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云麓漫抄 (四库全书本)/卷06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 云麓漫抄 卷六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云麓漫抄卷六     宋 赵彦卫 撰
  古人祭器以竹木为之传曰大夫祭器不假尔雅曰木豆谓之豆瓦豆谓之登旊人为簋周礼四命受器郑司农云受祭器为上大夫茍有功德则又得铭其祖考之功烈故铭款多云敢对扬天子之丕显休命所谓铭施于鼎彝者是也三代鼎匜有存至今皆大夫以上得受器者之所为宣和博古图遂以聂崇义竹木之说为非抑不思耳
  绍兴中有渔者得一石于淮状如瓜于瓜瓣凸处有字屡鬻而不售淳熙十一年王仲行尚书守庐得之出以示予予曰乃新莽律权石字甚细篆体类诅楚文因为释之曰律权石重四钧黄帝初祖德 于虞虞帝始祖德匝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工德受正号即真改正建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当前 龙在己巳岁次实沈初班天下方国永遵
  子子孙孙享传亿年按汉书律历志王莽征天下通知锺律者百馀人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其权衡篇曰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均物平轻重也本起于黄锺之重一籥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也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王莽传梓潼人哀章作铜匮述符命莽下书曰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敢不钦承以戊辰直定师古注于建除之次其日直定又资治通鉴莽始初元年岁在戊辰明年改元始建国岁在己巳故其文有皇初祖黄帝始祖虞帝戊辰直定之语赵石勒十八年七月造建德殿得圆石状如水碓铭曰律衡石重四钧同律度量衡有辛氏造续咸议是王莽时物与此同其间有一两字疑者阙之以俟博识之君子
  辛应仲云妇翁陆少卿在襄阳修城得一碑字颇佳而父子同名曰靖出其墨本示予碑额书云大唐罗君墓志文前复题云隋处士罗君夫人志铭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春秋三十有一隋仁寿四年五月终则罗君隋人也继云夫人张氏年八十四龙朔二年六月终则夫人唐人也今题罗君曰唐夫人曰隋固已大谬碑乃靖之子绍嗣善佐所立而呼其父为君所书三代目靖为父又类已所立碑故辛有父子同名之疑因知文章工拙初无古今
  淳熙四年车驾幸太学建石经阁遂新两学议者以旧像无福厚气象合改塑既毕工始悟旧像无著处欲迁于富阳县学武成王迁于殿前司庑下富阳县中诸生不愿易殿师亦以不便为词时汤村新建东岳行祠两廊未有像设将迁焉已定送辞之仪行下临安府具鼔吹学中士人襕鞹送至关外予时为临安幕属以为骇俗且旧像经两朝祭奠宜奉安首善阁诸公以为然议遂定自是绘像一变与古不同矣
  汉大要以军吏立国萧曹起郡吏而为相自绛灌至申屠嘉皆向时椎埋狗窃之人至赵广汉尹翁归张敞王尊之徒非郡狱吏则卒史胥佐也治效皆显著史册及公孙洪以儒

  胥史耶
  汉高祖诏守尉长吏善遇高爵惠帝令民得卖爵高后文帝赐天下民爵七年赐民爵户一级当为父后者爵一级景帝三年赐民爵一级四年五年又赐爵一级赐天下民为父后者爵可矣赐民爵户一级景帝三年间三迁其爵茍有犯法不知当时守尉长吏何所施其治景帝于七国反后连年赐爵与高后之户一级同皆欲収人心殊非先王固结人心之实
  金国毎年贺正旦生辰遣使所过州县日有顿盱眙镇江平江赤岸有宴平江排办司数
  撁船当直防䕶枪旗槔手火台火把岸槔灯笼共用五千三百一十四人
  防䕶禁军一百三十二人邻州替
  撁船人二千六人
  使副当直一百六十人
  准备阻风添撁船一百五十人
  旗枪队一百二十人
  运使撁船二百九十六人
  盱眙镇江平江三押宴防䕶当直撁船一百五人人使船槔手六十人
  押进马至邻州十三人
  沿流五巡尉火台火把岸槔三千一百七十六人火台一千八百六十二座
  灯笼四百七十一架
  火把船九十八只
  接伴使副当直五十人
  撁船二百四十人
  递马船十只
  毎程用带毛角羊二千斤四程计八千斤
  北果钱五百贯
  御筵果桌十行行十二楪
  食十三盏并双下
  顿食使副毎分
  羊五斤   猪五斤   面四斤
  粳米五斤  鸡一只   鸭一只
  鲤四斤   油半斤   柴三十斤
  炭二秤   四两烛一对 酒一斗
  果三十楪  密煎十楪
  油盐酱菜料物各有数
  点
  栗一升   羊一斤半
  猪腰子一对 面一斤半
  上中下节各有降杀若折钱使副折银三两三钱都管九钱一分  上中节七钱六分
  下节四钱五分半
  御筵不坐折金七钱
  姑苏馆批支一千五十六贯八百十五文
  公使库一千六百三十九贯四百五十八文
  军资库八千七百六十七贯一百五十九文
  凡贺正生辰来回程御筵顿食等毎次用二万贯共四万贯他州亦不减此
  唐科目至繁唐书志多不载或略见于列传今裒集于此
  制科及第永徽三年 志烈秋霜显庆三年 洞晓章程四年材称栋梁志标忠梗
  政均卓鲁字俗之化通高
  安心畎亩力田之业夙彰
  道德资身乡闾共挹
  养志丘园嘉遁之风载远
  材堪应募    学综古今
  茂材异行麟德元年  消声幽薮
  幽素乾封元年    词赡文华
  直言极谏    抱儒素光宅元年
  韬钤      词标文庄
  孝弟梗直天授二年  临难不顾循节宁邦长寿三年长材广度沈迹下寮证圣元年
  文艺优长万岁通文二年 绝伦
  经邦圣历三年    疾恶大足二年
  龚黄      拔萃
  贤才神龙元年    才膺管乐
  才高位下    贤良方正
  材堪经邦    孝悌廉谨
  草泽遗才    宰臣
  抱器怀能景龙二年  文学优长
  茂才异行    藏器晦迹
  文可以经邦景云元年 文以经国
  藏名负俗    怀才抱器
  明三经通大义  抱一史知其本末
  通三教宗旨究其精微
  经国治人先天元年  藻思清华
  道侔伊吕    才堪刺史
  寄以宣风则能兴化变俗
  文章俊拔超越流辈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开元二年
  哲人奇士隐沦屠钓
  良才异等    文儒异等
  文史兼优    博学通议五年
  文辞雅丽    武足安边十五年
  高才草泽沈沦自举
  才高未达沈迹下寮十七年
  多才二十一年    宏词超绝流辈二十二年
  宏词绝超群类二十二年
  王霸三十二年    知谋将帅
  平判入等三十四年  国子明经
  上书中书试同进士及第
  文辞秀逸天宝元年  风雅古调四年
  词藻宏丽三年  乐道安贫大历
  文辞清丽建中元年  经学优深
  高蹈丘园    军谋
  孝悌力田闻于乡闾
  超绝贞元元年    识洞韬略堪任将帅
  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任县令四年
  书判拔萃元和元年  五经
  开元礼     学究
  律令      明习律令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
  达于吏理可使从政
  三礼二年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
  军谋宏远材任将帅
  详明政术可以理人
  神童六年    宝黄十二年
  处士十五年    山人长庆二年
  日试百篇    道举三年
  日试万言    长念九经宝历二年
  学究周易处士太和二年草泽应制
  三传七年    三史
  童子明经大中元年  明算
  童子学究
  说者皆以嘉礼不野合古不墓祭春秋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自汉世祖令诸将出征拜墓以荣其乡至唐开元诏许寒食上墓同拜扫礼沿袭至今遂有墓祭然是时有使子弟皂隶上墓而延亲知者唐贤有甚不敬之叹殊不知嘉礼不野合谓两君相遇于境成事而退不讲宴好非指祭礼也周家冢人有祭墓为尸之语则墓祭亦三代礼先贤尝言之
  唐野史云贞观中太宗尝与魏徵论书征奏曰王右军昔在永和九年莫春之月修禊事于兰亭酒酣书序时白云先生降其室而叹息之此帖流传至于智永右军仍孙也为浮屠氏于越州云门寺智永亡传之弟子辩才上闻之即欲诏取之征曰辩才宝此过于头目未易遽索后因召至长安上作赝本出示以试之辩才曰右军作此三百七十五字始梦天台子真传授笔诀以永字为法此本乃后人模仿尔所恨臣所収真迹昔因隋乱以石函藏之本院兵火之馀求之不得上密遣使人搜访但得智永千文而归既而辩才托疾还山上乃夜祝于天是夜梦守殿神告以此帖尚存遂令西台御史萧翼持梁元帝画山水图大令书般若心经为饵赚取以进翼至越舍于静林坊客舍著纱帽大袖布衫往谒辩才且诳以愿从师出家遂留同处乃取山水图并心经以遗之辩才曰此两种料上方亦无之去岁上出兰亭模本唯老僧知其伪试将真迹晲秀才如何翼见之佯为轻易且云此亦模本尔辩才曰叶公好龙见真龙而慑以子方之顾不虚也一日辩才持钵城中携翼以往翼潜归寺中绐守房童子以和尚令取净巾遂窃兰亭及山水心经复回客舍方易服报观察使至后亭召辩才出诏示之辩才惊骇举身仆地久之方甦翼日即诣阙投进上焚香受之百僚称贺拜翼献书侯赐宅一区钱币有差及赐辩才米千斛二十万钱上于内殿学书不舍昼夜既成书以赐欧阳询等张彦远法书要录亦载刘𫗧嘉话云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智永所得至大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因献晋王王不之宝僧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终不从索果师死后弟子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因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后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取得之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后褚遂良请秘于昭陵又南部新书兰亭者武德四年欧阳询就越祚求之始入秦府麻道至嵩教拓两本一送辩才一王自収嵩私拓一本于时天下草创秦王虽亲万几兰亭不离肘腋及即位学之不倦至贞观二十年褚遂良请入昭陵后得其模本耳尚书故实云太宗酷好法书有大王真迹三千六百纸率作一丈二尺为一轴宝惜者独兰亭为最置于座侧朝夕观览尝一日附耳语高宗曰吾千秋万岁后与吾兰亭将去也及奉讳之日用玉匣贮之藏于昭陵欧阳集古录世言真本葬在昭陵唐末之乱为温韬所发其所藏书画皆剔取其装轴金玉而弃之于是晋魏以来诸贤墨迹复落人间李端叔跋云贞观中既得兰亭上命供奉官拓书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各拓数本分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而一时能书如欧虞薛辈人皆临拓相尚故兰亭刻石流传数多尝有类今所得独定州本为最胜章敏公元发尝语人云庆历中宋景文为定帅有游士携此石走四方最后死于定武营妓家伶人孟水清取以献于宋爱而不敢有留之公帑自是兰亭传天下此定本得石之始也至元丰中薛师正为帅始携去其长子别留赝本上镵损湍流带右天五字为证然其亲友犹于薛氏得旧本也大观间其次子嗣昌始纳之御府后因兵乱不知所在世人不悟宝镵本为定武本或云第五行有僧字盖是时拓本至多惟此僧永所藏为真又云当其行间是僧权押纵后权字磨灭曾不知老之将至误用僧字何子楚跋语云石晋之乱契丹自中原辇宝货图书至真定德光死汉祖起太原遂弃此石于中山庆历中李学究者得之秘不示人韩忠献守定武力求之乃埋石土中别刻本以献李死其子始摹以售人后负官缗宋景文为帅出公帑代输取石匣藏库中非故旧莫得见熙宁中薛师正为守其子绍彭别刻本易归长安大观间诏取石龛置宣和殿丙午与岐阳石鼔俱载以北又云定武初得刻于杀狐林后置郡廨薛至定士大夫乞墨本者沓至薛恶模打有声自刊别本留樵楼下多持此以售求者盖先后已二刻薛之子绍彭私又摹刻易元杀狐林本以归欲以自别乃取杀狐林本湍流带右天劖一二笔私以为记又谓定武本仰字如针眼殊字如蟹爪到字如丁形又云一本正肥是唐古今语兰亭者不岀此今人多惑野史之言殊不知最为谬按唐书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处置使至德三年改采访为观察处置太宗时焉得有观察使一谬也又龙朔二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太宗时焉得有西台御史二谬也三藏记云玄奘法师周游西宇十有七年唐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文凡六百五十部心经预焉右军时焉得有心经其谬三也唐太宗一朝文字最为详备所谓拜献书侯与夫赐宅及百僚称贺等不应史册不载其谬四也兰亭盖是右军适意书他日别书之终不及前岂有白云先生天台子真守殿神告等事其谬五也萧翼为御史焉得潜出关而朝野皆不知至与僧为侍人其谬六也太宗开国之文君不应赚脱一僧而取翫好其谬七也观其词有赚取睨秀才皆浙人语必是会稽人撰此以神其事不可不知也
  契丹用兵步骑车帐不从阡陌东西一概而行大帐前及东西两面差大首领三人各率万骑分散游奕百十里外交相巡逻谓之栏子马主帅吹角为号众即顿舍环绕穹庐以近及远只折木梢屈之为三子铺不设枪营堑栅之备或闻人声斫寨皆不实也毎军行听鼓三伐不问昏昼一发便行未逄大敌不乘战马俟敌近即竞乘之所以战蹄有力也其用兵之术成列而战休兵而乘之多伏兵断粮道互相举火馈饷自赍退败无耻散而复聚
  请盟录载女直用兵之法戈为前行号曰硬军人马皆全甲刃棓自副弓矢在后非在五十步内不射弓力不过七斗箭镞至六七寸形如凿入不可出人携不过百枚其法什伍百皆有长伍长击柝什长执旗百长挟鼓千人将则旗帜金鼓悉备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伍长皆斩百长战死什长皆斩能同负战没之尸以归者则得其家赀凡将军皆自执旗众视所向而趋之自卒帅至步卒皆自驭无从者军行大会使人献䇿主帅听之有中者为特奨其事师还又会问有功者随高下与之金人以为薄复增之
  东坡有赠参寥子诗云著论穷天人千春秘麟阁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壑东坡所与交游参寥乃僧也战国有四公子谓春申平原孟尝信陵梁亦四公子大通中帝谦恭待士忽有四人来貌可七十鹑衣蹑履入丹阳郡建康里行乞经年无人知帝居同泰寺讲佛经僧瑳永安僧慥通会妙旨与之谈论四人同谒二僧住口帝惊召入仪贤殿给汤沐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问其姓名一人曰姓𦋅音携名闯琛去声一人曰姓⿰音万名杰音杰一人曰姓䴰音赎名䵎音湍一人曰姓仉音掌名䀾音睹今朝无识者惟昭明太子识之四人喜揖昭明如旧交目为四公子
  南朝有贡计馆在建康县东二里洲子岸上诸州府秀才选举皆憩此馆
  六朝自石头东至运署总二十四度皆浮航往来建康城外有朱雀航即今之浮桥是也今浙西临流州县目载行旅之舟谓之航船义或取此
  所之名见于六朝永昌二年置牺所又有钱所天监中有刻漏所
  尔雅曰山南曰阳水南曰阴故华阴山阴皆在山之北淮阴济阴江阴皆在水之南
  汉明帝梦金人而摩腾竺法始以白马陁经入中国明帝处之鸿胪寺后造白马寺居之取鸿胪寺之义隋曰道场唐曰寺本朝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总称主首宣和三年禁称主字改曰管勾院门同管勾院门事供养主作知事庵主作住持建炎初避御名改曰住持
  班固才识不逮司马迁远甚于高祖纪见之史记第云高祖姓刘氏母媪盖司马汉臣不敢斥其君名班固为汉书尽用司马迁旧文却云高祖讳邦字季意谓补其遗阙不知害义至于世系却当推究反不书祇于赞略曰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太公讳合言之亦从略可见才识下于司马矣东坡黄州词云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盖疑其非也今江汉间言赤壁者五汉阳汉川黄州嘉鱼江夏惟江夏合于史汉阳之说出于荆州记汉川之说盖亦赤壁草市今其近处亦有乌林唐汉阳图经云赤壁又名乌林在㲼州县西八十里跨㲼南北㲼州即汉川据此二说相去不远然曹操初败赤壁再败乌林赤壁乌林乃二地今指一地二名已失之况曹操舟师自江陵顺流而下周瑜自柴桑今江州溯流而上两军相遇于赤壁则赤壁当临大江今临嶂汉川皆非临江处通典元和郡国志皆尝辨㲼川谬则临嶂谬亦可知黄州出于齐安拾遗以赤鼻山为赤壁见水经以三江下口为夏口以武昌华容镇为曹操败走华容其说尤谬盖周瑜自柴桑至樊口会刘备与备进军逆操而后遇于赤壁则赤壁当在樊口之上今赤鼻止在鼻口对岸何待进军而后遇又赤壁初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而后有乌林之败则赤壁当在江南岸今赤鼻乃在江北岸亦非也又曹操既败自华容道走保南郡汉南郡今江陵华容监利石首武昌华容岂走南郡路嘉鱼之说唐章怀太子注东汉刘表传云赤壁山名也在今鄂州萧圻通典引括地志亦同元和郡县志则云赤壁山在蒲圻县一二十里北岸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唐蒲圻临江今析为嘉鱼故说者据之而指今石头口为地然石头口初未尝以赤壁名而嘉鱼县图经亦云此地无赤壁考之水经则不然水经云江水源流至今巴陵之下云江水左迳止乌林江水东注凡水经言左者皆北岸右者皆南岸郦道元注云村居也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又云江水至今汉阳界云江水左迳百人山南郦道元注云右迳赤壁山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处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馀里元和志所指乌林已与此合而赤壁则不同今汉阳百人山对岸大江中有赤矶者在江夏县境江图谓之赤圻为江夏之说者曰此即道元所指也曰矶曰圻者壁之误耳尝以为乌林赤壁二战相继乌林之捷又自赤壁始不应两地悬绝如此及观江表志赤壁败后黄盖与操诈降书绐操以众寡不敌交锋之日盖为前锋当因事变化至战日盖始用火攻之䇿操乃败走如此则二战初不同日方是时操师八十万首尾相接二百里不足讶水经之言为然后汉纪总书乌林赤壁故后人指为一地



  云麓漫抄卷六
<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云麓漫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