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鬼谷子附录
《说苑‧善说篇》引《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辨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辨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故曰‘圣人不朽,时变自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索隐》曰︰“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曰’也。”又《汉书‧司马迁传》“朽”作“巧”,颜师古曰:“无机巧之心,但顺时也。”
《史记‧田世家索隐》引《鬼谷子》云︰“田成子杀齐君,十二代而有齐国。”〈按︰《庄子‧胠箧篇》文与此同。〉
《太平御览‧治道部》引《鬼谷子》曰:“事圣君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有谏诤,无謟谀;事暴君有补削,无矫拂。”又曰:“君得名则群臣恃之。”
《意林》引《鬼谷子》曰︰“人动我静,人言我听。能固能去,在我而问。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忧累去则心平,心平而仁义著矣。”又曰︰“以徳养民,犹草木之得时;以仁化人,犹天生草木,以雨润泽之。”〈以上七条,《鬼谷子》逸文。〉
《文选》注《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然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
《太平御览‧礼仪部》《鬼谷子》曰:“周有豪士,居鬼谷,号为鬼谷神生。苏秦、张仪往见之。先生曰:‘吾将为二子陈言至道,子其斋戒,择日而学。’后秦、仪斋戒而往。”〈此条疑是《鬼谷子序》文。〉
晁公武《读书志》尹知章叙︰“仪、秦复往见,先生乃正席而坐,严颜而言,告二子以全身之道。”
《史记‧苏秦列传索隐》曰︰“乐壹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以上四条,《鬼谷子序》。〉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徐广曰:“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骃案:“《风俗通义》曰‘鬼谷先生,六国时从横家’。”《索隐》曰︰“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集解》︰“《鬼谷子》有《揣摩篇》也。”王劭云︰“《揣情》、《摩意》是《鬼谷》之二章名,非为一篇也。”
《法言》云︰“苏秦学乎鬼谷术。”
《论𢖍‧答佞篇》︰“苏秦、张仪从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曰:‘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又《明雩篇》︰“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
王嘉《拾遗记》曰︰“张仪、苏秦二人,递剪发以相活,或佣力写书。行遇圣人之文,无以题记,则以墨书于掌中及股里,夜还,折竹写之。二人假食于路,剥树皮为囊,以盛天下良书。每息大树之下,假息而寐。有一先生问曰:‘二子何勤苦若是?’而仪、秦共与言论,曰:‘子是何人?’答曰:‘吾死生于山谷,世论谓余归谷子也。’秦、仪后游学,复逄归谷子,乃请其学术。则教以干世出俗之辩,乃探胸中韦秩三卷书,言辅时之事,故仪、秦学之以终身也。《古史考》云:‘仪、秦受术鬼谷先生,归之声与鬼相乱故也。’”
《金楼子》曰︰“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别有《真隐传》、《录异记》二条,乃后人妄托,其辞鄙俗,今不录。〉
鬼谷子附录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