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锦翁先生文集/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锦翁先生文集
卷之二
作者:金学培
1732年
卷三

[编辑]

上瓢隐先生戊申[编辑]

伏承下书。谨审秋清。静中体履珍卫。无任仰喜之至。学培当初抱病作行。实出于姑试之策。而一堕尘网。辗转羁绊。涉夏跨秋。尚未决归。时时环顾。只自怃然而已。书中诲谕。益见眷爱之勤。敢不服膺周旋。以无负至意乎。但未知所谓得盛名至彻于天听者。此出于何人之言耶。此间少无一毫近似之事。而传播至此。还不满一笑。当今人物。虽曰眇然。安有空疏蔑裂如学培者。一朝而暴得大名之理乎。虽知其出于中间误传。而犹不能无愧惧之心也。去月间。朝家有新刊经书校正讹字之举。而学培与金直讲。亦与其中。此不过唱准之事。甚是苦役。况今人情世道。已至百尺竿头。虽以金直讲之才华。犹未见称道。况如学培者乎。学培自入城以来。谢病杜门。绝不与外人还往。平日相知者。亦皆掉臂挥鞭。谁肯相顾于寂寞之滨乎。薄禄将尽。触处龃龉。尚未浩然者。只以銮舆未回。势难退去也。岭人从仕者。皆得重谴。李灿汉以三陟被论罢职。都慎与以正郞拿囚定配。柳佐郞经立氏。又以前任兵曹时事。杖一百流三千里。其他种种被驳者。几是一边人。当此时。宁有一毫愿立之意哉。不待哲人。固当勇退。而学培之情事。每被家贫亲老四字坏了。此亦学力未到之致。伏望痛示指迷之教。俾免末终之狼狈何如。春宫病患猝剧。大驾明明回銮。极可虑也。馀祝气候平安。

与赵龙洲[编辑]

乡中有一士夫。长子夫妻无后而死。次子权奉外祀。第三子出继大宗。故常欲以第四子传承己祀。其后旋以为未安。又欲取第四子之子立为亡长子后而传其祀矣。未及成文字。遽尔丧逝。诸孤遵奉遗意。以第四子之子立为长孙。而已书旁题矣。即欲呈礼曹出公文。而又闻国法无此规例。未知何以处之而得其当耶。或曰以父而立子之后。以孙而承祖之重。名正而言顺。虽无公文何妨。或曰古之立后者。只同宗相议立之。故虽不上禀朝家。而其体自重。今我朝制。既许令禀定。则固不可违法而自用也。二者将何所折衷耶。国法既不可不从。遗意又不忍违背。故诸孤欲具此曲折。至诚吁天。而草土累形。不可冒哀陈疏。欲待丧毕之期。则岁月渐远。大事未定。其间情势。实为狼狈。或云此事所系重大。虽在忧中。安可不陈于君父之前乎。未知此言。于古事近例。亦有可据者耶。伏乞参酌指教。

与许眉叟辛亥[编辑]

年月日。具官金学培。再拜眉叟先生文丈执事。季夏毒热。伏惟文丈静养超胜。德履万福。学培生长岭南。地之相距。殆五六百里。虽间有入城之时。乍往乍来。汩没因循。一生山仰之馀。尚未遂扫门之愿。此虽尘臼中实状。亦是怠于向德之罪。追而思之。甚愧无状也。今者幸与李君大柔。相从于洛下。得闻林居泉石之胜。日用修为之方。未尝不向风驰情。东望太息也。窃拟趋诣门屏。望见大君子盛德光仪。师法其万一。而区区职名。未能摆脱。姑以尺纸先于下执事。以为他日承教之地。伏惟哀其迷暗。不加斥外。使得自进于门人弟子之列。千万祈幸之至。仍有微恳。敢布腹心。门长瓢隐金公。即学培一生师事之人也。晦迹林泉。埋光卒世。傥非当世大人先生秉笔而阐扬之。幽光潜德。直恐湮没而无传。敢录行迹一通。因李君仰渎高明。伏望俯赐裁察。幷惠圹铭。则区区感幸。曷胜仰喩。窃念学培未尝有一日洒扫之劳于门下。而缕缕陈悃。不避烦扰。有若平日亲承謦欬者然。或恐从此而见绝于长者之门也。更乞谅其情而恕其逾焉。

与许眉叟[编辑]

节届清和。伏惟闲中体履神相万福。遥增赞贺。无任区区。顷因李君伏闻窘乏比甚。虽知乐天安命。不加忧戚。而使有道者。不免饥饿于土地者。是谁之责耶。只自仰屋窃叹而已。先师碣文。率尔扳乞。而职务牵掣。一未躬进。愧惧方深。无以自赎。窃闻用意硏辞。緖次已定。感刻之馀。不胜悚仄之至。人家子弟。求此等文字于人者。诚恳非不切至。而或终身不得。屡世无成者多矣。今学培未尝有一日洒扫之劳于门下。而获遂至愿于往复数月之间。此虽先生默契亡师心事。不暇顾责于子弟之诚礼。而为学培者。感幸惶悚宜如何哉。适凭南正郞家便。凭候起居。替达微诚。

与李翼昇玄逸○壬子[编辑]

学培白。斯文不幸。参奉契丈。竟至不淑。承讣痛哭。不能已已。伏惟友爱隆深。摧痛酸苦。何可堪任。伏愿深自宽抑。以慰慈念。学培契分期慕。固非轻浅。而尘冗汩没。疾病侵凌。林下宿约。渐至差池。每想高栖。只自引领长吁而已。今春罢归之后。尚冀贱疾少间。则一投云关。以偿平生之志。岂意不淑。遽至于此。抑此非学培一人之私痛。数关斯文。其如天欲丧之何。葬期卜在何间。平日志行。不可泯没。想诸兄已有緖次之文。恨此病伏垂死。未得一哭灵筵之下。仍与佥兄握手叙怀耳。

与李翼昇[编辑]

积病郁悒中。令胤袖书来访。相对坼封。兼承状草。读未及半。泪已横臆。学培尚如此。况兄笃友之情。其何以堪遣耶。前书所达者。盖欲得见草本。以寓平日爱慕之情耳。今承兄示。欲使拙者留笔其间。如古之哀辞诔语者然。情不敢固辞。而义有所难当。兄以学培为何如人耶。风埃颠倒之馀。志业之荒废极矣。况今重以病废。更无可齿人类之望。想兄亦默会之矣。区区一念。尚冀幸得不死。则得与老兄。更寻遗迹于玉川雷泽之间。以寓山阳之感怀而已。状辞甚备。足以传信于后。矧又有洪百源之撰述。则揄扬发挥。必无馀憾。愿老兄姑且收拾遗文。宝藏待时。勿为汲汲求知之计如何。情深故言亦深。非兄何敢发此言耶。葬期迁就极可虑。然亦势所当然奈何。惟望室家宁净。嗣胤勉学。以卒先志尔。病甚手战。作字胡乱。贱疾轻重。因此可想。

与权亨叔泰时昆季癸卯[编辑]

学培顿首。伏惟霜寒。佥孝履支持。前承伯哀惠书。且有俯询误托之事。奉阅再三。益增愧惧。不知所以为心也。既不敢当。则宜趁时奉还。而顾念情义。有不忍决然者。郑重未复。已近一朔。不敏之罪。自知难逃。今谨收拾还呈。幸恕谅如何。学培平日受恩深厚。如有可堪之力。则安敢一毫游辞。以为自免之计哉。窃念此事。非可急速为之。与其速成而有悔。岂若稍缓而完备乎。窃详撰记。以状则太似没实。以志则文字间似欠操纵。鄙意姑宽时月。或因思而得之。或从人而访之。然后毕录详陈。如古人所谓言行录者。以求秉笔之君子可也。至于圹记。则虽因此芟节。似无所害。况襄期已迫。当趁送于固城。以待裁处如何。其中一二端可疑者。别纸以禀。误询三条。尤非所敢当。伏想哀家必有从前已行之礼。须仿而处之如何。记则还上。书则姑留。以待后日更禀。

答权亨叔甲辰[编辑]

屡承哀问。一未奉复。寻常愧恨。不容于中。未知信后佥哀履若何。学培忧患掣肘。既未得进哭于再期之日。又未得奉慰于忧患之际。情义扫地。惭负何言。谬询皆非愚昧所及。而事同一家。不得不以前日谬行者仰复。盖祭非为练。已有礼家明文。则因朔而练。固无不可。故学培等前在草土时。亦依此行之。未知果合礼意否也。前来行迹草。蒙惠已久。而笔削之举。非所堪当。故今依教奉还。伏望垂谅。末端一二条。谨以愚意改入。若非哀侍。何敢若此。伏望秘而勿宣。

答闵观察煕○丁未[编辑]

伏承令下札。凭审春和。令体万福。区区下怀。无任感慰。前者愿拜而不可得。不意一朝得近清光。款承三日之诲。私心忻悦。不容自已。辞别之后。即拟奉一书以达区区之意。而家患干净无期。因循以至于今。窃料贱踪自绝于长者之门。而后虽欲进拜。其道无由也。广度包容。辱书先及。非但不以为罪。反加谆谆之诲。愧惧惶悚。无所自容。东国通鉴封附营吏。使之转纳。而其中第二十五第五十三两册。搜索不得。必是转借閪失之致。从当博访。幸而得之。则节次呈上。若终见失。则极为可惜。仍窃念吾东文献寂寥。前世理乱得失。人物出处。无从可征。而阁下于簿牒之暇。乃先留意此事。将欲流布四方。岂非后学之一大幸乎。但此本当初校雠不精。或有讹误处。如得善本。参校入梓。又岂非幸之幸耶。此本非学培家物。既感阁下之意。且喜流布之广。不问厥主。径先呈纳。他日新本之成。还投此本。兼惠新件。则主客俱当受赐矣。

答闵观察[编辑]

伏承令下札。凭审西辕已发。体履万福。仰慰且感。无任区区。学培远伏竆巷。末由趋候于棠荫之下。只将毋疾其驱四字。敬为道民诵之。下惠东国通鉴新旧两件。拜领珍感。自此承诲未涯。瞻望行轩。益增怅惘。馀祝行李珍卫。

与本府半刺丁未[编辑]

伏闻尊意。颇有不久之计信否。当日奉晤时。一无几微见于色辞。此必道路之虚传。然学培之愚。有所过虑者。不得不发于相爱之间也。方伯题辞。实有臣子所不忍道者。虽曰我无是事。彼既加我以意外之言。则在我安可甘受其制。而不为之所乎。高明之见。想或有慨于此。故暂泄于言语之际。而人得以闻之耶。奉面之日。学培实欲一摅愚见。而当此行宫进膳之时。在外小臣似不敢以私事分疏。故趑趄不吐。以待他日大驾还宫后矣。今闻此言。敢此喋喋。若非吾丈。可发此言耶。世衰道微。利害之说。方骛于世。吾人虽不能禁。何可和光而同尘耶。心有所疑。不敢效世俗善柔之态。以求质于高明。而窃自附于直谅之义。如有未当。反复回谕。亦古人相长之道也。

答南德心俅○己亥[编辑]

春霖恼人。百虑攻中。独坐旅馆。怀不自任。忽闻剥啄声。惊倒开门。则乃尊使也。千金一札。远到此际。把玩再三。恍若得接清仪。仍审春来。侍做俱胜。尤慰十分。学培逾年汩没。已作尘埃中面目。况今苦状。倍却昔年。虽曰日有陞堂讲道之乐。而听之徒使人愦愦奈何。书中慷慨之说。前仍耀卿叔书槩闻。而未得其详。今承来谕。始悉曲折。尤不胜怃然之怀。然事已至此。今不须屑屑。惟当益明此心。使地下故人。庶烛吾情事足矣。灯下乱草。万不及一。

答裴丈德彦润全[编辑]

顷伏承下问。感佩实深。因循未即上复。不敏之罪。固所自讼。伏惟数日来。静中体履万相。学培来此近地。而既坐无骑。且妨出入。未得承诲床下。徒增罪恨而已。下教册子。屡承俯嘱。而学培连有出入。尚欠完璧。此实距心之罪也。宁不知感于诲责之下乎。今始搜来。专伻送呈。但或问中学培妄有纸头所书处。此固从前轻躁浮妄。不觉犯先正戒愚老之训。愧惧之至。无以自逃。伏望谅其志而恕其逾如何。

与李厦卿惟樟[编辑]

别怀悠悠。获拜仲氏。慰豁不啻元宾。仍审道履珍裕。尤贺不已。顷者酒中语。兄其记得否。吾辈悠悠泛泛。过了四十星霜。思欲趁此未甚衰老之时。以为收拾桑楡之计。其志诚可哀。而其事不可缓也。幸于后便回示其印可之意如何。先世旧物。赖兄得以推还。感幸何言。

答金仲辉璁○戊申[编辑]

病伏旅邸。庚热蒸人。挥汗痛楚。殆不自堪。意外情札。遽至此际。披阅数四。不觉沈痾之去清风之濯也。况审政履珍卫。虽有少患。此则居官者例恙。不必为兄虑也。如学培者。失计戾洛。前证重剧。种种挠虑。没顶至踵。去住狼狈。悯不可言。兄之治声。远彻中外。亦足以增吾辈气也。学培之前后所言。乃相知间偶然信笔之致。兄何分疏屑屑耶。蚤晩当一噱耳。宾叔除闻庆。今已到官。便养足矣。启余得灵岩。同日辞朝。想距兄邑稍远。不得相从耶。柳文叟为保宁。呈吏曹未得结末。柳子强丈除龙潭。数日后当下去。李子慎丈得蔚山旋递。孙深源亦除抱川递归。而金景谦,李善鸣诸兄。皆不久呈觐下乡。学培独留滞。抱病悯苦如何。洛耗太平二字外。无可传者。纸缩不宣。

答金仲辉己酉[编辑]

伏承惠书。凭审䨪炎。兄政履保重。仰慰且感。无任远悰。学培门祸孔棘。瓢隐族祖。奄忽违背。平日受恩。无间生我。而报蔑涓埃。遽遭梁摧之痛。罔极之馀。宁欲无生。加以宿患胸痛。今年倍剧。虚壳虽存。只一僵尸。屡空之叹。非但今年。学培自解事以来。已知吃力于此地头。今何可向人喋喋。但慈闱衰迈。菽水无欢。此实人情所难堪处。然亦奈何。送人之教。学培非不知兄意。而丰基,闻庆数息之地。尚不能伻恳。况于湖南更在千里外耶。丧患以来。心神虚损。其于世间营为事。都不知所以为计。只愿得奉平日心知如吾兄。展尽衷曲。而不可得奈何。

答金仲辉庚戌[编辑]

旱涝之极。前世无比。未知此何景象耶。想临民之忧。倍于一家之虑。然亦当随事尽心。以无负职分内事而已。近闻兄之治声。似损于去年。道路之言。虽不可信然。人情日久则易至怠弛。更愿猛省而痛察之。以增吾辈之气。幸甚幸甚。奉卿久不相问。顷作一书。亦言其勿以不乐底意思。常在肚里。未知渠果能吃著否。学培前于一友。有些忠告之言。其人非但不以为可。反以为嫌。此实学培无诚信之过。自此不欲以一语相规于侪辈中。今于兄不敢自外。辄复缕缕。虽被峻却。所不辞也。别纸中末语。极荷远念。然学培今来缩伏一隅。不敢为骑马出门之计。已将多少事付之悠悠矣。

答金仲辉辛亥[编辑]

落此天涯。音问眇然。忽此意外。得擎两书。情义珍重。存问恳至。朝暮之人。得此亦幸矣。凭审入秋来。侍馀字履益珍。感慰之至。学培之痼疾重发于炎程驱驰之馀。到任已近三朔。而粒米尚不入口。加以毒雾狞风。铄尽骨髓。瘴气腥尘。拥遏口鼻。呕泄大作。元气日陷。所幸者得与子长接邻。非但书札相续。且资药砭之助。得以支过日月。未知前头终如何出场。然死生休咎。已付命物者处分。吾辈读了圣贤书。政是今日受用。何尝有一毫戚戚意思。兄之决去之计。恐未可遂也。朝廷既不许罢。私情虽甚切迫。何可悻悻然哉。

与金仲辉癸丑[编辑]

弟病时月之间。转至危笃。数日内大剧。遂不可支吾。万事已听天。尚何忧哉。念兄平生故人。不可无一语以诀。或能相见于未死之前则幸矣。而热炎方酷。病栖险阻。何可望耶。惟愿益自崇深。以期远大。病㞃倩草。

与金亚使然明奂○辛亥[编辑]

向见政目。知兄出佐岭幕。僻邑孤踪。幸得依庇。欣慰万万。远想辞陛已久。几日逾岭耶。此去达城。又隔数舍。攀拜之便。实未易图。苦待秋成复审之时。拟遂披雾之计。但病踪日渐危惙。自到任至今日。已过一朔。而危兆败证。不一而足。毒雾飓风。铄尽肌骨。始知岭海是吾死所。奈何奈何。适凭公状下人。敢此仰候。情谊所在。殊欠礼数。悚仄悚仄。

与闵亚使汝能弘道[编辑]

自兄逾岭。岂不欲一书要路。而朝露危命。有意未就。未知几日辞陛。而几日到达城耶。台监意外按节关西。暮年戎马。想非意愿。伏虑伏虑。学培未到之前。暑暍乘之。已到之后。水土伤之。今已九十日。而辗转沉重。向时犹恃子长在近。时时告急。得以宽怀。今则子长已去。所望者惟在于兄。而数日来。证势日臻。恐未及迟待巡到之期也。独卧天涯。与病为邻。不得已更呈由状。将欲待还复呈。恐因此又起一大不好事。奈何奈何。

与闵亚使汝能[编辑]

前书想已登照。行役几日税驾耶。殿最亦封于四日耶。学培之缕命。都在此一著。知仲如公者。想必快施手段。不任企伫。敢此凭便再叩。如或失此期会。则后须求我于黄泉之下如何。数日来。证情十分危重。今虽遂所恳。势将颠仆路中。而不犹愈于死于官守耶。此言出自肝血。想亦默会苦意耶。新使到界。未卜迟速。归洛之计。想渐差池。万万病甚不宣。

与申接慰德夫厚载[编辑]

顷于官便附呈覆札。想已彻星案矣。霜风渐高。未谙旅中启处若何。积病死生中。因风便得见高明启本。读未终篇。不觉心胆堕地。高明衔命出疆。逢此逆境。其于问答酬酢之间。亦可谓详复无馀蕴矣。未知厥后朝家指挥更如何。而狡倭情状。亦或消沮否。(学培)肤浅之见。顾何能裨补毫末。而今见此举。方寸自激。不得不毕陈。惟高明谅其愚而恕其逾焉。两国修好。已近百年。馆门外不许出一步者。实是当初约条也。今者差倭等。不有约束。阑出馆门。多率徒众。蹂躙横行。如入无人之境。其轻朝廷而辱搢绅。亦已极矣。当其招致答问之初。据义切责曰。尔等自犯约条。恣意阑出。当初信誓。果安在哉。吾当启禀于朝廷。通问于尔岛。责其阑出之由。正其违约之罪。尔等宜急速归馆。以俟处分。尔等虽每以岛主为言。岛主亦世受国恩。作我东藩。其在事体。何敢使尔等犯约阑出至于此耶云尔。则辞严义正。可洒其辱。彼虽仁义不足而凶狡有馀。岂不曰朝廷有人乎。今者不就大头脑处。严辞切责。却就枝叶上。屑屑问答。吾恐受屈滋甚。而辱国愈极矣。启草中有不许给马。则必有掠取民间之弊之语。岂意此言出于高明之口耶。耿弇一武夫也。尚不敢以贼遗君父。况高明平日读许多圣贤书。其自许何如。而反以一小丑听其恣行。而直达于国中耶。既无其国之书。又非信使之行。宁有无端上去之理乎。此是狡狯诳胁之言。愿高明勿虑焉。妄恃好察之诚。私布狂瞽之说。如曰未然。则道不同不相为谋矣。

与李大柔絿○庚戌[编辑]

别久恋苦。即候兄况。学培下乡遭侄丧。入城供剧役。尚未奉叙。何恨如之。未知兄近来连在城中否。静中所得。想日益富。恨未得一听其緖论也。涟川消息。亦得闻否。前者下索瓢隐遗稿。今始持来。自兄家如有往来便。欲使鄙奴偕进传致。馀在偸隙一进。

与李大柔辛亥[编辑]

昨蒙尊丈左顾。惊感何喩。第审慈闱患候。未克见效于温泉。不胜仰虑之至。伏惟诚孝所格。必有神明之佑。用是为慰耳。眉叟文丈顷者撰送瓢老墓铭。感篆无量。职事所拘。未即往谢。方欲委伻以候。而其间多有往复处。欲与兄相议送呈计矣。馀在奉既。

与李厦卿夏镇,兪士谦夏益,吴仲初始复,李重伯宇鼎,姜渭师硕宾,金然明,洪汝受万锺,李纪伯,闵汝曾宗道[编辑]

为问佥仕履若何。病弟落此瘴乡。与鬼为邻。危兆败证。逐日增加。毒雾恶风。铄尽肌骨。虽欲更与佥兄一场团圆。何可得耶。垂死一念。长在佥边。闻有顺便。推枕草此。而病甚手战。未能各修。佥须恕谅焉。守令空简。世谓之变怪。学培欲摆脱此规久矣。把笔至此。不能自已。敢以廿简十鳆。略表远忱。所谓习俗难脱者非耶。呵呵。

答南仲遵梦赉○庚戌[编辑]

顷于便还。谨承辱复。满纸缕缕。无非忧愁困苦之状。人生世间。接了许多事变。阅却许多日月。若非高飞远走。不在人间之物。则孰无忧恼逆境之事哉。惟当平心静思。随事顺应。不与之俱往可也。如有一毫愁悴不堪之意。则与长戚戚者奚择哉。况兄之所遭。本非大段。若使忧能伤人。则学培岂有今日乎。瓢老遗稿。仅若干耳。兄既服阕。不可不一处相会。以为对校之地。未知兄意如何。

与柳重吾榰○辛亥[编辑]

才修一书。付邸人急传。未知已达否。想奉檄之喜。此时尤切。遥贺遥贺。今十三引见时。因铨判所启。有除朝辞直赴之命。想吏吏已誊送启辞耶。趁即到任。兼济公私。幸甚幸甚。权皆玉代兄入南宫。而已下达城。故学培之苦役依旧。未免厄哉。前日府院之启尚不停。李台瑞又以世济其恶。不齿人类见驳。赴京使行。数日前入城。而清皇招使臣近前而语之曰。闻汝国臣强。饥馑荐臻。归语国王云。其言可笑。亦可虑也。万万书何能尽。从此便成阔别。惟望出官之后。频频寄声。毋蹈诸友之辙也。

与族兄无为堂泰基○丁未[编辑]

宵回伏惟佥孝履支持。仰慰不浅。学培自四五日前。重患胸腹。伏枕狂叫。一粒不入口。私悯奈何。言行录身恙如许。未得细意寻绎。因循懒废。以至于今。逋慢可逃。此事本非吾辈所堪。而当初只知情义之难辞。不计力量之不足。率尔下手。血指汗颜。罅隙百出。虽被人覰破。随缺随补。而踈漏处。不一而足。终为破屋明矣。前辈所谓不足以发明。而适足以玷累者。不幸而躬自蹈之。愧惧窘蹙。不知所喩。瓢隐族祖所提出两条。谨依教芟正。而梨花樱桃二段。既无年岁可征。改动之际。下字甚难。反复筹度。终未稳当。且丁巳下哀意必欲添入一款。学培非不欲仰承至意。第此一款。本非大段紧要。而状中微言细行之落漏者。不止于此。必欲一一入录。则无乃烦复无收杀乎。鄙见如此。未敢曲循。如有未当。切幸逐一回教如何。虽至于十往复。似未为病也。若得志文则此录不过一筌蹄。随后还投。当秘弊笥。不烦人眼耳。

与族叔芝村公邦杰○庚戌[编辑]

伏惟孝履支持。学培昨始来到鹤寓。而宿患重苦。未得即进。伏恨伏恨。言行录前日草出者。全没实事。更为添补计。而积日沈思。罅隙百出。比如拙工仅构草舍。因人指点。随手改作。则汗颜之馀。鲜不伤手。而所谓草舍。终必为破屋矣。当初自知不堪此役。而重违教意。不敢一向固辞。即今草件之成。已过一月。而每一翻阅。瑕颣层叠。虽欲改定。有不可得。仍窃念如此纪行。适足以玷累盛德。不如且置此事。一场相对。逐年记事。有若年谱之例。以为请铭之阶主。则事或差胜矣。未知如何。草本呈上。亦愿一一照勘如何。明间当力疾进拜。恭俟指教。

上仲兄学尧○癸巳[编辑]

伏承覆书。良慰区区。擦涌泉穴。为治心火妙法者。此非弟之言。乃陶山先生之言也。非先生刱而言之。乃医家相传之旨诀。而亦天地间自然之理也。夫心于五行属火。肾于五行属水。凡热之动。皆由于心火炽而肾水不能以制之也。涌泉穴在足掌中。上应于心。脉络贯通。才觉热动之时。或自擦或代人。千磨万擦。以汗出为度。则心火自然下降。肾水自然上腾。以水攻火。宁有不济之理乎。弟近偶阅医书。始觉先生此言为有味。方欲试之。而弟之火气。幸不至甚炽。而又有耽书过苦之病。无暇及此。深欲兄试之得力。率尔仰达。而大蒙峻却。恐此亦心火所发。不暇细思。而弟之不诚。不能动兄之意也。济万兄亦苦此病。伏望以此书转示。吾身乃天地之所命。而父母之所生。何可不自爱重。而戕损和气。至此之甚乎。古人云老迟因性慢。无病为心宽。此言真药石也。

寄子钺乙巳[编辑]

数日来。眠食何似。汝年少栖院。若浪游无度。则必不免贻累于乃父。千万惕念。一味勤谨。若无长者之命。则一步不可出斋门外也。今便何无书耶。晨兴盥栉一节。其不废乎。只此。

答从子锴庚戌[编辑]

得汝书。知汝来在川城慰甚。未知今已还庭否。家间事已至百尺竿头云。念之骨惊。吾为家长。上未得奉养慈闱。下未得保存诸儿。使汝辈奔走遑遑。奈何奈何。然到此地头。汝等无所容其力。只合谨遵家训。不废课程。以期毋忝尔所生可也。吾归期。当在九初或十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