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峯集/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高峯先生集

1629年
年谱

天之将兴斯文也。必生鸿儒硕贤。俾作宗主。又有卓荦关通之士。出而为之辅佐。以羽翼斯道。而使之明且行焉。自孔孟没千有馀载而得程朱。绝学复明。当程子之时。有若邵张二子为之友。游杨诸公为之弟子。当朱子之时。有若南轩东莱为之友。而蔡季通黄直卿之徒为之弟子。故圣如夫子。而起助之益。犹有望于门人。颜渊之夭。至有天丧之恸。相须之义。可谓殷矣。我东道学。莫盛于退陶及门之士。杰然为闻人者甚众。而高峯奇先生为之冠。先生生禀卓绝之才。博闻力学。于书无所不观。初从河西金先生游。年三十二岁。始拜退陶。自执弟子礼。而退陶恒逊师席。每遇微言邃旨。辄以叩之先生。而他门人莫得与焉。宣庙尝延问退陶。今世孰为学问人。退陶独举先生以对。称以通儒。其见重如此。其与退陶论四端七情。下笔数千万言。明畅辨博。识者服其精确。先生拜退陶之岁。始释褐登朝。士类望之若麟凤然。每朝廷有大议论。必待先生片言而后决。先生资性英特。气劲言厉。初忤李梁。几跲而复起。及在经幄。劝讲明切。动以尧舜三代。责难于上。当明宣之际。极陈己卯乙巳始末。开悟上心。卒伸公议。至于德兴典礼及原庙仪节。辞义严正。力破邪说。卒使不至累圣德者。多先生之力云。先生晩节。有不乐处朝者。谢病南归。居三岁而卒。春秋仅四十六。先生之道。既不大行于世。又不幸无年。未及有所论著。然考其渊源所自。则退陶之门。学者虽盛。殆未有先先生而堂室者。若先生。其亦天之所命。而得与于斯文者乎。先生于文章。不事雕饰。而气力宏厚。波澜老成。蔚然成一家言。一时宗工哲匠。敛衽推服。皆自以为不可望。先生易箦逾五纪。而文集尚未刊行。中经丧乱。散逸颇多。学者恨之。今年春。赵使君纉韩守善山。始谋锓梓。而属序于维。维以文陋辞。无何。维出牧锦城。先生之墓实在敝境。窃怀高山景行之感。会赵使君千里走使。申前请甚恳。维既有隐感于衷。又重赵使君之请。遂粗叙崖略。以俟笃论君子之折衷焉。崇祯二年岁在己巳仲冬之吉日。后学德水张维谨序。

文集之出于世者。通古今凡几家。而其传行也不能无广狭久近焉。岂非人之所好有浅深。所尚有轻重哉。好尚之浅深轻重。不唯其文气有高下。乃其旨义有精粗也。夫文词之工。业章句者。犹可依样而做出矣。若义理之精微。非见识之透。造诣之邃。莫之能焉。秉彝公共之取舍。其可诬乎。在吾东。唯高峯之文。其庶几矣哉。尝见人之见高峯者。获闻其风度英秀议论俊拔。自恨生世差晩。未及躬拜而面承也。及今一善府伯赵斯文缵韩。即公之孙甥也。道公实迹最详。仍取公之于退溪李先生往复书贴遣示焉。观其长书盛札。问难讨究之际。各悉其所见。必皆要其归于准的也。固与文人词士弄墨纵翰。驰骋衒辉之为者。远矣。盖退溪常以敛藏谦退。清修苦节之道。自守焉。高峯每以超扬发越。直截峻特之义。自励焉。气象似不合矣。而唯其笃信不贰。爱好无射之意。愈往愈密。致悫致重。或抑或扬。有劝有戒。至于片简短牍所相勗者。无非所以扶策砭药之加也。故不但公实取裁于退翁。退翁亦多见益于公焉。其所以磨砻成就者。深矣。公之晩年行藏。有不随俗。而发于文词者。多典重平雅之致焉。然则虽高才美质。必待就有道而正焉。然后有成也。今者赵府伯。并其诗文。刊而行之。宜其好尚者深且重。而传行者广且远矣。为关于世教也如何哉。刊毕。以显光曾见其简帖。既有所感发焉。令置一言于卷端。敢以私自叹服者道焉。崇祯己巳腊月日。玉山张显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