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川先生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二十四
震川先生集 卷第二十四 明 归有光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康熙刊本
|
震川先生集卷之二十四
碑碣
中宪大夫贵州思州府知府赠中议大夫赞治
尹贵州按察司副使李君墓碑
嘉靖三十年贵州麻阳苖为乱先是思州知府李君
有铜仁之役还郡五日苖龙许保吴黑等伪为哨兵
突入城杀掠君巷战不胜与其孙文炳皆被执留郡
二日劫以归寨苖每执郡县长吏必求厚赎院司及
守将亦幸朝廷不知也率许之以为常君谓 天子
命吏为贼劫质是孰为之开端者书告清平镇将石
邦宪亟进兵勿以我为忌邦宪不应君乘马出盘山
关至稍寨崖高水深遂自投下贼惊共拽之出气息
仅续弃之途而去思人舁还至清浪卫而卒麻阳之
苖乱已数年自辰沅镇筸铜仁石阡印江皆受其害
君初至郡即被檄驱驰兵间己又城铜仁而郡故有
关隘守兵为摄郡者所侵削散去贼以是得骤至事
闻诏赠贵州按察司副使荫一子命按察司佥事戴
楩谕祭于家赐葬融县之高沙昌八岭惟古之治驭
蛮■得刺史太守勇略仁惠者可不烦兵而自戢今
知府受一郡之寄而日使舍所事事军吏之役及事
败未尝不委以为守者之罪也清平去思仅一宿程
而太守困于贼已数日且彼残苖六七百人耳守将
若不闻知此何为者哉朝廷之恤死事者优矣其于
兵吏有轶罚焉君讳允简字可大其先贵州诸城人
元时有为融州路巡检使者因家于今柳州之融县
高祖子赞封奉直大夫协正庶尹夷陵州知州曽祖
芳进士云南布政司右布政使祖序进士吏科给事
中考镛乡试第三人未仕蚤卒季父铎教乐昌君少
随之任学成而归弱冠中乡试明年中会试乙榜授
潼川学正未上丁内艰服除改夷陵摄荆门州为政
清勤民徳之陞知内江公廉自持士大夫乞请无所
得大旱斋沭祈祷徒步暴赤日中令儿歌之曰旱既
太甚治邑非人宁祸其身勿病其民三日霖雨大足
尝于通津治石梁御史题之曰夀溪夀溪者君所自
号御史以此旌其能得民也大学士茶陵张文隐公
知君名从铨部乞以为其州守内江民扳留之不得
为涕泣立石君至茶陵均猺赋剔奸蠧豪民为之敛
迹 皇太后梓宫袝 显陵承檄给粮刍所过无乏
有白金文绮之赐最上当迁张文隐公自往乞铨部
云愿得展一年俟黄籍成茶陵民受十年之赐矣其
见重如此陞云南同知摄守澂江君既更治民号为
精练凡㫁狱所上监司以为平允豪有夺民田者勒
令归主不服再诉于朝下法司皆如君论满去滇民
泣留立石如内江时寻升思州君既不得在郡亦以
孤城多寇遣其帑归融独与孙文炳居为守馀三年
在郡六月而遇害是岁三月初六日也春秋五十孙
文炳之被劫者后竟以重贿赎还之恭人吴氏子男
一人祝女五人祝乡试举人今署新昌教谕融于中
州为远然龙城于今为仕宦之邦至李氏世有科第
子孙蝉联不绝而君又以死事显虽中州世宦之家
类此者仅仅有之祝有志行痛愤君之殁请铭于余
余不可辞而为铭曰
黔中之境连络五谿麻阳猖狂驭不于机如水淊天
失在漏卮兵吏堕武习为谩欺皎皎李侯亶明其志
奋不顾死以绝劫质 帝嘉精忠恩诏优至彼亦何
人 天子之吏以身为市生宁不愧彼亦何人边圉
所寄闻守之死曽不睨视自古为文匪以其词在有
所表乃永传之融山荒绝我实铭此有石嶪嶪其词
则媺后千百年可配柳子
何氏先茔碑
南陵何进士煃晋孝子琦之后也其先茔在其县之
西山山亘数里群峯环其外若屏大水萦其前若带
何氏世葬之煃五世祖讳海妣项氏曽伯祖讳铭妣
孙氏曽祖讳锐妣孙氏世以昭穆为序而虚其高祖
之位高祖万户府君讳应龙别葬界桥山祖讳旺别
葬柏山岭而祖妣章氏葬先茔之右数十步盖葬三
世而祖妣异其兆焉历年圯废煃以嘉靖乙巳加修
而封树之以书来请记于石予闻之古者墓而不坟
后世始有坟矣古不修墓后世始有修墓者矣夫礼
之微难言矣之生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
而致生之不智而不可为也然孝子之于其亲无往
而可以致死者故礼之微难言矣后之君子知隆于
墓事者岂非古礼之变而近于人情者哉周礼人
用爵等为封土之度与其树数观其封则知位秩之
高卑观其树则知命数之多寡所以使后世子孙之
识之也凡何氏之葬者悉山泽之敦厐淳固以忠厚
世其家而不显于位故无行事可纪独著其名讳死
生以示其后之人云〈此文昆山常熟二本大异崑本叙何氏先世之生卒年月及煃〉
〈之历官较详而文辞不如今从常熟本崑本有铭辞仍存于后〉
大吉之姓归有胡何厥原维一何于四宗特世多显
封侯外戚汜乡蜀郫慎济阳宛族以运拨成阳阳夏
颖昌遂之逾贵而溢继东海郯庐江相望雅道郁郁
晋兴恩泽著自庐江文穆赞密懿哉孝子实维昆季
皆有名德戾于宣城厥县阳谷子孙世茁迢迢千载
奚前之遂而后之塞累累者坟山高水深厥藏孔谧
想其生时黄发儿齿熙然古质蕴积之久是生黄门
逢时濬发松柏丸丸石虎马羊青葱崛岉凡尔后世
有孝有忠敬视斯述〈按大吉字疑误据罗泌路史归有胡何四姓皆虞舜后此文连〉
〈举四姓必引用路史则当云大舜之后或有妫之后何氏自前汉何武以司空封汜乡侯蜀郫人后汉何〉
〈进以外戚封慎侯进弟苖封济阳侯皆宛人武为新莽所杀进谋诛宦官不克而死汉亦随以亡所谓族〉
〈以运拨也三国何夔仕魏封成阳亭侯晋何曽阳夏人以三公封颕昌侯阳夏之何至曽而显故云颕昌〉
〈遂之曽日食万钱累世奢侈过度所谓逾贵而溢也何无忌东海郯人何充庐江𤅬人而宋何尚之及何〉
〈点兄弟亦皆𤅬人所谓庐江相望雅道郁郁也何凖之女为晋穆帝后而何充以尚书令辅幼主谥文穆〉
〈所谓晋兴恩泽著自庐江文穆赞密也何求求弟点𦙍世称何氏三高而点又有孝隐士之目所谓懿哉〉
〈孝子实惟昆季皆有名德也宋神宗时何正臣以刑部侍郎知宣州宣城疑指此阳谷未详庄识〉
叶文庄公墓地免租碑
吏部左侍郎叶文庄公墓在昆山城南湓渎之原公
以成化十年薨于位朝廷敕葬如制而墓地犹岁输
官租嘉靖十六年 天子奉册宝上 祖宗徽谥推
恩海内诏前代帝王陵寝及名臣本朝文武大臣敕
葬坟墓所在官为修治置守塜复其人税未除者除
之时比境常熟大理寺卿章公格墓用此制而昆山
独否至是民叶奉言于巡抚都御史翁公下其事于
县知县陈侯子佐移牒常熟取章卿事以上巡抚公
曰文庄公当代名臣吏宜以丁酉诏书从事由是文
庄公墓地始不输官租云我国家正统己巳之变几
成宋南渡之祸世谓于肃愍公有旋乾转坤之力是
时公在谏垣一二日间疏至七八上所以裨赞庙谟
者实多信乎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矣其明年皇舆
旋轸公封上匿名书请为河南之避在廷之臣无敢
为言者然斯论所谓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也自
酋阿罗入黄河套中■种遂久居不去为陜西边患
议者欲驱出之而连城属之东胜田作其间公奉命
往相视独以道险远劳费又春迟蚤霜不可田请増
戍守而已至 今上时言事者锐意欲复河套既而
天子震怒皆诛死而后知公所谓时势之难者卓
见远识不可及也公在广至今抚臣守其规模如吴
中之于周文襄公而独石宣府所筑八城七百堡为
边人长久之利公所至有所建明而清明直亮望重
本朝信一代之名臣矣 天子思股肱之臣湛恩沾
被于墟墓之间而有司之废格沮令如此巡抚公祗
奉明诏修举旷典汲汲于师旅饥馑日不暇给之时
其风谊尤可尚矣贤人君子之没远者数千年近者
数百年而光显于世常如一日盖贤者虽殁而后之
贤者相继而生故能表章崇奉之而精神意气之续
历世而愈新此世教所以不堕也公五世孙乡进士
恭焕蒙荷 天子之恩感巡抚公之谊及县侯之勤
其事因请书之于石以告于后人
安亭镇揭主簿徳政碑
安亭镇在昆山东南偏镇以北三区石田岁收于他
乡最下往者周文襄公特为优假规画县赋以岁布
予之务纾其力民以乐业其后县官克去岁布敛以
常额会水利益废不治田高枯不蓄水卒然雨潦又
无所泄屡经水旱百姓愁苦失业然有司习闻其贫
下凡议宽恤犹先三区云正徳末吏于兹者颇为急
政或告以海壖去治回远界入四邑东驱则西走赋
不时输非由田恶直负依抗吏治耳于是务穷难之
始有收解等役与他乡比诸捕系拷掠大戸瘐死者
数十人民逃亡无数田多荒莱矣自是十馀年来有
司日忧三区之赋税不起太守以上悉知其弊而未
有以救也嘉靖乙未岁大旱野无青草官督赋如常
民狼顾四走将空其地主簿揭侯言于太守文安王
公县令同安杨公为借兑约岁熟还之履亩量视诸
不可垦者除其税立图头法图头者先是为粮长一
人掌税悉亡其家今则图各一人事力省而易辨又
检故事免其收解永无所与会二公皆有勤民之心
故侯言得施行民稍稍安业乃相与涕泣曰吾人自
父子祖孙百年以来生聚于此几不复以相保乃今
得有其室家揭侯之赐也为立石请纪侯之事嗟夫
先王之道量地以生人必权其轻重而均一之若吾
县之三区殆宜如鳏寡孤独而先之彼暴横者独何
心耶揭侯之职卑矣朝有其心而夕效焉且一时救
败之术仅仅止于力之所及而民之胥悦如是则夫
瞋目以视谓吾民难治者亦未之思也已侯名夔江
西南丰人元翰林学士文安公之族孙以太学生来
调称良主簿多可纪者
玄朗先生墓碣
呜呼士之能自修饰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贵世莫不
称述之若是而以为贤不知此亦其外焉者耳苟其
中有不然虽暴著于一时而君子奚取焉盖昔孔子
之门其持已立身不以小节而不闲其论可谓严矣
而于虞仲夷逸之徒其人皆放于礼法之外而孔子
未尝不深取之盖知其存于中者不苟然也昔吾亡
友吴纯甫尝称玄朗之为人历指平生之知交而独
言玄朗有高行多大节以其在于隐微幽独之间而
不可诵言于人者此玄朗之所以为贤而人莫之知
也玄朗姓沈氏讳金马字天行后更讳世麟字明用
而自号玄朗少有俊才为文率意口占而成与吴纯
甫周于岐同里并知名三人者相善也于岐宦达位
至大理寺丞玄朗纯甫屡困于乡闱纯甫晚乃得荐
其后一再试南宫复不第以殁然二人在学校中名
声藉甚太末方思道为昆山令自负海内文学之士
而于玄朗纯甫深所推奖然纯甫后益矜奋治名园
与其徒讲学论文邑之才俊多归焉玄朗自放于酒
无日不醉往往对人皆醉中语也常持胡饼独往来
山中或时髽髻裸袒行于市遇不可意即大骂家贫
从县令乞贷令亦笑与之有郡推官迎延为师玄朗
日与饮酒不交一言岁终谢去瓶罂堆积满庭督学
御史与之有故檄令读卷玄朗不屑意故为妄言却
之御史莫能致也玄朗于书强记其后绝不观而架
上书数千卷指谓纯甫曰吾神游其间矣其寄兴清
远如此玄朗以嘉靖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卒年四十
有二有子一人曰大宗玄朗之祖讳愚字通理其从
祖讳鲁字诚学兄弟皆有文名葬在邑中马鞍山纯
甫一日与予过之指曰此玄朗家墓也异时古柏甚
奇常郁郁苍翠以此代有文人今忽枯萎明用其不
起矣己而果然沈氏至今有仕者独玄朗负才气以
死人犹谓之狂生云嘉靖某年月日附葬于朱沥原
之祖茔纯甫曰我宜为铭及纯甫北上大宗送之浒
墅泣以请纯甫许以南还竟不果于是大宗以属之
予盖又二十年始为之书于墓上此纯甫之意也呜
呼纯甫其亦可谓深知玄朗者矣
张季翁墓碣
古之言能孝者生以致其养死以致其哀而已生以
致其养至于千锺之奉食饮膳羞百品味之物以为
无加焉然犹有啜菽饮水可以尽其情者死以致其
哀至于朱绿龙輴题凑之室以为无加焉然犹有敛
手足还葬蓬颗蔽冡可以尽其情者凡皆先王所以
尽性命之理顺万物之情而使人得而为之者也若
人之行善不善不可以责诸其子使为人子务扬前
人之善而亲之行不能皆善则将有诬其亲者矣故
不以槩于礼而礼之所得为者生养死哀尽之矣虽
然此虑其亲之有不善者也人不能皆无不善故不
以责诸其子若其父有善而不彰是非其子之情也
然则礼不止于生养死哀而已矣余识张季翁之子
献翼尝造其室与之饮食而未及见翁然闻其贤久
矣先是季翁年六十献翼与其兄凤翼徴诸文士为
传叙数十篇余闻之疑季翁以生人之懽而豫死者
之事于是尽终矣季翁其不久乎明年嘉靖四十一
年五月五日季翁卒然翁之行卒赖诸文以显故以
为翁之子能尽于生养死哀之外者也于是请余碣
其墓之左夫诸作者详矣余敢著其大略翁讳冲字
应和其先濠州人国初始占名数于吴数世为富家
翁为人孝友以财让其昆弟刲股以疗父疾尝游燕
还受人寄千金为盗所掠金主闻被盗颇来讯翁绐
曰金皆在尽以已资偿之而卒不言养寡姊代其户
徭翁好为高髻小冠短衣楚制携吴姬度歌曲为蹴
踘诸戏常在吴城西山水间人以少年轻侠目之而
其大节乃如此至以师史之业而好聚古书为子致
千里客盖皆彬彬有文学矣子即凤翼献翼皆太学
生燕翼府学生葬在塘湾百花山实四十二年三月
六日云
褚隐君墓碣
前史有孝友传余尝叹之世之善人君子非其迹著
于朝廷莫可得见至于岩壑草莽之中没没者多矣
其得列于史盖百之一二也若榆次褚隐君者其孝
友笃行非其子进登于朝与当世之君子游亦何以
称焉隐君世家榆次东白一里考讳矿仁善好施畜
牧于沾之重舆山间牛羊以谷量人称之为东山翁
东山翁病且死君吁天求代赛祷山神祠去其家数
里所十步一膜拜见者怜之又为母持佛氏盂兰经
十五年不辍呗诵菓蔬有鲜必进乃敢尝从父两人
无子孝养之终身已丧葬立其祠为弟更娶后妻及
其避徭之旁县召还分与之田宅县中有大役吏请
贿免君曰吾有财不佐县官之急而以私吏耶岁租
必先入里人化之无敢逋者人有病死先尝盗禾为
田主所笞遂诬以殴死君率众白于官为直其事岁
饥山庄千石谷皆以赈饥民犹不逞盗其窖中藏其
党泄之曰是不能忍饥而至是不足问也然家自是
乏至人有求必屈意赴之平生重然诺不与人分争
田宅财物必让而布衣蔬食终其身尝自号善庵榆
次张先生曰善庵孝友忠信今时罕见虽暂困天将
使之有后其后果然娶李氏继娶秦氏最后娶贾氏
皆有贤徳君以嘉靖三十六年八月日卒年六十有
一葬于其县之杨安祖茔之次先二孺人袝子男五
人鍼锭𫓧钺镗女一人适杜庭元𫓧登嘉靖四十四
年进士在京师具状谒余书其墓石铭曰
在晋之辽畇畇原隰草莽广荐羊牛濈湿有美伊人
仁服义袭嶷嶷厥子载观其入允矣国器其究有立
前闻是追公卿是为后将考始其在于斯
赠文林郎邵武府推官吴君墓碣
嘉靖某年 天子曰福建邵武府推官梁之父翰可
赠文林郎邵武府推官母李氏赠孺人命翰林儒臣
撰敕命臣梁拜捧感泣为焚黄于墓而先是墓石未
具梁升为刑部山西司主事于是始竖石于墓道唯
文林君之懿美制词所褒尽之矣君姓吴氏讳翰字
某世为华亭人君未有以显于世而幽潜之徳久而
自光率性履贞于草野之间而遂得达于 天子而
形于制词岂不谓之荣显也君之行盖非有求知于
世以徼为善人之名独其性之所自得而已而皆世
人之所难为者诗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
母氏劬劳子之于其母孰无孝爱之心而能敬为难
君之母氏丧明而孝养备至有所谴责叱令之跽虽
至竟日母不命不起也君之孝如此制词所谓竭力
尽懽者无愧矣诗曰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虽有良朋
况也永叹兄之于弟孰无友于之念而亦不能不自
顾爱君之弟诖误有司匿之他所而身被搒掠遂脱
弟于难而成就之卒贡于礼部为郡文学君之悌如
此制词所谓挺身急难无愧矣诗曰彼有旨酒又有
嘉殽洽比其邻昏姻孔云人必自裕而可以及人而
君乐于施予迎延宾客瓶之罄矣赈恤不倦日阕无
储尊酒不空君之济人爱客如此制词所谓尚义乐
施履谦秉礼无愧矣凡此皆人之所难君又非好为
之特其性然推君之志虽无闻于世亦非其意之所
及而天之报之遂有贤子政行于郡邑名著于本朝
所谓立身扬名于君为不朽矣余与君之子为三十
年交因知之详遂不辞其请而书之其世次生卒别
有载兹不具云
泗水何隐君墓碣
何氏世居鲁泗水君讳珍字伯荆高大父清曽大父
名大父聪聪三子瑄璠其季即君也世修学不仕则
去为耕农伯兄为令长子而君与仲居田初县举君
有徳为亭长督乡赋赋入而人不告病令旌其能以
鼓吹饩牵绛帛金簇花再至门犒之后为乡饮酒宾
者十有九年嘉靖四十一年正月某日无病年若干
而卒将卒告其子凌霄曰汝兄弟三人今唯汝存又
学问孝养我至于今获考终吾惧重累汝吾死三月
即返我玄宅毋久殡且怛化凌霄如其言三月而葬
之某乡之先兆娶杨氏嘉靖二十年十一月某日卒
年六十有六慈和袛肃能助君为家先君而葬实合
葬三子凌汉次即凌霄又次凌云蚤亡二女适张某
毛某庶子凌斗三女适陈某乔某其一未行凌汉子
学凌霄子问凌云子虑凌霄初倅云中以行能高徙
倅魏郡今大名而余官邢邢魏两郡之守倅数往来
也故余善凌霄又尝同有事京师旦暮会阙下因为
余言其先人葬时不及埋铭按令得以品官树碣其
墓因拜请为碣铭余诺而未果及是岁将终矣自大
名遣人如京师来请铭曰
孰智而趋山穷水殊舟浮而马驰孰愚而居耕农钓
渔生而壮而耆终身不出孔子之乡铭以揭之此古
三老之良
宣节妇墓碣
节妇姓宣氏苏州嘉定人同知㫤之孙濮州通判效
贤之女也节妇少有异质生数年濮州病侍立床下
终夜不去如是者数日人以为奇及为张树田妻树
田与同里沈师道友善师道妻孙氏夫妇相爱而树
田暴戾无人理节妇归见父母父母对之泣节妇曰
此不足以伤父母儿自是命也树田病节妇进药树
田泛之骂曰若毒我乎节妇饮泣而退及树田死节
妇被发号踊人初见树田狂虐皆为不堪比死则皆
以为喜而节妇哭之极哀非众所儗也是时沈师道
亦死孙氏与节妇两人志意相怜数遣女奴往来比
孙氏送夫丧过河下因求见节妇以死相要顷之同
日自缢节妇有救之复苏而孙烈妇竟死其后三年
父母谋嫁之节妇见其家窃窃私语觉其意登楼自
缢时嘉靖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年二十五予友李
瀚好义之士每谈节妇事慨然叹息至是与节妇之
弟应揖请书其墓上之石夫捐躯徇义之士求之于
天下少矣嘉定在吴郡东边海上非大都之会数年
间女子死节者四人甘氏孙氏张氏宣氏张氏得祸
最烈予尝为记其事若宣氏盖又人所难者铭曰
沉沉幽谷不见日光葵藿生之日向严霜彼童之狂
以为存亡绿衣终风自古所伤生虽不辰有此铭章
王烈妇墓碣
余生长海滨足迹不及于天下然所见乡曲之女子
死其夫者数十人皆得其事而纪述之然天下尝有
变矣大吏之死仅一二见天地之气岂独偏于女妇
盖世之君子不当其事而当其事或非其人故无由
而见焉嘉靖三十三年倭夷入寇余所居安亭有一
女子自东南来奔衣结束甚牢固贼逐之至一佛舍
欲污之不可得乃剖其腹肠胃流出里人为稿葬北
原上竟不知其姓名余欲为之志其墓而未及也至
如王烈妇之死在姻亲之间今二十年而无一言以
纪之至是其弟执礼始请书以勒石其墓盖烈妇之
夫周镒蚤死遗二孤己而皆病疹长者七岁而死幼
者疹愈矣复病病又经年为之废寝食百方求瘳之
不可得亦七岁而死烈妇于是自缢也呜呼岂不悲
哉执礼称其在室好观古书父谒选卒于京师姊每
哭之闻者莫不凄然泪下平时抚教执礼甚至妹嫁
而耻其姑之行不肯执妇礼一日姊妹相聚语及之
姊曰妹过矣曷若尽孝使之自愧而不为也又言他
人于死生之际诚难姊于是直视之甚轻盖未尝经
意也真可谓赴死如归者矣周镒父讳土工部都水
司主事祖讳𤍞封监察御史太仓人烈妇父讳可大
太学生祖讳秩云南右布政使昆山人其卒以嘉靖
十八年十月初四日年二十有七葬在双凤里吴墟
之原其明年太仓州守上其事于巡按监察御史奏
下礼部旌其闾国家依古格旌表高其外门门安绰
楔左右建台高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焉圬以白而
赤其四角人之过者有所观法不然者以为耻所以
扶翊世教其意远矣会水部君卒其家寝其事未有
举者而镒又不置嗣执礼时时梦见烈妇携其儿或
长者或幼者盖其精爽不亡云
曹节妇碑阴
长洲苏宝之姑始年十八嫁曹君绶二十七夫亡寡
居四十九年以嘉靖庚子卒春秋七十五亡子女宝
以甲寅十二月二十四日葬于长洲县戴墟妍字圩
之原予为题其墓曰曹绶妻苏氏贞节之墓宝又请
书其碑阴曰吾姑未死前三年吾卧病姑来视病宝
见姑老矣因语及平生歔欷曰男子壮年何忧疾苦
今老且死女不可不为吾计吾死慎勿葬我曹氏墓
曹氏墓迫隘自夫死后其宗姓率火瘗散漫荒莽间
遥遥五十年不复知夫处矣苟厕诸累累间殆与谁
比去此一里所有界浦其水清洁死必燔我飏灰浦
中令吾骨与此水同其清也宝是以营兹新兆盖今
十有二年而克成噫可悲也已诗云榖则异室死则
同穴传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卫
人之袝也离之鲁人之袝也合之孔子生而叔梁纥
死葬于防山及孔子母死殡于五父之衢鄹人挽父
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焉夫孔子之慎于葬
母也如此使无挽父之母必不敢于防山虽从古礼
其可也苏氏盖得之矣自古女子不幸失其所天能
守礼义不见侵犯见于史传者不少然必待备述其
平日闺阃之素而后其节始著若宝之称其姑一言
而己要之与古易箦结缨何以异哉嗟夫五十年高
风劲节可以想见千载之下当知其人其骨与此水
同其清也因表著之
张通参次室钮孺人墓碣
孺人姓钮氏其先淮阴人父客吴中始为吴人公讳
寰通政司右参议其考讳安甫祁州知州封刑部员
外郎张氏世以科名显于世其最著者二张先生皆
无子祁州府君惟生公一子而公元配王宜人年逾
三十未有子府君以为忧遂为公取孺人时年十五
其后四年年十九生子恒慕其后诸娣更生子乃有
丈夫子四人府君以为螽斯之祥兆于孺人大加爱
之在尚书刑部孺人留居家为其子延师夜则篝灯
纺绩躬督课之比公归恒慕已壮大问学有成矣初
府君性高旷到官辄自劾免归而公宦亦不遂而父
子皆好游名山水不问家事孺人独勤于治生故于
祭祀婚丧饮酒伏腊之费不至乏绝公常出游一岁
中还家率不过一二月诸子更供养至孺人所尤懽
孺人为人婉顺于姑若诸娣间孝友无间其治生纤
啬而不信因果之说吴俗尼■往往出入人家孺人
绝不与通临终言不他及独谆谆戒其子不得令男
子与含殓而己卒年五十有九时嘉靖壬戌也以卒
之明年袝于县东南㳌川乡横塘之先茔盖古之女
子不幸而为侧室而其贤徳终不可泯者如小星之
寔命不犹归妹之以恒相承圣人皆书之于经惟张
氏世有文学二张先生之没郡中名士刘钦谟杨君
谦为之表志至于今传之恒慕爱尚文雅有先世之
风不忍其贤母之没没于后世既勒铭幽堂又请于
予为立石墓道云
震川先生集卷之二十四 玉峰后学〈徐与乔马鸣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