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庵遗稿/卷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六 颐庵遗稿
卷七
作者:宋寅
卷八

先世墓道文[编辑]

五代祖考赠正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行中直大夫内资少尹府君墓志。[编辑]

公讳辰生。初讳龙生。砺山宋氏。五世祖讳松礼。在高丽高宗朝。诛权臣崔竩。后又诛逆臣林惟茂。迎入元宗。忠勋彰彻。位佥议中赞。谥贞烈。高祖讳玢。惟茂之诛。与有大功。位至中赞。乐浪公。曾祖讳瑞。亦为右政丞。砺良府院君。盖三世联为上相。祖讳仁蕃。判司仆寺事。考讳祉。书云观正。妣李氏。通礼门判官允永之女。公生于洪武四年辛亥。恭让王元年己巳。中生员试。仕本朝。官至内资少尹。正统九年甲子终。寿七十四。葬杨州治北沙川县苏罗山后大峯之下巽坐干向之原。配崔氏。判司宰监事守廉之女。正统乙丑终。享年七十九。葬在公墓之后四步。有三男。曰万通。左军司直。曰万达。庆源府使。曰万迪。未官。庆源有三男。曰硕孙。稳城府使。义孙。潼关万户。恭孙。训炼都正。都正生一男曰轶。少事成宗。历敭有名。正德丙寅。参靖国勋。卒相中宗。位领议政。推恩赠公判书。又赠崔氏贞夫人。议政有三男。曰之翰之干,之桢。之翰。官至佥知中枢府事。有一子曰寅。尚中宗女。封砺城尉。之桢有三子。曰宇,宾,宁。皆有官。寅之子曰惟毅。二子曰圻,垓。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五代孤孙寅。追记世系。瘗于墓前。俾后有考。盖以成父之志云。

高祖考赠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行通训大夫庆源府使府君墓志。[编辑]

公讳万达。砺山人。六世祖讳松礼。在高丽高宗朝。诛权臣崔竩。后又诛逆臣林惟茂。迎入元宗。忠勋彰彻。位佥议中赞。谥贞烈。五世祖讳玢。惟茂之诛。与有大功。位至中赞。乐浪公。高祖讳瑞。亦位右政丞。砺良府院君。盖三世联为上相。曾祖讳仁蕃。判司仆寺事。祖讳祉。书云观正。考讳辰生。内资少尹。赠吏曹判书。妣崔氏。判司宰监事守廉之女。铁原君孟孙之孙女也。公以洪武丁丑岁生。为人长大肮脏。永乐庚子。中生员试。宣德丁未。登武科。历任中外。皆有声绩。年过六十。便谢官家居。成化壬寅终。寿八十六。葬在少尹府君茔下八步坐巽向干。配洪氏。礼宾少尹仁老之女。生三男。曰硕孙。稳城府使。义孙。潼关万户。恭孙。训炼都正。继室柳氏。县监兴阜之女。都正生一男。曰轶。少事成宗。历敭有名。正德丙寅。参靖国勋卒相中宗。位领议政。推恩赠公左赞成。洪氏贞敬夫人。议政有三男。曰之翰,之干,之桢。之翰。官至佥知中枢府事。有一男曰寅。尚中宗女。封砺城尉。之桢有三子。曰宇,宾,宁。皆有官。寅之子曰惟毅。二子曰圻,垓。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孤玄孙寅。追记世系。埋于墓前。俾后有考。盖以成父之志云。

高祖妣赠贞敬夫人洪氏墓志[编辑]

夫人。南阳大姓。考讳仁老。礼宾少尹。祖讳彝。亲御军护军。曾祖讳师禹。同知密直司事。高祖讳彦博。佥议。政丞。南阳侯。谥文正。夫人配于宋公万达。公官至庆源府使。生三男。曰硕孙。稳城府使。义孙。潼关万户。恭孙。训炼都正。夫人没。葬于广州治南门悬山秋岘路上壬坐丙向之原。都正生一男曰轶。少事成宗。历敭有名。正德丙寅。参靖国勋。卒相中宗。位领议政。推恩赠公议政府左赞成。赠夫人为贞敬夫人。议政有三男。曰之翰,之干,之桢。之翰。官至佥知中枢府事。有一男曰寅。尚中宗女。封砺城尉。之桢三子。曰宇,宾,宁。皆有官。寅之子曰惟毅。惟毅二子曰圻,垓。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孤玄孙寅。追记族世埋于墓前。俾后有考。盖以成父之志云。

高祖妣赠贞敬夫人柳氏墓志赞成公继配[编辑]

夫人籍文化。考讳兴阜。高阳县监。祖讳孟宜。中郞将。妣金氏。夫人为赠赞成宋公后室。无子。从公葬在杨州治北苏罗山后大峯之麓寅坐申向之原。右距公墓五十步。宋公讳万达。有三男。曰硕孙。稳城府使。义孙。潼关万户。恭孙。训炼都正。都正生一子曰轶。事成宗有名。后相中宗。位领议政。其长子曰之翰。佥知中枢府事。有一子曰寅。尚中宗女。封砺城尉。宋氏子孙蕃衍。而此其最显者也。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孤玄孙寅。追记族世。藏于墓前。俾后有考。盖以成父之志云。

曾祖考赠纯忠补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砺良府院君。行折冲将军训炼院都正府君墓志。[编辑]

公讳恭孙。砺山人。七世祖讳松礼。在高丽高宗朝。诛权臣崔竩。后又诛逆臣林惟茂。迎入元宗。忠勋彰彻。位佥议中赞。谥贞烈。六世祖讳玢。惟茂之诛。与有大功。位至中赞。乐浪公。五世祖讳瑞。亦位右政丞。砺良府院君。盖三世联为上相。高祖讳仁蕃。判司仆寺事。曾祖讳祉。书云观正。祖讳辰生内资少尹。赠吏曹判书。考讳万达。庆源府使。赠议政府左赞成。妣洪氏。礼宾少尹仁老之女。公以宣德庚戌生。少业武。以善射闻。成化元年乙酉。中亲试科。历任中外。刚明廉谨。辄有声绩。升至绯紫。正德己巳终。享年八十。葬于杨州治北苏罗山后辰坐戌向之原。与其配赠贞敬夫人密阳朴氏。同茔异室。右距赞成公墓二百六十步。夫人之考讳谦亨。司直。祖讳膺。判司宰监事。曾祖讳大阳。高丽进贤馆大提学。妣柳氏。善山府使羲。其外祖也。朴氏生于宣德己酉。终于成化戊戌。享年五十。生一男曰轶。少事成宗。历敭有名。正德丙寅。参靖国勋。卒相中宗。位领议政。三世之赠。皆以此也。议政生三男。曰之翰,之干,之桢。之翰。官至佥知中枢府事。有一子曰寅。尚中宗女。封砺城尉。之桢三子。曰宇,宾,宁。皆有官。寅之子曰惟毅。二子曰圻,垓。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孤曾孙寅。追记世系。瘗于墓前。俾后有考。盖以成父之志云。

祖考议政府领议政砺原府院君。赠谥肃靖公府君墓碑阴记。[编辑]

呜呼。惟我宋氏。根深茂枝。德厚流光。粤自贞烈公以下三世。联为上相。厥后。冠冕不绝。至肃靖公复大焉。凡先世历官享年。具载家乘。可考。若其坟茔。则或以其便近于都邑。或以其连属于家乡。致有南北之异。至少尹府君。始卜葬于兹。盖以其配崔氏夫人之旧业故也。其后。遂为族葬焉。幸今守护祭祀之无缺然子孙渐繁。而土地有限。故自先君窆已异原。若更数世。所葬相远。则恐有迷失之虞。是庸通记如左。俾吾支裔。得以寻认。实先君平日之志也。噫。子孙生长于父母之膝下。暂时不欲相离。既壮则虽异其居。此势也。非情也。风水之说。吾所未达。然幽明无异理。愚意子孙于骨肉归复之时。当就祖先兆域之傍。只以昭穆鳞次为封。可也。大抵人之吉凶祸福。皆是自致。岂可曰一由于地气乎。然则上天之命。反制于一抔之土矣。尝观丽代诸陵。不出一洞。而祚绵五百。又今皇朝寝园。皆在天寿之山。而受万国之朝者。将二百年。其不系于此明矣。家国虽殊。理岂二乎。仍述所见。庶使子孙感悟。世守不去云尔。

十代祖佥议中赞贞烈公府君墓。在京畿长湍府南五里大谷山。今称洪陵山。庚坐甲向之原。

九代祖侍中乐浪府院君良毅公府君墓。在长湍府南古临津县土薍田南向之原。

八代祖右政丞砺良府院君府君墓。在良毅公墓左二百步异原。并今壶串牧场内。

七代祖判司仆寺事府君墓。在清洪道连山县东开泰之灵山里。

六代祖书云观正府君墓。在全罗道泰仁县北天涯洞西南向之原。

瀛州郡夫人李氏墓。在古阜郡南炭洞里南向之原。五代祖赠吏曹判书行内资少尹府君墓。在京畿杨州治北沙川县苏罗山后大峯之西巽坐干向之原。

赠贞夫人崔氏墓。在府君墓后四步。夫人之考判司宰监事讳守廉墓。在苏罗山南麓。而其子孙之居与葬。皆在近处。

高祖赠议政府左赞成行庆源府使府君墓。在少尹府君墓下八步。以下宋氏诸殇。多葬近处。而不得尽录。

赠贞敬夫人洪氏墓。在广州治南门悬山秋岘路上壬。坐丙向之原。

后夫人柳氏墓。在府君墓左寅坐申向之原。相距五十步。

曾祖赠议政府领议政行训炼院都正府君墓。在大峯之西辰坐戌向之原。右距少尹府君墓二百五十步。

赠贞敬夫人朴氏。同茔异室。

先考赠户曹刊书行佥知中枢府事府君墓。在苏罗山西南立石里癸坐丁向之原。北距肃靖公府君墓三里而近。

先妣赠贞夫人南氏。同茔异室。

仲父忠义卫府君墓。在肃靖公府君墓南十三步。

季父司饔参奉府君墓。在肃靖公府君墓左支壬坐丙向之原。配尹氏同茔异室。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五月日。孤孙寅。谨书。

先考赠正宪大夫户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砺良君。行折冲将军佥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府君行状。[编辑]

先君讳之翰。字于蕃。宋氏系出砺山郡。有讳松礼。在高丽高宗时。与金俊诛权臣崔竩。后又与洪文系诛逆臣林惟茂。迎入元宗。忠勋彰彻。为一代宗臣。官至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都佥议中赞上将军砺良郡君。谥贞烈。是先君之九代祖也。贞烈生讳玢。惟茂之诛。与有大功。官至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都佥议中赞乐浪公。谥良毅。良毅生讳瑞。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都佥议右政丞砺良府院君。府院君生讳仁蕃。奉翊大夫判司仆寺事。判事生讳祉。中训大夫书云观正。正生讳辰生。赠吏曹判书。行中直大夫内资少尹。于先君高祖。曾祖讳万达。赠议政府左赞成。行通训大夫庆源府使。祖讳。恭孙。赠议政府领议政。行折冲将军训炼院都正。考讳轶。秉忠奋义靖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砺原府院君。谥肃靖公。妣南原梁氏。宗亲府典签讳瑗之女。吏曹判书文襄公讳诚之之孙也。先君以弘治六年癸丑三月癸巳生。资禀英敏。加以谨慎。在肃靖公膝下。无子弟之过。所与交者。一时名士也。始业举不遂。虽从荫仕。犹不弃儒服。正德二年丁卯。先君年十五。以功臣嫡长子。授副司猛。戊辰。授副司果。庚辰岁。肃靖公捐馆。嘉靖元年壬午。服阕。癸未。初将司畜署别提。旋以亲嫌。移掌苑署别提。丙戌。迁司仆寺主簿。丁亥。升司圃署司圃。戊子。转户曹佐郞。辛卯。升汉城府判官。寻移军资监,军器寺判官。皆以亲嫌也。癸巳。升刑曹正郞。又以嫌移工曹。甲午。迁户曹。冬。丁外忧。丁酉春。服阕。拜工曹正郞。移刑曹。夏。除醴泉郡守。时舒川郡守有所避。乃与相换。言者以为舒川沿海有防御。旧例。非文武出身者不可任。递授司酝署令。寻拜内赡寺佥正。转汉城府庶尹。戊戌。改忠勋府经历。己亥春。迁宗亲府典签。夏。升缮工监副正。移军器寺副正。秋。拜铁原府使。甲辰秋。任满。授通礼院相礼。乙巳夏。又为军器寺副正。冬。升拜洪州牧使。丁未秋。参功臣会盟。升秩为堂上官。戊申秋。以事见罢。冬。授军职兼羽林卫将。己酉夏。拜淮阳府使。辛亥冬。任满。授大护军。壬子春。拜南阳府使。癸丑春。以疾辞还。夏。以军职兼司仆将。改兼五卫将。甲寅。拜佥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夏。拜长湍府使。丙辰春。以事见递。授军卫职。丁巳戊午。累以佥枢兼五卫,司仆等将。己未冬。拜槐山郡守。壬戌夏。任满。授军卫职。癸亥夏。又兼五卫将。冬。寝疾。遗令祭勿盛馔。牛车载柩。葬即返主。朔望祭墓。至十一月十五日庚辰。竟不起。享年七十有一。在职凡四十一年。授禄凡五十七年。以子寅贵。推恩赠正宪大夫户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砺良君。越明年甲子二月初三日丙午。卜葬于杨州治北立石里癸坐丁向之原。先君为人。谦恭端悫。慈祥敦厚。虽造次戯谑。未尝作傲慢语。待人接物。吐露肝胆。与朋友交。终始笃至。不以存没而有间。视其子弟。犹吾亲属也。尤隆于追远恤族。如表述祖先名迹。经纪宗党婚丧。昼夜思惟。不暂忘。遐方戚类。苟以名在谱牒。来致号标者。一见便置心。亲与强近均。爱才乐善。见人一行才长。矜道不置。奉已简俭。不营产业。凡有所储。必分与人。尽而后已。又好医药。教家僮以药物名状。以时采取其珍贵者。必买而贮之。且教剂法。有求者。辄应之。病家竞走如官局。以是前后六典州郡。秋跻绯紫。而家无长物。其莅官也。恪勤详密。不必寒暑疾恙而小懈。常思为民兴利。虽其收效或在数十年后。如种树堤防等事。必力为之。人或笑且止之。皆不恤。其在南阳。方病请免。而改作乡校。新其祭服。以及兵仗。皆加整理。至临发。犹课功不已。其尽心奉公类此。且列邑山川祀典所在者。守令慢忽多不举。先君所之。首修而躬行之。又如养老赈饥。尤置意焉。性素嫉恶。见不顺不直者。必欲治之。不容㒃。故每为强宗猾吏雠怨。或为所构。终不少悔。盖先君所为。虽若迂拙。而诚实呈露。故苟一相接者。皆谓曰。某公。善人也。某公。古人也。性又尚礼好古。喜文墨。善八分。常患人多昧于五服之制及祭祀之仪。乃因家礼图说。备载古典式。分晓详悉。各为其图。镂板印布。使志学者。得其所考据。识者嘉其勤。而以为有补也。居常聚集先贤笔迹看翫。以至深山僻寺残碑断刻。必遍求摹拓而归。持以夸人。若富于宝藏然也。先妣赠贞夫人宜宁南氏。议政府领议政谥文敬号止亭讳衮之女也。祖讳致信。谷山郡守。曾祖讳珪。刑曹正郞。高祖讳乙珍。参知门下府事。母延安李氏。肃川府使世雄之女也。先妣以弘治壬子十一月甲戌生。天质端淑贞静。动有仪则。自少不妄言笑。于凡女红。不学而能。为父母所钟爱。为之择婿。年十七。归于先君。入门。事君子一无违。相敬如宾。奉舅姑。不见忤色。处妯娌。无有间言。我宋。大家也。亲党甚盛。而下及婢仆。其称美至今。如出一口。先君每语寅曰。汝母。真女士也。正德辛巳六月乙未殁。春秋仅三十。其年八月甲辰。下窆。实今所卜之左地。同茔异室焉。凡生三男。不育。存者只一不肖寅也。承荷馀休。方在髫龄。选尚中宗恭僖大王之女贞顺翁主。授封为砺城尉。生一男惟毅。有疾未官。惟毅娶铁原府使郑大年女。生二子。曰圻。曰垓皆幼后母金氏。亦庆州大姓。刑曹正郞讳显祖之女。无子。呜呼。阐扬父母之德。欲使人知者。人子之常情。而过誉溢美。以贻亲羞。乃寅之所大惧也。故今玆纂录遗迹。不敢以一字半句。有所文餙。庶上不诬天地神祗。下使先君免负愧于泉壤也。但词不达意。纪又无伦。唯在裁择而润色之尔。孤子宋寅。泣血谨书。

外祖考领议政赠谥文敬南公墓志[编辑]

公讳衮。字士华。号止亭。宜宁南氏。显自丽世。高祖讳天老。知灵光郡事。以二孙在訚。俱为开国元勋。故追赠门下侍中。曾祖讳乙珍。参知门下府事。祖讳珪。刑曹都官正郞。赠议政府左赞成。考讳致信。谷山郡守。赠议政府领议政。妣晋州河氏龙骧卫护军备之女。公生于成化辛卯。容仪端正。目有重瞳。自幼颍异。弱冠。文名大振。弘治二年己酉。俱中生员,进士。甲寅。登乙科。由艺文馆检阅。为弘文馆正字,著作。移承政院注书。升弘文修撰。迁司谏院正言。历吏曹佐郞,弘文校理,应教,典翰。超陞副提学。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升至左副。癸亥冬。丁内忧。甲子。燕山主谴谪于西陲。乙丑。丁外忧。正德元年丙寅。中宗反正。服阕。同知中枢,黄海全罗两道观察使,户兵吏三曹参判。再为司宪府大司宪。以大臣郑光弼等荐可大用。升知中枢。历户兵吏曹判书,议政府右参赞。代申用漑典文衡。又三为大司宪。历议政府左右赞成。复再为礼曹,吏曹判书。戊寅。以奏请使赴燕京。辨正本国宗系等事。己卯冬。拜左议政。嘉靖二年癸未。升领议政。丁亥三月终。享年五十七。太常谥以文敬。官庀丧事。九月。葬于杨州治北凤凰村寅坐申向之原。公为人端重笃敬。恭巽清俭。文章富赡丽则。为近时称首。夫人延安李氏。考讳世雄。肃川府使。祖讳晟。佥知中枢府事。曾祖讳季衍。知灵光郡事。夫人生于成化癸巳。殁于嘉靖己丑。享年五十七。庚寅二月。葬于公墓之左。夫人生男不育。有三女。长适龙仁县令李𫮃。次适佥知中枢府事宋之翰。次适尚瑞院副直长柳忠庆。外孙一曰宋寅。尚中宗女。封砺城尉。公有侧室生一男一女。男曰承嗣。典医监直长。女适观象监奉事慎大胤。内外庶孙男女八人。公之葬也。以遗教不立碑。而请志于容斋李相文定公荇。时适多事。未及就。后不久被谪以殁。遂阙焉。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五月日。外孙宋寅。略记履历。而埋于墓前用备后考。盖以成父之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