫人朴氏苏贞女
孝义
汉城府判尹夫人柳氏子和女
吏曹正郞
大司谏
参议
孝义 庆春 孟夏 复兴
官通礼院左通礼夫人郑氏弘佐女 隐德不仕世称东郊处士夫人郑氏海林君承休女 文科同知中枢府事
复始
官茂州县监夫人金氏左议政命元女
复始 得薰
官仪宾府都事夫人申氏副正汝灌女许氏成龙女
得朋 龙翼
官仁川府使夫人申氏复一女 吏曹判书大提学赠谥文宪公夫人蔡氏持平圣龟女
得溟
官庆基殿参奉
官庆山县监
吏曹判书以清白著名赠谥贞敏公
龙翼 正重 汉纪 有常
庆尚道观察使夫人李氏吏曹参判寅焕女 同知敦宁府事夫人沈氏汉章女沈氏若采女 文科赠弘文馆副修撰
有容
刑曹判书大提学致仕赠谥文清公夫人兪氏礼曹判书命弘女崔氏禟女金氏通德郞锡泰女
有定
官奉化县监
有容 公辅
进士
公辙

惟南氏。自赐姓以来。世代久远。子孙众多。谱亦间多缺亡。其上世远而显者。其事皆具史氏。其不显者。愈远而愈不可考。故今自忠景公以下。具列如左。

忠景公府君。初讳谦。字敬之。高丽恭愍王二十三年。同进士出身。后佐太祖开国。及封功臣。公辞之。亡于郊。太祖使人物色得之。赐名曰在。盖在此云尔。喜之也。遂策功一等。寻佐恭靖王。立太宗为世子。以世宗元年卒。谥忠景。葬杨州。以近健元陵十里。夫人卞韩国太夫人尹氏。坡平君虎女。淑安宅主洪氏。观察使彝女。自开国以来。历事四朝。官议政府领议政。封宜宁府院君。为国元勋。然居家如布衣时。所与游惟词人释子。世称善居功云。

兵议郞府君讳景文。事太宗。太宗曰。功臣中谨慎有家法者。莫如南在。以公子晖尚公主。后以子智勋。赠领议政府事。葬广州。府夫人方氏。参议恂女。

直学府君讳简。世宗九年及第。事亲孝事君忠。周人之急。患人之难。清慎重一世。葬通津府。今亡其处。夫人朴氏。吏曹判书信女。

监察府君讳俊。葬广州府。夫人姜氏。大司宪硕德女。进士府君讳恢。字子容。成化中举进士。燕山时。坐兄子孝温罪。配镇川卒。仍葬于县南。夫人朴氏。某官苏贞女。后以子孝义贵。赠户曹判书。性廉直。奉先孝。乡党称其厚德。

判尹府君讳孝义。字仲柔。正德六年及第。历玉署为都御史。上书斥南衮奸邪。年七十。入耆英社。葬杨州。子孙世世继葬。夫人柳氏。子和女。累封贞夫人。

通礼府君讳庆春。字祥元。嘉靖十九年。以明经及第。享年六十五。夫人郑氏。弘佐女。

处士府君讳孟夏。字施伯。隐居不仕。世称东郊处士。享年三十四。孺人郑氏。海林君承休女。李文忠公廷龟撰墓表。

茂朱府君讳复始。字善初。轻财好施。与权鞸友善。鞸每称其高义。后遭倭寇。选邢军门郞厅。从赴义州。历知四县。享年六十三。夫人金氏。左议政命元女。用子铣贵。赠议政府左赞成。

都事府君讳镇。字镇之。年二十七。以外祖庆林公恩补官。万历中。中进士。历知三县。享年五十八。夫人申氏。副正汝灌女。以孙龙翼秩一品。赠户曹判书。

仁川府君讳得朋。字益吾。性醇谨无伪。少时以匹马行山谷中。有盗斮人去未远。公视之。乃所识也。抚尸大哭。解衣敛之。舁至村中。具状告县而去。其好义如此。历莅五县一郡一府。皆有善政。或有磨崖碑。知仁川。以老将弃官。宋文正公浚吉白以气力尚强。吏民信爱。宜不许罢。特命还任。享年七十五。夫人申氏。复一女。以子龙翼贵。赠议政府左赞成。

文宪公府君讳龙翼。字云卿。进士及第。仕仁祖孝宗显宗肃宗。至大提学吏曹判书。进秩辅国。以文学德望。为一代名臣。肃宗十五年。仁显王后废。小人用事。公与金文忠公寿恒同被罪。谪明川未几卒。享年六十五。越二年。后复位。首复官爵。遣礼官致祭。英宗元年。赐谥文宪。夫人蔡氏。持平圣龟女。封贞敬夫人。南氏自忠景公以来。仕宦显者。自府君始。

观察府君讳正重。字伯珍。进士及第。侍肃宗经筵。甚见宠遇。官至岭南观察使。享年五十二。夫人李氏。吏曹参判寅焕女。后以孙有容贵。赠吏曹判书。君子惜其早世。功名未达也。

同敦宁府君讳汉纪。字国宝。事父母至孝。教子孙有礼。四典州府。皆有仁惠。及老。以学问自居。怡然乐而终身焉。一时如闵文忠公镇厚,李文简公喜朝,李文贞公宜显,李文正公縡。甚重之。皆叹其有贤德而屈于时。不得显仕也。后以耆老进秩陞通政。至嘉善。享年七十四。夫人沈氏。处士汉章女。沈氏若采女。皆封贞夫人。以子有容秩一品。赠议政府左赞成。

注书府君讳有常。字吉哉。进士及第。以文学推重于世。英宗三年。以记事官。与修肃宗实录。忤贼臣李光佐。谪灵岩。明年赦宥。翌年卒。享年三十三。配李氏。

先府君讳有容。字德哉。景宗元年进士。英宗二十六年及第。历官至大提学,刑曹判书致仕。文章名德。至今有山斗之望。享年七十六。赐谥文清。葬广州府。夫人兪氏。礼曹判书命弘女。累赠贞敬夫人。崔氏。学生禟女。赠贞敬夫人。金氏。通德郞锡泰女。累封贞敬夫人。有文集十五卷。当宁御序略曰。予闻公自少治文章负盛名。既释褐则历敭清显。以至主盟词垣。然公顾恬约有守。不肯驰逐名利间。公退则辄闭户看书。或引满取醉。醉则吟啸自乐。怡然不以荣禄萦其怀。虽以此不合于时俗。即公之所养可知已。今公之殁。已十数年矣。思其人而不可见。征遗稿于其家。得诗文若干篇而读之。其辞婉其气醇。其法整而融。其议论常依于经而不悖于道。有雍容恺悌之趣。无纤巧浮丽之语。读其书。有足以知其人者云。前后以公恩。子孙补官者二人。

奉化府君讳有定。字乐哉。性踈恢。善飮酒楷书。自缮工监伇官。至监奉化县。卒于官。享年五十四。葬杨州。配徐氏,李氏。

进士府君讳公辅。字岳老。中进士。贤而有文。享年二十七。葬于广州文清公茔下。配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