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鲒埼亭集 (四部丛刊本)/外编卷第三十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外编卷第三十一 鲒埼亭集 外编卷第三十二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外编卷第三十三

鲒埼亭集外编卷三十二

            鄞 全祖望 绍表

 题跋

  柳氏水经校本跋

柳大中名佥吴之隐君子也生当武宗之世其所校水

经以宋椠手钞极审改正错𥳑如颍水篇渠水篇㶏水

篇皆大有功当是时杨用侈王慎中之本尚未出也大

中隐约衡门世莫之知历朱郁仪吴中珩诸人所开雕

皆未问及于大中其书在洞庭叶石君家盖二百年至

康熙初始出故如亭林诸老犹未之见而渭水篇中补

得脱𥳑四百馀字世之有功于是书者孰能如大中乎

谢耳伯拜下风矣石君储藏甲于吴中能为大中传此

本亦可尚也今此本归于扬之马氏小玲珑山馆

  清常道人赵琦美脉望馆三校本水经跋

清常道人水经一校于万历丙午再校于巳酉三校于

庚戌盖以宋本谢本黄本分勘之其所谓别钞本者则

归太仆家本也惜其失去第九卷至第十五卷观其校

于燕邸于直沽于中州于留台用功亦勤矣清常藏弆

最富身后多归于钱遵王而是书之传则叶石君之力

也今归于扬之马氏小玲珑山馆

  孙氏水经再校本跋

 康熙丁未十一月十八日从叶石君处借得清常道

 人三校本一勘又用柳大中家钞宋本再勘亦自石

 君处戊申正月三十日毕是日石君从洞庭来述山

 中所闻见如李龙眠三马米元章楷书宝章待访录

 其所见也白乐天手书金刚经一行一楷赵韩王家

 谱张循王铁券倪云林手书所著江南词其闻而未

 见者也此皆宝玉大弓嗟乎何日得尽观以畅予怀

 记以俟异日孙濳

柳赵诸本皆以 国初始出而集其成于濳夫其功最

笃读其跋语兼知石君之好事想见 国初文明之盛

稽古之士日得所未见以恢张耳目不禁神往予游吴

下问诸后进莫知濳夫之本末者矣濳夫名濳字菣园

一字节生又曰知节君今是本亦藏小玲珑山馆

  何氏三校本水经跋

义门先生水经三本予皆见之其初校本以甲戌未见

所学犹不免竟陵习气也再校本以丙子及见亭林所

订则进矣三校本以戊戌更进矣以此见前辈精进之

功其述洪文惠公之言曰世无善本雌黄不可妄下则

校书之蓍蔡也然先生所取以校此本者亦不出胡氏

资治通鉴注及隶释二种则尚失之隘近日杭人赵生

一清又博求之元和志初学记太平寰宇记太平御览

九域志以及雍录齐乘宋元诸图经斯后来居上矣

  再跋何氏水经

谓自东武阳出者为一漯水自高唐岀者又一漯水乃

阎濳邱之妄也谓荥阳有北砾溪又有南砾溪乃胡东

樵之妄也皆析一水而二之者也闻喜有涑水自为一

篇雷首又有涑水附见河水篇注中则二水也而义门

混而一之虽其误始于乐永言成于顾景范然以义门

之审而不能正以是知读书之难

  三跋何氏水经

汨罗之汨读如觅汩没之汩读如骨而字则同其作汩

者音弋本作说文曰治水也孙愐乃谓汨罗之汨即

汨字读如觅而汩没之汩读如骨谬也二汨同而汩别

是一字戴侗田艺衡则合而一之谓汨即汩又非也汩

非水名上林赋曰滭弗宓汩南都赋曰漻泪淢汩是也

义门精于小学而亦误主孙说当以郭氏佩觿正之

  沈氏水经校本跋

国初诸老皆有水经校本如顾亭林宛溪胡东樵黄子

鸿阎百诗刘继庄而俱无传者惟亭林之本见于何氏

所录黄氏之本相传入于新城池北库中独渭水沔水

二篇行于世继庄竟脱落若东樵宛溪百诗之本虽未

见而其所证据之旁出者颇多纰缪东樵其尢也苕中

老友沈君绎旃少与其兄东甫从事于此东甫遂以属

之岁在庚午予贻书求其稿绎旃欣然携之至杭幷亡

友董讷夫之本以来讷夫亦义门高弟也绎旃与予讨

论浃旬遂留置予插架中其发摘讹误如姑水檀台

冈璅侯亭横山幷汉功臣表郸侯之误音为多不特有

功于善长而已予于是书所借助老友莫如绎旃通家

子则赵生一清不意丛残仇对中逢此二特是则厚幸

也夫

  水经渐江水篇跋一

渐江水篇错𥳑狎岀故不可读其实善长之缠络亦可

按也渐江固至钱唐而止然其江浦则由灵隐而阼湖

而临平而御儿而柴壁而及于东岸之固陵而查渎其

自西陵湖而下始系之曰湖水上通浦阳江下注浙江

而后由永兴以入越由是而山阴而会稽则了然矣试

读江水篇江浦江溠不知其若干也曾是渐江独无之

乎迨隋人改为运道而遗迹不可考矣先赠公曰固陵

之西地名柳浦有桥曰跨浦六朝时以埭防之以官守

之至宋时桥址尚在见于胡氏通鉴注乃江浦之水口

也此千古未发之佳证因厘正之以授先君予自此得


改次焉

  水经渐江水篇跋二

山经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郭景纯曰出新安黟县


南蛮中此与汉志合亦与郦注水经合唐人卢潘引汉


志始作黟县南率山盖因蛮字之相近也黟人因而为


之目曰率山曰率水而并改山经之本文曰在率东则

诬甚矣今之为黟志者莫不以率山率水装点地望而

不知其非也汉志具在岂可以一人之异同而擅改其

文乃并改山经以就之乎当东汉之时新安一带山越


居之故曰蛮中贺齐诸葛恪传可考若以为率他书所

无乐史太平寰宇记始列其目而九域志仍不及焉曾

是以罗存斋程篁墩司志事而尚不能考正燕说乎

  水经渐江水篇跋三

汉志钱唐县武抺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

里郦善长曰阚骃云山出钱水东入海吴地记言县惟

渐江今无此水按武林山者今之灵隐山也东入海则


是绝钱唐江而东至于今山阴县之三江闸口乃其入


海之道不然不得云东入也如此则不满二百里安得

有八百三十里由钱唐至吾甬上之海口过今郡之三

亦仅五百里终不得八百三十里也斯其为记录之误

无疑此句当是错𥳑在太末县下穀水东北至钱唐入

江计其所行盖约略得八百三十里之数至于钱水则

其实非山水盖即江水所谓钱唐盖即钱水之塘而流

传华信诳众之事妄也武林山水则故由柳浦以入江

今入隋运阿中亦非如吴地记中所云也

  水经渐江水篇跋四

汉志于浦阳之水曰柯水则今曹娥是也曰潘水则今

钱清是也曹娥之流由诸曁而嵊直与句章接则嶀浦

浦渔浦剡溪簟溪胥会之矣其又东之水见于汉志

者惟句章之渠水而鄞鄮闲无述之者乾道图经以来

皆不及也予考鄞鄮闲之水皆江水也其在今奉化之

境者汉之鄞也曰奉化江其在今之鄞境者汉之鄮也

曰鄞江其在今之慈溪境者汉何章之西界也曰慈溪

江三江而外皆以堤堰隔断江水畜四明二百八十峰

山溪之水如小江湖如东钱湖如广德湖如花墅湖皆

可以谓之渠水然皆起于六朝之后汉世所无而汉志

所云渠水绝不可考且凡水之以渠名者必其出自人

力而后谓之渠如鸿沟谓之渠水䢴沟亦谓之渠水诸

如太白渠成国渠蒙笼渠𣲗渠泃渠皆是也则句章之

渠水亦必居民苦江潮之斥卤而引山溪之水为渠以

利田漑无可疑也水经注序浦阳之东流至于句章而

止然其自白石山而东曰剡县江边有查浦东行二百

馀里与句章接夹浦有六溪夹溪崩崖若倾其即所谓

渠水者矣盖六溪皆簟溪之支流簟溪入浦阳而此六

溪者潴而为渠遂独为句章之望虽于前人无明文然

舍是更无水以当之矣吾乡掌故于二汉少流传人代

已远三犀𩀱鹄湮没已久为可叹也

  水经渐江水篇跋五

渐江西入之道得柳浦而晓然若无水何以有浦又何

以有埭又何以有桥既有之则知其与临平湖水合不

难矣由临平而达御儿之柴壁江水亦合谷水而下至

于柴壁浑涛东注以趋固陵是江水至御儿已与浙江

合许慎晋灼阚骃谓江水至山阴始与浙江合者特要

其终而言之其实不待山阴也若以史家书法言之当

云江水至御儿与浙江合又东至山阴入海水经以为

至馀姚乃其误耳或疑南江东下之道乌程一带地势

中高过此则海盐又中高不知虽有高原岂无下隰江

水汇震泽而来所趋者为诸县之下隰不相阻也乃若

不知而作者妄为杭志三诘三误之编则不知柳浦之

本通不碍于江湖内外之缠络多作葛藤益可以箝其

口矣考善长于沔水篇曰浙江至临平湖南合南江又

至馀曁东合浦阳江今误本曰浙江至临平湖南合浦

阳江遂不可晓

  水经济水篇跋

说文四渎之泲𠂔声常山赞皇之济齐声绝不相混汉

志所引禹贡职方古文皆泲也惟赞皇之济则别焉自

应仲远误合之然郦善长即已非之而徐坚于初学记

辨之徐错又辨之王应麟又辨之陈大猷又辨之虽沿

讹莫能改正要之混泲而为济未闻有以济为泲者盖

赞皇之济在汉志本名石济续志始脱去石字但称济

水也不料乐史遂从而甚之反以济为泲而引卫诗以

证之夫卫封域中有泲水无济水卫女不能出宿于赞

皇瘿陶之闲也谅矣且乐氏以饯祢之祢为曹州之大

祢则其去出宿之地益远矣是自相矛盾也张自烈不

能辨王圻亦竟承乐史之谬顾祖禹又承王圻之谬其

失大矣

  水经潩水篇跋

水经潩水岀河南密县大隗山入颍说文曰异声而说

文又有瀷水亦出河南密县入颍则翼声也乃求之水

经无所谓瀷水者而徐鼎臣注则潩水亦读作翼声与

说文戾乃考之鼎臣之前先有师古其于地理志密县

下潩水亦曰翼声与鼎臣合及细读善长之注则曰时

人谓潩水为敕水以音相类也则善长亦读作翼声故

与敕混若异声又何混焉愚窃疑潩水即瀷水也故自

颍水及洧水㶏水之入颍者并不闻更有瀷水说文偶

误重岀而异其音徐氏亦觉其非而改之但未及申明

之此其失耳后考之小学诸家则戴侗曰瀷即潩之重

文其说是矣

  水经泄水篇跋

许氏说文言水皆有依据惟以汳水为禹贡之灉水入

泗又以荥播之播为潘水是二大错而馀无之至其言

泄水则有难晓者其曰水受九江博安洵波北入氐泄

水之出博安是也而洵波不知所在尔雅㳡为洵则当

是㳡水之旁出但㳡在淮北泄在淮南隔岸相望而不

相就许氏安所指乎又自汉后不闻有氐水惟滍水一

名泜水见于左传乃淮水上流之分支虽同入淮而泄

水不能入之既而思之许氏虽误然误亦必有因盖其

所谓入氐者非泜也乃泚也水经泚水篇亦尝误云泄

水入泚至郦注始纠之写本之误又以泚为氐则益不

可通耳据郦注则泄水岀博安入濡须其言有据故注

引说文最笃而于此条不录有以也夫

病中忽悟得洵波二字乃芍陂二字之误文但考泄水

合濡水入芍陂亦非出也乙亥五月又题

  水经江水篇跋

江水失去第四篇而青林湖以下水竟无考胡东樵阎

濳邱不知其阙乃谓已见沔水篇者真妄言也沔水乃

北江之流而中江将安所归二老穷毕生之力以治水

经不意其作此呓语也按说文泠水出丹阳宛陵西北

入江今不知泠水为何水也又云𥱼水在丹阳今不知

簿水为何水也其可考者惟溧水见说文亦见汉志应

邵以为南湖盖今之丹阳高淳石臼诸湖也庐江之北

湖见汉志则枞阳湖也而陵阳之淮水即秦淮则已见

沔水篇矣考汉志宛陵县下云彭泽聚在西南清水西

北至芜湖入江汉志之清水疑即说文之泠水也其地

俱合应劭误以此泠水为泠道之泠水故臣瓒非之曰

宛陵去豫章北界三千里又隔诸水不得从下逆至泠

道而后入江师古以瓒为是不知此乃丹阳之泠水于

豫章以北何与乎杭人赵生一清曰清水盖今清弋江

一带颇为近之

  水经漓水篇跋

漓水一名瀜水乃䍧柯江之下流分郁水豚水诸川入

于交州复至中土历三十六滩而为漓水本无所关于

湘水其必引湘水而通之者秦史禄运漕之故也故湘

漓所以通专在于零渠水经不知遂谓湘漓同源此大

谬也范石湖曰漓水南下兴安地势高与湘水远不相

谋史禄始派湘之流而注之漓使北水南合作渠之法

于湘流沙磕中垒石作铧觜锐其前逆分湘流为两激

之六十里行渠中以入漓江与俱南渠绕兴安界深不

数尺广丈馀六十里闲置斗门三十六土人但谓之斗

舟入一斗则复闸斗伺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

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之巧无如此渠石湖之

言足补善长之遗兼纠柳开辈之谬

  水经涑水篇跋

水经之例凡群水合于一大水者皆详志其源流若别

自有篇者虽于大水志其会归之地而不复详以本篇

自具也涑水别自有篇者也出于河东闻喜县黍葭谷

过周阳又过安邑又过解县而注于张阳池此其源流

也乃河水篇中河北县又有一涑水水岀县之雷首山

西南流亦曰雷水迳桑泉俗谓之阳安涧水而西南流

注于河其源流各别盖闻喜之涑即洮水也通鉴地理

通释所云在陜州夏县北四十里者是也河北之涑水

则雷水亦阳安水也通鉴地理通释所云河中临晋县

东十二里者是也近人竟合而一之乐史曰涑川自闻

喜接河中而顾祖禹曰涑即绛水下流自绛历闻喜夏

县安邑猗氏至临晋县界合姚暹渠而西出经蒲坂又

西南注于河名阳安㵎水盖自猗氏以上皆洮水之源

流也自临晋以下则河水篇者是巳此在水经一百二

十馀篇中一大疑案而未有疏晰之者愚读涑水篇但

言涑水入张泽而不言张泽之所入又曰西北去蒲坂

十五里然则闻喜之涑水所入正与河北之涑水所出

相接而又皆名涑水道元不细剖之乃两处并引左氏

伐我涑川之语则道元巳自蒙混矣况千馀年后乎厚

斋虽两列之而亦不甚了了遂日益无征及读唐志虞

乡县北十五里有涑水渠贞观十七年蒲州刺史薛万

彻所开自闻喜引流入临晋以漑田乃恍然曰斯两涑

水所由合也则前此闻喜之流并不与临晋通盖至唐

而始合也故盐池图说曰涑水中尾多窄至临晋而山

溪诸水咸注之不知涑水本至张阳而止所谓中尾多

窄者出于人力之通过此则又一涑水也若左传之涑

川则原在闻喜不在蒲坂盖王官城亦在闻喜也惜不

起乐顾诸公而语之

  读胡氏资治通鉴注

胡梅礀曰人苦不自𮗜前人之注之失吾知之吾注之

失吾不能知也斯言真克已之论梅礀是注世人宗之

罕敢议者顾宛溪始摘其数条而未尽中其失也予细

读之则不止宛溪所举而已如东燕之石济乃河水之

支流而以为四渎之济求桑邱不得而竟以汝南之下

桑里当之英布为汉军败于洮水之上洮水乃沘水之

误而梅礀以为零陵之洮水他若以秦之广陵属九江

直是无稽之言予少时闻之慈水前辈冯君明远极言

是注之失而未及叩其详稍长亟欲尽其说而冯巳逝

矣窃思一一弹驳勒为纠谬一书病废不果但梅礀注

之佳者实多予之欲纠之者正欲为其功臣也安得稽

古之士成予志乎

  题读史方舆纪要

以汳水为禹贡之灉水其说岀自许叔重果尔则鸿沟

自古有之实与郦氏禹塞荥泽之言相表里然世儒无

信之者唯东坡颇然之不谓顾宛溪亦主其说幷以之

改职方谓豫州其川荥洛荥非荥泽荥与灉通即汴水

则近于谬矣其言三江主松江娄江东江言九江主湘

江皆未当而谓英布所败之洮水即震泽之洮湖尢舛

宛溪地学实出东樵濳邱子鸿之上综罗既多不能无

错然此则其大者不意其失言也





鲒埼亭集外编卷三十二终