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峯集/年谱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高峯先生年谱
1630年
卷一

世宗嘉靖六年中宗大王二十二年丁亥十一月十八日壬辰甲辰时。先生生于光州召古龙里松岘洞第。先生本系幸州今高阳郡。世居京师。勿斋先生与弟遵游学弟用吏议。匕无复当世意。及母夫人殁。服阕。遂退居于光州。而先生生焉。

十二年癸巳。先生七岁。始受学于家庭。先生自五六岁。凝重若成人。视群儿游戯。微哂而已。

十三年甲午。先生八岁。母夫人捐世。伤痛摧裂如成人。

十四年乙未。先生九岁。读孝经。手写孝经。字画楷正。先生伯氏参奉公欲观角抵之戯于郊外。勿斋公知之。招还之。参奉公虑其获罚。欲避走。先生执其手曰。大人命招。而兄若避走。是重大人之怒。而过亦深矣。垂涕而扶归。

十五年丙申。先生十岁。每日晨起。静坐一处。诵读不彻。

十六年丁酉。先生十一岁。勿斋赴洛。令干婢供给先生昆季一日婢与其夫坐寝室。先生自外,入。直立而熟视之。婢劝之食。不应而泣。婢诃之。先生终夜不寐。翌晓往依于书堂。见皋比授童蒙学。即以大学听受。日课外。兼诵童蒙所学中庸孟子等书。○金公缉。见先生能通六甲相生之理。叹曰尔之季父德阳先生。究性理之学。为士林之宗。尔亦能继其业。因呼食字。命作联句。先生应声曰。食无求饱君子道。称服久之。十二岁。读中庸古文贞宝孟子等书。十三岁。读史略。文理涣然。

十九年庚子。先生十四岁。常好纲目。逐日览尽一卷。闭户静观。至忘寝食。

二十年辛丑。先生十五岁常手记先大人训戒之言。书诸左右。日以勉力曰。自髫稚承庭训。至于今日。庶几有成。而气质卑凡。愚𫘤如初。念之痛悼。往者莫追。来者将无勉乎。尝闻之曰。邵氏有闻见录。学者须有箚记。以备不忘。玆用书所闻。以为朝夕玩。○是年春暮。作西京赋百三十句。先生十六岁。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十七岁。先生追悼先夫人早世。年弱未能持服。每至讳辰。前期一朔白衣素馔。○阅前后汉书舆地胜览。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十八岁。读心经。讲究义理。笃志力学。为文不专事科式。中庙升遐。哭临素食至卒哭。

二十四年乙巳。先生十九岁。仁庙升遐。哭临素食至卒哭。及闻士林之祸。终日废食垂泣。闭户不出。尝著一书以自戒。

二十五年丙午。先生二十岁秋赴乡试进士。入格二等。先生二十一岁。正月。游泮宫。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二十二岁。娶罗州忠卫咸豊李任之女。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二十三岁谒一斋先生姓李名恒。中司马试俱二等。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二十四岁。八月初十日。子孝曾生。

三十年辛亥先生二十五岁。赴谒圣试。将上第。尹元衡忌其名下考。落第。即南归。二十六岁二十七岁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二十八岁。赴东堂乡试居魁。春哭龙山郑先生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二十九岁正月十五日。丁勿斋公忧。三月。葬于家后东原。作墓志。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三十岁。三月。迁先妣孺人姜氏墓。葬于先考之东。异茔同兆。作迁墓记。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三十一岁。三月。服阕。是月游瑞石山,月出山。○朱子文录成宋正字庭篁撰跋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三十二岁。四月。游头流山。○七月。拜河西金麟厚。○八月。往高阳。拜先祖坟茔。○郑秋峦来见。讲论天命图说。○十月。中文科乙科第一人。是月。拜退溪先生。始发四端七情。○十一月。南归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三十三岁。作四端七情说。槐院殿最居下。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三十四岁。八月。上退溪书。论四端七情。

四十年辛酉。先生三十五岁。九月。子孝闵生。○授通仕郞权知承文院副正字。○入京谢恩。○三月。还朝谢恩。○五月。拜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请告南归。○十二月。迁待教兼如故。是月。又迁奉教。有召命。三十六岁。拜检阅陞奉教。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三十七岁。正月。还朝谢恩。○三月。拜承政院注书兼如故。○四月。除艺文馆奉教。呈病递。注书移授。○五月。隶习居中。递奉教。授副司正。○八月十七日被驳。李梁嘱宪府。驳先生与朴素立,尹斗寿,尹根寿,李文馨许晔。以先生为首。削夺官爵。门外黜送。后数日。玉堂上箚。论李梁等之罪而放逐之。故不久复命叙用。○十九日。南归。○九月。拜艺文馆奉教兼如故。是月二十五日。闻青宫讣音。举哀。○十月。还朝谢恩。选入读书堂。○十一月。授宣务郞。拜弘文馆副修撰兼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三十八岁。三月。呈病递修撰。移拜典籍,知制教。○六月。拜弘文馆副修撰,知制教兼经筵检讨官。○十月。拜兵曹佐郞,知制教。○十二月。除成均典籍。呈,病递兵曹佐郞移授。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三十九岁。二月。拜兵曹佐郞。○六月。授承议郞拜成均馆直讲,知制教是月。又拜吏曹正郞知制教。○十月兼校书馆校理○十一月。乞南归扫奠前妣房氏之墓。墓在清州修身里。往来之路。每扫省焉。○十二月。卢苏斋量移过镇国院。往见之论人心道心。苏斋以整庵所见为的。其后作困知记论以辨之。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四十岁。四月授通德郞。拜礼曹正郞知制教。○六月。顺天府使金启来问二主之义。先生辨答之。后作二主说以寄之。○铨曹以先生曾经本曹。超二资。先生固请改之。○十月。授通善郞。拜弘文馆校理。兼如故。是月。又拜司谏院献纳,知制教。再有召命。还朝谢恩。是月。又升舍人。馀如故。

隆庆元年丁卯。先生四十一岁。二月。拜司宪府掌令,知制教。○三月。拜成均司艺,知制教。○四月。拜含人知制教。是月。又拜司宪府掌令。○五月。拜弘文馆应教兼如故。以远接使从事官。往关西。○十月。授朝散大夫。拜司宪府执义。兼如故。

隆庆二年戊辰。先生四十二岁。正月。授奉正大夫。拜弘文馆直提学兼校书馆判校。馀如故○二月。升通政大夫。拜承政院同副承旨,知制教兼经筵参赞官。时表从兄朴忠元兼带同知春秋。故兼春秋。不为下批。是月。又升右副承旨。馀如故。○三月。以饯慰使。向义州。是月复命。○四月。以病递承旨。拜成均馆大司成。馀如故。○七月。拜退溪先生于寓舍。○八月。以病递大司成。拜工曹参议。○十一月。拜承政院右副承旨。○十二月。升右承旨。

隆庆三年己巳。先生四十三岁。三月。送退溪先生于东湖。同宿江墅。追送于奉恩寺船上。寄一绝奉别退溪。退溪亦酬。退溪寄出梅花诗八绝。示先生求和。先生又追送退溪于楮子岛。是月。拜大司谏。○四月十六日。文昭殿奉审后。诣阙。是月。拜左承旨。○六月初四日午时请对于文政殿。明辨金铠事。○七月。呈病递承旨。○八月。拜成均馆大司成。○九月。病递大司成。

隆庆四年庚午。先生四十四岁。二月。南归。出宿汉江。倾朝来饯。金启晦叔,金就砺而精留宿江上。先生寄二绝示之曰。千里归程欲断魂。终南烟雾掩修门。吾君明圣无遗照。恐被人讥不惮烦。岁月悠悠水共流。天机如许不曾留。前年惜别伤心地。今日南归亦自愁。次前年送别退溪韵○五月乐庵成。庵在顾马山南。其下东偏。又构屋数间。以待学者。名曰东寮。先生上退溪书云。家近山崖。新筑小庵意为栖迟之所。欲以乐字额之盖前书所示贫当益可乐之语。用寓鄙心之所愿慕者。○六月。除赴京使。时先生义既不合。解官退归。而朝廷兑赴京使。故上章陈情。○七月。再上章陈情。○十二月。闻退溪先生讣音。举哀摧恸。

隆庆五年辛未。先生四十五岁。正月。送吊祭于陶山。○二月。送奠祭于陶山。是月十九日。行时祀于宗家。日晩。往赏归全庵。时孝曾,柳溵,金景生,李运鸿,郭颢从。先生周视中麓。招孝曾指示一处曰。人事不可知。他日须葬我于此地可也。○三月十三日。辞家庙往游瑞石山。门人从之者甚众。是月。归拜家庙。○四月。拜弘文馆副提学兼经筵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有召命。○五月。上章乞解。是月。又有召命促还。上章乞解。是月。与门人讲太极图。○八月。顺天士人许思曾来请玉川书院记。○九月。除吏曹参议。

隆庆六年壬申。先生四十六岁。二月。男启业生。是月。拜成均馆大司成。二十五日。扫奠先考妣茔墓。二十七日赴命。时。先生充奏请使。故发行。是月。拜大司谏。○四月初二日。历拜李一斋。初三日。有召命。历路往清州。扫奠前母房氏墓。是月。还朝谢恩。○五月。以病递大司谏。○七月。拜二曹参议,知制教。○九月。拜大司谏。即日呈病。不久递大司谏。○十月初三日。南归。倾朝来饯。○初十日。到天安。始有疾。十五日。到泰仁。疾弥剧。仍留调治。二十五日。疾病。梅塘金坫驰来。问所欲言。先生曰。修短。命也。死生。天也。不须关念。但自少才气有馀。肆力文翰。遂致意于圣贤之学。中年以来。虽有所得。只以工夫不及。常恐不副素志。凛凛然日以省惕焉。若于函丈之间。接承古圣贤颜面。有所商论。则吾亦无愧。伯事业不及于古人。是用悚惕。虽然。天假之以年。优游于林下。得与学者。讲究其终始。则此亦一大幸也。而病已至此奈何。且问家事。答曰。有薄田数顷。子孙自然生活耳。且曰。吾欲就死于君家。明日当往耳。君家有子妇。是无异吾家也。吾病虽重。当力就而终焉。二十八口。命侍者促行赴梅塘。诸侍疾者虑其劳动。请因留调治。先生曰。吾将死矣。吾岂死于公廨。将上轿。扶立整衣。命取笠冠之。侍者不即进。强促冠入轿。夕至梅塘下轿。又着冠入房内。诸侍疾者入问候。答曰。吾到此。气似苏。客多主家受弊。诸君不须留。各自还家可也。是日。上闻先生病重。特遣御医承政院书状。今闻尔行到泰仁县得臀肿。兼患上气症。实轸予怀。玆遣医官吴忭。𧶘药下送。尔其服药调护事有旨。吴忭在涂。而先生已不救矣。三十日夕。先生命孝曾扶起坐。良久还卧。顾语孝曾曰。汝轻薄。若有涵蓄意思。吾无忧矣。言讫瞑目。夜二更。气证上攻。侍者请进药。不答。四更大风雷电而先生卒。鸡既鸣矣。即十一月初一日也。先生在泰仁。远近门人之来问疾者甚象。到梅塘。曾令归还。留者数十人。护丧而归。讣闻京师。上震悼之。京师之人。相聚吊哭于终南寓舍。朝廷请官庇丧葬。乃于明年癸酉二月初八日。葬于罗州治北乌山里通岘山广谷卯坐酉向之原。从先生所卜也。远近会葬者数百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