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锦溪集 (鲁认)/卷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 锦溪集
卷五
作者:鲁认
1823年
卷六

附录

[编辑]

万里封侯。已投班定远笔。九重献策。又乘宗太尉风。非小丈夫所为。乃奇男子之事。庶见上雪申包之耻。重酬于胥之仇。南越王头。必悬汉北阙下。西平公业。再出吾东方人。狼星恒拱斗魁。鲸波永清鲽海。即今阳鸟熇熇。飞鸢跕跕。楼船将军下濑无恙。豫州刺使击楫如何。公在瓮津任时。以雪复之策。遗姜。姜以启答之。

万历丁未孟秋上澣。前佐郞姜沆睡隐。谨启。

鲁君公识困而在下。无所知名。岁丁酉。被俘倭窟。脱身而浮于海。泊于浙江。作字道姓名。县人闻于布政司。传食诣京师。时徐斯文光岳见登。倡明道学于浙于闽于广之间。从而师者。咸萃于武夷朱晦庵书院。讲习其业。徐见公识所为文。哀其言而壮其志。遂廪养之。乃齿诸学者徒。公识与其徒论辨小学家礼。无不详晓其义意。既又说尽吾东方自檀君以来历代事迹,政教,风俗甚博。学者叹曰。先生海东夫子。曁其东也。相与赆以言。序其事而张之。吁亦侈矣。噫。公识居其乡则不合而诎。去其乡则能合而伸。此岂非命也欤。今返其乡土得一官。而颠顿狼狈又甚矣。乃观于以俘见也。顾何如哉。余于是乎不能无感于不合而诎者。赠以辞而伸其意。辞曰。志固有隔千里而相会。得于天者同此心。惟如好恶之不背。乃可以发于情而莫之禁。是惟倡之而无和。君故贸贸乎半世。其奚为一朝适异乡。人亦不知其谁。闻一言而若惊。与讨论皇王学者。信吾道之东矣。服雄辩之森森若锋铓。岂迩遐之有间。谅知遇之不常。惟抱关之非时。子又胡为遑遑。余击节而沈吟。抚世道而悲伤。苟非吾之所欲。轩冕不足为荣光。繄太牢之前陈。非鶢鶋之攸享。

万历丙午仲春。礼曹参判赵希逸竹阴。辞。

壬辰之乱。鲁公认被虏入日本。久不得返。遇中原逝江人林公震虩。因与相熟。其人愍公心事。壮公忠节。谋脱还百计。遂自日本。逃至福建省。鲁公颇能文善笔。处处闻朝鲜士子从日本逃来。待之甚勤。引与游观诸处。逶迤入武夷山第五曲。有朱子书院。院中学徒数百馀。院长每日率诸生。讲学行礼。学规甚严。晨起击鼓。诸生分庭相揖。歌关雎三章。登堂听讲。日晩乃罢。夕又相揖。歌鹿鸣三章。日以为业。令公同参讲席几数月。临别。诸生各为歌诗以赠之。且云。朝鲜以为中原尚陆子。象山实不然。陆学间有尚者。如此处。专崇朱晦庵之学。须以所见归语朝鲜云。其他庐山瀑布,金山寺,西湖,林逋所居。无不纵观。过鲁。拜周孔圣庙。入北京发还。亦可谓极天下之奇观焉。

万历庚子仲春。丰山柳成龙西厓。记。

湖南鲁生。袖一帖。游京师。遍示士友间。盖其先祖锦溪公。尝陷于倭寇。从间道走中华。华士大夫作诗文以送先生妆成一帖者也。夫天之生民。岂有间于华夷之分。而朱夫子齿夷狄于人与禽兽间者。以风气习教移其性也。我国虽九夷之种。自殷太师东来。文物彬彬。为小中华。而逮圣朝。名儒辈出。吾道东矣。至我宣庙朝。教化之深。普洽洋溢。几乎家谕人悦之。公生于是时。以学行荐剡。位不过六品。当国家板荡之日。兵败陷虏。能抗义不屈。脱身虎狼窟。窜迹云海途。艰关万死。偶到朱子故地。见礼让俗。闻弦歌声。犁然有契。乐留连若终身焉。其尊德乐道之意。实不愧贤风遗化。谁谓公一节也。况中国人闻公之言。知我俗一遵朱夫子礼教。而观其序文赞叹之意。盖出于鲁无君子。斯焉取斯之意。公之行。可谓有光于邦国。而真不负圣世培养之教。百代之下。闻公之风者。亦足以兴起矣。呜呼。观此帖。亦可见皇明之于我国。不以荒服。待之海外。万里肝胆。一家胡越。在龙蛇之乱。我东宗社生灵之命。仅如一发。惟我神宗皇帝倾天下兵。竭天下财。拯之水火中。继以乳哺恩。凡我东昆虫草木。何莫非皇朝喣濡之泽哉。是以。当时中国人士见我人。有若平生之旧者。亦体上之意也。呜呼。真所谓前王不忘。而回瞻今日。中国竟是谁家之天下。噫嘻。城下之盟。皮币之奉。盖迫于势耳。若孝庙之志事。此岂可忘。岁久声湮。人心狃安。冠盖横骛。视之以欢乐。簪绅衍嬉。恃之以膏雨。如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今不独不存诸心。又不复形诸言矣。茅斋秋生。数杯痛饮。起展此帖。不觉发竖冠涕沾臆。因诵零丁洋诗。更读看羊编。始知天彝物则。不以华夷有间。而劫火焦坑之日。犹有不烬之玉也。鲁生其识之。公讳认。字公识。归国。官至隋城都护。

崇祯纪元后三辛丑季秋上澣。东莱郑存中。撰。

吾先祖月沙文忠公戊戌辨诬奏。文章之盛。闻于华夷。锦溪鲁公认漂海到杭,浙。浙中人士。皆诵其文曰。此朝鲜李某之文。可以知家传而户习也。晩秀自学语时。闻其事。景慕鲁公。若孔,李之世好。公之后孙守国。以公周还录二册,皇明遗韵一帖。踵门请识其后。晩秀窃念士生升平之世。安坐饮啄。未尝见疆域金革之虞者。固幸耳。若其蛰居一隅井蛙而垤蚁。至老死。足不离阶庭。名不出乡党。则于为人乎何有。公于龙蛇之难。以藐然一书生。杖剑从权元帅。奋厉忠义。参赞筹画。躬冒白刃。左右歼贼。何其勇也。全节于豺虎之丛。䏼身于鲸鲵之涛。一帆万里。间关琐尾。葆我衣冠。返我京国。何。其智也。历览泉,漳文明之乡。访同安之古县。拜考亭之遗祠。与匡岳宗师。鹿院诸儒。撮齐升堂。讲大学,心经之书。楫让讨论。秩然若沧洲之丈席。鹅湖之讲会。而笃行邃学。高谭雄藻。使中州诸君子。乐与唱酬。咸知东方礼义之邦。竟之名彻天门。至蒙万历皇祖忠如祥节如武之褒。我宣庙古社稷臣之教。煌煌华衮。百世不朽。遭遇何其盛也。秉树何其伟也。于是乎公之平生本末。真可谓忠孝双全之天下奇男子。其亦不虚生于世也夫。诗云。四国有王。郇伯劳之。叹今之不如昔也。以吾东万折朝海之诚。复见皇胡遗韵于九州陆沈之日。其宝翫而表章。奚啻殷彝,周鼎之为三代法物而已哉。晩秀既感家世旧谊。且不胜风泉之思。谨扬扢如石云尔。

崇祯四丁丑阳月之望。辅国崇禄大夫,原任兼吏曹判书,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经筵成均馆事,奎章阁检校提学,世子左宾客李晩秀。述。

往者倭难。执拘我民人以行。鲁公认。亦为俘居倭久。礭然不少挠。潜持舟。道中国而卒生还。夫去父母之邦。累臣犬羊。人情之所大恫也。死而已。不死则亦不得不屈也。能以义自率。不失其守。临事而断。冒万死。涉重溟而自脱于危。公其勇士也哉。其生也非苟。其还也非幸也。故天子嘉之。中原士大夫敬之。于其归。皆为诗以致意。此可见其义勇之气必有能动人者矣。且慨然以雪复为志。归而上沼吴之策。不竟用而死。使其策行者。其充遂文,范之功也欤。惜乎。其言不传。无所见其志也。今其孙守国。槪其始末。幷明人送行诗。以为帖。庶几其迹之不终泯也云。

崇祯纪元后三丙寅嘉平。湖南按察使李肇源。书。

右锦溪鲁公周还录二册。其俘拘漂泊。万死一生。殆书传所未有。犹能熟服经礼。潡昂忠义。全节于寇仇之域。著名于天子之庭。何其韪也。然其事行本末。屐园太史。记识甚详。余不复赘。录中奉载神宗皇帝褒忠赐还诏一道。余窃因是而有感于中。朝鲜处九州之外。介瀛海之隩。自中国视。至藐然也。我神皇深居高拱。治天下四十馀年。如天之默运于上。能美利万物。而苍生卒无以见其迹。及倭之入我疆也。悉其赋。蛇豕食数千里。此至于平壤。

天子闻之。大兴师以救。谋臣猛将。相望于道。八年之间。至天下骚然。如薙草尽根后已。天下始见雷霆之奋发。而又莫知其倪也。其沈几大虑。固非浅中之士所敢窥度。然由后之建虏。先移兵击我。始敢专意犯顺。窃据天下者观之。我神皇所以眷眷于我朝。以及于如公之为难民羁臣者。盖亦有以也。夫录旧有三册。其一载公东还后事。公性疾恶见忤于仁弘。官竟不大振。且公皇城陛辞曰。有特诏赐马事而佚不传。今惟有二册。全先祖赞成公。为己卯贤良房公弥甥。而房公又鲁氏之自出也。余故习公之后孙守国。得闻公逸事。幷牵连书之。补其阙文云尔。

崇祯四壬午榴夏上澣。崇政大夫行原任吏曹判书兼知经筵春秋馆判义禁府同知成均馆事,弘文馆提学,世子左宾客李相璜。谨识。

以余观夫鲁锦溪始末。殆天下之一人耳。万历壬辰。倭奴犯寇。倾覆我邦家。公于是时。书生杖剑。折冲尊俎。郤縠之诗书也。累然俘囚。靡改素操锺仪之南冠也。鲸涛冒险。志在雪复。陆秀夫之崖海也。流离琐尾。讲学于考亭之乡。季札之观乐也。葆我衣冠。拜手于天子之庭。苏武之生还也。自日本而闽越。自闽越而江浙。自江浙而上都。以至东还。水陆万里。历览无际。又似子长之壮游也。以藐然身而集千古人之众美。岂非所谓天下之一人耶。且夫忠文山而节北海。邀惠于大邦之君。如彼其盛。许以古社稷臣。亦粤有圣祖褒训。宜其东还之日。论功上赏。待以不次。而竟扼于仁弘。胸中石画。郁郁无所于施。此为忠志之士所慨。此为后世子孙所悲也。呜呼悲夫。其后孙守国。惧先迹之就泯。恐文献之无征。爰辑其旧藏皇诏二道,圣教二则曁闽中陈秋涛仪而下十有五人诗文真迹。装褫为一册。锦溪所自为周还录。并椟而背负。历谒贤公卿立言之君子。乞诗若文以表章之者有年。其志吁亦勤矣。往者丁丑。守国以屐园太史之命。属余一言。久未有复。越六年壬午。余乃进守国而言曰。卷首之天诏皇皇。王言穆穆。有足以不朽公于天下万世。何待乎贤公卿立言之君子。子可归休矣。

东阳申纬。书。

今天下为虏二百年。衣冠文物。扫地尽矣。独闽越之士。往往讲明孔,朱之术。服习礼教。盖犹有古先贤之风云。况皇明盛际。崇儒重道。表章培植之馀哉。万历间。鲁公认。没于倭。潜浮海入闽中。与其学士大夫。周旋乎庠塾之间。辨难乎经礼之文。以明我国家治教作成之美。使其敬而进之。不敢鄙夷之于其归也。为诗序以赞叹。推诩为豪杰士。余于是帖。知鲁公之贤。而又未尝不慨然有西归之悲也。遂书此以遗其孙守国。若其俘还始末。则天子嘉之曰。祥忠武节。宣庙奖之以殆古社稷臣。览是书者。庶不待吾言之赘也。

正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兼知经筵春秋馆事,同知成均馆事,延安李始源。书。

南原士人鲁君再麟甫。有贤祖锦溪公。而为人敦谨可尚。余有世谊。而相好久矣。今春。余适守潭阳则鲁君见访。道其祖锦溪公书院。在罗州家乡。而未刊之文集。在院中。一为取览。则锦溪公遗事。可按而详也。余于鲁君固相好。而其祖之所以为贤。则果未得其详。乐闻而遂取来。盖锦溪公。以前别提。倡义于万历壬辰之岁。而其被俘生还之际。始终大节。灿然于天朝本朝之间者。已不可诬耳。神宗皇帝有诏曰。尔忠如祥。尔节如武。苦渡鲸波。欲叫天阍。我宣祖大王下教曰。别提鲁认。自日本至中华。皎然本心。天监所烛。每欲复仇。抗陈奇策。古有社臣。

今尔近之。焕乎云汉之昭回。炳然日月之争光。尽乎文在玆矣。公何以得此也。宜其爵秩之隆赫。展陈其抱负。而竟为仁弘辈所沮。官止于下大夫之列。无乃命乎。可恨也已。然千载之下。读是诏是教。则尘帖之上。宠光辉映。画出伊公当日之心事矣。岂啻若区区轩冕之贵。而彼文集之有无。又何与于公哉。然而今去公之世二百有馀年矣。事迹浸微。殆湮没无传。而逖矣天南。惟见云水之白。则亦岂非仁人志士之所可感慨者乎。何幸有斯集有足征者。而传录间颇漏失。誊本又多错乱。不成编卷之体。则又奚足为可征之全书乎。且孱孙零替。不能以先集藏之家。而草草单本。只在彼俎豆荒寂之所。则此又鲁君之所深叹而缺然者也。于是略正其序次。可以首书者。可以附录者。推类而区别之。付之能书之吏。俾之精誊。又模出中华唱酬若干帖。并妆册而归之。是可以酬我相好之意。而寓我起敬之思也欤。锦溪公讳认。字公识。再麟其六世孙也。余爱鲁君敦谨。而又有是祖也。于其勤请。不能无言。忘拙而谨叙大槪。如右云尔。

崇祯三戊午季夏。安东金履𫓯。谨跋。

公讳认。字公识。初号锦里。又号锦溪。咸丰人弘治赠资宪大夫,礼曹判书讳希周五世孙。成均生员讳昇玄孙。进士讳自贞曾孙。王考讳行权。宣教郞顺陵参奉行机张县监。考讳师曾。赠吏曹参议。妣淑夫人全州李氏。公生于嘉靖丙寅。天性刚果。气宇倜傥。少学于罗参奉恒。先问程朱之学。罗公大奇之。又从金南塘光运游焉。斯文日进。文章德业。为世所推。中万历壬午进士。与同时名贤李月沙廷龟,赵竹阴希逸。柳西崖成龙,李汉阴德馨,南雪蓑以恭,林石村㥠,姜睡隐沆,罗锦岩德峻,丁孤舟运煕。相为道义之交焉。二十。召入为别座。当壬辰乱。与权光州栗。倡义讨贼。屡致奇功。救南原阵。一朝事误。俘入日本。抗节执礼。追皇明间谍使林公震虩。入闽中。与武夷书院诸生。讲论大学止修之道。己亥秋。承天诏。而自吴楚历周秦。由齐入鲁。拜阙里孔圣庙。庚子春。达北京。乘天赐马。还到本朝。细陈来历根由及复仇之策。宣庙引见。极加称赏。仍赐驲还家。父母幸免凶锋。而以寿终矣。公作庐墓侧。追服三年。壬寅秋。服阕。除冰库别提。以将荐。登武科。除宣传官。寻除所江节制使。乙巳。有群山之命。丙午。特除随城都护。旋被仁弘所诋。为瓮津节度使。准瓜。有去思碑。天启壬戌。公卒于家。享年五十七。淑夫人济州梁氏。参奉琛之女也。葬于罗州离娄谷面雉足村案山艮坐之原。双封。噫。公千古一人。学行俱备。忠孝兼全。考其平生。则百世之下。犹有凛凛之气。后之君子。闻公之风。读公之书。必有流涕而兴起者矣。

崇祯纪元后三乙巳季秋。参判全州李亨达。谨撰。

[编辑]

五言律诗

[编辑]

全节仍天下。湮名竟海东。帝褒一言重。公议百年空。蛮徼凌云藻。鲸涛照日衷。从来苏属国。忠义后诸功。

右蓬山郑世翼

七言律诗

[编辑]

七年兵甲一身轻。万死艰关迹似萍。海上看羊馀故节。辽东归鹤共残生。蛮天风雨迷孤岛。帝里烟花阅百城。到日尺疏论洒耻。堂堂忠义尚留声。

右锦城朴宗正

天意分明玉汝成。层溟绝徼死中生。已看豺虎惊高节。更遣鱼龙识大名。左海咸推君子国。右文同是圣人氓。纵然未试沼吴策。归路恩褒动帝京。

右全城李翊会

涉险蹈危慷慨多。几年南北咏悲歌。孝符曾子蛮援剑。忠似苏卿海不波。槎使殊恩铭骨髓。皇明盛德重山河。复仇未遂身先死。毅魄千秋痛若何。

后生前乐安郡守田光尹。谨稿。

公尝作锦溪亭于墓下。每遇讳日。悲哀涕泣。素服而居。躬执炊物。不委婢仆曰。人子于终身丧。不敢不自尽。又以妻饮恨而殒。终不再娶。西崖柳相常叹曰。鲁某才德。将大用之器云。呜呼。公之大节。炳如日星。孝能感贼。脱老亲于白刃。义不顾身。饱风霜于倭窟。遍游历览。生还父母之邦。苟非烈丈夫。能至于此哉。惜其遭逢多艰。以文武俱备之才。竟止水阃之任。百世之下。孰不嗟惋也。公之经险著述最多。而遗失不收。独有日记数编。观此。可知操履之卓卓。惟俟立言之君子。以传不朽之美。千万幸甚。

通训大夫,前县监金时佑。记。

往在龙蛇。人事呜呼。黑齿猖獗。苍生鱼肉。三精晦霿。谁知大明于中天。四维震荡。孰能劲草于疾风。二百年冠带之俗。得免禽兽而左衽者。寔赖诸君子扶纲阐义之力。而锦溪鲁公。即其一也。其肇举义旗。召募乡邻。武穆之泹背。狼覃之陷坚也。脱身虏庭。扁舟越海。荀罂之谋褚。云长之出关也。讲学武夷。奥蕴毕陈。则敦书之郤縠。说诗之匡衡。固不足道。而直是摭邹鲁之正论。溯闽洛之真派也。天子曰嘉。八宇衮褒。圣祖爰命。三锡宠绥。焕然遗芬。至今未沫。噫。士君子端居燕处。明目张胆。陈说义理。罔不畅快乎听闻。而及夫苍卒颠沛。其能践言而成仁者几希。李陵与卫律同罪。范质共王溥下拜。以至龙头之华歆。凤毛之郗鉴。终不免为小人之归者。盖其见理不精。临事欠商之致。由是而言。公之一节不渝。万死弥坚者。足可验平日学问之工。深造精诣。蔚为我东之真儒。而官止水阃之任。竟使后之人。莫详其所蕴。是为可恨。乃于郡斋岑寂之中。公之七世孙翼甫袖遗集。讲旧好而征跋于余。余尝于先祖竹阴公遗稿中。见为公著述者。每有高山景行之思矣。玆不敢以不文而辞。谨叙颠末如右云尔。

通训大夫行淳昌郡守赵基复。谨跋。

被俘同苦录

[编辑]

鲁认罗州人。奇孝淳兴阳驿卒白受绘梁山人。徐国伊务安乡吏。朴汝楫咸阳人。郑东之蜜阳正兵。姜士俊晋州人。风石伊京畿私奴。郑昌世晋州人。河大仁晋州人。金兴达清风人。金兴迈清风人。全时习泰安人。姜濬灵光人。姜涣灵光人。姜沆灵光人。姜瀣灵光人。金禹鼎东莱人。徐景春务安人。姜天枢河东人。李晔全罗虞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