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集注 (四部丛刊本)/卷第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一 难经集注 卷第二
明 王九思 集注 景上海涵芬楼藏日本活字本
卷第三

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卷之二

  卢国秦越人撰 吕广 丁德用杨玄操

         虞庶 杨康侯   注解

         王九思王鼎象石友谅

         王惟一   校正附音释

十三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

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巳色之与脉当参相

应为之奈何然五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

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𢚩

 吕曰色青肝也弦𢚩者肝脉是谓相应也○虞曰

 色青脉弦中外相应也素问曰肝部在目下于此

 视色以参脉证

色赤其脉浮大而散

 吕曰色赤心也浮大而散心脉也是谓相应○虞

 曰色赤脉大色脉相应也素问曰心部在口视色

 合脉

色黄其脉中缓而大

 吕曰色黄者脾也中缓而大脾脉也○虞曰此色

 脾相应也素问曰脾部在唇色见其中以应脉状

色白其脉浮涩而短

 吕曰白者肺也浮涩而短脉脉也○虞曰肺部见

 于阙庭两眉上也

色黑其脉沉涩而滑

 吕曰色黑者肾色也肾主水水性沉肾亦在五藏

之下故其脉沉濡而滑○虞曰肾色之见于肌皮

 在靣取其地阁

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吕曰此正经自病不中他邪故也○虞曰谓应本

 经虚实之证也○丁曰经言色青脉弦而𢚩色赤

 脉浮而散色黄脉中缓而大色白脉浮涩而短色

 黑脉沉濡而滑此是五藏色脉皆相应谓正经自

 病无他色也脉相则所以言当参相应也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

 丁曰数即心也所以肾内皮肤𤍠也

脉急尺之皮肤亦𢚩

 丁曰𢚩者臂内经络满实所以坚急也

脉缓尺之皮肤亦缓

 丁曰缓者肌肉消故皮肤亦缓弱也

脉涩尺之皮肤亦涩

 丁曰肺主燥所以臂内皮肤亦涩也

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丁曰肾主水其脉滑所以臂内皮肤亦滑也此五

 者皮肤滑涩急缓数又与色脉参同也○吕曰此

 谓阴阳藏府浮沉滑涩相应也

五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

 丁曰其言相应者脉数色亦皮肤𤍠此是心之一

 藏色脉皮肤参相应也脉急色青皮肤经络坚𢚩

 而青此是肝之一藏色脉皮肤参相应也脉缓色

 黄皮肤缓此是脾之一藏色脉皮肤参相应也脉

 涩色白皮肤涩此是肺之一藏色脉皮肤参相应

 也脉滑色黑皮肤滑此是肾之一藏色脉皮肤参

 相应也凡诊脉者先须循肾之内外然后诊脉视

 色也○虞曰肝脉弦其色青其声呼其臭膻其味

 酸心脉⿰氵𠔏其色赤其声笑其臭焦其味苦脾脉缓

 其色黄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肺脉涩其色白其

 声哭其臭腥其味辛肾脉沉其色黑其声呻其臭

 腐其味咸此谓相应也

其不相应者病也

 虞曰相应谓正经自病也假令肝病脉弦色青多

 呼好膻喜酸此曰自病也不相应者乃如下说假

 令肝病脉涩色白多哭好腥喜辛此曰相反声色

 臭味皆见肺之证候金之贼木此曰贼邪不相应

 必死也

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

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吕曰色青者肝也浮涩而短者肺也肺胜肝为贼

 邪若大而缓为脾脉也肝胜脾故言相胜也浮大

 而散心脉也心为肝之子若小而滑肾脉也肾为

 肝之母肝为肾之子子母相生故为相生也○丁

 曰经引肝之一藏其脉当弦𢚩其色当青即为顺

 也色青脉涩者逆也脉(⿱艹石)大而缓是肝胜于脾也

 其病甚故云相胜(⿱艹石)脉浮大而散若小而滑是为

 相生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

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吕曰五藏一病辄有五今经载肝家一藏为例耳

 解一藏为下工解二藏为中工解五藏为上工○

 丁曰上工者谓全知色脉皮肤三法相生相胜本

 始故治病十全其九中工知二谓不能全収故治

 病十全得八下工知一谓不解明于全法一心治

 巳病故十全得六也○虞曰工者万学万全乃曰

 工也凡为医者穷难经察脉之浮沉藏府虚实通

素问知经脉往来针之补㵼穷本草识药之寒温

 气味所归全此三家然后治病可曰知三为上工

 也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谓非工也素问曰五藏之

 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错可以意识此可曰工也

十四难曰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

 吕曰平者谓平调之脉也○丁曰平者无过之脉

 也○虞曰人之呼吸曰阴阳也一呼一吸谓之一

 息经言一呼再至一吸再至谓之平脉也人呼吸

法阴阳一息法一年一息脉动四至四至法四时

 一呼脉行三寸法三阳一吸脉行三寸法三阴故

 曰平也

三至曰离经

 吕曰经言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不知经言也其

 人必病○丁曰谓加于阴之二倍故曰离经○虞

 曰经者常也谓脉离常经之所细而言之人一呼

 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

 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乃为

 一周后从始起之经再行令一呼脉三至脉行四

 寸半一吸三至脉行四寸半一息脉行九寸一日

 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一千二百一十五丈

 过于半脉不在所起之经再起故曰离经也举一

 例以拟之如人一日周行百里却从初行之处再

 行日平今一日却一百五十里过于五十里不在

 周而复始之处再行故曰离经也

四至曰夺精

 吕曰其人病困夺精者鼻目唇口精候夺色诊见

也○丁曰谓加于阴四倍故曰夺精○虞曰平脉

 一息行六寸今夺精之脉一息行一尺二寸此乃

 一日一夜息数乃行两日夜脉度数尺寸脉诸夫

 为数脉者阳气乱况阳为病颇亦狂言颜色恍懽

 吕氏言鼻目唇口精候色夺者非也夫人纳五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今一息四至乃阳气乱故

脉数数则气耗耗则精无所归独加夺去故曰夺

精如人一日行一百里今一日行二百里气疲之

则耗也

五至曰死

吕曰其人病证候巳见脉复加一至定当死也○

 虞曰此之平脉一倍过半四至巳是夺精五至其

 死明矣○丁曰为加于阴六倍故曰死也

六至曰命绝此死之脉

 吕曰不出日死○虞曰五至死之渐也六至今死

 矣此言死之脉也必是言至之脉也必是言至之

 脉恐写之误可合下文

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

 丁曰为阴加于阳四倍也○虞曰前之至脉离经

 谓脉行过半此之损脉离经谓脉行减半以下吸

 养于呼也

二呼一至曰夺精

 丁曰谓阴加于阳六倍也○虞曰平人脉一日一

 夜五十周身今二呼而脉一至一日一夜不及一

 十三筒周身脉只行及二百二丈五尺其人气耗

 血枯神惨色夭精华犹如夺去

三呼一至曰死

 虞曰平人之脉三呼脉六至一日一夜八百一十

 丈无危今三呼脉一至脉只行一寸半一日一夜

 只行及六十七丈五尺不及五周身如此之候死

 可待也

四呼一至曰命绝此谓损之脉也

 虞曰四呼当八至今四呼脉一至一日一夜不及

 四周身气血巳尽藏败神去故命绝也

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吕曰至脉从下上者谓脉动稍増上至六至多而

 呼七损脉从上下者谓脉动稍减至一呼多而至

 少也

损脉之为病柰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

 虞曰一损损肺肺主皮毛故皮聚而毛落也

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也

 虞曰二损损血脉是知心受之心主血今则心血

 枯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也

 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飮食不为肌肤

 虞曰脉之三损损于脾脾者受纳五味以化生五

 气藏府以长肌肤今既损故味不化则肌肉消瘦

 也

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

虞曰四损损肝病乃如是素问曰其有伤筋纵若

 其不容容容不収持也

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于𭣣病也

 虞曰今之五损损于肾肾主骨故骨痿不能起于

 床素问曰肾𤍠则腰脊不举骨枯髄减发为骨痿

痿者无力也○吕曰𭣣者取也经伹载损家病不

载至家病至家者诸阳六府病六府病苦头痛身

 𤍠忽特不利与损家病异今反载损家病证故损

 脉于此受病非是至家病也

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

 吕曰从肺损至骨五藏俱尽故死肺在上也○虞

 曰至此推穷损家病证一损肺二损心三损脾四

 损肝五损肾乃如第五难脉轻重菽数下损之肾

 也

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吕曰从肾损之肺亦复五藏俱尽故死也此是损

 家然病证非至家病证肾在下故也

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

 吕曰肺主气今损故当以针药益其气也○丁曰

 肺者主其气故损即补之以针补其手大阴经中

 兪大渊穴也以辛味佐不足即是益其气也

损其心者调其荣卫

 吕曰心者荥卫之本今损当以针药调之○丁曰

 心者主荣卫故损即𥙷之以针𥙷其手少阴经中

 井手厥阴经中井是其母手少冲手中冲亦是其

 母以苦味佐之此调其荣卫之现也○虞曰心主

 血血为忧愁思虑伤于心因兹致损凡人血流据

 气气动依血宣调荣卫节忧愁思虑以治之

损其脾者调其飮食适寒温

 吕曰脾主飮食今其气衰损榖不消化故当调适

 寒温也○丁曰脾损则调其飮食适其寒温谓脾

 主意思故顺其意思飮食适其寒温也○虞曰脾

 化水谷以生气血今见脾损飮食不为肌肉宜调

 节飮食无令伤脾也适其寒温者启玄子谓春凉

 食夏冷食秋温食冬𤍠食也本经曰饮食劳倦伤

 脾也

损其肝者缓其中

 吕曰肝主怒其气急故以针药以缓其中○丁曰

 肝主怒以甘缓其中以土味和其肝当补足厥阴

 合曲泉穴是也○虞曰怒则气逆脉乃强急以凭

 方术以缓其中素问曰肝苦𢚩𢚩食甘以缓之又

 曰宜食甘粳米生肉枣葵味皆甘甘性缓也

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吕曰肾主精今损故以针药补益其精气○丁曰

 益其精者以咸味𥙷之当补足少阴经中复溜穴

 是其母也○虞曰耗周过多而致损肾宜凭咸味

 以𥙷精华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

六至一吸六至

 虞曰此重明前之至脉病证乃如后说

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

吸再至

 虞曰此重明损脉轻重生死当如后说

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

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

 虞曰脉三至曰离经反于常经知病始得

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

 虞曰病在三阳

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

 丁曰前大者为寸外大也后小者寸内小也寸前

 大则头痛目眩寸后大者胸满短气经言寸部法

 天主胸以上至头有疾故也○虞曰病在三阴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

 虞曰脉病反常经法曰夺精之脉脉大法曰浑浑

 革至如涌泉者病进欲甚之理明也

⿰氵𠔏大者苦烦满

 虞曰病在三阳阳盛烦满

沉细者胸中痛

 虞曰病在三阴阴主于内故腹中病也

滑者伤𤍠

 虞曰脉动如徐前却流利替替然𤍠盛于气其脉

 滑也

涩者中雾露

 虞曰涩脉状如刀刮竹寒盛于血故脉乃涩也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

 虞曰脉一息十至气血劳走不困受为生死如下

沉细夜加浮大昼加

虞曰阴脉细沉夜加可验阳脉浮大昼甚可加

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

 虞曰极大阳大盛必减极小阴水弱必竭故曰难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

 虞曰三倍于常阳气乱极故故曰死也

沉细夜死

 虞曰阴绝使然

浮大昼死

 虞曰阳绝如是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

 虞曰此损至离经之脉证

人虽能行犹当著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

呼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

行名曰行尸

 虞曰寻此至数与前义相违亦恐错简也魂属阳

 阳主生今脉形如是减损乃知阳绝阳绝则魂去

 故人死也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

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也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

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

有元气故知不死

 丁曰经言脉有从上下者是谓五藏之气不相荣

 养致令有此损至也五藏之气随呼吸上下逓相

 荣养其心脉主气脉则随吸而荣其肾肝其吸不

 能至肾至肝者盖肾先损则病骨痿也其肾肝不

 荣于上故先病其肺病则皮聚毛落也其损甚者

 皆死一呼再至曰平一呼三至即是阳加于阴二

 倍也适得病也其脉洪大曰离经前大者谓寸外

 大也后小者谓寸内小也前小者寸外小也后大

 者寸内大也前大后小则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

 胸满短气经曰上部法天以候胸以上至头素问

 曰寸外以前主头角耳目寸内以后主胸中关以

 上主膈下胁傍关内以后主腹中尺外以前主脐

 下尺内以后主至足下凡左右有此大小随部言

 之一呼四至谓阳气加阴四倍故曰夺精也二呼

 一呼者是阴加于阳四倍亦曰夺精其浮大者阳

 病甚若烦满也加于滑者伤于𤍠极也其沉细者

 阴病甚所以腹中痛也加于涩者中雾露所作也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沉细则夜甚浮大则书甚其

 有内外大小者游魂也此不可疗其数至愈増愈

 减者死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自当发吐其不

 吐是气独绝于内也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

 能为害者谓神不守也神昏如鱼掉尾者死○杨

 曰上部寸口下部尺中也○虞曰此又明人禀父

 母之无气也

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

脉耶将病脉也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

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

弱而长故曰弦

 吕曰春万物始生未有枝叶形状正直如弦故脉

 法之也○丁曰春脉弦者微弦曰平平者谓有胃

 气胃者土也能成于四方间于四旁故四时脉见

 弦钩毛石皆当微见即是有胃气也但独见四时

 之脉者皆无胃气也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盛垂枝布叶皆下

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吕曰心脉法火曲如钩又阳盛其脉来疾阴虚脉

 去迟也脉从下上至寸口疾还尺中迟寸口滑不

 泄故今其脉环曲如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

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

曰毛

 吕曰肺浮在上其气主皮毛故今其脉浮如毛也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

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

 吕曰肾脉法水水凝如䂖又伏行温于骨髓故其

 脉实牢如石也

此四时之脉也如有变柰何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

谓反

 丁曰反者为见秋脉如毛是谓肝病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

 吕曰实强者阳气盛也少阳当微弱今更实强谓

 太过阳主表故今其病在外也○丁曰病在外者

 是少阳其脉微弦今实强者是胆有馀面青好怒

 是肝木之外证也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吕曰厥阴之气养于筋其脉弦今更虚微故曰不

 及阴处中故今其病在内○丁曰病在内者肝不

 足也肝含血养筋不足则筋缓溲便难是肝之内

 证也○虞曰太过之脉谓不至而至不及之脉谓

 脉息虚微太过眩冒巓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

 背下则两胁胀满也

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

 吕曰春少阴厥阴俱合主其脉之来如春风吹榆

 叶濡弱而调故曰平脉也

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

 吕曰此谓弦多胃气少也○丁曰长而不软故若

 循竿是为病也

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

 吕曰此谓但弦无胃气也○丁曰谓强𢚩而紧细

 故曰如新张弓弦也

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

春以胃气为本

 吕曰胃主水榖故人禀胃气○丁曰胃者水榖之

 海五藏皆授气于榖胃者主禀四方故以胃气而

 为本也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

 丁曰胃脉来石滑如冬之脉故曰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

 吕曰实强者太阳受气盛也太阳者浮散今反实

 强故曰太过也○丁曰其外者太阳小肠为府故

 病在外其面赤喜笑是心火之外证也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吕曰手少阴主血脉其气尚平实今反见虚微故

 曰不及也○丁曰少阴心夏盛王今反虚微是谓

 不及不及则病在内喜笑其神不守○虞曰少阴

 心脉本平实今反虚微故曰不及也太阳小肠脉

 本浮大今反实强曰太过也其太过不及之证乃

 如下说玉机真藏论曰夏脉太过其病身𤍠而肤

 痛为浸淫其不及者令人烦心上见咳嗽下为气

 泄

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

 吕曰心满实累累如人指循琅玕者是金银镮钏

 之物劲也此皆实之类也故云平○丁曰言心脉

 满实累累如连珠其言循琅玕者谓琅玕是玉与

 珠类贯如环之象也

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

 吕曰心脉但当浮散不当数也鸡举足者谕其数

 也○丁曰心脉但当浮散今又加其至数即病故

 谕其脉如鸡举足走也

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

 吕曰后居谓之后直如人革带之钩前曲后直也

 是谓但钩无胃气○丁曰操者执也如手埶革带

 前钩曲无力也后居倨而不动劲有故曰死也

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

夏以胃气为本

 吕曰胃者中州主养于四藏也

秋脉微毛反者为病何谓反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

病在外

 吕曰肺脉者当微毛今更实强故曰病在外○丁

 曰外者谓手阳明大阴也故外证靣白善嚏悲愁

 不乐皮毛干燥此是肺金之外证也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吕曰肺脉轻虚浮如毛今按之益虚微是无胃气

 故病在内○丁曰病在内者手太阴肺也其内证

 喘咳洒浙寒𤍠此是肺金之内证也○虞曰太过

 不及病如下说玉机真藏论曰秋脉太过则令人

 逆气而背痛愠愠然秋脉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

 气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

 吕曰车盖乃小车之盖轻浮蔼蔼然也按之益大

 有胃气故曰平也○丁曰如车之曲盖偃蔼之状

 故曰平也

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

 吕曰如循鸡羽者是其气虚微胃气少故曰病○

 丁曰手太阴肺金乘夏馀阳故其脉上又其气当

 于下降今不上不下如循鸡羽者但当涩涩然故

 曰病也

按之消索如风吹毛曰死

 吕曰此无胃气○丁曰风吹毛者飘腾不定无归

 之象故曰如风吹毛而死也

秋脉微毛为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伹毛无胃气曰死

秋以胃气为本

 吕曰四藏皆须禀胃气也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

病在外

 吕曰冬脉当沉濡今反实强故曰太过太过者阳

 脉病故言病在外也○丁曰反者冬得长夏之脉

 长夏者土也胃土脉缓而微曲故病也在外者是

 足太阳之经也靣黑善恐欠是其肾水之外证也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吕曰冬脉沉濡今反虚微故言不及不及者阴病

 在内也○丁曰足少阴肾脉也主水王冬其脉沉

 濡而滑今虚微少气是谓不及病在内其内证气

 逆小腹𢚩痛泄如下重此肾水内证也○虞曰冬

 脉太过则令人解㑊谓似病不病也春脉痛而少

 气不欲言也冬脉不及则令人心如悬病饥眇中

 清春中痛少腹满小便变也

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啄曰平

 吕曰上大者足太阳下兑者足少阴阴阳得所为

 胃气强故谓之平雀啄谓本大未兑也○丁曰肾

 脉本性濡滑今诊之应手而大去而小故曰上大

 下兑喻如雀啄是谓平也

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

 吕曰啄啄者不息故谓之连属其中微曲是脾来

 乘肾脉缓而曲故病○丁曰啄啄谓如雀啄啄连

 连时止肾衰之病也

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

 吕曰解索谓虚缦无根本也来迟去疾故曰弹石

 也○丁曰诊之应手如脱解之索无力也去疾而

 如弹石是肾死也

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䂖无胃气曰死

冬以胃气为本胃者水榖之海也主禀四时故皆以

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虞曰胃属土土者五也万物归之故曰水谷之海

 一年王辰戍丑未故曰主禀四时谓弦钩毛石四

 时之经皆得胃气为本(⿱艹石)胃气少则人病(⿱艹石)无胃

气则人死故曰四时变病死生之要会也万物非

 土孕育则形质不成也易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

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见也

 吕曰脾寄王四季故不言王言平和脉不见其衰

 病见耳其脉见如屋之漏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

 皆肾来乘脾故使衰病肝乘脾则死肾不胜脾故

 伹病也○丁曰脾者成于四方故平常不见衰乃

 见如雀之啄如水之滴漏○虞曰如水之漏乃是

 脾脉太过如雀之啄是谓脾脉不及太过则令人

 四支不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故平和不可得

 见衰乃见也

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

 吕曰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上部三候中部三

候下部三候三三如九也○丁曰三部者寸关尺

 也九候者浮中沉也是一难之所演也○虞曰三

 部法三才故有天地人三部之中亦各有天地人

 因而成九上部天以候头𧢲上部之人以候耳目

 上部之地以候口齿中部之天以候肺中部之人

 以候心中部之地以候胸中之气下部之天以候

 肝下部之人以候脾胃下部之地以候肾故曰三

 部九候也

有阴阳

 吕曰寸口者阳脉见九分而浮尺部者阴脉见一

寸而沉○丁曰阴阳者是二难尺寸皆阴阳前后

 上下之法也○虞曰三部之中各有一阴一阳来

 者为阳去者为阴察阳者知病之所有察阴者知

 死生之期也

有轻重

 吕曰肺如三叔之重是谓轻肾脉按之至骨如十

 五菽之重是谓重也○丁曰轻重者是五难言轻

 重之法也○虞曰凡切阳脉乃轻手取谓阳脉浮

 也切阴脉乃重手取谓阴脉沉也故曰轻重也

有六十首

 吕曰首头首也盖三部从头者脉辄有六十首○

 丁曰六十首者是十难经一脉变为十是也○虞

曰六十首者乃一脉变为四时是也谓春脉弦夏

脉钩秋脉毛冬脉石季夏及四季脉缓逐四时之

休王一脉变为五十二经内成六十首也

一脉变为四时

吕曰是手太阴之动以决四时逆顺吉凶之法也

○丁曰十五难是言四时以胃气为本况经脉十

二经谓脉随四时之变换非手太阴也○虞曰凡

切脉始起于六脉谓浮沉长短滑涩也乃三阴三

阳之脉也六脉趣四时之变故有二十四脉形焉

今六十首乃备言手足三阴三阳合之为十二脉

 随弦钩毛石变之为时经合之为六十脉故曰一

 脉变为四时

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吕曰言三部是一法九候是一法阴阳是一法轻

 重是一法六十首是一法言法象无多难可分别

 故言之此难也○丁曰离圣人久远者为越人时

 去圣逾远也各自是其法者为前所演其法也故

 曰各自是其法也

然是其病有内外证

 吕曰法象无多或变为四时难可分别故以中外

 别其病以名之难也○丁曰是字当作视物之视

 上文言视病之法不与诊法同故云别也然字者

 是越人自答之语也言使人视其精明五色循按

 察之左右即知内外之证故知是字当作视物字

 用此是字传写之错误也○虞曰一藏一府乃一

 表一里府之病主于外故有外证藏之病主于内

 故有内证也

其病为之柰何然假令得肝脉

 虞曰肝脉弦软而长

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

 足少阳胆者府也故有病则见于外也又胆为清

 净之府故善洁也主于外见靣青也又胆为中正

 之官主决断故善其怒也

其内证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虞曰五积之候肝之积名曰肥气在齐之左也

其病四肢满闭

 虞曰肝木脾土脾主四肢木病则土无所畏故四

 肢闭满玉机真藏论曰脾太过令人四肢不举

癃溲便难转节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丁曰肝者东方木也其治在左应震齐左有动气

 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者谓支节挛亸也淋

 泄难者足厥阴上系舌本下怀于阴器故淋溲便

 难也其转筋者谓肝含血以养筋故病即转筋也

 有此内外证即肝也无是者非也○虞曰癃溲谓

 小府涩也便难大府所注难也谓肝脉循于阴器

 故癃溲也肝肾主下部肝病则气逆不行于下故

 便难也肝属木也木曰曲直筋乃象之今肝病故

 转筋也○吕曰外证者府之候胆者清净之府故

 面青善洁若衣被飮食不洁者其人便欲怒胆色

 青故面青怒也其内证者肝之证肝者东方为青

 龙在左方故肝之证在齐左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

 丁曰外证者手太阳之脉为外经故有病即见于

 外其应火故病即外𤍠口干喜笑是其外证也○

 虞曰心脉浮大而散心属火火性炎上故面赤口

 干也心在声为笑也

其内证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

中𤍠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丁曰心者南方火也其位在离故齐上有动气其

 病烦心心痛掌中𤍠而啘者心病即烦痛故啘臂

 内掌中𤍠而啘者是其内证也有其证者心之病

 无其证者即非也○虞曰心之积名曰伏梁在齐

 上火之生𤍠心为五藏之君四藏有病心主知之

 尚有痛状何况本经百病耶常痛乃心包脉也正

 心不受病病则且占夕死夕占且死重明受病则

 心包络乃手厥阴之脉出两手中指之端不入掌

 心屈名指取之穴名劳宫穴心包病则掌中𤍠而

 啘心○吕曰外证者小肠手太阳脉为𤍠故令口

 乾阳主躁故喜笑也其内证者心心在前为朱雀

 故证在齐上也

假令得脾脉

 虞曰脾脉中缓而大

其外证面黄善噫

 丁曰其外证靣黄阳明为胃之经故见色黄外之

 证也○虞曰脾土也在变动为噫

善思

 虞曰脾者在志为思也

善味

 虞曰脾主甘受味故善味

其内证当齐有动气按之牢(⿱艹石)

 虞曰脾之积名曰痞气当齐之中

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堕嗜卧四肢不収

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丁曰内证者足太阴脾也当齐有动气者脾主中

州也其病腹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堕嗜卧四肢

不收皆为土土静故有此证前注言外证靣黄而

不解馀说者为善噫善味者是脾也今腹胀满食

不消即是胃也胃为水榖之海病即食不消体重

节痛怠堕嗜卧四肢不𭣣皆是见外证也今却言

内证也此经所说文至不明未敢尽注其说以俟

 后贤○虞曰湿气胜则令人彭胀阳气在下食乃

 不消得主内病则如是脾属土土性安静故知是

 土主四肢病乃四肢不收○吕曰外证足阳明胃

 脉之证胃气实榖气消即多所思欲飮食胃气虚

 食不消气力虚赢其人感思虑内证者脾也脾在

 中央故证当齐齐者又阴阳之中故其脉在脾也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𡁲悲愁不乐欲哭

 丁曰其外证者手阳明之经大肠为肺之府也故

善嚏悲愁不乐欲哭此外之证也○虞曰肺脉浮

短而涩面白乃金之色也肺主皮毛皮毛外感寒

 内合于肺故嚏也悲者肺之志也脾土肺金肺为

 肺母脾主歌子病母忧故不乐在声为哭

其内证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欬洒淅寒

𤍠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丁曰其言内证者手太阴之经应西方金在兑故

 言齐右有动气也其为喘欬洒浙寒𤍠者故知内

 证也○虞曰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肺主皮

 毛今寒气外感于皮毛内合于寒则气道涩故喘

 而欬肺主气外候于皮毛肺虚则洒浙寒肺实则

 𤍠而闷故云寒𤍠也○吕曰外证者大肠脉也乃

 手阳明之脉为肺之府气通于鼻故善𡁲肺主秋

 秋愁也故其病悲哭内证者肺之证肺主皮毛有

 寒则洒浙欬𡁲肺在西方为白虎主右方故证在

 齐右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喜恐欠

 丁曰其外证者太阳膀胱之经故为外经也故有

 病则色黑面黑喜恐欠也○虞曰沉濡而滑肾之

 脉也黑色肾之色也在志曰恐巨阳虚则欠

其内证齐下有动气按之牢(⿱艹石)

 虞曰肾之积名曰贲脉在齐下故云在齐下

其病逆气少腹𢚩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

肾也无是者非也

 丁曰其内证者肾王于冬应北方故在齐之下也

 其病逆气少腹𢚩痛泄如下重其泄者为大瘕泄

 而里急后重也此内之证也○虞曰肾气不足伤

于冲脉故气逆肾者足少阴之脉循少腹与足厥

 阴足太阴三阴交于齐下今病故少腹𢚩痛也五

 泄之候肾为后重泄肾者胃之关今气虚故为下

重泄谓食毕思急圊足内踝上五寸间乃足少阴

之动脉故足胫寒而逆通评虚实论曰气逆者足

 寒也○吕曰外证足太阳膀胱脉也其人善欠者

 其人善恶寒若胫寒身体酒洒而寒故其善欠肾

 与手少阳俱主候心故善恐其内证者肾王于冬

 主北方玄武故证在齐下○虞曰经言是其病有

 内外证推寻至此惟肝脉平证善洁二字是表证

 心脉不见手太阳外证脾脉中有善噫是外证肺

 脉亦无手阳明之证肾脉中只有欠一字是足太

 阳不足之证五藏推之黄帝素问并言皆只足藏

 之证也越人言其外证者取其形见于外也吕氏

 所注多不该经旨

十七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

不巳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尽知也诊

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𢚩而长

 丁曰此是肝之病证故则强𢚩而长○杨曰强𢚩

 犹弦急○虞曰肝木之脉弦软而长今见强𢚩病

 乃如是

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丁曰浮短涩者是肺脉此者今当胜木故知死也

 ○杨曰肝为木肺为金肝病得肺脉真鬼来克金

 胜木故必死也

病若开目而渇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

濡而微者死也

 丁曰心之病证今反见肾脉心火肾水水来克火

 故知死也○杨曰心病得肾脉水胜火故死也按

 之短实而数有似切绳谓之紧也按之短小不动

 摇若有若无轻手乃得重手不得谓之微也○虞

 曰病开目而渇心下牢脉又紧实而数此曰阳病

 得阳脉脉不相反今见沉濡而微谓阳病得阴脉

 故曰死也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

死也

 丁曰此者肺脉之病证今反见心脉心火肺金火

 来胜金故知死也○虞曰血属阴吐血衄血脉得

 沉细此谓脉与病相应今反浮大而牢与病相反

 故死也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𤍠脉当洪大而手足厥逆脉

沉细而微者死也

 丁曰此病是心病之证今反手足厥脉沉细而微

 者是水胜火即知死也○杨曰按之迟但小谓之

 细○虞曰肺主声心主言今脉洪大是知𤍠乘于

 心肺邪受之故谵言妄语肺主皮毛今邪客于卫

 气不得宣通乃身𤍠夫如是病与脉相应今手足

 厥逆脉沉细而微阳病得阴脉故云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

 丁曰此病脾土之证候紧大滑者是肝木来胜土

 故知死也此经不言肾水之证阙此一藏也○杨

曰凡此五者病脉相反故为必死经云五逆者死

 此之谓也○虞曰湿气胜则胀脾不禁故泄脉微

 细涩病脉相承紧大而滑此曰相反如此之候其

 死明矣

十八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

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

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

部也

 丁曰夫脉有三部者寸关尺也(⿱艹石)合两手言之即

 六部也毎部之内各有二经六部之内合为十二

 经今此云四经者是谓手太阳阳明与足太阳少

 阴此四经者法水火之性各有纲纪而不能变通

 上下馀八经在手生足在足生手所以经言部有

 四也是右手寸口肺与太阳应金生左尺水也足

 太阳少阴水其性润下故不能上生于手而生左

 足厥阴少阳木此二部皆是足之经纪所以言在

 下部也是左尺水生左关木○杨曰手太阴肺脉

 也肺为诸藏上盖其治在右方故在右手上部也

 手阳明大肠脉是肺之府故随肺居上部焉足少

 阴肾脉肾为水肺之子水流𧼈于肾又最居于下

 故为左手下部也足太阳膀胱为肾之府故随肾

 居下部焉经言脉有三部部有四经者谓总两手

 而言之也两手各有三部部各有二经两手上部

 合四也中下二部亦复如此三四十二则十二经

 也肺金居上而下生肾水故肺肾在左右手上下

 部也

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

能下故为上部

 丁曰手太阳少阴应左寸君火火上炎上不能下

 生足而生手心主少阳火是生右尺相火也○杨

 曰足厥阴肝脉也肝治在左方故为左手之下部

 足少阳胆者为肝之府故随肝居下部也手太阳

 小肠脉为心之府故随心居上部焉

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

部也

 丁曰是相火应其灰火也中部者右关也生右寸

 金也○杨曰手心主心包络脉也手少阳三焦脉

 也故合为左手中部足太阴脾脉也足阳明胃脉

 也故合为右手中部此经作如此分别若依脉经

 配二部又与此不同也○虞曰经言手心主少阳

 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右手中部惟

 只言火生土之意不言手心主少阳在左手中部

 惟只取其相生言之也今明三部相生之意如此

 右手尺中少阳火生关上阳明土关上阳明土却

 生寸口太阴金寸口太阴金却生左手尺中少阴

 水左手尺中少阴水却生左手关上厥阴木关上

 厥阴木却生左手寸口少阴火却又别心主火故

 心主生足太阴阳明土也此乃五行相生之意耳

 又足厥阴与足太阴何以居于左右两手关部中

 胃脾太阴脾脉居于中州乃在右手关上也又足

 厥阴木木者根生于地枝叶长于天亦阴阳共焉

 故亦在左中部也

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丁曰言此皆五行更相生养者是谓右寸金生左

 尺水水生左关木木生左寸君火君火生右尺相

 火相火生右关土而后生右寸金故言子母更相

 生养者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

候者浮中沉也

 丁曰前顺五行而言之生养即逆三部而反到所

 以经别问各何所主也○杨曰寸口阳也关中部

 也尺中阴也此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三九候

 也故曰九浮为阳沉为阴中者胃气也○虞曰一

 部之中有三候浮者为府沉者为藏中者乃是中

 焦之脉也假令寸口浮为府沉为藏中为中焦皆

 仿此用之

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

 丁曰两手寸口皆为上部即寸外主头寸内主胸

 中是头皆一指下前后言病左右同法也○杨曰

 所谓自膈以上为上焦也

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齐之有疾也

 丁曰言左右两关也第二指半指以前言膈下半

 指之后主齐上左右同○杨曰所谓自膈以下为

 中焦也

下部法地主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丁曰下部左右两尺第三指半指之前主齐下有

 疾半指之后以候至足之有疾○杨曰所谓自齐

 以下至足为下焦也

审而刺之者也

 丁曰刺字当作次第之次此是审三部各有内外

 主从头至足之有疾也故知刺字传文误也○杨

 曰用针者必当审详三部九候病之所在然后各

 依其源而刺之也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然诊在右胁

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诊不

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然肺脉虽不见右手

脉当沉伏

 丁曰病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者五藏六府皆有

 积聚今云右胁有积气当肺脉见如是脉不见亦

 沉伏详经之意脉浮行肉上肾脉沉行于筋下其

 浮行于肉上而无常数而止者名曰结也其沈行

 于筋下时上名曰伏也伏者藏病积也浮结者府

 病聚也两手三部各有浮沈结伏而言病也今经

 引肺脉一经于此言之也○杨曰往来缓而时一

 止复来谓之结也脉结甚者是诊脉之状也结甚

 者此结训积犹言脉结甚则积甚脉积微则积微

其言积隐也○虞曰结脉主块积其脉动而中止

 小数有还反动故曰结也其积之大小随诊言之

 也○杨曰诊虽不得肺脉浮短而涩但左手脉当

 沈伏即右胁有积气矣肺治在右也极重指著骨

 乃得故谓伏脉也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

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

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

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

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丁曰人心有所思慕脉亦结心无所思内外无病

 其脉伏结此者形不病而脉病故知死矣○杨曰

 脉与病不相应为逆者难治故曰是死病也

  旧经注云手心主心包络脉也手少阳三焦脉

  也故合为左手中部足太阴脾脉也足阳明胃

  脉也故合为右手中部此经作如此分别若依

  脉经配三部又与此不同也

  旧经有此前注抵牾具列此图以正其文杨氏

  曰手心主心包络脉手少阳三焦脉也故合为

  左手上部足太阴脾脉也足阳明胃脉也故合

  为右手中部此经作如此分别若依脉经配三

  部又与此不同夫此法杨氏不能明其理故言

  不同也是师将三部反倒配合五行六气而言

  之师谓此寸尺反倒又问三部各何所主经云

  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有疾中部法人主膈

  下至齐上有疾下部法地主齐以下至足有疾

  故云审而次之者也又王叔和将自左寸逆行

  言之曰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女人反此背


 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

  盖两尺反倒同主齐以下至足有疾故扁鹊云


 审而次之王叔和云用心子细须寻趁

 手太阳少阴  

 火火炎上而  

 不能下生手  主少阳相火生足太

        

 心主少阳火  明土土

 足厥阴少阳  

        生金

 木木生火   

        太阴阳明

 手太阳少阴  

 君火     土生手太

 足太阳少阴  明金

 水水流下而  阴阳明

 不能上行生  生足太

 足厥阴少阳  阴水

 木      

十九难曰经言脉有逆顺男女有常而反者何谓也

然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

 杨曰元气起于子人之所生也男从子左行三十

 之巳女从子右行二十俱至于巳为夫妇怀妊也

 古者男子三十女年二十然后行嫁娶法于此也

 十月而生男从巳至寅左行为十月故男行年起

 于丙寅女从巳右行至申为十月故女行年起于

 壬申所以男子生于寅女子生于申○虞曰经言

 男子生于寅女子生于申谓其父母之年会合于

 巳上男左行十月至寅而生女右行十月至申而

 生也小运人言男一岁起于丙寅女一岁起于壬

 申难经不言起而言生谓生下巳为一岁矣丙壬

 二干水火也水火为万物之父母寅申二支金木

 也为生物成实之终始木胞在申金胞在寅二气

 自胞相配故用寅申也金生于巳巳与申合故女

 子取申木生于亥亥与寅合故男子取寅所以男

 年十岁顺行在亥女年七岁逆行亦在亥男年十

 六天癸至左行至巳巳者申之生气女年十四天

 癸至右行亦在巳与男年同在本宫生气之位阴

 阳相配乃成夫妇之道故有男女也上古天真论

 曰男二八而天癸至精气溢㵼阴阳和故能有子

 ○杨氏言男三十行年在巳方娶于此非也女二

 十天癸至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

 杨氏言女二十右行之巳方嫁于此义非矣杨氏

 之言但合古礼行夫妇嫁娶之法又与本经天癸

 之数相违也况圣人于此十九难中论男女配合

 之道阴阳交会之所言天癸之至数知脉盛于上

 下推之强弱诊其有馀不及若止言三十而娶二

 十而嫁于本经诊治之道凭何依据

故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女

子尺脉恒盛是其常也

 丁曰其言男子女人尺脉者是阴阳之根本也逆

 顺者为阳抱阴生阴抱阳生也三阳始生于立春

 建寅故曰男生于寅木阳也三阴生于立秋七月

 建申故言女生于申金阴也男子之气始于少阳

 极于太阳所以男子尺脉恒弱而寸脉阳也女子

之气始于太阴极于厥阴女子尺脉浮而寸脉沈

 故云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此是男女逆顺有

 常而反也○杨曰男子阳气盛故尺脉弱女子阴

气盛故尺脉强此是其常性

反者男得女脉女得男脉也其为病何如然男得女

脉为不足病在内左得之病则在左右得之病则在

右随脉言之也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四肢左得之

病则在左右得之病则在右随脉言之此之谓也

 丁曰男得女脉言不足者是阴不足即阳入乘之

 故阳不见于寸口而反见尺内阴气主内不足故

 知病也即在内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四肢者女

 子尺脉本浮更加见于寸是谓太过阳主外故病

 在四肢随其脉左右言之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

 病在右也○杨曰男得女脉为阴气盛阴主内故

 病在内女得男脉为阳气盛主四肢故病在四肢

 也○虞曰寸口曰阳男以阳用事今见阴脉反于

 天常故病发于脉女以阴用事今寸口却见阳脉

 亦是反于天常故病在四肢素问曰四支为诸阳

之本也




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卷之二

    音释

十三难臭只救  十  四难夺徒活中雾上音

苦老      十      五难厌益渉之渉

七刀      蔼      于盖     兑     音锐尖也

许檅      啄      呼角     解     胡介

十六难别波列  溲  所鸠     啘     之月

鸟介      𡁲      丁计     乐     

        胫        形定     十     七难鼽音求鼻寒而清

涕岀        衄        女六切鼻中出血也  谵  之阎切多语也

泄       十       八难胁虚业切胸胁也音故久病也

十九难妊而鸩 恒 音常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