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锦溪集 (鲁认)/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锦溪集
卷四
作者:鲁认
1823年
卷五

[编辑]

催归原情疏[编辑]

上神宗皇帝伏以臣名教中一罪人也。既未仗节死义于龙蛇之难。苟为戴天图命于豺虎之窟。今到中华。复见天日。自幸自讼。诚惶诚恐。且以臣区区所抱。敢此冒渎。伏乞圣明哀矜而垂察焉。辛卯春。贼酋秀吉。敢以射天之计。肆出假道之说。遣使诱我。此果人臣所不忍言。所不忍闻者。小邦抗斥其使。奏闻天朝。越壬辰四月。贼魁行长等。率精兵二十馀万艘。来陷沿海地。而五月。直𢭏京城。国王疋马苍黄。移次西邮。贼乃乘此空虚。夷我先王二墓。火我先王五庙。跳梁八路。屠戮万姓。其为国仇。决不戴天。臣之七十双亲。全家二十馀骨肉。俱在奔窜。必陷贼锋。其为私痛。亦已罔极。所遭如是。诚不可一日容息于覆载之间。尚尔苟活到此者。只欲报君父之至愿也。况彼狼心不悛。虺毒益肆。则此非独小邦之患。而实为忧于圣明七八载东顾之馀矣。臣之日夜血泣。汲汲于思归者。第以所探贼情。细陈本朝。亟修豫备雪复之策。而上以洗庙社之耻。继收双亲白骨于雨雪草莽之中。而下以舒泉壤之憾。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以此所怀。日望乡国。心肝坠裂。更伏乞圣明另察外臣狐邱之忱。特降天朝鸿泽之施。情溢辞蹙。言不知裁。无任祄恳激切屏营之至。

[编辑]

呈大司马金学曾军门[编辑]

伏以认。遍邦末品。绝域俘踪。既未早决于熊鱼之界。忍为苟活于豺虎之窟。如究其罪。罪不可名焉。然而庙社烟尘。国耻极矣。邱墟草莽。私痛切矣。第以应变雪复之志。蓄积于中。而强渡中华。尚稽东还。泪继以血。哽塞难言。伏愿都爷另加矜察焉。忝惟小邦虽僻在东隅。粤自箕圣。井制八政。愈久愈明。贤君良臣。无代无之。衣冠文物。灿然备具。礼乐声教。猗欤可征。是以大邦之待。独居诸侯之上。而滥得小华之称者久矣。不然。顷日岛夷之乱。圣天子何必征兵天下。命将阃外。讨平丑贼。至此其赫然乎。幸赖天威。今虽小安。固不可永谓之廓清。惟彼狼心不悛。虺毒必肆。前头之患。恐有甚于变生之初。认以沼吴之策。先叫天阍。继陈本朝。而欲为豫备应变。则归心如矢。一日三秋。更伏乞都爷。以认悯迫之情。上达皇朝。特赐回送之地。谨昧死以闻。

再呈大司马门[编辑]

伏以情既诉矣。辞已竭矣。冒烦狂叫。罪添无状。然认之无状。不在于狂叫。而在于蠢蠢冥顽。少无人臣人子之诚。不足以感激都台监仁慈明听之下。终不得早归者也。阳气发处。金石亦透。至诚所潡。天地即感。认如有念君亲忠孝之诚。都台监岂不能感应而矜察也。但辕门严肃。如隔天上。草芥俘贱。因何控诉。虽以都台监好察之明。势所难烛。而未易回送者。理之常也。大抵认日夜哀泣者。恐未及归于霜雪之前。寻见亡亲白骨于草莽之间也。朝鲜地势。山岳高峻。自十月雪高三尺。而正月始开。若雪下之后。则虽到故乡。岂能觅父母被害之处乎。若未收拾。又使冤魂。惨惨于来冬雨雪之寒。则人于情理。宁欲万死。哀念及此。不觉哽塞气绝。万祝佥相国。幸勿厌薄。更加垂怜。早议回送也。自三月留滞。归心如矢。日夜倍炽。百病交侵。残命垂尽。一死无惜。而抑恐不得闻君亲之消息。更此缕缕。伏乞大君子惕然哀之也。

谢呈布政司徐匡岳见登。李见罗材门人。衙门[编辑]

伏以认。强颜天日。虽保顽命。自顾多惭。生不如死。特蒙相国至恩。特赐以天下至重至宝之金与书。是实相国过优于泛爱之德。不择贵贱贤愚而厚薄之故也。荣光倍增。恩泽非常。不胜感激。金囊而书阅。则皆是相国穷源洙泗。讨论义理。发明乎前古未发明至精至密之蕴奥。孔夫子相传止修之学。复明乎此。虽百朋之锡。岂足以当此一秩书哉。潜思所赐之至意。必是相国侧念弊邦兵燹之馀。圣经贤传。俱被灰烬。恐吾道之湮晦。因使认抱归而究绎。得有诵法之乐。又布诸国中。俾觉后觉也。倘非相国以达德大道。宗匠斯文。任重致远。而兼济天下之诚。其何能至此哉。然则惠认于一时之德。轻而小。开来学于万世之功。重而大。认不须屑屑以私意容谢也。第念认诚鄙夫。恐未酬相国所赐之盛意。无任愧悚。谨此以谢。

再呈徐布政[编辑]

伏以认。以辽海一俘人。曾忝科进。职秩惟卑。六载矢石之场。未能扫丑。而仗节万里鲸鲵之涛。仅得涉艰而保命。以君亲一念。不忍浪死于异域。幸托恺悌君子林震虩。得到父母礼义之邦。而伏承相国笃爱之恩荐。入明道堂。猥与诸君子。多月参讲。此诚大相国怜恤之眷。实不下于古圣人吐握之风。令人感泣。认之久滞院中。思念故国。即人情之自然。而都爷其肯款议佥相国。得如是护送故国耶。鸿毛之命。万死何惜。而一时澌灭。有同沟渎之自经。故万死隐忍。一息尚存。日夜揣摩者。归谒吾君。生聚教训。大举沼吴。上雪山陵庙社之耻。下洗全家殄灭之痛。夫然后生陨死结。更酬老爷罔极之恩。只此仰谢。

[编辑]

上监察御史吴志在。徐宗师门人。[编辑]

伏以羁鹤辞笼。寻旧巢于仙境。幽莺迁木。望新音于上林。在涸穷鳞。念常切于清水。悌死老免。首必向于故邱。尚尔物然。矧伊人矣。伏惟宪台松筠劲节。雪月精神。英飞凤穴。澡五色而凝华。颖跃龙门。涵九重而毓润。早折仙桂。浥广汉之清香。少佩承明。沐银台之雨露。加以工深道学。窥孔孟之门墙。志切经纶。抚伊周之规范。讨雍容之正论。振纪纲于庙堂。献慷慨之嘉猷。尽衷曲于宣室。名重民望。忠简帝心。奉命江南。加额汉北。拥花骢之辔。慨有志于澄清。正绣衣之襟。菀纡策于经济。严霜秋降。叶隼击而防小人。零露春濡饰羔裘而礼君子。仁必载勇。孰不称铁面之堂堂。智则斯明。谁不畏豸冠之岌岌。窃念认。偏邦贱品。乱代俘臣。智异怀蛟。无奇策之可取。才非梦鸟。乏小艺之足观。五载矢石之场。犹举义而忘死。三年豺虎之窟。未仗节而偸生。共戴一天。愧秀实之击贼。幷立同壤。耻杲卿之骂胡。念二圣之中兴。望苏卿之归汉。恋双亲之存殁。拟包胥之哭秦。苦守丹心。敢保顽命。幸渡东海。遂入中华。再瞻舜日之明。感泪自下。更觉尧天之大。微忱益坚。至于恤之以恩。敬礼义之厚俗。爱之以德。叹文献之遗风。弦诵家家。摠有识王化之士。鼓舞处处。皆不知帝力之民。太平春风。羁愁自然雾豁。康衢烟月。旅恨庶可云开。但一隔封疆。万里山水。迟留数月。倏忽三春。望云太行。狄公之思倍切。倚斗夔府。杜子之诚愈深。所冀顾眄赐颜。曲照微悃。转送只影。使拂孤鞭。历望天朝。泣叫帝阙。生还故国。朝谒吾王。然则捐躯不辞。效诚魏草。碎首非苦。投报杨金。再触严威。不堪惶悚。

谢徐宗师遣医治疾[编辑]

伏以命医赐药。俾治贱疾。连日服飮。诸况少苏。铭感入骨。不知攸谢。凡人之病。或少失眠食之温冷。或暂有思虑之沈忧。亦不免添越支离呻吟。况认以惨恻孤哀。万里鲸波。三年虎口。百死一生。血泣催归者乎。澌毁骨立。荣卫已削。百病交侵。理之常也。然少有着实涵养。透彻义理。自得于素行患难之地。而从容乎颠沛流离之际者。心疾之极。元气之败。其何以至此哉。认非不知此病之根。只缘性度率直。纵情任意。哀痛摧伤。少无节制。方寸之乱。愈久益深。积伤之怀。随日沈绵。然则虽峻剂神方。莫如早鞭归骑。以治方寸之病。伏祝相国仁恕焉。自蒙顾怜之后。瞻望皋化。景仰山斗。怀有所托。心神稍定。此岂非相国笃学爱士之德。荡荡然可轶于吐握之圣者乎。认之苦滞。反有从学之幸。欣欣然如有所得。荣感之极。言不知裁。敢此趋谢。以祈体谅。

催归原情疏后[编辑]

神宗皇帝诏曰。尔忠如祥。尔节如武。苦渡鲸波。欲叫天阍。其命贵得紧贵得紧。以下缺七月。军门都爷护送北京。神宗皇帝遣还诏曰。鲁认之命。贵得紧贵得紧。命下兵部。赐马一疋。命差官史汝梅。护送所率奇孝淳等三名。渡鸭绿江。

东还本朝后[编辑]

宣祖大王。亲自引见堂上。下教曰。别提鲁认。自日本至中华而生还。得全素节。皎然本心。天监所烛。

左迁群山后[编辑]

宣祖大王下教曰。鲁认持身清勤。每欲复仇。抗陈奇策。古有社稷臣。今尔近之。升资通政。除水原府使。

行状[编辑]

先生姓鲁。讳认。字公识。号锦溪。鼻祖讳启。有商扶风人。博习诗书礼乐。从箕圣渡辽。敷八条创井制。受封江华。连三世掌教。后世讳忠国。与卞,卢,闵,洪,李,吕,董七人。入仕于唐。还仕新罗。有八学士传。至侍中公讳穆。即先生之十五世祖也。仕丽朝。封咸丰君。十四世祖讳梦弼。殿中内给事。十三世祖讳仁厚。文壮元。银青光禄大夫。登中朝制科礼部员外郞,赐紫金鱼袋,判礼部尚书,左仆射。十二世祖讳宽道。修文殿大学士,门下侍郞,平章事。谥文安。十一世祖讳彰文。典客令,密直司使。十世祖讳汝姬。宝文阁直提学。赠同枢密院副使。九世祖讳慎。初讳哲。在丽末癸卯。以正尹。从我太祖。时为丽判宗薄寺事收复京城。录一等勋。以上护军。与安遇庆等平红贼。录一等勋。

太祖朝。赠谥武烈。八世祖讳成颜。礼曹正郞行县监。七世祖讳世麒。进士。六世祖讳儒。司宰监正。五世祖讳希周。大护军。赠判书。高祖讳昇。生员。曾祖讳自贞。进士。祖讳行权。参奉行县监。考讳师曾。

赠参议。妣淑夫人全州李氏。生公于嘉靖丙寅。气宇倜傥。性行纯孝。重厚有山岳之像。深沈有河海之量。凡于性理之学。格致之功。无不通解。少学于罗参奉恒。又从林石村㥠,金南塘光运游焉。万历壬午。中进士。文章行义。为世所推。乙酉。荐除别提。当壬辰难。从权光州栗。仗义讨贼。屡战收勋。丁酉。被俘入倭。抗节骂贼。七日不食。而凛凛有生气。诸倭见而异之。终不敢加刃。以鱼馔蔬食。朝夕供馈。先生以未知君亲何如。不食鱼馔。而只进蔬菜。己亥春。适遇天朝间谍使林震虩。决谋同舟。得到闽中。以徐宗师匡岳荐。入两贤祠书院。与诸生讲论经学。唱酬诗韵。院中师友。莫不称赏。皆曰。海东夫子。是年夏。上催归原情疏。

神宗皇帝下祥忠武节之诏。命军门都爷。护送本国。庚子春。乘天赐马。到汉阳。

宣祖大王特赐召对。极加褒美。命驲还乡。父母幸免凶锋。寿终于戊戌正月矣。先生庐墓追服。服阕后。登劝武科。除宣传。甲辰六月。从李统相庆濬。击破馀倭于唐浦。有胜战图。丙午。除水原府使。丁未。除黄海水使。有去思碑。未几。陷于仁弘所诋。左迁于群山。当光海朝。谢病而归。逍遥自遣。

天启壬戌五月四日。病卒于家。享年五十七。淑夫人济州梁氏。参奉琛女。墓罗州离娄谷面雉足村案山艮坐之原。双封。后孙启运。封疏叫闼。春曹筵禀。馆儒发通。

正庙己酉。建祠于罗州居平面东衙村杖屦之所。噫。先生之贞忠大节。炳乎日月。振于华夷者。此诚列圣朝休养之功。而亦岂非武烈古家之风耶。信乎于孙贻谟。于祖有光也已。先生文集。家君厘正。故余盥手起敬。略叙如右云尔。

屠维大荒落阳月上澣。延安李教源。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