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雪峯遗稿/卷二十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二 雪峯遗稿
卷之二十三
作者:姜柏年
1671年
卷二十四

[编辑]

凤栖台序

[编辑]

盖闻士之有遐趣者。必得静地而冞静。地之有胜槩者。亦待奇士而益奇。故岩居川观。自有专壑之乐。山明水丽。乃留拔俗之标。试看泽中之珠藏。可想屋上之乌好。是以柴桑三迳。端宜晋处士之栖迟。浣花一溪。输入杜少陵之妆点。至如未有子厚则钴潭虚弃于当时。不遭右军则兰亭埋没于终古。乃知佳山美水。闲者主人。明月清风。用之不竭。眷彼陶庄之别墅。实合隐居者盘旋。三路通衢。一州佳境。半壁苍翠。隐映百尺层峦。一曲涟漪。弯回十里旷野。且复峯高鹜岭。平临吹笛之台。波连鹊桥。俯见支机之石。然而藜藿芜没。岩迳萧条。野火樵斤。几无赖于前后。骚人墨客。亦有失于等闲。公今得之。室已完矣。不侈不陋。制度得中。可采可渔。起居惟适。天悭鬼护。不见售者几年。水辟山增。如有待于今日。矧惟先故之所卜。至于后昆而乃成。行宜益高。交相赞者。物之得遇。亦有时耶。于是北对野亭。东望盘谷。奇花森列。别有世间桃源。叠縠参差。不独巴西锦水。水云共山禽来往。樵歌与牧笛高低。帘外松涛。杂清响于古涧。樽中竹叶。乱翠色于疏篁。多少风光。莫非诗料。而况物有相感。事有适然。仚老勤来。为揭数字之额。灵梦苟验。实副平昔之怀。地号梧根。元多峄阳之老树。山名菩萨。伫待伽陵之异禽。野客频留。先睹为快。竹扉可款。谁敢题凡。且念八景之清幽。益想四时之佳致。吹不寒于醉面。散缬和风。光可彻于灵台。满帘疏月。雪里琼蕊。独守清绝之姿。霜后金花。能全隐逸之操。且如云生娘岫。依俙玉女之双鬟。烟敛沙村。髣髴梅妆之半面。玉肌抽于翠𪩘。采之掇之。锦鳞跃于琼潭。其钓常钓。念绝馀外。乐在其中。岂非主人物表闲人。湖中韵士。十年磨剑。艺已亢于屠龙。三刖怀珍。志未伸于献玉。梦断万锺之名利。兴在一壑之逍遥。洗心清谈。结保社于鸥鹭。习气成癖。有痼疾于烟霞。仆旅食京华。渴梦江海。莼鲈起兴。漫想象外之溪山。簪绂缠身。浪阅笼中之日月。候雁从北。匹马欲东。指吴会之苍茫。某丘某水。分华山之一半。北涯南涯。杖屦过从。共清赏于水石。琴书消遣。度馀年于田园。姑迟草堂之移文。须待剡溪之归楫。聊寄万里乡思。先付一篇荒词。诗曰。斲崖开小榭。初长翠梧枝。灵鸟栖堪老。幽人梦亦奇。月明添洒落。风动响参差。青眼相逢日。临流倒玉卮。

聋斋序

[编辑]

盖闻子綦相忘于物我。任喧众窍之怒号。李愿唯适其起居。不闻人寰之黜陟。采于山钓于水。大丈夫不遇者所为。形似木心似灰。古道术有在于是者。今公几年郭南之隐几。此日盘中之结庐。噫。古今人犹朝暮遇。然而揭一字扁斋者何意。想三昧独契于其心。其与大学第七章中心不在者异矣。亦岂老聃五千言里耳无闻之类乎。聒浮世之雌黄。褎如充耳。觉妙符于虚白。听乎无声。不复呼儿而问风。何曾对人而画字。至如烟蓑晩笛。带月峡之松涛。雪岳疏锺。杂河桥之滩响。而此外饫眼之景。亦争先与耳而谋。宛置身于天台芜城之间。其用意则混沌希夷以上。言病者之不病。今也乃知。非闻彼而自闻。古亦有说。喝异百丈之参马。戏同三耳之攀龙。我有问而未及毕辞。公寄答于犹然一笑。聋斋八景清源暮锺猿▦松竹葛川牧笛天台秀色河桥晩潮三滩雪月前溪烟蓑芜城孤云

送别遂安倅具次山序

[编辑]

具刑部次山出宰遂安郡。将行求别语于平日所尝往来者。锦绣之篇。珠玑之什。其必有赠之者多矣。如吾谫簿。将何语以塞其意耶。然而言不在多。所贵记情而已。则仆于是乎亦可以将一语发次山之病而药之也。噫。以公之风仪才调。宜其自致于青云之上久矣。而于利禄。退避若怯夫然。终未免抹𢫬崎岖。家至贫。菽水亦不继。而恬然不以介意。则其素所养可知矣。其于约己之方。抚民之要。必不待人之劝勉。而窃瞯公犹有所可言者。唯是公久于闲居。仍犀首之无事。未及作渊明止酒诗耳。公今有事。而尚欲效高人忙事。则不但有妨于公务。抑恐致损于天和。未知诸公别语中其或有及是者乎。昔蔡文忠公得贾存道赠行一绝。辄瞿然起谢。终身未尝至醉。贾公可谓善于规戒。而蔡文忠亦可谓勇于改过者矣。仆之疏慵。虽不敢窃比于古人。而区区爱友之诚则亦不自让于贾子矣。公于今日。其肯以仆之此言。视之犹贾子之一绝。而公之所以自为谋也。亦能如蔡文忠不耶。公到任所。见饥氓满目。拯救不暇。则虽竹叶盈樽。自不能入唇。虽欲不效蔡文忠之不醉。亦不可得也。况公之好饮。初不如蔡文忠之甚。则其除却此习。不翅如红炉点雪。而仆犹且云云者。盖为公之风仪才调有不下于古人。而勖公之他日事业。不但如蔡文忠而止耳。次山勉乎哉。

送别序

[编辑]

一日。余与申侄必济。坐于临瀛之小轩。颇觉无悰。有一小童忽报曰。子午谷李上舍至矣。不觉倒屣出迎。俄而又报曰。银川李秀士至矣。俄而又报曰。三山李进士至矣。余始焉惊。中焉喜。终而反疑之曰。李兄则在于湖西之子午谷。此距五百里而远。李侄一舟则往于海西之石濠村。此距五百里者二之。李侄圣翼家在三山之水精峯下。而往客于泮中者半年。三山若洛中。皆五百里而远。未知自三山而来耶。自洛中而来耶。千里他乡。骨肉分离。大岭镵天。沧海茫茫。魂梦难凭。消息亦稀。至于青眼邂逅。则吾之曾所不料。而李兄,李侄亦所不相期者也。假令一人而至。尚云幸矣。况三人并至者乎。假令三人并至。而或今日而至。或明日而至。或又明日至。亦奇矣。况一日一时之间。次第齐会乎。令人恍惚有若梦寐间事。此吾之所以始焉惊中焉喜终焉而疑者也。意者天其欲做岭海奇游。而使之同会于此地也欤。仍而共留几四个月。而逐日相对。随处同游。或吟诗或含杯。或赏花或玩月。或听弦歌。或游山水之间。而今日游镜湖。明日游寒松。又明日游白沙。而余或拘于簿牒。未得偕往。李兄,李侄,申侄有时独往焉。一日自许李台而还曰。风景如许矣。又一日自文殊寺而还曰。风景如许矣。又一日自镜湖草堂而还曰。风景如许矣。又一日自唤仙亭而还曰。风景如许矣。景物无尽。唯日不足。而荏苒之间。秋已半矣。一日。李侄一舟与圣翼告归曰。科期已迫。将赴洛矣。一日李兄又告归曰。秋夕已迫。欲省扫先茔矣。一日申侄又告归曰。离亲已久。欲归觐庭闱矣。数日之内。一时告别。独留关外。我怀如何。遂援留数日。更谋一场奇游而相议之曰。往镜湖乎。曰寻常耳。往寒松乎。曰寻常耳。往白沙乎。曰亦寻常耳。然则其他许李台,文殊寺,唤仙亭。摠寻常耳。五台山之月精寺。亦可一游。而相距颇远。不可一日往来。唯枫湖在于治之南十五里许。而与寒松白沙相去才一牛鸣之地也。未曾一游。盍往观诸。遂与为枫湖之游焉。于是招舟子邀野老。共载一叶扁舟。沿洄上下。任其所如。十里荷花。掩映前后。一带苍峦。弯环左右。或举网得鱼。或采菱或摘莲。尽日忘返。翛然自得。宛致此身于神仙之境也。游翌日。诸君皆别去。余不堪依怅。临行书此以识之。李侄辈曰请并识同往者之姓名。以为他日追想之地。余亦依其言并录之。朴盈德士彬,金直长忠悫,李主簿尚馥,朴晋士震楷,李上舍楷,李上舍大赉。亦与之游。朴盈德,李大赉。乃流寓士大夫也。直长,主簿。皆邑中长老也。朴与李。亦皆湖边居士人也。啭春莺,楚峡云,后飞燕,一笑留,百媚生,解语花,照江泥,凤凰栖,潇湘月下,瑶台玉京仙。亦其时酌酒捧茶者也。并记之。秋气渐高。海天寥廓。蟋蟀声中。乡思自催。而欲归未归。又作此别。今朝合堂同席。明日天涯地角。如到洛中。披展此纸。回思此地。则多少离怀。万重云山耳。大抵浮世间聚散无常。有聚则必有散。有散则还有聚。未知明年此日。吾辈数四人。又聚于何处共论此情耶。诸公之来也。甲申五月十四日也。其还也。同年八月旬日也。

逍遥图序

[编辑]

余留玉河几一月。旅怀愁寂。殊无以自遣。适于行中有一画工。素以好手名于国中者。且披行橐得一卷素帖。其受采足以替绢素。即以是属之画工。使之从事焉。工遂凝思良久。欲下笔而还止者再三。乃作而问于余曰。公之所欲观者。翎毛乎。花卉乎。抑山水之胜乎。唯公意所可是从。余应之曰。凡绘事。贵传神不贵模形。姑就尔所问数件论之。如使尔画一花卉。则固能状其嫩红软绿矣。亦能绘其香气乎。曰未能也。如使尔画一鹤。则固能状其缟衣玄裳矣。亦能绘其清唳乎。曰未能也。如使尔画一水。则固能状其层澜细浪矣。亦能绘其潺湲之声乎。曰未能也。余曰固也。苟能写出其自然真态。则流峙动植。无物不可。而如不能得之心而应之手。徒能摸写其形而已。则非吾所谓真画也。尔毋宁貌得古黄卷中骚人遗迹。以寓其逍遥自适之趣可乎。工曰唯唯。公所教止此矣乎。余应之曰然。骚坛诗兴。清则清矣。不过吟啸风景而止耳。未必得道味之真腴也。其以拔俗清士。超世高人。而迹其间可乎。工曰唯唯。公所教止此矣乎。余应之曰然。素履遐躅。高则高矣。而长往不返。乃枯顶黄馘者之为也。未必得君子中正之大道也。其以玩性理者之事。润色之可乎。工曰得矣。遂解衣槃礴而坐。谈笑之间。挥洒便讫。其所画凡三十幅。而其中所载许多人物。皆不拘世代先后。人品高下。随其所思而形容之。卒然观之。则似或错杂。而仔细点检来。若有深趣于其间。其以鸢鱼弁诸卷首。以庭草添诸纸尾者。无非自然之天理也。其犹逍遥篇里始说鲲鹏。终说病樗。而中论许多人物矣乎。抑亦犹太史书中。先言鱼鸟。而以老聃之说继之者矣乎。夫鱼鸟动物也。草卉植物也。而能各得其适。以全其天。则莫非逍遥游也。况人之自适其适者乎。惟此卷中诸人。莫不托兴于动植之物。或以鱼鸟。或以梅鹤。或以牛驴。或以松竹。而其逍遥之乐则人与物同之。其馀得雪月水石之趣者。亦莫非逍遥游也。工之以动植之物终始焉者。其意远矣哉。向所谓翎毛也花卉也。山水之胜也。其亦不在于是乎。余以是帖名之以逍遥图者。实副工之意也。噫。虽有是工。而不有是帖。则无以售其才。虽有是帖。而不有是工。则亦无以著其质。今也人与物相遇于此地者。其亦物之遭遇。而亦可谓有数存焉。然于其下毕之际。不以古人遗迹贲之于其间。则亦不过花鸟水石而止耳。虽有是图而不以逍遥二字名之。则夫孰知古人逍遥自适之趣耶。且也士固有旷世之相感者。古人如可作。吾谁与归。彼其林薮山泽而已者。果于忘世。固难追矣。其留意于功名事业者。皆抱才而后能之。亦非我事也。至于桃源仙境。流水千春。有无杳茫。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令人缅想。只叹身世拙而已。余将效彭泽赋归。采三迳之菊。看倦飞之鸟。窃寓意于鸢鱼庭草之趣乎。抑将归卧浣溪草堂。伴㶉𫛶而咏春草。以阅闲中日月耶。余将放迹西湖。玩雪中之梅。驯报客之鹤。以续处士清游乎。抑将挂帆江东。采银莼而脍鲈鱼。以追舍人风流乎。余将泛赤壁之舟。举网得鱼。而寄问答于皓鹤乎。抑将观濠上之鱼。逍遥乎散樗之下。以全吾朴拙之性。而且窃比于沂上之兴。安乐之趣乎。问于工。工寄答一笑而退。遂叙其说。年月日辛丑月正上元。画工赵其姓广承其名。

河台溪文集序

[编辑]

夫士君子禀天地正大之气而立于斯世。所行者正大。所言者亦正大。全其天而归之者有几人哉。余于岭之南河斯文。见之矣。居家而以孝弟肥家道。立朝而以忠直振朝纲。即公之持身大闲也。其未仕也。藏器自可。视傥来如浮云。其出而仕也。俨然端笏。刺举无所避。使权奸褫魄。及其见几而作也。牢卧丘园。终不可强起。非得气之正大。恶能若是。其前后疏章。写出忠赤。而危言傥论。皆人所不敢言者。至如平居中等闲吟咏。自有濂洛理趣。而其咏松一节。有曰乾坤霜雪后。舍尔其谁从云者。实写出公平生节操也。惜乎。公有如许正大之气。而与时抹𢫬。终不得大展布于世也。九原虽不可作。而尚全其正大之气。留于一部遗稿中。览者当自知矣。公讳溍字某。别自号台溪。官至执义。今其胤子知不佞平昔获私于公。褎遗稿而来。乞一言弁诸卷首。不佞岂能为公重之者也。昔有人求跋其先稿于其先执李翺。十年不能就。别求刘宾客禹锡得之。以翺之才。尚难之。况不佞乎。然不可虚其请。姑摭公遗而略识之。其以大手笔张大公正大之气。永垂诸无穷。其必有当世之刘宾客焉尔。晋山某序。

朽贱黄公宗海文集序

[编辑]

夫世之人。于五伦四礼。孰不欲尽其道。而唯其不著不察。有多少不尽分处。至如谭义理训后进者。亦非不多。而骤语则过高。卑论则侪俗。过于博则头緖多而太澜翻。专于约则样辙狭而太局束。其将民彝物则。讽咏于寻常造次之间。能感发人之性情者。有几人哉。今余观先生遗稿。只字半言。莫不从天理中出来。其序跋碑志。则以五伦为大闲。而事皆记实。箴训简札。则以四礼为准则。而语皆折衷。至如排奸一疏。斧钺森然。有不可犯之色。礼诗九篇。则编次五伦之外。添之以训子敬长事师三篇。又以摠论一篇尾之。辞严而义正。与内则曲礼诸篇相表里。举其槩而论之。则特一部小学书也。其馀杂著。似不留意以发者。而庭草鸢鱼之趣。亦自然呈露。平淡中有峻截底气象。收敛中涵活动底意思。真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况孝友于五伦为最先。丧祭于四礼为尤重。而先生能竭其诚尽其道。今乡党薰而炙之。到于今称之不已。若是乎其言与行之相符也。先生讳宗海字某。别自号朽贱。以出天纯孝。济之以礼学。早游于寒冈先生之门。当昏朝伦纪斁绝。便废科屏伏。及仁祖初。张谿谷诸相交口荐誉。屡有除拜。皆不就。晩与张旅轩,金沙溪诸贤。有论礼问答书。及其殁也。乡人敬慕。与濯缨,寒冈。并俎豆之。噫。以先生如许学识如许操履。若早试于时。则其扶世教导民俗。夫岂浅鲜。而竟莫能试。惜哉。其胤子鹄立君举与余善。褎先生遗稿而来。愿得一言以弁其卷首。不佞景仰高风久矣。不敢以不才辞。敢摭其饱闻于乡邻者而识之。若其平生行迹。则许相国眉叟已详说之。为千古信史云尔。

送别三山李使君硕宽大隐序

[编辑]

大隐之隐于城市间凡几年矣。今兹吏隐仙区。正副宿愿。有若造物者阴相乎其间。夫岂非地有所待。人饶结习。而故令大隐逍遥自适于胜地。地与人交相赞者耶。三山即所谓小金冈。而其山水之胜。实合于大隐清致。观其壁立之岩岩也。则足以体不倚之气像。听其流水之涓涓也。则足以省不息之功程。仁智之乐。不于是乎得之乎。至于修己治人之方。则乃大隐平生所自讲究者。尤无所待人劝勉。则吾今于大隐之行。将何辞以赠之耶。曾于太庙斋所。霎然相对。适谈及一个心字。而有所未了。则今可以少伸前说。夫古圣贤千言万话。何莫非论心之理。而古人造字。亦各有其义。今以一个心字论之。其虚中一点。即是一太极。而动静寂感之理。无不备焉。苟有见乎是。则吾之所以自持者甚约。而其所以具众理应万事者。费且广矣。大隐其亦有见乎。登山而只是这个心。临水而只是这个心。出门如宾之际。亦只是这个心。使民如祭之时。亦只是这个心。而其所以常常照管者。不出乎吾方寸中一个太极。则吾所以酬应事物者。莫不各得其理。而亦可见珠辉玉润。山益高而水益辟也。然则大隐无所资于仙山。而仙山反有所藉于大隐矣。噫。一点灵犀。彼此无碍。则真所谓隔千里共明月者也。大隐勉乎哉。

全氏族谱序

[编辑]

余曾在弱龄。从先君宇欢城几十数年。里中人士多客习往来。而以全为氏者尤多。其中有一长老。解泰安倅而归于乡。以老故自任。披藜藋而到吾门者数。于今阅六十馀载。其嚄唶风仪。尚宛然于梦想间矣。兹者全生克亨。褎其族谱一册来视余。仍求余一言以弁之。噫。全生昂向所谓泰安公之曾孙。而其追远不忘本之意。溢于言表。信乎有乃祖之遗风。而绳武率行者矣乎。惟天安全姓。远有代序。其鼻祖曰欢城君。积庆貤后。世有闻人。绂冕蝉嫣。如忠建公之捐躯效节。武康公之开国承家。其事迹卓然。而皆载之史。以忠肃公之清白。得年九十有八。武节公之伟壮。得年亦一百有二。兹岂非天报之明验也。至如文孝公。早敭华涂。勇退居闲几三十馀年。别自号曰柏轩。以宇岁寒后凋之意。吁亦伟哉。其云仍永传嘉树。世为士族。屡经兵燹。世谱见轶。各其枝叶散处于湖岭间。不相问闻。世代渐远。则其不至于苏明允所谓如涂人者几希。今全生为是之虑。与其诸昆季谋。鸠聚湖中诸族姓之所藏家谱。考其世代前后。族派内外。校雠无疑。然后迺绣其梓甚勤。分为上下编。将宁平若文忠两公之内外后裔。或尾或首。俾便其考览甚详。或派分裔远。有未详者。则别以录之。虽吏胥之贱。亦不遗而录于末甚厚。其族姓之居湖右湖南者。闻风而悦之。各出物合力而成之。其追远不忘本之意亦甚盛。后之览斯谱者。其将有感。而孝悌之心。必油然而生。全之门。其自此益昌且炽矣乎。

[编辑]

学颜录跋

[编辑]

夫学者为学。贵知要。读圣贤之书。开卷必先寻得个路脉。方造义理蹊迳。苟学焉而不知要。则譬犹适越者不知东西。茫然擿埴。其不东入齐西入秦者几希。虽尽读六经诸子。不过为无用之糟魄而止耳。多亦奚为。吾友朴德一早从事于六艺之文。而知以颜氏为学圣指南。摭其遗说为一编书。仍命之曰学颜录。其可谓知为学之要矣。所谓学颜者。将是录为一个铸颜底坏子。得一善则思所以拳拳服膺。有不善则思所以不远而复。居陋巷屡空则思所以不改其乐之趣。当视听言动则思所以用工于勿字上。且自其若无若虚不迁不贰。以至于无伐善无施劳。语之而不惰。犯焉而不校。事事物物。莫不思所以齐焉。步亦回也。趋亦回也。言道亦回也。则颜氏之庶几。吾亦庶几。是所谓旷世相感而朝暮遇之者也。况其为学次第无不备焉。正心之方为邦之道。都载于是书。程子所谓学颜子入圣为近者。岂欺我哉。德一将谋寿梓。求余一言以尾之。顾念此非目擩耳剽者所可骤语。况如不佞颛蒙于为学之要者。恶得以胜此寄。而梳洗得此书头面耶。然而勤恳至再。不敢虚其请。且以载名编末。窃比于附骥之荣。敢赘数语而归之。年月日。晋山后人某跋。

[编辑]

孔子犹太极说壬午夏○月课魁

[编辑]

仲尼之德。其至矣乎。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若以人来证也证不得。若引物来证也证不得。至于天地非不大也。然而天能覆而不能载。地能载而不能覆。则犹不足以比仲尼之德。日月非不明也。然而日则能昼而不能夜。月则能夜而不能昼。犹不足以比仲尼之德。四时非不有序也。然而春夏不能收藏。秋冬不能生长。只得阴阳之偏而已。亦不足以比仲尼之德。然则仲尼之德。吾恶乎比之。其惟太极乎。其惟太极乎。无极而太极。太极而两仪。两仪而四象。于是乎有阴阳焉。有天地焉。有万物焉。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实理浑然。冲漠无朕。自其著者而观之。则妙用流行。无物不体。此所谓阴阳一太极。而天地亦一太极也。万物各具一太极。而太极本无极也。非天下之至圣。其孰能与于此。又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此所以唯仲尼之德能似之也。何以知其然耶。夫仲尼之道。一以贯之。而其为道也忠恕而已。于穆不已。至诚无息者。即道之体也。而万殊之所以一本也。非所谓万物体统一太极者乎。酬酢万变而使物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而一本之所以万殊也。非所谓一物各具一太极者乎。仲尼之一动一静。即太极之寂而感。感而寂者也。仲尼之一语一默。即太极之静而动。动而静者也。仲尼之无迹也。即造化之无声无臭也。仲尼之动和绥来也。即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者也。故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然则太极亦圣人也。圣人亦太极也。圣人也者。其惟有躯壳底圣人。而太极也者。其惟无躯壳底圣人乎。然则非特仲尼之德似太极也。虽谓之太极似仲尼之德。亦可也。仲尼之德其至矣乎。

糕子说辛巳秋○月课魁

[编辑]

夫书契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诸礼所述虞夏以来。口欲穷刍豢之味。而于是焉有𫗴酏有粉糁。有饴蜜以甘之。有滫瀡以滑之。糕之为物。是甚么物也。而载之于何书耶。然而其唤做也不一。或谓之粉糕。或谓之花糕。或谓之绣糕。则是其饵中之最美者非耶。然则虽不载于经籍。而吾必谓之载于经籍矣。其为味也。于四时于八节。俱无不可。而其最宜于九月九日者。亦既非节益佳而味益佳者耶。固哉。刘子之为诗也。值此佳节。对此佳味。则随时即景。乘兴吟诗。实是一番胜事。而其所以临纸寥寥。虚负风光。使宋子犹然笑之者。其不为千古欠事也欤。噫。是日也。秋光刀好。景物饫眼。既有美酒良朋。又有清风明月。况黄花散金。殷叶如锦。则触处添兴。照眼成句。何暇论五经中有无而乍推乍敲。笔欲下而还止也哉。假使易不言朋来。书不有酒诰。则刘子对此良朋美酒。而果不用朋酒二字乎。诗不言穆如。书不言生明。则刘子对此清风明月。而果不用风月二字乎。诗不言其黄而陨。礼不言鞠有黄华。则刘子对此花叶。而亦不将花叶二字安之于诗句中乎。然则少陵词客。何以咏槐叶冷淘。而古今骚人。亦何以见粉团则咏粉团。见牢九则咏牢九耶。固哉。刘子之为诗也。然而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使糕字而不载于经籍之中。则是不过寻常底一物也。其不欲使这个字亦固也。而以吾观之。这个字载于经籍中。而顾刘子不之察也。何则记之内则有之。曰糗饵粉酏。周礼亦有之。曰糗饵粉糍。解之者曰粉酏即粉糍。而粉酏粉糍皆糕类也。然则糕之为物。果不载于经籍之中乎。载诸经籍之中。而其不见取于刘子。则此亦物之遭遇与不遭遇耳。离骚之不及梅花。杜甫,薛能之不言海棠。其亦与是类乎。是为说。

不物者能物物说己巳冬○月课魁

[编辑]

有未始有有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俄而又有物矣。无极而太极。太极而有两仪。两仪而生四象。于是乎有天地焉有人物焉。有动有静有寂有感。有飞者走者动者植者。林林乎丛丛乎。各性其性。而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有百物之物。而以至有千万亿之不齐焉。人于其间。亦一物也。而最灵于万物者也。万物之有声也。以吾耳能听之。万物之有色也。以吾目能视之。以至鼻之于臭。口之于味。四肢之于安佚。莫不有待乎万物。或也喜或也怒或也哀或也乐。有时乎期待。有时乎偏系。有时乎留滞。亦莫不有系于万物。则是可谓役物也耶。役于物也耶。以我徇物也耶。以物徇我也耶。噫。在物为理。处物为义。则以我观物者情也。以物观物者性也。故横渠张子有言曰。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又曰。大人者。有容物无去物。有爱物无徇物。然则物至而随应。物去而不留。以物喜物。以物悲物者。非所谓物各付物者耶。况有是物则便有是气。有是气则便有是理。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人之所以为人。物之所以为物也。亦不过乎同此理而已。以道而观天地。以天地而观万物。则我亦物也。物亦我也。天地亦万物也。万物亦天地也。何物不我。何我不物。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所谓不物而能物物者耶。可以无心而致万物。可以无意而赞化育。可以不我不物而游乎天地之间。然则吾之身一太极也。万物亦一太极。而物物各有一太极也。天地亦一太极。而太极本无极也。自此以往。不过曰无为之诚而已。何虑之有。何思之有。何我之有。何万物之有。何天地之有哉。其问之答之者谁。曰渔者也樵者也。其传之者谁。邵尧夫云。

锺字说

[编辑]

余到锺山已二载。而百病千愁。丛于余一身。人莫不为余苦之。而余犹以一个锺字。有所省发者多矣。何者。州之得是名也。以山之有似乎锺之形也。则举隅而推之。其必有至理存焉。然则人之到此地者。亦可不顾名思义。而有以交相赞也耶。夫锺之为物也。其形圆。法乎干者也。其体重。法乎坤者也。其中虚。得离之象。而静中含动。犹有坎享之义焉。其声大而远。得震之用。而不叩则不鸣。犹有巽顺之德焉。置诸安处则安。法艮之止者也。而有叩则即鸣。其于感应之际。亦有和兑之理存焉。余于是一物也。得包牺八卦之义焉。于是乎见其圆也则思所以完养吾本源。见其重也则思所以凝定吾动止。见其虚也则勉吾之敬而心无留滞。闻其声也则慎吾之言而口无妄动。见其止也则止吾之所当止而素位安行。果可谓非法象之物乎。且也其器大。非寸筳所可鸣。其量洪。虽万石犹可容。则人之器量。尤不当如是耶。况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叩之以小者则小鸣。悲而击之则哀。怒而击之则武。其感通之理。有如是矣。故伊川先生与尹和靖论动静之理。适闻锺声。喜曰锺未撞时声固在。犹心未感时理已存也。由是言之。一心涵养之方。其亦不在于是乎。朱晦庵之在同安也。独坐而闻一声。有所自警。杜工部之游招提也。欲觉而闻其音。发其深省。皆可谓先获我心者矣。噫。一个锺字。起余者多矣。余朝夕在此间。窃比于盘盂几杖之铭焉。

逍遥游说

[编辑]

逍遥游一篇。字数不多。其宗旨亦不过论物之大小多少。而天地万理无不包得。飞潜动植。咸囿乎其中。撮而论之。苍苍之间。下而视之者天也。上而视之者地也。鱼而鸟。阴阳之理也。日月爝火。光辉之大小也。若泰山若土山若邈姑射之山。若河海江汉溟池若坳堂之水。流峙之巨细也。时雨之泽。浸灌之劳。润物之多少也。春秋晦朔。乃六气之变。而至于说五百岁八千岁者。论年岁之久近也。说百里千里而又说三千里九万里者。论上下四方之远近也。说旬有五日。又说三月六月者。论时日之多少也。且如野马之于飞龙。尘埃之于垂天之云。偃鼠狸牲之于犛牛。鹪鹩斥鷃蜩与鸴鸠之于鲲鹏。论动物之巨细也。蓬蒿与楡枋与樗与椿。论植物之多少也。至于冰雪喩其洁也。风露喩其清也。金石喩其坚也。尘垢秕糠喩其微也。芥喩其细也。大旱大浸。论水旱之灾也。观乎此则天地间物理固无穷。而咸载乎是矣。且以人事论之。齐谐。书也。章甫。士之衣也。洴澼絖。御寒之资也。曰杯曰瓢曰瓠曰大樽者。器之大小也。曰三飡曰聚粮曰宿舂粮者。食物之多寡也。绳墨规矩斧斤。匠者之器也。机辟网罟。猎者之具也。樽俎。礼器也。包人。治厨者也。尸祝。佐祭者也。处子。女而不嫁者也。聋瞽。病者也。迳庭。论室堂之内外远近也。言五谷言年谷熟者。农家者流也。数金百金。论鬻技之多寡也。朝菌之于大椿。蟪蛄之于冥灵。众人之于彭祖。论寿之长短也。宋人越人。论四方人也。棘人。臣也。吴王越王。诸侯王也。尧舜汤。有天下而为天子者也。许由。隐者也。免乎行者。替车马也。水战而捷。行三军者也。宋荣子,列御寇,连叔,肩吾,接舆,惠子。皆游方之外者也。至人神人圣人。一层上又一层者也。行比一乡者。笃孝弟之行者也。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知修齐治平之道者也。观乎此则人间世多小大人物生养之理昭昭乎备矣。而贵贱愚智士农工贾。寿夭荣辱。饥饱寒温。皆可以推之。然而至道之要。无出乎其神凝三字。则所谓三百篇中思无邪一言蔽之者也。观物物自得其天。则鸢鱼飞跃之理自然呈露。而至乐存乎其间。逍遥游之为逍遥游。是其所以乃。

鸥友说

[编辑]

德不孤。必有邻。故古之人。其取友必端。或友一乡之善士。或友一国之善士。或友天下之善士。或以友天下之善士犹不足。而尚友于古之人。今鸥友翁之取友也。不于一乡。不于一国。不于天下之善士。又不于古之人。而独也以鸥为友。而别自号曰鸥友翁者。其意何居。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与物游。而物自有物之乐。人与人处。而人自有人之乐也。故鱼与鱼相忘乎江湖。鸟与鸟相忘乎林薮。人与人相忘乎道术。今翁之不与人同其乐。而独与物乐其乐者。亦有说耶。噫。张横渠有物吾与之说。杜少陵有吾友于之句。则鸥友翁之所以为鸥友翁也。我知之矣。物与人并生于天地之间。而俱得与造物者为游。此所以翁与鸥相亲相近。而与之逍遥游乎寂寞之滨者也。至于波恬镜面。云卷沙头。独倚兰桨。四顾无人。非尔鸥。吾谁与洗吾之心。和风拂面。细雨萧骚。独携孤筇。散步汀洲。非尔鸥。吾谁与得天之游。至若桃花春浪。雪月寒汀。泠然容与。幽兴不浅。四时佳景。惟与尔共之。鸥固闲也。翁亦闲也。鸥无欲也。翁亦无欲也。鸥无求于人也。翁亦无求于人也。鸥自乐其乐。而翁亦乐其乐也。则人犹物也。物犹人也。人无猜于物。物无猜于人。人与物淡然相忘。而不自知物我之有分也。其为乐可胜计耶。翁以此乐问诸一乡之士。无知之者。问诸一国之士。又无知之者。问诸天下之士。亦无知之者。唯有无极翁者能知之云。德不孤。必有邻。是其所以乃。

游寒碧楼说

[编辑]

余所莅郡。颇静而幽。胜亦奇。一日夕。与姊子李一舟登寒碧楼。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送夕阳迎素月。而至如江山之外。唯见风颿沙鸟。上下来往。烟云竹树。前后掩映。皆谪居之胜槩也。何其与王元之竹楼记相髣髴耶。元之闰三月到郡。余亦于闰三月到郡。时有古今。而日月相同。此亦一奇也。竹楼在于黄冈。而此地亦有黄江。则地之相去不知其几千万里。而其名也又同。尤益奇矣。庸讵知元之所谓竹楼。曾在于此地。而今变为兹楼也耶。抑冈与江音相近而误其字耶。元之乙未。自翰院出滁上。丁酉入西掖。己亥出宰黄冈。余于癸未。自馆职出临瀛。乙酉复入直庐。丁亥又出黄江。四年之间。奔走不暇。彼我同之。而其出入去来之际。其岁之或未或酉或亥。尤见其髣髴也。则其所谓不知明年又在何处。吾亦欲云云。第与元之有不同者在焉。元之独游。而余则携我贤甥而共此乐也。此则虽谓逍遥之乐。过于古人。亦未为不可也。且未知他日。复有何人来到此地。而其日月亦或同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耶。噫。物有相感。事有适可。真所谓朝暮遇之者也。不可不识也。故率尔口号而书之。

前后江山胜。登临岁月同。滩声如碎玉。何待竹楼工。

[编辑]

空中楼阁记己巳夏○月课

[编辑]

天何依。依乎地。地何附。附乎天。天地何所依附。天以气地以形。而自相依附。然则天之所以为天。地之所以为地。万物之所以为万物也。孰非是气。孰非是形。孰不有所附。孰不有所依。而独也中立乎两间。不依不附。而四通八达者。则将唤做甚么气象耶。抑气而上者耶。形而下者耶。曰是之谓空中楼阁。而莫知其上。莫知其下。莫知其左右端倪也。噫。有窝则命之曰安乐。又有窝则命之曰行窝。而独于是乎以空中楼阁命之者。是其所以乃乎。其始也。有主人翁脚踏乎实地。独观乎昭旷之原。不穿凿。不丹雘。不鸠木石。不役意匠。而以太极为基址。以元气为栋梁。以六经为准绳。以尧舜为规矩。以仁礼为郛郭。以义理为谿径。以五行而维持焉。以阴阳而开辟焉。外而无些子罅隙。内而无一毫尘累。其高也无际。其下也无底。其根本不帖帖地。其左右无崖岸之阻。其境界无町畦之限。温乎其仁之宅乎。俨乎其义之府乎。廓乎其天下之广居乎。方方乎正正乎。其亦髣髴于天子之墙乎。况傍有塘。即半亩塘也。前有门。即入德门也。背乎山。即仁山也。面乎水。即智水也。于是焉天君居焉。耳目之官卫焉。鬼神守其郛焉。无躯壳底圣人来寓焉。三十六宫蔼蔼春光。而八窗玲珑。四隅虚白。杨柳之风。梧桐之月。洒落乎明莹乎。水面天心。而上下鸢鱼。自在飞跃。至于弄丸馀暇。逍遥自得。或披轩羲之书。或倾太和之汤。或隐几而吟。或击壤而歌。其为乐可胜计耶。且也天之高也。地之厚也。日月之往来也。阴阳之消长也。鬼神之屈伸也。莫不森罗呈露于阶庭之内。前乎千百岁之既往。后乎亿万代之将来。大而泰山之形。细而秋毫之末。远而六合之外。近而屋漏之邃。幽者明者精者粗者。有形者无形者。林林丛丛。亦莫敢逃形于户闼之中。不翅若烛照而龟卜也。岂特驾风鞭霆。蹑天根探月窟而已哉。彼哉世人之凿智骋巧。屋上架屋。图好看而自娱。如南越王黄屋左纛者。陋矣。噫。不之公府而之此楼者谁耶。其惟乡里之质疑者乎。乘月而访此楼者谁耶。其惟王胜之乎。带雪而游此楼者谁耶。其惟王天悦乎。赏此楼而名之者谁耶。其惟程伯淳乎。主人翁谁耶。其惟康节先生乎。是为记。

虚窝记

[编辑]

陶谷散人。一日来访余。仍属余曰。近卜诸爽垲。营得一小窝。梳洗荒芜而胜益奇。不可无令名。得一个虚字。欲以扁吾窝。太守其可无一言于斯乎。余谓天地间充满者。实理而已。何哉。公所谓虚者。岂其外天下实理。而欲归之于虚者非耶。不然则岂其意以为平生吃苦笔硏。而世与吾抹𢫬。穷年筋力石田。而吾又以龃龉穷。凡为身计者。靡不归虚。其所谓虚也者。乃所以识其实迹者非耶。亦岂以物我无竞。荣辱两忘。而有所慕于虚室生白。若虚舟游世者非耶。且也有一说于斯焉。夫虚者心斋。而苟不知一理存乎其间。则吾未见其可也。古人云有主则虚。神守其郛。无主则实。鬼瞰其室。然则凡人一念之间。中无私主则便谓之虚。物来夺之则便谓之实。庸讵知所谓虚者非虚。而乃为实理也。亦庸讵知所谓实者非实。而反为虚套也耶。其机只在于一心敬怠之间。而盖源于易坤之六二。周子论静虚而以一为要者。其亦以是也。公其勉之矣。公乃寄答一笑。翩然起去。余仍将其意而记之。至于江山之胜。风月之趣。则其必有能言之者矣。姑未及之。陶谷在郡之西十里许。散人即风流山主人。而来寄于兹土者才数四年云。己丑孟夏下澣。书于寒碧楼。

骊江记行

[编辑]

余自京还郡。偕姊子乘小舟。溯流而行。适避风下碇。暂歇于沙步。有二人携竿佩壶。翩翩自远而至。望之已知其非恒民。及近谛视之。皆旧知儒雅也。青眼一笑。班荆对坐。所与谈者。皆山水间闲适之趣也。淡然忘归。不觉日之西也。夫人世间聚散无常。而亦有数存焉。今兹邂逅。曾所不料。而忽然得之。何莫非数也。然则其所谓数也者。果未知孰使之然也。出于天也耶。抑由于人也耶。是日也。使两人者出游。而苟吾不路于此。则恶得以相值。吾虽过此。而苟无风。轻帆便过。则亦恶得以相值耶。此则造物者之做一场好事。而虽谓之由于天。亦可也。然而非两人者之闲适。必无是游。两人者且不知吾之亦乐闲适也。则亦不必相就也。吾固知两人者之心。而两人者亦能知吾之知其心矣。此则实出于彼我之臭味相同也。而虽谓之由于人。亦未为不可也。虽然天与人。亦一理也。恶足多辨。物我相忘。自适其适而已。亦不必有言。而姊子强请以识之。故敢有一绝焉。时戊子端阳前一日。地则忠江下流江川村也。两人姓名为谁。曰李进士仁宝,李词客芳汀也。姊子乃李一舟也。

一酒壶一渔竿。不巾不袜游江干。披绿莎坐白石。淡然相对两忘还。

香盘记

[编辑]

余久滞塞外。愁与病并嬲。有时中夜而作。或至通昔不寐。展转烦懊。数问夜如何其。顾以边地无更漏。戌卒例以鼓角声报更。而或早或晩。亦犹未也。余所带禆。方其姓履吉其名者。其为人颖悟。稍解香盘之制。欲试之而犹有所未详。适有一老僧名择琼者。自七宝山而来。说其制颇详密。仍而成之。其制以一木为盘。方其外而直其内。先以灰实之。次以橡屑塡诸灰间。然后以火焫之。此其槩也。又别为五个铃子而悬之。火至绳绝则便铿然作声。且铃之体或大或小。以其声之大小。辨更之浅深焉。以试之一定之后。不可有一毫增减进退。真所谓不疾不徐。有数存焉者也。余朝夕置座隅。常用以卜夜。有客难之曰。此乃岩居定僧之为也。岂宜于簿牒间胶扰者哉。余笑而应之曰。是固无事者之事也。子之言亦是矣。然而余块处绝塞孤城。无异于逃虚空者。及其日昳门闭。衙罢吏散之后。则寥寥孤馆。阒无人声。所与为伴者。只一点寒灯而已。永夜漫漫。苦不肯明。耿耿无眠。万感俱集。暗数寒更。坐以待朝。此际此物之有功。虽鸡之戒晓。鹤之知夜。亦不如也。且闻铃之响。则唤醒此心者多矣。足以当警枕。而亦可谓之惺惺子也。至如铃未声而声之理已具。及其已声而使人有所省发。则静存动察之方。于是乎在矣。况直其内者近乎敬。方其外者近乎义。而且观其火之传也渐进而不违。似乎仁之温然者也。绳燃而铃绝。似乎义之截然者也。其俨有界限。似乎礼之灿然者也。其随时而消息。如以智斟酌者也。其有定而不忒。如以信坚守者也。然则干之四德。亦于是乎备焉。而阴阳消长日月往来之理。并可以见之矣。非但此也。观其置诸密室则难过。置诸风前则易过。吾于是乎又得养生焉。方其欲造未造之际。偶尔僧来而惎之者。其亦似乎造物者之嘿契而有所助也。此可为智者道。难与俗人言。子毋落吾事。客遂寄答一笑而去。仍以记其事。时丙申九月。

泉谷精舍记

[编辑]

嘉陵。固山水窟也。之流之峙。足以寓仁智之趣。而其以泉谷二字扁其斋者。其义何居。夫天悭而地秘。以待乎贤主人。主人得之欣然。于是焉逍遥游。而以为终老之计。则非人与地交相赞者耶。昔韩昌黎送李愿归盘谷也。既序之曰。濯清泉而自洁。又为之歌曰。盘之泉。可濯可浴。盘之为谷也。固隐者之所盘旋。则其景致之可论者非不多矣。而只以泉之一字终始言之者。意有在焉。吾今于是谷也。欲借韩子之说。亦有所云云。然而其采山钓水之兴。则古与今必无异同。而若其沈潜于经籍。寻源溯流。孶孶用功。则韩子之所不言者。而我乃今欲言之。此则虽谓之泉谷之胜。胜于盘谷。亦未为不可也。且也山下之泉。足以果行。寒泉之食。惟在中正。则这一个泉字之意。大易中亦言之详矣。主人勉乎哉。至于八景之咏。则力疾强拙。有不暇及。姑俟夫后之能言者尔。

[编辑]

恶旨酒之功大于平洚水论己卯夏○月课魁

[编辑]

论曰。以一勺之水。大于沧海之水可乎。曰不可。以沧海之水。小于一勺之水可乎。曰不可。然则小固不可以谓之大。大亦不可以谓之小。今于大禹恶旨酒之功。乃以为大于平洚水者。其意何居。噫。以常情观之。则旨酒即勺水之小也。洚水即沧海之大也。勺水之小。夫岂大于沧海。而沧海之大。亦岂不及于勺水哉。然而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故小者有时而大。大者亦有时而小。何以知其然耶。上古只有醴酪而无旨酒。及禹之时。仪狄始作之。禹饮而甘之。恶而斥之曰。后世必有亡国者。遂疏仪狄。使天下后世之人。无愚智无贵贱无远迩。皆得以知其为狂药也。鸩毒也。灭性之物也。而能以德将之。则禹之功大矣。其谓之大于平洚水者。岂徒然哉。虽然莫害于民者洪水也。莫难平者亦洪水也。上之滔天。下之怀山襄陵。傍之泛滥于中国。尧以是忧之。舜以是忧之。使鲲治之。而鲲终不能治之。旨酒滥觞之祸。其有过于是耶不耶。乘四载决九川。腓无胈胫无毛。八年于外。呱呱不子。而手援天下之溺。不啻犹己之溺也。其恶旨酒之劳。亦有过于是耶不耶。濬畎浍而距之川。㵸济漯而注之海。决汝汉淮泗而注之江。然后水由地中行。人得平土而居之。其恶旨酒而功利之及于物者。亦有过于是耶不耶。不如是则其谓之大于平洚水。吾未见其可也。然而圣人之虑患也深。故其所以防患也密。盖凡物之生祸也。其始也简。其毕也巨。故峻宇雕𬎓。本于宫室。肉山脯林。始于饮食。今之一勺之酒虽似微矣。而后日酒池之祸。未必不媒于此。故用大乱丧德。罔非酒攸行。用燕丧威仪。罔非酒攸行。越大小邦用丧。亦罔非酒攸辜。闻桀纣以酒亡其国。而未闻其以水而亡也。闻幽厉以酒亡其身。而未闻其以水而亡也。则洚水之害。溺一时民生而已。旨酒之祸。溺万古人心。杀人身败人家灭人国而后已。旨酒之祸。果大于洚水。而其恶之之功。亦果大于平洚水。斯可知矣。易之习坎。乃洊至之水也。而不以水为戒。以樽酒为戒于六四。未济乃济水之象也。而不以水为戒。以濡首为戒于上九。前后圣人之致意于此。而不致意于彼。亦可以想之矣。况周公之兼三王施四事也。于禹之事。不师其平洚水。而所欲学者恶旨酒也。张子作证顽铭而称禹之功。不许其平洚水。而以恶旨酒。为顾养之孝。则其功之大。尤可以见之矣。且也尧之命舜。舜之命禹也。不以旨酒为忧。而以洪水为忧。是则虽谓之旨酒之祸不及于洪水。亦可也。而尧舜之时则未有旨酒矣。只有洪水矣。苟使仪狄生于尧舜之时。而进旨酒于尧舜。则尧舜之所以恶之也。必不下于大禹。而其命戒也。必不以洪水为急。而以旨酒先之也亦明矣。虽然禹之行水也。亦行其所无事。而济斯民于涂炭之中。微禹则吾其鱼矣。其治水之功。亦岂小哉。且使禹只恶旨酒。而不疏仪狄。则其所以恶之也亦空言也。其功之大于平洚水。亦未可信也。既恶旨酒。又疏仪狄。此禹之功为尤大而唤醒千古愚蒙。其功利之及于远。不但云土梦乂而已。其声教之流于永古。亦不但东渐西被而已。大哉禹之功也。禹吾无间然矣。谨论。

箴铭

[编辑]

养心箴并序。○壬午夏○月课魁

[编辑]

盈天地之间者物也。而物物莫不有养。甚么物不仍能养而长。甚么物不仍不能养而消了耶。物皆然。心为甚。易蒙之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颐之彖又曰。养正则吉也。君子之所以自养者。必以正而已。如何而可以养得以正耶。曰无欲而已。如何而便得无欲耶。曰寡欲以至于无耳。如何而可以寡欲耶。曰敬以涵养而已。噫。孟子寡欲之说。固已至矣。而周茂叔犹虑其以寡欲为便足也。则又以无欲之说继之。无欲之说固已至矣。而程伊川犹虑夫这话头太高。卒难凑泊。则便说一个敬字。以示后之学者。其旨深矣。其所谓欲也者。非必沈溺然后乃谓之欲也。意才有向。便失其正。是以人心道心。只是争些子。存一分天理。即胜一分人欲。有一分人欲。即灭一分天理。故他长一分则我止有九分。他又长一分则我止有八分。他日会进。我日会退。私欲渐炽。天理剥尽。则奔逸流荡。无所不止。若何而修身。若何以齐家。若何以治国平天下耶。其所以存敬而欲寡欲。寡欲而欲至于无欲者。盖以此也。然而无所存主。而归于寂灭者。固非心之正体也。有所偏私。而失之滞固者。亦非心之正用也。故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者。不得其养。或事未来而有所期待。或方应事而有所偏系。或事已过而有所留滞者。不得其养。忘其所有事。则舍其苗而不芸者也。急迫求之。则揠其苗而助长者也。如是者不得其养。一念不存。也是间断。一事有差。也是间断。如是者不得其养。养之之难。有如是矣。可不戒哉。其所以养之也。必也静而主一。动而亦主一。当其静也则寂然不动。无思无虑。而以涵动之所本。当其动也则感而遂通。泛应曲当。而以验静之所存。当静而静。当动而动。以物之当喜而喜。以物之当怒而怒。物来而顺应。物去而不留。则一敬之功。内外协持。酬酢万变。事事中节。可以修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平天下。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矣。君子之所以自养者。不过如斯而已。

箴曰。人于一身。兼爱兼养。养失其本。必有偏丧。惟此一心。则主于身。湛一为本。无极之真。有寂有感。万理具在。能以直养。充于四海。不能善养。欿然而馁。外物来触。其中则迁。声色臭味。一交乎前。与接为构。相刃相靡。夜气不存。天理日晦。一指肩背。孰贱孰贵。梧槚樲棘。取舍当别。苟得其养。上达天德。养之伊何。涵养吾一。彻头彻尾。栽培本源。扩而充之。成性存存。不疾不徐。无过不及。百起百灭。其中自若。诚立明通。静虚动直。廓然大公。浑然一理。位育极功。实本于此。用志不分。造次颠沛。念兹在兹。毋或少怠。

观台书云铭并序。○己卯冬○月课魁

[编辑]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善观者。于未发之际。得以观之。况此将发之际乎。知天之天者。不窥牖不出户。而犹得以知之。况此登于高而望之者乎。虽千岁之日至。苟求其故。则犹可得以知之。况此一年休咎之征乎。噫。动极则静。静极则动。乃消长自然之理。而其所以往来屈伸者。只是天地间一气耳。其所谓一气者。亦不过曰一太极而已。而有动则不能无静。有静则亦不能无动也。故有动静。然后一气也而分以为二气。又分而为六气。又分而为二十四气。于是乎有灾祥吉凶之征焉。日月星辰风雨霜露。何莫非人事得失之所关。而惟云之为物也。尤为运气之先者也。故古人曰云之为言。运也。其时义远矣。且于易有之。上于天则君子以之为宴乐之象。自西郊则君子以之为弋取之象。与雷而动也则比之于君子经纶之事。从龙而起也则论之以圣人作兴之义。然则黄帝之所以纪官也。周保章氏之所以辨物也。郑司农之所以取象也。亦岂徒然哉。其为形也。或如乌或如狗或如衣。有时乎似车。有时乎似盖。有时乎似絮。其为色也。亦有万不同。而其应之也各有异焉。故青为虫白为丧黑为水。赤为兵荒。而独黄色为丰登之征也。则五者之中。吉一而已。此非君人者之所可慎之者乎。况于是日。子之半也。天以一生水。而始萌其生意于寂然至静之中。则是日也乃一阳兆朕之时。而动之始也。天地间纯一之气。于是乎可以见之。而一年休咎之征。斯可以卜之矣。此非向所谓复其见天地之心者乎。礼记月令曰。仲冬之月。行夏令。则氛雾冥冥。其国乃旱。亦这个义也。鲁僖公五年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君子谓之礼也。可铭也已。是为铭。

铭曰。群阴剥一阳复。于是陟上下察。云气族辨厥色。书于册修我德。转灾以为福。

[编辑]

羲皇上人传壬午夏○月课

[编辑]

夫结绳以前。吾不知已。自有书契以后。能存朴素之道者。未有如宓羲氏者也。世之论道德之高。民俗之古者。必以宓羲为首。今所谓羲皇上人者。其高出羲皇不懈。未知何许人耶。其传曰。羲皇上人者。古之隐君子也。其生也虽晩。而其心古其貌古。其衣冠亦古。其所玩者皆古人之书。其所乐者亦古人之道也。回看八表。平陆成江。玉立黄流。富贵浮云。作赋归来。环堵萧然。其逍遥自得之乐。非世俗所可知也。时当炎夏。上下敲赩。而独卧北窗。清风徐来。于是披襟郞咏。清爽洒落。有飘然出尘之想。而其庭除阒寂。终日不知有人。不其髣髴于鸿濛初判之时乎。人谓之征士。而别自号曰羲皇上人。其义以为道可与古之羲皇以上人侔故云尔。羲皇之世。虽已远矣。而或以其尘垢。或以其秕糠。或以一杯酒而陶铸。则非所谓山静似太古。白日卧羲皇者乎。尝自作赞以寓志。其辞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其雅志所在。亦可以想之矣。且有无弦之琴。而求音于寂寞之中。有画前之易。而探赜于无极之先。有花焉。乃花之隐逸者也。而采采落英。日哦其间。其一般真意。不可以语人。虽欲自辨。而亦已忘言矣。及其终也。自作挽。其辞至今留世云。或曰羲皇上人。实晋处士。而其谥则靖节。其号亦曰五柳。莫知其然否。太史公曰。自开辟以来。生多少人。而皆醉生梦死。滚同汩汩。枉过了一世。而斯人也独超然自适。不获世之滋垢。其所谓举世混浊。清士乃见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