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锦谷先生文集/附录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八 锦谷先生文集
附录
作者:宋来熙
1907年

年谱[编辑]

先生讳来煕。字子七。姓宋氏。系出恩津。

皇明毅宗烈皇帝崇祯纪元后一百六十四年辛亥我正宗庄孝大王十五年四月丁巳十三日卯时。先生生于公州坪基村外氏第。

壬子先生二岁。

癸丑先生三岁。

甲寅先生四岁。

乙卯先生五岁。

十一月戊申庚申。妣李夫人卒。葬于公州校洞。堤川府君兆右冈。

丙辰先生六岁。

丁巳先生七岁。

戊午先生八岁。

己未先生九岁。

六月。戊子随考郡守公。移寓九峰村。自宋村旧第西距数里。

庚申先生十岁。

辛酉纯祖成孝大王元年。○先生十一岁。

壬戌先生十二岁。

癸亥先生十三岁。

甲子先生十四岁。

乙丑先生十五岁。

三月乙酉庚戌。丁继妣赵夫人忧。○四月甲寅丁丑。葬赵夫人于怀德妙谷。○是月。随考郡守公。移寓龙田里。九峰东南二里许。

丙寅先生十六岁。

五月戊申丁巳。服禫。

丁卯先生十七岁。

二月癸酉。随祖妣李夫人板舆。往唐津县衙。丙寅十二月二十日。郡守公拜唐津县监。至是奉往板舆。六月辛未朔日。服吉。○是月癸酉。冠。权公最仁。以青阳宰。来为宾。八月庚午壬申。聘坡平尹氏。承旨应大女。承旨之考寺正公。方任清道郡守。故行礼于衙中。

戊辰先生十八岁。

七月乙丑甲申。祖妣李夫人卒。○九月甲子丙寅。葬祖妣李夫人于锦山桐谷。祖考县监府君兆下也。

己巳先生十九岁。

十一月丁巳己酉。内舅郡守李公讣至。设位而哭。

庚午先生二十岁。

三月乙卯辛酉。拜中洲李先生直辅于茂朱府。李先生方就胤子茂朱任所。先生省仲姊氏于镇安衙。归路历拜。多所问辨。

辛未先生二十一岁。

壬申先生二十二岁。

癸酉先生二十三岁。

甲戌先生二十四岁。

五月辛卯丁未。长子恪老生。

乙亥先生二十五岁。

九月癸未丙午。中进士初试。○十二月辛亥庚午。闻惠庆宫薨逝。入县庭参哭班。

丙子先生二十六岁。

丁丑先生二十七岁。

十二月庚子。郡守公有疾。奉还龙田第。

戊寅先生二十八岁。

三月戊戌庚子。丁郡守公忧。先生侍汤焦劳。不交睫不解带。为四朔之久而不知疲。及遭刱。皇皇哭擗。几至灭性。五月戊戌癸酉。葬郡守公于桐谷先兆西麓。

己卯先生二十九岁。

三月癸巳壬子。建新第于龙田。遵郡守公遗教也。八月庚寅庚子。外舅尹公讣至。设位而哭。

庚辰先生三十岁。

五月丙辰丁巳。行禫事。○丁卯。行祫祀服吉。○十二月癸未丙午。仲子益老生。

辛巳先生三十一岁。

三月辛亥癸亥。闻孝懿王后昇遐。入县庭举哀。成服日。又参哭班。

壬午先生三十二岁。

六月癸卯甲寅。闻季姑夫校理李公教源讣。○十一月辛未丙戌。哭再从祖庆州公丧。

癸未先生三十三岁。

甲申先生三十四岁。

五月癸亥丁卯。竖表于曾祖考墓。墓在燕歧中山。有贞庵闵文纯公遇洙撰。坏窝金公相肃书表石。而未及建。至是先生撰追记。幷书而刻竖。

乙酉先生三十五岁。

丙戌先生三十六岁。

三月壬午丁酉。季子约老生。○八月庚戌辛酉。偕从氏太愚公。游安心寺,玉溪洞等地。

丁亥先生三十七岁。

戊子先生三十八岁。

九月戊戌戊申。偕从氏太愚公。游大芚山。宋公叙五一敦,李公季麟趾秀,朴公华汝和韺同游。

己丑先生三十九岁。

九月壬辰乙巳。闻伯姑母淑夫人讣。设位而哭。

庚寅先生四十岁。

四月己未戊辰。往哭伯姑母淑夫人灵筵于杨州广津。操文致奠。○五月丁巳乙丑。闻孝明世子讳音。入县庭举哀。成服日。又参哭班。○七月丙辰乙亥。往迎文正公祠版行次于大田。时宗孙锡老。以知礼县监。移顺安县令。祠板行次。自知礼奉还宋村第。○九月丙辰丙子。陪文正公祠板行次。至龙潭衙。转览安义三洞。寻月城遗躅。宗孙锡老。换授龙潭县令。奉文正公祠版以往。三从弟正煕从之。

辛卯先生四十一岁。

壬辰先生四十二岁。

三月戊申乙亥。闻仲姊氏讣。设位而哭。○五月丁未壬子。会仲姊氏葬于结城三山。操文哭奠。六月丙子丁丑。入华阳洞。穷九曲诸胜。历拜尤庵先生墓于青川。

癸巳先生四十三岁。

正月癸酉朔日。哭仲母李夫人丧。○九月戊辰癸巳。哭从氏太愚公丧。

甲午先生四十四岁。

七月甲子戊寅。哭伯姊氏丧。先生闻病报。即发京行。才及门而昨已皋复矣。以未得面诀。尤痛恨焉。十一月壬戌。闻纯祖大王昇遐。先生感疾。数朔弥笃。未入县庭参哭班。

乙未宪宗哲孝大王元年。○先生四十五岁。

四月庚寅戊戌。纯祖大王下玄宫。入县庭参哭班。○五月己未庚午。除缮工监假监役。六月日。入京就职。七月还乡。旋又入京。○八月丁巳甲申。差纯祖大王小祥时练主别工作。○十一月丙戌丙子。升除瓦署别提。○十二月乙卯丙午。移司宪府监察。

丙申先生四十六岁。

正月乙酉己未。呈辞还乡。三月日入京。入来肃拜。以宪职异于他司也。七月壬午壬辰。又还乡。八月壬子庚申。递付副司果。○九月辛巳癸巳。除冰库别提。十月入京肃谢。

丁酉先生四十七岁。

正月己卯丙戌。除黄涧县监。丁未赴任。四月戊申壬申。游金陵黄岳山。历观直指诸寺。○五月丁丑丁酉。行祈雨祭。五月旱甚。夏至前行祈雨祭。间有雨泽。才移秧而又暵干。又行祭而甘霈普洽。穑事免歉。境内出两歧麦。一出龟湖。一出棠底。一出梧谷。邑民相与歌颂。

戊戌先生四十八岁。

二月癸卯辛亥。拜岭伯尹公声大于岭营。尹公即承旨公弟也。屡书请邀故委往。五月辛丑甲辰。往别尹公于善山。尹公将还朝也。七月庚子丙午。重修驾鹤楼。讫役后。与旬制被抄儒生三十五人。会游楼上。有诗咏。十二月戊辰戊寅。除平安道都事。○丙戌还第。是年五月日。右相李止渊请依正庙朝故例。令各道道臣取才学最著。众所推服者。勿拘幼学生进朝官前衔。精抄备选。别录启闻。大王大妃殿允下。九月日。锦伯赵冀永启本。才学别荐。悉心搜访。别歧采探。最所表著。众所推服者一人职姓名。开录驰启事。○荐目经礼趾美。薄试下邑。是月丁亥。付经筵官。○己丑。下谕宣召。○甲午。修上附奏。

己亥先生四十九岁。

正月戊戌乙卯。上疏辞经筵官及召命。兼陈情。䟽见文集。○批曰。省䟽具悉尔恳。顷于附奏之后。非不欲更加敦召。而姑且徐遅者。盖有所待焉耳。今见来章。谦抑太过。有若凂凂者然。是岂予所望于尔者耶。自尔登剡。予所以喜不自胜。侧席虚衿者。非但为林樊宿德之羽仪于庭。而尚有老成人典型也。尔亦岂不云尔之今之所值。即亦尔祖之于昔日也乎。今欲求名祖之肖孙。法家之拂士。则舍尔伊谁。而予若不以昔日之所期勉于尔祖者致尔。则其可曰善继孝庙之志事。而尔或不以尔祖之所借手于昔日者勖予。则又可曰克体先正之遗意乎。此又予惓惓于尔者。尔若左右予朝夕予。资启沃而任辅导。以引以翼。偕底于大道。则岂非古所谓臣主俱荣者乎。不在多诰。庶应幡然。尔其亟回遐心。以副予如渴之思。二月丁卯丙申。除司宪府持平。○三月丁酉甲辰。递付副司直。甲寅。拜司宪府掌令。○四月丙寅丙戌。递付副司直。

庚子先生五十岁。

正月壬辰甲寅。下别谕召之。○辛酉。修上附奏。○四月辛酉丁卯。下别谕宣召。甲戌。史官来宣传谕。修上书启。启见文集。○丁丑。上疏辞召命。䟽见文集。○批曰。前遣近侍。别宣亲谕者。岂出于弥文虚礼。而巽牍又至。怅叹良深。尔虽终始牢让。予则曰今日辅导。舍尔其谁。尔若不出。其可曰克追乃祖先正乎。不在多诰。尚望幡然。六月己未戊子。拜掌令。○七月己丑乙未。递付副司直。○十月丁巳癸酉。复拜掌令即递。付副司直。

辛丑先生五十一岁。

正月丁亥戊戌。下别谕宣召。○甲辰。修上附奏。○丙午。哭三从叔秋阳先生丧。及葬。往会题主。二月丙辰丁卯。上疏辞召命。仍勉圣学。䟽见文集。○批曰。侧席延伫之际。巽牍又至。大失所图。然而满幅诚悃。非但于寡躬冲眇之时。切中箴警而已。虽古宏儒硕德之论心与学。何以加之于此。益知尔平日心得体验之工矣。予方佩服自励。而必致之念。有倍于前。且今耆宿凋谢之馀。所望于尔。尤何如矣。春煦渐长。讲筵将开。尔其俟间上来。辅我不逮。闰三月乙卯庚申。除掌乐院正。乙丑递。五月甲寅壬戌。下谕宣召。辛巳。修上附奏。因校理李正履所启而下谕也。六月癸未丁未。升司宪府执义。七月。递付司直。八月壬午壬辰。史官来宣别谕。修上书启。启见文集。○因右相郑元容所启而下别谕。己亥。上疏辞召命。䟽见文集。○批曰。所陈尚德尚言之说。曰诚曰伪之义。的确切实。深用感服。然而予之欲致尔于经席者。宁或出于尔䟽所云贲饰求士之名而止哉。诚以德与诚。非贤无以资也。尔何不谅予至意。又此牢让乎。予则曰俾予一人成厥德立厥诚。在于尔幡然一著。尔其谅之。

壬寅先生五十二岁。

正月庚戌癸酉。书凤岩书院仁智堂额。旧额即文正公笔。而因雨漏朽破。先生因院儒来恳而书揭。后又撰仁智堂记。二月庚辰戊戌。礼节览要成。凡四册。三月庚戌甲寅。黔潭儒生请山长。龙江儒生请山长。四月己卯壬辰。行讲会于黔潭书院。○六月戊寅己亥。除执义旋递。○九月丙午丙辰。行讲会于龙江书院。讲小学。会者七十馀人。翌日。与诸生舟游前江。

癸卯先生五十三岁。

正月甲辰己未。下谕宣召。○己巳。修上附奏。因右相权敦仁所启而下谕。三月甲辰丙午。尹夫人卒。○是月辛未。史官来宣别谕。修上书启。启见文集。五月癸卯壬子。葬尹夫人于文义黔潭。○八月辛丑己卯。闻孝显王后昇遐。入县庭举哀。○九月庚午庚寅。有大行王妃挽章制进之令。辞之。○十一月己巳丁丑。礼郞以大行王妃卒哭后自上著黑白笠当否来询。以病未对。○十二月己亥庚子。孝显王后下玄宫。入县庭参哭班。○乙巳。以未赴国葬。上疏待罪。䟽见文集。◎批曰。予于悼廓之馀。疾病之后。如得如尔读书之士。常在经席。朝夕启沃。则岂不为开发善端之一机会乎。春序无远。尔之幡然来造。予日望之。

甲辰先生五十四岁。

二月戊戌辛丑。史官来宣别谕召命。修上书启。启见文集戊申。上疏辞召命。䟽见文集。○批曰。予有必致之心而诚未孚。尔无可辞之义而志弥坚。皆由予不能好学而好贤也。反躬自惭。夫何多喩。尚以尔幸追乃祖。幡然改图。为厚望耳。五月丁卯辛巳。除执义旋递。○六月丙申戊戌。孝显王后练日。入县庭参哭班。○八月乙未癸亥。史官来宣别谕召命。修上书启。启见文集。甲子。吏郞以云坪宋公复逸事来询。病未献议。○九月乙丑甲戌。上疏辞召命。兼陈规戒。䟽见文集。○批曰。尔又辞病不来。益觉予诚礼之未能孚而致此也。愧怅交中。无以为怀。第所引程子与李文成䟽语两段。真切恳至。足见尔平生所蕴。予虽否德。亦岂不惕然而警省乎。尚望尔俟病上来。资予启沃。丙子。行讲会于黔潭书院。讲小学。会者二百馀人。十月甲午甲辰。迁奉妣李夫人柩。合窆于桐谷考郡守公墓。癸丑。德川儒生请山长。

乙巳先生五十五岁。

正月癸亥辛未。岐湖儒生请山长。辞之。○九月己未甲子。行乡飮酒礼。更定仪节。邻近诸生行之。辛未。行乡飮酒礼于黔潭。会者四百馀人。十二月戊子戊申。除执义旋递。

丙午先生五十六岁。

五月乙卯朔日。有翼宗大王迁陵挽章制进之令。辞之。己未。礼郞以迁陵时大王大妃殿服色来询。献议。献议见文集。乙丑。沧洲儒生请山长。辞之。○闰五月乙酉乙未。翼宗大王出玄宫。入县庭参哭班。○八月癸丑辛酉。除执义。九月递。癸酉。仲姊夫县令李公讣至。设位而哭。

丁未先生五十七岁。

三月庚辰乙未。遁岩儒生请山长。辞之。辛丑。除执义。四月递。四月己酉丙子。往观福里水石。转向二止堂。堂在沃川觉新里。即重峰赵先生杖㞜之所也。安琴诸儒适至。略讲大学。六月戊申壬子。同春堂文集拾遗成。凡四册。七月戊寅癸巳。除执义。八月递。九月丁丑丙申。行乡飮酒礼于龙江。会者数百人。翌日讲论语。

戊申先生五十八岁。

二月乙巳乙卯。重建挹灏亭。亭在怀德西船岩川上。是八代祖清坐窝府君暮年菟裘之所。岁久倾颓。至是重建。揭仙源金文忠公篆题亭额及诸诗文。板旧有望辰居中废。先生以八分书望辰居三字幷揭。十月辛丑丙寅。设洞稧。仿乡约定䂓。十一月辛未壬寅。行宗稧于宋村旧堂。会者四十二人。先生将修复旧稧。以事势多掣旋寝。

己酉先生五十九岁。

六月丁卯丁丑。闻宪宗大王昇遐。入县庭举哀。○戊寅。礼郞以大王大妃殿加上位号事来询。献议。献议见文集。略陈不敢之意。己丑。礼郞以魂殿与徽定殿祝式来询。献议。献议见文集。八月丙寅庚午。礼郞以全溪大院君墓告文属称事来询。献议。献议见文集。辛巳。有大行大王挽章制进之令。辞之。○丁亥。下谕宣召。○九月乙未丙午。上疏陈慰。因辞召命。兼论讲学。䟽见文集。○批曰。才布别谕。方切凝伫。巽牍又至。遐心莫回。大失所图。自愧诚浅。见今予小子新服厥命。日开讲筵。训廸之方。辅翼之道。政须林下读书之人。尔以先正之孙。早习家庭之训。典型斯在。望实俱著。此时此任。不于尔而于谁。尔䟽中亦以先正之仰勉圣祖者为言。予虽寡昧。思以圣祖之所期于先正者期尔。则尔亦安得不以先正之所以事圣祖者事予乎。予言至此。尔不宜过自㧑谦。固守东冈之志。望须幡然簉朝。以尽朝夕纳诲之责。十月乙丑壬辰。宪宗大王下玄宫。入县庭参哭班。○十一月甲午乙巳。除执义。戊午递。

庚戌哲宗英孝大王元年。○先生六十岁。

二月甲子乙亥。丁继妣李夫人忧。○四月癸亥癸酉。葬李夫人于怀德妙谷。

辛亥先生六十一岁。

六月丙辰辛酉。入县庭。参国祥外哭班。

壬子先生六十二岁。

五月辛亥丁巳。服阕。○六月庚辰乙未。史官来宣传旨。修上书启。启见文集。○因右议政李宪球所奏。有荐进学行表著者之命。壬辰。除司仆寺正。○丙午。除执义。七月递。戊寅。史官传谕敦召。修上书启。启见文集。八月己卯戊子。上疏辞召命。兼陈勉戒。䟽见文集。○批曰。向日敦召之后。意谓幡然。及见附奏。大失所图。今玆巽章。踵至于心焉惄如之际。是岂尔必欲怀瑾握瑜。无意乎致泽而然也。寔由予未能尊德乐道。不足与有为之致也。见今悠悠万事。惟在典学。尔若与二三新抄筵官。茅茹汇征。相与左右于厦毡之上。赞我缉煕之工。致我郅隆之化。则是奚独予一人幸也。则亦举国之福而尔等之愿也。尔宁不念及此也。多少陈勉。莫不切近而的当。当书绅铭座。以为恒目之资。而百书𫌨缕。不如一面。尔其勿复控辞。即日登途。以副予如渴之望。九月戊申戊辰。行讲会于龙江。○十一月丁未癸丑。下别谕宣召。○壬辰。修上附奏。○戊辰。上疏辞召命。因陈规戒。䟽见文集。○批曰。向见附奏。不觉失图。巽牍今又如此。由予诚礼未尽。不能见孚之致。愧恧何言。所陈诸条。无非切实。可不服膺。而尔既以先正之告于孝庙。为予诵之。予独不可以先王之致先正为心乎。此岁无多。调养宿疴。俟春簉朝。以副如渴之望。己巳。玉堂官以经筵继讲册子事来询。献议。献议见文集。◎因领府事郑元容所启而收议也。

癸丑先生六十三岁。

正月丙午辛酉。升通政大夫。付龙骧卫副护军。○辛未。特除成均馆祭酒。○二月丙子庚寅。除刑曹参议。仍兼祭酒。己巳。上疏辞。䟽见文集。○批曰。巽章又何为也。自古儒贤之先从荫道。历历可数。向来晋秩。寔出礼遇之义。春煦渐长。讲筵日开。此时向慕之心。当复如何。幸勿固辞。幡然登道。辅予匡予。是所望也。○四月乙亥壬午。除承政院同副承旨。旋递。○辛丑。凤岩儒生请山长。菊溪儒生请山长。○八月癸酉丙申。兴岩儒生请山长。○九月癸卯辛未。下谕宣召。修上附奏。因领相金左根所启而下谕。十月壬申壬辰。哭季子进士约老丧。○十一月壬寅己巳。葬进士于锦山九亿里。桐谷西数三里地。

甲寅先生六十四岁。

五月己亥乙卯。忠贤儒生请山长。○九月丁卯壬申。就长子恪老高山任所。恪老六月除是县宰。先生往留屡日。历赏玉溪水石花岩安心义相尹弼等寺。

乙卯先生六十五岁。

正月乙丑乙丑。下谕宣召。修上附奏。因领相金左根所启而下谕。○二月甲午辛丑。上疏辞祭酒及召命。仍陈勉戒。䟽见文集。○批曰。成均之任。非尔伊谁。将为因此而以为敦召之地。不宜辞巽。至于满幅所陈。寔出忧爱惓惓。一则感叹。一则愧恧。尔须迨此簉朝。以辅寡躬之不逮。侧席而待。四月癸巳甲寅。莘巷儒生请山长。○六月壬辰丙午。有绥陵迁奉时挽章制述之令。辞之。又有迁陵挽章制进之令。辞之。○八月辛卯丁酉。以挽章制进事承别谕。修上附奏。谕曰。挽章制述。前修之所以行者。而两儒贤之其欲自效于终事之地者。宜非馀人之可比。更勿辞巽。九月辛酉癸亥。以病不得进哭于迁陵。上疏陈慰待罪。仍辞祭酒。䟽见文集。时先生患痢疾。三朔委苦。月馀滨危故也。○批曰。病思如不能属文。姑已之。何伤之有。尔其安心调理。甲子。有徽庆园迁奉时挽章制述之令。辞之。○庚寅。移寓于桐谷丙舍。为暮年瞻依先楸也。

丙辰先生六十六岁。

正月乙未壬午。从容堂儒生请山长。○八月乙酉甲午。仁陵迁奉破土日。入郡庭。望哭受服。○壬寅。上疏请免迁陵时挽章制述。仍辞职。䟽见文集。○批曰。尔以文正之孙。植志硏学。隽永优重。庠均峻秩。谅乃克趾。恒拟戋帛而聘至厦毡召对。论姬孔之道。引陶夔之谟。资予三讲之工。补予一初之政。前后㫌招。已罄予意。今见来章。退然克让。永矢嘉遁。不改薖轴之乐。予惟诚礼有未至而然。良用惭叹。古人有言正宜处老成。不宜轻听其去。予何遽准尔祈恳也哉。至于挽辞制述。缅昔亲见之幸。庸寓于戯之思。攀绋扬徽。允叶情礼。尔不必过巽为也。○九月乙卯己卯。仁陵下玄宫。入郡庭参哭班。○十月乙酉丁未。迁奉妣赵夫人,李夫人柩。葬于桐谷。郡守公墓东麓数十步。

丁巳先生六十七岁。

二月癸未庚寅。星川儒生请山长。辞之。○三月癸丑癸酉。行讲会于从容堂。会者四十馀人。○四月壬午己亥。书闲静堂公墓碣。○五月辛亥庚申。特陞嘉善大夫。下谕宣召。修上附奏。因右议政赵斗淳所启陞资。甲戌。拜工曹参判兼祭酒。○闰五月辛巳甲辰。上疏辞召命。兼辞陞资及本兼诸职。䟽见文集。○批曰。自敷心腹之谕。凝伫日深。及见卿章。一向凂免。怅失无比。士之为学。非独善其身。将以导其君而庇其民也。况卿以卿家之人。宁无意于当世哉。今以勉学之事言之。惓惓忠爱。出于恳悃。虽予否德。可不服膺。亚卿特授。即礼遇之意也。何用辞为。水府之衔。业已变通。而至若泮衔。舍卿伊谁。卿其幡然回心。克日登途。出入讲筵。以匡予不逮焉。◎乙巳。递工参。六月庚戌乙亥。拟都宪。○七月庚辰朔日。行焚黄祭于家庙。三世推恩赠职。尹夫人壬子从封。至是幷改题有告文。○壬辰。拜大司宪。八月递。○丁巳。纯元王后昇遐。入郡庭举哀。成服日参哭班。○庚午。上疏陈慰。䟽见文集。○批曰。予小子诚孝浅薄。罹此罔极之痛。忍见旬朔嬗改。攀擗靡逮。恤恤在疚。卿䟽际至。慰勉备挚。俯仰穹壤。冞增痛轖。此时奔问。在卿情礼之不容已者。而招延弘儒宿德。俾辅寡昧。即我大行慈圣平日所眷眷。卿于追先报今之义。宜有所讲确。矧今庙礼丧制仪节甚大。须如卿博洽。出而议正。幸卿从近簉朝。以副予哀遑中如渴之望。○戊寅。礼郞以纯祖改题事来询。病未献议。○九月己卯癸巳。有挽章制述之令。辞之。○十一月戊寅庚子。拜大司宪。旋递。○十二月戊申己酉。上疏以未赴国葬待罪。仍辞本兼诸职。䟽见文集。○批曰。朝晡屡嬗。𫷷仪将戒。哀遑罔极。益复何言。意谓卿于此际。庶有奔问之举。以遂觌德之愿。而巽牍踵至。不胜缺然之至。宪长之任。协赞治教。振肃朝纲。实如卿言。此时此任。舍卿其谁。见今开岁不远。和煦将舒。望卿即须幡然。以副予侧席如渴之思焉。

戊午先生六十八岁。

三月丁丑甲申。拜大司宪。○壬寅。上疏辞。䟽见文集。○批曰。延伫之馀。巽牍失图。百度之解弛。百工之泄沓。未有若今日之甚焉。而纪纲二字。即切中之箴警也。若其振肃颓惰。纠举委靡。风宪之任所由设也。而卿今既在其位矣。又陈其说矣。予所以必致乃已之心。尤有倍于前日矣。且况讲对日行。启沃是资。以卿邃学。岂可凂然不顾乎。卿其勿复固辞。俟间簉朝。出入左右。以辅不逮。是所望也。○五月乙亥戊戌。行讲会于黔潭。会者百馀人。○七月甲戌乙亥。拜同知义禁府事。○八月癸卯戊申。上疏以未赴国祥待罪。仍辞职。䟽见文集。○批曰。前后敷心之谕。不翅申复。而诚浅礼薄。遐心莫回。恒切歉愧。小子冲藐。叨承丕基。虽尝仰赖慈覆。俯伏宰辅。而践位几年。学未加进。治不徯志。矧又昨秋宅恤之后。国势若无涯畔。寡昧无所倚毗。流光迅迈。练事奄过。痛廓靡逮。益复如初。卿于此时。意或赴班。兼冀一面。巽牍又至。岂胜怅然失图。顾今民生困瘁而无拯济之术。纪纲颓弛而无振肃之方。凡此数者。皆召灾致警之端也。用是忧惧。不敢遑宁。际玆仁天告戒。彗孛示象。咎征之作。捷于影响。是岂无所以而然哉。责躬求助。如渴求飮。此正上下交修。励精图理之时也。苟使如卿宿德宏儒。朝夕左右。熏陶启沃。以辅予不逮。则应天以实。消弭可期。视诸无灾之日。反有自强之效。岂不为天命民心眷顾蕲向之一大机会也。卿以贤祖之肖孙。已膺先朝之㫌招。德行经术。可以矜式当世。在今辅导之责。非卿伊谁。秋凉已生。讲筵方开。卿若念到于此。不待予言之毕。必将幡然簉朝。以副予侧席凝伫之诚也。议谳之任。间已递解。至于泮衔。更毋固辞。十月癸卯辛未。迁尹夫人墓于桐谷。○十一月壬申甲申。拜大司宪旋递。壬辰。竖两世墓表。埋志石。先是戊申。送长子恪老。设床柱于祖考妣上下墓。己酉。设床柱于考妣墓。丁巳。设床柱于继妣赵夫人李夫人墓。至是竖表埋志于祖祢位墓及亡子进士墓。次第设石仪。墓道之仪。靡有遗憾。癸巳。以元子诞降。上疏陈贺。兼陈勉圣学。䟽见文集。○批曰。皇天祖宗。默垂佑骘。元良载诞。邦本永巩。同庆之情。上下惟均。此时侧席之想。窃冀簉朝而欣贺。际见䟽辞。旋怅遐心之莫回。至若所陈诸条。无非硕论良箴。敢不服膺铭念。而卿既以李文成之仰勉我圣祖者。为他日取则之资。则予岂不以先正之事。期望于卿乎。况今歧嶷之姿。日以夙就。其在早谕之义。宜先躬率以正。而勤讲学之为急务。诚如卿言矣。熏陶涵养之方。亦惟邃学宏识之是须。则如卿老成宿德。出入厦毡。辅助予不逮。自然裨益弘多。推以为遇物之诲。而士之藏器于身。亦将待时而需用。则逢此千一罕有之会。启我双只日新之工。亦卿展布之期也。卿所谓大儒之恒如在座。曷若致如卿大儒而置诸座右乎。望卿体予至意。俟间登涂。甹告章奏上未罄之怀。开发我自省之心。克副日夕凝伫之思。

己未先生六十九岁。

六月己亥辛亥。三川儒生请山长。○八月戊戌癸卯。纯元王后大祥。上疏陈慰。䟽见文集。○批曰。居诸迅迈。孝正殿祥事奄过。予小子忾廓之痛。益复靡逮。意谓卿此时赴班。可伸一面。今见来章。慎节添损。奉虑之馀。怅夫殊深。顾今秋序已届。新凉将生。望卿善加调将。俟间幡然。以副予如渴之思。○九月丁卯己丑。游俗离山。长子恪老方任永同县。先生往留。转向俗离山。历拜象贤书院。

庚申先生七十岁。

正月丙寅戊辰。有衣资食物赐给及存问之命。以先生寿跻七旬。有是命。俾每岁首输送。辛未。上疏辞职乞休致。兼陈二纲八目。䟽见文集。○批曰。既有尧舜君民之志。而怀道长往。不我惠然者。不无慨然于卿矣。至于引年之请。何必如是而后可乎。予方凝伫。毋庸更申。俟间登途。用答至意。辛巳。上疏辞衣资食物。䟽见文集。○批曰。所赐衣资食物。即尚齿尊贤之义例。卿何必过加巽辞乎。此乃先修硕德尝所俛膺者。而顾今林下耆旧。以经术匡辅。忧国惓惓之诚。惟卿一人焉。则予安得不特施优典于卿也。卿其安心领受。幡然簉朝。庸副予侧席之望。○二月丙申乙卯。上疏引咎。先生正月䟽中。有大官习于糊涂之语。左相朴晦寿自引请免。故先生上䟽申辨。䟽见文集。○批曰。儒贤引年。非曰无故事。而以予凉德所侧席者。卿之幡然。则予何可曲副乎。至于大僚筵奏。不过泛言而已。卿既以深看为言。予则曰卿亦深看。望卿更勿以此为引。不日簉朝。匡辅予不逮焉。○此因左相朴晦寿登筵辞免。有曰向来儒贤䟽中习于糊涂云者。果是着题语也。既居其位。丝毫蔑效。则尸素之讥。固所当来。他山之攻。臣方拜受不暇。何敢以此为引。而俯仰惭恧。尤无以自措云云。○四月乙丑丙戌。行讲会于兴岩书院。继行乡飮酒礼。会者八十馀人。寻忠义坛,西山书院。○六月癸亥辛巳。往寻三川书院。

辛酉先生七十一岁。

正月庚寅壬辰。有衣资食物赐给及存问之命。○丙午。上疏辞职名及食物。○三月己丑乙卯。性理论辨成。凡五册。○四月己未朔日。星川儒生请山长。○阳渊儒生请山长。辞之。○六月戊午辛巳。拜大司宪。七月递。○八月丁巳己未。文正公家状成。凡二册十二月甲寅甲戌。拜大司宪。旋递。

壬戌先生七十二岁。

正月甲申丙戌。有衣资食物赐给及存问之命。○二月甲寅壬午。下别谕敦召。修上附奏。○三月癸未壬辰。以未赴召命及上候平复贺班。上䟽待罪。䟽见文集。○批曰。跂予之馀。巽牍此至。毋或诚浅礼薄。不足以勉回遐心而然欤。抚躬惭恧。靡所止届。顾予乍愆旋和。勿药有喜。此正善端开发之会也。若其燃达之微。扩充之道。须卿老成宿德之左右予辅导予。卿虽欲退然不自有。其于舆望之不可孤何哉。成均之任。所以处当世之贤者也。非为贲饰仪文而然。则卿何庸辞为。慎节非不奉虑。而见今日候和暖。自当遄复。卿其俟间簉朝。出入经席。副予眷眷之意。○七月壬午壬辰。以三政矫救事。下谕宣召。上疏应矫弊传教。䟽见文集。○批曰。顷下别谕。方切延伫。今见来章。眷眷忠爱。有溢辞表。感叹之极。其可不用作箴戒乎。至于三政之弊。推本溯源。痛切著明。知卿蕴抱之在此矣。展施之亦在此矣。卿若念到于卿祖先正之左右我先王。则幡然其来。必不待予言之毕。须谅艰棘之会。克体恳挚之诚。勉回雅操。以幸国事。是所区区之望也。

癸亥先生七十三岁。

正月戊申庚戌。有衣资食物赐给及存问之命。乙丑。下谕宣召。修上附奏。○二月丁丑甲申。迁尹夫人墓于锦山明谷。桐谷西五里许。○四月丁丑乙酉。徽庆园迁奉时有挽章制述之令。上疏辞。○六月丙子乙酉。拜大司宪。七月递。七月壬午己丑。以未参尊号贺班。上疏待罪。因辞本兼诸职。䟽见文集。○批曰。潦暑尽而新凉生。眷言东冈。予怀冞切。惟予寡昧。夙宵一念。兢兢乎中者。继志述事也。追远报本也。而幸玆使事竣还。先烈益光。布告礼成。神人胥悦。此诚我祖宗在天之灵。默佑所垂。至于谦抑之不克固守。致有张大之举惭恧云。尔有何可道。意谓此时或有贲然之喜。兼申一面。今见来章。慎节尚尔。奉虑实多。至于所带之衔。在卿不以筋力为礼。何如是巽辞为也。所陈心字上勉励。实予顶门一鍼。敢不体念。向所进讲。即尚书一部。每求二帝三王之道而不得其要。今闻卿言。果不外一心字也。苟非卿实究所得。其孰能启心沃心之如是恳挚也。秋候渐清。卿其亟回遐心。俟间簉朝。裨予存心之工。以副如渴之思。○十月甲戌乙亥。拜大司宪。十一月递。丙子。行乡飮酒礼。使观善稧员。行礼于庭中。○十二月癸酉乙酉。闻哲宗大王昇遐。出外次举哀。先生有疾。不得入郡庭。成服日。始参哭班。礼郞以中宫殿尊为大妃进号事来询。献议。献议见文集。礼郞又以宗庙景慕宫祝式。英宗以至大行大王属称及服制来询。献议。献议见文集。

甲子当宁元年。○先生七十四岁。

正月癸卯乙巳。有衣资食物赐给及存问之命。壬戌。拜大司宪。旋递。○癸亥。上疏陈慰。兼辞祭酒。䟽见文集。○批曰。皇穹降割。奄罹崩坼之痛。旬朔嬗改。礼制渐成。皇皇在疚。靡所逮泊。卿䟽际至。慰勉备挚。尤增哽轖。予以冲龄。叨承丕緖。仰赖我慈圣殿下光临庶政。义方垂训。庶几夙夜。兢业负荷。而甘盘旧学。茫未知方。政须林下宿德启沃辅导之益。夫备礼招徕。以资致泽之功。一初急先之务。而哀遑未暇。徒切凝想。卿以惓惓忠爱。勖之以学问治谟者。靡有馀蕴。敢不服膺。而卿试思之。求助于老成儒贤。何时不切。而在今日国势。尤当如何。卿以先正之肖孙。遭被三朝礼遇。绳武趾美之愿。追远报今之义。必倍馀人。且予勉循古䂓。朝晡之暇。日开讲筵。幸卿式遄簉朝。一以伸奔慰之忱。一以尽棐廸之方。是所渴望。至于成均之衔。此时此任。尤非卿可辞之日。卿其谅之。○二月壬申戊子。下别谕宣召。修上附奏。戊子。有大行大王挽章制述之令。辞之。○十月戊辰丙戌。拜大司宪旋递。

乙丑先生七十五岁。

正月丁酉己亥。有衣资食物赐给及存问之命。壬子。特陞资宪大夫。甲寅。拜大司宪。乙丑。下谕宣召。修上附奏。○二月丁卯辛卯。上疏辞本兼诸职。兼辞召命。䟽见文集。○批曰。向于敦谕。罄悉凝伫之怀。今接巽牍。殊深怅缺之叹。读卿谦冲之辞。半是陈勉之语。忠爱眷眷。深庸感叹。敢不服膺而铭佩乎。卿所云简明识邃学之人。资讨论而陈得失。实是今日之要务也。夫明识邃学。岂有贤于卿者乎。继述家学。养德林樊。几多岁月。而尚未使都邑之人。一见登对之盛仪。此又朝野所颙望者也。宪长之衔。向既许递。望卿勿以縻爵为引。迨此春煦畅和。命驾戾止。俾予遂睹德之愿。区区望焉。壬辰。拜知义禁府事旋递。○五月乙未戊戌。上疏辞职。仍论万东庙事。䟽见文集。○批曰。宫漏昼永。殿角风薰。临筵开讲。凝伫更切。际接卿章。乃辞泮衔。予心怅缺。当如何哉。卿于此职。义无可辞。稍俟秋凉。幡然登途。以副予侧席之望焉。所陈。卿或思之未周欤。向者慈教。既明且备。礼有损益。惟时为大。今日之举。岂有参差于先正当日志事哉。卿其谅之。庚申。拜工曹判书。○十月壬辰丙午。拜大司宪旋递。○癸丑。迁季子进士墓于旧圹右边。五十馀步之地。○十二月壬辰癸巳。以病未参国祥。上疏待罪。兼辞祭酒。䟽见文集。○批曰。孝文殿祥事奄过。日月之迅迈。曾隙驷之不若矣。俯仰慨廓。益复靡逮。岁云暮止。方切凝伫。巽牍此至。知有慎节。怅然之馀。继以奉虑。至于成均之任。所以处林下宿德者也。此时此衔。舍卿伊谁。见今讲筵日开矣。辅导启沃之责。卿不可逡巡退让。幡然改图。俟间簉朝。以副予侧席之想。戊戌。哲宗大王大祥。出外次举哀。先生以病不得入郡庭。

丙寅先生七十六岁。

正月辛酉癸亥。有衣资食物赐给及存问之命。

丁卯先生七十七岁。

正月丙辰戊午。有衣资食物赐给及存问之命。○戊辰。哭长子郡守丧。○二月乙酉丁未。葬郡守于锦山川内。○三月乙卯戊辰。下谕宣召。修上附奏。○八月辛巳壬午。疾革。○戊子。信川闵观赫来谒。闵观赫自壬戌往来门下。其所居。与学徒习礼。读先生章奏而讲学。其归也。书赠朱子所题道迷前圣统朋误远方来而赠之。乃绝笔也。○三从弟正煕来问疚。托以先代及门内诸般未遑事。俾图竣工焉。○九月辛亥甲寅初四日辰时。考终于锦山桐谷瞻慕轩。自病患以后。亲戚知旧门生。救护尽诚。及丧哀痛。如哭亲戚。远近相吊曰贤人亡矣。讣闻于朝。撤朝市如例。传曰。故祭酒以耆旧儒贤。蔚然为朝野之矜式。屡宣敦召。雅操弥坚。即见逝单。怅衋曷已。助祭之节。丧葬之需。令该曹照例举行。造墓担军。亦令本道题给。十月庚辰辛丑。上遣礼郞致吊祭。礼郞朴基阳。馆学儒生。设位望哭。葬前为文致祭。各道书院。亦皆致祭。○十一月庚戌癸酉。葬于锦山郡玉川巳坐之原。新卜也。三从弟正煕,李羲翼,赵尚圭,宋钦载皆相之。其外门下亲宾。殆四百馀人。

辛未十月戊午丙寅。移窆于锦山南东星谷戌坐原。

丁酉四月庚申乙酉。合祔于锦山东一面明谷亥坐原。

家状[编辑]

府君讳来煕。字子七。宋氏系恩津。著自高丽判院事讳大原。三世而有讳明谊。司宪府执端。清裁直操。与圃隐诸贤相友善。其孙副司正讳愉。隐德不仕。以正义尚节。世所称双清堂处士。七传至文正公同春堂先生讳浚吉。道学功业。为世儒宗。际遇孝庙。协赞大义。从祀圣庑。先生之胤讳光栻。正郞赠吏参。有四男。长曰县监赠吏参讳炳文。男讳尧卿同知敦宁府事。即府君高祖也。曾祖讳复钦通德郞赠吏议。祖讳达渊县监赠吏参。考讳启桢郡守赠吏判。三世之赠。以府君推恩也。妣赠贞夫人韩山李氏。参判讳洪载女。牧隐文靖公讳穑后也。以正宗辛亥四月十三日。举公于公州坪基外氏第。禀姿庄重。神采滢澈。稍长。郡守公教课甚严。凡行止语默之节。随事训诲。俾置身于律度。乙丑。丁继妣赵夫人忧。丁卯。始就甥馆。外舅尹公之考寺正公。设榻以迎府君。时府君年不及弱冠。而已见敬礼于长老矣。自早岁就学。潜究经传奥意。博极历代史典。逐段论断。以至濂洛群书诸子百家东儒遗集。遍览强记。尝往拜中洲李先生。多所问辨。兼习科工。参解而后。竟弃去之。惟专意于学问。宪宗乙未夏。除假监役。是年秋。差纯庙小祥练主别工作。冬陞瓦署别提。转监察。丙申秋。递付副司果。旋除冰库别提。丁酉正月。拜黄涧县监。廉简为治。矫革宿弊。值岁饥。捐廪赈民。每按诉牒。详辨而明断。故落讼者无怨言。修葺颓廨。劝课士子。蔼然有作成之效。而竟致歧麦三穗之瑞。既赋归。士民铸铜为碑。以寓爱慕焉。戊戌五月。相臣李止渊请依先朝故事。令诸道臣。特简才学最著。众所推服者。勿拘幼学生进朝官前衔。别录启闻。东朝依允。九月。湖西伯赵冀永。以府君膺荐。以经礼趾美。薄试下邑为目。十二月。拜平安都事。即付经筵官。下谕宣召。府君惶蹙不自安。先附奏以难进之义。己亥正月。上疏辞职陈情。承优批。略曰。自尔登剡。予所以喜不自胜者。非但为林樊宿德之羽仪于庭也。今欲求名祖之肖孙。法家之拂士。则舍尔伊谁。而予若不以昔日之所期勉于尔祖者致尔。则其可曰善继孝庙之志乎。尔或不以尔祖之所借手于昔日者勖予。则又可曰克体先正之遗意乎。此又予眷眷于尔者。尔其亟回遐心。以副予如渴之望。连除持平,掌令。三宣下谕及史官传谕。上辞疏。又承优批。辛丑正月。又上疏辞召命。仍勉圣学。略曰。窃惟殿下承先王付畀之重。体慈圣贻谟之意。奋发圣志。慨然乎效愈邈而治不徯者。专由于学业不精。辅导无人。旁招求助。诞敷丝纶。可以大慰志士之望。而将见德化之隆也。然而若论其要。则只在殿下之一心。盖心之为物。洞澈虗灵。一于正则事无不正。一于邪则事无不邪。圣狂贤愚之别。吉凶休咎之判。亶在于玆。凡人为学。举皆存此心养其本。察此心措诸事。至于帝王之代天理物。尤当致慎于用心。三代隆盛。无不存心而致治。伏念殿下已及志学。所以剖释于问难之际。检察于燕闲之处。精密之工。宜臻缉煕之域。伏况勤学好问。即我列圣朝家法。世宗大王夜辄读书。未明求衣。引见宰枢之臣。咨访以生民疾苦时政阙遗。仍接朝夕三讲。复有召对夜对。日以为常。宣庙当壬辰播越。尚日三对讲。英庙虽于八耋倦勤之后。每召接儒臣于卧内。亲诵小学篇题。正庙常戒近臣曰。静居读书一乐也。读书至夜分。闻晨鸡第一声。即此心唤醒法也。四圣朝勤学好问之工。若是其至矣。今殿下以四圣朝之心为心。则何待群工之仰勉。而当有日臻将就之美矣。除掌乐院正。升执义。连承别谕。癸卯正月。相臣权敦仁奏请敦召。连下别谕。冬以未赴国葬。上疏待罪。甲辰冬。上疏辞召命。引先正文成公臣李某陈戒于宣庙之语曰。匹夫以千金之产。贻厥子孙。犹思善守。况百年社稷。千里封疆。举以相遗者乎。若有一毫自暇逸之念。则孝思缺而先业亏。勉诫真切。上嘉纳。乙巳。拟上六条疏。其一曰。立大志以复三代。其二曰。敦学问以立治本。其三曰。振纪纲以励风俗。其四曰。求俊乂以精选任。其五曰。询弊瘼以纾民力。其六曰。善继述以光前烈。其略曰。恭惟我朝圣神相承。制度文物。蔚然为礼义之邦。而春秋之义。最是天经地纬。如臣蝼蚁之微。亦有彝性之不泯。寤寐感叹。纵欲一陈于殿下之前。而无路自致矣。适因年来屡下恩纶。每及孝庙之志事。是继是述。此正匪风下泉。乱极思治之道也。今玆德音之涣发。岂非明天理正人心之一大关棙哉。盖尝以汉武不忘平城之忧。为贤于文帝者。即孝庙之志也。握火抱冰。十年如一日。而弓剑遽遗。大计莫遂。而犹其秉执之义则震耀今古矣。显庙之褒录义死。肃庙之筑坛报祀。皆是伸诚之至意。而其后列圣。莫不密传心授。寅绍丕烈。此是殿下世承之成法也。殿下之讲求斯义。尽是克绍前休。将永有辞于天下后世也。呜呼。臣先祖文正际遇孝庙。协赞圣志。期伸大义。筵席奏对极其密勿。请问中朝之箚。尤为恻怛恳挚。至今一读。犹觉感泪。而臣诚不肖。既未克趾先美。惟以继志述事。仰勉于殿下。而又无长策谠论。裨补宸听。臣尤骍汗。莫知措躬矣。然而内修外攘。雪耻正义。亦有时势之可以参量。弛张之可以缓急者。故朱子告孝宗曰。陛下先以东南之未治为忧。正朝廷修政事。则真实功效。可以驯致。所谓善言易者不言易也。朱子此说。深加观省。惟以忍痛含冤迫不得已之心。常存于内。而益勤典学。益修仁政。蓄民力。缮武备。以待彼衅。则今距丙丁。虽云历年之久。而较诸齐襄之复雠。则尚亦非晩矣。伏愿殿下毋计近功而愈务远图。以继述圣祖之志事焉。适无职名。未果进疏。己酉。宪宗大王薨。礼郞以魂殿与徽定殿祝文式来询。府君献议曰。夫帝王。入继之义至重至严。虽兄继弟叔继侄。只以承统为序。有父子之义。而无父子之名。凡于伦属之称。亦不可紊。故英庙之于景庙。称皇兄称孝嗣。必以是焉。翼宗室祝式。似当援以为据。至于魂殿与徽定殿祝式。果无的见于礼书。而第按唐宣宗时于穆,敬,文,武四室禘祭祝文。礼院奏以但称嗣皇帝臣某。宣宗之于穆宗。弟也。于敬文武。叔也。而通称嗣皇。则今亦通称嗣王。或为可据。而我朝则特加孝字于嗣字之上。未敢详其当初议定之意也。昔文元公臣金某。尝论此礼。以为当依通典。自称嗣皇某。于先君亦当别有称号。而未有儒先定论。不敢创说云。与今日所值。实无异同。而先正之不敢创说者。如臣𫍲浅之见。尤何敢卛尔论列耶。谨以旧闻。昧死略陈。而诚不免汰哉之惧也。时有魂殿祝式称皇侄。徽定殿祝式称皇侄妃之议。府君考出文正公集中。文正公因论皇明世宗时事。而所陈告于显庙曰。继序之义。至严且重。虽叔侄兄弟之间。不得以亲属称。世宗乃称孝宗为伯。武宗为兄。其越礼逾分甚矣。府君将据此为说。以正邦礼。而朝议已定。更无询问。故常恨其有怀莫暴矣。因谕召上疏辞。因陈前疏所奏大义。因勉讲学。槩云殿下嗣服之初。不遑他务。而兴旷感于孝庙初元之君臣契遇。窃惟孝庙龙飞。适值否屯之时。而有寤寐豪英之志。所以首先旁招。资其金砺。上输其肝胆。下竭其股肱。有以秉天理明圣学。正王法伸大义。克继春秋一统之业。其正大宏远之规。日星乎中天。其后列圣莫不密传心授。即殿下世承之成法也。今亦思洪前休。涣发延登耆硕之德音。尽是前圣后圣之一揆也。臣祖文正出膺当时之旌招。羽仪王庭。协赞圣志。仰勉以精一心法。凡百官万务天下大计。皆由此推去。筵席奏对。极其密勿。数百载之下。尚切感叹矣。今臣所值之恩礼。亦犹臣祖之昔日也。而臣诚不肖。既无以克趾先美。又无尺寸之才艺。可塞万一之殊遇。则实为明时之罪人而古家之忝孙也。顾今圣德方新。慈覆亦遍。万化之更始。人心之颙望。惟此时为尤切。则用人之道。不可以一毫不审。制治之污隆。系于贤否之取舍。况殿下虽在谅暗之中。以读书明理。为端本清源。好学之诚。溢于辞旨。殿下之姿美志大。亦足推知。吾东方亿万祈天永命。自今伊始。迨此讲对。不可少缓。启沃宜尽其方。昔宋臣范祖禹尝言於哲宗曰。陛下今日之学与不学。系他日治乱。宜精选在朝贤德之士。以补劝讲之官。不拘常例。不时召对。或讲论经史。或问民间疾苦。必伴读从容。以至详尽。则非但学问益进。自然涵养德性。成就圣学。深味斯言。则必当有劝学进道之工矣。冬。复除执义。庚戌二月。丁继妣李夫人忧。壬子六月日。相臣李宪球请令府君荐进经学之士。史官来宣圣旨。府君修启陈不敢当之意。连除司仆寺正,执义。八月。未赴召命。疏陈勉戒。略曰。圣旨既以当世之事为教。臣于此有以窥殿下之有志于治道固已的然。而志之所向。百事影从。殿下膺上天之命。都君师之职。威灵所萃。实理易于流通。群下之观瞻耸动。必当争自澡雪。居庙堂者。首以世道自任以集忠智。恭俭礼下以登贤俊。使识治体通世务者。咸萃于朝端。君相相须。先为唱导。则处经幄者当务启沃。任铨衡者当励公明。风宪之职。谏诤之官。亦各自勖于纠物尽言。庶司闲局。皆能殚竭才识。靡有懈怠。则举朝风采。蔚有可观之实矣。臣伏田野。侧耳颙望者有日。而风声气像。何至今寥寥也。臣之愚迷。窃为纡郁。而以殿下之明睿。应已究其本末。挈其要领。櫽括于实践之地。则亦当有洞然深省。而大生疑惧于此矣。又况比年以来。饥荒荐仍。民生困瘁。劫盗窃发。讹言孔将。众情恒惧。当今国势。可谓棘矣。此宜君臣上下。孜孜汲汲。讲求矫救。不容少缓。然后始可望其挽回之效。而人君之自勉。臣邻之进言。亦不过以学问为先焉。不由乎学而求为治者。如不浚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漑其根而求其实之繁也。故欲为盛治。舍此更无他计也。伏愿殿下勤御法筵。四书五经。循环熟讲。极其致知求仁之工。推之于政令事为之间。躬修至德。大行王政。则固结人心。祈永天命。为亨屯拯溺之大业。惟在睿意之一转移矣。今此剡荐儒士。以为倚仗而望成者。果得求治之先务。不胜赞叹钦诵。而致其幡然之美。亦无他道。殿下益懋圣学。专意斯道。则道之所行。人不得不出。传所谓修身以道。淑人以身者。政谓此也。十一月。又因辞章。附陈规戒。其略曰。近日国事。殆乎岌嶪。上则乾文差忒。雾雷荐发于收藏之月。下则岁饥赋重。民不聊生。古语云天人之际。精祲相荡。善恶相推。事作于下。象动于上。以此论之。纵未详为某事之感应。而天道不慆。灾不虗生。则其畏惧修省之方。岂可泛忽乎。在昔臣祖文正公臣某。陈戒于孝庙曰。冬至一阳复生于地中。在天则有阴消阳复之理。在时运则有乱极思治之数。在人事则有反善自新之义。臣愿思今日阳长之义。体天道不息之健。日新德学。奋励图恢。然后可以答上天仁爱之心。尽祖宗付畀之责。慰臣民颙望之情。臣祖此疏。果尽责难陈善之义。勤恳之诚。溢于言外。臣甚不肖。果克遵述先规。然每当此际。窃所默诵而兴感者。故敢为陈列。若赐采择。则其所裨补。庶几挽古而作今。惟圣明之留神睿察焉。癸丑正月。升通政阶。特除祭酒。二月。除刑曹参议。仍兼祭酒。上疏辞。四月。除同副承旨。乙卯正月。因领相金左根所奏。下谕敦召。时有曺锡雨者。任岭伯时。刊其祖夏望文集。集中载祭酉峰文。酉峰即少尹也。其文取同音字。侵辱尤翁。诬及孝庙。馆学儒生。发其文。上章攻斥。方外儒生及台阁诸臣。相继陈疏。久而后始蒙夏望追夺。锡雨屏裔。府君痛邪说复作。正学寖晦。因辞召命。上疏规戒。其略曰。近闻曺家文字之丑正灭义。罔有纪极。其凶辞狡意之诋斥讥逼者。因馆学台阁之䟽章。几尽胪列而打破。竟蒙夏望追夺锡雨屏裔之命。则处分极其明白痛决。足使四方之人。钦仰我圣上卫道尊贤之盛意。岂不休欤。今因此事而继陈微悃之素蕴。呜呼。丙丁之际。天地崩坼。冠屦倒置。顾我礼义之邦。几不免于夷狄之沦矣。幸值孝庙龙兴。十载薪胆。与一二同德之臣。以图尊攘之业。密勿规画。而天不佑汉。弓剑遽遗。大计莫伸。此实志士仁人之所沈叹也。然而风声义烈。照耀日星。伦纲赖此不坠。则庶有辞于天下后世。而及今历久。世变层生。人心陷溺。幷与大义而无难诬毁。肆然刊布几多年潜藏之书。煽其悖邪。则麟经将无可读之地。而义理果有湮晦之虑。窃惟殿下勿以薄施迸夺。已为息辟诐淫。而益懋继述圣祖之志事。君臣上下。扶植此义。以为维持世道。则几于湮晦者。亦当彰著。伏愿殿下留神财听焉。己未。国有元良之庆。府君上疏伸贺。仍勉圣学。以为身教之方。庚申。府君寿跻七旬。疏乞休致。兼陈二纲八条。以为出治之本。一以修己为纲而其目有三。一曰奋大志。二曰去偏私。三曰亲贤士。一以安民为纲而其目有五。一曰立纪纲。二曰询弊瘼。三曰明黜陟。四曰崇节俭。五曰备戎务。府君疏中语及大官习于糊涂。相臣朴晦寿自引而登筵乞递。府君疏辨曰。臣闻大僚以臣疏中糊涂二字。至于前席深引。臣之遣辞。不过掇拾前辈章奏间句语。文成公臣李某䟽陈时事。亦有大官糊涂之说。而未闻当时别为自引者。岂料今者看得太过。至此提达之境乎。摠是臣癃昏聋聩。全昧措语之致。静言思之。惭悚实深。伏乞亟令攸司。治臣罪戾。以肃朝纲。批以大僚筵奏。不过泛言。卿既以深看为言。予则曰卿亦深看。望勿以此为引。庚申。以年满七十。赐衣资食物。每岁输送。上疏辞。辛酉。拜大司宪旋递。壬戌夏。应旨疏陈三政矫弊。请先立纪纲。次务变通。军额之塡阙。籴逋之蠲减。则引文正公登对于显庙。请行惠恤之典。及又因下询。陈疏以军籴两件。详论民之困苦。施以损上益下之道。则已散者或可还集。未散者亦可保存云。乃诵是说。以备清问。至若田制改量。要在得人而行之。甲子今上元年正月。拜大司宪。秋时事大变。有韩孝纯,李玄逸复官之命。忠逆混而彝伦斁矣。十月。拜大司宪。府君因辞章痛辨曰。伏闻秋间。我慈圣以祈永之至意。行疏郁之霈泽。年代久远之名在丹书白简者。尽被恢荡。凡为臣子者。孰不钦仰赞诵。而然国家之有义理。犹人身之有气血。气血不调。则疾病迭生。人不得为人。义理不明。则忠逆混淆。国不得为国。实为大可惧也。粤昔戊午仁穆大妃之在于西宫也。孝纯所启之十条。因为庭请。竟致彝伦之斁败。来善传受孝纯之凶法。和同黯与凤征之奸计。己巳仁显王后之逊于私第也。做出不敬不恭之说。指挥行人。以图宣布。及其玄逸之投疏。敢为指斥壸彝。又引陈郭故事。如此凶言。肆然笔之于章奏之间。自陷罔赦之科。其不道无严。宁有戴圆履方之所可萌诸心而发诸口者乎。许多宥释者。实难尽为历举。而撮其干犯之最大。如孝纯,玄逸等之极恶绝悖。尽是百世之难掩莫宥者也。所谓玄逸则又护法于贼鑴。斥名思,孟而不讳。诬蔑我东之诸贤。罔有纪极。其贬君母侮圣贤之罪状。皆槩悉于台司之联箚。方外之儒疏。已登睿览。则固不待臣之架叠条列。而箚疏之批。姑无反汗之处分矣。刑宪者。有国之成法。人主不得以低仰。惩讨者。公议之攸同。舆愤不可以沮遏。故虽以列圣朝至仁圣德。有不能全释而幷宥者。诚以无礼于其君。诬逼于莫重者。断无参恕而饶贷也。今以若辈之负犯极逆。视同微眚而混议宽典。则乱贼何所知惧。世教何以维持乎。侧听屡月。无相继而进言争执者。凡有臣工之申复论事。未克虚受。而或示厌烦。则群下徒怀严畏。虽有所欲陈。而不敢尽情而然欤。上若有过中之举。下必尽匡救之策。将以欲纳吾君于无过之地也。纵有逆耳之言。而使之优容宽假。毕陈素蕴。而裁择之权衡之。去不中而用其中。则君德可以成就。义理可以明张。而今乃沁泄度日。更无纠正。众情抑郁。物议沸腾。臣方病淹垂死。而一段彝性。犹未全灭。则实不能按住缄默。玆敢罄悉素蓄。而神精昏眩。语无伦脊。伏乞圣明恕其谵妄。而渊然深思。仰禀东朝。还收孝纯,玄逸等复爵荡涤之命。俾凶逆有所惩畏。刑政不至废坠焉。则天监益眷。人情胥悦。巩固基命。迓续鸿休。上以承先王之成宪。下以垂无疆之历服。岂不盛欤。以递职未克彻。乙丑正月。升资宪。拜行大司宪。二月。拜知义禁府事。五月。上疏论万东庙事。时适有毁撤之命也。疏曰。伏闻近以万东庙停享撤额事。有慈圣殿下传教。夫设坛禁苑。而更有私地建庙。若为烦叠。非不教意之允当。而下国之祀天子。如杞宋之祀夏殷。不必为僭猥。若谓杞宋是夏殷之后云尔。则君臣父子一也。若无子孙。则以旧臣祀旧君。实无不可。追念旧恩。略举报祀。当无禁苑私地之所异也。昔我孝宗大王。明圣学秉大义。思继春秋一统之业。寤寐修攘之计。一二臣同。而迫于气数。赍志莫伸。臣民痛冤。愈久益深。华阳之庙。由是肇刱。而至肃庙乙酉。特设大报坛。使尊周之义。著明于天下后世者。是高出百王之盛举也。其时左相李文敬公臣畬,判书闵忠文公臣镇厚。陈达华阳立庙之事。而别无禁止之处分。英庙除出官屯田五结。以助万东庙粢盛之用。其后又有庙坛轻重之说者。正庙下教。有曰。壬辰再造之后。环东土一草一木。罔非皇恩之所被。则虽家尸户祝。无所不可。况今日中州化为腥毡。而一隅青邱。独保干净。华阳之祀皇帝。是无于礼而合于礼者也。大哉圣人之言也。因以御笔揭额。表章江汉朝宗之意。且皇庙之建。依仿于宜城之民怀旧德而祭昭王。静江之人思前圣而祀虞舜。韩文公题诗咏叹。朱夫子作词迎送。苟或非礼僭猥之事。则岂有如是之理乎。未详虞庙刱自何时。而观其碑文。则以为帝德在人。其神在天。威灵所加。无有远迩。降祀玆土。粤有故常。后复如朱子者出。而作华阳之碑。则当如虞庙之文矣。粤有故常。尤有深意。唐世词刻。至于有宋。则可知历久因其故而为常享。今玆华阳刱庙。几为数百载之久。则涧毛山桂。虔荐觞豆。龙驾羽旄。洋洋陟降。右祖左孙。俨若赫临。俾此东偏人士。咸知拱极之义。益切匪风下泉之思。而今行停撤之举。则非但二帝在天之灵。亦应忾怅于灌荐肸蚃之墟。而举国士民。莫不赍嗟而永叹者。益见遗泽之入人深。而真有不谖前王之心矣。历代祀典。虽尊奉殿宫。而亦或别设祠庙者。不可胜计。今亦虽有设坛。而别为建庙。未必为拘于叠行。而无害于从厚顺情之道。臣方病淹垂死。而彝性犹未全灭。则不敢徒怀严畏。因以缄默。略罄素蓄。伏乞殿下渊然深思。仰禀慈圣。反汗成命。则义理益张。人心胥悦。上以承列圣朝给田揭额之盛意。下以慰八方乌号不忘之舆情。宁不幸甚哉。批曰。所陈卿或思之未周欤。向者慈教。既明且备。礼有损益。惟时为大。今日之举。岂有参差于先正当日志事哉。是月。拜工曹判书。十月。复拜行大司宪。府君虽退处林樊。而自以世臣之义。惓惓于宗国。以为君德成就。其要在于勤圣学。而迨此世教衰而人心陷溺。尤当以明大义辟邪说为先务。故前后陈勉。辞意剀切。有足以感回天听矣。昔尤庵先生撰重峰赵先生行状。以先生上疏斥倭使及辨东西党论尽录之。撰八松尹文正公行状。以尹文正公斥和疏备载之。盖以此为二状之大义理也。府君诸疏语之系勉学明义辟邪者。亦第一义理也。故乃敢援据尤庵先生撰二状例。而谨撮章牍中梗槩而屡书之。虽繁而而不杀。而庶几阐府君平日忠悃大致矣。府君以烦热之症及湿肿。每夏添笃。至丁卯正月。哭长子丧。自五月有微恙。八月疾革。九月初四日。考终于桐谷之瞻慕轩。讣闻。上深致怆衋之意。撤朝市赐赙如例。太学生设位举哀致诔。门人幷加麻服素。各祠院儒亦皆奠诔。十月。上遣礼郞赐吊祭。十一月癸酉。葬于锦山玉川巳坐原。会者四百馀人。辛未十月丙寅。迁奉于郡南星谷戌坐之原。先妣赠贞夫人尹氏墓在锦山明谷。有府君所撰志文。举三男。长恪老郡守。仲即不肖益老前县令。季约老进士早夭。恪老男锺万,锺应,锺奎。锺应,锺奎为益老,约老后。二女长适洪锺夏。次适李承仁。约老一女适李秉兴进士。锺万三女。长适金永学进士。其馀男女及锺应男女及锺奎一女俱幼。府君性笃于孝。以幼失恃。为终身恸。鞠于祖妣被钟爱。故移事母夫人之礼。怡愉承欢。奉郡守公。左右服勤。兢兢乎畏敬备至。郡守公自韩山衙。有疾返第。久愈沈剧。药饵糜粥。躬自奉进。夜不解带。不就睡者。几四朔。而罔或少懈于扶将之际。及遭刱。皇皇擗踊。几不能支。过葬而哀慕。临祭而诚虔。悉遵礼训。事继妣有深爱。尝撰述先德。后竟埋志竖表于三世封茔。罔有遗憾矣。笃友于两姊。每以睽离为恨。与从兄太愚公。为同堂知己。讲论经史。相与资益。待宗族朋友。情意款洽。谈笑温醇。如春和袭人。闻其善。必奖诩而务包容。故未尝扬人之恶。莅邑时。门无设阍。故客至而直入无碍。戒不肖辈勤学饬身。俾底于成人。而有过则必施棰楚而无少饶。御婢仆。恩先于威。巫觋之类。不接于家内。门庭肃然。以宗法之颓坏。复修旧稧。将行之久远。而以事故攸掣。一举而旋寝。壬癸大歉。诸族多饥饥滨死者。而适有堂内作宰数三处。府君禀议于诸尊长。自数三邑捐货。以为赈济之资。又收财而设义稧。将幷助于婚丧之具。此是先世所行而中废者也。其复旧规恤穷人。殆两尽之矣。家素贫而疚穷约。缊袍蔬粝。处之晏如。居室狭陋。器用朽败。而怡然自乐。从宦数年。服饰垢渝。鞍马弊羸。而随参于班行。不顾人之嗤点。常曰。人必忍辛耐苦。始可做得大事。此府君行治之蔚为舆诵者也。府君天姿近道。夙承庭训。感发刻厉。杜门读书。音韵琅然。人皆耸听焉。自早年已负士林儁望。惟言道非高远。只在人伦日用之间。随所遇而各有攸当也。是以屏功令之业而澹然无累。审义理之几而卓乎有立。惟务遵晦潜靖。笃修本之孝悌忠信。致其敬义明诚。静以存养。专于钻硏。而立志既坚。用工亦密。故践履笃实。见识精诣。以至求仁为己之方。穷理格物之要。淹贯透穿。靡所不该。极探性命之原。妙悟神解。直契乎前贤阐发之旨。礼学则寻流溯源。辨释常变。几会通于三百三千之节矣。为文章。醇雅典畅。笔画遒丽。虽片札未尝潦草。所著读书管见三篇。性理论辨五册。礼节览要四册及遗稿十册藏于家。府君从高祖默翁公。尝草文正公行状。仅八九张而卒。府君取而足成之为二册。又裒集文正公遗文。编成四册。俱未及刊行。呜呼。府君种文绩学。由博造约。敛却发越之气。措诸敦悫之规。曁于晩岁造就。和顺中积。英华外飏。温粹而简重。沈潜而庄毅。色辞舒泰。步履安详。远近人士瞻望而悦睾焉。虽不以师道自居。而请学者质问疑难。则必反复开导。随才善诱焉。逮宪哲两朝。恩遇有加。屡降召命。而府君以出处大防。裁之于义。故坚守初志。终不就。此固知德君子之所称述。而不肖所承睹于晨昏之际者也。不肖孤露迟死。无以自赎。则固当宣飏德懿。以垂来后。故乃敢强其文拙。拨哀构状。寔不能彷像其万一。而恐伤府君平昔谦挹之至意。靡有溢辞。用备立言者采择而阐休焉。

崇祯后四丙子九月上澣。不肖孤益老泣血谨状。

赐祭文丁卯十月二十二日[编辑]

三朝礼遇。一世仪表。志道既早。学有传授。允矣文正。百代师宗。卿乃肖孙。克绍家风。渊源之正。门路之的。存养内多。英华外发。温粹之容。一团春和。中蕴刚大。动循绳矩。造诣精微。践履笃实。礼说经旨。毫缕剖析。畎畒不忘。屡勤封章。引年告休。邱壑婴情。敦义范俗。闲邪卫道。士林仰止。领袖楷模。爰谢公车。混迹荫涂。虽则含章。声闻孔彰。夙荷殊恩。年德俱卲。山斗灵光。日望簉朝。固守东冈。弥坚雅操。维锦之谷。兰芳矢葆。敷谕敦召。逮予嗣服。崇儒重道。我朝典则。每接章牍。眷眷忠爱。深庸感叹。服膺铭佩。天不憗遗。斯文安放。国无耆硕。士先依仰。刑范奄閟。增切伤衋。遣官致酹。灵庶歆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