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陶庵先生集/卷十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四 陶庵先生集
卷十五
作者:李縡
1803年
卷十六

[编辑]

答闵士会昌洙○己酉

[编辑]

示谕已悉。圣人之叙五伦。父子则曰有亲。君臣则曰有义。理虽一而分则殊矣。顷年一宰臣引三谏号泣。至谓臣无可去之义。此言大伤伦理。而举世滔滔。大都一致。驯致乾道日亢。臣道日卑。而莫之奈何矣。今玆州门赴哭。实合一义字。稍进一步之议。恐亦不免于依违迁就之习矣。大学言人臣所当止处。不曰忠而曰敬。其义岂不较然。来示明的。可喜可喜。

答闵士会

[编辑]

去就既蒙问及。安可自隐。而头脑不是。到今无善策矣。溯而论之。丁未秋冬间。駴机祸心如何。君辈痛迫惶懔又如何。今也弟为寝郞而得宁。兄为邑守而得利。虽自谋无以加此。此固大圣人陶匀转移之力。然彼始则欲祸之。而终则曲为之地者。岂无所以然而然哉。荡平界中。得君辈数人。可敌千百。添得一番光鲜。上而固君心。下而平私怨。君辈为若德多矣。此区区所尝伤慨。不能不露出于言语书尺之间也。士长目下引嫌。不知主何事。恐只是畏谤。我既不求而傥来自外者。固无奈何。我又不请而嫌端自去则又何歉焉。于大处不能觑破则所执末矣。又视初渐轻矣。奉承君亲教令之外。岂有他道耶。以御史复命时。若痛陈一疏。似无此等难处。甚可叹也。今虽勉承。恐不可不晓此道理。缕缕至此。幸谅之。

答闵士会辛亥

[编辑]

镇川倅昨有书。以其勉赴官次。多有愧悔之语。成事固勿说。而既问其是非则又不敢含糊为辞。大意以为方今士流所依庇。惟一二元老。而其家子弟不免为此世界中人所勾引。将置世道于何地。此则士长为首罪。兄次之。盖以其书有士长例三字也。无士长则瑞友非惟不肯。亦或不能然。士长闻之。能受而不辞否。

答闵士会

[编辑]

吴君勉戒。诚有是事矣。盖因渠侪辈追随之语有所云云。而至于兵判以下数人。元无指的处。似或有推演注解者矣。礼台之烂用卯科。心切骇惋。频发于言语。欲令其闻而改之。对吴君时亦然矣。大抵常时不曾言及时事。而对朝士又不敢含糊为说。益知僻处罕交接之为胜也。吴君痛责之。而闻厥后少无所悛。是亦不可与言而言者耶。然惟尽吾心而已。日后如见礼台。亦不能不责勉。是皆相爱之甚。而人心不如我心。奈何奈何。难将一寸胶。救得黄河浑。此言惟三复叹嗟也。

答闵士会壬子

[编辑]

郑友情理如来示则尽难处矣。大抵平日喩父母于道。使知禄养之不及善养为上。当事委曲开陈。如不可回。又不可拂亲意。此又次之。愚尝酷信程夫子为己为亲。也是一事之语。不敢遂一日之养。到今痛悔而无可及。如郑友者安敢不恕以过中之仁。而至论其是非大处则终不敢落在第二义也。如何如何。

答闵士会

[编辑]

护产厅事。得之道听。终夕彷徨。仰天吁号。得书信然矣。天之不祚。乃如是耶。愚则每欲裒集宋朝范,马诸公奏议。付本朝事以进。仰冀圣心感悟。曾以此有所奉禀矣。此事固完备而终迟缓。今则已是在弦之矢。言之无益。常谓此宗国大计。不发于吾舅主则无可望者。今果如此。岂敢挽止耶。然猝诣都下。易致人惑。不知先禀行止之际。将以何语耶。请对体重。而毕竟无归宿处。徒令中外人心惶扰。为召乱之阶。此为无限之忧奈何。此事终无善策。就所示略陈浅见于别纸。行驾虽已发。幸幷此书仰报之。凡事审量而慎密。至望至望。

答闵士会癸丑

[编辑]

长疏出于往年御史复命之际。则其获罪未必如今日之重。此亦可谓计较利害者之惑。然以世道言之。义理晦塞。月异而岁不同。今日一谪。尤为有力耶。所恨者归宿只是引嫌。未能声罪致讨。以大扶世道也。所谓长书。不知何人所为。愚见则春后去就与筵话中疑阻一段。士友间往往有窃相忧叹者。微此君一言。无以明得本心。然则是孝也。非伤孝也。使此君扬扬禁近。以增一番光鲜于世界。则吾未见其为孝也。

答闵士会甲寅

[编辑]

小纸所报领悉。齐名自知忝窃。来示岂于亲爱而僻耶。平日心事。不见白于君上多矣。区区出处。尚何暇论。然臣之事君。小而亲疏用舍。大而荣辱祸福。虽若不同。而毕竟同归于玉成。上天之于人。其理本如此。无论往昔。验之贱臣。益可信矣。颂祝大恩。此心如丹。顾进既不能裨补衮职。以效匪躬之节。退又不能存养心性。以尽顺事之义。此为万万辜负耳。俯循仰惭。何以自立。示意似若于此道理。有未洞见处。临笔自不觉吐露至此。如何。大心来。偶传令季昼寝。一第外无馀事耶。未敢知也。

答闵士会丁巳

[编辑]

前幅缕缕。实切感叹。迷息素多流俗意思。不肯卓然自异于众。今番事盖亦由此。归后痛责之。一如哀言。而亦何及也。处人父子之间。尽底说道。愚固自喜粗见信于哀。而哀之此事。岂常人之所可及。不独愚所叹服。渠亦岂不知感。书末云云。恐渠见信一节。亦不能如乃父而然也。此后无论吾存否。幸有以随事镌诲也。士卫所遭。真是朱子所谓人生不幸事。况弟兄一时见困者耶。已略有所对商。而前头事深可念也。

答闵士会戊午

[编辑]

上元又近。孝心号慕。尤何以堪处。儿子处义。即士卫所谓抑可以为次者。吾既本自不快。而来示极正当。示渠而使之佩服矣。大抵今人兄弟朋友之间。少棱角而喜浮沉者多决科。反是者则不能。是亦时运使然耶。恨不相对剧谈也。丧中遇变乱则虽曾经侍从之人。奉几筵奔避山里。恐无害于义理。至于因事入城云云。丧人宜不敢暂离庐次。其出入则为丧事及时见于母两节而已。苟能一如礼律而无违则虽即日还侍几筵与同奔避。自可无疚于心。平时行动。既不能如此。则仍留以俟乱定。亦不为不可。如何如何。

答闵士会

[编辑]

前示非可以义理论。近世媕娿计较之论。大率如此。何足道哉。丧中奔问一款。鄙意则三年不呼之义。盖所以顺人情而合天理也。虽往往有不避金革者。而犹不免得罪于礼教。况奔问而无所事者。于义何所当耶。事亲之日。已无可及自尽之节。惟此终丧。一日违舍几筵。孝心之所不忍者。致身报国。岂无他日耶。幸以此语及两从。与之更存思量也。

答闵士会

[编辑]

祥期不远。哀慕何堪。此间孙儿冠首之礼吉成。日气清温。士卫为宾。士元为赞。令子亦来观。喜幸如何。惟是孤露之怀。益切怆伤。大心又不可作矣。曾询忌祭利成一款。从容绎思。则中古以后讳日始设祭。非如四时正祭之为重。虽减杀亦自无害于义。如何如何。

别纸

[编辑]

路中非相吊之地。而彼既请吊。我安敢辞。况如至亲。相见便哀动者。似不可拘也。

人家多于遣奠前行朝上食。盖为取便于事势。而于礼意则乖矣。路中停柩处上食为当。朔日启引者殷奠亦然。所示午时引行则又是变礼。祖奠之彻。虽甚未安。朔奠亦不可阙。似当权宜行之。如何如何。

缅之缌。固具三年之体。然三年丧变除之节。亦重。不可以缌服而废之也。吉祭亦恐无不可行之义。

备要禫祭条。吉服别无见载者。黪布笠黑带之外。难容臆说。网巾之黑缘者。似当幷置带笠之间。而虽或从后换着。亦恐无妨。

吉祭之行于禫月者。固以三年废祭之馀。正祭为急。而其重则在于仲月。故惟仲月而后可行。至于孟月无嫌之说。则盖为禫事在季月。而孟月行吉祭者设。今此禫月吉祭之仍行。以前说言之则既非仲月。以后说论之则又不逾月。而牵合两说。以就己意。未必得礼之正。不若从逾月之正制也。且愚意则吉祭时祭之为四时正祭则同。而特以终丧后初祭而别其名耳。设令季月过禫者。孟月行吉祭。仲月又行时祭。则是天道未少变。而正祭再行矣。无或近于黩否。尤翁之论虽如此。未敢遽从也。如何如何。

答闵士会己未

[编辑]

草稿俟间仅此点检以还。惟取舍之也。此疏兄弟联名。固不可已。而军衔不及实职。士卫之言诚然矣。除命未下之前。迟待亦不妨。而季职甚紧。此为妨碍。姑为在外以俟。至于绣衣事。卫书亦有问矣。卫之意见亦是一道。而既以先人心事未暴为至痛。则未一暴之前。径先独出。终涉苟且。此则伯言似胜。如以违命被拿则略以崩迫私情。未及陈暴为辞。出后得与联名则幸。虽或因此重勘。仲独为之。季则追后自列亦可。如何如何。君辈作事。每患疏阔。以前书先泄之戒观之。亦可惩也。如欲为此事则毋广议毋烦露也。

答闵士会

[编辑]

二从处分讫未下。惶蹙可知。一疏既明暴先人心事。而辨君诬自在其中。则忠孝之称。未见其为过矣。然今有疏逖之臣。以己见直断某人以凶逆则其不死幸耳。如是而后方可谓无所恃者。此君处地固异于他人。前所云云。盖欲渠无以此自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朋侪之言。不知如何。而吾意则无他矣。舍却死生于一边则何事不可为。但恐此君终非槁死骨相。此后收拾甚难。可忧者在此耳。设令吾不能悉渠本心。就此分疏。无亦多事。而亦何益于事哉。一家书札。固无言不尽。无烦人眼目足矣。示今与后之虑。亦恐太过。幸平心恕谅也。

答闵士会

[编辑]

所示金令之言。未可晓。古者冠则三加。婚必亲迎。祸家子孙。既无废冠婚之义。则古礼乌可废。而又岂有冠婚轻重之别耶。虽非备礼。惟行于京城者。为大未安耳。

答闵士会庚申

[编辑]

新年静履增福。此身忽是周甲。少壮如昨日。何为遽至此地头耶。百感交中。殆不自胜。到老失学之叹。善端春嘘。令人感叹。往虽不谏。来犹可追。千万自力为望。两大臣伸理之典。为世道甚幸。天道必复。会知有此事。而何意于未死前见之也。右揆数日前入城云。信然否。善后之策极难。何以能不失士望于终始否。示意默悉。敢不相势为之。而世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何望其有助也。令子应举。在于复谥之后则岂不恰好。而但恐耐不得耳。

别纸

[编辑]

服期者葬后祭如平时。但不受胙。此栗翁定论。今世士大夫固皆通行之矣。然祖父母衰服之重。非比他期。揆以死生情礼。恐亦未可以祭如平时之文一例断之也。愚意则葬后忌祭三献。朔望节日亦如仪。忌日是丧馀之祭。虽以三年之丧练祥行三献之仪推之。恐无不可。况左右既于葬前行一献矣。次第增损。自当如此。时祭则三年未毕之前姑勿行之。祢亦同。朱子于其夫人长子之丧。三年内不举四时祭。此是具三年之体者。比左右今服。固为较重。肰亦可傍照而得其礼意否。墓祭三年内一献不妨。此则原野之礼。古人所重在庙。庙中既废正祭则不必于此独为备仪也。重违屡示。妄意参酌如此。实有僭汰之惧。更须博询熟量而处之。

禫祭与吉祭差别。虽行于仲母忌日。恐无未安。丧馀变制之节重且贵。速令勿退而行之为宜。

祢祭之必于季秋者。实以成物为主。若不行正祭而独行祢祀。则诚有丰昵之嫌矣。或人之说则未知可也。惟鄙家去月有故。今月又少无故日。才过时祭。明日又将行祢祭。烦数之惧则有之。此一节则以身所经历而知有理也。

答闵士会壬戌

[编辑]

睡起临盥。耑札忽至。惊慰如何。昨夕邸报。但见赵尚命疏槩而已。此外漠然不闻端緖矣。所谓昨宵景色。可以揣知。疏本果入彻否。不入则似无此非常之过举。入彻之后。先志与兄弟心事俱明白矣。死生祸福。何足筭也。终是天恩罔极。何以为报耶。枷杻二字之外。无由详知其时事状。且谪所只云瘴海。不审为何地。可郁。岂或悸魄未定。倩草不免疏漏而然欤。纳供时果能辞语明快。无所挠夺否。使吾筋力苟如未病时。岂不往见于中道耶。万死一生之面目。不得见而作此远别。恨叹无已。

答闵士会

[编辑]

木孙还。方可得其真信。政尔企伫。意外书至。惊慰如何。其间事状。今始识其大略。所问出于不虞。而又临之以不测之威。供辞固难一一裁量。虽或不择。要亦不失大体。而迟晩二字甚不好。宜其有年少傍观者之责。君之自咎亦宜矣。大抵为某人死则极无义。然此事只当应之以矣身陈疏本意如此。非为五人讼冤者则其逆与非逆。非可问于矣身。持是说也。虽累招而不变。岂不为十分道理耶。安坐思量则易。而仓卒未易及此。此坐于平日见识之不周而然。可叹。然凡事当观大体。君之为此事。自流俗观之。固宜惊怪。而原其心则孝友。而忠国之诚又较多。俯仰自无愧怍。虽有些少做错。何足介介于胸里也。许令权着纱帽而入对。何损于圣德。不欲此而必令为鞫举者。其心之切痛。实万倍于某辈矣。只望善饭加护。生前俾得以相见也。

答闵士会

[编辑]

店人之持回书归者。能及于阅院午饭之前否。木孙暮归。得道上一面消息。犹以为慰。昨宿何村。计已与士卫作别矣。心緖不至作恶耶。邸便才誊到君疏。令人一读胸中浩浩然。平日必欲一上之意。从此似不复耿结于中。何快如之。更观之。众怒如火。势必不免。一时危辱之塞其祸心。亦幸耳。不敢知圣上果细览否耶。到此而尚冀君之一悟。情戚而意亦迂矣。纵不能然。播之四方。无人不见。不独使令仲本情皎然于来后。数十年奸壬辈窠窟。打破无有隐情。岂非世道之幸耶。此后思君时辄读之。可以泻此心胸矣。李君益培来传初书传旨。因某辈突入中止之状。国其奈何。士类之死生祸福。恐亦不暇论也。京国日远。大海当前。老来心怀。固不易处。然而古人云忠义塡骨髓。惟为君恃此而不忧耳。今日必过振威。过此无由即得行信。又走一奚。过活源与全府时作书。付赵靖世,李基敬。以为递至之地。如何如何。

答闵士会

[编辑]

所示缕缕奉悉。程子说吾欲为君诵之者。而既先获矣。然而终恐未能摆却也。思量两件中。上段则苟且。下段则好矣。昨日洪生梓来过。使读君疏。读尽问之曰此疏好否如何。其止之者。于己为荣耶。其人默无所言。及披见供草则曰逆乎之对。只当以此事已悉于弟疏所列。此外岂有他见云云。此亦局外之见。易于思量。易于说话。而视吾前说。尤似好如何。然成事勿说。既往勿咎。置之无复留诸中也。长道加慎。

答闵士会

[编辑]

振威以后。渺然不复问闻矣。过活源时手帖之出于五日者。再昨始自赵君传至。颠倒开视。惊喜如何。身健善飰四字。极慰居者之念。而近日风日甚恶。不知触冒作行。得免感伤否。计程似已到候风界头矣。少日有长风破浪之愿。而今则让与君矣。此为何等壮游。到底无非天恩也。士元初七。自寿村过我。留宿一夜而还。才一二里坠马重伤。大抵一家同一运厄。奈何。所示领悉。此言之出于伯春之口。即是常理之所必然。早使如此。岂有向来许多疑谤耶。可喜可喜。他日归来。当一痛说此个义理。姑置之勿复道也。党心有善有不善。不可无区别于其间。先以大海洪涛。洗尽褊狭心胸。归后可以刮目相见也。顷有一少年訾议君者。余应之曰。其所摧败。亦足以暴于天下。而全躯保妻子之臣。又从以媒孽其短。古人此语当深念也。其人唯唯而去矣。

与闵士会

[编辑]

活源过去时书角外。渺然不得承闻。计到海上已久矣。风势如何。淹留亦几多日。撼顿之馀。安卧调息。亦自不恶。向来心里所忏悔者。或已洗涤无留在者耶。洛下消息如弱水。彼辈所对辨疏箚。令季亦或送示。其窘遁躱避之情状。还堪一笑。吴光运以谏长有疏。而气势视前颇消挫。他可推知。君之本志虽不白。而士长则不惟心事见暴。其言亦不可谓无补于世道也。或传令胤已发去。以为扶将入海之计。或云束装将发。因君书力止而中沮云。不知何言为实也。只望随地善护。

与闵士会

[编辑]

二月十八书。最后至。数昨自潭衙递致望朝手复。此是近信。何慰如之。不知其间已得好风否。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句。每吟觉爽然。不谓君能办此壮游也。来书多少。无非忏悔之语。此事何时可了。所谓至当无妨。不过慰藉。而然为五人死固似无义。而为君诬死。亦谓无义乎。惜乎。见不及此也。虽使君不屈。必无死矣。不死而上暴先志。下以不没贤弟之名。此是十分圆好事。其可易耶。孟子之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必先之以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君既无此三者。而便能不屈于威武。则真是立地成佛。天下焉有此理。吾意君之可悔。不在于今番失对。而在于平日不读书也。南间心经。固为非时。而棘篱大学。先辈之事可法。安顿之后。须埽却百虑。静坐看书。以收功于桑楡也。

与闵士会

[编辑]

即者君家以新酿二壶。耑人送来。君虽在海外万里地。而家人能得君心矣。来即引酌。色味甚佳。何异与君对酌耶。凭令子书报。知发船翌日。移泊所安岛。此岛似是发船处不远之地。不知为几里。而其后能得一帆好风利涉无咎否。李君奎采归时必历见。见后方可得君真消息。而至今不至。其郁如何。日来风日绝无佳时。为行者忧念切至。新到风土如何。凡百亦堪粗遣否。此身又以胃脘馀气。数日大痛。汔无苏意。吾辈各是老年。安居而犹少健。况于炎月积瘴之乡耶。所望惟海山之善护持耳。近间胸中悔端。能荡涤得尽耶。前后云云。盖有激于十分至当之说。不得不就义理上说去。无少顾藉。而他日生还之后。相对笑谑。责备之言。亦岂止于此而已耶。几时得君携酒来见。我又肩舆往谢。泻得此中间襞积之怀否。归时必一上汉挐绝顶而来。夸我壮观也。

与闵士会

[编辑]

士渊谓当于早晩有除后为辨疏。士卫为草疏以示。此亦有一二往复矣。廿七朝。卫也自寿庐临还驰书。报以渊病之急。而亦不料其不日而承讣也。此令而止于斯也耶。似此祸故。实人世所罕有者。念君情理。又何忍为喩。然以吾舅主深仁厚德。而身后未十年。奄失二孤。天理岂有是耶。使君安坐于家。则以昨今年运气。恐必无幸。投君于绝海之外。天意似若有硕果之应。目下门户之责。微君其谁。千万痛自宽抑。一以忘哀保生为心也。今日李君汝亮忽地过访。为君消息。待此人久矣。其为惊喜。何可胜言。细闻风涛出没之状。令人凛然。轻身发船。此亦终失于疏率。归时则切须深戒。勿更蹈危也。李君相见似无期。而犹且如旧拭青。与君相见。亦岂无其日耶。惟化者不可复见。痛矣痛矣。

与闵士会

[编辑]

近日向沍。谪况何似。父子相见。其喜可知。何间当还送否。人心道心之属于发处。金言为是。而但其为用也。亦岂无体耶。诚意无自欺。亦是已发。勿论发未发。皆当用功。君言虽似完备。于此章则不相衬贴。以发为未发。大旨已全错矣。君辈以绝海孤囚。能讲讨经义。谅一奇事。

与闵士会

[编辑]

士卫讣书。计已自京传之矣。一门丧祸之荐酷。固古今所罕。渠顷于过宿时。言吾家于士流中。独免辛壬大祸。物理例多回还。近事岂亦由是耶。未十日而渠又继没。此君抱负不少。虽一生穷厄。而尚冀为他日缓急之需。而乃至于此。天也奈何。念五作书与君之时。渠亦在座。其翌日告归寿庐。孰谓两日之稳。遽成终古之诀耶。晦日书来。言有臂痛。初二则云臂痛向歇。初四则云咽喉不浮不塞。食饮不通。恐是感寒。愿得轿马毛帐之属。入京调治。盖倩兼侄作书。而初二则绝笔也。初五晨治送马轿诸具。其前夜及翌朝则稍进食饮。酬酢如常。能承见吾复书。治任将发之际。暂时倚枕若甘睡然。兼也不复忧疑。徐而叩之曰路远日已晩矣。则已无应矣。始告急于此处。先走丸药。而吾儿仍急往。已无可为。丧出于辰而皋复则在未矣。孤儿初六夜戴星而至。士元只闻病报。初七始到。当门发丧。其夜廑行袭小敛。缘板材难得。束手坐待而已。十一日夜始入木。木不甚好。而价则二百。闻此可知其间事势之罔措矣。凡八日而成服。其亦命穷之一端耶。昨日士元挈孤侄往宿沙村。今明间入京。使孤儿承重受服于旧丧筵前。趁月半还出。方议启引。而洪,申两姨从。昨夜来宿此处而归矣。盖闻兼也欲还其家。历省于寿庐。偶值其病作云。苟无此君则几不知其死时矣。此则天幸也。山事意不出于骊山近处。而丧人之意则以家内多牵掣之端。欲遵京里终丧之本意。返魂于国洞。而吾则以为决不可。无论用广山或他山。返哭则当于骊上。返哭之后。继奉承重几筵。同会一处矣。未知吾言果得行否也。当今家力荡残。偿债及引葬诸具。茫然无以措办云矣。讣书遣去。在京从弟辈必为之。而哀遽想不及他语。且此去郑生家奴。即是信便。故详细报知。不惮烦絮耳。自失此君。门户枵然一空。吾辈将谁所倚仗耶。病里所悬悬者。惟君一人。以是益愿其遄蒙恩宥矣。明年邦庆必有相见之期。而生者虽相见。其于死者何。无由相对一恸。惟临书垂涕而已。

答闵士会

[编辑]

意外咸平人来。得初三手帖。喜闻宿病少减。而院便书姑不至矣。罗君心甫承有过从之乐。可知其人前患已差也。所谓院便。即指景贤耶。此院以金鹤峰诚一跻配久矣。金公固名士而号称东人者。不无持疑于院长之请矣。似闻尤翁曾亦为山长。故不疑而许之矣。传闻未必可信。欲取考先生案。而怕烦不欲为。须从容语及罗君。使之探报也。旬呈事。古人盖多有行之者。而所示还发一笑。君虽生出陆地。而与谊志辈齐名接武。还不若枯死空山之为清快耶。

答闵士会癸亥

[编辑]

昨者大纪致去望手问。极慰阻恋。岁新矣。客土情事如可见。眠食一向安福否。春宫患斑疹。药院至于移直。势必称庆。况又三加在迩。嘉庆相续。君亦必蒙宥还。欣企欣企。吾病渐向胜。凡百几如常。儿子得衿川县。少宽画地之忧。而种种有难便。姑迟肃命。设令赴官而为一日之养。终不若无官相守之为得计也。日昨有人来传祥侄与金家子弟相交如旧日。吾应之曰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其弊如何。渠之父兄曾与柳俨辈不绝。百事皆下于父兄者。安得不如此也。来示无父之语。恐亦非过。渠既无问。吾则何言。欲以此纸示士元。使出示于相见时。仍痛责之。虽小事既知其非。何可因循不改。虽晩亦可以自靖。莫曰无奈何也。洪纯甫自明之疏。渠言既如此。筵话未必皆真。然此疏出后。又闻少年辈与纯之诸儿。如旧交欢。设令不绝。一何忙急至此。令子曾亦经吾一番呵责矣。或以告知否。儿辈事大都一般义理姑无论。血气之愤。亦全然无之。此世界将成何等世界。痛叹痛叹。

答闵士会

[编辑]

儒贤出处多议之者。动吉一也之训。信不虚矣。临归八条之疏才见之。而袖箚未有闻也。或有之而不知耶。前月廿二有书问去就。而廿四五间造朝。书到则在于告归后数日。而陈对时义理。其书元无所及矣。似闻儒疏称为道义之交。而来谕亦然。好笑。古人所谓道义之交似不若此也。尚记乙巳丙午间先舅主劝起不肖而曰。不起则召还疏可畏也。当时视若戏剧之语。今则不幸而中。世间岂有如许奇怪事耶。当归菜到即上盘。而无齿何得咬龁。人生到此。百事都无味。然而荷情则深矣。

答闵士会

[编辑]

士卫在时相见。便豁怀。书至亦然。自其亡后。耿耿悬念。惟在于君。会面姑无期。书亦不及于在远时。一旬相阻。惄然如饥。此际耑问忽至。心声相应。岂虚语也哉。老炎愈酷。调履增护。益可慰也。此间丧馀又迫。痛慕如新。士元劝以勿终日行素。君又以摄祀为可。俱出忧念之切。量力而处。势将如此。而尚可谓生人事耶。士元向日书云闻君当暑不扇。正衣冠危坐。欲学之未数日而旋止。真所谓贤者兄而愚者弟也。吾心内自笑曰。元也退让甚。得此君为弟。吾辈何恨其不贤也。今便肉谈和章。辄先于士元。岂所谓弱者先手耶。于此亦可见兄贤之一端。已于答渠书及此意耳。所作虽自谓肉谈。而意则甚佳。惟推奖此身太过。殆乎圣矣。使令季在者。又将博得乡暗之目。恨不及渠未死。相对一大笑也。瀛海之水。非不深矣。犹不能洗涤胸中悔吝之心而来耶。然其良心真切。亦可贵也。

别纸

[编辑]

近方求得辛壬间日记数件。抄出誊书。姑未讫役矣。乙巳后孙宦荆佐之招。必录载于末段而后尚俭辈实状方绽露无馀矣。欲得见而无其路。不知君曾有所誊留者否。又或祸家如梦窝宅有之。幸闻见搜访以示之也。

答闵士会

[编辑]

皇恩罔极之说闻之否。骏马金鞍得得而来。非君谁为此愤惋之辞耶。柳令阳辉为燕行乞言。才书送数句曰含冤忍痛迫不得已。铭在心内。惟此八字。沈使之还。迎以鼓吹。謦欬君侧。谁以此义。胸中不平之气。自然发露如此。职则可言而犹不能謦欬。此何事也。痛叹痛叹。

答闵士会

[编辑]

士元职虽可言。目下时势。自家力量。终未可言。藉令因此病而取都宪祭酒之职。当其时也。学益进德益卲。可言而言。以为扶树世道之图。则吾辈虽未及见。岂不为吾道之幸耶。愿勿着急。容渠作养病之地也。赵台益章事。已承闻否。闻渠当烹死则死矣。亦可以雪吾耻而关君口否。与士元相对一笑。恨不得君在傍耳。

答闵士会甲子

[编辑]

早知昨雨终夕则岂不用投辖故事。以添数日之稳耶。独卧山斋。士卫陈迹。罔非伤心惨目。其何以堪之。此间调息如昨。连日所与相见者。即是亲爱。而皆万死一生之人。圣朝旷荡之德。与天无极。而病怀赖此颇觉开豁。何莫非感祝之端也。益章口传筵说。而上教大意以为百祥疏。宜若为伯父讼冤而阙之云。仰惟圣明在上。无幽不烛。恐无人相报。不得闻知。故略及之。

答闵士会

[编辑]

耑札忽至。披慰何已。但闻孤坐江亭。寂中看书。必胜于前日也。此身诸节。有退无进。不无妄动底意。而更思之。前疏可以二字。今犹未也。未可之前。似不至欺君。以此自恕。不免废。然数昨已上欲进未能之章。仰请威谴矣。别纸详谕。多荷至情。顾此去就不论义理。惟以疾势加减为节。时则不论消长治否。只取不寒不热之候。古之贤者亦曾有如许行藏否。君须勿为高论也。

答闵士长亨洙○己酉

[编辑]

盛疏览还。大意务欲宛转两全于臣分私义之间。故归宿在于自引。不能痛快说去。古人论事之体则不如是也。然以如许情地。开此一线路。使今日知有这个道理。非君力量不能。亦知孟子人乐有之训。真不我欺也。惟言出于君。故感格尤不易。此为慨然耳。立朝行事。一以是为准。庶几不随人滚入功利中去。愚者之望也。幼安读之叹曰伯玉万语。安敢望士长数行文章。吾不知义理当如此。此语可令士元闻之否。作字不必好。贵端正。君心画甚不正。未可痛革耶。偶及之。

与闵士长

[编辑]

僻居寡便。君行后数日。始闻严谴消息矣。至骊乡。令季示以筵话疏箚。方得其详。惶駴何极。秋日频雨。行李万护。已抵何地。今之人都厌厌泉下气。而君独不死。炎道险栈。虽倍于此以万。顾何足道哉。盛疏终是引免文字。体段差轻。然犹足以示大义于来后矣。但缘君一言。上贻圣上无限过举。下致老亲非常境界。君则只当以诚信未孚。自罪之深。平日每劝君读书。而不免为藐藐之听矣。动忍增益。惟此时为然。千万勤勉。以长其见识。以为他日息补之道。如何如何。松江公江界篱中。白木书大学故事。曾亦闻之否。

答闵士渊通洙○甲寅

[编辑]

承有新除。令仲在围篱时。已就禁职。况于今乎。试士之役。亦且趋命。则去就似已有定计。何至更询。大纪则出六后无论冗职。言职一例不就。自以为快足。而吾意不如此。每谓尽职尽言。是为第一义。渠自㥘弱不能耳。当初岂有讲定之事。君之处地。视他人有别。虽是冗职。一投足则易乎澜漫同归。固已可羞。前头言职。私义亦未敢言则其一就一避之间。崎岖苟且。诚有如来示者矣。今番如不能不一肃。则一肃后旋即呈递。还乡读书。此后大小除命。牢辞不出。分义廉隅。或可以两得。而观此头緖。终恐住不得奈何。惟辞受语默之节。一禀亲旨而为之也。此时冰雪嵯峨。而枉费僮脚于数舍之远。尊甫之误人甚矣。好笑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